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一)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CAI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 (三)鼓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喜洋洋》音乐教案,菁选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喜洋洋》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一)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CAI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
(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活动准备:
(一)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二)通过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及家长提供等形式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龙灯等。)
(三)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热闹喜庆气氛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喜洋洋》(即课件一)
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两段影片,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看。想一想你喜欢那一段影片,为什么?
(播放:课件之 ‘影片对比’ 片段。节选于民间过年或喜*收的欢庆影片,设计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幼儿感受乐曲富有的艺术感染力,该片段内设置按钮,分别控制播放无声影片和有声同影片)
提问:
①这两段影片,你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②这首好听的音乐叫做《喜洋洋》,你们想听吗?
合影片欣赏乐曲《喜洋洋》
(播放:课件之 ‘乐曲视听’ 片段。 在欣赏《喜洋洋》乐曲的同时,特别创设了许多情景,通过传统衣着的人们敲锣打鼓,划龙船、踩高跷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丰收后的喜洋洋;通过人们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载歌载舞、舞龙舞狮等影片画面,使幼儿感受到了过年过节的喜洋洋,将画面与乐曲《喜洋洋》相配,使幼儿视听结合的感受到了喜洋洋)
提问:
①听了这首乐曲,小朋友有些什么样的感觉?
②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这么样的?
③你们听到了这首喜洋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展开想象,并进行自由、大胆的讨论。
(二)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即课件二)
1、两位老师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同段式的音乐形象。
熊老师:“我听到这个音乐很想跳舞,刘老师你呢?
刘老师:“我也想跳舞了,小朋友你们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动起来。”
(播放:课件‘乐曲欣赏’片段)
提问:“小朋友,熊老师和刘老师表现的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课件分解ABA段式
①欣赏A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片段中的动画,让音乐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喜洋洋》,合着节拍,在五线谱上出现4朵红花,每朵花随着A段的A段乐句出现,以鲜艳跳动的红花表现乐曲的活泼和欢快的风格)
提问:
a、这是什么?有几条曲线?它就是能写出好听音乐的五线谱。
b、这段音乐是用欢快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还是用优美的形式表喜洋洋的?
c、听音乐的同时,你们看见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
d、花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一段共有几朵花?
我们为这一段取一个名字叫喜洋洋,A段共有几个乐句,重复欣赏一遍A段,同时,幼儿为A段击掌打节奏,感受A段的活泼和欢快。
②欣赏B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片段中的‘B段’动画,以实物的形式表现乐曲《喜洋洋》。合着音乐的节拍,在五线谱上出现4片叶子,每片叶子随着B段乐句的出现,以优雅舒展的绿叶表现B段的优美和舒缓。)
提问:
a、这段音乐是用优美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还是用欢快的形式来表现喜洋洋的?
b、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
c、叶子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五线谱上的?一共出现了几片叶子?
d、我们为这段取个名字叫B段,那你们看见五线谱出现了几片叶子,B段就有几个乐句。
再次欣赏B段,现时幼儿为音乐击掌为B段打节奏,感受B段的优美与舒缓。
3、欣赏A段乐曲
(播放课件‘分段欣赏’ 片段中A段动画,同A段的实物形式是一样的,但喜洋洋音乐由于添加了锣鼓,在实物花上有稍许变化花的颜色成红色了,仍是4朵花随着A’音乐的乐句出现)
提问:
a、这段音乐与A段、B段哪一段比较相似
b、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c、五线谱上出现了什么?花朵代表什么?一共有几朵花?
我们为这一段也取个名字,因为它与A段相似,但是它加了锣鼓显得更欢快了,我们给A段的头上加了一撇,叫它A’。 A’共有几个乐句?重复再欣赏一遍乐曲,为A’打节奏,感受A’的欢快情绪。
3、完整欣赏一遍全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
(播放课件中的‘全曲欣赏’片段,三条五线谱组成了《喜洋洋》整个乐曲的结构,分别代表A、B、A’三个乐段。配合乐曲节拍,每条五线谱上逐一出现花、叶子组成的动态实物形象,让孩子完整的感受ABA’的段式结构。
(三)表现乐曲《喜洋洋》(即课件三)
1、导语: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开启音乐时空大门,到影片中去吧!你们先选择好自己喜欢的道具。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热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舞蹈。
(播放课件三、画面出现一扇时空大门,在教师用钥匙开门后,门后出现剪辑好的过年过节燃放焰花、爆竹、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扭秧歌的镜头,配上《喜洋洋》的音乐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欢乐、喜庆的现场氛围。)
《喜洋洋》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进行演奏,进一步熟悉乐曲的ABA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创编过“庆祝生日”的身体动作及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根据指挥手势演奏时,注意迅速调整动作做出反应;在忘记动作时,能向同伴、教师寻找支持;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喜洋洋》的画面,知道乐曲是ABA结构。教师事先和幼儿看图讨论节日期间快乐的事情,并根据乐曲的性质、结构和内容创编有关“庆祝生日”主题的节奏动作。
2.将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值日生将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摆放到位。幼儿已正确使用过上述乐器。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教师创设生日情境,幼儿回忆自己创编的`动作。
教师:上次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请你们来给他(她)庆祝生日,你们做什么动作啊?
