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0-08 15:45: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8篇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XX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8篇

篇一: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区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 整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自委办发〔XX〕13 号)文件精神,区委编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民服务,做深做细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一、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掌握情况 (一)机构编制情况 XX 区 X 个镇(街道)设置党政机构 X 个,事业机构 X个,共核定编制 X 名。其中,X 条街道共设置党政机构 X 个、事业机构 X 个,核定编制 XX 名;X 个镇共设置党政机构 X个、事业机构 X 个,核定编制 X 名。

 (二)审批服务运行情况

 一是镇街设置行政审批办公室。X 个镇街设立行政审批办公室,为镇街行政机构,与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办理镇(街道)法定、赋予和相关部门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二是镇街设置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医保、民政等十个部门的业务,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共 X 项。三是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在全区 X 个村居委会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站。公布代办事项,明确细化政策标准、所需资料、代办流程、联系方式、结果反馈等内容。四是设置村居服务代办员。本着“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的原则,建立村居委会、居民小组、居住小区(片区)三级全程代办服务联动机制,村居干部、组干部、居民小管家履行代办员职责。

 (三)综合执法运行情况 一是 X 个镇街均设置行政机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主要负责辖区内城市(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统筹协调管理考核、统一指挥协调上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在 12 个镇街各设置 1 个综合执法中队,负责文化市场等领域日常巡查、快速处置、协助调查取证等基础性监管工作。三是按照“能放则放”原则,编制《XX 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执法清单》,下放或委托镇街行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市

 场监管、旅游等领域行政执法权力 X 项,其中委托行政处罚X 项(委托一般程序日常巡查、证据固定、依法调查 X 项),委托行政检查 X 项。

 (四)派驻镇街机构情况 除政法系统外,我区现有派驻机构为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一是市场监管局派驻 10 个市场监管所到镇街,负责属地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监管和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在镇街按区域重新设置牛佛、何市、大山铺三个片区自然资源所,开展自然资源处置相关工作。

 (五)其他重大调整情况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在牛佛镇事业单位“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加挂“综合文化站”牌子,在新民镇等其余14 个镇街的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中心”加挂“综合文化站”或“综合文化中心”牌子,主要负责辖区内文化、教育、体育等相关工作。二是镇街权责清单情况。编制形成《XX 区镇(街道)行政权力和行政权力责任清单》,由镇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 X 项、由街道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 X 项。开展镇街属地管理事项清理工作,涉及镇 X 项、街道 X 项。三是公安所长兼任驻地副职情况。明确龙井街、马冲口街、大山铺镇、何市镇、牛佛镇 5 个片区派出所所长分别兼任驻地镇街政府(办

 事处)副职,更好发挥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方面工作统筹资源作用。四是镇街设置科技副镇长(主任)情况。根据省市区统一安排部署,明确各镇街核定的 1 名事业副科为所在镇(街)科技副镇长(副主任)。

 二、认真梳理,自我剖析存在问题 (一)区乡职责划分困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中,虽然有镇街权责清单,但仍存在县乡共同承担且层级间职责不清的工作,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

 (二)条块沟通不够顺畅。大部分权力在条、责任在块的情况在基层尤为明显,尤其是实行派驻体制管理的机构人、财、物权都在区级政府部门,具体工作责任落实、考核则落在镇街头上。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权力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而部分责任风险大、部门利益少、权力小的都放到镇街,致使镇街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基层干部待遇发展受限。镇街工作人员现有公务员、工勤人员、事业人员和参公人员四种身份,由于基层工作繁杂,工作混岗使用是常态,出现“同工不同身份”“同工不同酬劳”等问题。部分事业干部干的大多数是公务员的工作,

 但享受不到公务员的待遇。基层干部职务上不去,工资待遇偏低,造成镇街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基层人员力量稍显不足。目前,镇街存在现有人员与工作要求不对等的情况。截止目前,虽然 15 个镇街行政编制空编率仅为 8%左右,但借调人员偏多,实际工作的人员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工作要求。镇街政府干部队伍更替快,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同样非常突出,年轻干部要么招不来,要么留不住。XX 年我区通过派驻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下沉 60 名事业编制,但由于涉及个人收入、职业前景等具体实际问题,很难将有经验、有业务能力的人员一并下沉到基层,几乎只能通过公招招聘新人,使得基层执法力量的增加跟不上权力下放需求。

 三、深入思考,统筹谋划下步打算 (一)扎实推进镇街扩权赋能 一是统一启用镇(街道)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实行印章编号管理,建立“三个一”便民服务体系,即一窗接件跑一次、一次事情一次办和一枚印章管审批。

 二是支持镇街启用综合执法中队编制公招、符合条件人员调动等用编。动员全区所有镇街公务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充实各镇街执法力量。

