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11篇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报告一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战,某某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报告一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战,某某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某某乡贫困现状
某某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489人,其中:2022年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目前全乡仍有2个深度贫困村和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6人尚未脱贫,2022年计划脱贫摘帽77户330人,2022年计划脱贫摘帽85户306人。某某村委会共有14个小组234户农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58人于2022年全部脱贫,某某贫困村于2022年脱贫出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某某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某某乡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乡情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抓好传统农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某某村“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等养殖,养殖大户达297户,生猪出栏14130头,牛出栏2242头,羊出栏9840只,家禽出栏13.5万羽。
二是培强特色生态产业。特色种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药、果蔬为重点,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目前已落实种植魔芋9400亩、果蔬3000亩、中药材3000亩、小米辣1500亩,示范种植羊肚菌5亩;特色养殖方面,发展黑山羊、野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积极培树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培强乡集镇电商体验店和6个村电商站点。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某某村特色旅游体验区为重点,发展某某种植650亩,规划落实一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储备、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一是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涉及2022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3条44.28公里公路和2座桥工程量核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180.53万元的2条28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某某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项目核验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完成2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
四是加强互联网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互联网覆盖面,完成37户农户农村“互联网+”工程,实现33个小组连接光纤网,新增526户网络宽带用户,全乡村组实现4G网络覆盖达90%以上。
(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精准脱贫四级规划,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扶贫成效,抓好某某、某某2个贫困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实施完成2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到户项目和发放1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完成2022年度60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和补助资金兑付工作,抓好2022年度63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三、某某乡脱贫攻坚经验做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硬件水平。针对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落实,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
(二)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贫困群众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创新“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改变传统的产业帮扶模式,采取“先补后做,以奖代补”的方式,避免部分贫困户“套利”的侥幸心理,极大削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化。
(四)多措并举扶贫济困,提升帮扶成效。促进贫困户脱贫退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某某乡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贫困帮扶多措并举,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脱贫能发展。
(五)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科学化管理。某某乡持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挂包帮扶及一户一档科学化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动能。多年来,某某乡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以马龙河流域的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强化引领带动,为我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某某乡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某某地处山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增收困难,经济“造血”功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偏少,项目整体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群众致富条件受限。多年来,某某乡人口高度分散,项目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项目整体偏少,导致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明显,制约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
(三)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某某乡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化困难,产业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
市场不稳健,产业发展风险难以预估等,都严重制约了我乡脱贫攻坚推进步伐。
(四)群众生态意识不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由于我乡基础设施整体配套不完善,导致人居环境项目落实困难,加之群众意识不强以及政策指引、宣传不够,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暂未全面养成,目前部分村组脏、乱、差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改善。
(五)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由于某某乡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样,整体发展不均衡,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扶贫项目、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任务落实困难。
五、深入推进某某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教育,强引领。一是强化教育引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明确和清晰贫困群众增收、发展、脱贫的思路和方向。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到户产业发展。三是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和政策形势宣讲,全面提升群众道德意识和致富意识,切实把群众思想素质提升作为扶贫、扶志与扶智的关键核心。
(二)抓项目,夯基础。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改善“路网”,积极争取脱贫攻坚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村组公路硬化率,同时加快推进在建村组公路路面硬化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二是建强“水网”,争取及早实施乡集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早启动实施投资120万元的
某某河节水灌溉项目。三是完善“电网”,实施好电压质量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台区电力改造工程,全力解决新搬迁无电户的用电需求。四是进一步抓好贫困村提升工程和自然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项目。
(三)抓特色,培产业。紧紧围绕全乡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增收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强乡集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促农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植建设一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某某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继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落实好“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核桃提质增效10000亩的目标。
(四)创品牌,找市场。一是进一步依托某某、某某”等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现有品牌知名度。二是围绕“绿色、生态、本土、安全”目标,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以绿色生态种养殖和野生菌为主的新品牌,积极对接种养企业、农副产品经销商、旅游开发商,依托国资商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五)抓生态,建新村。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
局和绿色经济带,强化引领带动,为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二一、“4个三”:团结村脱贫攻坚的新探索和新模式
(一)“三方”合力:统战引领,三方协同,合力扶贫攻坚。坚持把党建融入帮扶全过程,将党建延伸到项目、延伸到产业链、延伸到扶贫一线、融入到帮扶全过程。在会员企业成立民建支部,在省委统战部的全力支持和民建省委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建会员企业的优势和潜力,投入团结村脱贫攻坚,形成了统战引领,省委统战部、民建省委、民建会员企业三方协同、合力扶贫攻坚的新模式。中天金融扶贫团队入驻团结村后,相继成立了团结村精准扶贫项目党支部和团支部,与当地基层党组织携手联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推动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实现“点对点”精确到位、“手牵手”扶贫攻坚。
(三)“三产”融合:秉持现代经营理念,推动农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在团结村成立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公司、合作社、村民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接和共享机制。通过选品种、引技术、注资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解决团结村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依托平台企业,深度挖掘村内优特农业资源,开展种养殖项目,引进标准化生产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大发精神”与大发渠红色文化、当地仡佬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农旅文深度融合的团结村田园综合体,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增收着力点。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农业品牌“乐耕甜”和旅游品牌“大发天渠”,带动全村农旅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发展。
(四)“三扶”结合:扶智扶心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多措并举提高团结村社会保障水平,解除贫困农户后顾之忧。改善团结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对村医进行医疗技术培训;组织专业医疗队对700位村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预防减少急病大病。设立教育公益基金,对团结村217名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提供教育资助,并捐资为团结村学校修整校园、购置设备。向全村5430人捐赠团体意外保险,让大家放心脱贫奔小康。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成立农民工创业创新中心,为村民提供学习机会和就业平台。弘扬“大发精神”,用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鼓舞和号召贫困群众,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斗志。
二、团结村精准扶贫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制约。团结村自然条件较差,山高路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耕地利用率仅10%,对发展农业产业、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制约,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是产业基础薄弱且与市场脱节。团结村的产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可持续,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生产供应能力不足,规模化程度不够;“乐耕甜”品牌的“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缺乏,尚未进入全国销售渠道;生产环节和物流运输成本高,导致产品价格相对偏高,在市场上不具备优势;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
三是心灵贫困与文化贫瘠的现实。团结村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为主,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缺乏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除了面临脱贫致富的问题,也
需要获得平等发展、丰富心灵和成长的机会,受到尊重和关心,感受阳光和温暖,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是内生动力与脱贫能力的不足。主观上,有的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缺乏自我脱贫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既不想投入物资也不想投入精力,安于现状,甚至有些群众宁愿自己不发展也不支持村里发展产业。客观上,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农业技术的培训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脱贫能力不足。
三、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与建议
