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湾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月亮湾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
︱︱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月亮湾》教学设计意图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我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字词方面,识字、写字,通过观察画面并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月亮湾教案 (菁选3篇)(扩展2)
——月亮湾公园作文 (菁选3篇)
月亮湾公园作文1
国庆放假,我和妈妈来到月亮湾公园。
只见一轮弯弯的弦月矗立在公园门口,月亮上还雕刻着一朵朵祥云,地上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正伴随着月亮呢。再走近,一束束喷泉高高低低,在阳光的照耀下,喷泉边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犹如一座七色桥悬挂在半空中。
公园内更是生机勃勃。柳树姑娘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在风中翩翩起舞,真是婀娜多姿。桂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些桂花们三两个聚在一块,好像在说悄悄话,又像在玩游戏。桂花小小的,金黄金黄的,仿佛是一块块金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枫树那一片片火红火红的叶子仿佛是一团团火焰,正在热情地燃烧着。松树是公园的卫兵,那像针一样的叶子正在保卫着我们呢!石板路旁有一种不知名的小花,金灿灿的,长得跟迎春花非常相似,它们探出头,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月亮湾公园真是个五颜六色的世界!
月亮湾公园作文2
清晨,我来到了位于前海路的月亮湾公园,想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忽然,一阵风迎面而来,困劲一下就吹没了,使我顿时神清气爽。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明代著名清宫海瑞的雕像。那雕像威严的立在公园门前,绿树环绕在他的.四周。在雕像前,放着一盆盆花,每盆花都姹紫嫣红,让人忍不住去摘一朵。花的前方,有一排排灯柱,上面写着古代诗人的诗。比如王维的《鹿柴》、孟浩然的《春晓》等等。这些灯柱,其实如果到了晚上,还会有一些微微的光呢!在旁边,还有一些健身的和小朋友爱玩的滑滑梯。
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可要好好享受一下!公园里,有的老爷爷开心的聚在一块打牌,有的一家人正在喊茄子拍照片呢!还有的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我呢,就在那悠闲的倾听着小鸟自由自在的唱歌呢!再往前走,就是一片“竹林”了,竹子随风舞动,像是跳竹风舞一样,美极了。在竹林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圆盘,大圆盘上有一层薄薄的水,他把绿树都清晰的倒映在了水上。旁边的绿草上还有小鸟在觅食呢!月亮湾的景色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啊!
回到家后,我想:以后一定还要像今天这样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可不能天天在家呆着啊!
月亮湾公园作文3
会昌月亮湾公园位于月亮湾新区的湘江河畔转角处。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公园的入口两边是两条宽宽的马路,伸向远方。中间是一个梯形的广场,地方很大,大约能容下五六百人。清晨和傍晚,广场热闹极了。老奶奶们在这儿跳操,孩子们在这滑滑板、年轻的妈妈们在聊天、商贩们在叫卖
顺着梯形广场往前,下方是人工的小山坡,种满了各种小树苗。一眼望去,一片碧绿。地上种满了小草,春夏时,犹如给小山坡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冬天,小草大部分都枯黄了,只有在树荫下的小草是绿色的,格外引人注目。山坡下面是一条古老的湘江河,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是我们会昌人的母亲河。
河堤边挺立着一排柳树姑娘,河风轻轻一吹,柳树姑娘的头发就随风飘摇,好像在对我说:水光潋滟晴方好。湘江河吸引了许多垂钓的爱好者,他们在河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过往的人们不由得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怕吓跑了鱼儿。此刻,风仿佛也停止了脚步,我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看鱼杆的"动静。
河对岸飘来的音乐声和轰轰的机器声,对面河堤的绿树黄花倒映在河面上,让月亮湾公园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
月亮湾教案 (菁选3篇)(扩展3)
——游月亮湾作文 (菁选3篇)
游月亮湾作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几个小伙伴像几只快乐的小鸟在妈妈们的带领下,踏上了月亮湾之旅。
两个小时后,我们进入山林。汽车沿着山路前行,我打开车窗,带着青竹味道的空气迎面扑来,我闭上眼睛呼吸着山里清新的气息,真舒服呀,好一个天然氧吧,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窗外是一条悠长的河流,穿梭在两侧群山之间,满山的竹子高大挺拔、苍翠欲滴,层次分明的竹林绵延百里,将群山化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汽车转过几道弯,一幢徽派建筑的客栈近在眼前,它掩映在茫茫的竹海之间,宛如世外桃源。我们放下手中的行李休息片刻后,迫不急待地去欣赏、亲近这美丽的山景。
沿着院中的石子路往外走,映入眼帘的是那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河流,自山而下的溪水清澈见底,山村竹海、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均清晰可见。河里的石头常年被水冲刷,大小不一,但个个光滑圆润。河岸的石头则形状各异,有的一半光滑一半棱角分明。一群群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条来仔细观察,它小得犹如一只蝌蚪,身上布满黑白相间的花纹,很可爱。手中的水流尽了,小鱼开始拼命挣扎扭动,我赶紧将它放入河里。它一入水中,摇摇尾巴,迅速游向大石,仿佛要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
