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要点(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总局、省局工作要求,聚焦聚力市局党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建设高标准体系,推进高效能执法,查办高质量案件,保障高品质生活,打造高素质队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机制建设,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执法工作体系
1.明确事权划分。出台《全市市场监管执法办案事权划分意见》,进一步理顺全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明晰市本级与区市局权责。落实《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要求,依法依职权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现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化管理。
2.强化执法协同。持续加强“1+N”协同执法,加强行刑衔接,进一步巩固深化,完善线索移交、案件移送、案件会商、信息发布等机制,提升案件移送数量,形成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合力;
加强与交通、卫健、医保、海关等部门合作,畅通信息共享途径,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
加强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协作,推动产业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三级协同,在重点领域、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三级联合执法行动,对重大疑难案件采取市区同步、专家会商、集团作战等方式,提高查办效率;
加强审批、监管、执法、技术机构全链条协同,共同推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
3.加强督查督办。加强全市执法统筹协调,出台《执法督查督办协调指导办法》,建立转办案件重点督查、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执法办案协调指导工作机制。市局领导带队对区市局开展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行动督导调研,查风险、督落实、看整改,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4.深化考核评价。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制定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考核标准,把握上级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做到精准对接,确保全系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执法工作考核任务,实现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提升考核位次。
5.提升案件管理。加强案件线索管理,按照“谁登记、谁转办”“谁处理、谁反馈”“谁转办、谁督办”原则,实施闭环管理和全过程留痕,确保执法效果。加强大案要案跟踪调度,重点抓好上级交办的案件,统筹执法力量,让重点案件有进展、有结果、有反馈。严肃执法数据报送,准确把握统计口径,严格报送时限,对报送数据不及时、错报漏报、隐瞒伪造的约谈通报。加强执法数据分析运用,定期发简报、亮经验、晒数据,分析违法种类、形态、趋势,强化风险研判,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二、强化执法效能,推动综合执法工作提质增效
6.把握执法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好商品过度包装综合治理、“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反食品浪费”执法等工作。依职权配合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反恐、反走私、电信网络诈骗、“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做好国家总局8个和省局4个规定动作: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压降脂等物质;
假冒伪劣化肥;
刷单炒信等虚假宣传;
“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
生产销售劣质燃气具;
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和使用未登记电梯;
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车”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建材、建筑装饰材料;
加油站计量作弊;
餐饮浪费;
房地产虚假违法广告。做好我市2个自选动作: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有害物质超过标准限量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
超市、医疗卫生机构、粮食购销等领域计量违法。组织召开“铁拳”行动动员部署会,每月调度全系统典型案例和简报素材信息。组织实地督导调研,将“铁拳”行动成效纳入工作考核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打击检验检测机构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聚焦主责主业,准确把握执法边界,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深挖案源线索,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执法力度,注重以案释法,依法依职责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资质认定的、市场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两类检验检测领域重点违法行为,以打促改、以打助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护航“两个强市”执法行动。聚焦建材、成品油、涉疫物资、农业生产资料、机动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领域执法工作。依法依规查处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持续推进“双打”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加强源头治理和全链条、跨区域治理,加大对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以及恶意申请注册商标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护佑“一老一小”权益执法行动。重点查处健康、养老、托育用品的质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针对调味品、宣传功能的食品,对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商标违法情形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7.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工作。突出案源性抽检,聚焦风险品种,重点抽检干海产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特殊膳食食品等风险类产品,对网络平台销售的食品深入研判风向、定向抽检。突出关键区域、重点业态,加强星级酒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商超等重点区域执法检查。突出专项执法,结合“守查保”“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打击走私冻品”等专项执法,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底线。
8.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综合执法工作。在药品领域,以单体零售药店、个体门诊和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执法检查单位,重点查处非法渠道购进使用药品、违法违规炮制饮片、非法配制制剂等违法行为。在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对疫情防控、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医美器械、隐形眼镜等产品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人、生产经营重大变化的企业执法检查,加强对经营、使用、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环节执法检查。在化妆品领域,以儿童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为重点品种,以化妆品、市场超市、美容美发、酒店宾馆、母婴用品经营使用单位为重点执法领域和执法对象;
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违法经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行为。