一要以贫困户为主体,激发贫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造血机制”。要把贫困人口的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常态化,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使贫困人口具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彻底阻隔贫困的“代际传播”。要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树立致富典型和标兵,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农户带农户,先富帮后富,先进带后进。要做好产业发展“保障”,针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风险大、成本高等问题,加大科普宣传、技术推广、能人示范等,切实帮助贫困户掌握相关技能,减少相应损失及风险。
二要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和人文“软件”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投入,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加强“软件”建设,比如挖掘和推广当地仡佬族文化,推进团结村“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等,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要继续大力宣传和弘扬“大发精神”,助力更多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必须以精神之“食”来补乡村之“空”,“精神食粮”就是“大发精神”。一方面,要赋予“大发精神”更多新内涵,将创业、创富的精神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持续弘扬“大发精神”,让“大发精神”这面旗帜飘扬到更多地方,让“大发精神”这把火炬照亮更多乡村,助力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推动更多乡村实现振兴。
内容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篇二: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有关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例文)三篇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三篇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三篇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1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一、乡贫困现状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489人,其中:20年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目前全乡仍有2个深度贫困村和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6人尚未脱贫,20年计划脱贫摘帽77户330人,202年计划脱贫摘帽85户306人。村委会共有14个小组234户农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58人于20年全部脱贫,贫困村于20年脱贫出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202年,乡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乡情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抓好传统农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村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发
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等养殖,养殖大户达297户,生猪出栏14130头,牛出栏2242头,羊出栏9840只,家禽出栏13.5万羽。
二是培强特色生态产业。特色种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药、果蔬为重点,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目前已落实种植魔芋9400亩、果蔬3000亩、中药材3000亩、小米辣1500亩,示范种植羊肚菌5亩;特色养殖方面,发展黑山羊、野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积极培树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培强乡集镇电商体验店和6个村电商站点。
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村特色旅游体验区为重点,发展种植650亩,规划落实一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储备、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一是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涉及20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3条44.28公里公路和2座桥工程量核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180.53万元的2条28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项目核验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完成2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四是加强互联网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互联网覆盖面,完成37户农户农村互联网+工程,实现33个小组连接光纤网,新增526户网络宽带用户,全乡村组实现4G网络覆盖达90以上。(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精准脱贫四级规划,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扶贫成效,抓好、2个贫困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实施完成26万元建档立卡
贫困户产业到户项目和发放1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完成20年度60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和补助资金兑付工作,抓好20年度63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三、乡脱贫攻坚经验做法(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硬件水平。针对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落实,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二)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贫困群众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三)创新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改变传统的产业帮扶模式,采取先补后做,以奖代补的方式,避免部分贫困户套利的侥幸心理,极大削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化。(四)多措并举扶贫济困,提升帮扶成效。促进贫困户脱贫退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乡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贫困帮扶多措并举,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脱贫能发展。(五)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科学化管理。乡持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挂包帮扶及一户一档科学化管理,促进工作落实。(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动能。多年来,乡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以马龙河流域的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强化引领带动,为我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四、乡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地处山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增收困难,经济造血功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篇三: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帮扶人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00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驻村帮扶架起了行政事业单位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桥梁,成为扶贫资源与贫困人口对接的直接纽带,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但是,基于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和地方的复杂性,驻村帮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结对帮扶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力村、屯口2个贫困村,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脱贫摘帽。全乡贫困人口为500户2086人。2016年度脱贫目标为141户636人,无脱贫摘帽贫困村。2016年8月底,已完成第一批贫困户的双认定验收工作,共57户280人。
为支持我乡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上级选派进驻我乡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共13名,其中市级1名,区级6名,乡级6名。结对帮扶单位有xx市地方税务局(对应力村村民委)、xx区人民武装部、xx区招商局(对应屯口村民委)3个单位。按照“321”结对帮扶安排,xx市地方税务局帮扶人员有86名,结对帮扶114户贫困户;xx区人民武装部帮扶人员有5名,结对帮扶15户贫困户;xx区招商局帮扶人员有4名,结对帮扶9户贫困户;学校老师115名,结对
帮扶115户贫困户;乡卫生院4名,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乡府、乡直单位领导干部57名,结对帮扶243户贫困户。
二、帮扶人员工作情况
(一)各单位帮扶情况。xx市地方税务局是力村村民委的结对帮
扶单位,86名领导干部全部集中安排在力村村民委,第一书记是市地税局xx分局局长潘小凡;xx区招商局对应屯口村民委,4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安排在屯口村民委,第一书记是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潘滨洪;xx区人民武装部在力村、屯口两个村委都有帮扶任务;学校老师、卫生院则根据就近原则安排在教学点附近村屯;乡府、乡直各个村委都有安排。
(二)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截至10月底,271名帮扶人员已按照
结对帮扶安排进家入户开展帮扶工作。但是从我乡督查组督查情况来看,帮扶工作质量却不是特别高。xx市地方税务局、xx区招商局、乡府、乡直单位领导干部工作质量比较高,基本都到农户家了解基本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并宣传扶贫政策,为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指导农户争取各种政策补贴;招商局罗毅副局长为帮扶的贫困户韦家英争取建房资金,并帮其14岁的解决没有户口问题。市
地税在力村村委资助捐建老年活动中心,在11月2日揭牌使用;还开展了“助学爱心包”活动,资助在xx学校就读的六年级至初三贫困学生,每生每学期500元生活费,一直资助到2018年精准帮扶结束。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扎实抓好产业脱贫的作用。市地税主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多次召集村干部、村民小组、村致富能人到外地参观考察种植、养殖基地。并邀请了柳城县的技术员到地头给农户现场授课,准确地掌握饲养管理、防治病虫灾害等种养技术。乡级2016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叶永会同志多次带其帮扶的6户贫困户到柳江、罗城两地参观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并邀请柳州嘉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其技术团队一行5人到我乡给贫困户讲授黄金百香果的种植方法和销售渠道。部分单位的帮扶人员工作质量较差。入户时只是了解基本家庭情况,填写手册的基本家庭成员,拍完照就把材料交回来。对于具体的扶贫政策没有和农户解释清楚,农户问到有什么扶贫政策时,部分帮扶人表示不知道,也不知道办理流程;且不愿帮在小额贴息申请表上签字,导致部分农户享受不到扶贫政策。
三、管理存在的困难
我乡贫困人口基数大,帮扶人员涉及到市、区、乡及学校老师(包
括村级教学点)、卫生院等7个单位,帮扶单位稀缺,人员分散。所以帮扶任务重,责任大。
(一)帮扶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对入
户开展帮扶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人认为这是党委政府的任务,工作开展随意,不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开展帮扶工作;第一书记未能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工作量大,负荷重,工作两头跑,难以兼顾。部分帮扶人员到帮扶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工作次数少,有些害怕承担责任不愿帮农户签字办理业务,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进度。
(二)后盾单位重视度不高。后盾单位对派出的工作队员帮扶支持力度弱,一些单位领导到联系的贫困村指导较少,后盾单位的帮扶潜力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没有安排专人对接业务,导致乡镇工作很难开展。
(三)帮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贫困户的帮扶人对扶贫政策了解较少又缺乏沟通学习,导致困难农户不能及时享受政策,大量的帮扶工作还需乡干部二次跟踪。出现帮扶材料完整,扶贫成效欠缺的现象。
四、工作对策
(一)强化对帮扶人员的管理。完善帮扶人员管理的制度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督促帮扶人员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将责任落实
到个人,严格奖惩机制,对尽职尽责、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且取得成效的帮扶人员的激励,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通报、约谈等。将帮扶工作情况与考核机制相结合,着力提高帮扶队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水准。
(二)发挥后盾单位帮扶作用。不定期召开后盾单位帮扶工作推进会,并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单位绩效考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后盾的帮扶带动作用。
(三)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督查工作组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乡镇、帮扶单位、帮扶个人及时进行通报整改,抓好落实。
(四)充实乡、村两级脱贫攻坚工作站扶贫信息员。希望上级给予一定的资金用于乡、村扶贫信息员的培训与管理。特别是村一级,安排专人对接,使扶贫政策及时下传,贫困信息及时报送。
(五)加强宣传引导。对帮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驻村帮扶工作“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助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篇四: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余爱民,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调研报告根据罗书记指示精神,最近,省委政研室与省扶贫办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7个试点县(市)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时值初夏,群山披翠,调研组赴武陵、进秦巴、奔幕阜、穿越大别山,一月有余,行程万里.
召开了十几场座谈会,听取了县市领导、县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村书记的介绍,走访了几十个乡镇和村组、几十家企业、上百家农户,山区的贫困状况让我们感到沉重,但脱贫奔小康试点带给山区新的变化也让我们感到激动,山区的发展前景和干部群众新的精神面貌更让我们感到振奋,7个试点县(市)乡乡村村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恰似一幅群山奔腾的壮美画卷.喜看山乡新变化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7个试点县(市)干部群众居弱图强、后发奋进的思想进一步牢固,发展产业、富县富民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乡风文明进一步推进.
