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学习党史事迹8篇

时间:2022-10-26 13:4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学习党史事迹8篇学习党史事迹 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事迹、故事汇编(141) 篇) 目录 1、“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2、曾在沙场九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史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党史事迹8篇

篇一:学习党史事迹

史学习教育党员事迹、故事汇编(1 41 )

 篇)

 目录

  1、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2、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3、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4、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忠诚担当 5、春光正浓照李庄 6、党恩涌泉滴水相报 7、“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拼搏的战场” 8、乡村振兴“领奏人” 9、让更多群众尝到猕猴桃的甜头 10、“10 分钟服务承诺”暖民心 11、“我是党员,守护群众是我的责任” 12、做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 13、“贴心女儿”用青春守护“夕阳” 14、服务职工用心用情解决难题实干快干 15、“当干部就得给村民办实事” 16、走进群众心中的“驻心”干部 17、两个“80 后”结对子学党史 18、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家庭

  19、设身处地,她的调解真诚温暖 20、失明更要“心明”盲人党员王慧创办线上党史学习平台 21、他成了凉山“脱贫活字典” 22、王烈:用一辈子守护孩子健康 2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 24、义务“水管员”胡正兴 25、《伟大的会见》,新中国首幅走出国门的巨幅湘绣作品 26、1938:理论之光廓迷雾——中国共产党为持久抗战谋篇布局 27、八百矿工上井冈 28、党史故事:“开天辟地”光辉历程的起点 29、党史故事:湖南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工农联盟的火种燃起来了 30、党史故事:黎明前的古钵保卫战 31、地下党英勇护厂!我国机电工业的家底是怎样保下来的 32、第一部中共党章的“沉浮” 33、好一支飒爽“娘子军”!记湘西金矿里“钻”出来的女子掘进队 34、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 1.6 万将士悲壮的留守 35、湖南最高建筑曾是这座塔 36、黄金洞里“挖”出南方革命根据地首座红色矿山 37、青山处处埋忠骨 38、小小针线蕴藏巨大能量,湘绣女杰走向革命 39、一部党章百年史 40、永不磨灭的记忆 41、1928:屠刀不泯革命志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北京日报 2021 年 03 月 30 日

 寄语 我们谭家四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妻子、著名京剧演员阎桂祥和我的弟弟妹妹也是共产党员,我父亲的所有徒弟和我的所有徒弟也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不仅是一个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我们一定要把革命的基因和艺术的基因结合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做出谭家应有的贡献,为党和国家贡献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力量。

 ——谭孝曾 被公认为“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谭家是京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从第一代谭志道开始,历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再到谭孝曾、谭正岩,百余年来连续七代40 多人都从事京剧事业,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同样令人惊叹和感动的是,这个京剧世家几代人都是共产党员。2020 年,年过七旬的共和国同龄人谭孝曾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四代传人都是共产党员的京剧世家,不仅是杰出的艺术之家,也是忠于党和国家的革命之家。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时,谭孝曾刚刚出生。当时很多人对共产党这样一个新的政权不了解,有的人跑了,

  逃了,躲到香港、澳门、台湾观望,但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却坚定地教育儿子谭富英和孙子谭元寿说:“咱们不能走!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能打败蒋介石领导的800 万军队,就证明这个政党是深得人心值得信任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但不能走,还要迎接这个新政权的成立,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北平,因为他们保住了北平不必经受战争的摧毁。”因此,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就抱着刚出生的谭孝曾,四代人一起到大街上举着红旗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这就是谭家,也是谭孝曾跟中国共产党的初次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给了艺人最高待遇,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国家十大教授之一,培养出了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京剧人才。毛主席到北京之后观看的第一场京剧,是由谭孝曾的祖父谭富英在当时的六国饭店演出的,谭小培陪同毛主席观看。等谭孝曾长大了,考入了北京戏曲学校,也跟着父亲谭元寿、祖父谭富英三代人一起去给毛主席演出。“我那时才十岁,毛主席看见我,称我为小小谭,称我父亲为小谭,称我祖父为富英同志。”谭孝曾回忆道:“我第一次进中南海时才十岁,很紧张。但我唱完之后,毛主席不仅给我鼓掌,还把我叫到跟前儿,问我都学了几出戏,跟谁学,还鼓励我,给我包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拿回家给兄弟姐妹分,拿到学校给同学们分。” 谭家几代人对党的感情都很深,也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忠诚之心。谭富英是中国文艺界最

  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谭元寿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之子谭正岩被党和国家培养成为京剧专业研究生,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金奖第一名。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各种自然灾害,每当党和国家遭遇到困难的时候,谭家人都和全国人民一样,紧密地和党站在一起。抗美援朝时,我父亲在上海,把一个月的收入都捐献给国家。我祖父谭富英因为参加支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连他父亲谭小培去世都没能赶回来。不论是 2003 年非典,还是汶川地震,我们全家人都会义不容辞进行慰问演出。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也一直在创作献礼建党百年的新编京剧《许云峰》,我儿子谭正岩担任主演。我和正岩还有全团的同志们,戴着口罩坚持排练,终于把这出戏排出来了,反响特别好。”谭孝曾说,“我们现在准备把这部戏往精品打磨,这也是我们谭家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谭家的心都永远跟党紧紧贴在一起。” 说起党的恩情和对党的感情,谭孝曾滔滔不绝,但提到自己的入党经历,他却十分谦卑:“我年岁不小了,都 70 岁了,虽然一直有入党的心愿,但我总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距太大,所以一直不敢向组织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我儿子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我父亲就教育我说,你看上海电影演员牛犇老师都 80 岁了,还要求入党,你怎么能不提出入党要求呢?在我父亲的鼓励下,在我儿子

  的激励下,党组织也找我谈话,关心我,鼓励我,所以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党交出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谭孝曾激动地回忆道:“入党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一生当中从来没这么激动过。当我填表的时候,我的手都是颤抖着的,眼泪都流下来了。2020 年 11 月 30 日,我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履行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职责。2021 年,我将成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一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做一名合格、光荣、坚定的共产党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实际行动代表谭家,代表我个人,报答党对谭家的恩情。”

 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0 10 余次;深藏功名 名 0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95 岁老英雄乐为大学生讲党史 2021 年 06 月 09 日 湖北日报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 “战场上也好,和平年代也好,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 “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5 月 13 日上午 10 时许,武汉大学一幢砖红色的职工宿舍内,一位老人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 3 名研究生讲党史。老人叫严传梅,今年 95 岁,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勋章累累的老英雄。

 80 年前,年仅 15 岁的严传梅参加革命;62 年前,他脱下军装,深藏功名,投身建设。现在,他依然发挥余热,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神秘皮箱,60 余年后才打开 2020 年初,身处武汉的严传梅因基础疾病复发,无法及时医治,病情一度恶化。94 岁高龄的他以为时日无多,将子女叫到身边说,在老房子里有一个带锁的皮箱,并嘱托:“这

  是我一生珍藏。一定要将这份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这个已经斑驳的古铜色皮箱里,珍藏着镌刻英雄荣耀的各类勋章和奖状:

 一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他“参加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英勇顽强、功绩卓著”“予以记特功”的英雄事迹;一枚“人民功臣奖章”,在鲜艳的五角星映衬下“人民功臣”4个字耀眼夺目;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上,城墙和麦穗围绕着挥舞着军旗的战士;还有十数枚大小不一的军功章、纪念章……… 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严传梅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10 余次的革命生涯,却被老人藏在皮箱里,60 余载不为人所知晓。

 13 岁加入抗日社会团体。15 岁参加新四军,扛着步枪上了战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枪里没子弹,拿着马刀跟敌人干”“我们是有人没有枪、有枪没有子弹”,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严传梅无限感慨。

 提及牺牲战友,总是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时期,严传梅参加了大大小小 70 多场战斗。

 当时,驻扎在荆门城的日军十三师团,主要依靠经钟祥、京山的交通运输线,将抢来的物资运到武汉,从而实现“以战养战”。为了破坏这条运输线,严传梅发动各方力量,连续多日挖断沿途道路。日军非常震惊,展开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惨烈,抗日队伍伤亡很大。正义必胜,就在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传梅加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

 在淮海战役中,严传梅作为十一旅解放大队二队队长,带领 140 名战友参加了惨烈的双堆集战役。面对敌军猛烈的空投炮火,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挖掘地道,占领一个又一个村庄,缓慢向前推进。他说:“听到炮弹‘嗖嗖’响,那就可以放心地冲锋;但是当你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要立即侧身扑倒,否则就会挨炸。这是在战火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双堆集战役一直持续了 20 多天,去的时候有 140 多个兄弟,回的时候只有 10 来人。我的很多战友就在我面前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了……”回忆起那些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严传梅老人的眼中盈满泪水。

 为抗疫一次捐款 3 万元 1959 年,严传梅转业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勋章和奖状被他压在箱底。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干,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老兵,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严传梅的儿子严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父亲为人质朴,平时不愿意和别人讲过去的事,一双 80 元的皮鞋穿了 10 多年,没想到为了抗疫竟一次捐出 3 万元。” “我们也是严老捐款后,才知道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武汉大学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经常会有武大的学生来探望严老,见学生们乐意听他讲故事、讲党史,严老很高兴。”由于患有眼疾,严传梅不方便外出,多是在

  家中为学子们讲党史。深情讲述中,他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听亲历战争、上过战场的英雄讲党史,比从书本中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感悟到党的伟大!”聆听严传梅讲党史的一个多小时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周帅、李硕和卢光卫数次红了眼眶。他们告诉记者,要向老英雄学习,永远做到心中有祖国、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正气,一定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砺、增强本领,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4 月 02 日

 “赶了百里路,俺们就想看小温书记一眼,哪怕见面说句话就走也成……”3 月 19 日上午,在山东菏泽成武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3 岁的王运昌和一同前来的七八名村民不停地恳求住院部保安。

 村民们口中的“小温书记”即山东工商学院教师温振鹏。从 2017 年至今,温振鹏先后两次主动请缨,赴菏泽巨野县、成武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

 3 月 16 日下午 5 点左右,在跟随工作队回住所的路上,温振鹏突发脑出血晕倒,被同事和群众紧急送医抢救。两年前温振鹏曾担任第一书记的巨野县田庄镇小屯村村民闻讯赶来,只为看一眼“小温书记”,让牵挂他的全村父老安心。

 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会真正赢得百姓的爱戴——投身扶贫事业以来,温振鹏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承诺:用真情扶真贫。

 2017 年,温振鹏初到小屯村。小屯村组成较为复杂,有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 2062 人,贫困户 53户 116 人,预脱贫 45 户 106 人,政府兜底 10 人。

 温振鹏坦言,当时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农村题

  材的电视剧里,真的去了村子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长期不开展党组织生活;干部群众思想保守、工作进展缓慢;不少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多。不仅如此,工作中只要牵扯到谁家的一点利益,相关人员就会横加阻挠甚至加以要挟;一些家族势力影响干扰村委会工作…… 更多的挫败感来自村民的不信任。刚入村时,温振鹏入户交谈,村民的方言实在是听不太懂,后来能听懂一些时,他才得知大家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大学机关干部是来镀金的,过两年就回城里上班了,他能干点啥?” 还是要脚踏实地干起来!温振鹏回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以及对群众的感情,都是在干工作中慢慢发生变化的。

 通过找村民聊天和入户走访,温振鹏摸清了村里老百姓最期盼的一件大事——修路。村里的路宽窄不一,坑坑洼洼,遭逢大雨更是进村、出村不易,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温振鹏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先修路,经过详细了解,他向镇党委反映了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最终落实了村里“一事一议”20 万元水泥路项目。

 不仅如此,他还广泛发动村里走出的能人捐资修路。村民们得知开工修路的消息后,兴奋地说:“温书记啊,俺们在这儿都住了三四十年了,一直都盼着门口的路能好走点,感谢你给全村带来的实惠!” 水是农业的命脉,村民们一直想修养水站,修养水站就

  要修干渠,申请好的款项随着时间耽搁黄了,温振...

