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9篇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分类号 UDC 密 级 编号 文硕士学位论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研究ResearchontheCultivationofN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类号U D C
密
级
编 号
文 硕士学位论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ownship Virtuou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2019 年 05 月学位申请人:
雷洁琳 指 导 教 师 :
梁爱强 副教授 一 级 学 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 级 学 科 :
思想政治教育 学 位 类 别 :
法学硕士
摘要
I 摘 摘 要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农村素来是中国社会发展之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面临着空心化、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治理人才紧缺、治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的表现更为突出。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灵魂。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注重改善乡村物质环境硬件条件,也需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创新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激发精神动力。培育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计,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源泉和内在治理良方。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感召力,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推动乡村发展和乡风文明。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首先,对乡贤与乡贤文化、新乡贤与新乡贤文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提炼了新乡贤文化的精神底蕴,探讨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第二部分着重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乡村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乡贤文化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培育新乡贤文化应坚持的原则,主要包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坚持以德感人与以文育人相结合。最后,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的路径,主要从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振兴的平台、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治理、营造崇德尚贤的良好文化氛围、谨防新乡贤回归中的异化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关 键 词:
新乡贤;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 论文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 选题来源:
自选
ABSTRACT
II ABSTRACT Rural area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undation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farmers is a fundamental issue that concerns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rural areas are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hollowing out, insufficient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omentum, shortage of governance talents, and single governance mod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need for a better life and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s more prominent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developmen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major decision-making deployment. Culture is the soul that holds people together.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are the key, and local culture is the guarantee. Rural revitalization not only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hardware conditions, bu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local culture, injecting cultural vitality in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and stimulating spiritual pow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w rural sage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and cultivate the yu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good recipe for internal governance. With the moral appeal contained in the culture of local sages, we will attract and rall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hometow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the civilization of local custom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the new village sages and their culture, refin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new village sages culture, and probes into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new village sage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time value of the new village sages cultur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promot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moral governance, and fixing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culture. The third part elaborates the
ABSTRACT
III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cultivating the new local sage culture, which mainly includes: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guidance,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moving people with virtue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 literatur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ultivate the new rural sage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in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the new rural sag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 new rural sag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creating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virtue and respecting sages, and preventing the alienation behavior in the return of the new rural sages. Key words:
The new follow villager; New local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Dissertation type:
Applied basic research Subject source: Optional
目录
IV 目 目
录 录
绪
论
................................ ......................
1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 2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4
第一章
新乡贤文化概述
................................ ......
5 5
第一节 乡贤文化与新乡贤文化 .................................................................................... 5
一、乡贤与乡贤文化 .................................................................................................. 5
二、新乡贤与新乡贤文化 .......................................................................................... 6
二、新乡贤文化的精神底蕴 ...................................................................................... 9
第二节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 11
一、新乡贤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 11
二、新乡贤为乡村振兴注入内驱力 ........................................................................ 11
三、新乡贤带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2
四、新乡贤助推乡村社会矛盾的化解 .................................................................... 12
第三节 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 .......................................................... 13
一、新乡贤文化是促进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源泉 ....................................... 13
二、新乡贤文化是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精神力量 ............................................... 14
第二章
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乡贤文化的必要性
.................
15
第一节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5
一、乡村振兴需要强劲的文化推动 ........................................................................ 15
二、乡村振兴需要新乡贤文化激发群众的内生能力 ........................................... 16
第二节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6
一、乡村治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治理短板........................................................ 17
二、乡村治理中的民间矛盾缺乏柔性缓冲机制 ................................................... 17
三、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8
第三节 乡村文化建设固本培元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8
一、推动村民“精神脱贫”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8
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需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 19
第三章
新乡贤文化培育应坚持的原 则
.........................
21
第一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21
目录
V 一、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1
二、发挥新乡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实践作用 ............................... 22
第二节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 ...................................................................................... 23
一、传统乡贤文化是培育新乡贤文化的现有基础 ............................................... 23
二、挖掘整理历代先贤的精神价值 ........................................................................ 24
三、赋予乡贤文化的时代新内涵 ............................................................................ 24
第三节 坚持以德感人与以文育人相结合 .................................................................. 25
一、发挥乡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 25
二、注重道德教化和熏陶 ........................................................................................ 25
三、将乡贤文化培育纳入乡风文明建设 ................................................................ 26
第四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的路径
.................
27
第一节 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振兴的平台 .................................................................. 27
一、成立多种乡贤组织 ............................................................................................ 27
二、完善新乡贤回归的保障措施 ............................................................................ 27
第二节 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 .............................................................................. 28
一、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 28
二、完善乡村治理的德治内容 ................................................................................ 29
三、支持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30
第三节 营造崇德尚贤的良好文化氛围 ....................................................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 [2] 。
乡村振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既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样需要大量具备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由于能够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 吸引了各行各业绝大多数的优秀人才,导致农村建设缺乏人才, 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瓶颈。由此,乡贤的力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呼唤乡贤文化回归也成为重振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桥梁”“智库”“楷模”等角色,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研究。
一方面,部分学者对新乡贤的定义、内涵进行探讨,以期能尽量集聚力量和利用乡贤资源。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材、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
” [3]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致力于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和功用进行探索,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果。