9.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综合执法工作。围绕“应检尽检”“应登尽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等关键点、风险点,严厉打击电站锅炉、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等重点领域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翻新“黑气瓶”、无证充装等违法行为。
10.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工作。开拓执法领域,加大水效、食品用塑料包装、非医疗工业产品、汽车配件、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等领域查处力度。突破执法难点,在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重点行业整治三个方面发力突破,努力查办一批有指导意义、有影响力的案件。充分运用质量、计量、标准、认证等职能优势,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链条、闭环式防范违法风险服务。
11.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执法工作。保障降费政策落地,在水电气暖、行业协会、商业银行、口岸等涉企收费领域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政策等行为。探索引入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专业审计手段,让欺骗性强、隐蔽性高的违法收费问题“无处遁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和影响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时期、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商品,依法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申请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地理标志及奥林匹克标志等特殊标志保护,强化与行业协会交流。
12.深入开展优化竞争环境综合执法工作。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商业混淆、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以“拥军惠军”名义开展的违法经营活动。严厉查处直销企业虚假宣传、借直销名义传销等行为,有效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执法协作,严厉打击以社交电商、消费返利、投资理财、创业就业、兼职培训等名义实施的传销行为。
13.深入开展优化消费环境综合执法工作。强化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加强生活必需品等重点商品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行为;
抓好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天价”月饼、高端白酒、时节商品、防汛物资、旅游市场、交通住宿等领域加大检查力度;
扎实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因时因势调整执法重点,关注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变动趋势,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开展教育医疗领域收费检查,围绕秋季新学年集中收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乱收费问题重点检查,对医药卫生领域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重复收费、扩大范围收费等加重群众负担的价格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强化旅游消费市场执法,重点整治旅游消费市场无证无照经营、未明码标价、计量作弊、合同违法、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强化网络平台执法,加大对网络平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利用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弹窗、软文、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等多种移动端互联网形式发布违法广告、违法带货销售行为,严厉查处虚构原价虚假折扣、刷单炒信等违法行为。加强广告领域执法,加大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房地产、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违法广告查处力度,持续加强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执法,维护广告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加强计量执法,在涉粮领域、医疗卫生机构、眼镜制配场所、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定量包装、寄递物流等消费领域增强执法力度,维护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环境。
14.深入开展优化法治环境综合执法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先普法后执法,寓普法于执法中,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应急处置力度,依法处置投诉举报。有诉即接,接诉即办。坚持执法办案效果“三统一”,贯彻落实服务型执法各项部署要求,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
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依法实施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推动执法办案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突出典型案例曝光,综合运用新闻发布、案例曝光、专家解读等手段,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宣传矩阵,持续释放警示震慑效果。
三、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全市综合执法队伍能力素质
15.建立健全全市综合执法人才库。遴选全系统优秀执法骨干,完善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人才库,建立综合执法人才的评选、培养、评价、使用机制。成立专家讲师团,面向全系统开展综合执法业务知识培训。
16.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和个案指导,分层级、分类型组织案件分析研讨和岗位练兵,加大典型案例讲解和业务交流力度,通过组织座谈会、专家授课、专题研讨、网络视频等形式,促进区市局之间互学互鉴。畅通市局与区市的业务指导渠道,市局处室、相关直属部门加强对区市局案件查办指导和技术支撑,及时解决案件查办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案件办理质效。
17.强化激励奖励。组织优秀案例评选,增强业务指导针对性和实操性。对上级指导性案例加强研究,推动实现同案同办、类案同办。加大通报表扬力度,年内对全市市场监管执法办案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通报表扬,进一步鼓励先进、激发动力。
18.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结合服务型执法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工作流程,细化执法办案工作程序,健全完善执法工作标准,依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促进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综合执法条线行风建设
19.坚持党建统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中。探索市级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部门与区市级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部门党支部共建,以党建促队建,建立三级联动“红色纽带”。
20.加强行风建设。认真践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求,立足“放管服”,在便民利企上消除痛点、打通堵点;
兼顾“法理情”,让执法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统筹“时度效”,执法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强化队伍安全意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纠“四风”,树新风,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执法全过程,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要求,防止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粗暴执法,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要点(精选文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