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志新世纪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举例
让小手帮我学数学—— “一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及改进策略.
建设路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全纪录
2007-12-24 11:00: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一、 活动简介
2007 年 12 月 19 日, 四川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成华区实验基地第三届现场会在成都市建设路小学隆重举行。
这次现场会建设路小学推出了关于 “搭建教科研交互运行平台、推进教科研一体化” 的主题。活动包括观摩研讨课、 建小数学组校本教研现场、 建设路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经验交流、 专家点评几个环节。
会上建设路小学的李芸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年级《左右》 教学的一节常态课, 接着数学组的老师们围绕着数学组的教科研专题《有效交流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 进行了 深入的研讨, 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了智慧的火花。
最后王桔校长还就学校开展的教科研一体化的尝试进行了介绍。
四川省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曾宁波主任、 贾贵州老师, 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刘旭副主任、 史玉老师也莅临我校对本次活动进行了 近距离的交流、 指导。
专家们对研讨课、 数学组的校本研讨现场和王校长的汇报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指出建小在搭建教科研一体化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成华区教育局徐局长也亲自参与了此次活动, 对活动的成功开展非常满意,他指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实践, 教科研一定要为一线教学服务、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
区内不少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校本教研的开展。
二、《左右》 课堂细节还原记录
执
教: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
李
芸
教案整理: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
李
芸
刘
静
前言:
2007 年 12 月 19 日, 四川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成华区实验基地第三届现场会在成都市建设路小学隆重举行。
这次现场会建设路小学推出了关于 “搭建教科研交互运行平台、推进教科研一体化” 的主题。活动包括观摩研讨课、 建小数学组校本教研现场、 建小校本教研活动经验交流、 专家点评几个环节。
会上, 建设路小学的李芸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节非常有研讨价值的一年级《左右》 教学的常态课,
课堂中, 学生们在充分的情感体验、 活动体验中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把左右概念内化成自己的数学思考, 教学实效性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堂课上, 我们看到了 学生充分的体验和交流的过程,看到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以下是集大家听课心得的整理记录。
课堂观注点:
体验学习下课堂有效课堂交流, 促进数学概念内化。
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第一册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第三课时 《左右》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有趣的活动, 领会左右的意义。
2
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 能在实际情境中, 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理解左右的含义。
2
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进一步学会确定左右的方法。
3
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2
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难点:
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课堂活动:
(一)、 新课引入
师:
小朋友们, 今天这节课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
大家都看到今天来了 许多老师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好不好?
(全班鼓掌)
师: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我们刚才在欢迎老师的时候, 用到了 什么? (老师举起双手提示学生 )
。
生:
用到了左右手。
师:
对啦, 咱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 左手和右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师板书:
左右)
(二)、 体验自身的左右
1. 说自身的左右
师:
请一个同学都举一举右手。
指名生 1, 举起右手。
师:
大家一起举一举右手。
全班举起右手。
师:
再举一举左右。
生 1 举起左手。
师:
大家再一起举一举左手。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 再平时的生活当中, 你常常用右手做什么事?
生 1:
吃东西。
生 2:
用右手写字
师:
用右手比划比划。
生 3:
用右手拿筷子。
生 4:
用右手端水杯。
师:
小朋友们再举起你的左手, 想一想右手再做这些事的时候, 你的左手在干什么?
生 1:
我右手在拿筷子的时候, 左手端着碗。
生 2:
我用右手画画, 左手按住纸。
生 3:
我右手写字的时候, 如果写错了 , 左手就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
师:
恩, 左手可以帮助右手做一些事。
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例子, 看来左手和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
请小朋友想一想, 在你的身体上, 还有没有想这样左右一对的好朋友?
生 1:
左脚和右脚
生 2:
右耳和左耳
生 3:
右眼、 左眼。
生 4:
左眉毛和右眉毛。
2. 动作游戏
师:
刚刚我们说了这么多例子, 接下来, 我们来玩一个机器人游戏。
老师来当遥控器, 小朋友当机器人, 当遥控器发出指令后, 看哪一个小机器人反应最快。
准备好了 吗?
全班起立:
准备好了 !
师:
前拍一次, 后拍一次, 上拍一次, 下拍一次。
生:
(根据老师的口令, 很快做出正确的动作)
师:
左拍一次
生:
(有两个学生拍错)
师:
有个别小机器人做错了, 要注意啦!
