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800字1 二战后生活在柏林的15岁少年迈克患上了猩红热,他坐车到很远的图书馆中找寻自己爱看的书籍。迈克有一次在路上病发,汉娜将他送回家,两人开始渐渐交谈起来。病好的迈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800字,菁选2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800字1
二战后生活在柏林的15岁少年迈克患上了猩红热,他坐车到很远的图书馆中找寻自己爱看的书籍。迈克有一次在路上病发,汉娜将他送回家,两人开始渐渐交谈起来。病好的迈克,回到了汉娜所居住的房间,而两颗同样寂寞的心,此刻交汇在了一起,15岁的迈克和35岁的汉娜发生了一段惊世骇俗的忘年恋,此后汉娜总是让迈克为她朗读,在迈克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迈克满16岁之前的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最不能忘怀短暂时光。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汉娜最后离开了迈克。而迈克再一次看见汉娜是在对二战战犯的审判席上。汉娜作为主要战犯被判终身监禁。在汉娜终于特例获释时,长大的迈克再也没有当年的激情。而冷漠的迈克也让此时白发苍苍的汉娜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在监狱上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人性都是善良的,然而战争会扭曲这一切。当当年那个善良的少妇汉娜坐在审判庭上的时候,想必不光是迈克,所有的观众都会感到惊讶,那样一个善良的人,居然会是一个放火烧死300人的纳粹战犯。当汉娜坦然的承认她做过这一切的时候,她显得是那样的可怕。汉娜真的变了吗?不!她依然是当初那个汉娜,仔细的观众可以发现汉娜是唯一一个诚实回答法官的问题的人,然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一切?答案就是战争。因为战争,汉娜成为了无情的女看守;因为战争,汉娜把在毒气室和焚尸室每天不间断的杀戮看成了生活中很*常的一件事,就如同每个人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直至到法庭上汉娜也这样反问道法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战争泯灭了像汉娜一样所有善良的人 。战争不光摧毁着物质,更可怕的是他摧毁了人的心灵。
观看完本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由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汉娜。汉娜悲剧的一生让我唏嘘不已,首先汉娜是一个非常有自尊的一个女性,在法庭审判中,要强的汉娜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是文盲,她毫不犹豫的承认了本来不该自己一个人承担的罪行。而多年后,迈克冷漠的态度让汉娜觉得自己关于迈克还一直爱着自己想法是那样的可笑,觉得迈克寄给自己他朗读的磁带给自己带来的感动是那样的不真实,她选择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那残留的自尊。第二,汉娜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从开始她敢爱上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迈克开始,从那个老板对迈克说希望你妈妈会喜欢,然后勇敢地接受迈克的吻开始,她就是那样鲜活地敢爱;从她开始认为自己和迈克不合适的时候,她毫不留恋地离开;从最后她认为迈克不再爱自己,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的时候,她又是那样鲜活地敢恨。 行到后段,迈克开始给汉娜寄出他所朗读的作品磁带,当迈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从录音机中缓缓流淌出来的时候,不光是汉娜我也是双眼噙着泪水,这一刻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重合到了一起。可能在汉娜的思维中又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夏天,每天匆匆赶来的迈克深情地在为他朗读着带小狗女人,为他朗读着荷马史诗中的故事,而此刻,时过境迁,汉娜已经成为阶下囚,而迈克也早已是一个女儿的爸爸。但是那熟悉的声音却又将两个人连在了一起。有了迈克的鼓励,汉娜仿佛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文盲的她通过迈克的录音开始吃力的学习一个个单词,最后竟然可以写出一些简单的句子,这不能不说也是爱情创造的一个小小的奇迹吧。然而好景不常,迈克后来再也没有寄给汉娜磁带,而她无数次地询问都石沉大海,汉娜也放弃继续下去的希望,或许她和迈克都知道他们都已经回不去那个夏天了,这辈子他们只能注定相爱,不能厮守。
还记得迈克的导师在上课时讲过这样一句话――保密是西方文学中的核心,是由不同原因,而有着不同个性的人塑造,有的邪恶,有的高尚,从而导致他们不愿公开。而这句话的出现刚好是在迈克询问汉娜名字的时候,这或许有意无意的地想向我们传达什么,而这句话也暗示了两人今后的命运。很显然,当时的迈克根本就没有在意他导师所讲的,他那时只是想早点下课,早一点见到汉娜。如果若干年后的迈克还能记起,不知是怎样地感叹。命运其实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而我们大多数人和迈克一样,都忽视了它的存在,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遗憾,但或许就是有这种遗憾,我们的人生才显得丰富多彩。
