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6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胜利召开8月28日,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在我院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我院党总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胜利召开 8 月 28 日,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在我院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我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汪文渊主持,县政府副县长张永西,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余焰林、县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平、县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段焕斌、县卫健委项目办主任陈梁、11 家医共体成员单位院长、副院长,我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负责人共一百多人参加会议。石进军院长就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及运行进行工作部署。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我院为龙头,包含了长铺分院、程岭乡卫生院、北浴乡卫生院、孚玉镇卫生院、汇口镇中心卫生院、柳坪乡卫生院、凉亭镇中心卫生院、千岭乡卫生院、下仓镇卫生院、洲头乡卫生院、佐坝乡中心卫生院 11 家乡镇卫生院,人口数达 40 余万。我院将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专科扶持、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石院长指出县人民医院和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已经成为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将积极探索和实践医共体新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医共体服务范围,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不断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办院理念、技术布局、文化遵循,认真总结经验,为加快推进我县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张平副局长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严格落实医保基金打包管理及运行进行工作指导,要求大家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引导参保患者逐级转
诊、合理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基金浪费,形成医共体“体内规范、体间协作、体外引导”医疗新格局,使有限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民生效益。
余焰林主任要求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要认识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要定目标,建机制、立措施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通过整合医共体内部人才、技术、设备等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医疗资源,努力降低县域内参合人群的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确保实现基层就诊率达到 6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的目标。他要求医共体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实施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使改革发展成果尽早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张永西在讲话中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圆满完成此次改革任务。二、紧扣工作重点,逐步落实改革任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结合我县实际,从资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推进医共体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三、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顺利推进。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正式组建成立。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宿松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定会把握此次深化改革的契机,为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关于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监测工作的通知发布时间:
2021-04-08 来源: 基层卫生健康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试点地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指导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拟组织开展 2020 年度县域医共体建设数据填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 2020 年度数据填报工作
(一)填报内容。填报内容主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国卫办基层发〔2020〕12 号)。
(二)填报方式。各试点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在线填报相关数据及佐证资料,访问地址为 http://210.72.11.21:8092。鼓励非国家试点县积极填报。
(三)填报时间。2020 年度数据填报时间为 2021 年 4月 1 日至 4 月 20 日,监测系统将在 4 月 25 日关闭。5 月 1日起监测系统持续开放,对 2021 年数据进行动态监测。
(四)结果反馈。监测系统将分别于 3 月底、5 月底前
2 反馈各试点县 2018-2019 年度、2020 年度数据填报和监测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核准、完善相关数据。
二、有关说明
(一)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否“紧密”,主要依据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4 个维度 11 项评判标准的评价结果,具体标准为:1.所有 11 项评判标准均达到 B 及以上;2.至少 8 项评判标准达到 A;3.每个维度至少有 1 项评判标准达到 A,且“医共体决策权限”达到 A。三者全部满足才能判定达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自评尚未达到“紧密”标准的试点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二)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有关指标。
1.指标 4“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占比”,计算方法调整为“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占比(%)=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人次/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人次×100%”。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人次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中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门急诊人次。
2.指标 6“慢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率(%)”,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相关工作指标
3 为依据,计算方法调整为“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报送质量。各地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畅通数据获取渠道,确保填报工作顺利进行。试点县医共体管委会、医共体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数据填报工作,统计数据和上传材料要精准把握指标内涵。省级卫生健康委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填报数据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国家将结合数据填报等各方面情况,适时调整试点县名单。