2.幼儿在教师哼唱乐曲A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拍身体三个部位(如拍头、拍肩、拍手)
教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下一下地做这些动作吧!
3.幼儿在教师唱乐曲B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做拍手和手腕颤抖的动作。
教师:瞧!这段音乐还可以这样做动作呢!
二、随音乐完整地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边听琴声,边完整连贯地做身体动作。
2.幼儿边听音乐磁带边做身体动作,教师尽可能不做提示。
教师:这次你们自己听音乐做这些动作,可以吗?如果忘记动作了怎么办?
3.个别幼儿带领大家做动作,教师提醒做带领动作的幼儿,敲腿动作的方位同集体相反,即做镜面示范动作。(如幼儿不能做到镜面动作则不要强求,教师在旁边坐一定的提醒就可以了)教师:谁能到前面来带大家做这些动作?这个动作怎么做?
三、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讨论分组做身体动作的方案,选出专门敲腿的一组幼儿。
2.幼儿分组随着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教师面向不同小组,领做不同节奏的指挥动作;幼儿练习较快速、准确地做自己小组的身体动作。
四、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1.幼儿空手练习敲击双向筒的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空手演奏练习。
五、幼儿拿乐器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拿乐器演奏。
2.教师用来拍指挥的动作指挥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幼儿根据教师改变的指挥方案,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进行多种发展练习。
《喜洋洋》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
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习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喜洋洋》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音乐形象的变化进行游戏,体验遵守规则、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电子琴、“喜洋洋与灰太狼”中主要动物明星胸饰。
2、情景布置:草丛、大树、房子等可供幼儿躲藏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装扮角色,介绍自己,引起游戏兴趣。
幼儿自选胸饰,装扮“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各种角色,跟着xx|xxx|的音乐节奏介绍自己。
教师主要关注:孩子是否能自己跟着音乐节奏大声地介绍自己。
(二)听辨音乐,进行游戏,体验遵守规则,共同游戏的快乐。
1、第一遍游戏:复习游戏,回忆玩法与规则。
教师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听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游戏。
2、第二遍游戏:尝试根据音乐形象的变化进行游戏。
教师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听辨出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
3、第三遍游戏:鼓励交换角色,进行游戏,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师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根据新角色听辨音乐做游戏以及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能够抓住当前流行的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展活动,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出有新意的活动,是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参与度大幅度上升。活动的教学形式较为开放,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也显得师生间的关系无比的亲近和谐,活动氛围营造的很具有亲和力。在活动中采用新颖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时刻保持新鲜和活力,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德和谐统一。
从现场的效果来看,我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把握好: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慢羊羊和灰太狼的说话声音效果会更好。
《喜洋洋》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
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
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
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
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
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
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线、小河。
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
(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
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1)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5篇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四川民歌《太阳出喜洋洋》,感受其欢快喜庆的音乐特点;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游戏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有两两合作、协商决定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的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农夫、斧头、狼)、箩筐实物一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好吗?你们觉得心情和天气有关系吗?
1.欣赏歌曲,介绍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欣赏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气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3.欣赏歌曲,带着问题: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重点引导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动作来感受挑箩筐晃悠悠的感觉)。
二、熟悉歌曲内容,模仿游戏中的三个角色
1.你听到歌里唱了谁上山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担的农夫和箩筐”)谁愿意来做一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扮演农夫,练习挑箩筐动作。
2.农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头”)斧头的动作怎么做?
3.山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凶狠恶毒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音乐游戏
1.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挑箩筐、拿斧头等标志性动作。师:我们来看看农夫、斧头、狼,他们谁控制谁?
