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脱贫成果实地核查评估工作报告范本,供大家参考。
巩固脱贫成果实地核查评估工作报告范文坚持把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收尾阶段的重点任务,完善方案、健全机制,抓实清理,做实归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巩固脱贫成果实地核查评估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今年以来,面对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新任务,县委、县政府从严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切实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摆在首要位置,抓实巩固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面,就我县县开展20xx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实地核查评估自评如下。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接续脱贫攻坚使命
今年以来,面对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新任务,县委、政府从严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切实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摆在首要位置,抓实巩固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亲自督促,亲自研办,部门、乡(镇)领导亲自推动、亲自落实全面,形成了组织有力的指挥体系。二是建立健全领导体系。及时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统筹分设工作小组16个,由县级领导牵头抓实16项重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等各类指导性文件20余份,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等,组织召开各类专题部署会、专题研讨会、专题推进会300余场次,确保目标、任务、措施、时限、效果“五个明确”,让工作干有方向,做有目标,行有效果。
二、抓实衔接重点工作,推动目标落地落实
(一)树牢底线思维,做深做细动态监测帮扶。一是创新提出“3456”防止返贫工作法(出台“三个方案”引领推进,建立“四级联包”责任体系,健全“五方联动”工作机制,细化“六类措施”个性帮扶),完成全县15个乡镇、139个村、9124户39728人全覆盖排查、核查、复核,精准确定出“三类人员”176户778人。二是针对确定出的“三类人员”研究制定了《县落实监测对象帮扶措施的实施方案》,配套衔接资金91.24万元、防返贫基金103.4万元,完成6大类30余条帮扶措施制定,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帮扶对象动态精准管理,有效帮扶。三是迅速落实帮扶措施,目前已落实综合保障帮扶70户268人、教育帮扶3户7人、义务教育保障2户2人、安全饮水提升2户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2户12人,发放临时救助金8.23万救助164人,发放低保资金5.38万元救助198人,发放医疗补助金148万元救助721人。
(二)做好长效部署,编制有效衔接总体规划。结合我县实际,聘请第三方公司,围绕我县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后续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发展能力、长效机制、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编制《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按照全县“5+2”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农牧民致富增收等方便面已梳理纳入项目322个,涉及资金124.96亿元,下一步将充分结合我县实际,按照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完善若干个子《方案》,形成完整的“1+n”政策体系。
(三)保留扶贫痕迹,确保扶贫档案规范齐全。坚持把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收尾阶段的重点任务,完善方案、健全机制,抓实清理,做实归档,确保扶贫工作有据可依、全程留痕,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档案的纸质档整理,目前共整理县档87卷、1776件、19046页;乡档334卷、4003件、28246页;村档1678卷、12316件、95863页;户档2369卷、9476件;22个专项部门:480卷、8753件、71330页,同步完成收集音像6盘、照片7卷、实物档案33个;现已进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标整改、不断提高最后阶段,预计12月底档案移交进馆。
(四)全面梳理总结,抓实扶贫资产确权登记。按照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要求,梳理总结出了“坚持一个核心,坚守两个全面,突出三个抓手,实现四个关键”的扶贫资金项目与扶贫资产确权工作模式,达到“资产家底清楚、类型界定科学、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理规范”目标,完成1150个项目,21.08亿元扶贫资产规模的系统录入工作,预计11月30日前完成确权登记。
(五)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截止20xx年10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亿元,较年初新增1.7亿元,增幅24.62%,增幅全州排名第6,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772户,金额5948万元,目前余额837万元。20xx年发放6户,金额16.1万元,目前小额信贷逾期率严格控制在0.8%以下。
(六)紧贴搬迁致富,写实易地搬迁后续文章。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加快补齐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短板,提高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依托“飞地”产业持续带动增收;多渠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就业,合理开发易地搬迁安置点特殊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县共搬迁安置41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其中1户采取敬老院安置,1个集中安置点(下罗科马乡降龙多集中安置点)36户117人。
