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份乡村振兴专题党课及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笔杆子材料汇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12份乡村振兴专题党课及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笔杆子材料汇编
10万字,155页,乡村振兴主题兴专题党课+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一键下载文字稿,笔杆子写材料不再难!
目录
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
专题党课:把握天时地利人和 在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在前列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党课讲稿:谋振兴 抓落实 促发展 以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 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幸福xx
专题党课讲稿: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驻村第一书记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党课讲稿
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讲课稿
党课: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党课讲稿
党课: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党课:以高质量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事业
党课范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专题党课: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聚合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五大振兴”,扎实开展示范村创建,努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立标杆、树样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2020年,X镇XX村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坚持示范引领,突出抓点带面,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振兴,高位推动、靠实责任、狠抓落实,X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落实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确保示范村创建有力推进。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立足村情实际,紧盯短板弱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X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城关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并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入3个村逐一“过筛子”“亮底子”,摸清了现状、找准了短板、提出了措施,形成一村一工作方案,一村一工作示意图,为示范村创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二是落实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推进机制,3个村党组织积极主动联系包抓领导和市县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包抓领导的推动力、组织力、号召力和帮扶单位的资源、资金、职能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打造等方面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是强化督查指导。镇人大、镇纪委立足3个村目前现状,紧盯短板弱项,及时跟进督查3个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以督查倒逼创建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细、措施见效;
同时,镇属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二)做足产业振兴的基础文章,建立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一村一品”和村情实际,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金子招牌”,3个村坚持“三链”(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畜牧业等优势产业,X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建成X万立方米蓄水池X座,配套大田滴灌X余亩,流转土地X亩,种植娃娃菜、青笋等蔬菜X亩,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X余元;
建成赵家庄南山滩养殖小区X个,发展规模养殖户XX户,羊饲养量达X万只、牛X头,小区养殖户年销售净收入达X万元;
集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农家乐X家,配套建成地方民俗特色主题包厢X个,民俗展馆1个,引入旅游企业X家,建成农业采摘园1处X亩、联栋大棚×座,种植火龙果、草莓、人参果等苗木,人均年务工收入达X余元,有效激发了全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村依托“XX”胡萝卜“三品一标”品牌效应,成立了以胡萝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X家,稳步推进全村胡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引进新技术X项、新品种X个,建立试验示范点、标准化生产基地共X处,种植面积达X亩以上,并引进胡萝卜绳带编制地膜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种植马铃薯、西芹、娃娃菜、甘蓝等高原夏菜X亩、大麦小麦X亩,探索试种板蓝根等药材20亩,初步形成了种植业多元化发展的局面。XX村依托X自然人文探奇旅游线发展沿线乡村旅游经济,引进X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一社闲置农宅打造特色主题农家院落14院,建成亲子游乐区、休闲区、采摘区3个园区,完成旅游乡村道路铺装,修建栈桥1座、野外露营基地1处、背包客徒步基地1处、非遗文化体验园1处、西北师范大学写生基地1处、采摘园蔬菜大棚8座,形成了以休闲、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发挥本村优势种植胡萝卜面积达×亩;
大力发展以舍饲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建成养殖暖棚×座,全村发展基础母羊X只以上家庭养殖户达X户,羊存栏量达X余只;
针对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到期问题,村上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大接杏亩,户均增收X万余元。同时,围绕XXX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X个村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X家,建成高标准农家乐X家,其中2020年培育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新认定县级家庭农场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力,增收作用明显。
(三)发挥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激活人才“存量”扩大“增量”。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农业致富带头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X个示范村挖掘乡村旅游、农技推广、乡村治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人才X人,先后多次与×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组织本土人才和村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瓦工X人次,培训焊工X人次,培训家政、编织、餐饮等X余人次,受益人群达×余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了乡村带动致富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引导12名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34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
(四)凝聚文化振兴的思想共识,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村美民富的重要动力。一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组织动员村干部、党员、道德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及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新乡贤、身边好人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招募志愿者134人,开展学习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文化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30余场次,×村创新开展理论宣传“三讲”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群众一致好评。二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3个示范村全部按照“八个一”标准建成集村内办公议事、教育培训、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乡村舞台(均符合10×5×0.8m标准)、文化活动室(均达到90平方米)、宣传长廊(均达到10米以上),配备文化器材 32套,成立民间自办文化社团3个,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建成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百草园”APP(均覆盖常住人口的60%以上),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载体,有效促进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多渠道传输、多形式推送。三是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明确彩礼限高标准和婚丧嫁娶操办、随礼标准,红白理事会介入村民红白事办理 X余次;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坚决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赌博等突出问题,X村设立“孝善基金”和“道德银行”,先后发放“孝善诚信基金”X批X人次X元,授信10-20万大额贷款户X户,以好人好事、善行义举领取积分兑换礼品X人(次),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文明之举蔚然成风。四是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深度挖掘和宣传身边典型事、模范人,广泛宣传、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模范,先后推荐申报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X户、市级爱岗敬业最美家庭1户、县级道德模范1名、最美家庭光荣榜4人、村级“道德模范”3名、“身边好人”3名、五星级文明户X户、平安家庭X户、好媳妇、好婆婆X人,以家风文明推动乡风文明。XX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XX村被命名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
(五)突显生态振兴的支撑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稳步推进垃圾、风貌、厕所“三大革命”。一是全面推进“垃圾革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巩固提升行动,创新建立“五包”机制(县级领导包抓、帮扶单位包帮、领导干部包村、“包帮”社区包联、责任村社包干),3个村累计发放告知书、倡议书1000余份,下发整治通知书2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余条;
投工投劳500余人(次),动用机械120余(台)次,清理垃圾2000余吨,整治集中垃圾点35处,清理乱堆乱放X余处,清理河道沟渠45处,清理残垣断壁45处,清理废弃棚圈100处,农村“视觉贫困”和“16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大力实施 “户分类、村收集、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配备分类式垃圾箱57个,移动垃圾斗30个,三轮保洁车9个,共管共享人员14名,并将垃圾清扫收运纳入“共管共享”“公路管护”和“交通劝导”工作范畴,建立了日常清理、巡查劝阻相结合的重点区域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3个村均已完成清洁村庄示范村创建。二是常态化开展农村“风貌革命”。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着眼消除“视觉贫困”,稳步推进“风貌革命”,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持续开展农房拆危拆违建新工作,3个村累计拆旧拆废307院,完成房屋风貌改造340院,建成集中居住点3处163套房屋、公建民住居住点2处25套,并配套完成上下水、电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3个示范村“颜值”,完成墙体彩绘3180平方米,绘制扇形墙面180平方米,粉刷墙体580平方米,安装架设花池围栏4公里,围栏800米;
村内道路硬化累计达32.7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151盏;
全面推进村委会周边、集中居住点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对已建绿化点枯死树木进行补植恢复,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广泛动员群众在拆旧拆废后且不适合复垦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或生态林,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XX分别于2015、2017、2018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三是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坚持以群众意愿和需求为基础,采取“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因地制宜实施三格式、双坑交替式和生态环保旱厕三种模式,3个村累计改建户厕461座,其中水厕342座,旱厕119座,实现建制村公厕全覆盖,切实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四是精心编制乡村规划。结合村情村貌,委托第三方分别编制了《X镇域乡村建设规划》《X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X美丽乡村建设规划》《X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突出规划引领,切实做到了无规划不建设,金川东、赵家庄、金川西村分别于2015、2017、2018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五是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置项目,X安装30立方米成品化粪池6座,架设污水管网4.5公里;
X村安装成品化粪池26座,架设污水管网2.3公里,并将XX十社集中居住点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在XX养殖小区实施XX秸秆(粪污)肥料化利用处理中心建设项目;
X村修建200立方米化粪池 1座,架设污水管网1.2公里。对于不具备并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社,村上引导村民群众将家庭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洒地浇菜、沉淀循环利用等方式进行再利用,确保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规范。同时,制定了《XX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管理制度》《X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卫生保洁员岗位职责》,签订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施设备运行管护协议》,确保了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和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营运管护制度健全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六)强化组织振兴的保障力度,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XX3个村组织振兴样板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一是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按照“1+3+N”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一室多用”原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打造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拓展打造党建活动室、协商议事厅、民调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室,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制度,积极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增强村级阵地人气。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常态推广使用“甘肃党建”APP,各支部登录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3个示范村分别组织召开党员大会3次、党课3次、组织生活会2次、主题党日8次,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全面推进“四抓两整治”。注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X选聘专职化村书记1名,三个示范村全部选派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配备党建指导员和党建专干各1名,村级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认真落实“名誉村主任”聘任机制,确定“名誉村主任”各1名;
大力实施“头雁行动”,推选党性强、素质高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各1名;
严格落实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及时拨付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工作经费,村干部报酬较上年均增长10%,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市县配套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资金,通过配套资金入股分红、集体土地出租、原校舍租赁等方式,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步达到5万元以上;
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得到明显提升。四是扎实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分别成立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级公益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按照“1+7+×”构架组建协商议事会,精心打造村民协商议事厅,采取“六步议事”程序,确定协商11件,完成协商10件,着力营造了“大事共议、矛盾共解、问题共决、难题共治”的浓厚氛围。同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治长廊、农家书屋、乡村大喇叭等法治文化阵地,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等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三送”活动(义诊送健康、帮扶送温暖、文化送欢乐),对“三留守人员”定期开展关怀关爱,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七)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面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持续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和精准认定工作,坚持动态管理、确保精准兜底,及时发放X户低保户X人月保障金×元;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及时予以临时救助,审批上报临时救助X户X人,共发放救助金X元;
严格落实经济困难老人定期探访巡查制度,与X户X人特困供养对象签订委托协议,落实联系帮扶责任人,发放特困供养金X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人员定期为经济困难老人上门提供专业服务,有效缓解了特殊困难群体老人的居家困难问题;
认真落实村、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宣传参保缴费补贴政策,广泛动员村民参保缴费,2020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X人、养老保险参保X人,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数XX人,3个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达8%,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扎实做好住房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工作,完成3个示范村62户危房整改,其中修缮加固2户,拆除重建3户,喷绘标识57户,确保了3个示范村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养殖技术等培训6场次,培训52人次;
输转富余劳动力X人,实现务工收入X万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虽然XX培育发展了胡萝卜、大接杏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但基本上以供应原料、加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形成产出、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二是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依托XX2条旅游线,3个村发展了农家乐、乡村客栈、民俗文化等旅游业态,但由于受到后续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等因素,加之受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不佳。三是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短板。个别居民群众环境与健康意识较差,对不良生活习惯缺乏改变的能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知不够,人居环境整治“主人翁”意识不够;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及农村保洁员配备不足,资金保障有限,长效管护机制还有待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有力。虽然X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了5万元以上,但由于无优势资源、无固定资产、无集体积累,加之受地域限制、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五是本土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村上本土人才资源并不短缺,但由于缺乏乡村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的平台,培养出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且人才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发本地人才扎根乡村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导致大多数本土人才不愿返乡创业,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镇上将严格按照《X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0-2022年)》要求,着力补足X乡村振兴示范村短板弱项,分批次打造剩余XX乡村振兴示范村,确保全镇XX行政村乡村振兴全覆盖,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全市XX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结合全镇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扶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做精做细胡萝卜、高原夏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晓“生态宜居”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持续实施农村房屋拆改建行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改善和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深入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全面提高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率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切实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
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建立健全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逐年提升集中居住点绿化率、亮化率、硬化率。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核心价值观与规章制度交汇相融,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村民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积极培育挖掘本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健全完善村干部日常管理,以“1+3+N”模式持续推动村级活动场所升级改造;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扎实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监会、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把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倾力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集体产业项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组织和经费保障。
专题党课:把握天时地利人和 在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在前列
乡亲们大家好!时隔3个月再次回到咱们XX村,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围绕乡村振兴和大家作一交流。为什么选择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呢?一是因为国家战略安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央、省委、市委,包括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在为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努力。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后,我们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乡村振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XX村的基础条件不错,我认为我们应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结合实际先做起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二是乡村振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群众关心关切。党的政策具体落地的怎么样,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也是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一种形式,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欢迎提出。如果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就当场答复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就把问题带回去,通过相关程序加以解决,力求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三是虽然我们XX村的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比新的更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照别的兄弟单位还有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今天我们一同谋划一下下步发展。
今天党课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增强信心,主要讲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干事创业的精神;
二是党建引领,带动发展,主要讲基层党建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
三是讲基层党建本身应当怎么加强,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关于增强信心
为什么要讲增强信心?咱们年龄稍大的乡亲们可能都记得,我们XX发展的历史上经历过起落,现在提XXX建设,我们XX村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实惠?可能有的乡亲心里不太明白。就咱们XX村而言,虽然不是贫困村,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存在流失现象。现在要往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基于咱们这个家底,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可能有的乡亲心里有些“打鼓”。什么事都是感想才敢干,有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要让乡亲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有真真切切的盼头,把大家伙的热情点起来,把干劲鼓舞起来,这样才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中国人的传统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就从这三个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
天时,就是党和国家政策。刚才讲了,乡村振兴是我们的国家战略,也就是下一步党和国家要集中精力抓的大事,这是我们的最大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国家,只要党决心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什么事,就没有办不成的。这是党的领导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大家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我们在党领导下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恢复到三季度增长4.9%。可以说环顾全球,风景这边独好。对比超级大国美国,截至10月25日,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862万例,死亡22万例。相较之下,谁的制度更能集中资源为人民谋福利,结果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讲“四个自信”,是有充分的根据的。