学者黄海指出:“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应该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 [4] 学者杨军指出:“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时能发挥其突破体制约束、完善资源及配置机制、弥补乡村治理人才短缺等方面优势。
” [5]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已经进行的新乡贤实践活动进行了经验总结。
综上,虽然学者们对新乡贤文化在多个层面作了一些探索,然而,新乡贤作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文化力量的构成、对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以及自我演变和发展等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不断面临一些困境和新问题,学界对此方面的探讨犹显不足。为进一步探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当前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的可行路径,本文针对新乡贤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和特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邓 坚[ 摘 要 ]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
目前虽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行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囿于传统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模范式”乡贤多,“参与式”乡贤少;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效果不佳;激励机制缺失。
面对这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乡贤界定方法、拓宽新的服务渠道、革新激励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新乡贤群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效果。[ 关键词 ] 乡村振兴战略;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乡村建设[ 作者简介 ] 邓坚,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2[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8)03- 0169 -052018 年 第 3 期169DOI:10.16524/j.45-1002.2018.03.022
网络出版时间:2018-08-08 17:29:54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002.c.20180807.1606.044.html
以及新乡贤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一、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在农耕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治理国家的贤臣智士都来自于乡村,他们告老还乡之后,凭借德高望重、富有才学、人脉资源丰广等优势,承担起基层的管理职能,时称为“乡绅”,也就是所谓的“乡贤” [6] 。
在封建社会,乡贤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在引领社会发展、治理封建农村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乡贤的内涵发生变化,主要是指那些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品德、才学、成就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7] 。
他们曾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资源、资金、信息、才智等方面优势,又极具乡土情怀,退休后回归故里。
现阶段,所谓“乡贤”,主要指现当代社会中的贤达人士,包括那些有文化、有才识、有贤德、在乡村公共事务中有所担当的人。
所谓“乡贤文化”,既包括古代乡贤留下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更指的是热爱乡土、心系乡村发展、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塑造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
在 2016 年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 ( 草案 ) 》时,人大代表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 [8] 这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和资源集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由于时代、环境、任务的变化,不能照搬传统的乡贤文化,因而一种有别于传统乡贤文化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成为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9] ,这为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利用告老还乡的乡贤自发进行乡村管理的旧乡贤文化不同,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和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既是国家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期盼和强烈要求,体现了社会的共识。
因而,在新形势下探索新乡贤文化,目的在于针对新乡贤在引进和使用上的困境,解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源和人才问题,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复兴的伟大目标。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进步,是一种凝聚力,而这不是靠几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就能促成的。
“培育新乡贤文化,最关键还在人。
” [10] 长期在都市生活工作,许多少小离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早已融入都市,如何让他们自愿回到乡村参与建设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怎么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也是个问题。二、新乡贤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指出,新乡贤文化就是要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什么是新乡贤文化的时代内涵呢? 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产生的环境新,产生于快速流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二是权威来源新,主要依靠其道德水平与政治、经济地位的结合而获得权威;三是治理空间与机制新,新乡贤治理的背景是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
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的制度背景、结构组成、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功能不同 [11] 。
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12] 新乡贤文化在发展状况和本质属性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征。第一,作为一种应新环境、新需求而生的新事物,新乡贤文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新乡贤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些地方政府已快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进行具体的导引和规范,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随之,在学界,大量的新乡贤文化研究论著不断涌现。部分学者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的渊源、内涵、范围、发展及其与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部分学者则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途径、新乡贤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等;部分学者则试图总结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得失与成败之处。第二,新乡贤文化建设在实践上初见成效。
新乡贤文化的实践最初属于乡村民间力量的自发行为,后面逐步成为了一项有组织、有目标的行动,经历了从自发到有意识发展的过程。
最初,乡贤的主170
要成分是由于各种原因回归乡村的城市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
这些乡贤或因相对成功的人生经历,或因某方面的专业特长,时常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在乡村政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往往成为当地人敬仰和咨询的对象。
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回归,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由于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取得的业绩,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建设也由自发走向了自觉。以大学生村官为例,其发展就经历了由自发到有意识有计划实施的过程。
2008 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据统计, 2017 年全国共有 21 个省区市新选聘 1.4 万名大学生村官。
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 6.6 万人。
全国共有 3943 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其中,独立创业的 1316 人,合作创业的 2627 人,共创办创业项目 3071 个,领办或合办专业合作社 777 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9211 个 [13] 。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扩大,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新乡贤文化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深化。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的的一种文化形态。
乡贤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性、亲善性,被视为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14] 。
现阶段,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乡贤文化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
从身份属性看,新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建设层面的具体实践者,更是体现个人层面价值观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相连接的纽带;从行为属性看,新乡贤长期关心家乡发展,主要以投资创办实业或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回报家乡,同时能够自觉担负起传统村落文化建设的责任;从价值属性看,新乡贤能充分调动一定层面的社会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协助乡村走出社会精英流失、精神信仰缺失等困境。由此,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更能满足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也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三、新乡贤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
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发展的目的正是在于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对新乡贤的积极的、正面的、统一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但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乡贤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社会观念、政府行为、个体行动等多方面入手,解决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一,传统乡贤认识观念与新乡贤文化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中国的乡贤文化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其传统认识观念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根深蒂固。一方面,乡贤是从乡村走出的成功人士,其学识水平、道德水准和成就令乡人敬仰,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故土,与故土的很多关系例如土地关系、户籍关系早已断裂,他们回归乡村,如无特别情况,对于乡村中的事务多抱以“旁观”态度,其参与是缺位的。
而从村民视角看,也多视回村乡贤为“客体”,虽有敬仰之心,却并无心理相通之感。
村民与乡贤之间疏离的关系若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将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如期完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 [15] 这些目标实现难度大,不仅仅是资源问题,也是人才的问题,需要新乡贤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更多地为乡村事务建言献策,甚至包括乡贤回乡自主创业,在发展乡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等等。
可见,传统的乡贤观念认识囿于自发性,已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新型乡贤文化建设的需求。第二,传统乡贤服务方式与新乡贤文化服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传统乡贤在服务于乡村的形式上虽然不断变化,但归结起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成就为村民树立精神典范,影响村民的道德水准,激励村民努力上进,从精神引领上为乡村服务;二是通过提建议、做参谋的方式为乡村建设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曾对乡村发展产生过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乡贤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尽其才、展其能。
乡贤的171
传统服务渠道单一,很多时候服务渠道并不畅通。服务平台缺乏、服务方式僵化单一的状况,禁锢了乡贤们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技能方面优势的积极性,无法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调动利用一切力量的要求。第三,传统乡贤激励机制与新乡贤文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传统乡贤回归故里多是告老还乡,都有退隐的心理,加上又有稳定的收入,因而更希望自由自在,并不愿意过多地承担乡村具体事务。即便是他们愿意对乡村建设作出贡献,也仅仅是出于乡情。
由于乡贤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传统乡贤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足。而根据人本主义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收稿日期:2020-07-16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 2018012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程芳,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基础理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建构的逻辑理路程 芳摘要:作为乡村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的重要内容和乡村治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贤文化具有严密的建构逻辑。源远流长的乡贤传统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历史逻辑,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文化逻辑,破解当代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现实逻辑,当前人才基础、政策依据的完备及相关成功探索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实践逻辑。深入研究新乡贤文化建构的逻辑理路,从理论上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认识这一文化形态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从实践上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的内生新动能。关键词:乡村振兴;新乡贤;建构理路新乡贤文化是传统乡贤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以乡村为空间,以乡情为纽带,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村道德模范、基层优秀干部等先进分子为楷模,以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旨归,是某个地域古今乡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示范、引导等作用的一种文化形态。新乡贤文化根植于中国广袤大地,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精神实质和生动实践,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乡贤文化建构的逻辑理路,对于发展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逻辑:源远流长的乡贤传统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坚实根基乡贤在中国历史中古已有之,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构的逻辑『『222020 NO.04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乡贤”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清代梁章钜认为,“东海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称乡贤之始。”