(一)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19年,7个试点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77.7亿元,比2019年增长14.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增长1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6亿元,增长34.8%,增速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
比如丹江口市,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特殊地位,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绿色水都贯穿脱贫奔小康工作始终,大力发展清洁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和培育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集群,引进农夫山泉、雨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丰华、博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全市经济总量增加、增速加快,2019年县域经济排名跃居全省第32位,2019年前进12位.
(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9年,7个试点县(市)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88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人平达1.8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新格局.保康县充分发挥磷矿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矿化结合,大力发展核桃、烟叶、茶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基本形成了以磷化工为主体、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五峰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跻身湖北省茶叶大县、湖北旅
游强县、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大县和生态旅游大县.丹江口市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已发展水果(主要是柑橘)、畜牧、水产、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55万亩,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民收入的50%来自优势农业产业.
大悟县大力推进以板栗、茶叶、花生、药材和养殖小区为主的四板块一小区建设,板栗面积达到81万亩,茶叶15.3万亩,花生30万亩,药材5.6万亩,规模养殖小区70个,被列入国家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英山县大力发展茶叶、板栗、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特别是茶叶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8.6%.
通山县充分发挥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着重培育生态旅游、石材加工、新型能源等特色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鹤峰县重点打造茶叶、烟叶、蔬菜、林果、畜牧五大绿色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达到80多万亩,农民人平达4亩以上,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9年,7个试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2元,比2019年增长10.4%;减少贫困人口6万余人,下降8.7%.
不少农户反映,脱贫奔小康打开了思路,农民就业有了出路,产品有了销路,增收有了门路,大家走上了致富路.英山县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发展1个特色产业、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平拥有1亩高效经济林、户平拥有1亩茶,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该县柳湾镇河南畈村家家户户种茶、销茶,每户每年从茶叶中获利几万元,全村80%的农户依靠茶叶经营收入建起了楼房.村民夏清明形象地评价采摘茶叶带来的收益一早一桶油、一天一身绸、一月一头牛、一年一层楼.
鹤峰县森林覆盖率达82.9%,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过去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农民守着青山没饭吃,抱着摇钱树没钱用.去年以来,该县把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壮大板块基地,培强龙头企业,形成特色品牌,全县林业产值达到3.13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1100元,仅箬叶一项每年就为农民提供收入近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19年,7个试点县(市)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529.6平方公里,高产农田建设4.19万亩,低丘岗地改造17.89万亩,实施现代农
业示范项目18.6万亩,低效林改造项目8.2万亩,当年解决安全饮水人口32.5万人,新修通村水泥路1606公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峰县狠抓交通、电力、通信建设,启动了陆渔一级路建设,融入宜昌1小时经济圈;启动220千伏电力通道建设项目和渔洋关110千伏变电站改造项目,通信(移动、联通)、广播电视实现了络全覆盖.保康县全年启动实施高产农田改造、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公路建设、危房改造、集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
当地农民这样描述今日的新生活修好了致富路,种上了高产田,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便宜电,烧上了清洁气.
(五)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各试点县(市)大力实施村庄整治行动,广泛开展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快一建三改和农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2019年启动村庄整治519个村,改造农村危房18509户,新建沼气池3.76万口,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大悟县探索建立了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卫生保洁机制,配备了卫生保洁员891人,垃圾转运员99人,垃圾清运机动车126台,新建垃圾池2300多个,新建区域垃圾填埋场20处,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无人管的难题,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该县吕王镇刘院村,过去房屋随意建,柴草门前堆.污水到处流,垃圾满天飞.如今的刘院村,又是另一番景象:农民住进小洋楼,垃圾专门有人收.门前四季花盛开,后院池塘有鱼游.通山县以建设特色新村为抓手,围绕106国道、核电公路、通南公路、九宫山旅游干道等沿线村庄办示范,推进117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和清洁家园工程,完成新建、改造村级公路1490公里,建沼气池8300口,1.5万户农民吃上了自来水,修建了115处休闲场所,建成了畈中、排楼、南林等一大批特色新村.(六)干部群众精神振奋.7个试点县(市)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强基固本的双强工程,深入推进以卫生村镇、文明村镇、绿化村镇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共建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乡风文明进一步提高,
篇五: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新蔡县基层脱贫攻坚模式调查报告作者:杨秋意郑广建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年第02期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四市六县接合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个街道,36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24万人,是国家新10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26个集中连片(大别山区)开发地区之一。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贫困人口34161户11.7万人。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34个、未脱贫人口9894户32013人,贫困发生率2.98%。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喜人。
一、主要成效
(一)扶贫项目扩容带来贫困户持续增收
2017年1月以来,已批复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385个,安排资金7737.45万元,带动贫困户15002户51890人,实现了人均增收1390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8847户27373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通过专项扶贫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筹资4.08亿元,建成118座村级光伏电站。全县光伏电站按照3000元1股进行量化,每个贫困村30股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个贫困人口1股,确保贫困户每年每人分红1000元以上,贫困村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以上。
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6200余人。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1877人、县内务工2845人,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1.6万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近就业3197人,其中贫困人口1765人。
第一批70座29100平方米扶贫车间,已招引户外藤编、玩具、服装、汽车坐垫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66个。
(二)识别精准度明显提升
在2016年先后组织3次大规模的精准识别“回头看”的基础上,2017年又先后两次对全县农户逐户摸底排查。8月初,聘请河南大学对全县脱贫退出进行预评估,进一步找准了漏洞和短板;9月初以来,再次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开展“围村式”核查,确保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取得实效。
坚持并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在每月的“进村入户周”活动中,持续开展排查走访,发现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及时纳入,并且从纳入之日起开始落实当年度各项帮扶政策,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应退慎退。
(三)保障和救助水平明显提高
医疗救助方面,已补助贫困住院患者20801人次,补助门诊慢性病患者9346人次,发放资金3158万元。
危房改造方面,“危房清零”行动对符合条件的C级危房全部维修、D级危房全部重建,到2017年年底完成改造危房9625户,彻底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
教育资助方面,县财政拿出资金按照每年每生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500元、高中生2000元、大专以上学生3000元的标准对贫困家庭在校生进行补助。2017年已发放补助资金1784.15万元,帮助贫困家庭2024名学前教育儿童、7115名小学生、2885名初中生、1060名高中生、536名职专职高学生、719名大专及以上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题。
社会保障和救助方面,全县核定农村低保对象23503户27648人,其中贫困人口7594户9271人,政府兜底797户1755人,已发放低保救助资金6117.41万元。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将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46.2万元,其中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042人397.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686人348.7万元。
(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顯改善
2017年投入9.37亿元,新建通村和生产道路1300余公里,完成35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56个村文化活动室、68个村文化广场、52个村标准化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根本性改观。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强化“六岗同责”。严格执行每月一观摩、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的督导考评机制,落实县级干部、乡科级干部、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六岗同责”。
二是推进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将全县25万余户农户划分为7721个网格,选派近万名公职人员担任网格员,把力量全部下沉到一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全部纳入管理,户户都明确固定的分包责任人,把责任压实在最基层。
三是建立贫困户收入预警机制。逐户建立了政策措施落实和收入预期台账,设定了人均5000元的收入目标,到时间节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自动提醒,实现精准到户到人。
四是实行重点任务台账化管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书、递交军令状,12个专业组和责任部门均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县督查局和脱贫攻坚办调集最精干力量,对照台账开展立体式、全覆盖、常态化督导检查,以“洪荒之力”推进脱贫攻坚。