右拍一次。
生:
(全部能迅速正确在右边拍一次手)
师:
这一次全都对啦, 非常棒!
师:
举起你的左手, 向老师招招手, 举起你的右手, 向老师招招手;
左手拍左肩, 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左耳朵, 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右肩, 右手拍左肩; 左手摸右耳朵, 右手摸左耳朵;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正确的动作, 个别学生做错了, 能在老师的眼神提示下改正)
师:
每个小机器人都那么能干, 请坐!
(三)、 实践操作, 理解“左” 和“右”
师:
接下来, 我们再来动动脑, 动动手。
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请拿出橡皮擦摆在桌上, 请在橡皮擦的左边摆一支铅笔, 请在橡皮擦的右边摆上文具盒, 请在文具盒的左边和橡皮擦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最后请在文具盒的右边摆数学书。
(学生按老师的口令摆文具。)
(老师在投影上摆文具。)
师:
请同学们对照老师摆的检查一下你摆对没有, 如果不对请赶快调整。
师:
请面对这些文具, 看一看, 谁摆在最左边?
生:
铅笔摆在最左边。
师:
谁摆在最右边。
生:
数学书摆在最右边。
师:
请数一数, 从左往右数, 橡皮擦排第几?
生:
从左往右数, 橡皮擦排第二。
师:
从右往左数, 橡皮擦排第几?
生:
从右往左数, 橡皮擦排第四。
师:
老师有点不明白了, 为什么橡皮擦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呢?
生 1:
是左右。
生 2:
因为从左数排第二, 从右数排第四。
生 3:
因为第一次是从左数, 第二次是从右数, 方向不一样。
(师播放课件展示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
看来同一块橡皮擦从不同的方向数, 排列的顺序不一样。)
师:
从这些文具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文具, 说一说它的位置在哪里?
生 1:
我喜欢直尺, 从右往左数它排第三。
(师板书:
从右往左数直尺排第三。)
师:
有谁也喜欢直尺? 你有不同的介绍方法吗?
生 2:
从左往右数直尺排第三。
(师板书:
从左往右数直尺排第三。)
师:
还有别的小朋友想来介绍吗?
生 3:
我喜欢铅笔, 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一。
(师板书:
从左往右数铅笔排第一。)
生 4:
我喜欢铅笔, 从右往左数它排在第五。
生 5:
我喜欢橡皮擦, 它排在从左往右数第二。
生 6:
我喜欢数学书, 它排在从左往右数第五, 也是从右往左数第一。
师:
这个孩子真能干, 不仅说了从左数的位置, 还说了从右数的位置,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
出来说从左或从右数排第几, 能不能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或者还有不同说法。
生 7:
我喜欢文具盒, 它在直尺的右边。
(师板书:
文具盒在直尺的右边。)
生 8:
我喜欢数学书, 它在文具盒的右边。
生 9:
我喜欢橡皮擦, 橡皮擦在铅笔的右边, 还在直尺的左边。
师:
说的真好, 表扬他!
师:
选你喜欢的文具, 跟同桌说一说它在什么位置。
(同桌交流。)
师:
同桌交流时, 同学说的好我们就夸夸他, 说的不好我们可以补充, 说错了我们可以帮帮他。
这样我们一三班的小朋友就能共同进步。
(四)、 面对面, 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师: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棒, 后面的老师们都想认识认识大家, 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
(师指名三生到讲台面向全班同学。)
师:
跟同学们打个招呼, 举起右手和他们招招手。
(三生举起右手挥一挥:
大家好。)
师面向全班:
为了礼貌起见, 我也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举起你的右手挥一挥。
(全班学生挥右手。)
师:
刚才大家在挥手打招呼的时候, 你有什么发现? 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 我们再一起挥一次。
(台上三生, 和全班学生面对面同时挥右手。)
师:
说说你的发现。
台上一生:
我在举右手的时候, 台下同学举的是左手。
师面向全班:
你们举的是左手吗?
生齐:
不是!
师:
那时怎么回事呢?
生:
因为你们是面向我们, 不时背向我们, 所以我们的方向是相反的。
师:
也就是说, 当我们面对面时, 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师:
请台上和台下的同学一起用右手招招手。
(学生招手。)
师:
请两个小朋友面对面, 同时用左手或右手招招手。
(同桌面对面招手。)
师:
小朋友们看到没有, 当我们面对面地时候, 左右方向相反。
师:
请中间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三个。
生:
我叫杨新月, 站在我右边的是曹洪文, 站在我左边的是李清逸。
师:
请台下声音大点的孩子再来介绍介绍。
生:
左边的是曹洪文, 中间的是杨新月, 右边的是李清逸。
师:
为什么台上同学的介绍和台下同学的介绍不同呢?