篇二:学习党史事迹

史学习教育 党员事迹汇编(24 篇 )

 目录

  1、“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 3 2、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 7 3、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 11 4、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忠诚担当 .......................................... 15 5、春光正浓照李庄 ................................................................. 20 6、党恩涌泉滴水相报 ............................................................. 28 7、“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拼搏的战场” ................. 34 8、乡村振兴“领奏人” ........................................................ 38 9、让更多群众尝到猕猴桃的甜头 ...................................... 40 10、“10 分钟服务承诺”暖民心 ...................................... 44 11、“我是党员,守护群众是我的责任” ........................ 48 12、做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 ................................................. 50 13、“贴心女儿”用青春守护“夕阳” ............................ 53 14、服务职工用心用情解决难题实干快干 ..................... 56 15、“当干部就得给村民办实事” ...................................... 59 16、走进群众心中的“驻心”干部 ................................... 63 17、两个“80 后”结对子学党史 ...................................... 66

 18、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家庭 ............................................ 69 19、设身处地,她的调解真诚温暖 ................................... 73 20、失明更要“心明”盲人党员王慧创办线上党史学习平台 ........................................................................................................ 76 21、他成了凉山“脱贫活字典” ........................................ 79 22、王烈:用一辈子守护孩子健康 ................................... 82 2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 ................................................. 88 24、义务“水管员”胡正兴 ................................................. 92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北京日报 2021 年 03 月 30 日

 寄语 我们谭家四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妻子、著名京剧演员阎桂祥和我的弟弟妹妹也是共产党员,我父亲的所有徒弟和我的所有徒弟也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不仅是一个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我们一定要把革命的基因和艺术的基因结合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做出谭家应有的贡献,为党和国家贡献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力量。

 ——谭孝曾 被公认为“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谭家是京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从第一代谭志道开始,历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再到谭孝曾、谭正岩,百余年来连续七代40 多人都从事京剧事业,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同样令人惊叹和感动的是,这个京剧世家几代人都是共产党员。2020 年,年过七旬的共和国同龄人谭孝曾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四代传人都是共产党员的京剧世家,不仅是杰出的艺术之家,也是忠于党和国家的革命之家。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时,谭孝曾刚刚出生。

 当时很多人对共产党这样一个新的政权不了解,有的人跑了,逃了,躲到香港、澳门、台湾观望,但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却坚定地教育儿子谭富英和孙子谭元寿说:“咱们不能走!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能打败蒋介石领导的800 万军队,就证明这个政党是深得人心值得信任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但不能走,还要迎接这个新政权的成立,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北平,因为他们保住了北平不必经受战争的摧毁。”因此,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就抱着刚出生的谭孝曾,四代人一起到大街上举着红旗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这就是谭家,也是谭孝曾跟中国共产党的初次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给了艺人最高待遇,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国家十大教授之一,培养出了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京剧人才。毛主席到北京之后观看的第一场京剧,是由谭孝曾的祖父谭富英在当时的六国饭店演出的,谭小培陪同毛主席观看。等谭孝曾长大了,考入了北京戏曲学校,也跟着父亲谭元寿、祖父谭富英三代人一起去给毛主席演出。“我那时才十岁,毛主席看见我,称我为小小谭,称我父亲为小谭,称我祖父为富英同志。”谭孝曾回忆道:“我第一次进中南海时才十岁,很紧张。但我唱完之后,毛主席不仅给我鼓掌,还把我叫到跟前儿,问我都学了几出戏,跟谁学,还鼓励我,给我包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拿回家给兄弟姐妹分,拿到学校给同学们分。” 谭家几代人对党的感情都很深,也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

 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忠诚之心。谭富英是中国文艺界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谭元寿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之子谭正岩被党和国家培养成为京剧专业研究生,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金奖第一名。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各种自然灾害,每当党和国家遭遇到困难的时候,谭家人都和全国人民一样,紧密地和党站在一起。抗美援朝时,我父亲在上海,把一个月的收入都捐献给国家。我祖父谭富英因为参加支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连他父亲谭小培去世都没能赶回来。不论是 2003 年非典,还是汶川地震,我们全家人都会义不容辞进行慰问演出。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也一直在创作献礼建党百年的新编京剧《许云峰》,我儿子谭正岩担任主演。我和正岩还有全团的同志们,戴着口罩坚持排练,终于把这出戏排出来了,反响特别好。”谭孝曾说,“我们现在准备把这部戏往精品打磨,这也是我们谭家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谭家的心都永远跟党紧紧贴在一起。” 说起党的恩情和对党的感情,谭孝曾滔滔不绝,但提到自己的入党经历,他却十分谦卑:“我年岁不小了,都 70 岁了,虽然一直有入党的心愿,但我总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距太大,所以一直不敢向组织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我儿子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我父亲就教育我说,你看上海电影演员牛犇老师都 80 岁了,还要求入党,你

 怎么能不提出入党要求呢?在我父亲的鼓励下,在我儿子的激励下,党组织也找我谈话,关心我,鼓励我,所以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党交出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谭孝曾激动地回忆道:“入党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一生当中从来没这么激动过。当我填表的时候,我的手都是颤抖着的,眼泪都流下来了。2020 年 11 月 30 日,我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履行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职责。2021 年,我将成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一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做一名合格、光荣、坚定的共产党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实际行动代表谭家,代表我个人,报答党对谭家的恩情。”

  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 名 60 余载 , 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95 岁老英雄乐为大学生讲党史 2021 年 06 月 09 日 湖北日报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 “战场上也好,和平年代也好,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 “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5 月 13 日上午 10 时许,武汉大学一幢砖红色的职工宿舍内,一位老人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 3 名研究生讲党史。老人叫严传梅,今年 95 岁,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勋章累累的老英雄。

 80 年前,年仅 15 岁的严传梅参加革命;62 年前,他脱下军装,深藏功名,投身建设。现在,他依然发挥余热,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神秘皮箱,60 余年后才打开 2020 年初,身处武汉的严传梅因基础疾病复发,无法及时医治,病情一度恶化。94 岁高龄的他以为时日无多,将子

 女叫到身边说,在老房子里有一个带锁的皮箱,并嘱托:“这是我一生珍藏。一定要将这份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这个已经斑驳的古铜色皮箱里,珍藏着镌刻英雄荣耀的各类勋章和奖状:

 一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他“参加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英勇顽强、功绩卓著”“予以记特功”的英雄事迹;一枚“人民功臣奖章”,在鲜艳的五角星映衬下“人民功臣”4 个字耀眼夺目;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上,城墙和麦穗围绕着挥舞着军旗的战士;还有十数枚大小不一的军功章、纪念章……… 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严传梅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10 余次的革命生涯,却被老人藏在皮箱里,60 余载不为人所知晓。

 13 岁加入抗日社会团体。15 岁参加新四军,扛着步枪上了战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枪里没子弹,拿着马刀跟敌人干”“我们是有人没有枪、有枪没有子弹”,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严传梅无限感慨。

 提及牺牲战友,总是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时期,严传梅参加了大大小小 70 多场战斗。

 当时,驻扎在荆门城的日军十三师团,主要依靠经钟祥、京山的交通运输线,将抢来的物资运到武汉,从而实现“以战养战”。为了破坏这条运输线,严传梅发动各方力量,连续多日挖断沿途道路。日军非常震惊,展开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惨烈,抗日队伍伤亡很大。正义必胜,就在日军进行大规

 模扫荡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传梅加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

 在淮海战役中,严传梅作为十一旅解放大队二队队长,带领 140 名战友参加了惨烈的双堆集战役。面对敌军猛烈的空投炮火,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挖掘地道,占领一个又一个村庄,缓慢向前推进。他说:“听到炮弹‘嗖嗖’响,那就可以放心地冲锋;但是当你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要立即侧身扑倒,否则就会挨炸。这是在战火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双堆集战役一直持续了 20 多天,去的时候有 140 多个兄弟,回的时候只有 10 来人。我的很多战友就在我面前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了……”回忆起那些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严传梅老人的眼中盈满泪水。

 为抗疫一次捐款 3 万元 1959 年,严传梅转业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勋章和奖状被他压在箱底。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干,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老兵,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严传梅的儿子严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父亲为人质朴,平时不愿意和别人讲过去的事,一双 80 元的皮鞋穿了10 多年,没想到为了抗疫竟一次捐出 3 万元。” “我们也是严老捐款后,才知道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武汉大学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经常会有武大的学生来探望严老,见学生们乐意听他讲故事、讲党史,严

 老很高兴。”由于患有眼疾,严传梅不方便外出,多是在家中为学子们讲党史。深情讲述中,他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听亲历战争、上过战场的英雄讲党史,比从书本中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感悟到党的伟大!”聆听严传梅讲党史的一个多小时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周帅、李硕和卢光卫数次红了眼眶。他们告诉记者,要向老英雄学习,永远做到心中有祖国、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正气,一定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砺、增强本领,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4 月 02 日

 “赶了百里路,俺们就想看小温书记一眼,哪怕见面说句话就走也成……”3 月 19 日上午,在山东菏泽成武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3 岁的王运昌和一同前来的七八名村民不停地恳求住院部保安。

 村民们口中的“小温书记”即山东工商学院教师温振鹏。从 2017 年至今,温振鹏先后两次主动请缨,赴菏泽巨野县、成武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

 3 月 16 日下午 5 点左右,在跟随工作队回住所的路上,温振鹏突发脑出血晕倒,被同事和群众紧急送医抢救。两年前温振鹏曾担任第一书记的巨野县田庄镇小屯村村民闻讯赶来,只为看一眼“小温书记”,让牵挂他的全村父老安心。

 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会真正赢得百姓的爱戴——投身扶贫事业以来,温振鹏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承诺:用真情扶真贫。

 2017 年,温振鹏初到小屯村。小屯村组成较为复杂,有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 2062 人,贫困户 53户 116 人,预脱贫 45 户 106 人,政府兜底 10 人。

 温振鹏坦言,当时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里,真的去了村子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长期不开展党组织生活;干部群众思想保守、工作进展缓慢;不少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多。不仅如此,工作中只要牵扯到谁家的一点利益,相关人员就会横加阻挠甚至加以要挟;一些家族势力影响干扰村委会工作…… 更多的挫败感来自村民的不信任。刚入村时,温振鹏入户交谈,村民的方言实在是听不太懂,后来能听懂一些时,他才得知大家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大学机关干部是来镀金的,过两年就回城里上班了,他能干点啥?” 还是要脚踏实地干起来!温振鹏回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以及对群众的感情,都是在干工作中慢慢发生变化的。

 通过找村民聊天和入户走访,温振鹏摸清了村里老百姓最期盼的一件大...