(二)加强沟通协调。监测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具体承担,为加强指导,将于近期开展线上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试点县在填报过程中如遇技术问题可咨询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如有县域医共体建设和数据监测方面的意见建议,可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反馈。
(三)防止不良倾向。各地要紧盯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要防止县级医院对基层卫生资源的“虹吸”,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防止减少适宜技术、廉价项目,防止只强化医疗而弱化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倾向。
4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总体服务效能。各级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分别落实好组织推动、领导协调和具体实施责任,推动县域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电话:400-0893-696 转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 2021 年 3 月 31 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篇三: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XX 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实施方案根据省委、省政府深化综合医改工作决策部署和《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X政办﹝2019﹞X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推进健康 XX 建设,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原则,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逐步建立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和下沉、推进上下转诊、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打破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壁垒、破除行政层级
分割,建立资源统一管理、医疗层级分明、专科特色明显、业务协同规范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20 年,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外住院人次占比较 2019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到 2021 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道”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防治结合。根据县域内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落实防治结合要求,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连续型诊疗服务,建立完善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放管结合,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卫健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管,牵头医院负责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和管理。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紧密型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行政隶属关
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等新机制,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坚持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让集中在区级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推进居民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四)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为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实施内容 (一)牵头医院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六个一体”管理 1.机构一体。打破横向和纵向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明晰办医主体。以牵头医院为基础,整合区、镇街道医疗机构及村(社区)卫生室,组成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XX 区人民医院为第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共 19 个,
分别为: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木闸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高岭卫生院、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晏塘卫生院、XX镇卫生院、XX 镇 XX 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解放卫生院、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区中医医院为第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共 9 个,分别为:XX 街道卫生院、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刘街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 XX 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观前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由以上成员单位辖区内一体化管理)。实行区、镇街道、村(社区)一体化管理,牵头医院院长为法人代表。
2.人员一体。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牵头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统一管理,实行编制、岗位“区管镇街道用”、“区招镇街道用”,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所需适宜人才可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成员单位可以申请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紧缺医护人员,牵头单位审批后按年聘用。进一步推进医共体内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逐步实现紧密型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3.管理一体。在卫健部门指导与参与下,紧密型医共体
实行统一管理,做到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统一。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财务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管理。实行统一绩效考核管理,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由牵头医院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报财政、人社、卫健部门审核。医共体内的各成员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适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4.服务一体。加快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转诊机制,落实属地转诊制度。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标准规范,进一步畅通医共体内双向转诊通道,逐步实现有序合理就医。同时,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发挥与城市医疗服务系统衔接的“纽带”作用。牵头医院要根据住院病人主要流向及省、市级医院对口支援情况,选择若干家省、市三级以上医院作为转诊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上下转诊关系。对具备在县级医疗机构诊疗条件的患者,合作医院应及时转回,并通过医生跟踪等方式继续治疗。
5.信息一体。建立信息平台,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