生:
因为我们是面对面的。
面对面的时候, 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师:
原来是这样啊, 跟我们刚才招手时出现的情况相同。
师:
我们再请三个小朋友来介绍自 己一下。
不过老师要求上台和下台的小朋友要排好队, 靠自己的右边走。
(有一队小朋友靠左走了, 于是和另一队撞在了 一起, 引得全班哈哈笑。)
师:
请两队的小朋友都举起自己的右手。
大家看一看, 到底是哪一队走错了 ?
生:
李清逸那一对走错了。
师:
请两队小朋友找准左右, 重新走一次。
(两队学生按正确路线走了一遍。)
师:
请两队的小朋友, 举起右手, 靠右走, 走回原来的位置。
(学生举起手, 靠右走了回去。)
师:
看明白了吗?
生:
老师, 我看见过一道题, 说得是, 大家都靠右走, 左边的楼梯会不会浪费?
师:
觉得浪费的请举手
(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认为浪费。)
师:
觉得不浪费的请举手。
(全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 认为不浪费。)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我认为不浪费, 因为下楼的同学从这边下去, 但是上楼的同学就会从另外一边上去。
师:
因为上楼和下楼的同学面对面, 所以他们的左右方向是反的, 左边的楼梯不浪费。
(课件出示 61 页 5 题)。
师:
老师要求小朋友们上下楼梯靠右行, 但机灵狗不明白了: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生 1:
不是, 三个小朋友是往左走, 三个小朋友是往右走的。
师:
老师要求小朋友们靠自己的右边走, 你再想想。
生 2:
他们是靠右边走的, 因为他们的方向是相反的。
师:
来, 我们举起右手, 想象自己上楼和下楼靠右行。
师:
其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学校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都靠右行, 在马路上的交通规则也是行驶靠右, 这样大家各行其道, 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了。
请大家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观察。
(五)、 巩固联系
师:
刚刚我们解决了 这么多问题, 淘气却遇到了 难题, 我们来帮一帮他。
(课件展示教材 60 页:
找一找。)
师:
淘气去小明家, 可他忘记了 是几号, 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帮他找找是几号?
生:
7 号。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 7 号在楼梯的左边。
(课件出示教材 61 页 3 题 。
)
师:
淘气找到小明之后, 准备和他一起乘车去旅游, 他们走到停车场一看, 发现从右数大客车是第 5 辆, 请问这个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生 1:
7 辆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是 7 辆的?
生 2:
大客车从左边数是第 5 辆, 那草丛里就遮住了 4 辆, 加上左边的两辆就是 7 辆了。
师:
这个小朋友说得真清楚, 我们夸夸她。
师:
我们再用数一数的办法, 来数数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带领学生从右往左数数汽车一共有几辆。)
(六)、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 什么?
生齐答:
左右。
师:
你打算用什么好办法分清左右?
生:
我就想握铅笔写字的手时右手, 另外一只压本子的手是左手。
师: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儿,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分清左右。
三、《左右》 校本研讨活动实录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数学组
刘静
学
校
课
题:
《体验学习促进课堂有效交流策略的研究》
数学组研究专题:
《有效交流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
主持人:
刘 静
活动现场再现:
刘
静:
老师们, 在前期的研讨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与学校的科研课题《体验学习促进课堂有效交流策略的研究》 相结合, 我们对数学组的校本教研课题又进行了修改和提炼, 要达成有效交流就必须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所以现在老师们都能围绕着” 有效交流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 这一主题来上课和观课, 并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谈出自己在” 体验中交流, 在交流中促进概念...