篇三:学习党史事迹

学习教育 党史故事汇编(18 篇 )

 目录

  1、《伟大的会见》,新中国首幅走出国门的巨幅湘绣作品 .................................................................................................................... 3 2、1938:理论之光廓迷雾——中国共产党为持久抗战谋篇布局 .................................................................................................... 11 3、八百矿工上井冈 ................................................................. 22 4、党史故事:“开天辟地”光辉历程的起点 ................. 28 5、党史故事:湖南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工农联盟的火种燃起来了 ............................................................................................... 39 6、党史故事:黎明前的古钵保卫战 ................................. 45 7、地下党英勇护厂!我国机电工业的家底是怎样保下来的 ............................................................................................................. 48 8、第一部党章、第一所平民女校均诞生于此 ............... 54 9、第一部中共党章的“沉浮” .......................................... 57 10、好一支飒爽“娘子军”!记湘西金矿里“钻”出来的女子掘进队 ........................................................................................... 61 11、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 1.6 万将士悲壮的留守 .................................................................................................................. 66

  12、湖南最高建筑曾是这座塔 ............................................ 73 13、黄金洞里“挖”出南方革命根据地首座红色矿山 .................................................................................................................. 79 14、青山处处埋忠骨 ............................................................... 90 15、小小针线蕴藏巨大能量,湘绣女杰走向革命 ........ 93 16、一部党章百年史 ............................................................... 99 17、永不磨灭的记忆 ............................................................ 105 18、1928:屠刀不泯革命志.............................................. 111

 《伟大的会见》,新中国首幅走出国门的巨幅湘绣作品 2021 年 05 月 27 日

 走进绿树掩映的湖南湘绣博物馆,漫步在 4000 多件藏品的时空走廊,湘绣文化与历史的碰撞交融,跃然眼前。在博物馆众多珍贵历史照片中,一张 60 多名工作人员与巨幅湘绣作品的大合照格外引人注目。这巨幅湘绣作品——《伟大的会见》,再现了毛泽东和斯大林友好会晤的重要历史情景,与其合影的 60 多人是这幅绣品的创作人员。照片中,他们身着清一色的中山装,与绣品一起记录下了上个世纪 50 年代湖南湘绣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历史印记。

 “照片上的绣工,我认得几个,”82 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告诉记者,“在当代绣工看来,这幅作品是我们目前所知晓的解放后第一幅巨型绣品,也是解放后,第一幅走出国门的。这幅作品在当时意义非凡,即便现在看起来,依然是很震撼的作品。” 湘绣,新中国外交“使者” 新中国成立伊始,古老的湘绣就充当了共和国的外交“使者”。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彼时,世界已经泾渭分

  明地形成美苏两大阵营,苏联是当时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超乎寻常。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争取各国,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对于打开外交局面十分紧要。

 10 月 2 日晚 9 时 45 分,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署名的电报送达周恩来总理(当时兼任外长),称苏联政府“确信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新中国刚一诞生便获得苏联承认,迈出了走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等表示承认新中国并愿意建立外交关系。到 1950 年 10 月即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建交国家达 17 个。以此为基础,新中国的外交逐步打开了局面。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苏联无论在军事、政治、外交,还是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从物力和经验上提供了大力援助。

 1949 年 12 月,斯大林迎来七十大寿,毛泽东以新中国领袖身份出访苏联,随行的“第一号”礼品即为湘绣《斯大林》画像。1949 年初夏,确定绣制这幅作品时,湘绣产地湖南还在国民党手中,因此,只能选择在偏僻的长沙乡下,秘密开展。铜官的裕丰绣庄有幸被选定刺绣斯大林画像,它虽然没有像知名的锦华丽绣庄那样,绣出“誉满全球”的《罗斯福绣像》,却也是湘绣正脉相传,曾创造过知名湘绣作品

  《荷鹤图》。

 但是,当时还处于地下工作状态的中共湖南省工委,接到任务后,却发现没有斯大林的照片可以参考,怎么绣?应湖南省工委的请求,中央社会部派人将电台和斯大林的照片秘密送到湖南。

 1950 年 6 月长沙刺绣同业公会筹备组所编《湘绣辑》(一)中记载:“1949 年 5 月,铜官陶工周生茂介绍上海刺绣买家周竹安在裕丰绣庄秘密定绣斯大林画像。” 这年 5 月 7 日,身为中共党员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带着无线电报务员赵翰林,工作人员章林专程从上海飞抵长沙。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带来斯大林照片定绣其像,做毛泽东访苏的礼品;二是以从事湘绣生意作身份掩护,建立地下情报站,设立秘密电台,策反在湘国民党上层上士,争取湖南和平解放。情报站帮绣庄带来了斯大林照片,绣庄也以业务掩护了情报站。地下交通员为避免晚上进入市区引起军警特务的怀疑,又在长沙北门外的油铺街 63 号设立了湘绣收发站(解放后,这里成了红星湘绣厂所在地),进行城乡情报中转。

 《斯大林》画像绣成之际,长沙也和平解放,绣品究竟出自谁手,至今是个谜。毛主席出访苏联携带湘绣,湘绣产品迎来了面向苏联与东欧的第一个出口高潮。

 《伟大的会见》背后的记忆 在湖南湘绣史册上,著名刺绣艺人廖家惠有着浓墨重彩

  的一笔。1916 年,她与其兄廖炳坤同进长沙药王街“锦华丽绣庄”,两年后升任该绣庄刺绣工场技师。其所绣作品,曾在湖南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展出,获各国艺术家的赞誉。长沙和平解放后,她重拈搁浅九年的绣针,第一幅绣品是毛泽东主席绣像,1949 年 10 月在湖南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反响热烈。

 实际上,湘绣因为国内战争受到很大影响,整个行业留下的刺绣艺人不多,会绣精品的更少。解放后,湘绣与其他行业一样百废待兴。1950 年,人民政府投资创办了地方国营红星湘绣厂(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前身),邀请许多老绣工和画师参加工作。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湘绣艺术家们,如杨应修、邵一萍、李凯云、廖家惠、余振辉等得以汇集在一起。在他们手中,湘绣这张湖南文化名片,成为新中国外交领域的宠儿。

 1953 年,长沙红星湘绣厂主绣了一幅再现毛泽东和斯大林友好会晤时情景的巨幅绣像《伟大的会见》。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档案室,记者查找到吴吟清、黄雪英、陶玉珍三位绣工的日志中记录了参与绣制《伟大的会见》。

 “吴吟清、陶玉珍、黄雪英,这些是我的同事,共事了很多年,她们也是我的老师,现在都去世了。我当时还只有十几岁,她们比我大一二十岁左右,处于二十八九岁、三十多岁绣花正当时的年纪。吴吟清是廖家惠的徒弟,我们这代人看过黄雪英绣花,她绣人像也绣的特别好。”刘爱云回忆,

  “这些人后来在我们湘绣研究所也是绣人物的高手,很多当年绣过这幅作品的绣工,后来都成为省湘绣厂的骨干技术力量。陶玉珍一直当我们车间主任,她后来绣过几幅毛主席像。” 那么,这幅绣品是如何而来呢? 刘爱云回忆,据老一辈说,1952 年底的时候,政府找到红星湘绣厂,说要绣制一幅代表湘绣水平的作品送到苏联去参加展览,召集了当时的老画工和老绣工商议绣什么样的作品。因为当时我国和苏联关系很好,毛主席赴苏联会见了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对于增强中苏两党两国和人民之间的友谊有着空前的影响,是我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这是一次伟大的会见,举世瞩目。当时正好有一幅油画叫《伟大的友谊》,画的是斯大林在书房中会见毛主席,所以就定了刺绣这幅作品。当时的想法就是要绣一幅最高技艺水平,让苏联人惊叹,为国家争光的作品,尺寸也很大,差不多有 4 米长,1.6 米高,放在现在都算是巨幅作品。

 “当时是解放不久,我们国家在世界上与苏联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一方面我们国家在搞国内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向世界展现我们国家的形象。所以树立新中国的影响,工艺美术往往在外交方面起很大的作用,湘绣是四大名绣,又是来自于毛主席的家乡,这幅作品能成为我们与世界交流的一个纽带和桥梁。”刘爱云分析说。

 为完成这幅作品,最终由时年 55 岁的廖家惠牵头,率

  40 多人绣制,共花 2600 多个工时。“廖家惠在解放前湘绣技术就很有名,能够胜任这幅作品,我估计这个作品的 40 多个绣工是从各方面请来的,都是在坊间好手中抽选上来的。估计很多人当时都没绣过人像,因为绣人像不是能够随意接触到的,但是(他们)在绣花卉、鱼鸟方面都是好手。”刘爱云告诉记者。据了解,湘绣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当时长沙市及其所辖的长沙县、望城县等地的数十个乡镇。“这个绣品的绣工,我估计是以长沙市为首的绣工绣制,有可能还有长沙县的绣工。40 多个人绣 2600 多个工时,起码要 2 个月,还要日夜的翻班,当时肯定要求交付时间很紧。” 一幅油画既要绣出国画的针法,又要表现出油画的厚度、立体感,很不简单。刘爱云分析,《伟大的会见》这幅作品的成功与廖家惠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人像讲究整体效果,有虚实有远近有明暗,它必须有一个人来掌绷和指导。当时还没有后来专绣油画的交叉针,绣工们都是用传统平针,这对针线掌握要求很高。廖家惠会仔细观察绣工的技术与特长来进行分工,比如毛主席和斯大林的头面,谁的绣工比较活一些,就来让她绣头发、绣胡须。