但实践中,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部落中拥有一定资历和威望的长者因承担教化民众和传授经验的任务而自然形成的尊者,可以被认为是乡贤的萌芽[1] 。舜则被认为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乡贤。《史记·舜本纪》载“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因孝道仁义而被乡人所推崇、追随,其所在之地,人越聚越多,两年变成邑,三年变成都。《周礼》中也曾记载具体的乡村组织与管理构想。如《周礼·地官·族师》记载:“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反映出那时倡导的“德化主义”乡建理念。实际被纳入乡贤范畴的“三老”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可以追溯到西汉。汉高祖二年,政府规定“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政府为更好地维护乡村秩序,主要参照德行标准选拔出“三老”参与地方政事,并赋予其免除徭役、兵役的特权。隋唐时期,乡贤开始被写入地方志书。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记载:“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地方志开始表彰乡贤,赞美当地的大家族。宋朝时期,保甲、乡约、社仓、社学逐次推行,如范仲淹在其家乡苏州设立义庄、兴办义学,使这种以家族为纽带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组织开始在江南发展起来;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在《吕氏乡约》中提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乡贤感化乡民、推行古代乡村自治开创了制度设计之先河。明清以降,官员致仕以后必须告老还乡成为制度,为“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乡贤祭祀渐成制度,形成孔庙前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的建筑特色[2] 。在江苏泰州,一批不求功名的乡村知识分子以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来阐释圣贤之学,教化平民、造福桑梓,更是留下不少佳话。明清以后乡贤传统由盛转衰,逐渐凋敝,及至近现代影响式微。但 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依然证明这一文化形态的深厚底蕴及独特优势。无论是梁漱溟在山东邹平领导的乡村建设、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华北实验区”,还是陶行知在江苏南京的探索、卢作孚在重庆北碚所做的试验,尽管理念有别、面貌多样,但不约而同地都强调了创造新文化、教化民众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他们也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身体力行彰显出乡贤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二、文化逻辑: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乡贤文化建构的丰厚土壤作为贤达之士,乡贤既具有贤的品质,又具有达的能力,并以其嘉言懿行成为乡间众人效仿的对象,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乡贤文化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产物,而且以其悠久的传统及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成为当今新乡贤文化建构的丰厚土壤。选贤任能的用人观。重视贤能的观念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礼记·礼运》开宗明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认为要实现大同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把品德高尚且能力出众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而且人人要讲诚信、尚和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政权稳定、民心归顺,必须选拔任用贤良之士。《论语 • 宪问》中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 为政》中当鲁哀公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讲“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强调必须正确区分、使用正直之人与不正直之人,才能让民众诚服。孟子在《孟子 • 告子》中也讲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而霸”,以百里奚为例来强调任用贤才的重要意义;在《孟子·公孙丑上》中主张“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甚至警告当时的国君“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上》)[3] 。《荀子 •君子》中“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的表述,也表达出同样的选贤用能观。在强调贤才对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同时,儒家也在强调贤才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榜样及对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孟子 • 尽心上》中说:“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意思是只有选拔任用德才兼备之人,才会起到积极的道德教化作用,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走正道做正事,共同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由是观之,选贤与能作为一项古老的政治传统,不仅运用在古代的治国理政,而且延伸成为社会教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新乡贤文化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孔子提出“本立而道生”“学而优则仕”,鼓励儒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此对社会及他人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与之紧密相连的修齐治平人生理想也因此为历朝历代士大夫阶层所信奉追求。士大夫们居庙堂之高忧其君、美其政,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处江湖之远忧其民、美其俗,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淳化民风。同时,在士大夫看来,化民成俗不仅是光宗耀祖的重要体现,也是齐家和治国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中间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乡村的血缘意识以及在血缘基础上的宗亲意识、地缘意识、地域意识能够超越宗族范围而进一步上升,从而将家族、宗族与整个乡村社会联系在一起,提升大家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程度。可以说,修齐治平既是士大夫文明治家理念的外延,是辅助国君治国理政思想的缩影,也是家国同构在个体身上的一种映射。 “以生观死、重生轻死”的生死观。《论语》中曾有子路向孔子请教死亡与鬼神问题的记载。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生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如何知道死呢。孔子也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以此告诫世人,要想赢得好名声,必须勤勤恳恳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即便垂暮之年,也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诚然,儒家倡导“三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构的逻辑『『242020 NO.04不朽”,但强调不是将不朽立在天国与来世,而是将不朽立于人间与今世,使古圣先贤能以有限的生命来实现无限的价值并获得精神永生。可以说,这种生死观塑造了中华民族注重人生修为、积极用世的精神特质,也形成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道统,影响深远。当然,与之相随的“光宗耀祖”心理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价值追求也成为大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从而驱动他们不断积极作为、造福乡民。这也成为数千年来乡贤在广袤国土生生不息的重要文化心理因素。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从“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乡风、乡愁、乡恋、乡情不仅仅是诗人笔下的永恒主题,更是国人最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一。《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来看,土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持续获得农产品以保证生存、改善生活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还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生命开始与结束的重要链接。人与地之间形成紧密的情感联系须臾不可分割。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柩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 [4] 加之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高度重视血缘、人伦、家庭、宗族。并且将这一重视自然而然延伸至这一切得以存放的那一方土地。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现实,但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乡土情怀始终存在于民众的思想观念之中。无论是外出为官求学,还是经商习艺,最后多会因心中那份乡愁而选择回归故土,并在这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循环中培养出特有的精神传统[5] ,促使乡贤用不同方式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泽被乡里。同时,狂飙突进的现代化浪潮之下,现代人迷茫、困惑、焦虑、孤独等情绪日益滋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从“诗和远方的田野”中寻找医治的药方和越来越稀缺的归属感及社交需求。故乡,顺理成章成为大多数人心中可以安然痊愈的停靠之所。当然,沉积日久的乡土情结同样也会开启乡贤返乡的情感之锁,触发他们回报家乡的动因,从而为乡村汇聚更多的发展要素。 三、现实逻辑:当代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亟待新乡贤文化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乡村的集中表现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尽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截至 2019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 60.60% [6] ,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农民生活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5平也是逐年提升,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两个重要指数来看,2017、2018 两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1 :
2.7;2017、2018 两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2.2 倍[7] 。城乡经济发展的鸿沟依然明显。二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带来乡村精英的严重流失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困窘。据《2018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8836 万人,比上年增加 18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1%,几乎占乡村总人口数的一半;40 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52.1% [8]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仅直接造成务农劳力缺乏的“农民荒”,使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导致乡村治理所必需的人才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新鲜血液供给不足,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干群之间隔阂渐生,治理乏力,也为地痞、流氓、无赖、恶霸、黑势力染指村中事务提供了生长缝隙和活动空间。三是优秀的乡土文化在现代化大潮下逐渐荒芜,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村落凋敝、文化流失、道德滑坡等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为 377.3 万,2017 年为 244.9 万个,27 年间减少了132.4万个[9] 。换句话说,这20多年中,在中国这片曾以农业文明兴盛而著称的国家平均每天有 130 余个村落在消失。伴随而来的一方面是农耕文化、孝悌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曲终人散”的寂寥和没落;另一方面是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的偏少及包括高水准的演出、健身休闲在内的农村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匮乏,在农村不少地方,闲坐闲聊甚至赌博打牌成为打发农闲时光、填补精神文化生活空白的主要方式。有的学者就曾指出“当前农村,真正糟糕的恰恰不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足,而是精神生活方面存在问题。在城市消费主义文化的‘殖民’下,农民生活条件在改善,他们的主体性也在消失,生活中原有的意义也在消失,他们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应该如何看待和追求人生的价值。” [10] 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和现代文化的缺位直接造成农民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向心力不足,产生信仰体系混乱、价值观扭曲、...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iddot;48·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总第144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培育对策研究木——基于广西百都乡农村新乡贤的调查韦幼玲刘海仁 史兵方【摘要】农村新乡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土中国不断遭到侵蚀,乡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乡村伦理生活中能起到言传身教之效的乡贤群体愈加稀缺。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具有特质属性,可以通过深挖本土文化、创新人文教育内容以提升农村新乡贤的政治建设能力,通过加强技能教育培训以夯实农村新乡贤的经济建设能力。【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特质属性;培育对策;乡村振兴战略【作者】韦幼玲,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海仁,百色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讲师;史兵方,百色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博士,教授。广西百色,533000。【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_454x(2018)06-0048一007一、前 言中华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建设发展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就是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支点,而乡贤就是其中的切人点。[1]外发而促内生,当前乡贤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王泉根认为乡贤是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2]何倩倩认为乡贤是具有我国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乡村社会中的贤达人员。[,】李建兴认为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乡贤还包括那些离开家乡但做出优秀成绩和巨大贡献的官员、专家学者、商人等。[·】复旦大学邵晓莹将当下乡贤分为三种类型:“在土”乡贤、 “离土”乡贤和“舶来”乡贤。[-]但这些关于农村乡贤的界定多立足于学术层面或借鉴文献报道。乡贤是乡村社会的实际治理者,是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5]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土中国不断遭到侵蚀,乡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乡村生活中能起到言传身教之效的乡贤群体愈加稀缺。鉴于此,乡贤的培养对策研+基金项目:百色学院广西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培育)及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那坡县百都乡村屯精英参与乡村治理调查研究”(LQl7A01)。万方数据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49·究引起学者的关注。张露露【6J、金梅方[,】鸵璜、冯余桥[s)M彤等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乡贤的培育对策。这些研究多从政府的政策(如战略引导、战略扶持)、制度(如奖励、考核机制)及弘扬乡贤文化等层面提出培育乡贤的对策,而针对民族地区农村乡贤这一群体属性的培育对策研究鲜见报道。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岭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拥有厚实的乡贤文化和谙熟乡规民俗的贤能之士,他们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扎根。