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8篇)

时间:2022-12-04 09:20: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8篇)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课《短歌行》教案  学科:年级:姓名: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课文原文短歌行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8篇)

篇一: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课《短歌行》教案

  学科:年级:姓名: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课文原文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

  2

  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3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

  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

  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

  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

  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

  4

  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

  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5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

篇二: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短歌行》是人教

  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是魏晋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

  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却一扫汉乐府及时行乐的腐朽诗风。此诗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

  理想及其积极进取的精神。意境宏大,笔调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

  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恰恰代表了“建安风骨”的写作特色。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

  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意义。这首诗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

  2.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曹操诗歌

  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了解“建安文学”的写作特色。过程和方法:通过情境创设,

  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情感。通过品味语言学习诗歌中运用的

  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

  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3.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引导学生研读

  文本,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4.学情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

  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因此对理解诗歌的内容

  没有困难。但是,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学生阅读诗歌多碎片化的认识,

  却缺少思辨性的思维。学生认识的渠道多样化,片面性却疏离文本。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歌的

  时候时不仅要学会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还要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情操。正

  如新课标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5.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步骤1:初读感知,温故知新

  你都知道哪些曹操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观沧海》《龟虽寿》

  设计意图:用设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有关曹操的诗句,做到温故知新。

  齐读课文,检查预习。请写出你对《短歌行》的印象和对曹操的印象。

  大部分学生的看法:

  曹操印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心狠手辣、野心勃勃、霸

  气外露、疑心很重、白脸奸臣。

  《短歌行》的印象:

  ①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

  ②慷慨悲歌、气势磅礴。

  ③感叹人生苦短,渴望贤才,心想天下。

  ④气吞山河的气魄。

  设计意图:学生对诗人的原始认知以及对诗歌的原生态阅读可以看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基于

  学生的原始理解是设计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步骤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忧(板书)诗

  中哪些诗句表现出忧呢?诗人为什么而忧愁?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板书)哪些句子体现人生苦短了?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诗人如何来解忧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和借代。设计意图:深入文本,训练学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完整。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继续深入挖掘。步骤3:品读诗歌,分层鉴赏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是三国时期一贤才,被曹操招致麾下,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意象角度分析,理解诗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板书:志天下归心)设计的意图:魏晋诗歌距离现代比较久远。创设情境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教学重点突破的手段。步骤4:深读悟情,总结归纳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追问:曹操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你作为领导,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学生反馈:创新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追问:你们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吗?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才呢?设计意图:教师尊重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理解作者感情曲折多变的特点。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碎片化的感受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而领悟文本内涵,探讨文本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步骤5:知人论世,悟“建安风骨”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当时曹操已经54岁。他为什么化用周公的典故呢?仅仅是抒发他礼贤下士的情感吗?对比我们之前对曹操的印象,我们对《短歌行》有什么新的看法吗?介绍周公的背景,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先后辅佐武王成王,武王驾崩之后,辅佐成王7年后归政成王却遭谗言,受冤枉后依然忠心耿耿。本诗卒章显志。体现了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想要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

  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板书:志天下归心)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他才会一扫前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诗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立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设计意图:与学生课前对曹操的印象做对比,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诗歌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导学生从文本意识导向作者意识,理解的空间就扩大了,思维的品质提高了,从而体现问题导学模式中用问题导、导思维方法的本质特点。步骤6: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诗歌的写作特色。进而理解刘勰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建安”诗歌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作业:比较阅读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要求:1.阐述阅读诗歌的感悟。2.字数150字左右。

  教学设计特色分析切入点——初读文本,预习提问了解学情。落实点——细读文本,个性阐释曹操求贤之心。思维点——深读文本,总结归纳体会曹操求贤之心的内在逻辑。收束点——再读文本,对比探究体悟“建安风骨”。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渗透式指导法:在教学中将鉴赏诗歌的方法不断的提出,使学生在自觉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篇三: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短歌行》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一语文教案:《短歌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1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二、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片段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

  2

  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3

篇四: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

  平宇内,一统天下。《三国演义》

  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

  长。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四、分节品读:1.品读

  《短歌行》文本分析一、概述《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

  因此,这首诗就是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四、总结《短歌行》是作者将个人的政治抱负融入浓郁的诗歌意境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表达,使之立意深远,其实充沛,极富“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建安时代特色,荡气回肠。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诗体的节奏,领悟诗歌的情趣,初步感受作品风格。对于思想感情和人物评价,要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