2.老师示范讲解游戏。
游戏玩法:
第一段:农夫出场
第二段:斧头出场
第三段:豺狼出场(间奏时段猜拳并进行奖惩)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3.双人对抗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五、放松活动,同伴间互相捶背、捏肩、挠痒、打滚等六、结束:挑着砍获的豺狼回家咯(音乐伴随)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
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创造性地模仿)。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5
七度进阶曲是一首丹麦民间舞曲。曲调欢快,音色优美,容易让人投入到音乐的欢快气氛中。大班幼儿对音色、节奏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听辨,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动画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容易形成对比。因此我将故事与动作融为一体共同来表现音乐,这也是符合《纲要》精神,给幼儿创设多种条件感知艺术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尝试表现音乐。并通过合作表演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增进情感沟通。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投入到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中,大胆地表现,体验游戏的快乐感觉,。
2.幼儿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撞、晕、抓、逃等),转换为对音乐的表现表达,并产生幸福愉快的感受。
3.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并根据音乐能双手分角色表现音乐,迅速保住自己抓住别人。
二、活动准备
音响、MP5、图谱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愉快地表现出来(撞、吃惊、害怕、晕、狼的凶狠、羊的机智)大胆表达。
难点:幼儿能够双手分角色表演音乐,迅速逃离,
准确抓住。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随音乐舞蹈导入——《七度进阶曲》
师:宝贝们今天杜老师来带你们一起玩音乐游戏,好不好?
幼:好。
师:那和我一起随音乐跳舞吧(围圆圈在教室跳,初步感知音乐)
[在初步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半数幼儿能够自主随音乐做动作,部分幼儿只能跟随教师的动作变换调整自己动作。
反思主要原因:
1、幼儿对外国音乐接触较少,曲风不同,初步感受不同;
2、幼儿学习品质需要逐步提升,自主表现能力要锻炼]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宝贝们,刚才跳得高兴吗?
幼:高兴。
师:你觉得音乐是什么感觉的?(幼儿初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幼:欢快的,有意思,很好玩,很累
[幼儿的音乐词汇掌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表面体验上,也是比较局限,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将乐曲的风格逐步介绍给幼儿,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2.讲故事、做动作,理解音乐
(讲故事,幼儿逐个学习表演:害怕、撞晕、抓、逃的动作)
一天,灰太狼和喜洋洋在村子里散步,走到一路口“咣”——?(撞到了一起)
1、撞、害怕
师:a.撞到一起心里什么感觉?
幼:害怕
b.你是怎样害怕的?
找出做得好的示范一下(配音乐)
c.小朋友一起来随节奏学学做做(xxxΙxxxΙ
撞到了很害怕
[幼儿对害怕的感觉很明确,有缩脖子、抱胸口、还有的闭上了眼睛。只是因为在游戏,大家在害怕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的做出上述动作。
反思:如果为提升表现害怕的层次,可以再加上害怕时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学习表现]
2)、晕
师:刚撞到一起头会怎样?
幼:疼、晕、两眼冒金星
师:你是怎样头晕?
请小朋友做晕的动作,示范(配乐)
[晕的动作,幼儿都能用头转圈表示头晕,竟然有个幼儿做出了眼转圈的眼晕,很是吃惊。
反思:主要是幼儿对狼和羊的动画形象了解深刻,在日后的教学中,只要用到幼儿熟悉的形象,那么教师要做的功课是全面了解和把握,各种形象的鲜明特征,才能有效进行引导]
3)、抓、逃
师:回过神来狼会怎样?
幼:抓羊
师:羊会怎么样呢?
幼:逃跑
练习晕——抓,晕——逃的动作(配乐)
4)、给人物加动作
怎样用手代表狼?怎样用手来代表羊?
找出好的大家一起学(狼—五指张开;羊—伸出食指)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分开角色表演
羊先上场
师:我们先请喜羊羊上场,好吗?
幼:好(幼儿伸出食指)
师:小羊遇到狼,会往哪里逃?
幼:逃上,逃下,逃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
[幼儿对用手代表羊,及羊逃上,逃下,逃前,逃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动作表现,不是完全适应。
反思:改变提示语言:动动你的小羊,想想可以帮小羊逃到哪里?]
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动作与乐曲的联系及感觉
第二遍音乐:主要解决晕、抓了几次(三次)
灰太狼出场
师:现在我们请灰太狼出场,注意狼凶狠的样子。
第三遍音乐:幼儿随音乐做狼的动作
第四遍音乐:狼和羊同时上场,第一排小朋友向后转当狼,第二排当羊。
(幼儿互相玩得很高兴,只是,对于要狼抓羊的时机,以及抓的方法把握不好,有的幼儿抓到小朋友的身上。
反思:缺少提前示范,狼和羊的合作玩法)
师:羊没被抓住,摆什么造型?