(七)规范资金使用,强力推进衔接资金项目。截至目前,今年,我县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76亿元,其中中央下达1.546亿元、省级下达1316.29万元、州级下达207.0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4423.71万元,占比28.12%,用于产业发展7779.22万元,占比49.45%,用于其他类项目3528.24万元,占比22.43%。安排项目54个,目前已全面开工,完工36个,待开展审计结算,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九)抓实问题整改,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针对前期省、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调研工作组反馈的8个问题,专项审计发现的11个问题,“回头看”自查排查出15个问题,以及“回头看”省级督导抽查反馈的8大类问题。我县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整改工作要求,坚持以“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过放、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态度,以“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方式,以“清单制+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要求,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任”以及持续跟踪回访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限时整改。截止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切实做到了“整改一件、销号一件、巩固一件,提升一件”。
(十)紧扣“回头看”排查,全面检验巩固成果成效。召开全县动员部署会、集中培训会、专题工作联席推进会、问题整改推进会、现场督导指导会200余场次,研究制定下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方案》,统筹组织县、乡、村干部980人完成15个乡镇139个村9148户的“回头看”排查任务,排查出拟纳入新增监测对象有16户87人,建立健全持续跟踪回访等常态化监测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完善帮扶措施,确保风险全部消除到位。
三、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全力保障民生基础
(一)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在“两不愁”的基础上抓实民生保障。一是深化“兜底保障、监测预警”。全面进行了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新增了农村低保392人,城市低保6人,共398人129户,新增特困12户12人;将63户264人边缘监测对象(其中:1户7人因产业项目失败导致大额举债人员、2户11人因残、2户14人因病、1户生7人因学、1户6人因安全住房、1户5人因务工就业不稳)纳入民政临时困难生活救助范围。对16户62人监测户按照266元/人/月的标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37户164人监测户发放临时困难生活救助金8.23万元,对30户136人监测户延续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二是紧扣“住房提质、安居乐业”。完成全县15个乡镇,139个行政村7789户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出11户未用作经营自建房存在隐患,7户监测户因住房原因存在返贫风险(其中1户因年久失修,2户因火灾,4户为无房)。庚即制定方案,补助70万元修建房屋,预计2022年5月30日完成建设并入住。三是严防“因贫失学、因学返贫”。投资6800万元,建设20xx年浙江援建县农牧区寄宿制第三完全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提升整体教育基础水平,全覆盖实施一免一补”,“三免一补”,“两免一补一助”政策,对479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国家助学金47.89万元,对5户30人因学致贫返贫的监测对象纳入教育帮扶范畴。四是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脱贫户及监测户就医信息精准管理,完善救助机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和“一站式报销结算”等制度,目前拨付救助金110.2万元救助动态监测户667人,将住院个人自费严格控制在5%以内。
(二)持续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一是致力交通提升,打造畅通路网。投资8456.9万元,实施宜木乡通龙坝产业园区产业路2.135公里,桥梁4座,396.34延米,建设水毁项目20个,目前我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15.081公里,其中乡道15条153.790公里,村道235条1461.291公里,开通了城市出租车22辆,城市公交2辆,县至成都、色达、县际班车6辆,开通了涵盖全县15个乡镇的7条乡镇客运班线和20辆预约响应式服务车,实现了交通提质晋级群众出行更方便,更畅通。二是对标饮水安全,提升饮水质量。累计投入资金1446.93万元,全面提升全县8个乡镇2个定居点10个村共计1015户7200人的饮水安全工程。新建5立方进水口6座,集泉池维修3座,闸阀井29口,减压阀3个,入户水桩503个,饮水净化设备3套,30立方慢滤池5座,100立方蓄水池1座,取水截潜坝3座,200立方蓄水池4座,400立方蓄水池1座,铺设饮水管道36961米,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改造电网结构,提升电力服务。投资1800多万元针对5个乡3千多个用户改造了10kv线路75公里,完成全县16500余户的智能表普及工作。四是提高通讯质量,加强通讯网络覆盖。投入资金500万元,实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点位开通,让群众通讯更加方便有效。
(三)持续巩固产业就业成果。一是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持续巩固群众致富基础。做强龙头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实园区产业,不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拓展全州首创的“飞地”模式,持续形成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相结合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分红、农牧民增收。现有蔬菜大棚259座,覆盖139个村,年底将实现集体经济分红1677万元,并筹集产业扶持基金464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1320万元、县财政安排300万元、统筹整合1920万元、从住房建设贷款分险基金调入金额860万元,2017年产业扶持基金奖励资金140万元、奖励资金分配给宗塔乡拉恰玛村等七个村,2018年底将住房建设贷款基金调减100万元、资金分配给仁达乡易日村等五个村)。政府产业扶持基金分配标准为15万元-115万元,截止20xx年11月累计向15个乡镇88个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电商、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投入产业发展基金4359.29万元,基金使用率达93.9%。二是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拓宽乡村就业门路。强化技能培训,创新“5+”就业模式,促进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按照“就业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目标,实现本地盛煌园区转移就业岗位168个,发布岗位信息7期,推送8200余个岗位信息。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6期,提供3012个各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举办招聘会1次,达成就业意向59人,输出就业2人,5家扶贫基地及各乡镇合作社吸纳560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县外劳动输出就业达356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8期,培训人数达1600余人,联合林业、交通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开发就业岗位及乡村购买服务3013人。