就乡村振兴而言,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并且乡村振兴无论是战略定位、目标任务还是重大时间节点上,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高度一致,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战略安排。具体到地方来说,省里不仅制定了战略规划,而且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干部表现怎么样,要看为乡里、村里办了多少实事,干得好的优先晋级。不仅如此,还从人才、金融等方方面面出台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咱们XX的支持政策更加细化,大致分为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就是把国家的钱用到刀刃上)、统筹利用农村土地(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咱们老百姓有自己的好营生)、支持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帮大家把资源变成钱)、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让咱农民用上高科技)、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咱的自然环境利用好)、支持农村电商(把咱的产品卖出去)、发挥国企引领作用(让实力雄厚的国民经济老大哥带带咱)、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帮大家贷款)、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给农民减负)等等。因此,请大家相信,有党中央的决心和决策部署,有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只要我们好好干,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地利,就是XX的优势、XXX的优势。关于XX的“地利”,一定要跳出XX看XX,这样才会发现优势所在、方向所在,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书记说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XX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我们XX村是国家级“美丽传统村落”,要把这个优势用好。之前了解到,有的乡亲有发展民宿产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设想,具体怎么操作先不谈,光前景就十分广大。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乡村旅游,怎么样把人吸引到你这个村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别的地方可能就能吸引到周边市县、或者省内的游客,而我们XX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市场在全国甚至世界。在XX省内,XX村在省会主城区周边,不仅交通便利,方便利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容易吸引到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利用周末等短假期休闲度假。因此,我们是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的。就别的产业而言,还可以用好XXX、XXXX这个东风。目前,已开工项目81个,将来还会有更多、更优的项目落地。怎么样利用好这些项目,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产业链条的不同阶段分一杯羹,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退一步讲,即使不参与产业项目,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早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许多人去淘金,最终不是每个淘金的人都大富大贵,但是当地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人,比如卖食品和水的、提供住宿的、卖挖金矿的铲子的,却因为需求大增赚到了许多钱。大家要有这个意识,不能守着个“金山”,依旧过清苦的生活。
人和,就是我们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我们共产党人比较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庆油田、红旗渠、98抗洪,都是干部群众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生动典范。刚才分析了我们XX村的天时地利,剩下的只要我们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实践证明,XX村的干部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并且在群众当中有威信,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海口市委组织部评为四星基层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X同志连续15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XX村的群众是有觉悟、有素质的,也是求上进、有追求的。之前了解到,工作队先后携手省、市、区6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手共建和齐抓共管,累计筹集各类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共计251.8万元,为XX村办了三十五件好事,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经常讲,要讲政治,而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样的好事以后还要多做。因此,我对咱们的干部群众是有信心的,你们自己也要有信心。
二、关于党建引领
今天是上主题党课,刚才是宣讲了党的政策,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面谈下怎么通过党建带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一要解决好“跟谁走”的问题。毛主席对政治有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因此,村里的党建工作开展的好不好,要看老百姓跟不跟着走。首先,要占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解决好思想根源的问题。人的精神总是要有归宿的,意识形态的阵地你不占领就会有别的东西占领,不想让田地里长满野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自己的庄稼。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只有群众信奉党的理论,才会在内心认同党的主张,在行动上自觉跟党走。因此,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不仅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注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贴近百姓生活,让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防控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机会,要学会化危为机,选好宣传载体。同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不能只靠灌输,也要靠实打实的东西,关键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什么相对落后地区信教群众的多,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村基础医疗保障跟不上,老百姓害怕生病,所以就求助各路神仙。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老百姓支持红军和解放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分到土地。因此,只有把老百姓利益维护好,老百姓才会信你,才会跟着走。要让老百姓很直观地感受到党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和实事,拉近党群距离,这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次,要用明确的目标、路线引领人。仅扛起“乡村振兴”四个字的大旗是不能让老百姓自愿跟你走的,要有具体的目标来吸引人,有具体的路径、办法让人相信是可行的,有明确的时间表让人相信是可期的,这是很考验领导水平的。因此,可以考虑制订个发展计划,就像“安民告示”一样让群众知道我们打算怎么干。发展计划一方面可以和上级战略规划进行对接,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事项把上级的政策红利给承接下来,使其在我们XX村开花结果;
另一方面也可对村本级的资源和事项进行统筹,做到一盘棋布局,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制定发展计划也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制订了,意见被有效吸收了,推进的时候才会积极配合。(很多发达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都十分注重微观层面的规划制定,当地居民参与规划制定,已成为农村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模式。如英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怎样安排下水道,如何布置公共交通等事项,都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
日本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广泛协调各方诉求,合作社负责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农业农村规划制定和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最后,要用生动的语言打动人。要想群众跟着走,就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毛主席曾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他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将一些难懂的语句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比如将“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把“反对虐待儿童”改为“不准大人打小孩”,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等。这样一改,群众一听就明白了。如今,干部宣传党的政策同样不能上下一般粗,用公文语言、人民日报语言来对付群众,要学会当“翻译”。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中那么多名词,我们的干部首先要把内容吃透、加深理解,这样才能把党的惠民政策“翻译”成群众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群众才会明白具体往哪走、愿意跟着走。
二要解决好“带着干”的问题。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实干才能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咱们XX村有X多人口,X名党员,建设好XX只靠党员是不行的,而要全村共同努力。党员首先要带头,苦活、累活要抢着干,有风险的事也不能让群众冒险,这是共产党员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上海的张文宏医生在网上刷屏了,他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都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因为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张医生的作法之所以刷屏,就是因为群众对党员有期待,党员迎着困难上,群众才会跟着干。其次,要把群众发动起来,这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为什么能够战胜敌人,除了志愿军作战英勇外,还因为我们的党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了,把方方面面团结起来了。相反,9.18事变前,关东军才1万多人,而东北军将近20万人,日本人为什么敢动手,主要策划者之一板垣征四郎看透了当时的中国只是分散部落的集合,根本不具有现代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大到一个国家是这样,小到一个村也是这样,要想干好工作,就不能仅靠党组织或党员单打独斗,而要点燃群众热情,把大家聚集到周围,带着大家一起干。
三要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首先,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发展地方经济,少不了“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勇气,但在具体实施层面,还要“捡软柿子捏”。XX村要谋划发展,首先要考虑我们对比其它村落有什么优势,哪些赛道竞争对手比较少,然后再整合优势资源、抢占发展先机。这项工作不是哪个个人或企业能承担的,必须靠我们的党组织。比如,我们有万人XXX的民俗,能不能依托文化节融入商演、小吃、观光等商业元素?相对内地而言,XX历史文化资源较少,但我们XX却有XXX和吴XXX这个稀缺的文化元素,能不能挖掘一下XX的功绩设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吸引党政军民学各单位前来参观?类似这些都可以思考。其次,要稳妥推进,防范风险。怎么搞旅游、做生意,可能村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外行,项目付诸实施前,要充分论证,谋定后动。刚才汇报时提到,工作队先后携手省、市、区6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手共建和齐抓共管,我们的项目要怎么搞,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必要时也可以到科研院所登门拜访,村里面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有服务行业经验,也可以搞个座谈集思广益。实施时也尽量不要搞大面积上马,可以先搞个试点看看。先期试点可以采取合伙的形式,因为大家投的都是血汗钱,搞合伙可以分散风险,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至于伤了元气。这方面党员可以带头,增强大家的信心。最后,要广拓销路,把投入变现。这个问题虽然放在最后讲,但却是在谋划项目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的,大家的一番忙活最终要落实在收入的增长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近来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助力乡村经济搞起了直播带货,我们虽然不一定要照着样做,但可以借鉴思路。当前互联网经济正盛,以前我们旅游都是到一些传统景点,现在年轻人到外地习惯先打开手机,看看网上的排名。因此也导致了两极分化,“网红”景点、饭店人气爆满,排大长队,默默无名的地方更加无人问津。因此,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此外,现在消费升级是潮流,我们可以在品质上稍微提高一点、超前一点,这样既可以摆脱低端的价格竞争,也可以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率。当然,以上都是我关于“怎么干”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同志们身处一线,对于具体怎么干更有发言权。
三、关于基层党建
一要抓好班子建设。XX村的班子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取得过很多荣誉。有关班子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在这里不多讲了,建议同志们认真读读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历久弥新,堪称经典,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还要严格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要求,把班子建好。这里我仅就集体领导谈一点理解。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目的是促成群策群力。支部委员仅仅较好地完成了承担的具体任务,这只算做到了“群力”,如果局限于此,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了普通党员。一个村子3000多人,村子的发展千头万绪,仅靠书记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支部委员要把自己的职责和身份更多体现在“群策”上,要在党建的方法、思路上贡献更多智慧,在乡村建设上多出主意。(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仅是我们共产党,古代开国帝王成就事业其实也是集体智慧。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几次关键决策都是听了别人出的主意:一是郦食其建议夺取陈留县;
二是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
三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张良、陈平劝说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
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村干部和党员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放心上,把群众的利益当自家的利益维护好,大家思想上要绷紧这根弦。比如,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有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党员干部心里都要有本帐,哪家哪户什么情况、可以享受什么红利,哪个村民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争取下什么扶持政策,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群众可能对政策了解得不及时、理解得不深不透,我们党员干部都要主动上门讲解,帮助进行申报。什么叫“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说上级的惠民政策到了群众跟前不能戛然而止,要让符合条件的群众真正享受到。这是“脑勤”,此外,对于群众的事还要“腿勤”。村干部官很小,但在本村就是大的官。没什么事情,群众可能不找你,但一有事情,在群众心里,你就是他们的主心骨。邻里矛盾、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等大事小情都要来找你,上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要找你,只有经常跑东家到西家,接待上边,安排下边,磨破嘴跑细腿,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作为村干部,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事务的“大管家”,当成村民的“贴心人”,这才是正确的角色定位。
三要坚持廉洁自律。农村基层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名村干部,要自觉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评价袁绍时说过一句话叫: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贪婪,太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否则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在座的各位虽然身处农村一线,手里权力不大,但干的事业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XXX建设,一个也不小。当干部最大的收获不是物质利益,而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的成就感,这一点大家必须清醒。因此,必须做到洁身自爱,不被物役,廉以养德,坚守做人的情操不动摇,才能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许多反面典型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只能葬送自己,葬送我们的事业。古人讲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廉可以使我们明志,可以使我们气壮,廉是一个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都应当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社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布局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发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服务业态升级。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实现销售服务总额6.3亿元,供销社服务乡村实力明显增强。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战疫保供备农耕。
1.农资备耕足。2月初,我社在全力应对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针对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问题,向市政府做了紧急汇报,得到了政府支持,确保了春耕物资充足不断档。
2.服务保耕好。开辟农业生产资料“三级配送”工作机制,即:市配送中心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农,户,使我市春耕农资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培训1100人次,测土配方施肥2万余亩。
3.复工复产快。2月下旬开始社有企业及基层供销社的复工复产工作,做到达标一个复产一个,3月中下旬实现5个社有企业、54个基层社、37个农民专合社、2个农合联及400余个服务网点全部复工复产。
(二)强基固本促提升。
1.基层社提质增效。完成新建猫坪、木瓜园、百里坡等3个基层供销社,提升石窝、石塘等两个基层供销社的升级工作,投入资金60万元。有效提升了基层供销社服务能力。
2.专合社发展有序。完成新发展专合社3个、联合社一个;
提升农合联一个、专合社一个。投入资金40万元。增强了带动力。
3.农化服务范围广。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依托我社兴达农资公司及26个村级服务社,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积极开展“保姆式”“菜单式”或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全年共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6万亩。
4.脱贫攻坚劲不松。今年,我社对口帮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坚持每月1—2次进村入户开展持续帮扶工作,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积极抓好消费扶贫行动,以消费扶贫“三专”(专柜、专馆、专区)建设和“扶贫832”销售平台为主要载体,积极推动扶贫产品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全市已有42家供应商通过”扶贫832“平台资质审核,其中30家供应商通过268个产品认定,18家供应商产品上线”扶贫832“平台。目前,仅”扶贫832“平台销售金额达1600余万元,共计带动贫困户600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供销系统在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不够;
二是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方式创新力不够。三是介入乡村振兴的实力不够强。
三、来年工作重点
(一)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找准乡村振兴供销着力点。围绕产业兴旺,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层次和水平,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围绕生态宜居,积极向乡村绿色环保产业进军,拓展农村生态服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大力弘扬供销合作社文化,培育农民互助合作精神。
(二)持续夯实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供销服务基础。推进基层社建设提质增效,持续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社;
力争建成提升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村级基层社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力争打造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5家。
(三)持续做长经营链条,拓展乡村振兴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绿色农资”服务,推进农资分级配送服务,力争供销社企业农资市场占有率突破60%。力争土地托管服务面积新增2万亩。依托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积极开展现代流通服务,提升流通服务能力。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积极参与农村废膜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做好“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的申报、运维和国家“消费扶贫832平台”入驻、管理、销售工作。探索“三社融合”(专合社+基层社+村集体)试点。
(四)持续完善治理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供销服务支撑。把完善“三会”制度,作为供销社推动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推动市社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健全社员代表大会。优化“双线运行”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和内部审计,开展系统内统筹合作发展,共同培育产业带动力强、社会影响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促进系统上下贯通、联合合作,服务产业兴旺。
党课讲稿:谋振兴抓落实促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幸福xx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的有效方式和实践成效,借县委、县政府“讲习所”党课讲授,结合县域发展实际,谈谈乡村振兴“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的一些认识和思路,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滞后,必须抓紧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持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要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是顺势而为、适逢其时,是发展必然、大势所趋。
其次,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因此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再次,乡村振兴是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发展的迫切要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渐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乡村“五个振兴”科学回答了如何看待、对待、抓好“三农”的重大问题,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推动的重大战路,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径,必须以“两个绝对”具体化,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不折不扣、不出偏差地推动这一重大战略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国家和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立和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省市县都对接这一总纲领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2020至2035年、2035至2050年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遵循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宏伟蓝图,相继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及行动清单等支撑配套文件,总体上都着眼于现代化,尽可能全面、深远地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任务和实践步骤。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占比低不等于地位低”“基础弱不等于优势弱”“增速小不等于贡献小”,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有日益壮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全县“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联动发展和互促共进上求突破,吸引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xx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全县“三农”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信心明显增强。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县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增收的特色产业选择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稳定增收压力大;
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信息等基本要素缺乏,种养加组织化、市场化、融合程度低;
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综合实力弱,辐射能力不强、示范带动不够;
农村建设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规划滞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完善,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还存在把现代农业建设完全等同于乡村振兴,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严重,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
三、结合县域实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根据党中央和省市“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总要求,要致力建设“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找准着力点,走好六条路,着力解决“钱、人、地”问题,加快补齐短板,促进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转变,全速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围绕“产业兴旺”,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产业兴旺是根本,品牌质量是重点,科技人才是核心。按照“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思路,围绕增产向提质转变,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坚持调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结合国家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以草畜平衡为切入点,做优饲草等传统产业,抓好规模养殖,积极扶持新建、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水平。扎实推进健康养畜禽定点屠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包虫病防治,确保农畜产品健康安全。紧抓省市扶持建设品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好机遇,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路子,着力加强农牧业对外合作,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加工产业。以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园为龙头,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依托现有加工平台,加大农畜产品初加工销售和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牛羊肉、乳制品、有机肥、脱水蔬菜等新兴加工产业,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努力将传统农畜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突出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中度高的特色精品“循环农业产业园”,做大中藏药材、树莓等特色产业,重点理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权属关系,明确发展方向,推进园区发展步入正轨。加紧出台《xx县农牧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争取纳入“2019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列,继续谋划一批农业公园、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项目,为发展产业提供载体。发展休闲农牧业。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因地因势因史,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生“农业+”“旅游+”“文化+”会展+”“定制+”“体验+”等农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扶持实施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融“民俗、农耕、园艺”为一身的农旅观光示范村和田园综合体发展,打造森林康养等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搞大拆大建和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倾向,真正让农牧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牧民有更多赚头。