篇二: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名称:李大庄乡李大庄小学校数学教研组 教研组长:程红亚记录人:周振江 活动时间 2015.11.22 活动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周曼曼 参加人员 程红亚,周振江,周曼曼,张红春 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讨
预计要达 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到的目标
教 研 过 程 (请从本次活动的发言内容概要、主要结论、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记录)
内容概要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探讨。
主要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学校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探讨。
主要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探讨。
主要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4、进行口算和估算教学的探讨。
主要内容和问题 1、重视口算训练。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2)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2、注重笔算训练。
3、注重估算训练。
4、掌握算理,注重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1)校对的习惯。
(2)审题的习惯。
a 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 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 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4)养成验算的习惯。
6.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 认真读题是一种审题能力,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书写横式是加法,列竖式是减法。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学生读题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
7.设计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采取习题形式的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教 研 成 果 1. 请列举出通过本次活动汇聚的生成性成果,例如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讲稿、总结材料等;
并列举出每件成果的主要生成者或执笔者,记录成果的存放处便于未来备查;
周曼曼:
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
任金金:
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李娓:注重笔算训练。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
范志娟:注重估算训练。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 “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任书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们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获得正确的结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底气,变成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并在以下文本框内例举出一项具体的活动成果内容 (如是课堂实录请单独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此处简要描述即可)
1、重视口算训练。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其次应注重口算方法,并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比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限时完成等方式。
再次应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比如进行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和各种机能高度参与,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方面的技能。
2、注重笔算训练。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一看、二读、三回头 ”。即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 “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注重估算训练。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 “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4、掌握算理,注重方法。
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们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获得正确的结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底气,变成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
(1)校对的习惯。
(2)审题的习惯。
a 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 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 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
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4)养成验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 认真读题是一种审题能力,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书写横式是加法,列竖式是减法。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学生读题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
3、设计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采取习题形式的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总结 (是否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实施中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其次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相信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篇三: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教研组:
小学数学
项目名称
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李应霞
活动时间
2015 年 10 月 23 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角的初步认识
主讲人
刘聪
参加对象
全体小学数学教师
申请学时
参与者 1 课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刘聪老师在二年级教室公开课,主题为《角的初步认识》,全体小学数学组老师参与听课。
2、课后集中校二楼办公室评课,教导主任容莉老师主评。
3、主评老师整理好评课稿上交到教务处.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本次教研动顺利开展,老师们积极参与,发言踊跃。从而提升了我组教师的专业素养,收获颇多,效果不错。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容莉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1、激趣。即教师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儿童身边的、感兴趣的、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事例、场景,以此来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实现情感层面上的“乐学”。上述案例中通过生活实例激起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唤起、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便能够快速、有效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
2、孕伏。教师的情境创设不能简单就因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置,教师的情境创设应让学生有思考、有回味,要有数学思维的空间,更要为后面的新知学习中的难点作好铺垫、孕伏。只有让学生的“乐学”与“会学”有机统一,才能为学生开辟一条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自主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找出五角星上有几个角,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能得到几个角?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评课稿:
这节课刘聪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课开始,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
画角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用美丽图画打扮庆祝“十一”国庆节,引导学生想到需要画角,激起学生很想学习画角的强烈愿望。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这里过渡比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老师先利用同学们比较喜爱的孙悟空与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让学生各显身手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温老设计由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角有大有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本节课如果再在学生出现端点与顶点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顶点时进行强调教学顶点就更好了。
篇四: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活动时间 第一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七项措施:
1 、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在全面调查了解, 充分辨别分析, 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如对心理障碍型学生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 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 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心理疾患严重者辅以药物治疗, 后者以初中以上学生居多; 对意志薄弱型学生重在意志锻炼; 对身体病态型学生重在治疗疾病, 不能坚持学习者要休学治疗; 知识断层型学生重在接上知识链; 对环境困惑型学生重在排除环境干扰; 对智商低下学生要降低要求, 重学基础。
2 、 正面鼓励, 侧面教育。
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 即予以表扬, 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 即予以鼓励, 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 即予以赞美, 做到表扬多于批评, 做到正面鼓励为主, 侧面教育为辅。
学困生, 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
3 、 突出主体, 开发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主体, 我们要让学生自我提高, 主动发展, 把潜能挖掘出来, 心理障碍型学生要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明确学习的目的, 要让学生在外界影响下心理自我健全;意志薄弱型学生要让其自我监督; 知识断层型学生要让其主动补习断层所学; 环境困惑型学生要让其主动克服家庭困难、 社会不良诱惑, 摆脱环境阴影。
给以期望, 发挥罗森塔尔正效应作用。
4 、 利用活动, 树立信心。
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 他们也有其所长,关键要发现并加以利用, 如某个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不佳, 但他可能在校运动会中是 1500m 长跑冠军, 教师要把此信心让学生转到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信心上来。
5 、 主动辅导, 人格感化。
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 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 他们在困难之际, 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 同时学生的向师性也决定了教师人格感化有重要作用。
6 、 建立转化记录, 促其成才。
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记录, 制定计划全程、 系列帮扶学困生, 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 并促其成才。
学生之间结对帮扶, 让好的结对榜样带动学困生, 发挥榜样作用、 监督作用、同化作用。
7 、 持之以恒, 教育不懈。
学困生今日脱困了, 明日在另一点上又形成新的断层, 今天能管住自己, 后天就不能管住自己了, 因此, 使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 必须持之以恒, 教育上不松劲, 行动上不懈气。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三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优质课评课活动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一、
讲课教师先进行说课。
二、
各教研组的教师分别进行评课。
三、
郑庆和总结这段时间教师讲课情况。
优点:
1. 结合学科的特点, 初步尝试和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 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设计上, 教师能有意识的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
多数教师能够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注重学生体验, 突出实践、 操作等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教学目标融于主题活动或游戏中。
4、 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
存在问题和建议:
1、 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听课过程中, 我们发现, 仍然有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存在 2、 在讲课时, 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还应进一步加强。
四、 杜秀良校长做总结:
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地实践、丰富和完善。
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刻苦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真正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需要。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五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一、
郑庆和领导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具体情况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明确、 具体, 操作性强。
2.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设计全面、合理。
3. 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4. 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学方式方法 1. 尊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师生关系平等、 融洽, 营造民主、 和谐、 宽松 的学习情境。
2.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 整合教学内容, 积极吸收课外教学资源,创设问 题情境;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评判能力。
3.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学媒 体的运用合理, 实用性强。
4.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及社会现实, 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程序设计层次分明, 合理有序, 结构紧凑。
5. 注重鼓励性评价,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 注意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 学习方式方法
1. 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所学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 敢于质疑问难。
2. 学生思维活跃, 能独立思考, 勇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间、 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优质高效。
4. 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
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七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学习——如何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 寻无效教学症结 (1) 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
(2) 归纳的七种失衡。
1、 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 理念方面:
举了一个新东学校教育孩子的例子。
3、 管理方面:
硬件投入 80%, 软件投入 10%。
4、 观念层面:
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5、 思维层面:
教学约位流于形式, 而没有针对学生。
6、策略层面:
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7、 方法层面。
二、 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
投入、 时间、 产出、 成绩、 学习经验。
三、 共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 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
目标要适度。
目标要适量。
2.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朗读要分层次, 每次读的要求应该不一样(2)
设置有效的问题(3)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大多的合作, 探究大多流于形式。
(4)
课堂上的资源生成。
利用现实的条件, 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现象, 事件作为一种资源。
(5)
注重课堂反馈。
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课后表现, 要对学生进行了解(6)
教师的个人素养。
语言准确、 生动, 言出必践、 评价要有效, 不能空洞无针对性。
(7)
创设发主,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不能心急, 不能强加给学生压力。
(8)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结构的有效性。
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要精选, 适量, 讲解要细致。
四、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 80%的学生达到 90%的目标。
2. 任务定位准备, 具体完整, 并向学生有所定。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九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研讨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杜秀良: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 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 也常常看到小组交流居于形式, 课堂热闹了,但没有它的实效性, 为此我们把“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作为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
下面就请讲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 自己的课堂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反思。
刘如慎:
小组学习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学习的机会, 一是在当学生争论谁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时,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这时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我感觉这个合作的时机把握不错。
另一个合作则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 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感觉效果不太理想。
刘淑兰:
我非常同意刘老师的观点, 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设立小组合作非常有必要。
李老师第一次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比较好, 能在交流中解决同学之间的分歧, 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我教学的这节课中, 预设第一个环节时我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 但教学中看到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意义时有一定的困难, 随即设计了小组合作,效果不错。
这说明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
但我有一个疑问, 在我这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 我让学生各自看书中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张培革:
检验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理解, 学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确了,我认为在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刘洪波:
老师们刚才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交流,我认为谈得很好, 确实在当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时; 当学生用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 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 设立合作很有必要。
郑庆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要注重它的实效性, 要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的难易程度和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来把握。
但刚才有的教师说预设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 我不同意这种做法, 因为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问题的重要的方式, 备课时应该预设, 课堂中可根据生成随机把握, 如果预设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了就没必要小组交流了, 如果课堂中生成了学生不易独立解决或是答案多种时可随机设了小组交流。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十一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批评、 表扬的艺术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一、 表扬学生的艺术 表扬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激励进取、 提高自信, 而且具有导向作用。
但不恰当的表扬却适得其反, 因此, 表扬必须注意艺术性。
(一)
实事求是。
既不能夸大, 也不能缩小, 必须分寸适度, 真实可信。
具体做法是:
不能用夸张的语言, 虚伪的表情来表扬学生。
②避免成见, 做到一视同仁。
(二)
掌握时机。
适当时机的表扬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早则会使学生骄傲自满。
过 迟则时过境迁, 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消退。
(三)
注意分寸。
表扬的语言既不能夸大事实, 又不能谨小慎微。
说少了,学生容易产 生不平感; 说多了, 过分夸大, 学生又容易产生虚伪感。
(四)
大小并重。
大的、 小的方面进步都要表扬。
小的对学生来说可能已经尽全力了,
尽最大努力了, 假如我们看不到或不注意, 将挫伤学生积极性。
二、 批评学生的艺术 (一)
批评的情感基础 1、 批评成功的前提是“爱” 。
2、 爱的情感基础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3、学生自尊心的特点:
(1)
动力性(2)
敏感性(3)
情绪性(4)
脆弱性(5)
复燃性 (二)
批评的操作艺术 1、 批评的原则: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持之有据、 因人而异、 治病救人、恩威并施、 抑扬结合。
2、 批评的方式:
①发问式。
对勤于思考和悟性较好的学生可采用。
提出问题, 列举事实, 促进感悟, 助其检讨反思。
②暗示式。
对自觉性、 自制力较强和较为成熟的学生可采用。
点拨、 暗示、手势、 眼神都能做到。
③提醒式。
对性情机敏, 多有疑心的学生可采用。
揭示诱导、 抛砖引玉、 触发联想。
④即席式。
对不肯接受批评, 态度蛮横, 极不虚心的学生可采用。
发现问题,随时指出, 当场批评, 避免狡辩抵赖, 揭示危害, 讲透道理, 促其动心。
⑤参照式。
对阅历较浅, 自觉性差而易于感化的学生可采用。
借助他人他事的经验, 运用类比的方法, 使其在借鉴感悟中吸取教训。
⑥扬抑式。
对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的学生可采用。
先正面鼓励, 肯定成绩,然后指出缺点, 摆现象, 论危害, 寻根源, 启迪输导, 递进深入。
⑦商讨式。
对反应快、 个性强, 易于冲动的学生可采用。
心平气和, 以商量探讨的口吻平等公正的交流,
小 学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记 录录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十三周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题内容 表扬、 批评的艺术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组织者
具
体
活
动
纪
要 ⑧触动式。
对惰性大、 依赖心理较重的学生可采用。
态度严肃, 措辞尖锐揭示危害, 预 示后果, 狠击一掌, 促其觉醒。
⑨启迪式。
对性格沉静为人老实, 不太机敏的学生可采用。
娓娓讲理,细细分析, 和风细雨, 动之以情。
⑩揭露式。
对刁钻古怪, 不愿承认错误的学生可采用。
在揭露事实、 摆出证据的前提下, 动怒容, 震其心, 使其认错服理, 既批错误事实, 又批不良态度。
3、 批评的注意事项:
①弄清问题真相。
②分清批评的界限。
③选择合适的机会。
④区分不同对象。
⑤主动替犯错误的学生承担责任。
⑥保持良好的心境。
⑦不可以权压人。
⑧不...