 三是明确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业务指导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主,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执法监督、人员培训和资格管理。

 (二)健全派驻机构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外,区级部门设在镇街的基层站所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要纳入镇街统一指挥协调、统筹调度使用,赋予镇街对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权限,明确派驻机构每半年向镇街党(工)委报告工作,派驻机构年度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要书面征求镇街党(工)委意见。

 二是加强派驻机构考核管理。在派驻机构进行工作考核时,镇街的评价结果不低于考核权重的 50%。在镇街实行派驻体制的区级部门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时,镇街评价结果不低于考核权重的 30%。

 (三)充分发挥编制使用效益 一是统筹镇街人员使用管理。支持镇街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在区对镇街目标绩效考核基础上,鼓励镇街根据岗位职责和履职情况进行二次考核分配,体现多劳多得,调动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二是探索村(社区)干部职业化新模式。统筹镇街事业编制,用于公开招聘街道事业人员到城市社区工作,或从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聘镇(街道)事业人员,转变身份后继续从事村(社区)工作。公开招聘到城市社区工作的事业人员服务年限不得低于 5 年,其间不得抽调借用到镇街及其他部门(单位)工作。

篇二: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202X 年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的调研报告

 乡镇机构改革是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要求,XX 县坚持党建统领、扁平高效、资源下沉、基层基础的原则,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优化职能配置,完善机构设置,理顺县乡权责关系,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效果如何,下步需要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针对这一问题,XX县委编办组织力量对XX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下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XX 县本轮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 (一)科学进行机构设置。按照本轮机构改革的要求,明确将乡镇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设置 6 个党政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和扶贫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基层党建工作办公室。同时,综合设置 X 个事业单位和 1 个综合执法机构,即: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综合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2020 年,根据上级要求,增设了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明确了人员编制。

 (二)赋予乡镇执法权限。为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按照依法依规的原则,整合现有站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负责集中行

 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交通运输、林业、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县级部门下放或委托的行政执法权。

 (三)明确乡镇事权划分。除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县直单位设在乡镇的机构实行属地管理。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工作协调,其工作考核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考核。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有关县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县级主要负责专业执法工作,乡镇主要负责日常巡查、综合检查、接受投诉举报、协助调查取证等工作。

 (四)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乡镇行政编制维持 2017 年改革现状,乡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在原核定的总额内进行适当调整。机关后勤服务和村居养老服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环境卫生绿化服务等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二、当前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困境 从改革后的运行情况来看,乡镇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顺畅。但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特别是根据新时代农村发展趋势的需要,乡镇机关仍然面临不少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乡关系还不顺。长期以来,乡镇政府缺位、错位或是越位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有效履职,“管太多”、“不能管”、“管不了”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上级的达标评比太多,许多事都要延伸到乡,也就是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不得不管许多不该管的事。乡镇的责任远远大于权和利,造成“最弱的肩膀挑最重的担子”,工作精力更是难以集中到发展经济、为民服务上来。主要原因是各类检查、会议、评比、达标、接待等过多过滥。在现行乡镇运行机制中,名义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际上权力在条、责任在块,乡镇基层政府职能遭到肢解,责、权、利不相适应,形成管用脱节的局面。

 (二)乡镇财力较紧张。就目前乡镇财力而言,绝大多数都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境地。刚性开支大,乡镇主要领导一年到头主要的精力就是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以确保干部职工正常的福利待遇。一些事业经费普遍难以保障,更谈不上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捉襟见肘的财力严重影响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

 (三)服务水平还不高。目前,乡镇的综合服务工作,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远不能适应基层群众需要。一方面,不少事业单位仍习惯于依靠行政方式运转,为农服务职能没有体现到位;另外,事业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少,非专业人员多,知识更新跟不上,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提供技术服务,阻碍了乡镇事业的发展。

 (四)干部结构还不优。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还不同

 程度地存在年青干部比例相对较小,“老、中、青”梯次配备不足,乡镇人才外流较为明显,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部分乡镇人手短缺现象。干部身份与所处岗位不相适应,存在混编混岗现象。

 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建议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既是一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又是一个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新机遇,根据目前乡镇的现状并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来看,重点是要做实、做细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合法、有限、为民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县乡关系。要按照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划分县乡之间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做到不该乡镇完成的任务不压给乡镇,比如清理和减少各类评比、检查、“一票否决”事项;可以下放乡镇管理的部门坚决下放,如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上级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来,既不笼统地交给乡镇政府,又协力配合乡镇的各项中心工作。只有这样,乡镇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才能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二)按照规范、足额、合理的原则,保证乡镇正常运转。一个运转困难的乡镇政府是无法正常行使职能、开展工作的。为乡镇减压瘦身,是实现乡镇职能转变的前提。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力争通过国家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资金难题。对不同类别乡镇年支付转移额度要确保到位,上级专款不得挪用,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乡镇正常运转,也可以保证乡镇有更充足的工作精力投放到履行本级政府的工作职责上来。对于乡镇应办的