五是打好奖惩“组合拳”。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隆重表彰鼓励、优先提拔重用。七一前夕县委隆重表彰了十大扶贫先锋,9月8日召开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万人誓师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脱贫责任组长、村支部书记等,提拔重用了13名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加强责任落实和结果运用。在每月脱贫攻坚观摩评比中,对连续两次位居后两名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实行召回。2017年以来,已免职3人、撤职4人、处分6人、约谈17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
认真落实党政正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一把手均在所联系村担任脱贫书记(主任)。成立12个脱贫攻坚专业作战组,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担任组长或副组长。
组建了县脱贫攻坚办公室,由一名县处级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充实县、乡脱贫攻坚队伍,县脱贫攻坚办达150人,各乡镇(街道)专职人员15人以上。
组建22个驻点督查组进驻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展专项巡察和驻点督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项监督,在全县构建了大扶贫、大攻坚工作格局。
(三)巩固驻村帮扶
建立全县党员干部分包乡镇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制度。从全县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和副科级干部中,选派了驻村干部1170人,其中第一书记350人(其中217人兼任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长129人、工作队员691人,按照“一村一队”原则,组建了34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所有村委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在24个乡镇(街道)成立乡级脱贫责任组,组长由分包该乡的县级干部担任。在346个村委成立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由乡镇班子成员担任。
强化驻村干部考核管理,构建了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体系。明确管理责任,构建了县委统管、乡镇党委直管、选派单位协管的“三重管理”机制。各级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项目,跟踪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落地并产生效益,帮扶工作得到了群众充分认可。
(四)加大资金投入
2017年,全年计划统筹整合涉农资金9.91亿元。其中,本级专项扶贫资金预算2.08亿元。为全县24个乡镇(街道)每月拨付3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充分保障乡镇(街道)扶贫办公经费。
构建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了扶贫资金投入精准、使用精准、管理精准,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五)夯实基层党建
着力建强村支部堡垒。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整顿,為全县每个村配齐村民小组长,强化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争星晋级”活动。评选10个红旗村,将“十面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直接招聘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强化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从回乡创业人员、复退军人中选配了30名支部书记,开展支部书记轮训,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制定了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办法,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能力。
开展“三公三促树形象”活动。开展“以公心促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满意”活动,在村一级实行“双述双评”制度,深化“亲民爱民走访日”活动,树立新时期村干部良好形象。
(六)筑牢群众基础
开展入户走访“三个一”活动和“夜谈”活动,即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在入户帮扶中,在群众家吃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办一件实事。各村责任组成员、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利用每天夜晚农户在家时间,灵活选择村委会、文化广场、小卖部、群众家中等方便群众聚集的场所,举行座谈会、谈心会等。在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和“夜谈”中,访民情、摸实情、解民忧、暖民心,架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筑牢了脱贫攻坚的群众基础。
(七)坚持产业脱贫
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对自身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给予每户1万元以内的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引导其发展一批持续性强的种养加项目,大胆尝试、创业脱贫。
二是金融扶贫全覆盖。健全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为贫困户或带贫企业提供贷款申请、财政贴息、带贫资金发放等综合服务;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完成贫困户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工作,拓宽贫困户的贷款渠道,提升获贷率;完善贷款投放机制,建立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
偿基金池,撬动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贷款,并由县财政全额贴息;强化产业扶贫引领效应,建立风险补偿金,放大10倍扩大贷款规模,为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金融扶贫贷款。
三是光伏扶贫全覆盖。通过专项扶贫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建成118座村级光伏电站。将全县光伏电站按照3000元1股进行量化,每个贫困村30股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个贫困人口1股,确保贫困户每年每人分红1000元以上,贫困村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以上。同时采用农光互补、吸收贫困户务工等多种模式,构建持续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贫困村、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脱贫。
四是公益性岗位和引导务工全覆盖。建立县、乡、村三级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免费提供“六路并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政府购买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近就业贫困家庭实现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覆盖全县所有家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
五是扶贫车间对贫困村全覆盖。在全县建设190座扶贫车间,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一座扶贫车间,非贫困村根据需要适度建设。产权移交村委会,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资产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主要经验
(一)建强基层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巩固基层组织这一战斗堡垒,配齐配强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对村干部进行宗旨意识教育,开展脱贫攻坚业务培训,强化基层组织脱贫攻坚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方式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开门接访、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夜晚谈心、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等形式,主动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在脱贫攻坚中打一场人民战争,主动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提升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二)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提高识别精准度
完善和落实好贫困户动态管理。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将新增贫困户及时纳入管理,切实做到应入尽入,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加强扶贫系统与各行业部门信息沟通,及时落实各类帮扶政策。
(三)挖掘产业项目,拓宽贫困户持续增收渠道
用足用活金融扶贫资金和各种优惠政策,发展壮大帮贫带贫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多种形式发展产业,增强造血能力。
通过搭建转移就业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贫困村帮扶就业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引导更多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劳动就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着力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原动力,培养起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的主体意识。
(四)落实好各类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
通过入户询问、查阅户档、调取打款记录等,对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农村危房改造、低保、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生活补贴、特殊救助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应覆尽覆,各项政策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帮助贫困户修缮残缺围墙、硬化院子地坪、维修或更换破损门窗、购置小型家电和简单家具、打扫卫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强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要,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理念。
(六)种养结合的科学循环农业模式
在传统秸秆日益增加、大气污染防治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吴庄村积极探索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秸秆促奶牛养殖,奶牛产生的牛粪还田于果树种植,果树种植中间套种西瓜与肉鸡养殖。这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农业经济,这种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作者单位: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篇六: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李兴镇程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做好2020年定点帮扶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按照中共太和县委组织部太和县扶贫开发局《关于助力“春季攻势”做实“双包”工作的通知》(太组通〔2020〕24号)要求,在李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程庄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2020年4月14日,太和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亚民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帮扶人员到定点帮扶的程庄村开展调研走访活动。
通过实地察看程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贫困户家中,并与李兴镇党委、政府领导和程庄村“两委”班子、贫困户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具体了解程庄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进“脱贫攻坚四大增收行动”落实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研究解决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切实帮助程庄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帮扶工作新举措。
一、基本情况程庄村位于李兴镇东部,辖1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7605人,总户数2032户,劳动力2372人,耕地面积5400亩。共有村“两委”干部9人,驻村干部3人,扶贫专干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户490人,贫困发生率6.44%;其中2014-2019年累计脱贫211户459人,该村2018年贫困村出列,现有未脱贫人口6户10人,贫困发生率0.13%。未脱贫户中综合施策户2户6人、兜底保障户4户4人。脱贫不稳定户中综合施策户2户5人。边缘易致贫户23户58人。