(四)持续巩固对口帮扶成果。一是接续定点帮扶。及时与省总工会等联系单位,召开联席会暨脱贫攻坚期省内定点帮扶总结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方向,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各项工作,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11人。二是强化东西部协作。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确定实施县冬春季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县农牧区寄宿制第三完全小学校建设项目、俄色茶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俄色茶文旅生态休闲体验区建设项目、残疾人辅具项目等5个首批浙江省援建项目,以大项目支撑乡村振兴。促成我县3家农特产品企业与玉环市邮鸟供应链有限公司签下了价值8913.6万元的订单,推动消费促进乡村振兴。三是深化省内对口帮扶。召开“锦江区•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对接会”,实施对口帮扶县“三园一线”(飞地园区、俄色园区、现代蔬菜农业园区和百公里产业带)建设等重点项目,对接帮扶资金1500万元,稳步推进5大类17个援建项目。
(五)持续夯实党建引领成果。一是强化驻村帮扶。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帮扶,深化“县级领导挂帮、帮扶单位联帮、机关干部协帮”的“1+n”帮扶模式,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包干”,县级干部每人挂联一个乡镇和重点帮扶村、342名帮扶干部和86个省州县机关单位帮联所有结对村,实现帮扶不断档,责任不脱钩。二是强化能力引领。精准实施乡村振兴系列重点专题培训,全覆盖轮训342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和114个帮扶村“两委”干部,提升有效衔接能力。三是强化教育引领。肃清村干部队伍中的乱象,实施“铸魂工程”“霍尔英才工程”,实施“好书记”培养和“双培双带”工程,递进培养储备村后备力量100名,“双向培养”72人,充分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优势,形成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创新实践的生动局面。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狭窄。部分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部分农牧民群众受传统思想禁锢,加之外界生活、环境、语言等不适应,多数人不愿走出去务工,而县域内无较好较多的就近就业渠道,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就业能力弱,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有一定的困难。
(二)产业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一是全县除“飞地”产业外,大部分产业处于“小而散”状况,没有形成“小而精”“大而强”的特色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农牧民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在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方面发挥作用不够;三是“一二三产业”各自为阵,衔接力度不够,农旅、牧旅等深度融合发展不足,多业态的产业格局,尚未充分形成。
(三)乡村振兴的基础还较薄弱,整体推进有难度。部分临界退出标准的非贫困村组原有的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破损、陈旧”问题,加之特殊的高原霜冻期长,季节性缺水严重等现实原因的制约,导致部分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推进滞后。
五、下一步打算。
(一)聚焦返贫帮扶,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始终将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长效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健全返贫帮扶机制,对脱贫村、户进行持续监测,对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骤减等导致生产生活困难等低收入群体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利用大数据平台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检测,靶向预警的方式,用好“一基金、一意见、一办法、两保险”,紧扣“四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及时清零短板弱项,坚决防范出现系统性、区域性大规模的返贫现象。
(二)聚焦产业基础,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抢抓全州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和州委确定的把虾拉沱片区纳入“三江六带”产业发展布局,纳入国家产业强镇部署的机遇。按照全县确定的“13331”产业布局,以虾拉沱片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建设万亩粮油基地、蔬菜保供基地。立足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打造川西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川西苗木基地,争创省级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州级俄色茶现代林业园区,倾力打造小番茄、俄色茶、干酪素等本土品牌产业,精心培育川红花、黑木耳、蜜蜂等特色产业,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片区辐射,形成特色突出分门别类的产业集群带,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机制,多渠道多元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三)聚焦优先示范,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加大4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82个已脱贫村的支持力度,补齐弱项短板、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实乡村规划编制、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重点村和示范点,培养大批“懂行”“敬业”“爱家”的新型农牧民。让更多基础建设项目进村入户,消除农牧区发展交通瓶颈。以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牧区垃圾、生活污水、粪污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实现“一年一个样、年年有新样、五年大变样”。
(四)聚焦基础提升,强化乡村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让农村道路交通再提升,安全饮水再加强,安全用电再延伸,通信网络再提质,活动场所再健全,生态保护再加力,农村住房更舒适,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努力建设北路和谐新样板、发展新标杆、宜居新家园、民生新高地、旅游新驿站。
【巩固脱贫成果实地核查评估工作报告范本】相关文章:
2.2024年度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