(二)坚持树品牌。突出溯源体系建设。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加快农牧业物联网大平台建设,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加强县乡两级农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追溯点建设,构建职责明确、协调联动、运转高效,从源头到餐桌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监管体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开展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利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打好马牙蚕豆、胡萝卜、青蒜苗等“特色牌”,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重点培育建设牦牛、藜麦、富硒农产品等产业和品牌联盟,扶强“日月山”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大美青海酸奶”等一批地域特色“拳头”品牌,提升富农草业等一批企业品牌,不断增强“xx农业品牌”公信力和农牧业发展后劲。创新产品营销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实施智慧“农、林、牧、水”工程,着力构建农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高原土特产网上交易,抓好农产品市场营销,拓展省内外销售网点,扩大代理合作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和节点建设,加快电商示范平台、冷链物流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为生鲜农畜产品提供仓储、物流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农畜产品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化流通方式转变,形成“买全省、卖全国”的产业格局。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坚持“稳定数量、注重质量”原则,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等领办创办种植、农技、植保、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广天峻梅陇、泽库拉格日模式,引导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联合社,发展产业联盟,培育“合作社+互联网”等新业态,进一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完善订单种养、量化折股、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主动承接省市产业转移,抓紧引进一批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坚持优服务。农村不缺资源,关键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实施乡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吸引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确保一届任期内村“两委”班子成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注重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新一轮“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健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充实乡镇农技推广力量,不断提高农技体系活力和服务效能。充分运用物联网开展网上农技指导服务,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破解农牧业生产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新型职业农牧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适时开展职业农牧民职称评定试点,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电子商务师、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民族工艺制作人等,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第二,围绕“生态宜居”,走绿色兴农之路。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项目建设是支撑。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增加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一)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注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结合,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健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大耕地、林地、草原、水域等用途管控,加强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保护,用最严格的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继续开展绿色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转变群众观念,提升环保意识。实施国土绿化。采取社会化合作、银行信贷等措施,落实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生态工程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森林资源管护与产业发展、城乡绿化美化、绿色廊道建设、全民义务植树7项行动,到2020年,全面完成29.13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完善林业公益管护员政策,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广大群众实现增收的路子。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乡集中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合理布局设置垃圾收集点、收运车辆、垃圾生态处理池和垃圾转运站,实施好大华镇、小石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着力解决垃圾围山、垃圾围村问题。充分发挥“多规合一”规划作用,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户收费制度。突出农业污染治理。开展“清洁田园”行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及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开展国家级地膜治理示范县创建活动,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地膜回收率。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各项管理规定,探索建立农牧业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进一步强化养殖企业污染管控,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抓好退化草地补播、鼠害防治等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积极建设一批省市级生态牧场。建立完备废弃物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制度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耗能、易维修、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持续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有效降低各支流河道的污染负荷。落实好“河长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机制,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接续推进。以房前屋后河道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确保湟水河出境(扎麻隆)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水体功能要求。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提升已建特色小镇品质,总结巩固已建美丽乡村,着力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转变,多角度挖掘乡村个性特色,全方位保护乡村原有气息,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村、民族风情村、特色产业村,确保“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持续开展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活动,注重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现有院落、道路等设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治修复和风貌特色打造,慎砍树、禁挖山、少拆房,保护庄廓院、夯土墙、片石路、河滩地等乡情美景。继续推进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推广绿色建材,建设节能农房。实施好东峡乡国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大华水库等工程,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打造生态生产生活共赢新格局。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小空间折射大文明”,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环评达标等要求,推进城乡卫生厕所、旅游厕所等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化粪池式等厕所,突出考虑水侧污水纳管、冬季保暖等问题,加强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梯次推动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建成厕所1792个。落实“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贫困村村道硬化、危桥改造、村道安防等交通项目,争取通村公路升级改造、公交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早日落地,提高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完善公路管护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用好、护好、管好、运营好农村道路。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
抓好农村散煤治理,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加快光纤到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水平,升级改造“户户通”“村村通”设备,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第三,围绕“乡风文明”,走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乡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推选评比,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乡村文化善治之路,进一步深入挖掘、传承、发扬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建设文化中心、村史馆、乡村文化公园等加大保护利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四,围绕“治理有效”,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振兴,乡组织领导是保障,村党组织是核心。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突出规划引领,创新治理体系,防止空喊、走过场、不落地,以xx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作为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的重要体现。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乡村制度,为乡村振兴立起梁、打好柱。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牵头抓乡村振兴,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分管负责人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同时,把到乡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选好带头人,提升组织力,提高战斗力,继续推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建设,建立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做好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维稳重点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着力改善基层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措施方面的主体作用,提振基层干部群众信心,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防止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的“两张皮”现象。精心编制乡村振兴规划。《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已委托西宁市工程咨询院编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与总体规划的系统衔接,结合实际编制乡村振兴乡镇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其延伸;
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平安乡村”为目标,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通过“一村一警”“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村村联防”等措施,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健全村规民约、便民服务、民主管理等制度着手,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坚持法治为本、依法治理,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牧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第五,围绕“生活富裕”,走减贫兴农之路。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幸福新家园。
(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打好脱贫基础。瞄准“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完善“1+8+12”脱贫攻坚政策,围绕对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本着精准到点、到户、到人的原则,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复垦、后续产业培育。切实发挥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光伏扶贫、乡村旅游、饲草产业园等各类扶贫项目和贫困村互助资金、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效益,集中解决公共服务滞后、特色产业不强等瓶颈问题,加速实现由补弱项向全面过硬转变。发挥好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和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加强项目指导,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扶贫资金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进一步完善“后扶持”等工作机制,对脱贫户继续跟进落实资产收益、就业培训等惠民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扶上马送一程。以东西扶贫协作为契机,主动与南京六合区对接,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着眼乡村旅游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等精准对接,推动形成看得见、叫得响的协作成果。坚持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救急纾困与内生脱贫结合起来,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农民夜校、讲习所,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形式,促进贫困群众比学赶超,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同时,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保护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依法控辍保学,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依托5个农村教师研修基地,开展乡村教师跟岗研修及名师、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推进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妇幼、残疾人等群体健康服务。同时,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等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突出创业就业扶持。充分发挥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加大对有文化、有阅历、有见识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引导“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归雁经济”,全力促成外出青年返乡创业,鼓励兴办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开展网络博客、微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领村民致富。借鉴江苏等地经验,探索实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支持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支持壮大“丹噶尔绣娘”“xx石匠”等本土劳务品牌,做强“xx里脊”“波航休闲农庄”等本土特色品牌,创新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六,围绕“转变方式”,走改革兴农之路。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手段。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引导城镇资源要素向农牧业农村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融合发展格局。盯牢盯紧“国字号”改革。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巩固提升改革试点成果。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出让工作,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土地出让收入、占补收益支持乡村振兴,解决好“地”的问题。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推进“三变”改革。完善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配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牧民房屋使用权,提高资产、资源、资金综合利用率,真正让看不见的股权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让广大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把准“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活力”的改革方向,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找准特色优势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佳契合点、最大助力点,用好用活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探索符合实际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化、股权化,力争14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尽快“破零”,实现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健全农业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强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创新担保模式,拓宽反担保范围,推广“两权”抵押贷款,大幅增加涉农贷款发放额度。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建立贴息贴费机制,对按时还本付息的借款人给予保费及利率贴息。强化风险管控,设立农牧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府+银行+担保的“项目共选、风险共管、责任分担、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同时,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吸引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牧业,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切实解决“钱”的问题。统筹推进其他综合性改革。抓住第二轮土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机遇,严格工作流程,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到权属调查、现场指界等各环节,全力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到“确实权、颁铁证”,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鼓励种养大户、合作社等通过土地草原流转、入股等,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农机化服务;
支持合作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等生产托管,减少投入成本,增加效益收入。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督,加快依法治农进程。健全农业水价长效管理、林权流转、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农民直接补贴、农产品收储等制度,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切实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的问题。
专题党课讲稿: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与会代表,都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战略上开始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五小部分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了2018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五句话、二十个字”,重点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汲取资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折点就是新世纪。如果从一个重大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就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9月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刚才讲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极少数靠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工业的资金都来自于农业。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那么,“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是指什么程度呢?在理论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基本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工业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不再需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了。当然,农业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资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工业为其“输血”。在“两个趋向”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
那么,2003年、2004年是什么情况呢?从教育方面看,还有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年,接近8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0%的农村居民有医疗保障,这个保障来自于哪里?主要是东部地区,就是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完全取消的一些地区,但是这种保障也是非常低水平的。因此,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近7.26亿人,参合率达86%,2008年6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
2005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有区别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对农业减免税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纳税了,这是一个大喜讯。2006年1月1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这也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喜悦。
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实施“四大补贴”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第一个是良种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的。现在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都实施了良种补贴。第二个是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第三个是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第四个是农资综合补贴,这项补贴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开始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也开始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享受的好处由于涨价而消除了不少,因此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补贴,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除了实行“四大补贴”政策,国家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对于农民来讲都是利好的消息。
2004年开始,我国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2004年、2005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当然,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我国也实行了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
在公共事业上,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建立农村低保,低保制度建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更多指的是农村居民,因为城镇居民惠及的发展成果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六部分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调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简单归结一下十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的重要变化。
1.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改革。我国从2004年、2006年起在主生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起,国家提高了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2008年,国家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格政策。
由于2008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年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逐渐高于国际生产价格。2015年、2016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同类农产品价格,每种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高出的幅度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改革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不吃亏。2014年,中国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2.农村社会事业。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强调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新农保。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保障农村养老基本生活、基本需求。广覆盖,就是逐渐提高覆盖面,最终让所有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都纳入制度里。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这个文件起,国务院就开始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当然,现在并没有达到水平完全一致,还在统筹的过程中。《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医疗保险领域看。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前,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但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一旦得了大病怎么办?尤其是农村居民,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累很多年的财富,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了大病,治病费用就可能让这个家庭返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这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致,让保险在区域上可以互相接续。比如,江西的农民到北京或者黑龙江打工,他的保险可以带走,这样既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又有利于农村居民整体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