 这幅作品绣成后送去莫斯科展出,果然让苏联人民惊叹不已,称赞为“奇异的手,绝妙的作品”,也震撼了世界。

 出口创汇支持经济建设 “这幅作品,留存至今的只有照片,送到莫斯科展出之后的情况并没有留下更多记载,之后也没有再复制绣制过。

  放到现在要绣一幅这样的作品,起码要 20 个人,按正常的速度,完成要半年。”刘爱云介绍,老一辈艺人凭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高超的技艺完成了这幅作品,肯定是克服了很多困难的。特别是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对新中国的热爱,这种精神鼓舞着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除了刺绣,还有上稿,到最后装裱,全部要靠手工来完成,当时没有机器,不能和现在比。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湘绣产业很快恢复元气。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湘绣产业迅速发展,通过手工业社合作分流,逐渐形成了 5 家较有规模的湘绣企业,如湖南省湘绣厂、长沙市湘绣总厂等。到 1955 年,湘绣常年产量增加到 14.5 倍,销售依然供不应求。1979 年成立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整合了各种资源,率先研创了双面全异绣,推出了“狮、虎”绣屏和“望月”绣屏等代表作品,涌现了杨应修、李凯云、黄淬锋、周金秀、刘爱云等一批湘绣工艺美术大师,为湘绣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为国家争取荣誉,当时包括湘绣在内的工艺美术品,还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湘绣在当时作为湖南出口创汇的大宗货品,到 1959 年,出口总值达两千多万元,可以购买钢轨七万吨,对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如今,湘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制造业发达的当下显得更为弥足珍贵。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民族使命,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绣花精神,用针线探索创新记录着当下的时代。

 1938 :理论之光廓迷雾 —— 中国共产党为持久抗战谋篇布局 2021 年 04 月 06 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中国城市中心推出《党史故事》专题,开展党史知识学习教育宣传,重温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一起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 1938 年,中国抗日战争逐渐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并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这一年,毛泽东针对许多人对战争将如何发展认识不清,特别是“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题为《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清晰地描绘出抗日战争发展过程的完整蓝图,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

  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这一年,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

篇四:学习党史事迹

学习教育 革命榜样事迹汇编(10 篇 )

 目录

  1、“百岁回望换天地” ............................................................ 2 2、“虎将”李天佑 ...................................................................... 5 3、陈养山:被称为隐蔽战线的“福将” .......................... 8 4、陈毅《梅岭三章》 ............................................................. 18 5、康菊英:命运不曾厚待,她却厚待人民 ................... 21 6、六面碰壁 一诗明志 .......................................................... 25 7、陆秀轩:紧跟拔哥闹革命 ............................................... 28 8、罗帅回乡:不听汇报,只问实情 ................................. 31 9、全国首位村委会主任韦焕能 .......................................... 35 10、覃学礼:一身正气的指导员 ........................................ 40

 “百岁回望换天地”

 王明峰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根据采访整理)

 我写过一幅字概括自己的一生:“七十风云见高低,八十晨跑六公里,九十电脑写文章,百岁回望换天地。”今年,我101 岁了,仍时常想起当年在战场上的情景,想到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心中无限感慨: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才能有今天的“换了人间”!

 1937 年,我 17 岁,被日寇强征去当脚夫。我亲眼所见,日寇惨无人道地烧杀抢掠、肆意践踏我的家乡,跟我一起的一位男青年因为脚力差了些,死在日寇刺刀下……这一幕幕对我的触动太大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可以说,我是唱着这首《松花江上》,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队伍。

 1938 年 5 月,在哥哥魏麟甫的带领下,我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那时,哥哥已经是共产党员。同年 6 月,我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泰安,我看到年轻人聚在一起,高唱《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五月的鲜花》《游击队之歌》,对于当时国家的积

  贫积弱,对于民族的危在旦夕,他们无比愤慨,很多人流下了泪水。那个场景、那些歌声至今深深印刻在我脑海中。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能一字不落地唱出来。

 当时,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青年工作团有 30 多个年轻人。大家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唱抗战歌曲,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如歌中所唱的:“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1938 年 11 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我们的青年工作更加活跃。部队休整时,集合到泰(安)肥(城)山区。兄弟部队遇到一起,我们做青年工作的就领着大家唱歌。看哪支部队歌声整齐、声音嘹亮,哪支部队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彼时国将不保,家又焉能存在?我的父亲、哥哥、姐姐、嫂子等多位亲人都投身抗战。那个年代,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誓死不做亡国奴。国临危难时,竭我一滴力。这样的选择,终生无悔!

 我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没想到,时隔 70 多年,我又穿上了八路军军装。

 2015 年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前两周,我接到通知,邀请我以八路军老战士的身份参加阅兵盛典。

 那天北京晴空万里,我们 8 点开始登车,我坐在“抗战老兵方队”第一辆车的第四排。鸣礼炮 70 响之后是升国旗,

  军乐伴奏下,阅兵典礼开始。向着主席台、观礼台敬礼时,我百感交集。我们当年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换成了如今的飞机、坦克、导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梦成真了。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祖国的今天。时代在变,部队装备在变,但中国军人为国为民的气节,从来没变。作为老战士,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2019 年 10 月 1 日,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阅兵典礼上,我坐在“致敬”方阵的第三辆礼宾车。我穿着为此次阅兵专门定制的八路军军装,胸前别着“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在这两枚勋章下方,还戴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礼宾车驶过天安门,我再次认认真真地行了一个军礼,手久久没有放下。

 那次参加阅兵典礼,所有人都在为国家的强盛欢呼喝彩。在当天的日记中,我这样记录:“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地、海洋,到处是五星红旗飘扬。”我又想起那些牺牲和离世的家人、战友们,他们若能看到今日的中国,看到他们曾舍命守护的国家已如此强大,该多高兴啊!

 每逢重大节庆,我都会写幅字来抒发感情。今年是建党100 周年,我也写了幅字。祝福党,祝福祖国!

  “虎将”李天佑 蒋立文 2021 年 06 月 10 日

 李天佑是从百色起义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现百色起义纪念馆功臣厅的展柜里存放有李天佑被授衔后的上将军帽一顶,它默默见证着参观者对将军一生光辉业绩的敬仰。而这位红七军“小老虎连长”当年一手执钢刀,一手举驳壳枪,带头冲锋陷阵,专打硬仗恶仗的勃勃英姿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

 1928 年夏,14 岁的李天佑到桂系名将李明瑞部当兵,后被送到由共产党员张云逸领导创办的广西南宁教导总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 12 月 11 日,他参加了百色起义,担任军部特务连排长,既担负保卫军部首长的重任,又在关键时刻担当“敢死队员”,哪里敌情重大,就带队冲向哪里。由于他打仗勇猛,立下了许多战功,很快被提升为副连长。在 1930 年 2 月上旬的隆安战斗中,李天佑打得异常勇猛,表现突出,邓小平政委赞道: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红军指挥员!

 不久,红军为扩大影响,决定攻打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后方基地——榕江。当时城内储备有很多军用物资,守敌两个团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4 月 30 日上午,开始攻城了,

  红七军虽然士气旺盛,作战勇猛,却没有攻城器械,弹药缺乏,结果从上午十时打到下午四时多,足足打了六个小时都没有攻进城去。下午五时,总指挥李明瑞下令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可部队又一次被拦在城墙前。李明瑞气得火冒三丈,把烟斗往衣袋里一放,转身操起一挺机枪就要亲自带头冲锋。

 “总指挥,不用你来,我上!”时已担任特务连连长的李天佑主动请缨。原来,看到部队久攻不下,李天佑早已从特务连抽调了十二名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组成了突击队,自己担任队长,并且还准备好了攻城所需的竹梯和大竹钉。李明瑞果断下令:“好!你带突击队上,不入城内就不要回来。”李天佑虽然在教导队学过攻城战术,但从未进行过实战。他迎难而上,带领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一鼓作气冲到南门城墙下,选择有利地形,指挥战士们架好云梯后,只见他腰上别着几颗手榴弹,一手紧握快机驳壳枪,一手抓竹梯往上攀登。

 敌人的机枪向他疯狂扫射,他趁敌人换弹夹的瞬间,以一个漂亮的鲤鱼打挺跃上城墙,干掉了机枪手,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李明瑞用望远镜看见,不禁高呼道:“好个小连长,像只小老虎!”与此同时,其他战士也一个个敏捷地攀上城头,与敌争夺城墙。突然,敌人的又一挺机枪开火了,李天佑不幸腿部受伤,血流不止。他忍痛带伤作战,一连甩出几枚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机枪,并率队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守敌无法招架,纷纷后退。城门被打开了,红军主力部队迅速攻入城内。

  经过一小时激战,守敌五百多人被歼,六百多人被俘虏,缴获山炮两门、步枪六百多支、子弹十万多发、无线电台一部,骡马五百多匹,并筹得军饷银元数万元,不仅解决了红七军的供给问题,而且使红七军名扬八桂。李天佑却晕倒在了城头上,幸好被卫生员及时发现,把他从死尸堆中抢救出来。此役,李天佑和突击组的同志们成了全军的英雄,张云逸军长和李明瑞总指挥亦亲眼目睹了李天佑的勇猛,连连叹曰:“虎崽,虎崽”。

 “小老虎连长”由此得名。

 在随后保卫右江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中,李天佑总能担当重任,张云逸不禁喜上眉梢:“这个小鬼头,还不到十六岁就这样凶!到二十六岁、三十六岁,那还得了,广西军阀没得混!”1930 年 11 月,红七军奉命北上,年仅十七岁的李天佑带领特务连,跟随军首长转战桂、黔、粤、湘、赣五省边境,不仅保卫了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还多次在危急关头带领全连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掩护部队脱离险境,赢得了全军的钦佩,正如武冈战斗后李明瑞所评价的那样:“李天佑,李天佑,老天保佑,救了军部,救了七军。” 此后,“小老虎连长”不断进步,终于成长为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陈养山:被称为隐蔽战线的“福将” 2021 年 04 月 01 日

 陈养山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在漫长的情报生涯中默默奉献,未出现过任何闪失,被在隐蔽战线上战斗过的老同志称为“福将”。

 在恽代英影响下参加革命 陈养山,原名程仰山,1906 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其父程步青,晚清秀才,兼事中医。陈养山在小学读书期间,因家境贫寒,未毕业即被迫退学。1919 年,他到汉口市一家钱庄做学徒。