另外,我国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大多为少数民族或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这迫切需要我们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本文以广西那坡县百都乡为例,结合壮族地区本土特色,分析、概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应具备的特质属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的培育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本研究以广西百都乡感怀村、各门村、红坭村、弄陇村、者欣村、政德村等6个村屯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46份,回收率9l%。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村民对农村新乡贤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评价等多个维度,具体分为农村新乡贤的基本情况、构成要素(地域性、道德品质、奉献精神、能力,才能、贡献,实绩等)及农村新乡贤在村屯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共16个问题。结果显示,被广西那坡县百都乡6个村屯村民提名的农村新乡贤共101人,村民普遍认为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迫需要农村新乡贤的引领,村民对农村新乡贤的作用(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等)有新的看法。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对农村新乡贤的认识程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村民中有56%的人没有听说过乡贤;了解农村新乡贤的村民仅占13%,说明民族地区村民对乡贤的理解较为模糊。有近36%的村民认为当地村落中有乡贤,且这些村民对本村乡贤认同度较高。I二)农村新乡贤的评选标准分析针对“您所在的村落中哪些人很有影响力?”这一问题的回答,经济能人和村干部排名靠前,说明村民主要以权力和经济基础两个要素作为衡量依据。在回答“农村新乡贤应具有哪些特质?”时,有威望,司『信、热心公共事务和有经济能力是排在前三位的答案。说明在村民心目中的农村新乡贤不仅有威望,可信、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还应该热心公共事务、热心助人。调查结果显示,村干部和经济能人是构成农村新乡贤的主体,村民在评选农村新乡贤时,理论上的道德维度因素并不是作为提名的首要参考因素,而更加关注农村新乡贤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能否提供技术或智力支撑。(三)农村新乡贤的作用分析在回答“您觉得农村新乡贤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时,村民主要选择在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治理和文化建设,而在回答“农村新乡贤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时,村民的选择答案主要集中在积极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和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由此可见,村民对农村新乡贤的作用有了新的认知,他们希望农村新乡贤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学校、道路等)建设,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同时,更希望农村新乡贤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34%的村民认为农村新乡贤的数量较少,其作用未充分发挥,认为当地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投人以培育或扶持农村新乡贤,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新乡贤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四)被提名的农村新乡贤样态分析乡贤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百都乡6个村屯村民提名农村新乡贤的事由见表l。万方数据
·50·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总第144期)表1 百都乡各村屯农村新乡贤被提名事由情况感怀村 各门村 红坭村 弄陇村 者欣村 政德村序号 提名理由(人) (人) (人) 1人)(人)(人)l 有威望,可信 l 2 5 9422家境好(有钱/有房/有车)2 5 5 9 2 123 热心助人的村干部 273 6 3 34 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 0 2 4 5 6 65热心村务,积极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建设2 3 0 5 3 16 集体意识强席领村民发家致富 0 2424l7种植,养殖O 0 5 2 3 08 在外工作 2 l 3 3 1 l9做生意/包工头,,J、老板 ll 3 2 0 010 有文化,学历高,素质高 0 0 4 5 l l1l当兵(现役,退役) 0 l 1 0 0012 村医 0 O 0 3 O O13 年轻 l 0 O l O O1.从农村新乡贤的形成看,改革开放40年来,百都乡6个村屯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愈加强烈,开始反思自身的生存之道。在生存逻辑的驱使下,村民积极走进市场。有的做起了水果、农产品生意,有的在家乡办起了养殖场等。他们赚钱养家,能吃苦耐劳,同时愿意为乡村发展出资出力,不计个人得失,从而获得了村民的尊敬和称赞。越来越多的村民效仿或学习他们,他们引领着乡村本土经济发展的潮流,使得他们在村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从农村新乡贤的地域性看,百都乡6个村屯村民提名农村新乡贤来源为出生、成长、生活、工作于本乡本土或外出务工回乡的贤达之士,属于农村新乡贤类型。3.从农村新乡贤的社会结构看,百都乡6个村屯中有22名村干部被村民提名农村新乡贤,他们是乡村社会实际的掌舵人,属于政治型乡贤。数据显示,农村私营企业主(做生意/包工头川、老板)7人,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个体户lO人,外出务工回乡者11人,他们因具有鲜明的经济色彩而在村民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话语权,属于经济型乡贤。文化型乡贤(主体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民间文化人)和社会型乡贤(主体为退休的乡村基层干部、老党员、族老等)在百都乡6个村屯中被村民提名农村新乡贤数量较少。4.从农村新乡贤的数量构成看,被调查的百都乡6个村屯中的农村新乡贤均为个体,属于个体型乡贤。5.从农村新乡贤的组织资源看,依照陆学艺[,)t蚴和章越松的划分依据【-o】,农村私营企业主、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个体户、外出务工回乡者等被提名的农村新乡贤属于非体制型乡贤,村干部属于体制型乡贤,弄陇村的村医等属于非体制型乡贤。四、农村新乡贤特质属性的主成分分析为了分析、概括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的特质属性,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村落的被提名农村新乡贤的13个提名事由进行解析,提取因子解释总体变量情况见表2。表2中的数据显示,前3个提取因子初始特征值超过l,这3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都超过16.7%,累积达78.6%。表2农村新乡贤提名事由主成分分析中各因子总方差解释情况初始特征值 提取特征值 旋转特征值主成分合计 总方差(%) 累积(%) 合计 总方差I%) 累积(%) 合计 总方差I%) 累积I%)l 4.840 37.233 37.233 4.840 37.233 37.233 3.977 30.589 30.58923.197 24.592 61.825 3.197 24.592 61.825 2.73l 21.008 51.5973 2.17616.738 78.562 2.176 16.738 78.562 2.636 20.279 71.876万方数据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5l·初始特征值 提取特征值 旋转特征值主成分合计 总方差(%) 累积I%) 合计 总方差(%) 累积I%) 合计 总方差(%) 累积I%)4 1.591 12.24l 90.8035 1.196 9.197 loo.0006 4.473E—16 3.44lE—15 loo.0007 3.268E—16 2.514E—15 100.Ooo8 2.170E一16 1.669E—15 100.0009 9.114E—17 7.Ol 1E—16 loo.000103.379E—17 2.599E一16 100.000ll 一2.904E一17 —2.234E—16 100.00012 一1.796E—16 一1.382E—15 loo.00013 —1.924E—16 一1.480E—15 loo.000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13个农村新乡贤特质旋转后主成分负荷矩阵见表3。从表3可见,3个主成分呈现了78.6%的农村新乡贤特质的数据变化。因子l解释了30.6%的总变化,这一主群在种植/养殖、在外工作、做生意,包工头,,J、老板、有文化摩历高/素质高等组分上荷载较重。这些组分表明农村新乡贤首先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说明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所以因子l代表农村新乡贤必备的“德”要素。因子2解释了21%的总变化,主要由有威望,可信、家境好(有钱,有房/有车)、热心助人的村干部、热心村务,积极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建设、当兵(现役腿役)、村医6个变量构成。其中,热心助人的村干部、热心村务/积极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建设、当兵(现役腿役)、村医等都表明农村新乡贤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愿意为家乡振兴发展服务,体现了农村新乡贤对待桑梓的基本态度。而主成分分析法将有威望同f信归为因子2中,体现出农村新乡贤这种不计回报的奉献意愿不仅是“德”要素的衍生与展现,更是乡贤的情感在乡、责任在乡的情感表达。基于此,因子2代表农村新乡贤必备的奉献精神,即“勤”要素。因子3解释了20.3%的总变化,这一主群高荷载组分为工作能力强从真负责、集体意识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年轻。其中工作能力强从真负责说明农村新乡贤有工作能力,而集体意识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则要求农村新乡贤可为家乡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因此,因子3代表农村新乡贤必备的“能”要素。表3农村新乡贤提名事由旋转后主成分负荷矩阵成份编号 事由类别1 2 3l有威望,可信睑正,关心村民O.674 0.689 O.2372家境好(有钱,有房,有车)—O.135 0.572 0.2563热心助人的村干部O.117 0.447 —O.0034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 —O.070O.473 O+8485 热心村务,积极参与村屯公共设施建设 —0.0110.773 —0.2526 集体意识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0.450—O.148O.7827 种植,养殖 0.745 —O.164 0.5608 在外工作 0.924 O.182 —0.2069做生意,包工头,,J、老板 O.961._O.093 —O.087lO 有文化,学历高廉质高 O.813 O.48l O.2531l 当兵(现役,i恳役) O.416 —0.557 o.19612 村医 0.433 O.885 —O.16313 年轻 0.255 0.453 —0.805要素 德 勤 能力震贝瓢翠~%J 30.6 21.0 20.3注:旋转方法,用Kaiser方差最大旋转法以标准化主因子得分为自变量,以13种农村新乡贤提名事由标准化总含量为因变量,旋转在8次迭代后收敛,计算得到3个因子的平均贡献率,[1l】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百都乡6个村屯中万方数据
·52·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总第144期)农村新乡贤被提名事由中,“德”要素贡献最大(占47.4%),而“能”要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占21.3%)。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新乡贤被赋予新的定位和职责。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被界定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热心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有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贤达之士。他们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的学识、专长和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和道德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引领村民脱贫致富,把奉献于乡村发展视为己任。【12】表4农村新乡贤提名事由因子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I因子1 2 3I“德”要素 “勤”要素 “能”要素I平均贡献率(%)47.4 31.3 21.3五、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培育对策农村新乡贤的培育是针对社会乡村发展对“德业学行著于世”型贤达人士的迫切需求与乡村面临不断边缘化、老龄化、凋蔽化的现实问题所提出的,是以完善农村新乡贤的知识结构、培养农村新乡贤的道德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其特点是以人为本、针对性强。基于上述主成分分析...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经济与科技 2019 年第 30 卷第 11 期(总第 463 期)-258-城乡建设与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贤文化建设探析谢 芬(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作为结合了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内涵的文化体系在农村治理、乡风文明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农村“空心化”、对新乡贤认可度不强、参与主体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阻碍其发展。面对这些阻碍,从缩小城乡差距、培养新乡贤,增强认可度、加大宣传与监督以及完善相关机制等角度提出建议,促进新乡贤文化建设。[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新乡贤文化 ;新乡贤[ 中图分类号 ]D422.6 [ 文献标识码 ]A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背景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实现这一要求,人才必不可少。而新乡贤这支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队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所形成的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以及乡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因此新乡贤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新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阻碍,因此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贤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阻碍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新乡贤文化的发展,让新乡贤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农村建设更加美丽,引领农村向新时代迈进。1 概念介绍新乡贤源于传统乡贤,与传统乡贤存在一定的不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乡贤一般来说是指本土有品德、有学识、被乡村人所推崇尊重的人。而新乡贤不仅是指本土的乡贤,还包括离乡的贤士,对于新乡贤的界定,总的来说就是指符合现代时代发展的并且那些有学识、有才华、遵纪守法、或者是有财富的,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例如有威望的退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学者、拥有丰富生活经验返乡务工人员、成功在外创业并反哺家乡的企业家、掌握高端技术手段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受多元文化熏陶的海外华人华侨等等。新乡贤文化一词在 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诞生,它是指在吸收传统乡贤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的基层干部、企业家、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 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乡贤文化根植于乡土,它所包含的优良文化推动传统的农村建设进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地区的振兴不单单是经济的振兴,还包括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在原有的乡贤文化基础上,需要结合新时代特质的文化进行推动。而新乡贤文化则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2.1 加快农村治理步伐新乡贤文化摒弃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尊卑有别的看法,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村民容易感受到自身在村庄建设中的价值,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诉求,便于村干部充分了解村民需求,在治理过程中“对症下药”。除此之外,在新乡贤文化引导下,一方面,新乡贤以自身行为为规范,积极激励村民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中去,配合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效率。另一方面,新乡贤也可对乡村的治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便于村干部从更多角度考虑农村治理的方式,因地制宜,找出更加适合的治理方式,从而加快农村治理步伐。2.2 涵育文明乡风一个村庄的发展离不开村庄所形成的文明乡风,它是村民行为的价值取向,对村民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村民行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新乡贤文化的弘扬极力保存了乡村逐渐淡化的传统优良风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并且在新乡贤的引领示范下,新乡贤文化逐渐渗透到乡村生活中,熏陶、教化村民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乡规民约的习惯,不做伤风败俗之事,久而久之涵育出文明乡风。