 事项,也应讲求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乡镇政府要建立“谁举债、谁偿债”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后任为前任“埋单”,“越埋越深”的现象发生。

 (三)按照高效、务实、统一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直接关系到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推动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要不断拓宽入口。除通过全省公开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外,建议通过常态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及时补充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上年度净减少人数确定当年招聘用编计划,形成补充乡镇工作人员的长效机制。二是要畅通向上空间。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等基层一线人员中选拔乡镇干部,增强乡镇领导班子年龄梯次上的合理性、专业特长上的互补性、性格气质上的包容性。积极向上级争取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机构升格,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要加大上下交流。要围绕乡镇发展实际需求,采取“上挂”的办法,把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干部选派到上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使他们拓展思路,缩短成熟周期。聘请高校、企业和农林、科技等方面优秀人才到乡镇挂职,加强交流、传授经验。同时,让县直部门优秀的中层干部到乡镇挂职历练,为乡镇输入新鲜血液。

篇三: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市 乡镇党 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体系 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服务群众水平,市委编办积极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结合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深入 XX 县、XX 等地,采取集中座谈、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的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关于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提出的矛盾问题和意见建议,在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认真思考。

 一、当前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有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市 196个乡镇统一建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通过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构,配强党务工作力量,落实经费、场所等基本保障,强化了乡镇和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另一方面是推行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村(社区)报到活动,提高了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社区的能力。

 (二)充分赋予了基层治理与服务权限。各县(市、区)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采取“菜单式”赋权方式,将部分县级管理权限赋予乡镇和街道,重点下放了对派驻机构综合执法的指挥调度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职能部门派驻乡镇和街道机构负责人任免前征求意见权和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参与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等。同时,根据街道的职能定位,赋予街道对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涉及街道辖区范围内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除上述放权事项外,参照河南省赋予经济发达镇 185 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各县(市、区)统筹考虑乡镇

 经济规模、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发展前景等因素,突出乡镇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常住人口、产业结构等差异化特点及街道职能定位等实际需求,有差别地配置职能、赋权放权。目前,各县(市、区)为每个乡镇和街道平均赋权 94 项。

 (三)扎实搭建了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机构框架。为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市委编办认真学习了浙江、山东、湖北等省先进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订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X 办〔XX〕79 号),对乡镇和街道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职能转变、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务实高效用编用人制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印发了改革方案和乡镇和街道“三定”规定,并完成了机构挂牌和人员调整工作。全市乡镇和街道机构限额均为 12 个,各乡镇和街道相对统一设置了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指挥中心(应急管理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经济发展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机构。乡镇和涉农街道特别设置了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公室),着重突出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职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街道特别设

 置了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着重突出民生保障等职能。其他机构在体现特色的同时由县(市、区)相对统一设置。

 (四)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人员力量。坚持将编制资源向乡镇和街道倾斜,例如,县(市、区)直部门职责调整、权限下放后人员编制同步下沉,简政放权、机构改革等调整出的编制优先分配给了乡镇和街道,乡镇和街道的进人编制计划审批权限下放至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并要求不得挤占或变相占用乡镇和街道编制。这次改革,还明确要求采取“减县补乡”的政策,向全市 X 个乡镇和街道调剂增加X 名事业编制,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所辖乡镇(街道)共调剂增加了 25 名行政编制,切实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编制保障。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改革的认识还不透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讨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提出了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十三个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重大论断。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对改革的认识还停在文件中、局限于纸面上,对于未来乡镇打造成什么样子还不清楚;还有的基层干部对如何推进改革、如何建

 成用好现有的机构和平台还欠缺思考,缺乏开展工作的方法路子。

 二是党建引领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有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还不强;有的党建新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存在就“党建”说“党建”的现象;部分基层干部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有限,影响着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还不扎实。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在便民服务方面,一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网络没有完全联通,办事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便民服务还无法完全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综合治理方面,基层治理的“条块”关系还不够畅通,基层治理“缺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的能力还不强。在基层执法方面,现有执法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运用能力较为欠缺,专业执法人员缺乏,影响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在应急管理方面,一些基层社区、乡村的应急预案仍然不够完善,应急演练开展得不够,相关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基层的人员编制配置与形势需要还不适应。一方面,基层工作环境苦、任务重、待遇低,基层工作人员存在身兼数职、一人多用的情况,且缺乏晋升通道,影响干部扎根基层、务实作为的积极性,导致基层所需的法律、农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痛点。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结构失衡,乡镇(街道)行政编制人员中年轻干部占比较小,一些老干部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较为薄弱,能力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