 1919 年前后,中国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风起云涌。陈养山怀抱“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想,认真学习钱庄业务,并积极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使陈养山认识到反抗旧秩序的可能性和意义。1924 年初,陈养山接触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被革命理论吸引,遂与志同道合的店员同事组成学习小组。在学习革命理论的过程中,陈养山尤其喜欢恽代英的文章,就写信给恽代英,谈自己读书学习的体会与困惑。恽代英很快给陈养山寄了明信片,并约其到家中会面。对此,陈养山曾回忆说,“那天天气很热,我们从上午 10 时许,一直到下午 4 点钟,会谈持续了六七个小

  时”“当时我提出一大堆问题,请教代英同志,他都作了耐心的解释”“我记忆最深的是,他说中国革命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要建立苏联式的政府,人民才能得到解放”。这次会谈深深地影响了陈养山,在他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奠定了其终身革命的思想基础。此后,陈养山一直视恽代英为良师益友和自己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同年 10 月,陈养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 1925 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 4 月底,青年团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林育南派陈养山送密信到上海团中央。从此,陈养山开始迈入革命生涯。

 掩护贺龙 1925 年 5 月,陈养山抵达上海,恽代英安排其担任团中央交通员,和团中央书记任弼时一起,参加了五卅运动。随后,团中央派陈养山赴湖北武汉工作,因熟人太多,秘密工作不易开展,团中央又将其调回上海,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工作,担任发行科科长。其时,广州的进步书刊多由海员工会会员秘密携带至上海,再从上海邮寄至全国各地。陈养山在同海员工会会员密切接触中,积累了社会关系,为此后开展情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6 年春,组织上交代陈养山运送几枚炸弹到武汉中央军委。陈养山通过认识的海员,搭乘英国货轮,完成了任务。这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6 年冬,陈养山被调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做统战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养山在浙江杭州难以立足,赴

  上海寻找党组织,几经周折接上关系后,他被任命为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部长。1927 年 11 月,贺龙秘密来到上海。为了确保贺龙的安全,周恩来提议由陈养山承担掩护贺龙的任务。陈养山将贺龙、周逸群安排在一个秘密住所里,1928 年1 月,陈养山又秘密安排贺龙等人奔赴湘西。多年以后,贺龙对陈养山的工作依然赞赏有加。1945 年党的七大召开时,贺龙谈到情报工作重要性时说:南昌起义以后,我到了上海,就是通过特科,具体说是通过陈养山同志安排,把我隐蔽在上海后又秘密运送到洪湖的。我亲身体会到,你们的工作,再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在中央特科的特殊工作 1927 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央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从事情报和保卫工作。1928 年,国民党中央在组织部内设立党务调查科,即后来的“中统”。当时,上海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陈养山完成掩护贺龙的任务后无法找到关系,只好回到浙江上虞。1928 年春节后,因组织农民暴动失败,陈养山潜回上海,住在鲍君甫家,并在一家报馆谋生。

 鲍君甫,又名杨登瀛,18 岁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日本人办的基督青年会做事。1925 年底,陈养山经人介绍与鲍君甫认识,且向鲍君甫学习日语。陈养山作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发行科科长,经常将书报送给鲍君甫。鲍君甫将其译成日文,所获颇丰,两人遂成好友。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成立后,时任调查科总干事的杨剑虹和鲍君甫是老乡,他邀请鲍君甫加入。鲍君甫心

  里很矛盾,既想为国民党做事,又不愿得罪共产党,他便将这种矛盾心理坦诚地告诉陈养山。据陈养山回忆:“1928 年三四月间,鲍君甫告诉我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即‘中统’)的总干事杨剑虹,要他当侦探,做破坏共产党的工作。鲍君甫想去国民党做官,又想靠拢共产党,问我怎样才能两全其美?我考虑他是国民党左派,对我党有一定的同情,可以争取利用。”于是,陈养山连夜将情况写成材料,经过中共闸北区委向党中央报告,建议同鲍君甫建立工作关系。

 周恩来仔细研究了陈养山的报告,认为鲍君甫虽在政治上不可靠,但在隐蔽斗争中非常重要,有利于中央特科工作的开展。周恩来指示陈赓了解相关情况。陈赓先约陈养山谈话,详细了解鲍君甫的情况;接着又同陈养山与鲍君甫面谈。陈赓认为鲍君甫同情革命,在白色恐怖中能和共产党朋友融洽相处,可以作为内线。经过中共中央谨慎考虑,同意鲍君甫为党工作。为了方便陈赓...

篇五:学习党史事迹

史学习教育党员事迹 21 篇汇编

 目

 录 1、“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残疾人” 3 2、“传承红色基因,我会一直做下去” 7 3、“七一勋章”提名人选中的河北人 11 4、“要珍惜时间,为党多做点事” 23 5、“一辈子跟党走,为民族为国家奋斗!” 26 6、“银发之声”引领群众学党史 29 7、“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讲理论” 32 8、“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红色家风故事)

 38 9、19 年坚守“红色电影院”,他让“红色基因”在村里扎下了根 42 10、50 年党龄的老党员写下 20 万字学习笔记 45 11、83 岁农民老党员 44 年坚持记党史学习笔记 48 12、90 岁教授退休后仍痴心讲党史 51 13、95 岁抗美援朝老兵田间村头讲党课 54 14、百姓身边的理论宣讲“明星” 57 15、带领全村人一起走上致富路 60 16、“居民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63 17、老中青党员走心“走新”学党史 67 18、南京 86 岁老党员当起党史宣讲员 71 19、让小村产品走向世界 74 20、“舍小家为大家是共产党员的信念” 78 21、“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 82

  “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残疾人”

 ——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共产党员张建明 光明日报 2021 年 05 月 16 日

 5 月的长沙,气温渐渐升高。

 远征驾校训练场上,52 岁的田方金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C5 驾驶证科目二的训练。来自湘西吉首的田方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右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他常渴望像正常人一样驾驶汽车,自由地出行。如今,他的愿望即将实现。他说:“感谢张校长,圆了我一个几十年的梦。” 田方金口中的张校长,就是长沙市远征驾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建明。11 年来,张建明倒贴 600 余万元,已经帮助1300 余名残疾人拿到了 C5 驾驶证。

 2010 年,公安部颁布的 111 号令《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正式施行,促使残疾人驾驶汽车合法化。

 张建明得知后主动请缨,承接残疾人 C5 驾培业务,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助残公益驾校。

 远征驾校办公室主任彭彦婷说:“当时湖南省共 18 家驾校有资格开设 C5 驾培,但其他驾校在权衡后都决定放弃,只有张建明坚持了下来。” C5 驾驶证是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可以申领的驾驶证类型。开展 C5 驾培业务意味着管理难、效益低,费钱又费

  力。

 驾校部分高管极力反对:“我们没有专门的设施,成本太高。”妻子也不赞成:“他们是残疾人,万一在驾校出事怎么办?你承担得起吗?” 面对各种质疑,张建明从未有半点退让:“办一个企业,若只关注经济效益,将逐渐丧失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能长久。申办 C5 驾培业务,这不是我的个人行为,而是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残疾人。”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远征驾校内部终于达成开办 C5 驾培的共识。

 “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得轰轰烈烈。”张建明反复强调。

 申办 C5 驾培业务初期,张建明投资 500 多万元,对训练场地进行专门改造,购置多辆 C5 专用教练车,并加装专门用于肢体残疾人驾驶的辅助装置。

 考虑到残疾学员行动不便,且很多来自外地,张建明还投资近百万元专门为他们修建爱心招待所,配备食堂,从坡道到扶手,从厕所到门铃等,全部按无障碍设计标准进行改造。

 然而最令同行诧异的是,在远征驾校学习驾驶,残疾人只需交纳两千多元学费。

 “沿海地区有些驾校针对残疾学员的报价是 12000 元,比一个普通学员的费用要高 3 倍。”而远征驾校包吃、包住、包学成,不但没盈利,反而还倒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自理困难,缺乏经济来源,所以

  要将此事作为公益事业来做。用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他们做好服务,扩大他们的生存半径。”张建明说。

 2013年,张建明又投资3000多万元,购买土地30多亩,修建了一个包括各种无障碍设施在内的残健融合全科目考场,学员可以在此一站式学车考证。

 张建明说:“以前要开大巴车,抬着轮椅送他们去考试,考场建成后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2019 年,张建明响应湖南省“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号召,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助你出行”工程。他个人投入 300 余万元,连续 3 年每年免费培训 100名困难残疾学员。截至目前,已有 272 名残疾学员考取了驾驶证并走上新的创业就业之路。

 除了 C5 驾培,张建明的爱心更以远征驾校为原点慢慢向各个方向辐射:组建志愿团队,捐款支援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活动;开办智力障碍人士服务中心,一对一帮助贫困学子……张建明还坚持和残疾学员同吃同住,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

 近年来,张建明先后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张建明的感染下,远征驾校还成立了由 20 多人组成的助残志愿者服务团队。他们照顾残疾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从训练场到宿舍,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已学成的残疾学员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相约成立湖南省首个“残疾学员高考义务送考队”,每年高考期间,

  组织车队免费为高考学子送考。

 “拿到驾照的感觉就像又获得了一次生命。我们得到张校长的帮助,一定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残疾学员盛武军在远征驾校拿到 C5 驾照后,创办了汽车俱乐部,现在已经拥有 100 多名会员。他说:“张校长创办的不仅是一所驾校,还是一座人生加油站,他用尊重和信仰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我会一直做下去” 新华日报 2021 年 05 月 11 日

 滨海县宋公堤遗址,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日前给盐城籍学子黄业凯一家三代人深情讲述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党史。

 38 年来,徐振理跨越千山万水,为 56 位烈士找到亲人,为烈士修墓立碑 122 座。他潜心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用搜集到的珍贵史料在家乡创办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吸引海内外数万名参观者。

 如今,徐振理将党史课堂“搬”到宋公堤,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让党员干部、学生团体受到沉浸式教育,引导他们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徐振理是滨海县天场镇人,1983 年退伍后在天场镇民政办参与革命烈士证书换发、补发及抚恤金发放等工作。在工作中,徐振理接触到众多烈士的亲人,收集了大量有关烈士的第一手资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天场镇处于敌我拉锯地带,在此长眠的烈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留下的信息太少,有的连家乡和亲人名字都未留下。”徐振理说,一边是烈士长眠他乡,一边是烈属苦苦的思念,他有责任、有义务去为烈士寻亲。38 年来,他走遍当地乡村田野,考证烈士墓葬;走遍当地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联系新四