2.3 带动经济发展在新乡贤文化的熏陶下,村民遵守乡规民约,彼此之间和谐友爱,互帮互助,摩擦减少,容易形成良好产业合作关系,提高合作的效率以及降低村干部对乡村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 收稿日期 ] 2019-04-01[ 作者简介 ] 谢芬(1995—),女,湖北天门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社会治理。万方数据-259-城乡建设与发展在新乡贤文化引导下,学术型新乡贤能够免费传授村民关于种植、机器使用以及农药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带领村民高效种植,提高农业产量 ;擅于沟通的新乡贤能通过互联网或者自身人脉资源向外发布农作物的实况,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村民农业收入。创新型新乡贤协助村干部,因地制宜,引领发展当地特色,并通过网站宣传当地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方位发展经济。3 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阻碍及原因分析3.1 农村“空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凸出。大量农村青年以及有劳动能力的中年男性在利益的吸引下,从农业劳作中脱离出来,涌入城市。农村地区人口急剧下降,年龄结构以及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在新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剩余村民生活模式较为单一,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关注重心在于自身家庭,参与文化建设意识薄弱,热情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农村精英流入城市,能够传承优良文化的人员减少,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减弱,人心较为分散,因此营造出的环境氛围不利于新乡贤文化的推进。3.2 村民对新乡贤认可度不强新乡贤文化建设离不开新乡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民对新乡贤认可度不强,新乡贤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建设步伐较为缓慢。而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村民自身的排斥。新乡贤不仅包括传统的本土乡贤,还包括一些返乡乡贤,对于这一部分新乡贤,村民缺乏沟通与了解,容易误解其返乡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是担心形成宗族帮派势力,因此对新乡贤的引导行为产生抵触心理,持怀疑态度。第二,新乡贤选拔标准宽泛。在新乡贤人才队伍建设中,由于农村地区急缺人才,因此当地对新乡贤的审核标准比较宽泛,从而导致一些积极性不强,只挂名不办事或者是能力不足的人进入新乡贤队伍。在乡村建设中,他们的行为得不到认可,村民对新乡贤文化的建设也会失去兴趣。3.3 新乡贤文化建设参与主体匮乏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需要资金方面的投入,而且需要源源不断地为新乡贤文化建设输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精英人群大量外流,本土乡贤大量减少,能够参与文化建设的人员随之减少。而且,在吸引在外乡贤方面,政府部门没有提出相应的基础保障,返乡乡贤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真正愿意返乡进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人比较少,人员极度匮乏。3.4 新乡贤文化缺乏宣传任何一种文化为人们所接受,都需要进行传播,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该文化的内涵,接受该文化的熏陶。但是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由于对新乡贤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村民无法深入了解其内涵及影响,对于该文化的认同感也会大打折扣。而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缺乏资金。新乡贤文化建设主要由政府部门进行资金支持,但是在筹资过程中面临政府财政越位或缺位现象,农村地区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第二,缺乏宣传手段。在进行宣传时,由于缺乏组织,新乡贤聚在一起组织文化宣传活动的机会就比较少。而且受资金以及人员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在进行宣传时,能够使用的传媒工具较少,即使有一些载体,也缺乏技术人员的后期维护,从而导致宣传力度不够。4 对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建议4.1 缩小城乡差距,营造新乡贤文化建设氛围新乡贤文化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新乡贤文化因此缺乏作用对象,文化建设缺失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建设的投入,极力缩小城乡差距,吸引外出村民返乡,提升乡村“人气”。例如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种植补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园区,为返乡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村委应该注重培育村民组织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凝聚力,调动村民齐心协力进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村民思想教育,开展传统优秀文化课程,提升村民文化自觉素养,为新乡贤文化建设营造合适氛围。4.2 培育新乡贤,增强认可度新乡贤作为新乡贤文化建设主体,其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村民认可程度将会影响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壮大新乡贤队伍以及通过加强对其素质和能力的建设从而提升村民的认可度。4.2.1 壮大新乡贤队伍。新乡贤群体主要有本土乡贤以及在外乡贤两种。对于本土新乡贤,可以通过村民推荐以及组织选拔的方式,推荐适合发展成为新乡贤的村民或者是大学生村官,并在其自愿基础上,定期开展课程进行思想、知识方面的提升,进一步培育成新乡贤。对于在外乡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乡村以乡情为纽带,传播乡土情怀,引发在外乡贤的共鸣,并积极鼓励退休企业家、退休干部加入到新乡贤队伍建设中。4.2.2 素质与能力的建设。在新乡贤队伍建设中,为降低宗族帮派势力以及保持新乡贤人员思想的先进性、工作积极性,应加强对新乡贤人员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建设。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新乡贤标准,从源头严格把关,将目的不纯、纪律散漫、为乡村建设积极性不强的人拒之门外,并且定期组织优秀乡贤进行演讲,开展党章学习活动,提升新乡贤队伍整体素质。其次,通过组建乡贤协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鼓励新乡贤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从实际操作提升自身能力;并且积极鼓励新乡贤以乡贤调解员、乡贤文化宣讲员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文化治理中,加强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新乡贤在村民心中好感度,进而得到村民认可,提升自身的号召力。4.3 完善新乡贤相关机制谢 芬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乡贤文化建设探析万方数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年第 30 卷第 11 期(总第 463 期)-260-城乡建设与发展4.3.1 完善新乡贤激励机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不仅仅包括基本生理需求,还需要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因此,为调动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的积极性,对新乡贤的激励必不可少。政府部门需要对新乡贤文化建设效果评定制定相应的指标,将新乡贤工作的实际效用以及村民评价纳入评判标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新乡贤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进行荣誉表彰,树立新乡贤优秀形象,进一步吸引更多人返乡。4.3.2 完善新乡贤保障机制。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外来乡贤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只有提供相应的保障,才能吸引、留住更多的外来乡贤参与到新乡贤文化建设中。而住房与医疗是外来乡贤关注的重点。为此,在住房保障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联手当地村庄,引导新乡贤向当地村民租房,而政府提供住房补贴 ;在医疗保障方面,明确医疗保险转入条件以及流程,对于符合条件的新乡贤,免费将其医疗从城市转入农村,并享受同样的待遇。4.4 加大新乡贤文化宣传4.4.1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资金问题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难点问题,仅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一方面,政府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中央、省、市三级设立新乡贤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通过专款专用、专款配套等方式,确保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积极呼吁社会企业参与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并进行资金捐赠,从而增加对新乡贤文化宣传的资金投入。4.4.2 丰富文化传播方式。新乡贤文化的传播除了口口相传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第一,村委可以与农民艺术家合作,以新乡贤事迹、新乡贤文化为素材,结合当地特色以戏曲或者是民谣的方式表达出来 ;运用讲故事、播放新乡贤文化相关电影等娱乐化方式,让村民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接受吸收新乡贤文化 ;第二,设计推广文化传播 APP,新乡贤文化知识小程序,并利用 APP、微博、公众号等媒介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吸引年轻人对新乡贤文化的关注。4.5 加强对新乡贤文化建设监督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督,政府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并出台相关条例明确要求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新乡贤文化建设相关工作进程,了解文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正。另一方面加强村民监督,村干部定期展示新乡贤工作事迹以及开展文化宣讲活动,让村民了解新乡贤的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成果,并且拓宽村民的监督反馈渠道,设立反馈信箱,对反馈情况属实的村民实行奖励,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配合新乡贤工作,监督新乡贤的工作,促进新乡贤文化建设。5 结语目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传统乡贤文化已经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时代潮流推进下,形成了以传统优良乡贤文化为基础,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内涵的新乡贤文化促进农村地区振兴。本文通过对新乡贤文化研究,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作用以及在新乡贤...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一种表现形式,涵盖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优秀文化基因,在涵育文明乡风、繁荣农村文化、维系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成功人士,弘扬乡贤精神、凝聚乡贤智慧、创新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基层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反哺桑梓、垂范乡里、滋润乡风,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二、总体目标
通过发掘乡贤资源、弘扬乡贤文化,把乡贤文化建成凝聚乡贤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使乡贤智慧力量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新乡贤的桥梁作用、智库作用、榜样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敬重乡贤、人人学习乡贤、人人争当乡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乡贤文化逐步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三、新乡贤内涵
新乡贤,就是品行良好、处事公正、为人正派、遵纪守法、威信较高,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群众口碑好,愿意为家乡、为农村建设尽力,愿意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和道德力量参与农村建设发展,能在传播先进发展理念、敦化乡风民风方面发挥作用,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风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困难群体等。
(一)“本土”乡贤:扎根本土、在家乡务农、务工、经商创业者中的好人、贤人、富人;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老干部、村干部;行为有度、价值高尚、操守有范,在当地睦邻友善,有威望,有号召力、凝聚力,能带动乡邻致富。
(二)“离土”乡贤:早年从农村走出、外出求学、经商、务工者中涌现的名人、达人、能人;有威望的退休公职人员,有影响力的成功经商人士,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具有出众德行、才识、专长,退休后回乡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具有丰富经验的在外务工人员。
(三)“外来”乡贤:早年到本地创业,逐渐成长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具有勤奋敬业、激情创业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边乡邻。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乡贤人员档案
各镇(街道)要认真组织,发动各村对辖区乡贤人士进行全面摸排,进行建档备案,选出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新乡贤,编撰乡贤名录,1000 人以上的村每村至少确定 2 名乡贤代表,2000 人以上的村每村至少确定 3 名乡贤代表,各镇(街道)8 月 3 日前要将乡贤名录、乡贤代表及镇(街道)乡贤委员会名单报区文明办,区文明办根据各镇(街道)上报情况建立乡贤人员动态库,做好更新维护。(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各镇办)
(二)开展乡贤文化宣传 1.展示乡贤先进典型。根据乡贤建档情况,充分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建设乡贤长廊、乡贤榜、乡贤文化墙等,全面展示乡贤先进典型,乡贤榜要做到有典型人物、有图片展示、有乡贤故事。(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各镇办)
2.开展“十大新乡贤”人物评选。对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在当地有德行、才能和声望,并且深受当地民众尊重,在各自行业和领域表现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在外经商办企业、从政、求学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人士等,以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形式,充分发动村民参与,通过本人自荐、领导推荐、村民公选等方式,组织开展“十大新乡贤”人物评选活动,各镇办至少推荐 10 名候选人,8 月 15 日前将 1500 字事迹材料报送区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对候
选人经宣传公示后颁发证书,并公布推介。(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旅发委、各镇办)
3.开展学习乡贤活动。组织乡贤文化宣讲活动,邀请乡贤走进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乡贤故事会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成功感悟,通过宣讲的方式传播引领文明新风。开展乡贤文化展演活动,组织乡村贤达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秦腔、快板或诗词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出来,使其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开展乡贤精神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讲堂、进学校活动,让乡贤文化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旅发委、区妇联、区教育局、各镇办)
(三)发挥乡贤带动作用 1.引领农村社会风尚。组织乡贤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在文明村镇创建、道德讲堂、道德评议、村规民约制定、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中,通过乡贤的嘉言懿行,引导村民见贤思齐,争当先进。大力提倡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救助孤寡贫弱、捐资助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区民政局、各镇办)
2.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倡导乡贤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发掘民间文化资源,传承民俗文化。培养和扶持农村文体表演队伍,在农闲时,组织指导农民群众自己排、自己演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精神
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区旅发委、各镇办)