(一)党组织建设方面程庄村党总支设有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46人。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党建+脱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程庄村集体经济收入12.36万元,现有扶贫车间1个,实现村集体收入2.5万元;360kw光伏电站一座,带动贫困户100户,每户增收3000元左右,实现村集体收入6.7万元;固定资产租赁收益3.16万元。目前到户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5户(种植类34户、养殖类11户)。(三)“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程庄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共有在校学生50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名,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6名。全村共463名贫困人口参保新农合,据统计,因病致贫80户150人,暂不存在医疗开支较大或看病存在困难的家庭。对215户贫困人口住房安全进行鉴定,其中鉴定等级D类1户。贫困人口接通自来水215户,安全饮水全部达标。二、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庄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不够清洁卫生,“五改五净两规范”活动成果需进一步巩固。(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经济作物退化严重。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调整有一定的难度。程庄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大豆、桔梗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二是桔梗退化严重,缺乏技术指导。三是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养鸡为主,家畜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
(三)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该村大多数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受限于现有条件。
三、下步工作意见和建议(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民政扶贫开发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激发其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二)促进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针对未脱贫户,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坚持因户施策,实行一户一策。对已脱贫户构建全方位防范返贫工作体系,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四大增收行动”政策落地,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的发生。保持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桔梗生产,程庄村桔梗种植已成规模,从播种到收购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二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找准脱贫途径,以光伏发电,西瓜、中药、蔬菜种植等产业为依托,实施产业扶持项目,巩固产业发展,调动贫困户自主创业积极性。积极争取畜牧水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成效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诊疗行为监管,防控过度医疗风险。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持续开展农村破旧、废弃房屋综合整治,确保新出现的C类危房全部修缮加固、D类危房全部拆除重建,巩固农村危房整治成果。(五)加大就业脱贫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三业一岗”扶贫模式,加大安置就业力度,力争辅助性公益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比例达到50%。持续引导外出务工与“凤还巢”相结合,增加助贫带贫成效。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培训,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培训机构等,组织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脱贫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规范就业扶贫车间运营管理,提升吸纳就业能力,确保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比例超过50%。(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重从文化水平高的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后备干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分子。认真抓好党员培训、教育、管理工作,
篇七: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调查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调查报告2022年中旬,我受县政协机关委托,到xx县xx村就该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
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中,我选择了xx等10户〔其中:贫困户4户,一般户3户,比拟好的户3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与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局部成员共11人进行座谈,最后,我还到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xx村境内走,扑面而来的是改革的春风与气息,映入眼帘的是,别墅似的漂亮小洋楼、花园式的小庭院,干净整洁的硬化通组公路、连户路,漂亮小洋楼、休息长廊、风雨桥、产业大棚等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调研,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xx村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村两委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一、主要成效xx村位于新州镇东部,距县城7公里,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x户,x人,少数民族占87%,耕地面积x亩。从xx村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xx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贫困户70户x人,一般贫困户x户x人,五保贫困户1户2人;因学致贫x户,因病致贫x户。残疾贫困人口42人,贫困户劳动力x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1%。2022年以来,特别是4年来,该村两委在县、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抓,综合施策,强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较好的推动了的脱贫攻坚工作提速迈进。截止2022年,已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到x%以下。2022年,该村已经退出贫困村行列。其主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该村共实施葡萄种植、花卉种植、养猪、稻田养鱼、优质稻种植、辣椒种植、马铃薯种植等工程,已实现产业全覆盖。较好的解决了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同时,鼓励局部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2022年至2022年,就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在县内外就业务工,务工收入达x余万元。通过产业的覆盖和带动,2022年,经统计部
1/7
门监测,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x元,较20XX年的x元增加x元,增加x个百分点。
〔二〕根底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美化亮化。从2022年开始,该村通过实施一事一议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生态村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共投入资金x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房屋包装改造、村寨环境建设、修建篮球场、风雨桥、拦河坝、修建村委会办公楼、休息长廊,修建风雨桥至草莓基地的观光步道,通组路、连户路硬化,改厨改厕,环境整治,安装太阳路灯等根底设施得到完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庭院栽花种树绿化亮美化工程,如今,xx村旧貌换新颜,在村里走,一房一屋,一庭一院,一桥一巷,处处是景。调研中,当问到对根底设施是否满意时,一些村民动情的说:怎么不满意呀,政府花这么多钱把我们村打造得像天堂一样,再不满意就不是正常人了。朴实的话倒出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三〕治安稳定,社会和谐。这些年来,xx村在抓经济的同时,以创立文明村、产业开展示范村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确保了社会稳定,民生和谐。通过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安装电子监控等措施,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培养村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同时,通过将教育、人口方案生育等活动融合民间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了全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这几年,让大家感受较深的是,在村内偷摸扒窃的事少了,吵架扯皮的事少了,说脏话的人少了,邻里团结和睦了,注重培养子女读书接受教育的人多了。
〔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通过几年的努力,xx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9100,较20XX年增加了2400元。在xx村里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每家每户庭院都栽花种草,非常漂亮,院坝也清扫得很干净。进到室内,大多数家庭都非常整洁,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当问到大家平时文化生活时,中老年人说,看点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哪里有民间集会约几个朋友去喝点小酒凑热闹,只要自已开心快乐就行;年轻人那么说,看点新闻,听点音乐,摆弄一点花草,逛逛商场,为自已添置几件时尚的新衣,买些好吃东西,好好享受生活。据该村村委会2022统计,全村519户,拥有电视机490户,安装固定电
2/7
话和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485户,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15辆,摩托车145辆。
二、主要做法xx村这些年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经过调查走访该村历任村干和局部群众,大家一致认为,多年来,该村在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政策的根底上,主要是做到了六个坚持抓。〔一〕坚持抓根底设施破瓶颈。2022年以来,历任村两委班子都认识到,根底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从前任支部书记吴光明开始,就把抓根底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开展,脱贫攻坚的第一件大事来抓。2022年以来,共计争取上级工程资金1882.09万元,〔其中2022年以来争取工程资金1460万元〕,通过实施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先后建成村卫生室1个,篮球场1个,全民健身器材1套,完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18千米和串户路硬化,完成覆盖4个自然寨的引水灌溉沟渠1500米。完成房屋包装156户,重建村委会办公楼420平方米,完成124户改厨改厕,环境整治2处,安装太阳路灯76盏,完成风雨桥1座和两处拦河坝修建,完成风雨桥至草莓基地1000余米观光步道的修建。这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实现了移动、电信、联通组组通,全覆盖。通过根底设施的完善,既美化亮化了人居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开展。〔二〕坚持抓产业开展促增收。多年来,村两委始终把抓产业作为促进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2022年,该村就成立了xx县xx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最初的社员有10名,着手抓产业工作。当年建成蔬菜大棚10个,规划实施工程有大球盖菇、莲藕、葡萄、西瓜等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投入工程资金80万元,建成大棚葡萄园26亩,覆盖贫困户40户152人,利益连接分红4万元;投入工程资金32万元,建成花卉种植基地28亩,覆盖贫困户16户67人,利益连接分红1.6万元;投入30万元开展养猪工程,覆盖贫困户15户61人。实施稻田养鱼工程18户100亩,实施马铃薯种植工程86户75亩,西瓜种植工程覆盖贫困户6户24人,莲藕基地覆盖贫困户3户15人,草莓种植工程覆盖贫困户5户16人。2022年,还实施优质稻种植补助86户100亩,辣椒种植补助42户43亩,实现了工程产业全覆盖。调研中,贫困户们喜滋
3/7
滋的说:感谢党委政府,在xx村开展这些产业,既可以让我们用土地入股分红,又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打工,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三〕坚持抓环境卫生整治促文明。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意识到,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既可以让村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增强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感恩党和政府。为此,从20XX年,村两委就把环境卫生工作列为村委会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村委会主任述职的重要内容。从收集到的资料显示,xx村每年投入到环境卫生的经费呈逐年递增趋势,如:20XX年投入经费为10万元,2022年投入达12万元,2022年投入递增到15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开支片区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工资,垃圾车燃料、维修、保养等费用。该村两委要求,在保洁员搞好主干道清洁卫生的同时,每家每户要搞好门前三包,做好各家各户日常保洁工作。为推进环境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之成为长效机制,该村还开展环境卫生创评活动,年终对环境卫生搞得好的片区和农户进行表彰。为增强促进广阔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意识,该村还将每月的12日定为村级卫生日,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区负责人,每到这一天,各责任区负责人都要组织片区群众放下手中的活参加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目前,该村环境卫生己形成垃圾日产日清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每天早上起来,不管农活再怎么忙,第一件事就是花五到十分钟清扫卫生,大家说,如果不清扫干净,总感觉心里很别扭。经过多年的努力,xx村的环境卫生已经得到彻底改观和上级的认可,在全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评比中连续获得2次奖项,并在全州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坚持抓社会治安稳定促和谐。村两委认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开展的重要保证。2022年以来,村两委就把社会治安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来抓。这些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配合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为巡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案件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室的作用,调解室聘请县司法局的同志作为法律参谋,村主任作为调解员。这几年,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起,一起是涉及销售生猪纠纷;另一起是村民的稻田排水纠纷。涉法涉诉一起,主要是涉及村民民工工资,通过积极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己得到解决,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安装了电子监控器4个,