  军后人、志愿者数百人,交流信息。他还四次走进央视《等着我》节目,为新四军英烈找到战友、救命恩人,找到烈士牺牲地和墓地。

 “历史不能被遗忘,应该让后代铭记于心。”他由此萌生在天场镇创建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想法。2013 年 7 月,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着手开建。为了征集到更多的实物史料,徐振理动员家人捐出唯一传家宝——珍贵的手书家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史料被无偿捐赠出来。2014 年底,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迎来首批参观者。“这些珍贵的红色文脉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徐振理坚信,红色文化纪念馆的创办,对后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今年 3 月,徐振理正式退休。“有的烈士还没有找到亲人,那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徐振理都要去烈士墓前祭扫、敬献鲜花。在他一手创办的红色文化纪念馆里,他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深情讲述那段峥嵘岁月。“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责。为烈士寻亲,讲述滨海的英雄抗战史,我会一直做下去。”徐振理说。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徐振理走出纪念馆,将党史课堂“搬”到宋公堤,充分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将其作为生动的党史教材讲述给大家听。

 徐振理与宋公堤还有着一个小故事。

 宋公堤,1941 年由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宋乃德主持修筑。这项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人民“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开始。2014 年,为迎接抗日战争

  胜利 70 周年,央视文献纪录片《铁军 1941》到滨海县征集线索。当年 10 月 18 日,徐振理邀请滨海县博物馆副馆长周丰等人一起来到宋公堤,寻找“宋公纪功碑”基石。一行人在堤上走了两公里,也没有见到基石踪迹。但是,徐振理清楚地记得,基石是在柏油路向西宋公堤南坡约 400 米处,旁边有一条通向村庄的小路。如今,宋公堤南坡小路和一家新建的混凝土搅拌站广场合二为一。“宋公纪功碑”基石哪里去了?徐振理来到搅拌站食堂询问。一位老人带着一行人来到搅拌站大门口东侧,挖掉泥土、建筑垃圾后,一块方正的大石块出现在大家眼前。当天夜里,“宋公纪功碑”基石安全运抵滨海县博物馆。

 去年 6 月 20 日,宋公堤南堤开工 80 年纪念日,徐振理和 96 岁新四军老战士栾毅华、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同仁重走宋公堤,宣告“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活动正式启动。如今,这一活动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百年党史是恢弘厚重的,其丰富的精神资源滋养激励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百年党史也是具体可感的,盐城是一片红色热土,党史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我们亲人的故事,我要把这些说给大家听。”徐振理说。如今,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踏足宋公堤,用脚步丈量,以初心感悟共产党得民心的真谛。

 “七一勋章”提名人选中的河北人 河北日报 2021 年 06 月 03 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

 在日前公示的 29 名“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中,共有 5 名河北籍党员在列。

 除了公示出的简要个人信息,这些河北籍党员还有哪些故事?在他们身上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精神?本报对此进行了梳理,以期让读者对他们有更多了解。

 不怕牺牲 勇于担当 “人在阵地在,决不退一步!” 1953 年 7 月,朝鲜战场“408.1”高地,在敌军飞机大炮的猛烈攻击下,河北丰南籍干部、志愿军第 54 军 135 师404 团 3 营 7 连 3 排排长王占山,组织 76 名战士吼出了这样的誓言。

 当时,王占山所在团正奉命在朝鲜金城前线阻击“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敌军在飞机大炮等掩护下,向高地和周边阵地进行连续猛烈攻击,王占山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坚决阻击,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连续作战使连队伤亡很重,阵地上只剩下王占山 1 名干部和 76 名战士。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浴血奋战,王占山带领战友们坚守阵地 4 天 4 夜,打退敌人 30 余次进攻。直到志愿军 486 团来换防时,整个阵地仅剩下 10 人。当时,王占山已多处负伤,刚下战场就昏倒在地。

 王占山生于 1929 年 12 月,唐山丰南人,一生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斗,身体 38 处受伤,先后 4 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 1953 年 7 月在抗美援朝金城巨里室北山“408.1”高地阻击战中“死而复生”的战斗经历。

 王占山 1948 年 8 月入党,当时党龄尚不足 5 年,但当战斗进行至最危急的时刻,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充分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战后,王占山荣立一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朝鲜战场上,正是无数这样的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去,才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不仅是抗美援朝,从创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时时处在严酷斗争环境之中,献身革命、不怕牺牲,这是一个人加入党组织就必须具有的思想基础,也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内化而成的一种行为自觉。

 在 5 名河北籍“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中,河北魏县人郭瑞祥在战场上同样表现出过硬的政治素质。

  郭瑞祥 1920 年 12 月生,16 岁投身革命,17 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在情况非常危急、部队成分不纯的情况下,他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

 公示资料显示,郭瑞祥离休后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战场上,王占山和郭瑞祥用血战到底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担当,在隐蔽战线上,著名演员、导演蓝天野则用一件件安全送达的物资和文件,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

 蓝天野,1927 年生于河北饶阳。1945 年 9 月,蓝天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蓝天野只有 18 岁,而他的入党介绍人则是自己的姐姐石梅。

 当时,石梅为了迎接抗战胜利而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

 因为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受自身经历和姐姐的影响,蓝天野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姐姐用短波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蓝天野则负责刻蜡版、油印宣传资料。

 除了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蓝天野还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出发一直骑到西山,把

  沦陷区的物资和文件送给解放区的同志,又从那里拿回给北平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各种物资。

 虽然从事的都是高风险工作,但相比危险,蓝天野感到遗憾的,却是那时候自己还小,不能为党做太多的工作。

 苦干实干 精益求精 在 5 名河北籍“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中,有一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百岁医生。

 他,就是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

 1921 年,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年,他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

 1937 年,年仅 16 岁的辛育龄参加了冀中人民...

篇六:学习党史事迹

史学习教育党员事迹汇编

  目 录

 1.“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 2 2.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 5 3.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 9 4.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忠诚担当 ................................................................................... 13 5.春光正浓照李庄 ....................................................................................................... 18 6.党恩涌泉滴水相报 ................................................................................................... 26 7.“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拼搏的战场〞 .............................................................. 32 8.乡村振兴“领奏人〞 .................................................................................................. 36 9.让更多群众尝到猕猴桃的甜头 ............................................................................... 39 10.“10 分钟服务承诺〞暖民心 ................................................................................... 41 11.“我是党员,守护群众是我的责任〞 .................................................................... 45 12.做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 ......................................................................................... 48 13.“贴心女儿〞用青春守护“夕阳〞 ........................................................................... 51 14.服务职工专心用情解决难题实干快干 ................................................................. 53 15.“当干部就得给村民办实事〞 ................................................................................ 55 16.走进群众心中的“驻心〞干部 ................................................................................ 59 17.两个“80 后〞结对子学党史 ................................................................................... 62 18.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家庭 ..................................................................................... 65 19.设身处地,她的调解真诚暖和 ............................................................................. 69 20.失明更要“心明〞盲人党员王慧创办线上党史学习平台 .................................... 72

  21.他成了凉山“脱贫活字典〞 .................................................................................... 74 22.王烈:用一辈子守护孩子健康 ............................................................................. 78 2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 ......................................................................................... 84 24.义务“水管员〞胡正兴 ............................................................................................ 88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寄语 我们谭家四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妻子、著名京剧演员阎桂祥和我的弟弟妹妹也是共产党员,我父亲的全部徒弟和我的全部徒弟也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不仅是一个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我们确定要把革命的基因和艺术的基因结合好,为我们宏大的民族做出谭家应有的奉献,为党和国家奉献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力量。

 ——谭孝曾 被公认为“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谭家是京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从第一代谭志道开始,历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再到谭孝曾、谭正岩,百余年来连续七代 40 多人都从事京剧事业,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同样令人惊叹和感动的是,这个京剧世家几代人都是共产党员。2020年,年过七旬的共和国同龄人谭孝曾也荣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四代传人都是共产党员的京剧世家,不仅是杰出的艺术之家,也是忠于党和国家的革命之家。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常,谭孝曾刚刚出生。当时很多人对共产党这样一个新的政权不了解,有的人跑了,逃了,躲到香港、澳门、台湾观望,但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却坚决地教育儿子谭富英和孙子谭元寿说:“咱们不能走!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能战胜蒋介石领导的 800 万军队,就证明这个政党是深得人心值得信任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但不能走,还要迎接这个新政权的成立,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北平,因为他们保住了北平不必经受战争的摧毁。〞因此,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就抱着刚出生的谭孝曾,四代人一起到大街上举着红旗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这就是谭家,也是谭孝曾跟中国共产党的初次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给了艺人最高待遇,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国家十大教授之一,培育出了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京剧人才。毛主席到北京之后观看的第一场京剧,是由谭孝曾的祖父谭富英在当时的六国饭店演出的,谭小培伴随毛主席观看。等谭孝曾长大了,考入了北京戏曲学校,也跟着父亲谭元寿、祖父谭富英三代人一起去给毛主席演出。“我那时才十岁,毛主席观察我,称我为小小谭,称我父亲为小谭,称我祖父为富英同志。〞谭孝曾回忆道:“我第一次进中南海时才十岁,很紧急。但我唱完之后,毛主席不仅给

  我鼓掌,还把我叫到跟前儿,问我都学了几出戏,跟谁学,还鼓舞我,给我包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拿回家给兄弟姐妹分,拿到学校给同学们分。〞 谭家几代人对党的感情都很深,也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忠诚之心。谭富英是中国文艺界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谭元寿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之子谭正岩被党和国家培育成为京剧专业商量生,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金奖第一名。

 “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各种自然灾难,每当党和国家遭受到困难的时候,谭家人都和全国人民一样,紧密地和党站在一起。抗美援朝时,我父亲在上海,把一个月的收入都捐献给国家。我祖父谭富英因为参与支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连他父亲谭小培去世都没能赶回来。不管是 2003年非典,还是汶川地震,我们全家人都会义不容辞进行慰问演出。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也始终在创作献礼建党百年的新编京剧《许云峰》,我儿子谭正岩担任主演。我和正岩还有全团的同志们,戴着口罩坚持排练,最终把这出戏排出来了,反响特殊好。〞谭孝曾说,“我们如今预备把这部戏往精品打磨,这也是我们谭家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谭家