  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学情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三、教学设计思路:“深读—深思—深悟”为模式的深度阅读所谓深度阅读就是给阅读者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思想自由且占有较多相关材料的前提下,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开多重对话,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受到深刻人生启迪的阅读过程。(1)深读,将文本、作者、背景等要素融通,学生在更加深广的层面上读懂作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一场精神的对话。我先把作者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谈谈那场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赤壁之战。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知人论世,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解读文本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2)深思,将阅读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启发思考、培育思想、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鉴赏艺术手法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挖掘文本隐含的意义:作者作此诗的意图如何?从三国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经历及曹操勾画的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

  曹操的“忧”,挖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最后得出结论: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3)深品,将文本表层含义和隐含意义解读结束后,我的教学并没有结束。我我和学生一起思考该词的感情基调,回忆初中所学《龟

  虽寿》和《观沧海》,体会曹操诗歌的慷慨之气,由此理解“建安风骨”。阅读如果仅仅是以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为目标,显然还不够,阅读应该是使阅读者受到启迪、获得思想的过程,使阅读者成为一个思想者。这当然也要求教师自己首先是个思考者。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

  通过诵读,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比与兴、用典等手法的理解六、教学过程(一)美美地看——情境体验

  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说到曹操,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曹操不仅获“英雄”之名,亦有“奸雄”、“枭雄”之谓,然而可以确信,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吟唱《短歌行》的片段。

  设计意图: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而这个视频片段是对历史的演绎,最合适从这里作为切入口,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二)美美地读——融情入文播放曾在CCTV—3播出的朗诵视频,然后作节奏情感方面的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指导:《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感情,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短歌行》教案大全三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

  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

  来实现。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PPT课件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提出问题: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背景介绍: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曹操的心情?(紧张、焦虑、期盼、担忧、欣喜……)大战在即,忧心忡忡;但毕竟手握重兵,挥鞭断流,豪壮之气溢于言表。据说大战前夕,一晚,皓月当空。曹操宴请文武众臣。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我们今天就来读诗,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板书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解决问题:诵读:(一)诵读指导:全诗按八句一节共四节,每节共四章,每章两句。注意分清章、节、句

  (二)全班诵读,找诗眼。落实诗眼为“忧”。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二、品析情感:(一)品“忧”: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明确:A忧人生易逝。(板书)1、哪一部分读出来的?2、对酒当歌,本该狂欢,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担忧?结合年龄分析。事未竞,人已衰,情何以堪!所以,这个担忧的实质是统一志向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功业难以成就的忧。3、忧而无解,怎么办?喝喝,气势豪迈4、请一生读B忧人才难得。(板书)品诗句:1、勾划表达“人才难得”的忧的章句?2、读出来。补充。3、这三个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语气读?(提醒句式)感情是递进的,一句比一句忧得深沉、激越。4、除了忧,还有鼓瑟吹笙、契阔谈宴,是写的什么场面?5、想象中宴饮,畅谈,情感又怎么样?(融洽欢悦)6、那曹操说到人才难得的时候到底是忧还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织,内心还是忧7、我们读,就要读出他的情感。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交换,交流。8、女生情感更细腻多变,全班女生读。析原因:读出了跌宕起伏。曹操情绪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来的煎熬、纠结,渴求得神思恍惚了)。深层原因是人才不够,统一志向难以实现。三国群雄角逐,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例子。曹操赠赤兔马,三度发求贤令。小结:这两个忧实质都是功业未就的忧。(板书)谈到功业未就,曹操忧归忧,但自有一代枭雄睥睨一世的胸襟。他是用哪一章诗句表达他的志向的?《短歌行》教案大全

篇五: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课文原文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

  (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

  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五、小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

篇六: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本

  单元诗作的学习,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背景知识及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难点]: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大家熟知的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英雄豪杰。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但是作为三国鼎立中的代表人物一曹操却始终充满了争议性。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功过由人评说,今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我们看看,此时此地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形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有着极端的渴望。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唯才是举,既是出于曹操爱才的天性,更是三分天下的形势所逼,得人才者得天下。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嫉贤妒能,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白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显、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或;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邰;或从行伍之中被提拔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和