4/7
实施天网工程,为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走访调研中,村民深有感触的说,正是稳定和谐的环境,才让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干事,放心开展。
〔五〕坚持抓社会事业促开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务工就业工作。资料显示,仅2022年至2022年该村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190人次,引导他们到县内外就业务工210人,务工收入达300余万元。二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做好低保贫困户的评定和相关效劳工作。xx村现有低保贫困户51户140人,月发放低保金26058元,人均186元。三是做好医疗救助工作。仅2022年至2022年,共有175人次报销医疗费116.04万元,减轻了贫困户的就医负担,再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四是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据统计,2022年至2022年,共有85名贫困学生享受高中〔中职〕及以上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作。20XX年至2022年,共完成3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易地搬迁4户,较好的改善了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推动了脱贫。六是做好生态补助工作。完成生态补助〔退耕还林丿29人,每年补助金额1160元。七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支持配合协助省州县帮扶干部搞好帮扶工作。20XX年建立党员关爱基金,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送温暖活动,将全体党员的关心送到困难户和贫困户手中。每年年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村两委的关心,帮助困难户和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在扶贫帮困上,村两委对有开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如贫困户雷安华户,他家总人口4人,劳动力只有1人,老弱病残2人,他家的致贫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屡次帮他出谋划策,根据他的意愿,为他争取稻田养鱼工程和稻田养鱼田坎硬化扶贫资金3.2万元,争取惠农政策特惠贷5万元,通过政府的扶持,雷安华开展鱼苗养殖5亩,稻田养鱼19亩,小稻种植24亩,2022年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2022年实现年人均收入8500元以上,到达国家脱贫系数。
三、重要启示xx村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些成绩,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给我们重要启示是
5/7
〔一〕必须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早在2022年,前任村两委班子就对本村经济社会开展作出了规划,绘就了开展蓝图,并付诸实施。此后,尽管村两委班子已经换届调整,但蓝图仍是那张蓝图,规划仍是那个规划,没有因为班子的调整而调整,而是以钉钉子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在调研中,一些村组干感慨的说:xx村要是一届班子各搞一套的话,绝对是干不成事的
〔二〕必须抓好党建,凝心聚力。在调研中,谈到xx村的开展,村两委班子都认为党建功不可没。多年来,村党支部始终高举旗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带着大家学习政策文件,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战斗力;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凝民心,聚民智,提高决策水平;通过开展党员帮困,创办党建示范基地〔葡萄园〕,发放党员关爱基金,重塑了党员形象,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抓党建,干部的纪律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较好的推动了工作。2022年,xx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州、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三〕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调度。在调研中,经过座谈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几年来,随着县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清楚,平时,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既分工又协作。为强化统筹调度,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每周必须召开两委一队联席会议,这个会雷打不动,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关于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上请示汇报〕,沟通交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理清下步工作思路。调研中,大家说,这个联席会,又是会诊会、诸葛亮会,既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又可以给大家理清下步工作思路,同时,通过沟通交流,让大家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苦中有乐,苦中受益,苦中获益,心情舒暢,做脱贫攻坚工作值得。
〔四〕必须抢抓机遇,感恩奋进。调研中,我真切的感受到,xx村长足的开展,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和村两委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外,还有一点也尤为重要,那就是:善于抓机遇,善于抢机遇。从2022年起,该村先后抓住了一事
6/7
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文明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并努力把每一次机遇把握好,把该争的工程争到手,把争到手的工程实施好。同时,还非常珍惜每一次省、州、县领导到村指导工作的时机,对他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都尽最大努力落实好。用该村支书程方的话来说如果不是抓住每一次机遇,2022年以来投入的1882万元工程资金,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全村人就算砸锅卖铁都做不到,因此,实施好这些工程,既是村班子的责任,又是感恩奋进的具体表现。
当前,xx村又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国家农业银行总行定点帮扶xx村,该行干部吴剑同志又任xx村扶贫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吴剑同志务实肯干,思维灵活,思路清晰,虽然2022年5月才驻到该村,时间不长,但他通过调研,已经从旅游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提出下步的帮扶措施。程方支书表示,xx村将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7/7
篇八: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000字为了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调查贫困现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渭滨区现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2万人,耕地6.22万亩。38个后山村地处秦岭北麓和西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土坯房较多,安全性较差,山区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截止2015年底,全区贫困人口4117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坚持“专项扶贫注重产业发展,行业扶贫注重社会保障,社会扶贫注重结对帮扶”的精细化扶贫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2亿元,其中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拆除土坯房3078户,新建住房1105户,使贫
困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累计脱贫1.3万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脱贫难度增大。截止2022年底,全区尚有近4000余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后山区,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分布广、底子薄、条件差、发展难度大、贫困程度深,真正成为扶贫中的“硬骨头”。
二、公共服务水平低。我区原晁峪乡的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个别村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三、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后山区,基础条件普遍较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我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普通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
五、基础设施建、管、用制度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但是实际
生活中,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有损坏,使用率偏低,有些甚至未曾使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突出,亟需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制度。
几点建议一、精准识别,切实做到“扶真贫”。要认真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区政府《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方案》的精神,坚持“十不进”的原则,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优先”的方式,精准识别监测脱贫对象,建立贫困人口明细台账,确保户有表、村有薄、镇有册、区有电子台账,做到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和脱贫时间“一表清”。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接受监督,让同村群众按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要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真正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强化保障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完成厥湾村千亩桃园道路工程、八角塬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不断改
善后山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和销售能力。
2、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协调发展家园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四美”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巩固石嘴头村、高家村、晁峪村、坊塘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岩山村、石坝河村、大散关村、邵家山村、符家村、新安村等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3、强化教育培训。扶贫应当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基础。要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加大基础教育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四步走的能力提升脱贫工程,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职业技能,确保2750名贫困群众都能得到一次免费实用技能培训。
4、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力度。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阻止再次
