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10篇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镇乡村振兴经验做法亮点汇报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镇乡村振兴经验做法亮点汇报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
近年来,*镇党政班子*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龙城*的坚强领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全面释放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党群干群同心同向,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军号——
巧作扶贫文章让脱贫攻坚驱散贫穷阴霾
*镇距离市区*公里,社会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受自然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土地环评等不利因素影响,支撑镇财源企业几乎为零,农户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十分落后,日子过得令人心酸,有省市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脱贫致富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反复咀嚼乡村振兴*字方针主旨,深刻领悟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决心把压力化作动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路。
在农村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农村事务繁杂,邻里不和、婆媳不睦、土地纠
纷等等,堪称千头万绪,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于是,班子成员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进村入户了解致贫症结,倾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得知当地因自然环境恶劣,不下雨闹灾,地下水位下降,下雨也闹灾,水土流失,道路损毁中断。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年景不好,几乎颗粒无收的窘境后,愈加坚定了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是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镇现有*名党员,镇党委把抓党建作为促发展、带脱贫、惠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帮扶实效,要求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人人争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帮贫困户甩“穷帽子”,党员干部风风火火张罗不辞劳苦;为“创业户”联系销路,党员干部跑前跑后绞尽脑汁献计出力;带村民念活“致富经”,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费尽心机!有付出就有收获。村民们有呼必应、一呼百应,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提振了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要想富、先修路。镇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西房申村*公里土路进行了硬化,为*户*人解决了几代人的出行难题。“大炮线”*公里乡级公路,既是龙城区实施乡村振兴“一园一基地”的交通要道,又是龙城区农业园区辐射区企业运输的必经之路,纵贯*镇*个行政村,是全镇*万人的经济命脉。镇领导争取资金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修缮,确保了道路通畅,百姓们高兴地称之为“致富路”!
无声的行动,是最优秀的答卷。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围绕各村无支柱产业、发展要素缺乏、村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阻碍发展的“拦路虎”,开始了破障之旅。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个,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建设了*个香菇种植基地和*处乡村振兴香菇种植示范小区,年产香菇*吨,实现产值近亿元。
选对了路子,产业兴旺就势不可挡,*镇现拥有省科技特派团示范推广香菇优良菌种*个,国家发明专利*项,香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项,香菇栽培模式*个,自主品牌*个。如今,香菇产业在*镇遍地开花,小香菇成了致富大能量,带动贫困户*户*人,使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让乡村振兴扮靓百姓生活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产业有了规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镇党政领导的“心结”。经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决定把香菇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了*栋食用菌冷棚、*栋暖棚和可培养香菇*万棒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
同时,将产业扶贫作为工作主线,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链条,形成了户用光伏、金融带动、行业扶贫等叠加覆盖的立体式扶贫模式,建设户用光伏电站*户,每户年均增收*元,村级光伏电站*处,总容量*千瓦,实现了对所有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创办*个扶贫车间,通过按劳取酬的方式,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均增收*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与贫困户双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最根本任务。为巩固产业成果,*镇在朝阳军分区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把香菇产业作为主导农事产业,通过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造,整合土地*亩,*个村实现了香菇产业全覆盖。目前,全镇有香菇菌业公司*个,香菇种植合作社*个,注册了*九龙山和菇菇响两个香菇品牌,种植规模为*万棒,年产香菇*多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安置就业千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农户们仅土地租金就比往年收成多,大多剩余劳力在基地务工,月工资*元左右,活计不累,收入稳定,在家门口成了十分光鲜的企业“蓝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到了阳光般幸福生活的温暖。
*年,因新冠疫情影响,香菇销售曾一度低迷。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镇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先后参加了第*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食品博览会和大连农产品展销会,会展期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还先后和韩国、深圳等地几家公司,达成销售代理合作意向。
天道酬勤。为使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大项目顶天立地,让小项目遍地开花,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镇从优化营商环境着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成功引进了投资*亿的朝阳农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亿的朝阳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高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投资*亿元的地面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万元的天然气公司、投资*万元的硅石深加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慕名纷至沓来,相继入驻*镇,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年来,*镇成功引进招商项目*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万元。走出了一条以香菇创业为主导,果畜菜药协同发展的光明之路,发展特色杂粮种植*亩,设施果蔬农业*亩,中药*亩,实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亩。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党支部领建合作社*家,实现了合作社村级全覆盖。各村集体收入从空白全部超过*万元。*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万元,较*年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增长幅度全区排名第一。