3.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农村政策。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很多方面还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我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部分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现在,有些乡村确实建设的非常漂亮。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就是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还强调,要在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国推进,很多地方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发展成效:全国粮食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实际上,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年连续增产。虽然2016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5万吨)较2015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4万吨)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并不多。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61791万吨,虽然在总量上没有超过2015年的62144万吨,但是较2016年的61625万吨还是有所提升的。总体来讲,从2004年到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形成“十四连增”,但却是“十四连丰”,全国粮食从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是丰收的状态。
发展成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实际增长10.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6.2%,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但是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又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010年开始就呈下降状态,2016年是2.72:1,就是2.72个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当于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今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非常严峻。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以来,全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形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就要把他们搬到适合创业、适合生存、适合生产的地方。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9.3%的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1.9%,全国通电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99.7%,91.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从农户来看,10995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47.7%;
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339万户,占36.2%,也就是说,1/3以上的农户已经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了;
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比例一天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距就仍然存在;
不仅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有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同样存在差距,并且差距更大。那么,减小差距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力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农村建设面临什么形势?我总结为两大方面:社会转型、消费转型。
首先看社会转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那么,城镇化率超过50%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形态特点从农村社会转向了城镇社会。城镇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减少,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村资源变得稀缺,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早晨从居民楼出来到办公室,一天可能都看不到蓝天。这样一来,他的交际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同事,跟周围的人接触不多,人就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微信出现以后,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城市病”逐渐出现。“城市病”出现后怎么解决?人们可以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去农村。过去,人们会在节假日时找个地方旅游,看风景;
现在,人们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休息。这样一来,旅游模式就转变为休闲、休息模式。
社会转型还体现在新型农业产业上。比如,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城市农业。什么是城市农业?就是把农业从农村搬到城市住户的阳台上。过去,城市住户的阳台上主要是种花种草,现在可以用立体的或是平面的简易蔬菜生长装置种农产品了,吃的时候用剪刀一剪就可以。再比如,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都纷纷出现了。这些都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是通过城镇化的推动出现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比如,农旅结合型、传统文化型、现代商贸型、创意文化型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实质都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比例的提高就是为了给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休息休闲的空间。近几年,城镇居民在节假日时愿意到哪儿去?就是到农家院住几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享受农村的休闲生活,假期结束后再回到城市开始紧张的工作。
再看消费转型。消费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极具下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属于相对富裕;
20%-30%为富足;
20%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
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已经低于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16年是32.2%,2017年是31.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7年是28.6%,低于30%。这些数据也显示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0%,就意味着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不到30%,那么其余的70%用来干什么?用于储蓄、消费。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于30%以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一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品牌。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和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加工。四是更加关注休闲、旅游。
就农业而言,已经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含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只有“乡风文明”是一样的提法,其他四句话都有所差异。很多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升级版,我基本同意,因为从2005年到2017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干农业能赚钱,而是体现为一种情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我认为,不只是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政府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讲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文件的核心部分。第八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摆脱贫困、制度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农村各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具体来讲,产业兴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当然,水果、蔬菜也很重要,不吃也不行,但它不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000多万吨。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因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做强农业,包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农业部2015年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实际上,2017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增长。实现零增长以后怎么办?就是实现负增长、推进负增长,这个难度也很大。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怎样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这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坦率地讲,2007年我们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理解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今天也确实到了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的时候了。挖掘什么?就是挖掘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各方面功能。
第三个层面是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把这个利益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速度就快了。
第四个层面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种植业每年的产值非常大,如果做好种植业的服务,也可以致富。当前,全国的农业服务业产业快速发展。比如,山东供销合作社推行的土地托管服务,实际上就是给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深受农民欢迎。农业托管范围已从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拓展到棉花、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除了农业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也是巨大的产业,潜力很大。农村服务业包括的面很宽。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也和城市居民一样需要更多的服务。目前来看,城乡居民享受到的社会化服务的差距还比较大。农村的养老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农民老了谁来养?农村现在有很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谁给他们提供服务?目前来看,近郊或者远郊的环境非常好,养老成本也比城市的养老院低,因此,近郊或者远郊的养老场所还是受到一部分城市居民欢迎的。
产业兴旺,主要是发展农业多种功能,要挖掘休闲旅游、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产业兴旺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自我增强的能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农业农村的需要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当然,就目前所处阶段而言,城市还要继续拉动农业农村,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指出,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近400万人,登记了2.3亿农户”,全国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实际上,现在小规模经营的特点还比较明显。因此,在小农户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办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句话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导向。
我认为,我国农户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纯农户(农业收入占80%以上),这类农户高度依赖农业。第二类是一兼农户(农业收入占比50%以上),这类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也比较高,但没有纯农户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高。第三类是二兼农户(农业收入占比20%-50%),这类农户主要不依靠农业,而是依靠非农产业。第四类是非农户(农业收入占比20%以下),在这类农户的生产结构里,农业产业已被高度边缘化。这类农户在工厂上班,下班后或者周末再经营农业,他们经营的农业面积不大,地块也小,生产率也不高,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自己食用,而不是为了出售。
怎样把这四类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体系中?对于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吸引这类农户入股或者为其提供社会化服务,让他们可以去经营非农业。对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主要是给他们提供参与纵向协作的机会。什么是纵向协作?简单地说,就是构建一个发达的农产品生产体系,让农户参与到生产体系里。具体来说,实行纵向协作的形式有四种。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比如说山东寿光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样一来周边的农民就不愁了,因为到了采摘的时候自然有人来收购,价格方面大家也都很清楚,收购的蔬菜会直接运到批发市场销售,农户不用自己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去销售。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7年11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99.9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化服务,从供应一直到产品销售的每个链条、每个环节都给农民提供服务,这样既能让农民轻松地种地,又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先进产品的应用。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样的,一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连接农户的,它的服务范围更大,服务领域也更广更深。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来说,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采取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市场较近)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纵向协作形式;
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采取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协作形式。当然,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能是龙头企业,还可能是社会化服务组织。
怎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小农户大经营”,或者叫“小承包大经营”。这是第一种形式,但它不是主要的形式。第二种是“小规模+社会化服务”。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即使是规模经营主体,也是需要社会化服务的。理由很简单,一个经营主体流转了500亩地,如果有人为它提供社会化服务,这个经营主体就会节省下来买各种机械要花费的钱,从而提高盈利水平。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要放在怎样给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上。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驻村第一书记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党课讲稿
今天,有幸与xx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讲课稿
同志们: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节专题廉政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按照会议安排,今年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硬任务”是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可以说,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从这个维度来讲,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主心骨”是基层党组织。作为纪检部门来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座各位都是我区村(居)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者、实践者,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排头兵,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唯有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政治过硬、担当过硬、作风过硬,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中既干成事又不出事,更加扎实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下面,根据课程安排我从面临形势、存在问题、下部措施三个大方面与大家做一下分享交流。
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将党的新时代从严治党要求融入到了党的建设、改革发展、队伍建设、人民服务等不同的领域当中,充分凝聚了全党上下的从严治党基本要求,也让党员干部在从严治党的环境氛围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到了时代使命的召唤。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各级党组织深化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理论学习上致力于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中央八项规定等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此来把握政治理论当中的从严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执纪监督上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监察力度,注重党风政风基本要求的落实,通过各种典型案例来绷紧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红线,以此助推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氛围的塑造,这也是新时期深化从严治党基本要求的应有之义。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大力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问题,深入开展办公用房整顿、会员卡清退、吃空饷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有效刹住了歪风邪气,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腐败现象销声匿迹,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越来越干净”。
首先是过节“越来越干净”。中国是人情社会,尤其是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更是少不了人情往来。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一些干部在过节期间有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节礼。请客送礼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很多干部有时还要担心请客的饭店不上档次、购买的礼品不够贵重,“礼数不周到”。尤其是,越到春节,公车司机师傅们越忙,开着公车奔驰在请客送礼的大路上。“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很多公款接待定点饭店关门大吉了,“靠饭局解决问题、靠酒量检验干部”的场面销声匿迹了,天价月饼礼盒、粽子礼盒、茶叶礼盒卖不出去了,逢年过节很多干部不用再愁着请客、吃请和送礼、收礼了,公车司机师傅们也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过年了。
其次是会风“越来越干净”。十八大以前,开会往往讲究排场,就连很多不太重要的会议,也要铺地毯、摆鲜花、拍合影、赠送会议纪念品。而现在,文山会海现象明显减少,并且会议安排变得简单朴素了,没有了红地毯,没有了鲜花,没有了大合影,更没有了借开会的名义公款游山玩水。从中纪委公布的数据看,十八大至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培训费同比减少了20%以上。
再次是干部的学风“越来越干净”。中央号召转变学风文风,尤其是明确禁止培训期间学员之间用公款相互宴请。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现在参加培训除了上课学习和实践参观之外,课余时间顶多打打球、散散步,聚餐吃饭明显少了,“晚上喝醉、白天瞌睡”明显少了,很多党校和干部培训机构周围的饭店和娱乐场所也不再火爆了。
这三个“越来越干净”也直接促成了“三公”经费的持续降低。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干部作风,“三公”经费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指标。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三公”经费数额十分巨大。十八大以后,在“八项规定”的基础上,中央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公款消费的重要规定。公款消费迅速降温,公务接待、公款吃喝行为明显减少,公款铺张浪费明显减少,依赖公款消费的高档餐饮娱乐行业遭遇了“寒冬”,全国的“三公”经费由2010年的94.7亿元,逐渐降低到2018年的58.8亿元,减少了将近36个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2019年“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
另一方面,党中央坚持查办大案要案,执纪监督作用更加明显。2019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8万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万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4900余人。坚决查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分行业分领域深入排查,重点督促解决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各地区开展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农村低保等专项治理。海南、重庆、四川等完善惠民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整治力度。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10.4万起,处理13.2万人,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可以说,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今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政治判断,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在座的不少都是老书记,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种巨大变化。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十九大后,党中央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市县巡察工作不断创新实践
一是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专题部署,同时明确提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和纪律保证,要在全国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其中,在脱贫攻坚方面,利用三年时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按照这一部署,全国各级各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强力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落实落地。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万件,剖析典型案例,推动举一反三、持续深化纠治。
前段时间,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中纪委十九届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紧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风险隐患,坚决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整改,围绕政策落地、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督促纠治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不到位、脱贫摘帽后政策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山东、甘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集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今年,各级对基层小微权力腐败的惩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并且,监督惩处的重点依然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二是全国范围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向纵深发展。这里的“黑”是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恶”是指恶势力和恶势力犯罪集团。通过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例可以看出,黑恶势力大多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是直接受害者,对涉黑涉恶犯罪也最痛恨。比如,采取“霸选”“骗选”“贿选”等手段操纵破坏农村基层换届选举、把持基层政权;
在村内搞“小山头”,阻碍村民集体决议;
非法承包、开发农田林地矿产等集体资源,贪污、侵吞村集体资产;
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百姓;
在征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以维权的名义组织非法上访、闹访、缠访甚至聚众斗殴;
在村集体项目建设中强揽工程、恶意竞标、强买强卖、哄抬价格、阻挠施工等行为,在基层并不少见,严重蚕食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2019年,全国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8万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万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4900余人。中纪委十九届四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把扫黑除恶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加强与政法机关协同配合,制定破解“保护伞”查办难题相关政策,对移交问题线索全面摸排、重点督办,对重大复杂案件同步立案、同步调查。实地指导查处云南省昆明市孙小果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于文波、杨光等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山西、陕西等建立“联点包案”机制,坚决“打伞破网”。
三是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盘点梳理,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促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根据不同领域和地域特点深化拓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推动基层干部廉洁公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截至目前,全国着重开展省区市巡视工作指导督导试点,制定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指导意见,促进落实责任、规范工作。召开全国市县巡察工作推进会,推动巡察监督更加聚焦、更加有效。全国各市县均开展巡察工作,覆盖1.1万个乡镇、5.9万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22.5万个村级党组织。福建、贵州等创新方式方法,巡视巡察同步,巡察交叉机动,全覆盖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区委对村居的巡察目前已全面展开。大家要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有清醒认识,自觉做到讲纪律、守规矩,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二、农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重点,今年以来,全区共查办案件X件,其中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X件,占立案总数的X%,查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X人,占农村党员违纪总数的X%。从受理的信访举报情况看,90%以上都是反映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易发多发,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党组织书记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农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方面。