 三、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们要充分借鉴先进省市开展基层治理的成熟经验,立足XX 实际,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引领,积极探索构建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党建+一中心四平台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广泛推行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在全市建立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到需要解决问题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报到活动。充分利用“三·五”基层工作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围绕乡村建设、居民需求等创造性开展服务活动,深入落实“马上办抓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社区的能力,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推进在基层,推动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围绕“ 一中心四平台” 搭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一是建成用好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建设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实体化运作,对各平台进行统一调度和事项分类督办,形成社会治理“一张网”格局。市级主要负责统一规划、标准制定、工作考核、督查督办等工作,统筹全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基层治理全科网格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县、乡两级整合诉讼服务、司法服务、劳动仲裁、联合接访、信访调处等事项,统一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纠纷、信访、诉求和举报事项,实现群众信访和纠纷化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二是建成用好便民服务平台。本着“便民、

 利民、高效、实用”的原则,依托 XX 政务服务平台,将便民服务延伸到乡镇和街道、村(社区),加强乡镇和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将基层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乡镇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开展上门办理、免费代办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高乡镇和街道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建成用好综合执法平台。深入落实中央及省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 5 个领域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乡镇(街道)的要求,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力量向乡镇(街道)延伸、下沉。整合乡镇和街道执法力量和资源,打造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行政执法活动,逐步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四是建成用好综治工作平台。充分吸收借鉴北京、江苏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探索 XX 版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吹响“一个哨子”抓治理,着力破解条块关系不畅、基层治理缺位、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的难题。依托基层综治工作中心,整合乡镇(街道)派出所、检察室、法庭、司法所、民政所、人武部和信访等工作力量,形成统一的乡镇(街道)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矛盾纠纷联动受理、处理、督办、反馈,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五是建成用好应急管理平合。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好辖区内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应急物资储备使用等灾害救助工作,履行防灾减灾救灾职责。建立健全辖区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各类救援力量实施本辖区内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等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四是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与服务的配套保障。一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一张网”建设。以自然村、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构建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推动建立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统一的全科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梳理编制各平台的网格事项清单,明确网格事务处置职能部门,严格落实网格事务准入制。进一步整合社区力量和综治、城管、公安、民政等部门现有社区协管力量,建立健全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社会公众监督员队伍,明确网格员职责,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二是优化提升“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建设完善覆

 盖党务热线、政务热线、便民服务热线和企业服务热线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平台。建立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轮值热线接听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办结率、办理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建立完善“接诉即办”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热线平台与“行风热线”、基层社会治理平台融合互动,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群众诉求反馈与基层治理工作无缝衔接。三是构建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信息融合和数据资源共享,推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综治工作平台、应急管理平台和“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的互联互通,切实做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端口进、一个端口出”。升级完善 XX 便民网 APP“随手拍”功能,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全民参与的大联动工作格局。

 五是健全选人用人和激励保障机制。聚焦基层干部痛点、难点,积极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和街道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机制。从“需”招才,坚持并不断完善公开招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业、法律等基层治理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乡镇和街道干部队伍力量;从“实”育才,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分层分类全覆盖轮训基层干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发展、

 精准脱贫、财政金融、业务应用、技术体系等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从“优”配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编制配备标准,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将调剂出来的编制充实到基层乡镇(街道),全面提高编制使用效益;从“底”选才,加大从一线、从基层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乡镇和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秀村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激励基层干部实干作为,让基层党组织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篇四: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五: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管理部门做工作调查报告是为了检查处工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乡镇政府在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

 (一)农村税费体制的改革

 农业税费改革从 2 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于 26 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力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贫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现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状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民法庭、司法所、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文化服务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林业站、卫生院、中心小校、邮电所、兽防站、交管办等;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派出所、兽防站等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及原因

 (一)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政府职能错位、庞杂

 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发展经济。

 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

 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

 权力与责任不等,行政运作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对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

 二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让腐败更加恶化。

 一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个别缺编单位进人时,不是从超编单位选调,而是从下级选调或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步满编,而超编单位继续超编的现象,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二是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不相匹配。

 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上级政府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等纯公共产品。

  党政、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政绩考核不完善,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未成形。

 对于乡镇干部在内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这种考核办法的不完善,还会加剧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而且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这本是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乡镇干部对此却异常敏感。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乡镇的职能体制

 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 7%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安置

 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因此,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加强职能

 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的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乡镇“负累”,有的甚至变成了乡镇财政的包袱。