我们换上泳装,开始在水中玩耍,组团打水仗啦、花样游泳比赛啦,可开心啦。不过,我同时也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同一条河一段流的比较急,而另一段流速缓慢?我喜欢追根溯源,便走到急流之处调查原因。哦,原来是跟河面的宽、窄有关系,从山下流下来的水量不变,河面窄时较为湍急,而河面宽处流速放缓。正当我为自己的发现而暗自得意时,山里的天真是说变就变,轰隆隆~~~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刚刚还明亮的天空渐渐阴沉下来。“要下雨啦!”妈妈冲我喊道,我们只好离开小河,依依不舍地跑回客栈。
第二天早晨醒来,又是一个艳阳天,可惜我们不得不离开月亮湾到下一个景点。这么美丽的地方,我只游览了一小部分,怎能不留念呢?明年我一定要再来看你。
游月亮湾作文2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爸爸很早就说暑假要带我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去安徽月亮湾戏水游玩,月亮湾的美在我心目中一直也都是一种想像中的 美丽。虽然听爸爸说这个月亮湾不是这学期课文里所说的那个月亮湾,但是今天爸爸带我和我的好朋友们去感受这个月亮湾的美,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
一大早,我坐在长长的汽车队伍里,有说有笑,期盼早一点到达。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驶进了月亮湾的山村公路,我打开汽车的天窗向天空望去,天是瓦蓝瓦蓝的,车窗外远处的山全是青绿色的,环绕着美丽的小村庄。弯曲的公路两旁是一片一片的竹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翠绿。不时地飞来几只蜻蜓和五彩的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好像就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开了很长一段起起伏伏的山村公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下了车,各自拿起准备好的水枪,水盆等戏水用具。大家随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们欢呼声换好泳衣冲向戏水地点,开始打起水仗来。我们小朋友在岸边浅水区尽情的.相互用水枪,水盆相互泼水,追逐。爸爸妈妈们在深水区也开心的相互泼水,戏闹。还有的家长拿起相机不时的给我们拍照。不一会儿,不光我们小朋友身上湿透了,就连我们所有戏水的爸爸妈妈身上也都湿透了,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在乎,因为这样的相互泼水,让我们想起课文中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也让我们感受到泼水多得到的幸福也多,所以我们都很开心。大家的欢呼声不时的在月亮湾的山村中回荡。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赶紧吃完午饭。在下午我们又经历了一个小时激情的竹筏漂流,又被路过每个村庄叔叔阿姨们泼的浑身湿淋淋的,在漂流结束上岸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大雨,我们每个人又经历的雨水的冲洗,也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泼水和雨水带来的快乐。。。。。。
游月亮湾作文3
前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安徽游玩。虽然中途走错了路,还差点订不到住的酒店房间,不过最后我们总算是顺利的到达了目的地:美丽的月亮湾。
“月亮湾河”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河水围着一座座山的山谷,转了很多的弯。每一处的弯道看上去都像是月牙儿般,弯弯的,闪着银光。
月亮湾的水很浅,也很清。水底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到了河边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跳到了水里。结果,我踩进了一个大水坑,衣服全都湿透,鞋子也顺着溪水漂走了。
溪水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游来游去。我拿起鱼网,以为很容易就能捉住它们,可一网下去,刚惊喜的喊道:“嘿,有鱼!”话音未落,小鱼就跑了。再一网下去,“嘿,又来鱼了!同样话音未落鱼又跑了。气得我火冒三丈。“轰”这一次,我将整个网全浸到了水里,哈哈,网到了一条小小鱼,我高兴的把它放进水盆里。
旁边有一位叔叔网到了一条大鱼。说是大鱼,其实也就只有妈妈的手指那么大。等等,那不是一条鱼,它长着四条腿呢!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腿,是它的腹部长着四个鱼鳍。我很佩服这位叔叔,因为我网的鱼只有火柴棍那么大。于是便向叔叔请教网鱼秘诀,叔叔说:“这种鱼一般喜欢粘在石头上,你用网罩住它时,它会跳起来,这时你快速的翻网,就能捉住它了。”
真得这么简单吗?我决定用叔叔的方法试一试,果然,一条小鱼被捞了上来,真得很容易。接下来,捉鱼这件事就变得简单而快乐了!
在小溪边玩了一会网鱼游戏后,我们就顺着月亮湾河一直开车继续向前。
山路围着一座座大山,月亮湾河就在这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谷之间流淌着。山上满是竹林,连成了一片碧绿,仿佛变成了竹的海洋。我们行驶在这弯弯的山路上,前面的路看上去好像已经到了尽头,可是开到那尽头才看到一个弯道,刚转了弯,又是一个弯,围着山,转着圈,景色美的让我们快要找不到方向了。河对岸的群山一座连着一座,山顶云雾笼罩,群山也若隐若现。
月亮湾的山,月亮湾的水,还有月亮湾的竹林,这样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月亮湾教案 (菁选3篇)(扩展4)
——二年级下册《3月亮湾》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下册《3月亮湾》教学反思1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月亮湾教案 (菁选3篇)(扩展5)
——走月亮优秀教案 (菁选3篇)