一是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主要表现为村干部利用自己掌握村居公共事务的权力,向办事的村民收取一定的好处,尤其是在土地承包流转、低保办理和宅基地批准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如X市X村原党支部书记X在为村民办理低保过程中吃拿卡要,违规收取礼金用于个人消费,受到党内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利用协助政府上报村低保户的职务便利,以协调关系、请客吃饭为名,违规向X、X等办理低保的困难群众收取费用共计X元,去年年X某某将违规收取的X元逐户退还。X党委给予X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是坐收坐支、违规报账。主要表现为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将公款转借、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或挪作他用等;
利用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空子,坐收坐支,或是虚开发票、虚列项目,随意开支、侵占集体资产。如湖南省X市X村原村级财务报账员X采取虚开果树苗木、物资运输等发票,侵占村集体资金X万余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X街道某村原党支部书记X在收到沿街楼租金后,未按照“三资”管理相关规定及时入账,坐收坐支,金额达X万余元,X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区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X街道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在对外出售村级资产时,违背“三资”管理相关规定,未履行村集体资产处置程序,同时将村集体收入坐收坐支,金额达X万元,许某某还有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区纪委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三是虚报冒领、以权谋私。主要表现为利用政策或监管方面的漏洞,采取虚报项目或数据、伪造虚假信息、冒充他人甚至直接挪用等手段贪污、侵占、骗取危房改造、粮食种植、一事一议等国家各专项资金。如湖北省X县X村原党支部书记X,伙同村委会主任和计生专干,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X个虚假农户姓名骗取退耕还林补助X元,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X省X市X县X村党支部原书记X通过虚报芍药种植户受损面积,获取保险赔偿款X万元,伪造资料以X户村民的名义虚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以奖代补”项目,骗取补助款X万元,在低保审定中违规操作,将不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纳入低保,套取低保资金X万余元。2018年12月,X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利用职务便利,在青苗补偿花名册上编造部分农户占地亩数,虚报冒领青苗补偿款共X万元,以“工业用电管理费”的名义违规超出正常电费标准向村内多家企业多收取电费共X余万元,个人占有,区纪委给予X开除党籍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在为本村两户村民进行危房改造过程中,弄虚作假,用刚建好的村委办公室作为村民危房改造房进行上报验收,骗取上级政府危房改造款两笔共计X元,后坐收坐支,挪作他用。区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四是铺张浪费、违规支出。主要表现为以公务接待、参观考察项目、采购物资等各种事由吃喝招待,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铺张挥霍,或者虚报吃喝招待开支、违规发放福利、违规将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转嫁至村集体。如广东省X市X区X村原党支部书记X及现党支部书记X,在没有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情况下,向相关村干部违规发放津补贴,共计X万元,违反廉洁纪律。二人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X,巧立电话补助、打井补助、为民服务费等名义给村干部发放补助共计X余万元,X街道党工委给予刘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X挥霍浪费集体资金,违规支出招待费、福利费X元,X对此负有领导责任,X街道党工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违规在村集体报销个人车辆保险费、修理费及审车费用共计X元,另外,X还存在其他违纪行为。X街道党工委给予X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五是假公济私、优亲厚友。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发包、低保户确认、贫困户识别、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自己的家属或亲友办理手续,致使真正需要救助的村民得不到及时救助,真正可以享受政策的村民享受不到政策。如江西省X市X县X村原支部书记X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为其不符合条件的姑姑江某申报五保户并且获批,X去世后,X故意隐瞒其死亡情况,继续冒领五保供养补贴金共计X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X等人在扶贫工作中严重违反工作纪律,将包括村“两委”干部在内的X户明显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农户上报为贫困户。在X名贫困户死亡后,该村及街道帮扶干部不正确履行职责,未及时上报贫困户死亡情况。2014年至2016年,X在办理本村低保户申报过程中,还收受X名村民贿赂现金X元,先后为X人及其配偶办理低保待遇。2018年9月,X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有关人员受到党内警告或政务警告处分,违纪款予以收缴。X街道某村原党支部书记X在任职期间,弄虚作假,以亲属的名义违规申请城镇低保待遇,共骗取国家城镇低保金X元,并且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本村X名党员办理农村低保。区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将其父亲列为一般贫困户,并弄虚作假,向上级主管部门隐瞒其父母的真实生活状况,开具虚假证明,向上级申请危房改造补助款X元。X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申请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已予以收缴。
六是侵吞挪用、截留私分。主要表现为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利用职权低价承包转包土地、利用集体资金投资盈利或挪作他用、将专项资金或集体资金直接据为己有;
或者利用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之机,以截留、克扣、收取手续费等手段捞取“好处费”,甚至将村民应得的国家专项补贴款直接截留一部分归村集体或自己所有。如X市X县X村党支部书记X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扶贫资金X万元用于个人经营活动,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X省X市X村原书记X,任职10余年间,将村集体资产通过各种渠道转移、侵吞,变为私有,金额高达X亿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X庄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将区民政局为该村危房重建补助资金剩余款擅自挪用于村集体日常支出,同时,X某某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X街道党工委给予X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七是失职渎职、作风不实。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履职尽责不到位、处理村级事务不按程序、审批审核事项把关不严甚至工作疏忽大意,导致村集体、村民蒙受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如广西X市X区X村党支部书记X违反工作纪律,多次无故缺席区、镇两级扶贫工作会议,对镇党政办、镇扶贫办布置的工作敷衍应付,不认真履行村级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职责,经诫勉谈话后仍未有整改,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X“新官不理旧事”,在协调村院落承包双方的合同纠纷过程中,以无法界定上届村“两委”所签合同效力为由,不担当不作为,致使发生承包方聚众围堵该处院落、扒墙堵门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院内某物流有限公司正常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破坏了营商环境。区纪委给予吴某某党内警告处分。X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X在建设产业扶贫项目林果大棚过程中,未经上级批准,擅自改变项目规模,进行招标施工。因该项目未能按照批示组织施工,致使无法验收,给扶贫工作造成不良影响。X因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履职不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八是作风霸道、涉黑涉恶。主要表现为村级事务决策时独断专行,压制他人意见表达,处事不公、一手遮天;
发展派系或势力,借助宗族或黑恶势力滥用职权、恃强欺弱、肆意侵犯村民权利,或者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如X市X街道X村党支部原书记X涉黑涉恶,利用家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通过成立建筑工程公司、综合经营部等方式,实施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采取殴打、恐吓等暴力手段,多次实施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犯罪行为,在XX及周边区域、建筑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牟取暴利,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X县X镇X村以X为首的村霸恶势力团伙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并通过上访胁迫上级认定其为村委会主任,长期把持基层政权;
通过挑头闹访、胁迫等非法手段获得占地补偿款XX万元,将其中X万元用于支付诉讼、闹访等费用;
多次组织群众缠访、闹访,围堵县、镇办公场所和公安机关,严重干扰正常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X镇某村党支部书记X在村内安装自来水时,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态度恶劣,与本村村民发生口角,继而发生殴打,导致村民住院治疗,X镇党委给予高某党内警告处分。
刚才列举的这些案例,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希望大家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三、做忠诚担当、廉洁奉公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村干部,尤其是村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代言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文明与和谐,离不开一支合格的村干部队伍,更离不开村书记的带领与指挥。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村书记作为“一线施工队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础、最坚实、最具战斗力的保障力量,是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落地实不实、推进过程顺不顺、实施效果好不好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村级党组织书记必须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找准定位、真抓实干,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里给各位提六点要求:
一是要讲政治,对党忠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是政治任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上,就是对党忠诚、心中有党、爱党护党,就是始终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当前,我区的村书记队伍总体上是讲政治的,但是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为:有的党性原则缺失,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上拥护中央,暗地里对中央决定说三道四,甚至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有的不讲组织纪律、不讲上下级规矩,自由放任、我行我素,把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当耳旁风;有的不讲工作纪律,开了会不传达、布置的任务不落实,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的不讲团结、缺乏协作精神,妄自尊大,不注意团结“两委”班子其他成员,甚至打压不同意见;有的做不到“先公后私”,在对待公事与私事上,往往是舍大家顾小家,先考虑满足私欲、谋取私利。在座各位要对照这些问题表现,给自己把把脉、开展一次深刻的自我检查。要时刻不忘自己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身份,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牢记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最核心、最本质、最根本的要求。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站稳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干的事情坚决不干。讲政治,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走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部署执行落实的“神经末梢”,村书记的执行力强不强,关系着农民群众能否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果实。从我区情况来看,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少数村在执行上级政策和各级党委决定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甚至顶风而上,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以种种理由不执行。特别是近年来在拆违拆临、征地拆迁、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中,为了局部利益不顾大局利益、为了小团体利益损害集体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今年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乡村振兴X样板示范区,并对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村书记要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切实做到维护发展大局不动摇、执行上级政策不走样,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我区“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要勤学习,提升素质。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三农”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政策、新观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对村书记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大家也有所体会:现在的农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旧办法、老经验吃不开了、不管用了、村民不买账了。作为村集体发展的“主心骨”“带头人”“领头雁”,村书记唯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懂得更多,不断丰富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哪些村干部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哪里的工作就有创新突破、农村面貌就焕然一新,哪些村干部思想守旧、故步自封,哪里的工作就迟迟打不开局面。要学政治理论。充分利用集中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等形式,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端正理想信念,夯实宗旨意识,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要学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和明确指示,将政策学深学透、将政策红利用足用透,用最新政策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谋求发展。要学法律法规。现如今,村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村书记必须学法、懂法、用法,特别是要学习《宪法》《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有关村民群众基本权利义务、农业生产、市场经济、基层组织建设、“三资”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征地拆迁、社会保障、优抚救助、脱贫攻坚等方面的专项规定,提高依法治村、依规办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法律法规武器来保护村民群众和村集体的合法利益。
三是要存敬畏,行有所止。“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意思就是,一个人只有敬畏、害怕一些东西,才会自觉做到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中规中矩。当前,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仍有一些不知敬畏的人:有的不怕群众享受不到惠民政策、却怕自己没法钻政策的空子去捞一笔,一切向钱看;
有的不怕工作干不好、却怕上级领导注意不到自己,一切向上看;
甚至还有的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酒都敢喝、什么钱都敢拿、什么事都敢做,这些人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心存敬畏,要做到敬畏群众。从我们查处的案例看,很多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都是源于村干部不敬畏群众,不把群众当回事儿、不把群众的信任和期盼当回事儿、不把群众的监督当回事儿。作为村书记,要牢记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群众,“放下锄头是干部、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低姿态、敬畏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怀敬畏之心去关爱群众服务群众,回报群众的信任。心存敬畏,要做到敬畏法纪。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员干部要明白党纪国法不是“橡皮泥”、不是“稻草人”,要把对纪律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不能跳出党纪国法的框架。敬畏法纪,就是要牢记纪律的威严、法律的神圣,牢记纪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牢记法纪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特权,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和身边案例血淋淋的深刻教训,经常自觉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夯实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思想底线。心存敬畏,要做到敬畏权力。中国有句老话,“所谓权力,生于民意,关乎民生重计,当敬而用之。”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是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使用权力必须先敬畏权力。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党员干部工作上要大胆,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一些村干部违纪破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手中的权力缺乏客观认识和敬畏之心,把权力当成了组织给个人的特权,当成了牟取私利的工具,导致公权私用、权力变质。敬畏权力,就是要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是在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把权力当做使命、压力和动力,真正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用权,做到依规决策、依法办事,秉公用权。
四是要转作风,优化服务。村书记工作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和群众联系最为紧密,任何作风问题都会直接暴露在群众眼前。很多村书记“一靠辈份高,二靠嗓门粗,三靠脾气大”的“土霸王”粗暴作风,严重侵蚀了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只有村书记作风优良,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亲密,农村社会才能和谐稳定。首先要公道正派。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意思就是老百姓不会因为我的才能而服从我,但会因为我的公平而服从我。作为村书记,必须牢记,只有办事公道,才能赢得“两委”班子和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搞一次特权就降低一份威信,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要常怀公正之心、常行公正之举,在处理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时,特别是在低保户推选审定、各项惠民补贴发放、发展党员、宅基地审批等方面,一定要处以公心、秉公办事,做到“一碗水端平”。凡涉及村居重大事项都要严格坚持民主决策,多沟通,多商议,确保走好每一道程序,该公开、公示的一定要公开、公示,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要吃苦奉献。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村书记:刮风时,村书记是群众的一堵墙,下雨时,村书记是群众的一把伞。要当好村书记,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没有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愿望是不行的,没有做好吃苦吃亏的思想准备是不行的。在中国的农村大地上,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村书记,他们正是靠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忘我付出,最终带领村民群众脱贫致富,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临沂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在当选之初,面对村集体负债380万元以及环境脏、民风乱、治安差的“烂摊子”,立马带着“两委”班子,背上100多斤煎饼和咸菜、辣椒酱,到全国各地的先进乡村学习取经。19年来,王传喜一心扑在工作上,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光工作日记就写了190本。在他的带领下,代村走上了农业、科技、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之路,一跃成为村集体资产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5万元的先进村。王传喜被中宣部称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楷模”。沂源县张家泉村老书记朱彦夫,在参加抗美援朝时负伤导致重度伤残,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但他以重残之躯,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带领乡亲艰苦奋斗,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感动中国的贵州老支书黄大发,因为村子地势高、位置险、严重缺水,带领村民群众历时30余年,仅仅靠着锄头、铁锤和双手,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村子长期缺水的历史。他们都将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了自己的岗位、自己的村子、自己带领的村民群众,用吃苦奉献换来了群众的美好生活。要扎根群众。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多跑田间地头,多进村民家门,多听群众呼声,尤其是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在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愿望,在联系群众中增进群众感情。
五是要促团结,凝心聚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就是村书记。有威信有魄力、有凝聚力号召力的村书记,才能带出有号召力、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村集体才会有发展活力,村民群众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办。相反,“两委”班子如果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盘散沙、四分五裂,那么就算村书记的个人能力再强、人脉再广,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村书记要摆正自身位置。认清自己虽然是村里的“一把手”,但也是村“两委”班子的其中一员,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班子,正确对待其他班子成员,遇事多交流、多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相互补台不拆台,不谋特权、不搞特殊。要坚持民主集中。凡重大党务、村务,重大财务支出、重大项目建设,都要充分发挥“一事一议”作用,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平等议事,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家长制”。要树立大局观,牢记“一根筷子易折断、众人拾柴火焰高”,凡事都要从村“两委”班子、全体村民利益和全村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真正把人心统起来,把战斗力提上去,把村“两委”建成“战斗的堡垒”。
六是要严自律,清正廉洁。三国时期,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为官清廉、克己奉公。退休之后,陆绩坐船回乡养老。船夫发现,这位太守的行李非常简单,就只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但是那天海上风很大,船又太轻,船夫只好从岸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压住船舱,这才平安起航。后来,人们便把这块石头叫做“廉石”,廉就是廉洁自律的廉,来纪念为官清廉的陆绩,再后来,人们也渐渐把“廉洁自律”比喻成做官之人的“压舱石”:有了这块压舱石,做官才能稳当、人生才能平安。当前,随着“三农”工作的扎实推进,城镇拆迁、新农村建设、惠农补贴、扶贫救助等政策性资金大量涌入农村,村书记要守好自己那块“压舱石”、不要弄丢,牢记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牢记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保障,牢记廉洁自律才能带来底气和威信、不廉洁自律就难以全身而退。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村级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遵守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十不准”规定,杜绝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借机敛财,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要严格财经纪律,严禁挪用和侵占集体资金,严禁坐收坐支和违规借用集体资金,严禁克扣涉农惠农补贴。要正确认识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三务公开”,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守得住底线、经受住考验。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希望大家进一步转变作风、严守纪律,抢抓机遇、快干实干,为奋力争创乡村振兴X样板,谱写我区乡村振兴新篇章做出应有贡献。
党课: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党课讲稿
今天,有幸与X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主题教育党课: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
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三、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以高质量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事业
根据主题教育安排要求,今天,我通过讲党课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好促进乡村振兴进行交流。在座的各位有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支部书记,是我们基层的“领头雁”,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刚才,我在会议室门口与几位村干部进行交谈,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很实,说明大家在党建工作上用了心、使了劲、下了功夫。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在思想上要有高定位、高起点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乡镇党委、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基层最前沿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县的发展大局、民生大局和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
(一)抓好基层党建,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委坚持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摆到了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X月XX日,在学习贯彻习总近平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全省表彰大会上,省委X书记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市委X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部署,为我们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在座的各位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支部书记而言,党建就是上级交给大家的“责任田”,党建工作抓不好,贻误的是党的事业,辜负的是群众的期望。
(二)抓好基层党建,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的紧迫任务。目前,全县上下正卯足劲头、真抓实干,心无旁骛、推动发展,在环境整治、招商引资、精准脱贫、城市建设等方面拉开战场、重点突围。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急难险重冲在一线,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我县农村基层党建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村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不高,不立规矩、不讲纪律,心中无民、心中无戒,不作为、乱作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严重弱化;
有的村家族宗族势力干扰村集体事务,党员干部缺乏必要的觉悟和正气,再加上一些主干不团结,党员分帮派,导致村务混乱、矛盾集聚、信访频发;
有的村习惯了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粗放式发展,村党组织带头人统带能力不强,在强村富民方面思路不新、本领不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三)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当前,县乡换届工作已经结束,如何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强党建、推动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都需要大家站在全县的高度,站在全局的高度,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总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基层党建是根本、是关键。哪个村的党组织坚强、书记过硬、党员作用发挥充分,哪个村的工作就好、就扎实,老百姓就拥护。抓好党建工作,是为将来打基础的事,是为后人栽树乘凉的事,只有让农村党建真正成为主根深固、根系发达的“大树根”,农村发展才能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才能持续改善。