 一是各乡镇自身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交叉。乡镇政府依然承担着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众多职能。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三)加大力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各级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供给能力差的县、乡,可在省定编制的基础上,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属于提供非公共产品和非公共服务的单位,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

 (四)探索乡镇未来深化改革的目标

 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管理组织。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内容和范围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新思路,今年 3-4 月份到开展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调查主要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以涵盖全县重点中、小学,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为调查点,按各自的问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 5 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 1 名、初中生 2 名、高中生 2 名;男生 287 名、女生 213 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 498 份,内容涉及学生理想与追求、法律意识、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方面。(调查表附后)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未成年人的优点明显,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优点是思维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有创新精神,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缺点是依赖感强,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奉献精神不强,个人主义严重,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等等。

 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 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 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 54、5%;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 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 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统计数据反映——你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享受物质”占 7、2%;“精神追求”的还有 1、8%——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 2、55%,“权力最重要”的占、8%;——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 11%,“专家教授”的仅占 3、9%,“英雄模范”的占 5、2%;——每月零花钱在“1 元左右”的占 8、9%,“2 元以内”的占 4、6%,“2元以上”的占 3、2%;——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 2 小时的占 6、8%,不到 2 小时的占 2、6%,从不上网的占、6%等等。

 二、调查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将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尽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目的更加务实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问题,而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同学把“享受物质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在回答“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选择“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当今学生更现代,更人性,也更加务实。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早早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压力,贫富差距的加大,更使得他们懂得金钱的重要性。如问题三,8%的学生都同意“没有钱,就谈不上享受生活,就无法实现精神追求”。当然我们不能把它做为个人主义来批判,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个人与金钱的关系。

 但近年来,各中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升学率的压力下,学生的分数渐渐成了老师最重要的追求。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气氛下,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产...

篇六: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篇一: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 [ 摘要] ]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 , 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 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 [ 关键词] ] 乡镇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 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

 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

 (一)农村税费体制的改革

 从 农业税费改革从 0 2000 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 6 16 个省份。于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 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

 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 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现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状况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①党群机构:党委办公室(有的乡镇把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称为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②政府机构:政府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③司法机构:人民法庭、司法所(或司法助理);④下属企事业单位: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国土管理所、财 政所、粮管所、烟草站、社会事务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站、卫生院、中学、中心校、邮电所等;⑤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国土管理所、林业站、派出所、烟草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行政运作模式

 乡镇办事处均建有相同的领导机构核内设机构,即均设有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同时,不管是乡镇或办事处,均设有大体相同的党群部门和政府机构及企 事业单位。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及原因

 (一)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1. 政府职能错位、庞杂

 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 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

 2. 权力与责任不等,行政运作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 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

 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3. 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让腐败更加恶化

 一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个别缺编单位进人时,不是从超编单位选调,而是从下级选调或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步满编,而超编单位继

 续超编的现象,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二是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不相匹配。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诸如发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上级政府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等纯公共产品 。

 4. 党政、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

 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5. 政绩考核不完善,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未成形

 对于乡镇干部在内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这种考核办法的不完善,还会加剧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而且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这本是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乡镇干部(甚至县级干部)对此 却异常敏感。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乡镇的职能体制

 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 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 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 70% 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 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

 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安置

 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因此, 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加强职能

 篇二:夹河镇乡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调研报告

 8 [2005]28 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西政发0 [2008]30 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夹河镇积极推进,不断摸索,经过近十年的运转,运行秩序良好,既保证了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规范了“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坚持了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增强了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 障能力,实现了镇政府由单一管理转为多元化的服务性政府,也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所有惠农、支农资金全部由乡镇财

 政所负责管理,迫切需要完善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的深化乡镇体制改革。

 一、夹河镇基本情况。

 夹河镇位于郧西西南, , 是郧西的边陲重镇。全镇版图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8 34538 亩。全镇辖 9 19 个行政村 1 1个居委会,3 143 个村民小组,

 0 10190 户,总人口 9 39479 人

 。

 。

 二、财政体制改革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1 1 、乡镇财 政管理理念得到创新。乡镇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树立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新理念。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搞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2 2 、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提高。乡镇所有银行账户取消后,各种渠道资金都进入财政专户,便于资金“捆绑’使用, , 为政府统 筹管理资金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克服了资金分散所造成的损失。在“零户统管”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中,我们有效的发挥监督机制,努力促使各单位做到收入合理,支出合规,报账及时,手续完备3 .2013 年发生收入进项8 1738 万元,支出经费 5 1625 万元,为各统管单位管好家. . 同时,

 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核定及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3 3 、乡镇政府理财行为得以规范。一是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以 入有效增长。以 3 2013 年为例,县下达我镇税收任务 5 295 万元,至 1 11 月底全镇完成税收 302万元(其中香料烟税收完成 0 70 万元),占任务的 102% 。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三是粮食两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核定粮补及良种面积,在基层农商支行为农户统一办理“一折通”,所有惠农资金均通过“一折通”直接兑付到户,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惠农政策的落实。3 2013 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 4 14 万元、, , 涉及农户 0 9000 户,柴 油、化肥综合补贴资金万元、生态公益林补贴资金 4 954 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万元;完善退耕还林补贴资金 6 106 万元,共计发放补贴万元。四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监督,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4 4 、村级财务管理得以加强。在村级财务“双代管”活动中,我们强化责任,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管理目标,为村级建设健康发展, , 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村级财务坚持每季报

 账,所有收...