篇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建强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那么乡村兴,组织强那么乡村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首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其组织力。基于此,X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抓根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标准〞,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会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根底、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X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力、开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融媒体直播专题访谈栏目,通过开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X〞雁阵培育方案,拓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
1
鼓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开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X市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X+X>X〞效果。
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工程、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伙人方案〞等“书记领题〞工程,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聚焦“党建+特色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开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效劳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
2
篇三: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乡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亮点材料乡村振兴,组织先行。近年来,X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培育、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执行力和凝聚力,进一步筑牢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思想武装”提升政治引领力。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学习品牌,在全镇创设“两级四类”讲习所,通过多元化讲习、立体式学习、多层次研习、创新性实习等教育方式,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实效化。目前,X村已建成X余平米中心网格讲习所,积极筹备开讲,其它村(社区)积极统筹推进讲习所建设。二是严控党员发展。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通过入党培训、专题教育、典型示范、实境课堂等形式,按序时节点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切实将乡村振兴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吸收到党员队伍中,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三是抓好活动载体。打造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扎实做好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以主题演讲、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红色实践等为抓手,实现主题教育接地气、有实效。X村自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言、重走长征路等党性教育拓展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使命感、荣誉感。
聚焦“基层基础”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强化阵地功能。以党组织阵地“X+X”标准化建设和党员“三亮”工作为抓手,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双提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晨兴村、人民滩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对贫困残疾人、重病致贫群众等弱势群体常态化开展帮扶慰问,有力彰显党建阵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功能。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会议座谈、专项研讨、蹲点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推进基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体系的顶层设计。去年至今,已形成党建制度性文件X份、党建专题调研报告X篇、乡村振兴书记项目X个、村书记抓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X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细处。三是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全镇“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模式,逐步构建“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纵向管理链条,实现“办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狠抓“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行力。一是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按照“突出精准精细、坚持共享共建、聚焦创新创优、强化规矩规范”的原则,编制了《X镇X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聚焦党员干部党性锤炼和能力提升,依托党校、高校资源,以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党员干部发展本领。二是抓好干部招录选拔。出台《X镇自用人
员录用管理办法》,首次面向退伍军人群体公开招录X名村(社区)工作人员,将自主招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去年以来共提拔和调整村党总支书记X名、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X名,为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出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领头雁”队伍。三是抓好干部作风养成。对标“创新、实干、担当、清正”,分别对机关、事业、村(社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意见进行调整,将党员干部日常考勤、工作纪律、会风会纪等作风效能建设情况有机融入考核内容,强化结果运用,确保作风建设落地见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出“全员奋进”的浓厚氛围。
篇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亮点材料七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X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化“X”工作法内涵,积极构建“X+X+X”模式,即健全完善“X个机制”,扎实做好农区党建“X件实事”,形成乡村振兴“X个格局”,促进农区党组织领导地位和引领能力双提升。
(一)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镇村党组织的核心力和组织力,抓实“四议两公开”“X”工作法等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探索“组团式服务”,落实推进乡镇改革,统筹优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下沉服务管理资源,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行政执法标准化、服务管理网格化,健全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工作运行机制。
(二)有序推进农区“X件实事”。一是打造标准规范的坚强战斗堡垒。严格执行党内基本政治生活制度,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持续推进县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包村抓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深化支部标准化建设,争取到X年打造X个自治区级示范型村级党组织。二是优化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设置。落实镇村党组织兜底管理,深入开展组织优化覆盖工作,加大在乡村网格、农民合作社、产业链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的