二、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在工作上要有新突破、新成效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一)围绕“四个突出”,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乡镇党委和农村党组织作为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把握好学习教育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使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都紧贴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做到四个突出:一要突出“学”这个基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教育中以上率下、走在前列,引导广大党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七一”讲话等融汇贯通起来进行学习,深刻理解领会;
要认真学习县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使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二要突出“做”这个关键。要以开展“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要把广大党员在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三要突出“改”这个导向。省委要求,主题教育要突出聚焦问题,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各党(工)委要针对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倒排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列出清单,进行整顿,促其转化。四要突出“查”这个举措。各督导组要对照方案要求,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定期通报情况,对组织不力、效果不好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肃问责,追究责任。
(二)聚焦“三个强化”,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此,在农村基层党建上,我们要抓好三个强化:首先,要强化后进支部整顿提升。今天专门把县委下派的XX支县直帮扶工作队负责人请回来,就是要给大家“上发条、拧螺丝”。县委要求,各工作队要经常深入自己包联的乡村,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切实从党建、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扶。要针对所包村的不同情况,与基层干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对策,坚决杜绝“给钱了事”,努力探索出一条务实管用、持续发展的好路子。各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作为直接责任主体,要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不等不靠,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形成整顿转化的内生动力。对整顿帮扶工作不力的乡镇书记和县直单位负责人,县委将严格考核、严肃追责。其次,要强化基础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目前,全县还有XX个村没有实现“破零”,各乡镇、各村要严格按照县委要求,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全部按期“破零”。关于农村党建工作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决不能截留挪用。下一步,县里将制定出台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农村党建工作经费规范使用。同时,要根据省委、市委要求,完成所有场所建设任务,希望大家再鼓干劲、加快进度,圆满完成这项工作。第三,要强化制度落实。今年,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近期市委也将进行安排部署。我们要把其作为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工作机制和有效方法,深入开展乡镇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同时,要继续抓好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真正让制度成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铁律、利器和硬约束。
(三)建好“四支队伍”,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领导水平。一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要巩固乡镇换届成果,组织举办以“党性党纪、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培训班,着力解决部分乡镇干部思想站位不高、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素质不强的问题。二要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各乡镇党委要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结合“定查评”工作法,严格对村书记进行逐人评定,该换人的坚决换人,本村选不出的要选派优秀乡镇干部担任,或由第一书记兼任。这项工作绝对不能敷衍应付、不能将就凑和。三要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坚决防止第一书记在原单位和村里“两头挂、两头空”,坚决防止出勤不出力、进村不进户、见人不见效。四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模式,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增强党员队伍活力。要扎实做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后续工作,该理顺的理顺、该处理的处理。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按期完成XX名在岗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任务,教育引导他们在新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在落实上要有真担当、真作为
落实主体责任,根本在于担当。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党委责无旁贷的职责,这既是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更是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如何履行好主体责任,我认为关键是要树牢“三种意识”。
一是要树牢主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就是大家的第一主业。要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抓党建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大家要明确,党建是实打实的工作,抓好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县委将把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调整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树牢主责意识。党委书记抓党建,是首要之责、根本之责,责无旁贷、责重于山。是不是重视党建,会不会抓、能不能抓好,不仅是一个工作水平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责任问题。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把抓党建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时时抓在手上,切实承担起书记主导的总揽统筹责任、书记挂帅的推进落实责任、书记牵头的考评问责责任、书记负责的最终兜底责任。要紧紧围绕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用好制度,真正做到眼睛向下、身子下沉、重心下移,摸村情、察民意、解民忧。
三是要树牢主官意识。榜样是无声的引领,行动是最好的落实。要把以上率下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法,上级带着下级干,上级做给下级看。作为县委书记,我要为各位常委做表率,县委常委要为各乡镇党委书记做表率,乡镇党委书记要为本乡镇的党员干部群众做表率。大家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做到重要工作必须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督办。特别是对重点村、难点村、整顿村,要直接包、直接抓,限期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根基扎在泥土,枝叶沐浴阳光。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执政初心,践行时代使命,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就一定能激发无穷无尽的向上力量,乡村振兴这棵大树就一定会枝叶参天!
党课范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我们来看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众所周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让这只木桶装满水,那就不能有一块短板。通过“木桶效应”,可以看出,全面小康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是“全面”,全面就要一块短板都不能有,实现全面小康,就要真正要解决“木桶效应”。”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要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所有人民都进入小康,一个不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我们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从谋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到2020年乡村地区,全体农民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小康,一个地区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如果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乡村地区,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不能如期进入小康社会,那这样的小康算不上真正的全面小康,这也意味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正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这一重大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是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人民”。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我们从三重规定和三个维度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
“人民”包含三重规定。一是量的规定。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民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涵盖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现阶段,我国人民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里面我们必须要区别一个概念,公民和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是处在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内的都是人民。这样的话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广一些。因此是我国公民但不一定属于人民这个范围。有的人会问犯罪分子算人民吗?“人民”指的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进步有贡献、起推动作用的人。而犯罪分子是破坏社会进步的人,所以不能称为“人民”。二是质的规定。人民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因此这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三是主体构成的规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但构成人民主体的始终是劳动者。因此我国人民所处的爱国统一战线里面第一条就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所贡献,起推动作用的劳动者。
进一步分析,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一是从宏观上看,人民是一个整体,统一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二是从中观上看,人民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比如不同的家族、家庭,不同的职业群体,不同的人际交往构成的朋友圈都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矛盾。三是从微观上看,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利益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网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处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整体的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人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财富和收入等利益差距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扩大,但终将不断缩小,走向共同富裕;
组成人民的每一个个体将越来越充分地发展,得到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哪一个阶段,我们党都十分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民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别的暂且不说,我们就说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里面明确规定的。在革命过程中,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我军的宗旨。那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早什么时候提出来的,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挖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在之后的党的七大上,首次将其“为人民服务”定位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并写入党章。毛主席一生当中先后20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他所有题词当中最多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民军队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但它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叫红军,抗战时期叫八路军、新四军,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国家政权定性为人民民主政权,许多国家机关甚至服务行业,前面都有“人民”二字,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人民医院等等,使用的货币也叫人民币。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我们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再一次认识党的人民立场: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体制机制弊端问题仍然根深蒂固,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触及,利益固化问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障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关键时期,是一个矛盾突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关口。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同志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立场。
我们再看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得根本利益。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再看我们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这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二)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之义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涵盖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回答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问题。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西方主流发展观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认为发展的目的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不太关注具体的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情况和感受。这一发展观既没有立足于满足人的需求,也没有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这样的增长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经常被经济危机打断。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再加上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导致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太关注具体的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情况和感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全方位满足人的真实需要,全方位丰富和提高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只追求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追求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小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绝大多数人的畸形发展和不发展为前提的。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张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其一,把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作为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准则,出规划、作决策都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让人民在各方面拥有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民对幸福的期盼是多方面的,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获得感是具体的、多样的,“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因此,对民生问题,比如住房、人身安全、健康、环境等等,都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和发展,无不源自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力量。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要通过落实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的活力,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使用起来,鼓励基层群众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新路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党的十九大安排部署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得依靠人民群众。另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动员和依靠全体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担负起推动发展的责任。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里所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少数人受益。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最集中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归结起来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时候我想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我们X人民心目中的优秀县委书记X书记,X于2015年12月31日与世长辞,他是广大X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X人民心中永远的好书记。X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创业为先,民生为本;
苦干为乐,清廉为荣”的X精神。X书记1972年担任中共X县委书记,在X工作的八年,正是全县经济薄弱,人民生活比较困难的时期。为了彻底改变X的面貌,他下定了要干好就当“铁蛋”、干不好赶快“滚蛋”、干死了不怕“完蛋”的决心,以“三蛋”精神为动力,义无反顾地在X大地干了八年。八年期间,他带领X人民坚持不懈的兴修水利、平田整地、植树造林、开发荒漠。正是他的影响力和领导力,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在X大地上干出了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X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X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X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时刻刻把X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从而共享赢得了广大X人民的信赖和称赞,成为我们心目中优秀的县委书记。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又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处于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有满足人们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都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真实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如果人民的这些向往追求不能充分的得到实现满足,那必然会损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然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2.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补齐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所有人民都进入小康,一个不少。让广大农民群众也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现到2020年在现行贫困标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这也是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体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就业质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等,都是具体举措。
我们县委县政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方面可以说每年都制定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近几年,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民生方面发生的变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我县的教育质量逐年提升,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学校的投入,很大程度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教师和学生享受教育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取得显著成绩。要说X县最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棚户区、老旧楼的改造,城市环境改善明显,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车辆乱停乱放、小商贩占道经营、噪音油烟污染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根治;
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成绩突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正加快推动实施。
二、充分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将“为人民谋取幸福”写进党章。比如一大党纲里面就写到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次写进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为人民谋取幸福这一初心和使命,赢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民众基础,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如何去理解这一观点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代表历史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正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正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从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因此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群众观点,即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也决定了在群众观点指导下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践行党的人民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更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我们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之所以能够解难题办大事,关键是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这五年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这五年才大有作为。可见,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提法。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距离党中央上一次提出“主要矛盾”的判断,时间过去了36年。
回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党的八大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次变化,1969年党的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就使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次变化,改革开放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四次变化,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超越日本成为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很多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很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很多。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影响,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宗旨,就必须下功夫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把好方向、定好政策。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前者侧重于理论与思想的要求,后者侧重于方针和策略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一共有十四条,贯彻落实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和保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始终;
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和保证与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的。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方面,均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当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灵魂主线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阶段的特征: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阶段的特征: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利益和基本民生需求等基本经济层面,还突出体现在民主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等政治诉求层面。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用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这就将中国共产党在价值层面的“人民主体”思想运用贯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权力运行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为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现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的落实。
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决摒弃损坏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优美环境效益。
早在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X的美好愿景。其中第五个着力: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第六个着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保护和整治力度,给当代人民和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X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具体指示要求,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的体现。但是,原省委书记王三运有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呢?