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坚持“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个转变”,即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资金分配标准由“按常住人口数量”向“按实际工作量”转变、考核工作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为主”向“系统数据分析为主”转变。
6.保障一体。统一集中采购管理,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工作,严格落实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制度。实行医共体内设备、药品、耗材等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耗材共享与配送机制。医共体牵头单位“中心药房”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管理、合理用药等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全面共享。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推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节约医疗成本,方便群众就医。
(二)实行“双包干”制度 1.实行医保基金包干。实行医保基金包干。将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整体打包给紧密型医共体,坚持“总额预付,及时
结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分担;分期预拨,定期考核;积极推进,平稳过渡”原则。因政策因素导致紧密型医共体预算超支的部分,专项研究。
2.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包干。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慢性病防控任务交给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实现“医防融合”、“同向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考核工作在卫健部门指导下由紧密型医共体操作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经考核合格后形成的结余经费,可按规定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奖励和事业发展。
(三)理顺医共体运行机制 1.实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任命制。镇街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任命,报卫健部门备案(区管干部除外)。
2.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承担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补助与绩效考核挂钩。村医每月按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兑现基本补助,年终总额决算。
3.实行病种分级管理。牵头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疑难病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区外实行统一转诊。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50+N”病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
卫生服务、协助卫生执法、村卫生室管理等工作。村(社区)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的良好习惯。
4.实行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优化重点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着眼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名医”效应。借助省、市级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建设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培育,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使更多的居民在县域内就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
(四)保持“三个不变” 1.保持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区、镇街道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原有单位、人员的性质和隶属关系保持不变,资产归属不变,原有债务不变,并保留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名称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2.保持承担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不变。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后,牵头医院承担医疗保健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任务不变,发展中医药的职责和定位不能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承担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社区)卫生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职能保持不变。
3.保持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后,政府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的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保持不变。原有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和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机制不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涉及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完善我区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成立 XX 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卫生健康、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医保、医共体牵头单位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协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规定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经费定项补助政策,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共体发展短板,
提高牵头医院疑难重病诊疗能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疗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
(三)形成工作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卫健部门要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的总抓手,合理规划和布局,加强指导和监督,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监管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建立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周转池制度;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卫生室的投入政策和政府购买村医基本医疗服务经费,足额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社部门会同卫健部门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与机构编制部门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完善“区管镇街道用”人才管理机制;医保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及时动态调整县乡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
(四)严格督查评估。加强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指导与管理,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紧密型医共体有序推进工作。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保障紧密型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
