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讲话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谢海:
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率先走出资源型综改区转型跨越新路子
发布时间:
2011-9-14
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率先走出资源型综改区转型跨越新路子
在中国共产党临汾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 我们提出了未来“十二五” 期间“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的宏伟目标, 就是要率先走出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临汾是山西的缩影, 在全省探索资源型综改区转型跨越的实践中要先行先试, 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综改区转型跨越的新路子。
一、 以解放思想为引擎, 启动转型跨越“动车组”
“转型综改区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的过程就是因地制宜探寻发展路径、 拓展发展空间、 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 。
我们深知, 要实现这一过程, 就必须解放思想。
去年以来, 我们开展了以“大学习、 大调研、 大讨论” 为主要内容的“百日思想大解放” 活动。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 使全体干部从因循守旧、 固步自 封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增强了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的观念; 从小进即满、 无所作为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增强了不进则退、 奋勇争先的观念; 从狭隘封闭、 闭门造车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增强了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的观念; 从求稳怕乱、 裹足不前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增强了转型跨越、 先行发展的观念, 为临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与“十五” 末相比, “十一五” 末,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890. 1 亿元, 增长 62%,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3000 美元大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465. 1 亿元, 增长 91. 9%;财政总收入完成 160. 3 亿元, 增长 93.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06. 5 亿元, 增长132.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31 元, 增长 76. 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287元, 增长 58. 9%。
“十二五” , 我们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丰富的资源优势、 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 独特的人文优势、 雄厚的非公有制经济优势和独有的“无水港” 开放优势, 再加上近两年来临汾锤炼出的一支奋发有为、 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形成了人心思稳、 人心思进的社会氛围, 使临汾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站在了发展的前沿。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 对市情的准确把握, 我们立足现实基础、 着眼未来发展, 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临汾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目标——“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
“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 就是今后五年,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 就是今后五年, 要千方百计谋转型, 齐心协力求跨越, 不断提升临汾的产业聚集力、 要素转化力、 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就是今后五年, 要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人均 GDP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经济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民生更加殷实、 环境更加优美的新临汾。
二、 以产业升级为抓手, 扭住转型跨越“牛鼻子”
临汾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 “十二五” 发展的亮点在翻番, 难点在转型。
我们依托临汾的资源优势, 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使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
资源优势始终是我们发展的最大资本, 我们立足这一优势, 坚持“以资源换项目、换技术、 换人才” , 始终把它作为推动临汾转型跨越的“牛鼻子” , 切实扭住不放松。瞄准世界 500 强和国内 500 强大企业、 大集团,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 坚持“大企业、大项目、 大园区、 大民营” 四轮驱动, 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循环化、 经济发展低碳化” 四化融合, 做到依托煤而不依赖煤, 兴于煤而不困于煤, 让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让非煤产业得到最大的发展, 使临汾的产业结构发生脱胎换骨的新变化。
近年来, 我们立足自身资源优势, 真正打好了“资源” 这张“王牌” , 迈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步子。
2009 年、 2010 年, 连续两年开展“项目建设年” 活动, 启动产业项目、 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 等 2225 个, 其中, 实施了单体投资 2000 万以上的市级
重点项目 425 个; 重点调产项目 189 个, 总投资 781. 9 亿元;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147个, 总投资 34. 8 亿元; 重点民生项目 31 个, 总投资 36. 6 亿元。
两年共完成总投资 1000亿元, 是整个“八五” 、 “九五’ 、 ‘十五” 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 是“十一五” 前三年的 2 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5. 8∶ 64. 2∶ 30 调整为 2010 年的 7. 5∶ 58. 4∶ 34. 1。
今年以来,全市重点建设工程 257 项,其中续建项目 96 项, 新建项目 161 项; 总投资 2412. 22亿元, 当年计划投资 436. 1 亿元。
1 至 6 月全市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210. 24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 48%。
这期间, 临汾的煤炭资源整合和重组工作也取得了全面胜利, 煤炭产业本身 也实现了升级换代。
目前, 全市煤炭总数由 392 座压减到 129 座, 经营主体由 350 个减少到25 个, 产能由 8976 万吨/年增加到 10746 万吨/年, 单井生产能力由 22. 9 万吨/年提高到 83. 3 万吨/年, 提高了 3. 62 倍, 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煤矿数量、 办矿主体大幅度减少, 而技术装备水平和产能大幅度提升, 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走上了 规模化、 机械化、清洁化、 高效化的路子。