去年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通报当中列举了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子上还是X省及有关市县思想认识有偏差,对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认识把握不充分,没有很好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一批领导干部受到严厉问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就是在X生态文明保护方面最大的政治站位。但是不执行不贯彻,这不是领导干部能力的问题,而是政治站位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坚持和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忽视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需要,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政治觉悟较低,政治坚定性弱化,对于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力的集中体现。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了党的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人民立场,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这些措施有力地净化了党内政治风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新的政党。针对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习近平同志坚定地指出,要坚决查处党内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现在,我们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这就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实证明,习近平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和积极惩治腐败的做法,深受人民的好评和赞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这就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正是因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才拥有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磅礴伟力。我们来回顾一段党的革命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国民党军队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这一辆保存在纪念馆中的小推车,外表已被磨得锃亮。这种支前群众所用的小推车,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总共41万辆。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的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
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
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强大的后勤补给,是胜利的保证。这场战役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重要作用,体现出党在革命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最终取得革命的成功。这也反映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新时代,我们党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能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克服脱离群众危险,事关新时代我们党能否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进而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并不意味着党面临的脱离群众危险就会减少。相反,越是发展越要重视防范和克服脱离群众危险。比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如果党员、干部不了解人民需要的变化,工作理念、工作能力不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容易脱离群众。再如,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开始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些人身上还不时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苗头。还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社会日益信息化,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也可以了解群众,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认识存在偏差,用上网完全代替下基层,导致无法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诉求。
今年4月1日上午,央视曝光X公路X隧道质量问题,双层钢筋施工后变单层,存在安全隐患,而“整改”措施竟然只是刷涂料。我们看一段视频
X公路2008年开始修建,2013年投入运行,X隧道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后,未认真整改,仅粉刷隧道了事。X公路问题性质严重,社会影响恶劣,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大背景下,发生X公路这样严重的问题,反映出我们一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还不够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人民立场不够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把握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政风、作风方面的顽症痼疾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党和国家事业履职尽责还不到位。
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列于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进了党章,是我们党要遵循的、要做到的。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部署,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方针,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方向和思路、部署了任务和措施,是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社会不算全面小康。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新的提法。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在经济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发展优先次序分配资源,能够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位置,这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新的五句话20字方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围绕这五句话20字方针进行决策部署的。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这个我们过去经常提,农村现代化这个提法,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首次提出的,这里边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内容(包括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等方面),它决定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仅是包括经济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的,还包括了农村全面发展。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年限是十五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年限是三十年,这次又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就全国范围来讲,再延长三十年是到什么时候呢?到2053年。这给农民吃了一个“定心丸”。这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相吻合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的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个阶段性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因此这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一个很好制度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着重培养好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支撑,好的“三农”工作领头人。
(二)进一步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什么才叫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报告当中用了五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实早在2005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呢?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产业兴旺,排第一位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产业兴旺,农村产业发展了,农民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因此,产业兴旺必须排第一。
过去叫生产发展,现在叫做产业兴旺,大不一样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过去可能主要关注在农业生产上,只要农业发展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就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了。现在讲产业兴旺可能不光是农业,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产业、新业态,还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些完全是根据我们的国情提出的。
产业兴旺实施主体要靠人,靠人才,靠技术和劳动力,但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本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跑到外地打工挣钱,劳动力外流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把人留住,把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我们说,首先得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农村产业吸引力,有奔头,有钱赚吧,原来一个人去外地打工能赚的钱,现在农村产业也要能让农民赚到,这样才能真正留得住劳动力,这是产业兴旺的关键。另外还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什么意思,就是将来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跟我们其他人的职业一样。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这其中就需要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到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去参与培训学习,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得力的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比如免费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等,让农民真正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能技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技术人才支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这就是强调要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当然还有绿色兴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绿色兴农,就是要调整生产管理方式、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X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我县重点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设施果蔬、草畜养殖等特色产业。比如我县丹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稳步向好。马铃薯产业稳步提质增效。深入实施食用菌、高原夏菜、设施果蔬、草畜养殖产业发展也是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县典型的有X村的X,X的X小镇,X镇X村乡村旅游景观。特别是民联东寨村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包括特色作物观光、绿色畜禽养殖、设施农业采摘、农家特色小吃、休闲垂钓体验、电子商务配送等方面,很好地体现了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注重质量兴农,要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比如我们县的紫皮大蒜,可以说是对外经济宣传的一张名片,很多人都争先从我们这里订购紫皮大蒜,因为我们这里产出的紫皮大蒜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产地优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紫皮大蒜是个大、瓣肥肉厚,汁浓味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受到外界的广泛青睐,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种退化之后改良培育迟缓以及品牌市场效应发挥有限这些问题,导致产业发展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质量兴农,就是要从“质量”二字入手,通过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大蒜产品的供给品质,发挥品牌效应,另外还要加大政策支持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改良品种,减少对于产地的限制,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特色产业兴旺发展。
X乡村里的馍馍,企业位于X县南丰镇黑山村,充分利用当地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盛产的青稞面、菜籽油等独特优势,所生产的“陇上乡村”乡村里的馍馍系列产品已达25种以上,年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乡亲走上了致富路。这也是特色产业的很好的例子。
过去讲村容整洁,整洁就行了,不要到处都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但是现在我们提的叫生态宜居,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就是让村庄能够融入在青山绿水当中,能够融入在田园当中,能够可持续发展,能够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看到纯净的蓝天。这个要求比过去更高了,这就很好的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文件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当然这也符合绿色兴农的具体要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我们刚才也说了,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等方面。
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关于污染防治的问题在中央一号文件里边也体现出来了,就是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污染源的防治。比如,农村秸秆的燃烧问题,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生态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农作物收获之后,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据统计,我们一年大概有近10亿吨的秸秆,综合利用的比例只占到一部分,从国外情况看,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还走出了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值得我们借鉴。农药化肥、地膜污染耕地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到底怎么办?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问题,这也是实现生态宜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创建、“厕所革命”三大行动,改造农村门面墙面、农村厕所、土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比如我们去年初开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和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我们大家都有参与,通过这一专项行动,确确实实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尤其是我们深入农村地区,参与其中,和广大农民一起清理村内房前屋后、河道死角的生产生活垃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这一行动,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思想观念,认为的农村嘛,就应该有个农村的样子,房前屋后堆放生活垃圾,村内道路存在牛羊粪便,这都是很正常的,乡村气息嘛,这一行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转变了他们这样的思想认识。而且最近几年,乡村绿化行动实施成效显著,很多农村进都是一片绿荫。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乡村,建成“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深入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坚决杜绝秸秆焚烧。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整治,确保行政村垃圾收集点和收集车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实施“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加大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力度;
退耕还林还草,义务植树,前段时间不是有一篇报道:X县投资3.12亿元实施“一园三带”生态工程,里面给出的信息是今年全县计划完成营造林31.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1万亩,封山封滩育林17.85万亩。
乡风文明跟之前没有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风文明是保障。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什么要把乡风文明作为总体要求的一个方面呢,主要是现如今乡风民风确确实实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比如不赡养老人、攀比之风、红白事大操大办、赌博之风等等。
不赡养老人,我们身边也有这些现象,年轻的子女住漂亮的楼房,老人却住在破旧的平房,对比很明显,有的老人甚至还要靠国家低保补贴维持生活,这确实严重损坏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当然这些问题除了受到道德强烈谴责,还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惩治。
攀比之风,现在农村很多人家都买了小车,但其中有的人家小车的真正用途并不多,这其中就存在攀比现象,别人家两口子出门打工一年挣了钱,买了小车,在村里子风风光光的,自己也想买,没小车感觉没面子,所以打工一年挣了七八万快钱,年底回家也风风光光的买了一辆,有的甚至还贷款买车,过年走亲串门那倍儿有面子,但是第二年打工出门一年,这车就一直锁在家里,基本一年只开一个月,我们说你把赚来的钱干点其他创业投资怎么说都比跟风买车要好的多吧。还有就是进城买楼房,也是一样的,一年只住个一两个月,其他时候一直闲置着,每年还要缴纳暖气费、物业费、卫生费等好大一笔开支,但就是攀比心理,认为别人家住楼房,自己也要跟上。
我们再看红白事大操大办的现象。红事是家庭的大喜,女方感觉姑娘出嫁应该对父母有所回报,不要彩礼觉得吃力亏,动则十万、几十万的彩礼,让男方背上沉重的债务,导致新婚夫妻不是想着怎么度蜜月,或者规划美好的婚后生活,而是想着如何还债,想着到哪里打工挣钱。在喜宴上,男方为了不掉价,甚至觉得高人一等,大办宴席,好酒好烟好菜尽管上,不管是否能吃得了。当然亲朋好友也得给“份子钱”,带来沉重的负担。白事是送亲人最后一程,也要让亲人风光走,后代为了显示孝心,为了面子,大摆排场,亲朋好友“份子钱”少不了。大家都感觉大办红白喜丧事不好,但由于有要收回平时送出的份子钱,或者要摆阔、或者要显孝心或者要风光出人头地要面子等等理由,依然大操大办,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还有就是聚众赌博的风气,在农村不少人平时没有事情或者每年打工挣钱年末回家的时候,都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赌博。有的不仅输光了赚来的钱,还背上了沉重的外债,有的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都是不良的乡风民风社会风气,都是乡风文明实现过程中必须有效彻底治理的不良风气。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农耕博物馆、乡村记忆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坚决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过去讲管理民主,现在讲的是治理有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区别大了。管理是讲管理者,治理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大家一起来参与,把这个社会治理好,治理要有效。文件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村民共同参与)、法治(树立依法治理理念,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德治(通过道德规范,进行道德教化,引导农民尊老爱幼、讲求诚信、勤俭持家等)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是一个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提出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好,当好乡村发展的领头人。
在乡村地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向所有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法治为本,引导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加快建设法治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和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过去讲生活宽裕,现在叫做生活富裕,确实是大不一样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生活富裕是根本。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农民人均收入才两千多块钱。现在是多少?去年全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363块钱,比过去增加了一大截,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有底气喊,要让农民富裕起来。
这里面包含的更多是民生实事了,比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
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什么时候“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推进、蓬勃发展;
什么时候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三农”发展就会事半功倍。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符合我国发展实际。
1.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理念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新时代所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乡村振兴面临一些突出难题,例如,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何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等等。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充分运用好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协调发展,就要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性;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就要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就要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将人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服务对象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这项大政方针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财、物涌向基层,更多的政策投入倾向于广大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服务好广大农民,也要服务好广大市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但市场主要在城镇。就乡村谈乡村是片面的,也是有局限的。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只有以高品质、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服务全体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比如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洁净的天空,清爽的空气,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生态农产品,农耕文化体验等,这都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而这方面的市场服务对象,其实主要还是城市居民,他们更愿意在这些方面进行消费,这就是一个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例子。还比如乡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也主要在城市地区,所以我们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但市场主要在城镇。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服务好广大农民,也要服务好广大市民,要有这个全局视野和思维。
3.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历史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唯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探讨如何通过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干部的力量去改善广大贫困地区。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过度强调干部的作用,忽视广大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其创造性,是不科学的、不理智的,不可取的。但凡是改革和革命,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作为,任何妄图通过少数干部的努力代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的行为和思想都是不可取的,都是走不通的。
现实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基层干部花了功夫,下了力气,替着老百姓干了许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既没有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损坏了干群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执行,如果继续走老路,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无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不难想象其结果终将是收效甚微,差强人意。
我们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仔细品味,研究其内核,不难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处处体现对基层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处处号召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处处依靠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应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美丽乡村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提升能力、实现理想的宽广舞台。同时,凝聚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和推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4.围绕人民群众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
我们坚持在干事创业或做决策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搞清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伴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城乡人民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应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做到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5.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应做到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实现理念相融、规划相融、目标相融、行动相融,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掉队。乡村是改善民生的重点区域,农民是改善民生的重点对象。这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人民富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切实改善乡村环境和居住、出行等条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又要大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完善的治理体系、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更明晰的权责关系,为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专题党课:基层如何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全省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讲稿
各位同志:
大家好!