(五)强化宣传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组织针对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做好政策解读,以群众获得感为切入点宣传建设成效,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参与和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建设和运行的成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提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体成效。
篇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佶理论坛CHINARURAL
HEALTH浅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经济开发区医院孟令锋 / 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新一轮基层医改的重要
举措 , 目的是通过深度整合县域医疗及公共卫生服齐资
源.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和预
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
能.近期的显性效应是提高医保基金的有效使用率 、 降
低医保基金支出风险 ; 远期隐性效应是实现医疗卫生服
务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即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
中心转变 ,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
务 “ 当前 , 此项工作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推进 , 如何
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成得政府满意 、 医疗机构得发
展 、 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德政工程.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
谈几点个人认识 ,明确一个工作核心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两包三单六贯通 ” 建设路
径中的 “ 两包 ” , 即医保资金打包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
打包 , 笔者认为 “ 两包 ” 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
心 , 是引擎 , 是真正的医防融合.所以 , 推动紧密型县
域医共体建设必须明确其核心地位 . 这种医防融合包含
三层意义 :
首先是经费的融合 , 将医保基金与基本公共
卫生基金整体打包交由紧密型医共体统筹使用 ; 其次是
服务的融合.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融合 ; 然后是利益的融合
在经费融合的基础上 , 所有
医共体成员单位自然建立起紧密型利益纽带 , 形成真正
的利益融合关系二夯实两个体系建设1. 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医共体全称为 “ 县域医疗
服务共同体 ” . 不言而喻.强调的是医疗服务 , 即医防
融合中的 “ 医 ”
” 强化县级牵头医院的主体责任.落实
“ 以医带医 、 以医扶医 、 以医强医 ” 帮扶责任 。
县级牵
头医院之间错位发展 , 打造优势科室 , 实现从县级强到
县域强.要将 “ 县乡医疗 ” 关系固化 , 形成恒定关糸 ,
从三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县乡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一首先
加强自我能力提升 ” 作为牵头单位必须要具备处理疑难
杂症的技术水平 、 精准先进的仪器设备 、 舒适便捷的就
医环境 、 内涵优质的医疗服务.做好成员单位医疗技术
及服务能力的坚强后盾要从县域全局考虑增设大型医
疗设备 , 避免重复建设 ; 要加强与国家级或省级三甲医
院的沟通和协作 , 把国家级或省级专家请下来驻院传帮
带 , 积极培养人才 、 引进人才 ; 全面提升县域综合诊治
水平 , 确保辖区群众重大疾病在县域内得到诊治其次
切实履行乡镇帮带责任要结合成员单位工作发展的实
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县级专家服务团队 , 不但从
临床诊治 、 护理技术 、 学科建设 、 医务管理等方面进行
带教.还要从遵循医保政策 、 规范诊疗行为 、 行政管
理 、 财务管理 、 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指导 , 也可派专家
签约服务团队进行驻院帮带 , 定期巡诊等 ; 全面提升乡
( 镇 )
域內的诊治水平 , 确保辖区群众的常见病多发
病能够留在乡镇得到有效诊治 :
最后整合资源互惠共
享 , 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 , 加强 “ 中心药
房 ”
“ 县域影像诊断中心 ”
“ 县域临床检验中心 ”
“ 远
程心电诊断中心 ”
“ 远程会诊中心 ”
“ 后勤服务管理中
心 ” 等体系建设 , 将县乡医疗资源充分融合 , 避免重复
建设.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同时积极探索医共体医
疗风险联合防范机制2. 乡村公卫服务体系也就是医防融合中的
“ 防 ” 强化乡镇卫生院的主体作用.以乡村卫生一体
化管理为抓手 , 建立乡村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团队 , 固化 “ 乡村预防 ” 的包保关系.把握三 1 、 方面的
工作要素 , 全面提升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首先
加强规范培训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今年 9 月 4 日 ,
国家卫健委 、 财政部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 《 关
于做好 2019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钮 》 , 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 19 项.在服务内容 、 种类和
服务方式上都有较大调整 , 相关操作程序及知识点也将
逐渐增加.所以要想做好服务必须加强培训 , 将基本公
共卫生服翁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规范蓝本向乡
村卫生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程
序 , 促进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 , 有针对性地进行诊疗临
床带教.提高村级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初步诊治的判断
能力 , 提高基本公卫服务及签约重点人群随访履约质
量 , 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 其次科学合理减负 、 注重
服务实际效果.今年 6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 《 关于印发
卫生健康糸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
通知 》 . 针对医疗领域形式主义 、 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整2019.12
: 中国农村卫生 •
2019 年第 23 期
管理论坛
nCHINA
RURAL
HEALTH改 , 大幅精简工作
所以.电子健康档案取代纸质档案
已是必然趋势 , 从源头上杜绝 “ 数出多门 ” , 切实减少
各类报表 , 规范数据报送渠道.实现基层数据采集 “ 只
录一次 ” , 减少公卫随访及家医履约的各类纸质填写材
料 , 推广使用移动终端应用 , 提高 APP 使用率 。
考核工作
主要通过信息系统定期自动生成结果 , 减轻基层考核检
查工作负担.这样从根本上消除基层卫生人员不做具体
服务只做档案报表等虚假现象 , 又将广大村卫生人员从
繁重的纸质材料中解脱出来 , 切实提高公卫随访及家医
签约履约效率 。
最后是强化薪酬管理 、 注重绩效杠杆作
用 。
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做好基本公卫服
务与家医签约的前提与基础 , 也是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
的动力 “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增加 , 人均基本公卫
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的逐年提高.制定切实可行的薪酬考
核制度势在必行 “ 两卡制 ” 管理的实施 , 实现基层健
康服务 “ 两精准 、 两实现 、 两减免 ” 的目标 , 即精准确
认服务对象 , 精准记录医生服务工分值 ; 实现服务的绝
对真实性 , 资金今配的相对公平性 ; 减轻基层抄录填写
数据档案等不必要的负担 , 免除逐级对下的现场检查考
核, 由系统自动生成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 尽可能减少到
基层卫生机构的频率与时间"三 、
把握三个角色转换1.
工作主导地位转换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中 , 牵头医院掌控的资源空前 , 从以前由专抓医疗业务
的事业单位转变至带有政府行政职能的医疗机构.其功
能与责任都在扩大 .2.
工作压力转换 。
通过改革 , 牵头医院一是自身
能力亟需提升 ; 二是基金管理风险增大 ; 三是帮扶责任
有增无减 ; 四是面对人口外流 , 户籍人口外出务工达 50%
以上的社会客观因素 , 实现 90% 患者看病不出县的目标难
度不小 , 群众就医需求及就医习惯 , 一段时期内难以改
变 , 牵头医院面临的压力空前.3 .