幼:自主表达
师:狼没抓住羊,会怎样?
幼:生气(引导幼儿摆出“我还会再回来”的经典造型。)
第五遍音乐:交换角色再来一遍(注意结束造型)
第六遍音乐:到宽阔的地方大家散开成一个大圆圈,我们来游戏
第七遍音乐:双手分角色表演(左手当狼,右手当羊)
(难度提升:既要保住自己,又要抓住别人。大部分幼儿不好控制,在这里抛砖引玉,留下练习的空间)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谈谈感受。
幼:累,好玩
师:为什么不希望羊被抓住?
幼:善良,可爱,聪明,我们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师:你们喜欢狼吗?为什么?遇到坏人怎么办?
幼:找警察、告诉大人,与他们聪明的斗争
【幼儿对课程隐性目标的理解,反映出幼儿内心对*的追求和希望,帮助他们形成善良的人格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五、活动结束
下课,下次再见!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2)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5篇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1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
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习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百科:《喜洋洋》是我国著名民乐,以新板胡为主要乐器演奏。由*已故民乐大师刘明源先生于1958年创作。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3
存在的不足: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4
本日我为各人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观赏《乐陶陶》,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诲运动中,观赏运动每每最轻易被人轻忽,重要缘故原由便是在音乐观赏运动中,“让幼儿自动进修”与“西席奈何教”二者之间的抵牾表示得分外凸起,西席们也对此颇感狐疑,本日,我就以这节观赏运动和先生们举行商量。
一、阐发课本,掌握重点。
1、课本阐发:本节运动是本质教诲运动质料大班放学期《音乐》上的一节运动,《乐陶陶》是我国的一首*易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易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高兴生动、热忱洋溢。对付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诱幼儿经由过程观赏运动,感觉乐曲的情感,富厚幼儿的审美履历,进步幼儿的音乐感觉力和表示力,使幼儿领会到自由表达和缔造的快活,是以,我肯定了本节运动的目的。
2、目的:
(1)经由过程观赏,引诱幼儿感觉乐曲高兴生动的情感和美好抒怀的气势派头特色。
(2)造就幼儿对观赏音乐和表示音乐的爱好。
3、重点难点:从运动目的可以看出,本节运动的重点是引诱幼儿经由过程重复感觉音乐,感知全曲旋律美好、高兴生动,充斥乐陶陶的氛围及节拍特色,造就幼儿的音乐感觉力和表示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差别。
4、讲授预备: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袭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激发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先生”,教诲生理学也以为“进修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幼儿手工制作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正确有用的控制进修工具。”是以,本节运动,我重要接纳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存履历融入运动,引发幼儿感觉与观赏的爱好。
2、多渠道变更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到场运动,使幼儿自动到场音乐观赏,并表达奇特感觉与看法。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自动观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常识更主要”,而对想象力的启示,音乐观赏有着弗成轻忽的感化。
凭据大班幼儿留意力时候短,爱动、爱表示的生理特性,我计划了以放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情势,体验音乐,交换互动。
2、融会绘画、跳舞等艺术表示情势表达本身对乐曲的感觉。
这些要领能使幼儿获得差别的生理满意,表现了新《纲领》“以工资本”的教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运动历程:
1、创设情境,爱好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西席带幼儿边唱边演出进运动室,营造一种高兴喜庆的氛围。演出完,引诱幼儿发言: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运动?过年时人们的心境是奈何的?
2、完备观赏,感觉乐曲情感。过渡语:小朋友喜好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心情怎么样?你用什么行动表达本身心境很开心?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备观赏乐曲。观赏后提问:你以为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好哪一部门?
西席小结:这首乐曲节拍生动、轻快,旋律美好,表示了一种乐陶陶的氛围,得当在热烈的场合播放。
想一想,这么高兴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间播放?