力度,探索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新社区、新居民集聚区等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实践农区“党小组”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持续推进党组织星级评定管理办法,争取到X年X星不低于X%,X星不低于X%。三是建设政治过硬的农村党员队伍。落实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制度,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到X年每个村至少有X名X岁以下预备党员。实施农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X次由镇党委以上举办的集中轮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依规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锻造担当有为的基层骨干队伍。全面落实“一肩挑X%”政策,深化“头雁工程”和为民服务“三包”工作机制,提升镇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水平。探索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镇事业编制和镇领导班子等,激励担当作为。五是深化持续发展的强村富民工程。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特色”,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定《X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增强造血功能,计划X年X个村新增村集体经济项目X个,收入增加X万元。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保障村民收益。六是集聚乡村振兴的急需紧缺人才。探索制定“乡贤回归计划”,吸引致富能手、工商业人才、返乡大学生、复转退军人等回乡创业任职,不断拓宽农区人才后备库来源,确保农区建设后继有人。七是打造一室多元的精品阵地。实施村级党组织阵地提升行动,推进农区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统筹整合便民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文化礼堂等各类阵地,达到“多务合一”要求,
推进阵地由“单维服务”向“多维服务”转变,不断拓展党群中心政治和服务功能,确保X年X个村级阵地成为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
(三)构建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格局。健全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注重党员干部引领示范,带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群众共谋共推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篇五: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聚焦四大着力点赋能推进乡村振兴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聚焦四大着力点赋能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坚决按照市委和区委的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生态美丽、乡风文明四大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一个年头接着一年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地。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街道村组三级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锻造“狮子型”干部队伍的主战场,带头勇攻坚,靠前抓落实。一是建强“作战部”。街道党工委坚持一周一调度、不定期督查,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研究问题、上手解决问题。既注重把辖区东尾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又注意动态纳整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抓两头促中间”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以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科学调整配齐30个小网格,织密乡村振兴网格治理“前哨站”。街道村组三级联动,把乡村振兴前线“作战部”做大做强。二是配强“领头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物色培养思想开阔、敢于担当、年轻有为的党员任支部书记,其中水龟寮村党总支书记29周岁,是今年新进且“三个一肩挑”、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辖区60周岁以上村“两委”干部共20人,于6月底全部出清并选拔配强新进人选,条件成熟的已提前安排“亮相”跟班锻炼,“头雁”领航“群雁”高飞自成一景。三是做强“主力军”。以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等为抓手,街道党员干部纷纷沉入基层、脚板“沾泥”,在乡村振兴“三清三拆”、土地收储等火热实践一线,亮身份见行动发挥主力作用。目前,街道完成土地收储6769亩,收回国有土地21宗362亩,收回工厂化鲍鱼养殖场27个690亩,有力破解“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三、聚焦生态美丽,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好清理、修复、整治“组合拳”,让人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人的乡愁。一是以清开路。全域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获得市考核评比优秀等次。落实“四位一体”卫生保洁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力推进街道36公里海岸线生态修复,海岸沿线划入禁养区,建立养殖场三年分期分批退出机制,现已退出74家,完成76%。二是以修铺路。投资500万元上马五澳町砂质海岸线生态修复3公里,持续保持遮浪海水质量良好,每年超过200天可供游泳,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重点抓好“厕所革命”,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硬件建设,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三是以整引路。着力对田寮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占湖挖地35户养殖户1200多亩养殖池进行拆除整治,完成迁移坟墓等工作,恢复了田寮湖片区及旅游核心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过去“坟墓比树多、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美丽乡村有了“高颜值”。
四、聚焦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感”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一是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特别是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切实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去、把社会的文明风尚树起来。二是推进以文化人。大力弘扬红色基因文化,在东尾村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4000平方法治文化公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大礼堂示范点,文明实践就在身边。全面打造老人幸福食堂,提供养老就餐服务,文明实惠就在眼前。三是推进宣传教育。疫情防控中,所有宗教场所、族姓祠堂、神庙神龛一律封闭,整个遮浪平安无事,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加强宣传教育,并顺势而为整治神庙神龛,共拆除神庙神龛80座8444平方米,特别是桂林村拆除200多年历史的两个“桥头公”神庙,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篇六: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抓手之一。我们把贫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队变前队,实现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一、加强深度“融合”。X、强化有机融合的“指挥部”。着力优化部门设置,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职能融合。按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精神,适当提高该职能部门级别,加强“指挥部”,实现精兵强将、精准布局、精准指挥。X、突破各部门壁垒。现在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导致政策相向不相合、条款相似不相连的制度“打架”局面。要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政策、大职能、大信息、大相融的制度体系一张网和一致性,X、优化政策体制设计。近细远粗,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调整和推动有机融合的政策和制度。要尽快梳理出此类政策的漏洞,及时调整,细化、优化、实化。二、在制度层面提供有力保障。X、重政策激励。宣传推广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乡村工作的村支书,抓舆论、树典型,每年省评选表彰X个优秀“头雁”,同时评选市、县级优秀“头雁”,为村书记造势正名。针对问题加强统筹。建立政策措施,把主攻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融合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近年来产业扶贫中见效慢、期效长、考核难所导致的“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的问题,延长考核年限,优化考核指标,使之与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X、重精细化。紧扣“精细农业”目标,做精品、创品牌。以个个贫困村为点,组织起来,调动内生动力,带动周边连片开发,创建“精细农业”示范点。以此作为脱贫巩固成果阶段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造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精细农业产业扶贫典型,避免典型“一枝独秀”“不可移植”的现象。把精细农业开发,作为区域农业体系链、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的重要战略“棋子”,确保脱贫与振兴的长效机制,使省定贫困村实现“产业兴旺”。