我们还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转型跨越的重要途径, 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项目引进上实施了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传统工业多小散乱、 工艺落后、 能耗高、 污染严重的现状, 大力延伸“煤-焦-化 ” 、 “铁-钢-材” 、 “铁-铸-加-整机配件” 等产业链条, 发展焦炉煤气、 粗苯、 甲醇等后续产品, 扩大特种钢、优质钢产量, 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 使工业经济走上一条新型化、 循环化、 多元化、 高端化的发展路子。
实践证明, 我们坚持以资源换项目、 换技术、 换人才, 靠大企业引领、 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思路是完全符合临汾实际的, 切实助推了临汾转型跨越先行发展。
由于在临汾最困难的时期, 我们扭住了推动经济转型跨越的“牛鼻子” , 实施了最强有力的措施, 使临汾经济出现了三个重大“拐点” :
2009年 6 月份开始, 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 2009 年第 4 季度开始, GDP 同比实现正增长; 2010 年 4 月份开始, 财政总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 临汾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30 亿元, 同比增长 15.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02 亿元, 同
比增长 23%; 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完成 102. 86 亿元, 同比增长 31. 9%, 超额完成“双过半” 任务, 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前列。
三、 以管理创新为契机, 形成转型跨越“加速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是临汾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是民生问题, 又是发展问题, 只有实现社会转型和管理创新, 我们才能临危不惧地面对执政、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外部环境四大考验, 应对精神懈怠、 能力不足、 脱离群众、 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才能形成提升临汾转型跨越的“加速器” , 才能加速实现“争当排头兵, 再造新临汾” 的宏伟目标。
前几年, 临汾曾一度被当做“矿难频发区、 污染重灾区、 腐败多发区” , 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任何事情都可能放大, 影响和束缚了大家的思维和手脚。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破题, 我们提出在外部关注中扬名, 在内部不争中发展, 号召大家重振临汾雄风, 重树临汾形象, 再铸临汾辉煌, 在全市开展了“爱我临汾、 树我形象、 建我家乡 ” 主题活动。
这一主题活动唤起了 430 万临汾儿女再建家乡 的激情, 使临汾的党员干部, 广大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踊跃投身到了临汾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实践中, 把临汾经济社会发展一次又一次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尤其是在这一活动中形成的“敢为人先、 坚韧不拔、 开放包容、 勤劳智慧” 的“临汾精神” , 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道德情怀、 行为规范, 成为临汾人共同的“精神名片” 。
与此同时, 我们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各种体制机制。
首先从市委常委会制度开始,我们建立了常委会通报制度, 完善了重大事项、 重要工作报告制度, 实行管工作、 管队伍、 管安全、 管廉政、 管信访“五位一体” 的工作机制;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出具有临汾特色的“两推两考两票决” 办法, 受到中组部部长的充分肯定;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形成了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项目建设中我们建立了责任明确的项目 包联机制、 快捷高效的项目报批机制和科学协调的项目推进机制。
四、 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 构建转型跨越“大舞台”
改善民生始终是我们推动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牢固树立民事为大、 民
生为主、 民心为上、 民安为乐的理念, 通过建设“十大民生项目” , 实施“五大惠民工程” , 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把临汾打造成一个转型跨越的“大舞台” , 让临汾的党员干部和投资者成为这一“舞台” 的“主演员” , 让临汾的广大人民群众成为这一“演出”的直接受益者, 努力做到“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切实提升 430 万临汾人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 我们密切结合临汾实际, 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 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强力实施工业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 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四大工程” , 打胜了“畅交通” 、 “肃秩序” 、 “清垃圾” 、 “建绿地” 等一场场战役, 先后否决高耗能项目 120 多个, 完成节能工程 140 多项, 淘汰落后产能 738 万吨。
截至 2010 年底, 累计取缔各类污染企业 1056 个; 建成 17 个污水处理厂、 建成 15 个垃圾处理厂; 累计投资 7. 16 亿元, 启动 328 处综合流域治理环境; 对1600 余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完成双燃料改造; 新建改建公路 16200 公里, 公路通车总里程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彩虹大桥、 锣鼓大桥、 南外环立交桥、 滨河路、环城一级路等骨干路桥工程相继建成, 城市规划区面积由 55 平方公里扩大到 155 平方公里。
近 3 年共完成造林面积 158. 8 万亩, 其中, 2010 年完成造林绿化 63. 14 万亩,新增造林面积全省第一,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1. 4%, 直接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 个百分点。
2010 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 338 天,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 1. 618,万元 GDP 综合能耗累计下降 25%,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尤其是斥资 14. 9 亿元, 着力打造城市绿肺、 临汾客厅——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到目前已投资 11 亿元, 修复治理面积 10. 6 平方公里, 是杭州西湖的 1. 6 倍, 增加城市绿地 8778 亩, 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 15 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提高 16 个百分点, 大大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也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 标准最高的城市生态公园。
展望未来, 我们坚信临汾必将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科学发展之市, 一个和谐安康的平安幸福之市, 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市, 必将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 幸福临汾、 绿色临汾。
【市委书记讲话讲话(全文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