篇七: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镇机构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照市政协 20xx 年工作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麻占平带队,市政协科技和民宗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部分委员于 x 月 x 日至 xx 日赴 xx四县区,就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这项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正式开始于 20xx 年 xx 月,即市编委会对12 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方案批复之后进行实施,20xx年 xx 月基本结束。

 1.适度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 全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前共有乡 xx 个,镇 xx 个,街道办事处 x个;改革后有乡 xx 个,镇 xx 个,街道办事处 xx 个。为解决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缓解撤乡并镇后消化干部的压力,特别是方便群众办事,在撤并乡镇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便民服务中心 xx 个,作为临时性过度机构(不作为机构统计)。临时设置的便民服务中心均隶属于改革后的乡镇建制。

 2.合理设置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 乡镇统一按“六办三站”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加挂财政所牌子);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加挂民政工作站牌子);维护稳定办公室(加挂司法所牌子);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三站:即

 经济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均为乡镇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并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 1 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街道办事处统一按“六办一中心”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人大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办事处内设机构。一中心:即 xx 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街道办事处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核定副科级领导 1 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3.严格核定领导职数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 1 名,副书记 2 名(1 名副书记兼乡镇长),纪检书记 1 名,人大主席团主席 1 名,若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可设专职副主席 1 名,乡镇长 1 名,副乡镇长 2 名,辖区人口超过 5 万人或中省重点示范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可增配1 名副镇长;人武部长 1 名。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 1 名,副书记 2 名(1 名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纪工委书记 1 名,人大工委(县市区人大派驻街道办事处)主任 1 名,办事处设主任 1 名,副主任 3 名,人武部长 1名。

 便民服务中心设过渡性工作岗位,主任 1 名(正科),副主任 2名(副科级),人员在改革后的乡镇调整解决。

 4.理顺县市区派驻乡镇机构的职责关系 全市除法庭、派出所(含林业派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外,将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财政所等具有管理职能

 的县市区派出机构,其职能、编制、人员、经费、资产等全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区归口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交由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承担,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承担的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工作职能全部划转到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卫生分院)。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构改革后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运行情况良好,岗位职责明晰,事业站所整合到位,机构运转协调,但与中省编制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改革不彻底。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置,本身就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当初设置便民服务中心,主要是因为撤乡并镇后,解决原撤并乡镇辖区内群众办事方便而设立的临时过渡性机构。承载了原乡镇党委、政府几乎全部的职能与职责,形成了小马拉大车,不堪负重的局面,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之行政区划已经调整,便民服务中心在新组建的乡镇辖区范围内,因此在便民服务中心独立开展工作,势必会和新组建乡镇的整体工作造成推诿扯皮现象,更加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便民服务中心名不符实。由于便民服务中心是临时机构,它不是一级政府,虽然看起来实际承担了相当于乡镇的职能和职责,但不是执法主体,它的行为没有行政和法律效力,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比如,服务中心干部没有所在区域的执法证,碰到些

 棘手事缩手无策;还比如,有的县市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开出的介绍信等函件,到了别的地方得不到认可,致使老百姓来回折腾,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3.乡镇权责不对等的情况未得到根本解决。本轮机改结束,虽然各驻乡镇站、所(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财政所)名义上划归乡镇管理,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仍以种种理由干预,好多审批、执法权限仍在行业主管部门,可工作责任却在乡镇,乡镇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依然存在。

 4.县城所在地仍然设建制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兴起,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县城居住人口急剧增长,县城建成区面积成倍扩大,已具备城市规模。而现行的“县-镇-村”管理体制,已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这一体制使县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处于多重管理之下,县政府不能对城区很好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增加了城市规划、拆迁、征地的工作难度,既影响招商引资,又阻碍城市发展,因此,撤镇建办势在必行。

 5.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员工普遍情绪低落。乡镇改革后,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使用、公务员过渡、员工待遇等,必须以新组建乡镇或街道办统一口径上报,由于其机构性质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干部员工普遍觉得晋升无望,个人前途渺茫。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基本同其它乡镇一样,其工作量甚至远远超过别的乡镇,但是,每当县上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除了不能独立组团外,服务中心主任有时连个代表也当不上,老感到低人一等,工作没有动力。