按照培训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参加培训的支部书记们相识、相聚,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这个问题,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激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说实在的,在接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自己感觉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咱们这个培训班云集了咱们全省深度贫困村的各位优秀党组织书记,大家长期在最基层、最一线工作,本身就扎根在群众之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宏大的维度亲身经历了咱们农村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一本“活历史”;
而且,我一直认为,农村支部书记都是一群能人,能够在似政非政的农村组织中,在没有任何硬抓手的情况下,协调和管理好成百上千的群众,能力是不言而喻的,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不可以说是不丰富的。与大家相比,自己虽然也是农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层,但毕竟在空间和时间经历上与大家还是有差距的,在大家面前谈乡村振兴和基层组织建设,自己总有一种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其二,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大战略,相关工作的时间跨度很大。中央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目前,中央出了意见和规划,其它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还在研究制定之中。我们都是基层抓落实的,在顶层设计正在进行时的背景下谈实践的完成时,谈具体工作的落实,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谈一些理论和政策的东西,一方面可能谈不全、谈不深,另一方面,大家听着也可能比较枯燥。其三,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说,我们大家都身处最基层,对一些制约瓶颈都感同身受,可以说许多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解决的对策、解决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明显,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许多问题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例如,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组织力的下降,它与我们基层党员队伍主观作为上的一些问题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城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客观因素,都是一种诱因。举一个例子,我们基层党组织在带富致富方面的问题,与整个大环境、大历史、大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农民要富,产业就要兴,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农村发展的两个本质问题的解决,一个是土地产出值的问题,另一个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工业经济背景,使得我们的土地产出物竞争力几乎为零,农民的土地收入很少,农村的积累严重不足,也就制约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即农民就业岗位的开发。而且,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现在基本靠机械和很少的人来完成,像我们原来种麦子,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齐上阵,盖房要请许多小工,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一个人、一台拖拉机、几十分钟,麦子就种上了;
盖高楼大厦,也是一两天一个楼层,速度快到让人惊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业”农民,更多需要张口吃饭的“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许多农民已经在土地上守不出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们XX的许多农民,也大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一直到现在,背井离乡、很少团聚。我们基层党组织要让农民富裕,就要解决农村发展的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对我们一个镇、一个村来说,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难度很大。所以,今天谈基层组织振兴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触到大家的兴奋点。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再从大家的实际状况和我自己的角色身份出发,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我们对乡村的直观感觉,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困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出路作一个探讨。接到今天的这个课题后,我也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整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不妥的地方,我们共同探讨。
第一个问题:乡村发展存在的“四类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但个人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是问题倒逼的结果。说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想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个人认为,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难以为继。当前乡村家庭人口的基本构成是:老人留守村庄,干农活,带孩子;
中年人奔波于打工城市和乡村之间,城乡对他们而言都是鸡肋,在城市并无轻松赚钱的活干,回乡已经没有了种田的热情;
青年人多数远离乡村在外打拼,状况也千差万别,有少数对城市生活适应良好,但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但几乎所有青年人都已经对回乡毫无兴趣。人口的大量外迁使村庄发展主体逐渐流失,许多房屋空置,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农田大量荒芜、耕地粗放经营。幼小一代,大多随老年人留守乡村,隔代教育,在家长、学生和老师的三角关系中,难以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学业不佳、性格不好,预示着幼小一代的未来未必能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乡村人口在代际继替上出现脱节和恶性循环,同时因为计划生育而在数量上也开始青黄不接。可以这样说,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了乡村事实上的颓败。
二是资源流失严重。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物质财富向城镇集中。如果说上一辈人的物质财富积累体现为建造一幢房子,那么当前这辈人的理想则是集老少几代人的积蓄,到县城或者小镇买一套房,人们就是这样用在乡村的微薄积累浇灌着城市建设。其次,还有间接的物质财富流失,表现为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后,大部分利润落人中间商和工业生产者手中。无论是种植粮食,还是家畜饲养,无不如此。此外,各种公共资源设置的城市中心化导致乡村相对被边缘化了,如优质的教育、医疗这些涉及民生的关键资源,都集中在城镇,从子女入学到治病就医,人们都得往县城省城跑,乡村包括所谓的中心镇,慢慢空心化了。就我们县和我们镇来看,现在孩子感冒,都不去乡镇卫生院就医,要跑到县人民医院去,而我们县城人就医,多半都是到市里,又由于我们离XX比较近,好多时候也是去XX的XX医院。这里折射出的根本问题是大家对层层弱化的医院资源分配不放心、不满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现实。再一个,现在许多农村家庭都是专门到县一级租房专门陪孩子上学,就是为了享受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都丢给农村的老人住。
三是公共权威退化。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承担着一定的政治功能,村级基层组织对村庄事务决策享有最高权威,如今却随着村落的不断发展演变,基层组织公共权威正不断退化,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号召力、影响力逐渐下降,村庄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失序状态。这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基层党政组织不强,越是衰败的乡村,村级财政越亏空,既无法行政,村民也无所期待,离县城、离街道越远的地方,这个问题越突出;
二是村民各自为家,眼睛全都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既无先进带动后进,又无合作精神,哪怕修条小小的马路,也因为意见分歧而困难重重,导致村越破、人越散、事越难,几乎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今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就讲个诚信、合作和共赢,而且市场是无情的,没有合作就难以形成力量,在市场大潮的冲刷下,乡村的这种一盘散沙局面,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
四是传统文化流散。村庄的形成有着几千年历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品格。随着村民迁离后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村庄民俗文化逐渐湮灭,村庄独有品格逐渐消失,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不亚于空中造楼。其主要表现是乡村治理的文化纽带断裂,像村规民约等那些曾经规范群众言行的不成文制度逐渐解体,起不到一种精神统率作用。还有,就是传统权威也在退化,以前遇到事,都会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主持大局,大家也是比较能顺从的,但是现在,随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大家对道德的力量都失去了敬畏之心。
第二个问题:基层组织面对的“四大困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有这样的说法,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大部分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丛生,往往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干部能力和作风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因而,推动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是一项“衣领子”工程。
然而,对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来看,我们基层党组织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
一是组织困境。关于党组织的覆盖和分布,自己感觉倒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组织内的人员结构上,即党员队伍状况问题。就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优质群体。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土地收益的减少以及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带动,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技能、懂得经营而又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农民党员开始逃离土地和农村,纷纷进城务工、经商或另谋出路,留守在家的只有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相当多的中青年农民认为入党“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甜头”,致使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以前的争先入党,变成了如今的动员入党,想想这个问题,我们干党务的都有些难为情。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村干部存在着“三难”现象,即难选、难干、难管,有些村的村支部、领导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没有合适人选。
二是物质困境。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嵌入在农村的执政力量,其建设的成效始终受到特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人、财、物等资源的主导性支配地位,是乡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掌握者与支配者,正是由于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具有“绝对权威性和非常有效的政治动员能力”,其功能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改革开放后,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挤压下,资本纷纷投向城镇以便获取更大利益,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的农业的衰退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村庄作为经济主体的意义日趋消失,农村基层党组织可支配的物质财富少而又少,服务群众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据了解,我们农村党组织通过党费返还等形式,一年实际用于开展各种活动的经费也就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这种不良现象不仅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和功能,也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经济基础,侵蚀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权威,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行动力的提升,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的最大制约因素。这个问题,在我们镇的表现也是很突出的,网上流传一句话,说贫穷限制想像力,对我们而言,就是贫困限制组织力。
三是文化困境。没有了乡村文化,乡村也就“形”在,但“神”已散,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村。伴随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乡村社会发展的不足,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正在被遗忘或遗失。当前,村落和家族共同体作用逐渐弱化,村民在社会行为中越来越凸显工具性,即以利益结盟攀附,宗族意识淡化;
传统伦理道德维系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价值被质疑的倾向日益明显,而新的令人信服的文化价值体系又无法快速提供和生成,许多人内心深处处于什么都不信的地步,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分户领低保、把老人丢在政府为难组织的事时有发生;
“乡约”、“村规”和“宗法”、“家法”不断消失,社会伦理秩序不断瓦解,“讲秩序、讲正气、讲人情”的传统理念不断遗失。在这种文化结构和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可采用和借鉴的优质传统文化资源越来越少,村党组织的自身活力难以彰显,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吸引力也难以有效提升,给社会协同治理摆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四是社会困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执政理念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乡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个别村庄因其人口密度稀疏,使得不存在足以支撑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所必需的一定密度的人口,直接导致来自政府的公共服务无法下沉,来自市场的服务无法在村落中展开,最终导致乡村社会最基本的运转都出现断裂。同时,乡村发展不足使得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原子化”趋势更为明显,农民的个体化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关注日趋减少,村级事务的公共性不断衰落,使村组织和村集体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丧失“存在感”,随之而来的是霸痞势力和宗族宗教势力的兴起,让这些非正当组织和势力有了争夺群众的机会和土壤,最终为我们的乡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可以说,上面提到的四个困局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局,细思极恐,但这些困局却就在我们身边以琐事的形式存在着,我们身处其中,不静心去想,甚至都有些麻木和习以为常了。它们虽然都属于党建领域,但全部都是硬事,重要性一点也不输给经济工作。从这四个困局中,再结合我们日常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来看,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能更深地理解党建统领乡村振兴、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这句话了,也应该真正把党建重视起来,把基层组织建设重视起来。说到这里,自己再谈一点感想,大家在说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时,很多时候都会提到村党支部书记不重视党建工作,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准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太思考我们身边的琐事,也不结合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去分析这些身边的小问题,导致始终意识不到小问题后面的大隐患,也就重视不起来组织建设。其实,在座的大家,能担任支部书记,能力都是很强的,而且对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很佩服咱们村一级的支部书记,大家协调利益关系、号召群众、破解难题,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工作中,我们的支部书记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就党建这个工作,许多支部却是搞不好,我感觉,根子还是在大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应该说,在座的大家,只要是想干一件事,如果没有意外,都是能干成的、干好的。所以说,乡村振兴,完成具体经济工作,解决具体事务问题都不成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是否有足够的担当来干事、想干事,我们的基层组织强不强,我们的党员队伍壮不壮。
第三个问题: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六大路径”
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问题导向,把乡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基层组织自身面临的问题解决好;
其次,就是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找准切入点,逐项进行突破,求得整体效应。下面,我结合个人理解及我们XX的工作实践,就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对策与大家进行一个简单探讨。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把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的题中之义。我们一直讲党建统领,就我个人理解来说,党建统领的意思,也就是说党建要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抓,要与党组织承担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抓,否则就会出现就党建抓党建的问题。回顾我们历届中央的党建重点工作,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对广大党员进行为人民服务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要流血、要牺牲,如果信念不坚,叛党的事就极有可能发生。共产党也用血的史实告诉我们,能超越生死的,唯有理想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和重要性,放在我们和平年代和舒适的生活中,我们无法想像,因为我们失了一个平台,一种考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许多党组织书记一谈到抓理想信念教育就感觉虚无缥缈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制度上建党,客观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领袖个人作用与制度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走出了以改革和健全制度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能力上建党,根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巨任务,根据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正在进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许多人都不懂市场经济,既缺胆识,又缺能力,而且,那几年,还爆发了金融危机,国企转置的工人下岗潮,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党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个表述,就是这个意思。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党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的框架,并解决市场经济的缺点,以及市场经济思维对党员队伍的侵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特别是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原来叫思想政治建设,现在把政治放在了思想前面,它最明确的信号就是告诉你,组织定下的事,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决不允许由着自己的想法乱干,要求所有党组织和党员要知规矩、守规矩。这个主要原因就是,查处的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身居要职,而且还不守规矩,后果特别严重,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警惕。中央面对绘好的中国梦蓝图,决不允许政令不通、不听指挥的事情发生。
我们建党思想的变化历程也启示我们,党承担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决定着党建的用力方向和主抓重点;
党建必须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抓。那么,在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课题面前,我们基层组织就必须把党建这个主责主业和乡村振兴这个时代使命结合起来,把乡村振兴作为衡量基层党建实不实、基层组织强不强的重要参考指标和标尺,必须始终自觉地把乡村振兴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日常。为此,我们镇党委在考核支部党建工作时分两块进行,一块就是考核支部的日常党建业务工作,另一块就是考核支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完成情况,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衡量支部党建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具体地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对党建业务工作也进行量化打分,最后根据两大类工作的总体得分对支部党建工作进行排位,并根据得分多少每季度兑付一次村干部报酬,村上也依据镇党委的考核方式,对村社干部进行考核。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村“两委”对村社干部的绩效管理有了依据,也为村上督促村社干部履职提供了一个抓手。
第二,应把政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这件事能否最终做好,主要看我们镇村两级组织是不是讲政治、守规矩,能不能坚决地去执行上面的既定政策。我们认识到,讲政治的自觉性不是一天两天骤然形成的,而是细水常流、润物无声的结果。在我们XX的实践中,我们重点抓了理论武装和组织生活这两件事。抓理论武装的主要考虑是维护党员“身份感”,至少让党员知道上级的一些最新理论和动态,让党员看起来像党员,不至于内行人说外行话,特别是不希望在一些重要场合,让党员出丑、让群众看轻、让组织尴尬,最终打击了各方面的信心;
目的在于在增加党员知识储备的同时,营造组织与党员相互补台的团结氛围,将讲政治、讲规矩、讲团结细化为实实在在的事,而非空洞的口号和说教。我也相信,组织为党员考虑,党员也会积极维护组织。为此,我们本着接地气、方便广大党员学习的目的出发,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主题,创办了《XX》期刊,就是和报纸一样的东西,印得比较精致,是油光纸,每月发一期,上面都是些党员应该去了解的理论政策动态和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惠农政策等,像“三变”改革、十九大上谈到的一些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可能惠及群众的政策等,大家对这个都接受,也挺受欢迎。另一个就是《XX》、《XX》这些口袋书,样子很小,内容简练,方便大家携带和阅读。像警钟,都是选择的一些村干部、普通党员违纪案例,主要是起一个提醒作用,让大家始终保持警惕之心,不要因为不懂政策或者疏忽大意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们还组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都是些镇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让他们给群众讲致富的故事,讲党和政府对自己政策上的扶持和照顾等,主要目的是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让大家明白,再高深的理论,都是联系着生活的,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理论,真正让理论影响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增强基层党员群众理论认同的目的。抓组织生活的主要考虑是给予党员“仪式感”,慢慢引导党员回归角色,纠正党员行为偏差,把党员权利义务引导成一种习惯。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一个党员能把一件件小事坚持下来,最终会磨练出一种政治品质,那么讲政治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抓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就是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四,都要求支部把所有党员集中起来,组织学习一篇理论文章,进行一次入党宣誓,缴纳自己的党费,汇报自己上月承诺事情的完成情况,以上这些是每个党员定期活动日上都要做的事,除此之外,还组织党员商议村里的大事,以及开展其它一些需要其它党员都参与、在场的工作。这项活动,在程序上由县委组织部指导,镇党委计划,支部具体实施。在这个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我们有一个支部的党员已经70多岁了,但每次定期活动日,他都会坚持来,问他原因,他说他是一名党员,组织叫,他就要来,如果不来,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就像缺了个啥。很朴实的话,也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这名老人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党性,很朴实的党性,很感动,感觉很不容易。其实大家想想,连老人都来按时参加这个活动了,其他年轻党员如果不来、不积极,面子上能挂得住吗?可以说,这个活动,增强了党员政治生活的“仪式感”,校准了党员履职尽责的“生物钟”,铸造了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除此之外,我们还抓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党内制度的落实,为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提供有效平台。
【12份乡村振兴专题党课及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笔杆子材料汇编(范文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