本片在拍摄技巧上,并没有使用什么花哨的镜头语言,全片都是以一种很朴实的叙述性镜头来进行。不过朴实不代表没有亮点,在一开头,导演用主观镜头拍摄那一列列车驶过,在回到过去以客观镜头拍摄坐在列车的迈克,给人一种现在与过去交织的感觉,让人感觉处理的十分巧妙。在音乐背景的使用上,导演选择的是一些很舒缓的音乐,不仅和本片主题相契合,更是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氛围中。在色调的运用上,导演选择的是一种偏暖色调,我认为这样选择的理由同音乐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来说,《朗读者》是一部看完后让人深思的一部电影,你或许为汉娜和迈克的感情惋惜,或许为汉娜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可理喻,或许会为迈克的最后的绝情感到失望,但是我想说的是它无关善恶,有关爱情。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800字2
影片中,麦克在回顾自己失败婚姻、疏远的父女关系时,对自己的女儿说,“我不够坦诚,我对任何人都不曾完全坦诚”。这是成年麦克说的唯一坦诚的话。
当少年麦克遇到汉娜的`时候,他被后者所吸引。尽管汉娜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可是在少年麦克的眼中,她几乎就是一尊女神。这时的麦克,尽管肤浅,却完全是真诚的。他对汉娜的爱慕是由*驱动的,但在与汉娜的交往中,这*又借着汉娜的推动,把他引领向某种更崇高的东西。少年麦克本能的感觉得到,他和汉娜的关系并不仅限于床第之欢,这种关系让他的整个人生都有了意义。多么美好的爱之初体验!虽然它是不见容于时人的不伦之恋。
我们可以想象,汉娜的突然消失,对少年麦克的打击有多大。不仅是一段初恋就这样嘎然而止,而且那种由爱引导的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也忽然间烟消云散了,没人给过麦克一个解释。就这层意义来说,我们也许可以指责汉娜对麦克一生的爱情和婚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这只是对汉娜与麦克关系的最为
肤浅的分析。无论汉娜曾怎样刺痛过麦克的心,他在对待汉娜时都可以有其他种选择。麦克实际作出的选择,证明了他既不够真诚,又不敢承担责任。
当麦克在法庭上发现汉娜是个文盲的时候,他本可以为汉娜作证,使她免受终生监禁的严厉惩罚。麦克选择了不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当然是为汉娜保守秘密――既然汉娜本人显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文盲,那么还是遵从她的意愿为好。可是,不要忘了,麦克是个法学院的学生,对他以及周围的很多人来说,这次审判的意义就在于伸张正义,麦克明显看出了其他几位被告是在合伙算计汉娜让她背黑锅,在这种情况下,让汉娜一人承担罪责,显然不符合正义的要求。就此而言,麦克不作为的选择,是一个糟糕的选择。问题还不止于此,我疑心为汉娜保守秘密对麦克来说只是一个应付自己良心的借口,他不作为的真正原因是为自己保守秘密――对一个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在中学时代和一个纳粹女看守(而且还是个文盲)发生过不伦之恋,绝对是一件难堪的事情。
如果说对法庭审判时麦克作出选择的动机只是一种凭空猜测的话,那么麦克给汉娜朗读、录制磁带其实更能说明这个男人的不负责任。麦克并不是在汉娜一被判入狱马上就给她朗读、录制磁带的。相反,那是在汉娜入狱很久以后的事情。当时,麦克的婚姻遇到了麻烦,他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回到故乡。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回忆起了尘封的少年情事,汉娜在他脑海里忽然又鲜活起来。刻薄一点说,他的朗读行为不过是在把玩一颗夹在书中的枯叶,也许看上去他对那颗枯叶呵护备至,但是他珍视的仅仅是自己的回忆,丝毫没有让枯叶复活的意思。
当汉娜终于服完了刑期,就要出狱的时候。麦克起先并没有打算去见她,后来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以后,在与汉娜见面时候,仍然是一幅高高在上的嘴脸。没有人会指责麦克不再爱汉娜,但是既然作为唯一的联系人去和汉娜见面,麦克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要求汉娜对奥斯威辛的经历作出反思和交待――无论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情人,还是作为一个知晓汉娜秘密的人,这样做都过于残忍。这不啻于对汉娜说,“你是个有污点、隐藏过污点的人,你不配得到我的爱。”
在我看来,汉娜对麦克的回答极为高贵:“在我入狱之前,我从未反思过。现在我怎么想已不重要。死了的已经死了。”这个回答,一方面含蓄的感谢了麦克对他所做的一切,承认了自己在狱中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拒绝了麦克那种虚伪的优越姿态――既然你心中已经无爱,与死人又有何差异,我的所思所感对你已经无所谓,我宁愿不说。 汉娜刚一见到麦克的时候,说他“已经长大了”,而当她最终回应麦克的时候,她叫他“孩子”,这真是恰到好处的鄙视。
成年麦克是汉娜的对立型人物:他受过良好的教育,refined and polished。影片中两次提到《奥德赛》,不无深意。奥德修斯正是一个心多机窍的人,麦克同样如此。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往往被过多的纹饰遮蔽,不能或不敢去面对生活的真相。
用卢梭的话来说,“野蛮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社会人则终日惶惶,生活在别处”。也许,汉娜和麦克正代表了卢梭笔下这“野蛮人”和“文明人”对立的两极。
文学对汉娜来说是打开新世界大门钥匙,而对成年麦克来说,它只是躲避真实生活的掩体
【2023年度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800字,菁选2篇(2023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