 三、意见与建议 1.加快中心乡镇的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乡镇机构改革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由于辖区范围扩大,人口规模增加,这就要着手规划好小城镇的发展布局。对于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要进行合理整合,统一管理,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新组建乡镇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打造一些特色小镇、商业小街、工业小区、旅游名镇等。同时引导一些环保绿色的民营企业向乡镇所在地集聚,促进镇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2.撤销临时性机构、将本轮乡镇机构改革进行彻底。首先,建议上级编制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全市 69 个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撤掉,其现有的职能职责和人员全部合并到新组建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其次,尽量将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一律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便于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化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第三,便民服务中心撤销后,要妥善解决全体干部员工的安置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应安排同样职级,是公务员的要确保过渡,是事业人员的要进入编制序列,是工勤人员的要比照其他乡镇工勤人员的待遇进行安排。

 3.乡镇机构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决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派任务、下指标,要在充分考虑乡镇面积,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常驻人口数量,交通和通讯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特别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古镇的存在价值。要超前谋划好机构改革后新组建乡镇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

 4.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被撤销乡镇辖区内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乡镇合并后,新组建的乡镇,其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大了,然而被撤销

 乡镇辖区内老百姓,到新组建乡镇政府办事就更远了,因此,原有的学校、医院、信合、邮政等公共事业性机构,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下来,新组建乡镇要优先管理和服务好被撤销乡镇辖区内的百姓。比如,加派驻村干部,利用农村集市,开通流动便民服务车,送技术、医药等到农村,方便老百姓办事。

 5.注重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乡镇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债务负担。建议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应专门设立应急资金,确保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要在被撤销乡镇且又距离新组建乡镇较远的行政村,尽快设立警务室,避免因乡镇合并出现治安真空,特别是要避免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乘机控制和危害农村的现象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篇八: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202X 年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2019 年以来,XX 区认真贯彻落实乡镇机构改革、省委加强基层建设等文件精神,通过理顺乡镇(街道)管理体制,优化基层机构设置、赋权事项和编制资源配置,初步构建起更好服务群众、简约精干的基层管理体制。近期,XX 区委编办结合机构改革落实情况“回头看”调研评估等工作,对镇(街道)管理体制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情况。XX 区 2019 年机构改革按照省里的统一口径,乡镇设置“六办三中心一大队”,街道设置“四办两中心一大队”。职责覆盖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突出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职责。

 XX 区辖 X 个镇 X 个街道。其中 X 镇面积约 X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 X 万人。2019 年机构改革时,按照一、二类乡镇标准设置“六办三中心一大队”。“六办”对应区直部门,统筹工作任务,履行部门职责;“三中心”对群众提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辖区内重大案件线索巡查和上报、协助做好执法工作。目前主要负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和区直部门下放或委托的行政执法工作。镇街、社区分别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已入驻服务窗口的业务,群众均能一站式办理,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2.派出机构管理情况。镇(街道)财政所、司法所是财政局和司法局在镇街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部门管理为主,

 人员队伍调动征求镇(街道)意见;镇(街道)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局的派出机构,其负责人任命和考核需征求镇街意见。除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管理的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外,镇(街道)其他站所均已实行属地管理(财政所可考虑在下一轮机构改革时实行属地管理)。

 赋予镇(街道)对派出机构的工作考核权和任免建议权,重在理顺派出机构管理体制,提高镇(街道)对部门派出机构工作考核、主要负责人选任的“话语权”。

 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1.机构设置更精简。改革合并镇(街道)原有的七站八所实行统筹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机构更加精简;职能配置上,注重整体强化基层党的领导、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因地制宜,涉农街道保留乡村振兴、农业和农村管理等职责。

 2.编制配置更合理。统筹全区各类编制资源,坚持增减平衡、动态调整,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征求镇(街道)意见,重新核定镇(街道)各中心和执法机构编制,人员划转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了工作连续性,编制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3.基层赋权更有力。落实省政府《XX 省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XX 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在城区职能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优化完善赋权事项,共下放 23项职权到各镇(街道)。各镇(街道)调整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了公共服务事项。

 三、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原因:

 1.机构编制方面。一方面镇(街道)普遍存在行政编制严重偏少的问题。除了领导班子配备(XX 镇、X 街道按 X 名配备)外,机关内设“六办”(四办)无法配备行政人员,须由班子成员兼任。导致谁分管 “六办” 或兼任“六办”负责人,谁就包揽了单位绝大部分工作,班子成员分工不均,不利于工作统筹。部分事业编制人员仍要充当“六办”工作人员,虽然“混编”现象在机关已经纠正,但“混岗”现象并不能彻底消除。另一方面,“六办”要对接三十多个区直工作部门,一个办平均要负责六个部门的工作,有出现“办下有办”的现象。因为镇街事业编制人员充足,更习惯按照改革前“七站八所”的事业机构安排分工和对接上级工作。