  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吸引众多的人才?因为爱才,曹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尽力照顾他。

  可看出曹操是个“爱才”“”有胸襟”“唯才是举”懂得“用人之道”。一代枭雄。主题思想

  《短歌行》体现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曹操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和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问题探究1.《短歌行》中多处诗句运用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试举例简要分析。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②"呦呦鹿鸣,食野之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明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曹操以周公自比,意在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贤才都诚心归顺。2.如何理解《短歌行》中的“忧”?①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心态毕现。②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主宾欢宴的

  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③功业未成之“忧”。曹操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未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贤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曹操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3.作为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①全诗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

  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贤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浇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一种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紧接着诗人引用并活用了《诗经》中的几个句子。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贤才的渴求,期盼贤才投奔自己。

  ③最后四句借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透露了曹操的英雄气概。

  4.文本特色——慷慨悲歌思贤若渴曹操的《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

  是在艺术性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朗朗上口,立意深远,气势充沛,带有建安时代“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特色。其写作上的特色有:(1)合理引用和化用。

  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之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2)妙用比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还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3)巧用欲扬先抑手法。

  诗作以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效果。

  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指汉末魏初的一段时期。建安文学的成就

  是多方面的,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安时期,文人五言诗繁兴,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文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乾、阮璃、应场、刘桢)和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进行创作,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观点争鸣

  对于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请你谈谈对这四句诗的理解。

  观点一表现诗人渴求贤才的心情。这四句诗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深意。“乌鹊实际上指那些犹豫不定的贤才,他们犹“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诗人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观点二展示当时的社会氛围。由于汉末大乱,北方人口大量迁移,本诗的“月明星稀……何枝可依”等句,除了可能含有像在诗人另一首乐府诗《却东西门行》中所表现的“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的征夫怀乡之感,表示诗人在南征北讨、不能定居的生活中一时的厌烦以外,也可能含有慨叹人民流离迁徙的情感。读者能从中感觉到当时社会的氛围。

  素材拓展割发代首

  曹操出兵讨伐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时,曹操下令,行军途中不得践踏百姓的麦子,违者斩首。在他严厉的命令下,全军将士行军时都格外小心谨慎。曹操更是以身作则,倍加小心,生怕踏坏麦子。有一天,当他们行至一块麦地时,突然从地里飞出一只斑鸠。这时,曹操的马受了惊吓,又踢又跳,进入了麦地,踏坏了大片麦子,曹操看了心疼不已,马上下令停止前进。曹操面对士兵,神情严肃地说:“将士们,我的马踏坏了麦子,请按军令处置我吧!”这时,一位大将连忙说:“您是全军之主,怎能受刑罚呢?”其他将士也说:“麦子是因马受惊而被踏坏的,并非您有意如此。”曹操严厉地说:“军令面前,一视同仁,我是全军统帅,怎能不带头执行呢?”他拔出剑来想自杀,这时,全军将士一起跪下说:“您是全军的统帅,不能自杀呀!"曹操见众将士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便割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斩首之意。这时,全军将士才站了起来,一个个都很佩服曹操执法严明,以身作则。

篇七: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1、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三、写作背景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体感知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诗歌赏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该部分着重讲解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提出问题“作者用明月来比喻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结合对诗歌的翻译让学生自行得出这里都是比喻贤才。在此基础上便可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又是什么?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整。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篇八: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第一篇: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1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背诵课文

  附:板书: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结语:英雄的慷慨悲歌

  第二篇: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涌现了很多英雄,大家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位英雄吗?曹操。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谈谈在你心目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二、检查预习,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2、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3、正音。教师对照视频里的读音纠正,提醒重点字词,字音。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让学生回忆读诗的方法和角度:意象和诗眼2、让学生迅速找出本诗的诗眼:忧。(并找出相关诗句)3、看到这个字,你们最想知道什么?曹操为什么而忧?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诗歌。找出作者忧什么?找初诗中原句并说出用了什么手法,该怎样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交流)一忧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二忧人才难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三忧功业难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教师补充:(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8篇)】相关文章:

1.中班防溺水安全主题教案(2篇)

2.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4篇)

3.最新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汇总14篇)

4.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郑桂华(10篇)(完整)

5.最新捉鱼教案反思(实用12篇)(范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