这一提问计划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存履历迁徙到运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举行铺垫。
3、分段明白,想像创作。观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鼓掌、拍肩,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受怎么样?节拍快照旧慢?观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纷歧样?你以为这一段音乐表示人们在干什么?观赏第三段:末了一段和第几段一样?分段观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本身的感觉画出来,画完后和各人一路分享、交换。
4、团体观赏,到场实践。过分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约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加入运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接待爸爸妈妈好吗?喜好舞蹈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好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路跳起来。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5
冷假回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打击乐的练习。热热烈闹的一节课下来,有闪光点,固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孩子们进行打击乐练习的关键。
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是《喜洋洋》这首传统的乐曲。这首曲子本身是热烈的、欢快的。孩子们第一遍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舞蹈。刚开始我一味的寻求课堂纪律,没有放开,所以固然也是带着孩子们在拍节奏,但是总觉的少了点儿甚么。到了第二遍,我也随着孩子们舞动起来,这个时候再拍节奏,就有了那种热烈的氛围。孩子们也随着爱好盎然起来。
所以,打击乐的练习不能只为了打节奏而打节奏,要让孩子们喜欢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绪的带动下进行节奏练习,这样才能让曲子不失灵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会节奏。
二、内容和节奏的选择是打击乐有效展开的重要基础。
《喜洋洋》这首曲子有很多节奏谱的版本,我取它们的精华,又针对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奇妙循环,刚开始让能力强的孩子感受节奏的变化,几次练习以后,我给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示:在心里说着一二三四,试一试。有效循环,让孩子们有规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时也给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觉。这是节奏乐练习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体孩子选择打击乐的节奏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儿常规是打击乐练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这次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节奏让我感动,听课的李园长也一个劲儿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感动之余,我还是觉得得益于对孩子们的常规工作抓得好。
在*时的课上课下,孩子们都知道要做甚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集体生活所不答应的。音乐课应当是孩子们情绪最高涨,最不轻易安静下来的课。所以在*时的课上,我总是适时的给孩子们宣泄情绪的时间,这样在我要求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及时的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论是如何的情绪高涨,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绪和声音。
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3)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5篇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1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节都有什么活动?过节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国庆节,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3.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4.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5.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6.学习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7.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8.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舒展的曲式特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用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1、《喜洋洋》音乐及分段音乐。
2、蟹农、蟹、蟹盒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
1、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野外游玩吧。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蟹塘)
2、听,什么声音(欣赏乐曲第一遍)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欢快、喜悦)他们在干什么呀?
3、蟹农图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蟹农。我们也和蟹农伯伯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其实我听这音乐在捉蟹,现在正是吃蟹的时节,我们正忙着多捉点蟹去卖呢。""哦!原来是蟹农在捉蟹!"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性质。
1、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你觉得音乐有几段?这几段一样吗?
(节奏有快有慢)
2、欣赏音乐第三遍。
(1)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慢的时候有做什么动作?
(2)教师讲解,幼儿听音乐。
天黑了,蟹儿都爬上了岸,蟹农卷起衣袖,戴上了手套,拿着手电筒去捉蟹。左一个右一个,蟹儿真多。看着这么多蟹,蟹农真开心。蟹农拿起线儿,把一个个蟹儿都扎起来。看一看,雌蟹、雄蟹分一分,大蟹小蟹分一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装进盒子里,装了一盒又一盒,卖到全国各地。蟹儿都卖完了,蟹农开心的欢呼起来。
三、分段欣赏音乐。
1、小朋友,蟹爬出来,蟹农怎么捉蟹的?
2、欣赏A段音乐,幼儿做动作。
观看图片,捉了这么多的蟹,我们还想捉吗?再次欣赏A段音乐做动作。
3、捉完了蟹,还要做什么?出示扎蟹的图片。
4、听B段音乐,幼儿做动作。(扎线、分蟹、装盒)
5、请幼儿找个空位置听音乐做动作。
6、出示装好的蟹,装好的一盒盒蟹都卖完了,蟹农心情怎样?那高兴的时候做什么动作?
7、欣赏第三段(A),随音乐做动作。
8、听了这么久的音乐,我们还不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呢,这首音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喜洋洋》。
四、完整听音乐做动作。
五、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捉蟹真开心,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好听的音乐《喜洋洋》。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3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
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
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
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
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
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
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线、小河。
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
(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
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鞭炮、小花、曲线、小河。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活动反思: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5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4)
——《喜洋洋》优秀教案3篇
《喜洋洋》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喜洋洋》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
2、技能目标: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喜洋洋》,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实物,笛子、二胡、板胡、木鱼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礼仪。
师生问好。
二、走近民乐经典。
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
①、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
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介绍民族乐器:用多媒体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等。
3、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等。
4、教师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
5、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
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
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
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
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后,让学生通过认识*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三、享受探究乐趣。
1、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
学生表现,形式如下:
①、口念。
②、击拍:肢体语言表现。
③、用笔敲桌子,表现节奏。
2、师生互动。
只求节奏相同,不拘发音形式,体验一领众和,一问一答的演奏形式。师(问)、生(答)。
四、体验成功喜悦。
1、再次欣赏《喜洋洋》全曲。
有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知基础,运用我们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大家合作,体验一下打击乐器合奏。
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
①、节奏:2/4。
②、单项乐器,重点辅导。
③、各组分别推选五名选手参加合练。
④、合练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3、动一动,走一走。
①、教师按节奏走动,号召学生起立,走动,配合动作,体验锣鼓音乐的指挥作用。
②、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
《喜洋洋》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5)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菁选5篇)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想象乐曲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感受A段的悠闲和B段的欢快情绪,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牧童教具,记号笔一支。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一幅)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呀?