X、重产业园。着眼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用改革开放成功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力度,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力于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开创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样板,培育更多“集团”,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中,做优做强,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之战。
篇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只做精品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坚持党建引领,助组织强村,增强“向心力”。*镇全面推进农村和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带头致富、带头脱贫的“双带头”活动,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
在党员活动室搭建“主阵地”,在帮扶对象家中搭建“连心桥”,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助产业富村,稳定“驱动力”。通过产业铺路、支部搭桥,积极构建“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镇党W、ZF引进国企产业扶贫带动项目,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投资建设食用菌基地,一期建设种植棚*栋,真正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火车头”。
坚持党建引领,助精准扶贫,提升“凝聚力”。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稳成效、防返贫、提质量”要求,组
1
只做精品
织镇、村干部和优秀党员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对接,着力解决帮扶对象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形成帮扶合力,提升帮扶实效,以较真碰硬“督”促凝心聚力“战”。
2
篇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扶贫扶智助推乡村振兴典型特色亮点材料X县X镇X村距X县城X公里,下辖X个社、X人,其中建卡贫困户X人,目前未脱贫X人。境内“九山微水一分田”,X%以上的群众分散居住在深山峡谷及林缘区,人均仅一亩多山坡地。按照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X村在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充分发挥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文化振兴为先导,以乡村旅游为抓手,通过修建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居住点,发展“X民宿”旅游项目,把精神扶贫与精准脱贫结合起能,把“富脑袋”与“富口袋”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焕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程度,村民幸福指数满意度达X%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达X%以上,X年人均收人达X元,集中安置建卡贫困户X户X人,X年累计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收入X万元,人均收人万余元。科学规划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以环境再造带动人。过去X村道路崎岖,基础设施落后,“五乱”现象严重。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一是把环境整治融入美丽乡村。针对村内存在的“五乱”(垃圾乱倒、类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问题,大力实施“洁净行动”。村干部当好志愿者,带头打扫村内清洁卫生,动员村民做好庭院垃圾清理、绿化美化,做好田间地头环境整治,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贫困户张庆军说:“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只知道打牌、摆X阵,现在一有空闲村民们都是打扫门前屋后,清除垃圾。村里还修建了公共厕所,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
二是把红色文化融入旅游规划。发挥紧邻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小长征标语墙优势,以建设“心旅驿站*好人通城”为定位,以X大峡谷、X寺景区为依托,以“休闲农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居住”构成产业核心,精心编制村级规划。邀请台湾设计师高品质规划设计休闲度假体验式“X民宿”房屋X栋,每栋民宿为两层带阁楼形制,采用本地建筑风格样式;石砌墙体,就地取材:红色轻钢坡屋顶,象征红军与红叶;保留乡村农宅的广前院坝、堂屋、灶台,走马转角式阳台,使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把文化服务融入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县级各部门项目支持,结合“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整合财政资金X万元,优先安排支持“X民宿”项目周边水、电、路、讯、市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文化设施,初步形成兰英大峡谷旅游环线,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文化设施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
政策宣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素质提升塑造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形势政策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办好农民技术学校,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力度,使全村农民尽快掌握一门或几门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加快依掌科技致富本领。组织“X民宿”经营户贫困户X余人次,参加县扶贫办开办的餐饮技术、农家乐管理、接待礼仪等专业培训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X民宿”X号楼经营户X办起了农家乐、做起了餐饮经营,在X年经营短短X个多月时间,就盈利X万多元。
二是形势政策教育直通村民。紧紧围绕农民需求,开办“乡村梦想课堂”,组建形势政策宣讲队伍,充分运用农村“红白喜事”场合、赶场天、村民大会、村村响广播、宣传专栏等阵地和时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开设“X村X人”微信群,媒体推送X-X条政策服务信息,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进展成效,培育具有经济头脑、法治观念、创新精神、能适应乡村振兴的现代农民。
三是积极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吸纳在外创业能人返乡进入村支两委,加强村委会班子成员集中培训,提升他们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同时,还通过引进、选拔、培养批领头人和土专家,留住了智力资源。在X县城开装潢公司的范洪俊回到村里挑起」书记的重担,在他的带动下,一些乡村能人先后回到村里进人村支两委任职、日前X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X岁,基本都是年富力强的返乡创业人上。同时,鼓励青
年人回乡创业、凡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回村的村委会安排就业岗位,由此带动一批回乡创业潮。
示范带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今昔巨变感染人。广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讲好脱贫致富故事,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一是扶贫现场“看”。每月以社为单位组织贫闲户现场查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情况,让贫困户直观感受村内道路、水利、村貌等方面变化.让贫困户感受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政策支持。
二是帮扶人员“导”。强化对贫困户的思想引导,改变以往给点钱、送袋米的物质帮扶模式,更加注重情感交流,政策宣传、思想引导、精神激励。通过多次走访,群众思想已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三是前后变化“比”。按照“解决八难、实现八有”指标体系,用展板形式直观反应脱贫攻坚前后变化、让贫困群众感受更多的获得感:经常性组织党员.贫闲村民到红军标语墙听党火,重走红军小长征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村民忆苦思甜,增强幸福感。
四是院坝座谈“评”。定期召开“身边的脱贫故事”群众交心会,交流脱贫致富心得,议好人好事,评脱贫典型。每期评选X名致富带头人,X名扶贫好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着力培育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
五是镇村干部“讲”。组建政策宣讲队,采取集中宣传,入
户宣传等多种形式,重点讲解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等政策,通过点对点宣传、面对面解释、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服务,营造出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围。