走月亮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月亮优秀教案2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正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良好的背景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但我们身处北方,因此对走月亮这一习俗不够了解,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多做以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并配上音乐。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月亮船》,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的语句。)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一句。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省略号表示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着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5.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走月亮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物我相应,情韵绵长,“我”与阿妈一路走来,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所想之事皆含情;本文语言看似*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意深沉,且极具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濡以沫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满着无限的情意,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月亮图片、《月亮船》歌曲下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结合文本拓展阅读,基础应用,写字指导,随堂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简单写出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学生独立阅读
(三)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感悟朗读。(交流时,学生说到哪里就要让在这个地方有想法的学生补充说完)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词语。
教师预设感悟交流点: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勒出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清晰的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
师相机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安静祥和的意境吗?
语言训练:请你们再来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试着用“……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说句话,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请同学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体会看到这美丽景色时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幸福心情来表达、来朗读。
2.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让学生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相机提问:“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述)
你能试着用“……流着……流着……”说一句话吗?
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抱”,而不用“映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4.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作者以什么样的句式展示给我们的?)
②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想象到的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想象作者会看到怎样的“沿途的美景”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此句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训练:多美的夜晚!从哪感受到的?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5.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五)体验感受
月亮湾教案 (菁选3篇)(扩展6)
——月亮湾 教学后记 (菁选2篇)
月亮湾 教学后记1
美文《月亮湾》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家乡月亮湾的美。练习册上有一道题:你的家乡哪儿最美呢?请你选一处用彩笔画一画,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按照一般的惯例,我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说说家乡南通的美,然后指导写话。写的当然是狼山的秀美,苏通大桥的雄伟壮丽,还有濠河的清亮。
课后批改作业,发现有一个孩子写:我的家乡在贵州,我家门前有大山,有河,还有牛。最后一句居然是:我不是南通人。写得不是很流畅,也不是很美,甚至还有错别字。然而,我还是十分愕然!作为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我想当然地只指导说了我们的家乡南通,根本没在意到班上还有八九个外地孩子。除了这个孩子,其他非南通的孩子都写的是南通,也只是为完成作业而已。其实,这完全是我这个老师武断地剥夺了孩子的本色思绪,把自己的东西强塞给他们了。幸亏有一个孩子的另类表现震醒了我,真的汗颜!