篇五: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9 月 15 日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全组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经讨论教师们认为 A在对于图形的对称轴方面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B合理科学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以位置教学为题教师讨论 2、 各位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围绕多媒体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9 月 28 日 提高学生两位数乘法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学生的计算水平较低 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问题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各位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A在训练中注意习题的精而少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利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B对于学困生在开始训练时注意速度要慢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算理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10 月 12 日 提高乘除法应用综合题的解题能力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讲完乘除法应用题后 学生和已有知识形成了混乱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特召开此活动。
2、 教师们自抒己见发表看法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10 月 18 日 提高学生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学生对整数除法在一道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掌握较好。
2 学生明白应用题中的单价 、数量 、总价 之间的关系。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11 月 2 日 如何系统地搞好期中复习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期中考试将近 组织数学教师讨论如何系统的有计划的搞好复习工作 2、 有的教师认为可以把知识以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的分类进行系统练习。组内教师一致同意。
3、 有的教师认为我校学生基础较差我们应以课本为主线以课本为阵地。
4、 我们对于稍难的题训练上应重视但应注意量的掌握应该少。难度不能太大。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2010 年 11 月 18 日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期中考试总结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本次期中考试三年级学生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整体水平正常。
学生存在问题计算能力差理解应用题能力差、基2、 础一般的学生多学优生少。
试卷难易程度来说比以前较有难度并增加了稍难3、 的题。
以后我们应努力的地方 A加强计算、速算能力训练 B继续努力管理、辅导好学困生 C提高课堂效率注意学优生培养、训练 D落实课外小组活动。
4、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11 月 25 日 生活中的大树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生活中的大数读数写数要求学生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2、 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迁西县第四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数学组 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人员 2010 年 12 月 1 日 吨的认识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 2、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 知道 1 吨=1000 千克
篇六: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英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 0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2010 年
月
日 地点:
大会议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 记录人:
彭晋新 (一)
校长讲话:
1、 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 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勤奋务实、 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要有对工作的热情。
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
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 再创佳绩。
(二)
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 教研文化建设。
2、 小黑板工程, 教师用书工程。
3、 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 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6、 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
(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 三备)
(三)
互动交流:
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常德英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 0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0 年
月
日 地点:
大会议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理论学习 记录人:
彭晋新 主题: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误区:
一、 语文课轻了“语” ;
二、 由“满堂灌” 走向“满堂问” ;
三、 空洞的热闹;
四、 课堂教学的虚化。
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 使有效学习、 有效对话的研究与学习十分必要。
真正对话:
一是少一点权威, 多一些尊重, 在平等中对话。
对于教师而言, 真正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关系, 既应是朋友, 更应是严师。
常言道:
“无规矩, 难以成方圆” , 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也需要被管束被要求, 宽而有限度, 严而不苛刻。
二是少一点预设, 多一些生成, 在创造中对话。
课堂教学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 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预设中生成, 在创造中对话,在对话中发展。
教师必须根据交流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 进行即兴设计, 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 或回应, 或反击, 或再击、 组织、 参与、 引导。
三是少一点批评, 多一些赞美, 在欣赏中对话。
德英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 0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0 年
月
日 地点:
大会议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小学作业设计 记录人:
彭晋新 1、
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2、
发布信息:
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课后的拓展作业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3、
交流: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 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郑凤英老师发言。
(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
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 归纳为四点:
读、 查、 思、 记。
张建福老师发言:
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读课文。
划出课文中不认识、 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
质疑。
蔺洪金老师发言:
1 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 请家长签字, 以便落实。
2. 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 标识出来。
{怎样解决? }
3. 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 对于不懂的地方、 不懂的问题, 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 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问号就可以了, 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
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德英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 0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0 年