返贫,巩固脱贫成效。充分运用低保、五保供养等民生政策,对建档在册的1188人(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差额补助,实施社会保障财政兜底脱贫。开展助学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正常入学就读,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三、多措并举,实现困难群众真正脱贫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高家镇太寅河以西重点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秦岭北麓沿山及台塬地区主要发展猕猴桃、大樱桃、油桃、草莓、养蜂等产业。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资源,加快弓魚国小镇建设,尽快启动炎帝陵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古道秦岭﹒乡约清姜”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石鼓现代农业园二期,启动固川、枣园2000亩时令水果产业园建设,打造晁峪十里油菜花海新景观等项目,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实施异地搬迁。坚持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集中为主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坯房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先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拆除土坯房1211户,新建住房700户,实现两年消除土坯房目标;完成四家坪村整村
搬迁,确保年底前入住;完成水泉路村、段家磨村、甘庙村等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3、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支持有意愿的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通过自建大型种植生产基地,联合农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创新性实施“平台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线上预订”等销售策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政府救济与社会援助相结合,引导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各类慈善机构及非政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捐资捐物直接支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
四、加强领导,深入推进脱贫攻坚1、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强化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资源调配、推进落实等工作,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做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推进“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为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等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级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
3、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依据脱贫攻坚任务,实行逐级督查、交叉检查制度,严格进行考核,确保脱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强化责任担当,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先予以通报表彰、提拔重用,提振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打赢重返全省五强区攻坚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000字x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__户,贫困人口__人,贫困村22个。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__户__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22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
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三、两点建议(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
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000字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深入包抓帮扶的__镇__村和__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__村位于__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90户2231人。耕地面积2880亩,以葡萄种植和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__村位于__镇中西部,辖6村个村民小组,现有341户1371人。耕地面积3078亩,其中978亩承包给当地企业种植葡萄,剩余2100亩以小麦、红薯、杂果种植为主导产业。
二、调研前期情况按照“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活动的安排,我局共派驻两个工作队分别对__村和__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目前,__村共590户,走访492户,剩余98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113户。__村共341户,走访341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30户。
三、致贫原因初步分析(一)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心得体会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遗传病导致贫困是顽疾。在调研中发现,__村一户因智障遗传导致该户5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无劳动能力。(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平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
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四)地理位置偏远,范文写作自然环境条件差。调查发现__村北邻北仲山,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四、思路和对策(一)准确详细摸底筛选脱贫户。对包扶村、组、户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面精准掌握包扶村情、户情,在原有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核查再识别,不留死角,彻底摸清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底数,把“真贫”挑出来,把确实需要扶持的、
能够扶持的贫困户精准筛选出来。(二)制定措施解决如何帮扶问题。根据村情户情,逐村逐户
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贴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贫对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政策要求,做好包抓帮扶村的精准扶贫下步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联系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引导帮扶贫困农户学经验、学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同镇政府协调沟通,把教育、医疗、社保、保险等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当中,使贫困户在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减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篇九: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贫困乡镇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祁连山沿山区就贫困乡镇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加大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科技推广和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整体欠发达贫困地区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尤其是甘肃河西地区祁连山沿山一带与川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沿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贫困程度不断加剧,农民群众贫困和民生的问题依然严重。
一、祁连山沿山区贫困现状
以地处河西地区中部的张掖市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张掖市沿山地区民乐县的南丰乡、山丹县的陈户乡、高台县的新坝乡、临泽县的倪家营乡等16个乡镇共有农户7.6万户,人口30.4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测算,这些乡镇的贫困人口达到4.2万户、16.64万人,占总户数的55.3%、总人口的54.7%,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8.4%。
2、生存环境十分严酷。这16个乡镇均都地处海拔米以上的祁连山浅山区,气候寒冷,霜期过长,地势倾斜、海拔梯度大,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地贫瘠,人均水浇地仅0.5亩左右。
3、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由于沿山地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群众出现粮荒,政府不得不开仓借粮2125万公斤;民乐县发生6.1级强烈地震,受灾群众达到5.6万户2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64亿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灾返贫人口达到10.73万人。
4、区域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沿山区只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后,可利用的耕地、草场分别减少了29万亩和30万亩,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5、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这16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区,远离国道、省道和县城,交通不便,目前,仍有22个村不能正常通车;有76个村74218人、22.6万头(只)牲畜经常发生饮水困难;有16个村没有通程控电话;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条件极差。
6、农民素质整体较低。沿山的16个乡镇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教育教学条件差,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当地总人口的42%以上。同时,由于地
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农村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致富能力差。在这些乡镇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较全市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二、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甘肃省河西地区普遍被认为是全省相对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相对比较稳定,祁连山沿山乡村的贫困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扶贫开发中,没有被作为全省重点扶贫对象予以考虑扶持。二是沿山区扶贫开发缺乏长远规划指导。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沿山区部分特困村作为部门帮扶的联系点纳入议事日程,采取帮扶方式进行扶贫,帮扶工作相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帮扶任务艰巨,整村推进难度较大,且帮扶部门条件有限,没有制定长远扶贫规划,扶贫只限于“输血”办实事,没有建立起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贫困乡村“造血”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沿山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等相对滞后,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大。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民盟**支部**年工作计划》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对**市**镇实施产业助推脱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常务冯忠指导调研。通过对**镇立英村核桃母本示范园、立英土鸡养殖场、立英林下黄豆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场等产业项目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与**镇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请示报告和建议,现就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贫困现状
**镇现有贫困村3个,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坛厂村、复兴村),三类贫困村1个(华阳村);已出列贫困村2个(立英村、同联村)。全镇埃雷迪亚省贫困人口1446户4813人,其中,**年脱贫549户1850人,**年脱贫165户700人,未脱贫人口732户2263人。732户贫困户中,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致富的“两有户”459户1758人,占现有穷困人口数的78%;无力脱贫无业可牵的“两无户”273户505人,占贫困人口的22%。
二、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镇立足传统产业,讲义按照一村一特、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抓好红高粱种植。种植红高粱4000亩,年增收640万元,涉及贫困户200户758人,户均增收3690元;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林下养鸡示范点2个,养殖土鸡30000羽;发展50头规模以上养牛示范户12户,200头以上业务规模养牛示范户1户;发展100只以上业务规模养羊示范户5户;养猪、养鸡散养户897户。畜牧业牵扯贫困户925户,年增收388.5万元,户均增收4200元。三是改良传统马铃薯产业。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控股有限公司,做强做优核桃产业,嫁接改良传统性核桃产业2021亩,规划总投资2200万元,**年已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核桃母本产业园1个,完成核桃高杆嫁接5万余株,新栽植2.3万株。核桃产业带动贫困户农民收入8300元;四是配套发展辣椒传统产业。建成林下黄瓜基地一个,集中流转土地,发