  的心都永久跟党紧紧贴在一起。〞 说起党的恩情和对党的感情,谭孝曾滔滔不绝,但提到自己的入党经受,他却十分谦卑:“我年岁不小了,都 70 岁了,虽然始终有入党的心愿,但我总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距太大,所以始终不敢向组织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我儿子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我父亲就教育我说,你看上海电影演员牛犇老师都 80 岁了,还要求入党,你怎么能不提出入党要求呢?在我父亲的鼓舞下,在我儿子的激励下,党组织也找我谈话,关心我,鼓舞我,所以我最终鼓起士气,向党交出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谭孝曾兴奋地回忆道:“入党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一生当中从来没这么兴奋过。当我填表的时候,我的手都是颤抖着的,眼泪都流下来了。2020 年 11 月 30 日,我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履行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职责。2021 年,我将成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确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根据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做一名合格、荣耀、坚决的共产党员,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用实际行动代表谭家,代表我个人,报答党对谭家的恩情。〞 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95 岁老英雄乐为大学生讲党史 2021 年 06 月 09 日 湖北日报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 “战场上也好,和平年月也好,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 “党把我培育成一个革命军人、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5 月 13 日上午 10 时许,武汉大学一幢砖红色的职工宿舍内,一位老人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受为 3 名商量生讲党史。老人叫严传梅,今年 95 岁,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勋章累累的老英雄。

 80 年前,年仅 15 岁的严传梅参与革命;62 年前,他脱下军装,深藏功名,投身建设。如今,他照旧发挥余热,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神秘皮箱,60 余年后才打开 2020 年初,身处武汉的严传梅因基础疾病复发,无法准时医治,病情一度恶化。94 岁高龄的他以为时日无多,将子女叫到身边说,在老房子里有一个带锁的皮箱,并嘱托:“这是我一生珍藏。确定要将这份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这个已经斑驳

  的古铜色皮箱里,珍藏着镌刻英雄荣耀的各类勋章和奖状:

 一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他“参与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英勇顽强、功绩卓著〞“予以记特功〞的英雄事迹;一枚“人民功臣奖章〞,在艳丽的五角星衬托下“人民功臣〞4 个字耀眼夺目;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上,城墙和麦穗围绕着挥动着军旗的战士;还有十数枚大小不一的军功章、纪念章……… 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严传梅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余次的革命生涯,却被老人藏在皮箱里,60 余载不为人所知晓。

 13 岁加入抗日社会团体。15 岁参与新四军,扛着步枪上了战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枪里没子弹,拿着马刀跟敌人干〞“我们是有人没有枪、有枪没有子弹〞,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严传梅无限感慨。

 提及牺牲战友,总是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时期,严传梅参与了大大小小 70 多场战斗。

 当时,驻扎在荆门城的日军十三师团,主要依靠经钟祥、京山的交通运输线,将抢来的物资运到武汉,从而实现“以战养战〞。为了破坏这条运输线,严传梅发动各方力量,连续多日挖断沿途道路。日军特殊震惊,展开疯狂反扑,战斗异样惨烈,抗日队伍伤亡很大。正义必胜,就在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

  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传梅加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

 在淮海战役中,严传梅作为十一旅解放大队二队队长,带着 140 名战友参与了惨烈的双堆集战役。面对敌军猛烈的空投炮火,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挖掘地道,占据一个又一个村庄,缓慢向前推动。他说:“听到炮弹‘嗖嗖’响,那就可以放心地冲锋;但是当你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要马上侧身扑倒,否那么就会挨炸。这是在战火中摸索出来的阅历。〞 “双堆集战役始终持续了 20 多天,去的时候有 140 多个兄弟,回的时候只有 10 来人。我的很多战友就在我面前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了……〞回忆起那些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严传梅老人的眼中盈满泪水。

 为抗疫一次捐款 3 万元 1959 年,严传梅转业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勋章和奖状被他压在箱底。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干,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老兵,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严传梅的儿子严冰告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父亲为人质朴,平常不情愿和别人讲过去的事,一双 80 元的皮鞋穿了 10多年,没想到为了抗疫竟一次捐出 3 万元。〞

  “我们也是严老捐款后,才知道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武汉大学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常常会有武大的学生来探望严老,见学生们乐意听他讲故事、讲党史,严老很高兴。〞由于患有眼疾,严传梅不方便外出,多是在家中为学子们讲党史。深情讲解并描述中,他的声音照旧铿锵有力。

 “听亲历战争、上过战场的英雄讲党史,比从书本中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感悟到党的宏大!〞倾听严传梅讲党史的一个多小时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商量生周帅、李硕和卢光卫数次红了眼眶。他们告知记者,要向老英雄学习,永久做到心中有祖国、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正气,确定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砺、增添本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4 月 02 日 “赶了百里路,俺们就想看小温书记一眼,哪怕见面说句话就走也成……〞3 月 19 日上午,在山东菏泽成武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3 岁的王运昌和一同前来的七八名村民不停地请求住院部保安。

 村民们口中的“小温书记〞即山东工商学院教师温振鹏。从 2017 年至今,温振鹏先后两次主动请缨,赴菏泽巨野县、成

  武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

 3 月 16 日下午 5 点左右,在跟随工作队回住宅的路上,温振鹏突发脑出血晕倒,被同事和群众紧急送医抢救。两年前温振鹏曾担任第一书记的巨野县田庄镇小屯村村民闻讯赶来,只为看一眼“小温书记〞,让牵挂他的全村父老安心。

 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会真正赢得百姓的爱戴——投身扶贫事业以来,温振鹏始终坚守着最初的承诺:用真情扶真贫。

 2017 年,温振鹏初到小屯村。小屯村组成较为冗杂,有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

篇七:学习党史事迹

学习教育党员事迹汇编〔24 篇〕 目录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 3 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 余次;深藏功名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 7 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 11 弘扬英模精神鼓励忠诚担当 ..................... 15 春光正浓照李庄 ............................... 20 党恩涌泉滴水相报 ............................. 28 “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拼搏的战场〞 ......... 34 乡村振兴“领奏人〞 ........................... 38 让更多群众尝到猕猴桃的甜头 ................... 41 1“10 分钟效劳承诺〞暖民心 ................... 44 1“我是党员,守护群众是我的责任〞 ............ 48 1 做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 ....................... 51 1“贴心女儿〞用青春守护“夕阳〞 .............. 54 1 效劳职工用心用情解决难题实干快干 ........... 57 1“当干部就得给村民办实事〞 .................. 60 1 走进群众心中的“驻心〞干部 ................. 64 1 两个“80 后〞结对子学党史 ................... 67 1 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家庭 ..................... 71

  1 设身处地,她的调解真诚温暖 ................. 75 2 失明更要“心明〞盲人党员王慧创办线上党史学习平台 ................................................. 78 2 他成了凉山“脱贫活字典〞 ................... 81 2 王烈:用一辈子守护孩子健康 ................. 85 2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 ....................... 91 2 义务“水管员〞胡正兴 ....................... 95

  “我们不仅是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

 寄语 我们谭家四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妻子、著名京剧演员阎桂祥和我的弟弟妹妹也是共产党员,我父亲的所有徒弟和我的所有徒弟也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不仅是一个艺术之家,也是革命之家。我们一定要把革命的基因和艺术的基因结合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做出谭家应有的奉献,为党和国家奉献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力量。

 ——谭孝曾 被公认为“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谭家是京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从第一代谭志道开始,历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再到谭孝曾、谭正岩,百余年来连续七代 40 多人都从事京剧事业,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同样令人惊叹和感动的是,这个京剧世家几代人都是共产党员。2020 年,年过七旬的共和国同龄人谭孝曾也荣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四代传人都是共产党员的京剧世家,不仅是杰出的艺术之家,也是忠于党和国家的革命之家。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时,谭孝曾刚刚出生。当时很多人对共产党这样一个新的政权不了解,有的人跑了,逃了,躲到香港、澳门、台湾观望,但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却坚决地教育儿子谭富英和孙子谭元寿说:“咱们不能走!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能打败蒋介石领导的 800 万军

  队,就证明这个政党是深得人心值得信任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但不能走,还要迎接这个新政权的成立,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北平,因为他们保住了北平不必经受战争的摧毁。〞因此,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就抱着刚出生的谭孝曾,四代人一起到大街上举着红旗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这就是谭家,也是谭孝曾跟中国共产党的初次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给了艺人最高待遇,谭孝曾的曾祖父谭小培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国家十大教授之一,培养出了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京剧人才。毛主席到北京之后观看的第一场京剧,是由谭孝曾的祖父谭富英在当时的六国饭店演出的,谭小培陪同毛主席观看。等谭孝曾长大了,考入了北京戏曲学校,也跟着父亲谭元寿、祖父谭富英三代人一起去给毛主席演出。“我那时才十岁,毛主席看见我,称我为小小谭,称我父亲为小谭,称我祖父为富英同志。〞谭孝曾回忆道:“我第一次进中南海时才十岁,很紧张。但我唱完之后,毛主席不仅给我鼓掌,还把我叫到跟前儿,问我都学了几出戏,跟谁学,还鼓励我,给我包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拿回家给兄弟姐妹分,拿到学校给同学们分。〞 谭家几代人对党的感情都很深,也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忠诚之心。谭富英是中国文艺界最早参加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谭元寿后来也参加

  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谭孝曾之子谭正岩被党和国家培养成为京剧专业研究生,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金奖第一名。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各种自然灾害,每当党和国家遭遇到困难的时候,谭家人都和全国人民一样,紧密地和党站在一起。抗美援朝时,我父亲在上海,把一个月的收入都捐献给国家。我祖父谭富英因为参加支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连他父亲谭小培去世都没能赶回来。不管是 2003年非典,还是汶川地震,我们全家人都会义不容辞进行慰问演出。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也一直在创作献礼建党百年的新编京剧《许云峰》,我儿子谭正岩担任主演。我和正岩还有全团的同志们,戴着口罩坚持排练,终于把这出戏排出来了,反响特别好。〞谭孝曾说,“我们现在准备把这部戏往精品打磨,这也是我们谭家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谭家的心都永远跟党紧紧贴在一起。〞 说起党的恩情和对党的感情,谭孝曾滔滔不绝,但提到自己的入党经历,他却十分谦卑:“我年岁不小了,都 70 岁了,虽然一直有入党的心愿,但我总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距太大,所以一直不敢向组织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我儿子也已经参加中国共产党了,我父亲就教育我说,你看上海电影演员牛犇老师都 80 岁了,还要求入党,你怎么能不提出

  入党要求呢?在我父亲的鼓励下,在我儿子的鼓励下,党组织也找我谈话,关心我,鼓励我,所以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党交出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谭孝曾冲动地回忆道:“入党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一生当中从来没这么冲动过。当我填表的时候,我的手都是颤抖着的,眼泪都流下来了。2020 年 11 月 30 日,我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庄严宣誓,参加中国共产党,履行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职责。2021 年,我将成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一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做一名合格、荣耀、坚决的共产党员,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用实际行动代表谭家,代表我个人,报答党对谭家的恩情。〞