月
日 地点:
大会议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精神传达 记录人:
彭晋新 一、 外出学习、 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钟述善老师参加了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的总结体会。
首先比较简要的概括了所听四堂课的精华所在, 然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听后的一些感想, 所体会到、 领悟到的一些教学新思想新方法, 最后又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比较, 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活动, 一人培训人人受用, 使其他老师即使没有外出培训, 也能同样领略教学新动态, 接受新思想, 尝试新方法。
二、 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每位老师有准备、 有重点的进行评课活动。
以“体验式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 毫无保留的进行了点评, 既提出了值得学习的地方, 也指出了商榷的问题。
本次活动教研气氛浓厚, 各位老师畅所欲言, 取得了教好的效果。
德英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 0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0 年
月
日 地点:
大会议室 出席:
全体教师
主题:
学习教学常规 记录人:
彭晋新 一、 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学习《小学教学常规》
(一)
备课 (二)
上课 (三)
听课、 评课 (四)
作业布置与批改。
(五)
辅导 二、 其他 (一) 、 完善常规工作, 规范集体备课 (二) 、 规范教研组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
(三)
、 开展多项活动, 提高学生素养。
篇七: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享]成绵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a61 教育论坛]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恢复默认设置 登录注册 搜索风格论坛状态论坛展区 A61 教育网首页我能做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交流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a61 教育论坛 → 小学研修 → 小学数学 → 教学论坛 → [分享]成绵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您是本帖的第 4752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分享]成绵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一点红
等级版主 文章176 积分2502 门派小学数学 注册2006 年 3 月 14 日楼主
[分享]成绵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成绵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成绵路小学数学组、高水小学联合教研活动续
时间2006 年 11 月 14 日 地点一楼网络教学厅 主持人李跃丽 参加人成绵路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龙校长、陈红军老师点评两节新教师见面课。其主要点位如下 《8、9 的认识》 1、能引导学生对主题图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从中找出数量是 8、9 的物体并进行有序的数数。同时注意了在数与物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 8、9的具体数量。
2、在数数的过程中对有争议的数量如有的学生说蝴蝶有 8 只有的说有 9 只教师能灵活的引导学生采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验证。
3、能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数除顺着从 1 数到 8 外还让学生倒着从 8 数到 1培养了学生数数的灵活性。
4、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全面发挥了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5、能结合摆点子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 8 和 9 的关系为比大小数序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6、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7、建议 1.数数的过程显得有些墨守陈规。因为以有前面数数的方法做基础学生已知道怎样数数所以建议在数 8、9 的物体时可放手让学生数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引导只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物与数一一对应2、按一定的顺序数3、注意 8 与 9 的关系。这样既可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教学。
2.在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填数并比较大小作到数、形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信息重组的能力。
《周长的认识》教学过程清晰展现出了课型。
1、利用课件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2、教师创设小圆点谁先回到起点的问题情境自然的使学生关注一周的路程生动、形象的媒体演示丰富了学生关于图形周长的感性认识使图形周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得以构建。
3、通过与书上概念的比较引发了学生对“封闭图形”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4、让学生摸周围物体的面的周长描书上各种图形的周长将周长的概念推而广之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中来到具体中去的思维过程从而牢固的建立了周长的概念。
5、求各种图形的周长能引导学生作到方法多样化。
6、整节课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练习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周长的概念。
7、建议 1.在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测量方法做适当的小结 1.直的边的图形的测量方法。
2.曲边图形的测量方法。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策略优化等思想。
2.可结合测量进一步追问各种图形的周长是哪几条边围成的从而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
二、龙校长谈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模式。
1、研课。研课小组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研究教案 2研读教材、教师用书 3收集资源主要是案例 4听试讲。. 2、上课。
3、议课。主要议类结构即这一类型的课该怎样上 4、共同反思。
5、组内对活动进行总结。
三、教研组长李跃丽老师对本次的联合教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开心就好2006-11-16 9:00:06 gq135
等级初级教师 文章40 积分54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 年 9 月 19 日第 2 楼
好,有效 2006-12-25 13:37:26
2
2
1/1 页
1
论坛跳转到....╋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安排
├研修交流(教研计划发这里)
├管理沙龙
|
├后备干部交流
├全国科学教育涪城实验区╋教师教育
├继续教育
|
├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
├远培专区
|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
|
├学习心得
├知行社(《教师博览》原创版选稿基地)
├少年作家╋教育在线
├教育视野
├教育科研
├教育随笔
|
├原创区
|
├转贴区
|
├征文区
├园丁文学
├班主任之窗
├团队工作
├信息技术
|
├小学信息
|
├中学信息
|
├技术探讨
├心路同行╋小学研修
├小学数学
|
├教学论坛
|
├课题探讨
|
├网上沙龙
|
├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
├小学科学
|
├科学课教学论坛
|
├小学科学检测研讨
|
├科学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
├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思品
├幼教之窗╋中学研修
├中学语文
|
├教学资源
|
├中考动态
├中学数学
|
├研修时讯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中学英语
|
├研修时讯
|
├教学资源
|
├试题集锦
|
├教学沙龙
├理科综合
|
├公告栏目
|
├物理研修
|
├化学研修
|
├生物研修
├文科综合
├职教天地
|
├专业主题交流讨论
|
├公告
|
├教学设计、课件、课例
|
├文章、论文发表
|
├成人教育
├高中研修
├中学地理
|
├新闻频道
|
├初中地理
|
|
├试题
|
|
├教案
|
|
├课件资源
|
├高中地理
|
|
├试题
|
|
├教案
|
|
├课件资源
|
├地理新论╋综艺天地
├音乐体育地带
|
├音乐教学设计
|
├体育教学设计
|
├师生风采
├美的教育
├心情大灌水
├户外生活╋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基地
发短信
购买论坛点券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论坛通行证设置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总帖数图例
在线图例
在线情况
用户组在线图例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 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贺卡发送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A61.net.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5 次数据查询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