展辣椒1000亩,涉及贫困户87户263人,每户土地流转、务工增收3400元;五是发展黄豆、何首乌等林下套作业500亩。六是力推特惠贷助推脱贫产业。其中推进畜牧水产及家禽养殖业183户,发放特惠贷915万元。
三、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镇立足自身3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长远规划、一般而言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大项目为引领、政策推动,利益联结、复式发展的脱贫途径,赢取较为突出的效果。
1、党群齐心,支部为核。在**镇立英村,充分利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镇派出农技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干部下派到庄村,任支部书记,与镇党委签订安全责任,热门思想汇报驻村打造示范点。镇党委在规划、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公司、农户多方签订发展战略协议,为脱贫攻坚建立组织风险保障,党群上下齐心,农户集中心智,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打造为名副其实的项目村、致富村共同发力。
2、突出品改,产业复苏。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通过引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信念强的果业公司,对原有核桃产业大胆改良,通过较旧原有成片核桃产业基础,将多年不挂果的2021亩核桃,通过支部核心积极推动,建立“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马铃薯今年上半年对原有核桃进行改良嫁接。今年3月初步已经完成全部嫁接工作,公司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实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次年采收。
3、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利用**镇原有核桃产业杆高林稀,实行林下套作。集中二次流转农户土地,建立合作社,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黄豆、罗汉果等套作产业,从土地流转金、务工、收益分红等,让农户多维度创收。如林下辣椒产业,农户土地流转后,既有辣椒产业收入,又能拿到核桃分做,实现产业复式增收。
4、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始终围绕为农户创收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赢的致富产业发展道路。在立英村,个人简历四川天保果业公司看好**立英村产业基础好、核桃品质优的资源禀赋,以镇党委政府牵头、村支部为纽带,对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交天保公司经营,签订长期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前7年,公司高额投资项目用于用做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务工,农户实现务工增收的同时,还能增加短期套作创收;次年开始收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至第7年,公司和农户以8:2比例分配。第8年后,子公司成本基本收回,投入少、产量稳定,公司和农户按2:8比例分配收益,农户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利益联结体制的建立,公司下决心,农民放下心,长期合作、共赢发展。
5、多种模式,能干快上。立英村采取“支部+”的模式,大胆引进大公司的同时,因地制宜,利用桥头子坡面宽阔,采光、气温、通风、供水等相对较好的优势条件,鼓励何明凤等16户农户(贫困户5户)贷款120万元创办养鸡场,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规模养鸡30000羽,将传统养殖做大做强,效益显著。采取“支部+农户”模式,在海拔落低、水源集中的街上组,工作总结政府机构投资70万元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何兴虎等10户贫困户贷款50万元发展养鱼业;在立英村桥上以组鱼跳河,利用九仓河优质天然河道生态水利资源优势,政府投资50万元,引导赵文勇等8户贫困户贷款40万元,发展“鱼+旅游”产业,房屋、鱼塘等基础设施已初见雏形,前景向好。
6、用活政策、贷款助贫。充分动员贫困户,应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大力鼓励民众干事创业,消费信贷努力用足用好特惠贷优惠政策,着重以点带动、全面发展,有机结合、长效脱贫的股权融资助贫思路,索取精准扶贫特惠贷183户,贷款915万元,发展水产、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经营等多种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亮点突出,全面开花的脱贫工作态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扶贫攻坚战略,坚实基础适切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以**核桃产业为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融汇的产业布局。同时,考察组针对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产业发展壮大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开发和发展规模糟、开发空间大。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总量近3万亩,范文内容线路图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挂果的只有5000亩,仅1/6,而嫁接改良每株需要二十余元,目前开发的母本基地,也只能是重点经济发展,剩下的2万多亩核桃产业收益很低,开发空间很大。
2、但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国家扶贫政策只能在贫困村投资,在非贫困村得不到项目资金支持,**镇共有7个村,其中非贫困村有2个,涉及贫困户482户1624人,由于政策原因,导致2个但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
3、大型项目时间和季节性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大,而项目评审教育工作滞后,乡镇实施项目信心不足。
4、项目投资资金到位不足,许多项目推动全靠镇村组织资金和垫资建设,基础建设资金缺口量非常大。就**而言,按“五个一”的脱贫标准,全镇需资金约1.1亿元,目前投入仅3260万元,资金缺口达7000多为元。
5、大型项目配套设施不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度低。规模化经营加以控制受到限制和制约。如大坪子的林下养鸡项目,配套圈舍不足、供水、保暖、王丽强等相关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安全国际化不能有力保障。
6、专业技术人员饥渴。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乡镇产业技术力量缺失,特别是**核桃嫁接,如全靠公司运作,高昂的投资业务农户无力承担。而专业技术人员饥渴、农民技术水平不能突破工业革新。
7、产业转型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防控不力,相应机制和政策缺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五、意见和建议
围绕考察调研,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较多意见和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硬化泥泞道路40公里,乡村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但是,许多河段弯急坡陡,路面狭窄,安全隐患大,建议加设错车道,设立安全警示标示牌;通讯方面,许多区域通讯信号覆盖不到位,建设进度慢,建议相关部门增设通讯基站,加快建设进程;**葫芦坝水库是**镇急需的水源灌区工程,希望区委得到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支持,早日立项建设,为全镇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2、**核桃产业发展品质优良,产业基础好,但是,要真正发展壮大,还必须得到市委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专利技术核心部件品质,迅速形成大产业、树品牌、上规模,让特色产业做巨做强。
3、要在产业深加工上作文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创收门路,一业多行,深度发展;要在品质优化和检验认证上再做工作,为品牌树牌贴签,走科技含量高、质量品牌化的发展战略路径。
4、强化技术革新,建立专业技术相关服务团队,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建议建立针对性强、覆盖全镇核桃工业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
5、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建设项目产业产业发展发展风险保障机制,范文参考网为产业生产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政策对照支持和制度保障。
篇十一: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杨维勇【期刊名称】《《新农民》》【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扶贫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作者】杨维勇【作者单位】[1]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人民政府青海海东8107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7
1基本情况达拉土族乡位于乐都区西北部,距区政府27km,平均海拔2700m,年平均气温3~5℃。全乡总面积111.15km2,下辖21个行政村,主要有汉、土、藏、蒙四个民族,总户数2494户,总人口89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5户1976人。2018年全乡脱贫贫困村长沟、杜家洼、烂泥滩、王家滩四个村、前半沟、春洒、马趟、大庄四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共计232户778人,2019年贫困村退出麻洞、李家昂、白崖子三个贫困村、达拉滩、拉卡两个非贫困村预脱贫人口106户379人。2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情况
2016年全乡产业发展涉及马圈沟、红沟、袁家台三村共89户307人、产业发展资金165.78万元。其中,马圈沟、袁家台两村64户218人、产业发展资金117.72万元用于购买商铺,进行资产收益,2016年按7%分红,2017、2018年按8%分红,2019、2020年按10%分红;袁家台村1户6人产业发展资金3.24万元用于发展养猪项目。红沟村24户83人、产业扶持资金44.82万元投入2户养羊大户进行资产收益,目前两户养殖大户羊存栏量达500余只。2016年宁过村(非贫困村)产业发展涉及78户259人、产业发展资金139.86万元用于购买商铺,进行资产收益,2016年按7%分红,2017、2018年按8%分红,2019、2020年按10%分红。2017年到户产业涉及扎什加、泉洼、长沟等九个村188户634人,产业发展资金342.36万元。第一批长沟62户182人、杜家洼12户51人、王家滩12户48人、达拉滩29户119人、烂泥滩1户5人,光伏共投资218.7万元(包括新增),招投标已于2017年5月完成,目前已全部完成并网工作并发挥效益。扎什加村21户74人、产业发展资金39.96万元投入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收益项目,每年11月份按10%分红;泉洼村3户6人、产业发展资金3.24万元投资养猪项目,3户8人、产业发展资金4.32万元投资养羊项目;烂泥滩村15户51人、产业发展资金27.54万元投资养猪项目,1户1人、产业发展资金0.54万元投资养羊项目,1户4人、产业发展资金2.16万元投资养鸡项目,2户2人、产业发展资金1.08万元投资粉条加工项目,1户4人、产业发展资金2.16万元投资当归种植项目;拉卡村9户39人、产业发展资金21.06万元投资养猪项目,10户29人、产业发展资金15.66万元养羊项目。以上村产业项目已于2017年全部实施完毕。2018年产业发展项目涉及李家昂、麻洞等7村174户635人,产业扶持资金共计342.9万元,全部投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源项目。白崖子16户56人、大庄11
户44人、前半沟20户64人、麻洞21户65人、李家昂28户118人、春洒29户105人、马趟49户183人,目前已全部完成并网并发挥了效益。3存在的短板3.1村退出短板3.1.1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非贫困村:宁过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墙体渗水,需做防水处理;甘沟山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地面塌陷,需重新修建。目前已联系组织部协调落实。3.1.2安全用水迭尔沟易地搬迁安置点人饮工程因水源不足,经常断水。迭尔沟、红沟、白草台三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排洪设施不完善,影响住房安全。迭尔沟易地搬迁安置点因人饮工程问题致贫困户杨龙房屋受损。目前已联系水利部门协调落实,建档户杨龙受损房屋已上报相关部门,已联系专业加固公司进行加固,正在落实当中。3.1.3道路硬化泉洼至乡政府1公里村道因2018年雨灾多处塌陷需维修。汉达、杏达县乡公路因2018年雨灾多处破损,需维修。目前已联系交通部门协调落实。3.2户脱贫短板安全住房:达拉土族乡有15户建档立卡户房屋等级为C级,其中已脱贫14户、未脱贫1户,需重建或加固处理。目前已联系住建部门协调落实。3.3产业巩固问题
生猪养殖和羊养殖项目户目前由于家庭变故等原因需转产生猪养殖1户2人,养猪、养羊数量缩减的贫困户正在补栏当中。21户74人资产收益项目入股分红的贫困户逾期未分红。4下一工作重点及工作针对我乡扶贫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针对我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规模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全方位推动脱贫产业发展。二是尽快完成易地搬迁复垦工作,力争尽早完成农户旧宅基地复垦工作,真正让贫困户搬离“穷窝”,早日实现脱贫同时兼顾生态环保。三是全力做好贫困户扶志扶智工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创新宣传形式载体,对于靠自己努力脱贫甚至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的,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并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形成自力更生、主动作为的扶贫氛围和良好导向。四是做好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务输出工作,针对“两不愁三保障”核查出的问题积极和上级部门协调解决。五是由乡党委牵头抓好落实各项整改工作。六是抓紧落实到户产业需转产的贫困户项目选定实施等工作、加快督查企业将资产收益逾期未分红款下拨给农户、有序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课题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金融扶贫调查[J].青海金融,2015,(10):19-22.
【关于乡镇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