看了这幅图心里有什么感觉?
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玩玩?
看,已经有人去了。(出示牧童教具)他们是谁呀?
美丽的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两个小牧童倒骑在牛背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身边的美景,他们高兴地吹起了短笛,你们听。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牧童短笛》。
师:听了有什么感觉? 这首曲子从头到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这时小牧童们在干什么?
他们是怎样吹笛的呢?这里面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2)再次欣赏第一段音乐。(师操作牧童教具)
师:谁发现秘密了,他们是怎样吹笛的?(用线条记录在小路上)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幼儿分成两组,听第一段音乐自由表演。
师:这段音乐讲的是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现在我们来听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想想看,这时候小牧童又在干什么呢?
(4)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听了感觉怎样?
想想看,小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他们会玩些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5)再次欣赏第二段音乐,个别幼儿学做小牧童表演。
师: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讲的是牧童们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做游戏的情景。下面请你们再来听一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6)集体听第二段音乐表演。
(7)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3、理解乐曲结构。
师: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 (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
4、给乐曲取名字。
师:这么好听的曲子,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呢?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小乡村,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我们就叫它《牧童短笛》吧。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江南的美景吗?你们觉得在我们的家乡,哪里最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小牧童,到美丽的乡间去走一走、玩一玩。
(师生集体听音乐表演动作,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3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小百科: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4
设计意图:
《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这是一首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我在《*传统文化》主题下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活动。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三段体音乐,第一段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舒缓、悠扬,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牧童骑在牛背悠扬的吹着笛子;第二段转换为四分之二的节拍,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展示牧童和水牛在水中、田间嬉戏的的场面,和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音乐主题,夕阳西下,牧童返回乡村,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人之发展水*,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ABA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
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
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
活动难点:
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
活动准备:
1、《牧童短笛》音乐。
2、《牧童短笛》水墨动画。
3、水墨材料及笛子。
教学手段:
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
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牧童短笛》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
(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
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
(2)认识乐器——笛子。
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
小结:笛子是我们*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
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
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
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
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一段的音乐比较缓慢、抒情;第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跳跃;第三段的音乐和第一段一样是缓慢抒情的。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一次我要边听边画了。
三、教师听音乐“画”牧童短笛的故事,了解乐曲表达的意义。
1、教师听音乐快速绘制“牧童短笛”的水墨画图。
师:看出来了吗?有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到底谁在吹笛子呢?(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讲述)
2、小结:这个音乐就叫《牧童短笛》,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事情,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笛子的故事。
师: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听听音乐,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四、分段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悠闲、缓慢的特点。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什么感觉?(优美、抒情、缓慢)牧童在做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优美抒情的音乐表现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吹着手中的短笛,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条,飞舞的小鸟,走在美丽的田间小道。
2、欣赏第二段,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节奏一样吗?他们来到了哪里?牧童这时候在干什么?
小结:欢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斜靠树枝休息,水牛在水里嬉戏,在田间逗乐的场景。
3、欣赏第三段,再次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音乐一样?(第一段)牧童又在干什么?
小结:和第一段的音乐一样,牧童又骑上牛背,悠闲自得的吹着短笛,走远了。
五、幼儿欣赏视频,教师配乐讲述故事,感受水墨画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听一听。
故事:弯弯的溪水旁,柳条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缓缓走来。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起一首悠扬小曲,悦耳的笛声,飘到郊外每一个角落,鸟儿、蝴蝶、花儿都被他的迪声陶醉了。
小河里,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水牛下入河中,享受难得的清凉,水牛一会儿在水中和鱼儿嬉戏,一会儿在田间和蝴蝶逗乐嬉闹。牧童斜靠在树枝上,进入梦乡。
夕阳西下,牧童醒来,拿起笛子,唤回远处的水牛,骑在牛背上,牧童又悠然自得的吹着短笛,笛声飘向郊外的每一处角落,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结束部分:
教师梳理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用长笛演奏的《牧童短笛》,还有用钢琴演奏的"《牧童短笛》呢,下次活动我们继续欣赏,看看不同乐器演奏的《牧童短笛》有什么不一样?