  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0 10 余次;深藏功名 0 60 余载,总挑最苦最累的活干

 ——95 岁老英雄乐为大学生讲党史 2021 年 06 月 09 日 湖北日报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 “战场上也好,和平年代也好,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 “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5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汉大学一幢砖红色的职工宿舍内,一位老人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 3 名研究生讲党史。老人叫严传梅,今年 95 岁,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勋章累累的老英雄。

 80 年前,年仅 15 岁的严传梅参加革命;62 年前,他脱下军装,深藏功名,投身建设。现在,他依然发挥余热,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神秘皮箱,60 余年后才翻开 2020 年初,身处武汉的严传梅因根底疾病复发,无法及时医治,病情一度恶化。94 岁高龄的他以为时日无多,将子女叫到身边说,在老房子里有一个带锁的皮箱,并嘱托:“这是我一

  生珍藏。一定要将这份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这个已经斑驳的古铜色皮箱里,珍藏着镌刻英雄荣耀的各类勋章和奖状:

 一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他“参加淮海战役全歼黄维某省,英勇顽强、功绩卓著〞“予以记特功〞的英雄事迹;一枚“人民功臣奖章〞,在鲜艳的五角星映衬下“人民功臣〞4 个字耀眼夺目;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上,城墙和麦穗围绕着挥舞着军旗的战士;还有十数枚大小不一的军功章、纪念章……… 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严传梅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 10余次的革命生涯,却被老人藏在皮箱里,60 余载不为人所知晓。

 13 岁参加抗日社会团体。15 岁参加新四军,扛着步枪上了战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枪里没子弹,拿着马刀跟敌人干〞“我们是有人没有枪、有枪没有子弹〞,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严传梅无限感慨。

 提及牺牲战友,总是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时期,严传梅参加了大大小小 70 多场战斗。

 当时,驻扎在荆门城的日军十三师团,主要依靠经钟祥、京山的交通运输线,将抢来的物资运到武汉,从而实现“以战养战〞。为了破坏这条运输线,严传梅发动各方力量,连续多日挖断沿途道路。日军非常震惊,展开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惨烈,抗日队伍伤亡很大。正义必胜,就在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传梅参加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

 在淮海战役中,严传梅作为十一旅解放大队二队队长,带着 140 名战友参加了惨烈的双堆集战役。面对敌军猛烈的空投炮火,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挖掘地道,占领一个又一个村庄,缓慢向前推进。他说:“听到炮弹‘嗖嗖’响,那就可以放心地冲锋;但是当你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要立即侧身扑倒,否则就会挨炸。这是在战火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双堆集战役一直持续了 20 多天,去的时候有 140 多个兄弟,回的时候只有 10 来人。我的很多战友就在我面前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了……〞回忆起那些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严传梅老人的眼中盈满泪水。

 为抗疫一次捐款 3 万元 1959 年,严传梅转业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勋章和奖状被他压在箱底。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干,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老兵,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严传梅的儿子严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父亲为人质朴,平时不愿意和别人讲过去的事,一双 80 元的皮鞋穿了 10 多年,没想到为了抗疫竟一次捐出 3 万元。〞 “我们也是严老捐款后,才知道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武汉大学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经常会有武大的

  学生来探望严老,见学生们乐意听他讲故事、讲党史,严老很快乐。〞由于患有眼疾,严传梅不方便外出,多是在家中为学子们讲党史。深情讲述中,他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听亲历战争、上过战场的英雄讲党史,比从书本中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感悟到党的伟大!〞聆听严传梅讲党史的一个多小时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周帅、李硕和卢光卫数次红了眼眶。他们告诉记者,要向老英雄学习,永远做到心中有祖国、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正气,一定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砺、增强本领,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百姓眼中的“小温书记〞:用真情扶真贫

 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4 月 02 日 “赶了百里路,俺们就想看小温书记一眼,哪怕见面说句话就走也成……〞3 月 19 日上午,在菏泽成武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3 岁的王运昌和一同前来的七八名村民不停地恳求住院部保安。

 村民们口中的“小温书记〞即工商学院教师温振鹏。从 2017年至今,温振鹏先后两次主动请缨,赴菏泽巨野县、成武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

 3 月 16 日下午 5 点左右,在跟随工作队回住所的路上,温振鹏突发脑出血晕倒,被同事和群众紧急送医抢救。两年前温振鹏曾担任第一书记的巨野县田庄镇小屯村村民闻讯赶来,只为看一眼“小温书记〞,让牵挂他的全村父老安心。

 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会真正赢得百姓的爱戴——投身扶贫事业以来,温振鹏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承诺:用真情扶真贫。

 2017 年,温振鹏初到小屯村。小屯村组成较为复杂,有一个行政村和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 2062 人,贫困户 53 户 116人,预脱贫 45 户 106 人,政府兜底 10 人。

 温振鹏坦言,当时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里,真的去了村子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村两委班

  子软弱松散、长期不开展党组织生活;干部群众思想保守、工作进展缓慢;不少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多。不仅如此,工作中只要牵扯到谁家的一点利益,相关人员就会横加阻挠甚至加以要挟;一些家族势力影响干扰村委会工作…… 更多的挫败感来自村民的不信任。刚入村时,温振鹏入户交谈,村民的方言实在是听不太懂,后来能听懂一些时,他才得知大家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大学机关干部是来镀金的,过两年就回城里上班了,他能干点啥?〞 还是要脚踏实地干起来!温振鹏回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以及对群众的感情,都是在干工作中慢慢发生变化的。

 通过找村民聊天和入户走访,温振鹏摸清了村里老百姓最期盼的一件大事——修路。村里的路宽窄不一,坑坑洼洼,遭逢大雨更是进村、出村不易,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温振鹏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先修路,经过详细了解,他向镇党委反映了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最终落实了村里“一事一议〞20 万元水泥路工程。

 不仅如此,他还广泛发动村里走出的能人捐资修路。村民们得知开工修路的消息后,兴奋地说:“温书记啊,俺们在这儿都住了三四十年了,一直都盼着门口的路能好走点,感谢你给全村带来的实惠!〞 水是农业的命脉,村民们一直想修养水站,修养水站就要修干渠,申请好的款项随着时间耽误黄了,温振鹏顿时慌了,

  之前曾容许过乡亲们,在村里大喇叭也喊过了,现在申请不到款项,这可咋办?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温振鹏硬着头皮直接去找了县委书记,让他没想到的是,书记当场便让温...

篇八:学习党史事迹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合集五篇

  1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1 1

  作为一名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全面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宏大而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论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是根本途径。

  通过学习时代楷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柴生芳,甘肃省临洮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这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和共产党人高尚情操的一县之长,用他短短 45 岁的生命诠释了“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佳话。在他去世前一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 17.5 小时。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享年 45 岁。先后被追授为临洮县“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时代楷模”,中组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

 家公务员局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20xx 年 6 月,被推选为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电影《柴生芳》,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同志生前夜以继日、为民操劳的画面和他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现了吃苦耐劳、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时代楷模先进典型。

 1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2 2

  初心烛照未来,楷模引领时代。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毛相林等 10 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 10 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引领和前行航标。

  他们有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绝壁开路、带头“挖穷根”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历经 7 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 8 公里的“天路”,支撑他的是“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被称为“燃灯校长”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燃烧自己,烛照他人,帮助 1800 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支撑她的是“共产

 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的忠诚担当。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的理想崇高却具体、他们的信念纯粹却执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们有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生前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的姜仕坤,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用短暂的一生激荡入党誓言。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白晶莹,带动 2.6 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十里八乡亲切地称呼她“白老师”。他们不曾轰轰烈烈,却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初心使命扛在肩上,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们有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年过七旬,率队深入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40 年如一日扎根老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他们始终默默奉献,扎根农村、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矢志为农,用胸怀大爱的高尚情怀、扎实过硬的攻坚本领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中国最基层、最

 贫困的地方践行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精神如号角,激荡中华民族的奋进征程。“楷模”二字,既是对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耕耘者的最高褒奖和最美赞誉,更是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千千万万奋斗者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们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1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3 3

  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要向他们学习。

  细细品读榜样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振奋。榜样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再次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生动体现了新时代榜样的政治品格和先进形象。这 7 为同志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学习的标杆,既让我们受榜样的激励而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借鉴他们的做法,

 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样也可以成为优秀共产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榜样的精神永绽光芒。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把此次的学习牢记在心中,应用在工作中。让我们成为他们伟大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为我们国家和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力量。时代呼唤榜样,榜样引领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求我们深入学习榜样,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

 1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4 4

  为学习宣传优秀公务员先进事迹,鲜明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价值取向,更好激励广大公务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近日,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最终确定了 32 名“最美公务员”人选。

  这些公务员中有疫情期间知重负重,夙夜在公开发扫码软件的人民警察,恪尽职守、坚守国门的人民海关;有舍生忘死、驰援武汉争分夺秒的白衣天使;有扶贫一线挥洒汗水、

 攻坚克难,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和永葆军人本色,洪魔当前扎入水中封堵决口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企业干部,许身边疆、甘居荒漠维护生态的巡山队员........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防汛救灾的紧要关头,在重大工作任务中扛重活、打胜仗、勇担当、善作为,无怨无悔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务员高尚的公仆情怀。

  在品读感悟“最美”故事中,让我们感动与深思。“最美”是无声的说服,“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公务员的“美”,不在华衣美服,在于信仰坚定党性强,在于政治忠诚靠得住,在于恪尽职守作风正,在于品行高洁清正廉,在于为民服务业务精。最美公务员之所以“美”,是因为在称号的背后,承载着“最美”的厚重价值。只有时刻以“忠诚干净担当”为镜,树好“最美公务员”的“样子”,你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最美公务员”。

 1 2021 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5 5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内先进典型。党中央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

 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周永开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岗还是离休以后,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为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默默奉献,是百姓心中的“周老革命”。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 130 多个孤儿的“妈妈”。于海俊同志是新时代林业战线职工的优秀代表,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在大兴安岭林区默默坚守 32 年......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服务之责,始终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学习“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政为民、扎实工作”的精神,恪守“公仆情怀”,养成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精神,要从思想上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和先锋队意识,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加强党性教育,常态开展党性锻炼,

 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塑造成党性坚定、本领过硬、人民满意的合格党员。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始终保持矢志不渝的执着、永不止步的进取、敢于担当的勇毅、求真务实的笃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学习党史事迹8篇】相关文章: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7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篇)

3.感悟: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精选文档)

4.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全文)

5.高校党委书记参加全省教育强国培训班学习感悟【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