3.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乡贤的人脉关系、协调能力或工作经验,为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文化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向上级部门积极协调资金项目和产业帮扶。利用自身的影响,组织村民发展经济,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在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思想、技术、资本影响乡邻,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提升乡村振兴水平。(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旅发委、各镇办)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乡贤是一方的人力资源与宝贵财富,也是左右地方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承载地方文化习俗的重要依靠力量。区委宣传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抓好新乡贤文化建设,各有关单位、各镇(街道)要把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具体分管领导和负责同志,做好指导、联络、服务乡贤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把乡贤文化建设摆上日程,将乡贤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行动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恳谈会、节日慰问、拜访联谊等形式,最大限度赢得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用他们的经验、学识、资金、专长、技艺支援家乡建设。此项工作将纳入季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测评考核内容。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把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作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发掘传承乡贤文化、发挥乡贤智慧力量、营造乡贤参事环境上下功夫。区属媒体及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宣传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取得成效,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乡贤先进典型。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制硕士学位论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研究
申请人姓名:
卢利萍
指导教师:
王新刚
学位类别:
法学硕士
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一九年 六 月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
G416
密
级:公开
UDC :
300
单位代码:
1046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申请人姓名 卢利萍 学 位 类 别 法学硕士 专 业 名 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 究 方 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导 师 王新刚 职 称 副教授 提 交 日 期 2019 年 6 月 答 辩 日 期 2019 年 05 月 30 日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到此画上了句号,在此期间所学到的知识、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写下的论文等等,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笔短恩长,只能寥寥数语,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
一谢恩师。初,我从师于阎秋凤老师,至今阎老师的切切叮嘱仍时常在耳边响起,要我切记一定不能荒废大好青春,要好好读书。后,因阎老师赴美深造,我转入王新刚老师门下,王新刚老师文章人品均为我辈之典范。首先,王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每次为我解答学术问题时,总会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大到框架设定,小到标点符号的使用,都离不开王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同时,王老师待人亲善,在生活中如同家中长者,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帮我们处理生活琐事,教导我们人情世故。恩师之情,一生铭记。
二谢学院诸位老师。在三年的求学历程中,诸位老师让我见识了学海浩瀚,以及真正的学者对待学术应有的态度和情怀,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尤其要感谢在我论文初审和预审过程中,给我提出专业意见的郑小九老师、刘刚老师、陈留根老师、陈海龙老师。以及我的辅导员杨娇老师,感谢你的陪伴,让我研究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谢好友。各位好友在这三年间对我的生活、学习方面多有关照,并且他们各有所长,让我可以不断地与过去告别,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是:卢明义、李云峰、李镭、郎瑞琼、王佳琪、孙钰雯、王一雯、张蒙帅、王睿等。希望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们苟富贵,勿相忘。
四谢家人。感恩父母不仅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还给了我长久的支持,让我可以专心学业。还要感谢我的男朋友靳先生,虽然我们分隔两地,但不离不弃,相互扶持。
无论好坏,感谢这三年遇到的一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I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乡贤文化是乡贤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形成的新文化形式,为乡村振兴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主要从理论界说、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和建设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充分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新乡贤文化的相关概念、形成、基本内容,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与新乡贤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阐述。其次,建设新乡贤文化必须深入分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原因。新乡贤文化建设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新乡贤文化资源已初步开发、新乡贤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新乡贤文化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正视新乡贤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层次地探究新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前新乡贤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新乡贤文化的传承研究有待提升、乡村新乡贤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知晓度有待提升。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政府、社会、乡村、村民四个层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具体地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路径,包括在学理方面实现新乡贤文化的创新发展,在实践方面把新乡贤文化融入乡村生活,在宣传方面合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且不断健全新乡贤文化建设保障体系,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最终使新乡贤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万方数据
II 万方数据
III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strategic plan for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o proce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wo hundred years" and to meet the hunger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asants for a better life.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is a new cultural formed by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unty sage culture, which provides a spiritual for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oday"s countrysid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and the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hel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is a subject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i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oretical theory definition, construction status together with problem analysis and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sufficient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elated concepts, formation and content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econdl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must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include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the initial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and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o the culture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By facing up to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thoroughly explored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are that the inheritance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resources of rural sage talents are relatively scarce, and the awareness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thesis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government, society, rural areas and villagers. Finally, the path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pointed out, includ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county 万方数据
IV sage culture in terms of academics, the integration of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in practice,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in propaganda to increase propaganda effort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security system, provide a perfect system guarantee and reward mechanism for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make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become the strong spiritual motive for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new county sage culture; county sage culture
万方数据
V 目录
摘要
-------------------------------- -------------------------------- ----
I I
Abstract
-------------------------------- ------------------------------
III
目录
-------------------------------- -------------------------------- ----
V V
1 绪论
-------------------------------- -------------------------------- --
1 1
1.1 选题背景 -------------------------------------------------------------- 1 1.2 选题意义 -------------------------------------------------------------- 2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2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2 1.3 研究现状 -------------------------------------------------------------- 3 1.3.1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 3 1.3.2 关于新乡贤文化的研究 ---------------------------------------------------------- 5 1.3.3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乡贤文化建设联系研究 ------------------------------------------ 9 1.4 研究内容 -------------------------------------------------------------- 9 1.5 研究方法 ------------------------------------------------------------- 10 1.6 创新点 --------------------------------------------------------------- 10 2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乡贤文化的基本理论界说
--------------------------------
11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 11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11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12 2.2 新乡贤文化相关概念界定 ----------------------------------------------- 13 2.2.1 乡贤与新乡贤 ----------------------------------------------------------------- 13 2.2.2 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 --------------------------------------------------------- 13 2.3 新乡贤文化的形成 ----------------------------------------------------- 14 2.3.1 新乡贤文化的历史沿革 --------------------------------------------------------- 14 2.3.2 新乡贤文化的传承发展 --------------------------------------------------------- 17 2.4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容 ------------------------------------------------- 19 万方数据
VI 2.4.1 反哺故乡的乡土情怀 ----------------------------------------------------------- 19 2.4.2 教化乡民的个人担当 ----------------------------------------------------------- 20 2.4.3 见贤思齐的榜样力量 ----------------------------------------------------------- 20 2.4.4 互助友爱的文明乡风 ----------------------------------------------------------- 21 2.5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 ------------------------------- 21 2.5.1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乡贤文化建设 ----------------------------------------------- 22 2.5.2 新乡贤文化助力乡贤振兴战略实施 ----------------------------------------------- 23 3 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 ---
25
3.1 我国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 ----------------------------------------- 25 3.1.1 新乡贤文化资源已初步开发 ----------------------------------------------------- 25 3.1.2 新乡贤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 26 3.1.3 新乡贤文化得到社会关注 ------------------------------------------------------- 27 3.2 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 3.2.1 传承研究成果有待提升 -------------------------------...