延伸活动:
结合区域活动,将《牧童短笛》的音乐投放表演区,幼儿听音乐表演。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5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具】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
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B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1=c2/4
0134|5-|5671|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65|3·5|132|
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
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
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
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征集具有*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6)
——音乐《牧童》教案 (菁选5篇)
音乐《牧童》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师:高声部的旋律你们已经学会了,再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知识?
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记号(老师表扬他说的正确)。
师: 那么,你知道它写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讲解)
教师在琴上范奏fa与#fa音高,让学生区别。
听琴唱一唱低声部旋律,随时纠正不准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点提示难点乐句。
3.学习歌词。
师:旋律我们已经唱得不错了,现在我们来唱唱歌词,为了你们更好地学习,让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录音范唱。
(1)随音乐伴奏完整地唱高声部歌词。
(2)唱准低声部歌词。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唱《牧童》。
4.分组合作。
师: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听听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演唱,怎么样?
学生自组小组练习,并随老师伴奏演唱。
评价:对于小组的演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小结。
师:最后,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们的歌声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四、了解与牧童有关的歌曲
师:你们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后,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师唱给你们听(歌词: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着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支歌呀,心花开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他把羊群赶上山呀,我把鹅群赶下河,两支歌儿一样美哟,伴着白云飘飘落哟)。
生:老师,这两首歌这么好听,我也想学。
师:想学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师一定教给你们。
五、了解钢琴曲《牧童短笛》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
学生听赏《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对乐曲只作了一次浏览,下次课将完整、仔细地听赏。老师今天给你们留一个作业,回去查找贺绿汀的资料,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生*,下一课将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牧童》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习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音乐《牧童》教案3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
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音乐《牧童》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教学重点:
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准备:双响筒若干、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图片展示美丽的草原)
2、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画,你们看画中画的是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草原……
师: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三、歌曲教学
1、播放《牧童之歌》,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1)学生回答:天山
2)介绍天山
师: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2、听范唱
师: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比一比,谁听得更认真!(放歌曲)
3、朗读歌词
(多媒体展示歌词)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下面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读歌词的。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4、用“啦”延长歌曲旋律。
师: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跟老师用“啦”来哼唱歌曲的旋律。
5、轻声哼唱歌曲。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琴伴奏慢)
6、解决附点的演唱
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师: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如果学生唱的还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教师可以夸张的模仿学生唱一唱,让他们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8、指导多种方式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师: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在这美丽的草原上,除了小牧童快乐的歌声以外,还会有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一下?(风声、牛羊声、马蹄声、铃铛声)
9、尝试各种处理方案
师:天山的小牧童骑的是马,我们学过的哪种乐器可以模仿马蹄的声音?(学生选择乐器双响筒)
师:(找学生试敲)敲得怎么样?找几个敲得好得演奏。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要让我们的歌曲更欢快,还可以怎么做呢?
(没有拿到乐器的跟着老师一起做骑马的姿势跳舞。)
五、拓展
师:在这草原上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把草原装扮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来欣赏欣赏他们的丰姿吧!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今天,我们去了新疆的天山,和那里的小牧童共唱了欢乐的《牧童之歌》,最后让我们一起走上乡间的小路,唱起快乐的歌儿吧!