下午放学前,我真诚地向孩子们道歉,并给九名外地孩子布置了额外的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家乡,准备明天给全班同学做介绍,还要用家乡话向同学们问好。领了这样的任务,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亮眼睛里的欣喜和激动。
第二天的课堂上,这几个孩子成了当然的主角,他们的小脸儿红扑扑的,短短的稚气的言语字字都是对自己家乡的爱。最有趣的,是用家乡话向大家问好……阵阵欢笑小鸟儿般在课堂上扑棱着,把每个人的心都挠得痒痒的,酥酥的。这样的感觉很美好!
教育,教书育人,我们老师是不是真的能俯下身子,真的从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跟孩子交流,聆听孩子的心语,让出位子用行动让孩子张扬个性,唱出最明丽最生动鲜活的歌儿。肖川教授说:“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的教育学,就应该倡扬一种社会的理想、人生的理想、教育的理想,应该始终飘扬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时刻提醒我们,考验我们。因为,我们是为师者。
月亮湾 教学后记2
《月亮湾》这篇课文写得非常得美。作者以村子为立足点,分别介绍了村子前面和后面的景色。村子前面有弯弯的月牙样的小河,桥上有石桥,桥下有鱼儿,河岸上有像朝霞一样灿烂的桃花。村子后面是山,山坡上有茶园,茶园里热闹极了,采茶时节总会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课文的思路是如此。但这篇课上下来却觉得上得很欠缺,学生在理解上没能跟上。学生的主动性也发挥得不够。
一、有一张幻灯片,上面我列举了很多的词组:清清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绿油油的农田……这些美美的词在朗读的时候,有个别学生能读出感情,把词读得很美。这样的学生我想她在读的时候脑海里肯定会有一幅美美的画。于是,突然想起来问学生:你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这样的美景?学生或许是故意的或许真没有,好几个男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女孩子们在那里笑。其实后来想想,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还是在于设计:如果教师在学生能流利读好这些词,在检查学生个别读的时候,能这样说:某某某读得真好,她不仅流利地读准了每个词,而且老师发现她能够边想象边读词,把词读得特别有感情。请同学们也跟她一样,试一试,一边想象,一边自己读读这些词。这样,课堂往往不会出现哄笑和学生的随意而为的回答,课堂的秩序也会变得更好。但很多时候却没能在课堂上及时作出这样的处理,而是用在头脑中的简单方法处理了,效果往往要差很多。
二、当一当小导游。课文的最后,设计了小导游的环节。老师先示范,学生上来介绍。上来介绍的五六个学生中,虽然有的只介绍一个景点,但是他却能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介绍进去,而且句子组织地还不错。有一个女孩子是这样介绍村子后面的:旅客们,大家好。我来给大家介绍月亮湾。月亮湾有连绵起伏的青山,山坡上有有一个茶园。每年春天,这里都是人上人海的,可热闹啦!采茶姑娘们在山坡上采茶,茶园里就不时传来采茶姑娘黄快的笑声。这样的表达,对于二年级学生已经不错了。当然,如果这个环节再安排的长一点,在后面加上同桌互相介绍等环节,那学生在背诵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他们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也会学得更有趣。
三、结合图片读句子。学生们总是很喜欢看图。你会发现,学生虽然在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有口无心,不像*读书一样,能在读旅游杂志的时候脑子里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美景图。因此,在做课件的时候,如果我能出示一个写景的句子,再出示一幅相关的美景图,那样效果或许会更好。学生会在无意识中读好句子,读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