篇八: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38 卷 第 6 期2020 年 11 月龙 岩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Vol.38 No.6November 2020历史·社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统战工作创新研究吴珍平(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乡村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乡村振兴人才奇缺。
新乡贤心怀故土,凭借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也成为了新时代基层统战的重要对象。
新乡贤统战是基层统战的新主题和新内容,正处于起始阶段,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统战对象被窄化、统战发展不均衡、统战工作缺乏制度化、新乡贤与普通村民话语权之争等问题。
新时代应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新乡贤组织建设、加强新乡贤制度建设、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以解决新乡贤统战工作的现实困境。关键词:乡村振兴;新乡贤;统战;创新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20)06-0108-05一、问题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乡村是这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是最不平衡最不充分发展的领域。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1]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乡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不断涌向城市,人口呈现出乡村→城市的单向流动趋势,乡村出现“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农田被撂荒等严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乡村治理及乡村共同体受到巨大的挑战。
乡村建设人才奇缺,成为当下乡村振兴最大短板。
“谁来建设乡村?”成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018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在这“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2] 。
通过人才振兴凝聚人气,解决乡村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新乡贤”群体引发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如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 [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传统和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三个阶段的既定目标,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以汇集各种人才资源,共谋乡村发展大计,画出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
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在主体上、内容上、逻辑上、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因此,探索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新乡贤统战工作机制、体制,发挥新乡贤作用,凝聚乡村振兴资源与力量,成为新时代一个重要课题。8 0 1 收稿日期:2020-09-01 Doi:10.16813/ j.cnki.cn35-1286/ g4.2020.06.017作者简介:吴珍平,女,福建永定人,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FJ2018X0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统战工作创新研究 历史·社会二、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一)新乡贤的涵义及特征“新乡贤”是相对于“乡贤”而言的,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对其理解主要聚焦在这几个关键词上:品德高尚、德高望重、功绩卓著、自愿贡献、贤达人士等。
综合学术界的观点,本文认为,新乡贤是指,新时代下热心乡村事业,有能力对乡村共同体的发展作出贡献,得到村民高度认可的贤能之士。虽然“新乡贤”一词由“乡贤”引申而来,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士人阶层,转化成由多元主体构成的群体,其外延可以是品德、才能、贡献为乡村民众推崇认可的“在乡人”,也可以是心系乡村发展的外出创业工作的“在外人”,还可以是来本乡创业发展的“外地人”。“新乡贤”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乡土性。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乡贤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心怀乡里,心系乡村,立足于乡村,居于对乡村价值的自信,谋划乡村发展乡村。
二是文化性。
新乡贤具备现代理念、视野、知识、技能,文化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其回报桑梓的基础。
三是示范引领性。
新乡贤作为乡村贤能之人及地域文化、精神标志,对当地脱贫致富、道德风尚、为人处世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是模范人物,对乡村发展起正能量作用。(二)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乡贤历来是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新乡贤发扬老乡贤的优良传统,以其自身的优势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治理、力量凝聚、乡村价值重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新乡贤在新时代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1.振兴乡村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兴旺的产业才能集聚人气,才能形成乡村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以及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升级,乡村的产业结构要实现调整转型,乡村的致富之路需要出奇制胜,这极其需要有胆识、有远见、能识变、会应变,并且具有市场经验、思路开拓、熟知本乡特色及历史文化的能人来带动。
而新乡贤以其丰富的见识阅历、独特的专业眼光、长远的创意视野,以及强烈的乡土情结和有效的市场运作,推动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例如,浙江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就是在下派农村指导员、乡党委副书记、画家李跃亮的推动策划下,由一个行将消失的乡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画家村”,在写生创作的基础上,带动休闲养生、摄影旅游的全面兴旺,古老的村庄重新焕发活力,2014 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4] 。
又如,福建上杭县南阳镇豪东村乡贤梁远隆先生,凭借多年在浙江湖州从业掌握安吉白茶种植规律及市场前景的优势,2012 年回到豪东村、南岭村建立 220 亩安吉白茶生产基地,2015 年又建立茶叶加工厂,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和本地劳动力就业 [5] 。新乡贤善于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在乡村产业振兴之中,把乡村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挖掘发挥出来,让绿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底色,引导乡村走文、旅、农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乡贤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村民发展观念的变化。2.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社会和谐发展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保障。
新乡贤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养,为人处世秉持公平正义,言行举止起带头引领的作用,在村民之中拥有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威信,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其他主体无法替代的优势。被学者称为乡村软治理主体之一的新乡贤,是连接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 [6] ,在协调“村两委”工作、调解民事纠纷中,新乡贤以其“地熟、人熟、事熟”[7] 等优势发挥着重要的职能,用新乡贤这一软治理主体解决乡村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当下,各地探索的“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 [7] ,推动了乡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和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思路。例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西畈乡举淤口村,由一个脏乱差的偏僻小山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9 0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统战工作创新研究 历史·社会村示范村”和“中国十个乡村文明传承发展之村”,要得益于杨昌兴放弃城里的富足生活,执意回乡竞选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这一善举。
“一定要帮助村里建设事业”,正是这样的浓浓乡情,杨昌兴从带领村民整治环境开始,到立足于用传统文化、乡贤文化重塑淳朴家风、村风,再到成立文明促进会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极大促进乡风文明的发展,实现和谐乡村的建设 [8]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不仅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发展,还在于增强了乡村的民主意识,有益于乡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新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践行者和弘扬者。
新乡贤爱乡爱民的强烈乡情以及回报桑梓的嘉德善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要求是相一致的。
新乡贤以其学识专长、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乡村争取资源、争取政策,发展乡村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或是参与乡村治理,发展民生事业,为和谐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或是传承传统技艺、文化,留住乡愁;或是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教化乡里,淳朴民风乡风等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最好体现。
例如,福建福安市在外乡贤陈茂春先生,创业成功后,不忘桑梓,慷慨解囊捐资助教、捐建乡村振兴公路,其爱乡爱民事迹传为佳话 [9] 。新乡贤崇德向善的个人品格和乐于服务乡梓的情怀,使其在乡村具有极高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模塑力,成为道德精神的象征和模范学习的标杆。
因此,新乡贤在扭转当下乡村社会中存在的道德滑坡、家风败坏、人情冷漠、拜金主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重塑乡村新风尚新风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乡贤推动着乡风文明的发展,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力量、乡村文明生活方式的风向标以及乡村共同体的维系力量。
新乡贤的个人品格及表现出来的善行善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扭转了乡村文化功利化、庸俗化、荒漠化 [10] 的趋势。三、新乡贤统战工作的实践成效与不足乡村振兴为乡贤回归和传统乡贤文化的承继提供了时代舞台,新乡贤是村庄软实力的标志,是村庄闪亮的名片,为乡村发展注入道德力量、人文价值、经济效益及治理效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统一战线助推乡村振兴就是要把新乡贤作为基层统战的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用心用情画好同心圆,为乡村振兴凝聚人才、汇聚智慧。(一)新乡贤统战工作实践成效自 2013 年《光明日报》推出《新乡贤·新乡村》系列报道后,新乡贤快速进入了学术界研究视野和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实践之中,新乡贤统战工作也取得初步的成效,各地形成了可行的经验,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乡贤统战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富有地方特色,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一是做足“乡情”文章,增强乡贤的乡土情和归属感。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家乡的眷恋是中华民族历久不变的情结,因此新乡贤的统战工作就要把乡情做深厚做到位,以激发乡贤对故土的眷恋和感情。二是把乡贤组织起来。
建立乡贤联谊会、乡贤研究会、乡贤协会、乡贤参事会等各种乡贤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乡贤组织起来。
如浙江丽水市推进以乡镇(街道)为主体、以村(居)为基础的乡贤组织网络,实现全市 173 个乡镇(街道)乡贤联谊组织的全覆盖,超过 37%的行政村建立乡贤联谊组织 [11] 。三是做足“服务”文章。
建立联络服务制度,把乡贤按专业、属地划分,实行专人对接服务;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建立沟通桥梁,及时向新乡贤推送家乡信息、家乡动态,让乡贤实时了解家乡发展状况。四是打造新乡贤工程,充分发挥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策划“乡贤文化建设”“乡贤善治安村”等乡贤工程,以项目、工程为载体,凝聚乡贤资源、智慧、力量,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在这些乡贤工程中,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最为明显,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正朝地方特色品牌方向发展。五是弘扬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属于典型的区域文化,对本土乡贤具有很强的动员力和号召力,能极大地增强乡村认同和乡村共同体意识。
各地统战部门紧紧抓住乡贤文化这根联结故土、联络乡情的精神纽带,大力弘扬乡贤文化,讲好乡贤故事,对乡贤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乡贤文化成为凝聚力量、振兴产业、教化乡民、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0 1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统战工作创新研究 历史·社会(二)新乡贤统战工作存在的困境1.重乡村经济发展,导致乡贤统战对象被窄化。
这是由于乡村振兴常常被误解为产业振兴、经济振兴,因而只重视能对乡村经济发展带来项目或投资的乡贤,没有意识到乡村振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振兴,而且这几个方面的振兴也是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各地对乡贤文化认知程度不同,导致乡贤统战发展不均衡。
这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经济发达的地方比较重视乡贤统战工作,而且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各地对乡村价值的认知不同,对乡贤文化重视不同,也导致乡贤统战发展不平衡。3.乡贤统战工作还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导致乡贤统战还处于不连续、偶发性的状态。
新乡贤统战工作处于起步、实践探索阶段,在工作机制、体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在制度上确保新乡贤统战长效发挥作用。4.新乡贤与普通村民之间存在乡村治理话语权之争,导致乡村民主治理被削弱。
新乡贤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及威望,在乡村发展决策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而普通村民因为文化层次不高、问题意识不强等原因,在乡村治理决策过程中参与率低、话语权弱。
因此,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乡村沿着现代治理方向发展,是新乡贤统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创新新乡贤统战工作的路径分析(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新乡贤统战工作沿着...