学生在《乡间小路》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音乐《牧童》教案5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喜洋洋》音乐教案 (菁选5篇)(扩展7)
——高一以新年喜洋洋为话题的写事作文900字 (菁选2篇)
高一以新年喜洋洋为话题的写事作文900字1
新年来了,我最开心的就是受到爸爸的新年礼物了。
我很喜欢运动,爸爸就买了一些运动器材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我最喜欢跳绳,爸爸就按我的喜好,买了一个有计(时)数的跳绳。我拿起爸爸给我买的跳绳,来到一处空地跳了起来。我越跳越起劲,嘴里还一次又一次地数着:“一、二、三、四。不对,一、二、三。”爸爸买给我的第二个礼物,当然少不了乒乓球。听我班的同学说:“乒乓球是男孩子打了,女孩可没几个打!”我听了自然会气得瞪眼,心里压着怒火。乒乓球凭什么只有男孩打!我们女孩也能打!于是,我决定练好乒乓球。现在好了,爸爸给我买了对乒乓球,可以有机会经常练喽!我兴奋极了,赶紧抢过球拍就去打。我小心地把乒乓球放在拍中间,用力往上一抛,那球一下子被弹到半空中。我对准球下掉的位置,“嘭”一声,我用力一抽,乒乓球从我手边“唰”一声划过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球已经掉到了地上。唉,没有成功!我一定要练好乒乓,别给女孩子们丢脸了。第三个礼物可是我最喜欢的网球了。以前,我在体育课上看周丹文很会打羽毛球,每次都是第一名,于是,我也开始羡慕她,打算跟她学打羽毛球。现在好了,爸爸竟然买了网球,我可以痛痛快快打个够呢!我因为以前天天看周丹文打球,似乎懂了一些皮毛。我最多可以打一两个回合,是个“差将”呢。我有了这个球拍后,一定要好好学学了。以上就是我的“运动三宝”。
对了,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个好大的毛茸茸“年年有‘鱼’”――海豚。海豚非常聪明,而我却是个“笨笨兔”,总是写出一些受人白眼的“垃圾日记”来,因为这点,爸爸常说:“你看海豚那么聪明,你却那么笨,以后和海豚在一起要变得聪明点!”对呀,以后我也要变得聪明点了,别再写些“鬼东西”。对了,爸爸还买了三个穿20xx号球衣踢足球的猴BB,那是给弟弟的,因为弟弟属猴,那三只猴子都带着一个小足球。有的像刚刚进入赛场,把球扛在肩头,另外两个把球抢来抢去,争取踢进球门。另外,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些漂亮的装饰,有灯笼什么的,花花绿绿,把这些挂起来,家里就有春节的热闹了。
这就是爸爸的新年礼物,谢谢爸爸的新年礼物,也希望爸爸在新的一年里也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高一以新年喜洋洋为话题的写事作文900字2
新年到了,这是我们*传统的新年——春节,到处都是那么喜庆热闹,鞭炮和爆竹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家都纷纷以这样的方式来宣告自己对于新一年的期盼。
以前,过年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机会,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那时候的过年可谓是非常隆重且神圣的一个节日。希望与家人团聚,与朋友欢聚是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唯一的心愿。那个时刻是多么的温馨、美好。然而在我们这个社会,在我们这群青少年之中是完全颠覆这件事情,过年收利是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现在的过年,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赚钱的机会,“礼尚往来”无非就是你送我钱,我父母送你钱。他们也许从未想过,他们手中的“小金库”其实就是父母间接给的。
过年期间,忙了一整天,整个人都像掉了魂似的,仿佛探望亲朋好友只是一个任务而已。那天,我经过父母的房间,不经意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唉,这个过年我都不怎么想过了,现在忙着盖好那房子,资金根本就不够用!”妈妈叹气说道。
“过年嘛,就是要和和气气的,说什么丧气话,过个开心年不好吗?”爸爸安慰中透出了一丝无奈。
“过年什么的,不就是要给别人利是吗?你说我们家整年在外,一年到头才回来过年,利是要是少了,有数我们小气,但他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状况,这年不就给他们送钱?”
听到这,我就悄悄离开了,至于他们后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手中的压岁钱,其实也就是父母在外面一直奔波劳碌所赚来的血汗钱,只是他们把自己的血汗钱同过“另一种方式”交到了我们的手上罢了。
至那时后,我把我的“小金库”都转交给了父母保管,尽管那是自己的私房钱,但对于父母来说,哪一分钱不是自己赚来的?在此我认为,把自己所存下来的私房钱交给父母,也没有辜负这“孝”字,因为在我们手中,只会无节制的浪费。
基于此,同学们过年回来之后唯一的话题就是自己的红包和自己存下来的私房钱都被“充公”了,本来想买这买那的钱都没有了,一直报怨。他们却没想到这一点——在花费零花钱的同时,也就是等于间接的浪费了父母辛苦赚回来的钱。在上思想教育课时,口口声声说为父母分担,但这件小事都可以无时无刻“晒”出来,和父母计较自己把多少钱“存”在了父母那里。难道父母把你养大都是免费的?以至于你如此吝啬,连压岁钱都不舍得给父母?
我的新年红包虽然被“充公”了,但是我突然觉得我懂得了很多东西,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年了!
【2023年度《喜洋洋》音乐教案,菁选五篇【通用文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