道德养成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以乡凤民俗引导人。通过开展“家风润万家”、推评“通城好人”推行“推三帮”志感服务等活动,树立农村新风尚。一是评选身边典型,引导农民学先进、当标杆。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脱贫致富能人等“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开展评乡贤、学乡贤活动,通过公布善行义举榜、道德榜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比如,X岁的“通城好人”张同如,义务守护红三军司令部旧址X余载,坚持为游客义务宣讲红三军故事,宣讲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好政策。“通城好人”X村主任范洪汉,经过十多年军营历练,回到地方后在房地产市场打拼多年、事业有成,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贵不忘家乡恩,为带动父老乡村发家致富,他回到X村带领村民们发展种植业、开办农家乐,率先提出村级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成为当地知名的新乡贤。
篇九: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乡村振兴经验典型亮点汇报围绕推进产业振兴,特色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市级统筹发展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个特色优势重点产业,*个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个产品荣获省“*大名品”,*户企业荣获全省绿色食品“*强企业”,*户企业荣获全省绿色食品“*佳创新企业”。
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户、农民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累计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个。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含烟草及初加工),同比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优势进一步彰显,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实施*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巩固“三禁四推”成果,*流域绿色生态种植面积达*万亩。
围绕推进文化振兴,乡村文明新风持续焕发。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以移风易俗、客事从简为抓手,以“爱心超市”为平台,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客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现象明显减少。
*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继续抓实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等非遗保护传承。以举办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形成了*樱花节等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传统文化节日。
围绕推进人才振兴,内培外引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利用教育部和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对口帮扶的智力优势,着力加强本地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实施*人才“*计划”,进一步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年,全市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超过*万人次,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训*人;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完成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万多人次。累计合作共建涉农院士工作站*个、涉农专家工作站*个。
围绕推进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持续深化“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等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推进*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建设。
持续巩固和提升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成果,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村级管理和监督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构建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更加和谐稳定。
围绕推进生态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巩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实施*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水质稳定向好。*年以来累计改建乡镇公厕*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座。持续巩固“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市处理”五级联动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机制,全市乡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达*%。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流域实现“四水全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年创建*个省级美丽乡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个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
篇十: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
乡村振兴创新亮点典型经验汇报创建党群理事会,畅通乡村振兴“治理经络”。创建以自然村为单位、党员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多个,吸纳成员*多名,覆盖了*%以上自然村。
推行理事会“*”工作法,即建立“一张扶贫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工作协调制度、结对共建制度、议事制度“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新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发展“篱笆桩”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快车”。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方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牵线引进企业、企业帮扶集体创收、社员参与支持发展,探索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电商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万元,*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万元。
建好驻村工作队,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以“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为主要内容的“五心五线”工作法,严管厚爱驻村工作队员,建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选派乡镇工作分队长*名(其中市派*名,县派*名)、第一书记*名(其中市派*名,县派*名)、驻村工作队员*名(县派*名,乡镇派*名),进驻*个村(社区)开展工作。
落实工作队员“八有两安”、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依托“*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专栏,印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建设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对工作队员进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综合测试。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全县*名干部与*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擦亮“指尖党建”品牌,营造乡村振兴“智慧环境”。针对全县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监督管理、互动交流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设立“指尖党建”指挥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整合“*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教大讲堂”和“全域党建云”软件系统等多个平台。
拓展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宣传全域化,构建起“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县“指尖党建”品牌被评为“*市第一批党建示范品牌”。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材料有哪些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