篇九: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
号品牌营销 营销与政策44 2022 年 4 月(下)摘 要: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各地政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其中利用新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就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方面。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兴旺;同时还会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和质量,促进乡村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如何顺应时势,引领新乡贤队伍投身乡村振兴,使其成为促进乡村良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路径。本文在深入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能够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关键词: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新乡贤文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即新乡贤的文化,其二即新的乡贤文化。新乡贤源于传统乡贤又有别于传统乡贤,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乡贤即乡绅,是指那些退休返乡的官员或者当地的世族大家、社会贤达、名门望族的代表人物,他们有着传统的家国情怀,有着反哺桑梓的浓厚乡情,能主动参与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管理乡里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新乡贤”普遍被认为是中国乡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笔者更加认同后者对新乡贤群体的这一定义。所以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新乡贤群体不仅应该包括在外的有识之士、社会贤达,还应包括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以自己的专长、财富、资本、学识等来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优秀人物。所谓新乡贤的文化,即指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土的“新乡贤”,以浓厚的“乡情”为情感纽带,主动参与乡村社会建设、管理乡里公共事务,在乡民邻里间享有很高的威望、良好的口碑,为乡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此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新的乡贤文化是相较于传统乡贤文化而言。传统的乡贤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榜样文化,有着地域性、亲和性的特点,主要集中在道德示范、文化治理方面,而新的乡贤文化因为时代不同而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最大的特质在于更加关注农村产业的发展,同时能够参与乡村治理和文明乡风构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样态。无论是新乡贤的文化,还是新的乡贤文化,这样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批判和继承相统一,创造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型的乡土文化都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人才支撑,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提升(一)平台搭建初具规模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各地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而文化是无形的,必须依托某种载体来体现,故各地开始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乡贤文化载体。主要包括一些工作平台和空间载体。平台工作:包括乡贤理事会、乡贤工作室、乡贤互助经济合作社以及各种网站平台等。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成立了许多乡贤理事会、乡贤工作室、乡贤互助经济合作社等组织,虽然这些组织的数量目前我国没有官方统计,但其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比如福建省福清市实现了乡贤促进会的全覆盖;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梁寨镇,其管辖的 20 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成立了“乡贤工作室”。还有的地方为了扩大新乡贤影响,吸纳更多新乡贤加入,创建了相关的网站,将网站作为展示新乡贤文化的窗口,使之成为宣传新乡贤文化的主要阵地。比如浙江绍兴的上虞区和宁波的慈溪市就建立了乡贤研究会的网站,山西运城也成立了运城乡贤网。空间载体:设立乡贤馆、乡贤公园等。一些乡贤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对古今乡贤资源进行梳理,以乡贤馆或者乡贤公园的形式使新乡贤文化潜移默化地在村民间落地生根,为他们崇德向善、谐和乡风、报效家乡埋下了一颗种子。(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第一,主题教育、文化宣讲、事迹报告等。当前各地新乡贤文化的宣传活动形式各异,此起彼伏。比如福建三明市梅列区通过开展“读家谱 传家训 树家风”活动来挖掘优秀乡贤的家谱文化资源,倡导大家形成良好家风;山西省高平市以创新党课和事迹报告来宣传当地新乡贤毕腊英的优秀事迹;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更是编写乡贤文化教材让乡贤文化进课堂,把新乡贤请上讲堂给大家讲乡贤故事,并且自编自演乡贤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舞台,让老百姓直观感受新乡贤的情怀。这些宣传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有效促进了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第二,影视剧宣传、电视访谈、文艺剧目巡演等。为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果,全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影视剧或者专题片,其中不乏新乡贤反哺桑梓,造福家乡的题材,营造了新乡贤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浓厚氛围,和观众产生了共情,引发了共鸣。比较典型的有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电视剧《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最美的乡村》等。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电视访谈或者纪录片,抑或文艺节目巡演等,无论是以哪种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他们都将反哺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样的重任和使命感从民众心中激发、唤醒。(三)助推经济成果显现第一,项目、资金回乡。近年来,各地都开始重视新乡贤以及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想办法出政策吸引外出的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比较成功的有浙江上虞和浙江江山。浙江上虞乡贤研究会发起的“虞商回归”工程成效显著,引进各类返乡项目 140 余项,吸引资金已超过 100 亿元。此外由新乡贤出资筹建的公益基金有 200 多个,涉及多个领域。每年可自由支配、直接利用资金达 7000 万元。“回归经济”成效显著,领跑全国。还有浙江江山市也大力吸引乡贤回乡,累计收到新乡贤投资近百亿元。第二,知识、技术回乡。新乡贤群体中除了有财力资本回乡投资创业的人才之外,还有很多属于专业技术型或文化型的人才。他们的回归同样对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上虞乡贤研究会的乡贤就为本地文◎魏飞燕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魏飞燕 / 中国共产党高平市委员会党校(高平 048400)老字号品牌营销 营销与政策45 2022 年 4 月(下)化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被称作当地的“文化智囊团”;云南腾冲有当地医学专家回乡开展义诊;浙江东阳市教授博士联谊会组织高校和党校的专家为当地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此类事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四)参与治理效果明显第一,矛盾调节效果明显。借助新乡贤中一些德高望重之人来化解乡村矛盾、邻里纠纷已成为当前乡村治理的宝贵经验。新乡贤组织成立的“矛盾调解工作室” “乡贤志愿服务队”从乡情出发,利用接地气的方式将矛盾化解于无形,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效果。为乡村安全稳定,化解信访隐患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地政府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帮手。第二,能人治村有成效。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队伍老化现象非常严重,这已经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潮流和时代趋势。而新乡贤具有的才能、品德和资源优势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懂乡村、有知识、有才干的新乡贤群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振兴。二、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新乡贤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各地的重视。但文化是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如果没有人,文化则无从谈起,所以要想发挥好新乡贤文化的作用,首先要从新乡贤谈起。而现实生活中,新乡贤想要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还存在诸多困难。此处笔者主要指在外乡贤这一群体回归乡村、参与乡村治理所遇到的困难。(一)感召力度不够,回乡意愿不强新乡贤不愿回乡,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客观原因降低了新乡贤回乡创业的热情。村民认可度低。村民对于一些回乡为大家义务服务的新乡贤比较欢迎,但是对于想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进入村级党组织担任支部书记的,心理上会有所抵触,认为其只是想混个基层经历,之后就会离开或者是另有他图。村干部排斥。一些村干部对于新乡贤回村参与家乡建设,或者直接担任支部书记参与乡村治理嘴上说欢迎,但内心不愿意接纳新人和新事物,认为新来的人抢了自己的风头,不支持新乡贤的工作,甚至会搞破坏。(二)体制机制不畅,阻碍作用发挥新乡贤范围、标准不一。当前国家层面对新乡贤在范围和标准方面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各地选拔推荐新乡贤工作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激励保障机制缺乏。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良好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吸引人才回乡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新乡贤工作更好地开展的一体两面。但是目前各地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这就使得新乡贤不能在思想上无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去为家乡拼搏、努力。(三)宣传氛围不浓,社会认同不够乡贤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传统的乡贤文化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文化,有形的乡贤文化即指以古代乡贤流传下来的文物文献、石碑石刻、宗祠庙宇等为载体的物质成果,而无形的乡贤文化则是古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维护乡村秩序、服务乡村社会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崇高品格和文化精神,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传承。但是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发展,人们对乡贤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日渐减弱,很多甚至遭到了破坏。比如许多祠堂因年代久远而荒废或被破坏,有的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一些古代乡贤流传下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等无形的乡贤文化,在今天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之下也遭到了挑战。宣传引导力度不大。各地政府对新乡贤文化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大,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以致多数地区尚未形成“崇贤”“尚贤”的良好风气,民众对新乡贤文化的认知也未达到相应高度。有的乡村民众对村上的能者贤者了解不多或知之甚少,对村上在外的有识之士更是无从谈起毫不知晓,而对于村上曾经的一些传统乡贤、历史名人更是闻所未闻。(四)促进方式单一,产业发展受限尚未形成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目前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的“回归经济”虽然已经初有成效,为壮大乡村经济提供了力量和资源,但是其投资创业形式较为单一,尚未形成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未达到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新乡贤文化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作用尚未显现。当前乡村发展中文化赋能经济的趋势尚不明显,以乡村旅游为例,没有深度挖掘当地新乡贤文化,也未形成和新乡贤文化有关的延伸产品,诸如一些纪念品或者体验活动,致使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体验感下降,对乡村旅游长远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三、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一)全面解放思想,多渠道吸引新乡贤回流1. 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的一个重要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必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此外,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可借鉴,比如:日本推行的“故乡税”,此税种是为背井离乡久居在外的人而设,鼓励他们通过自愿向故乡政府捐赠,以此换取缩减或退回现居住地所需征缴的民税或个税。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镇。乡村通过各种方式推介自己的家乡,吸引在外人士的关注,唤起久居在外人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此吸引募集“故乡税”,使之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2. 做好宣传引导,提高新乡贤的认可度政府要统筹利用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宣传优势,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塑造新乡贤的正面形象,提高群众对新乡贤的认同度,营造“崇贤、尚贤、爱贤”的氛围,增强新乡贤文化的影响力。还要明确并处理好新乡贤和乡村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政治领导、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作用,促进新乡贤和支村两委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新乡贤文化建设及新乡贤的相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二)畅通体制机制,护航新乡贤文化建设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新乡贤文化具有公共文化的属性,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特征,需要政府层面给予足够重视,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基层引导,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基层培育新乡贤文化和吸引新乡贤回归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其次要在资金上给予保障。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人力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以用建立新乡贤专项资金的方式予以保障,以此提高基层干事的积极性。2. 健全体制机制,提供人才支撑第一,引进机制。新乡贤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不仅具有文化属性,还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引进新乡贤方面,一要明确标准,政府层面要对新乡贤的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最好简单易记容易掌握。二要统筹兼顾,
老字号品牌营销 营销与政策46 2022 年 4 月(下)不仅要看“官贤”“富贤”,还要注重“文贤”“德贤”。三要发动群众,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让百姓自己选出信得过的“新乡贤”,还可采取认领制,划分不同领域、类别的新乡贤,诸如道德模范、致富典型、专业技术、管理精英等,鼓励村民自己认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四要严格把关,对选出来的“新乡贤”,政府要通过走访调查、审查审核等方式做好最后的把关,确保选出的是“真乡贤”而非“伪君子”“真恶霸”。此外,政府层面还可通过“团拜会”“同乡会”,搭建和新乡贤沟通的平台,以拜访、慰问等形式增强和新乡贤的情感...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