 2.权责关系方面。一方面,市直部门向城区政府赋权不充分。2018 年,全区各部门共梳理行政权力 X 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仅X 项。2019 年,省政府下发《XX 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X 项),有 X 项是属自然资源部门,而自然资源局 2021 年才下放城区。2022 年市委、市政府下发的《XX 市市、区两级财权、事权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城市管理部门的大型户外广告审批权限、建筑工地渣土管理审批等未下放到城区;下放城区自然资源局的 X 项行政许可事项中,属于直接赋权的仅 X 项;下放区住建局的行政许可事项仅 3 项。2022 年市第一批下放城区 X 项城建管理事权没能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下放相关编制资源和工作力量。

 另一方面,区直部门向镇(街道)赋权不到位。由于市场监

 管、自然资源职能分别到 2020 年和 2021 年才下放至城区,我区对照 2019 年省政府印发的《XX 省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X项)调整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时,在农村居民建房用地、修建临时建筑物、小作坊餐饮食品摊管理,破坏村容村貌等权限未能及时下放到位。同时,对照《XX 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X 项),2021 年 XX 区对镇街赋权 X项,涉及 X 个部门。其中只有 X 项赋权属省指导目录内容。

 3.运行机制方面。六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职责(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生态环保),城区只保留了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两个领域执法职责,而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环保领域执法、交通管理领域等未能下放,农业执法202C 年还被上收至市一级。我市在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较为保守。城区镇(街道)虽然组建了“一大队”,但是绝大部分执法权限未赋权到镇(街道)一级,2021 年我区仅委托下放应急、水利和市场监管领域执法事项共 C 项至镇(街道),且执法人员未充实,不能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如农村道路管理,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按照属地职责,乡镇是第一责任,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乡镇没有道路交通执法权,对于车辆乱停、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处罚权限,对于违法行为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由于职责缺失和赋权不到位,镇(街道)发现问题或安全隐患,难以调配联合执法力量,给城乡治理和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带来阻力。

 20XX 年底,XX 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条块结合、属地兜底”的原则,将人财物事下放至镇(街道),城管队员日常工作在镇(街道),由于“参公”身份,人事编制关系仍在城管执法局,流动调配、工资晋级、考核任职仍由局里安排,未能正真融入镇(街)实行属地化管理。目前,镇(街道)“一大队”主要力量是城管队员,以主管局名义开展执法。下一步需要赋权到位,继续探索与自然资源、市场管理、应急管理、水利、人力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领域执法力量的整合,形成基层大综合执法格局。

 四、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大赋权力度。建议市里、区里综合考虑基层实际需求与承接能力,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事权逐级下放力度,将直接服务群众、基层治理迫切需要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按法定程序赋予镇(街道),做到精准赋权,并配套下放财权和人员编制。二是优化权责清单。在做好市里新下放权力的承接工作基础上,相应梳理调整优化镇(街道)、村(社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在村(社区)建立职责下放准入机制,落实“权责法定”原则,避免“权责倒挂”,切实为基层减负。三是拓宽成长渠道。考虑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较多,成长空间受限,建议市里结合基层实际,设置 1 到 2 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适当增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打通事业人员成长渠道;继续贯彻省委加强基层建设文件精神,引导编制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适当增加公务员定向招

 录、事业单位尤其是农业专技人员招聘人数,申报农业、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安排好“三支一扶”人员就业,对农业、水利等专业性较强的急需人才适当放宽条件,设定服务年限,落实待遇保障,让基层留得住人才;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力度,优化考核机制,增进区直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激发队伍活力;规范人员借调手续,减少向基层单位抽调、借调工作人员时间及频次。四是理顺执法体制。争取政策支持,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力量下沉到位,人事编制下放到位,进一步下放执法权限,通过招考及时补充执法力量,理顺执法工作机制,真正做到 “一支队伍管执法”。五是促进条块融合。进一步强化镇(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对于派驻机构人员,赋予镇(街道)较大的工作考核权和任免建议权,工作考核和派驻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任免要听取所在乡镇党委意见并征得同意。进一步促进条块融合,增强执法联动。

【市郊区乡镇管理体制调研报告8篇】相关文章:

1.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党课提纲

2.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培训班的心得(4篇)

3.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2篇)

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座谈会发言材料(2篇)

5.2024年度乡村振兴动员群众参与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