县乡医疗机构关系转换一在当前紧密型医共体建
设中 , 部分县乡医疗机构均表现出急躁现象.一是牵
头医院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 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责任压
力不免表现出焦躁状态 。
二是乡镇卫生院只保留法人资
格 , 人财物全部划转至牵头医院 , 院长自主权受限.
5000 元以上的开支都要请示汇报 , 按照要求上报各类“ 数据 ” . 工作主动性被制约四 、
统筹四个执行要素1. 以医保制度为遵循 , 严格执行医保诊疗目录 、 基
本药物制度 , 建立健全医保医师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
为 , 合理选择县外转诊定点医疗机构 , 规范转诊转院管
理程序 。2.
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 , 坚持基层首诊 、 双向
转诊 、 急慢分治 、 上下联动的原则 , 科学制定县级医院
100+N 、 乡镇卫生院 50+N 病种目录 , 积极拓展业务诊疗
范围 ”3.
加强医保资金使用监管 、 审计 、 督查力度 。
鼓励
参保群众自主购买大病或特殊慢性病商业保险 , 引进更
多具备资质能力的商业保险公司 , 建立健全大病商业保
险保障机制一4.
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既要赋能又要放权 , 赋予
乡镇卫生院足够的自主权 , 充分调动院长及员工的积极
性 , 提高工作成就感和茯得感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管理和运行
的重大变革 , 涉及重大利益调整 , 是对现有管理模式的
挑战 , 也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严峻
考验"只有明确医防融合核心作用 , 夯实县乡医疗体系
和乡村公卫体系建设.准确把握三个工作角色转换 , 统
筹四个执行要素 , 以资金管理和服务责任有机结合.贯
穿全生命周期服务.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新常态 、 社会
老龄化 、 疾病谱变化 、 卫生健康行业服务体系提升及健
康中国的需要 , 以医促防 、 以防促医.逐步形成 “ 县级
强 、 乡级活 、 村级稳 ” 的新时代农村三级卫生健康网络
体系 “2019 年第 23 期 • 中国农村卫生 2019.12
篇五: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1 页 共 10 页 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2019 年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基层为重点,以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 2020 年 6 月,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 2020 年底,各地级以上市至少有 1 个县(市、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
第 2 页 共 10 页 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左右,住院率达到 85%左右,基层就诊率达到 65%左右。
到 2022 年,全省县域医共体功能形态更加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级诊疗便捷有序,健康管理精准实施,财政保障和医保支付可持续,县域内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县级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创新医疗卫生健康监管方式,落实县域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激发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
第 3 页 共 10 页
二、建设方 式
(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全省医疗服务能力较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帮扶工作基础较好的 54 家三级甲等(以下简称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 78 家县级公立医院,其中 37 家三甲综合医院帮扶 57 家县级人民医院,17 家三甲中医院帮扶 21 家县级中医院,全面带动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 2021 年,78 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动 30 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成为紧密型医联体。
(二)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县级政府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组建 1-3 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建立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组织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协调推进人事、薪酬、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各项改革措施。各县(市)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卫生设施需求。鼓励社会
第 4 页 共 10 页 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县域医共体,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主动联合社会办诊所等组建县域医共体。
(三)县域医共体内部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由牵头医院院长负总责,建立由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县域医共体在日常运行、人员管理、内设科室和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
统一行政管理:牵头医院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工身份、投入保障保持不变,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不变,其法定代表人可由牵头医院负责人担(兼)任。
统一人员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由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牵头医院拥有对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命权。
统一财务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财政投入资金及时拨付县域医共体,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
统一质量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环境卫生、医疗废物等管理执行统一标准,牵头医院承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统筹使用
第 5 页 共 10 页 医共体内部床位、号源、设备,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统一药械管理:县域医共体设立唯一药械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实行药械统一采购和配送、药款统一支付,支持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在药品采购平台自行议价,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制剂可在医共体内部流通使用。
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县域医共体内部各单位信息系统,统一运营维护,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会诊和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
(四)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综合监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县域医共体实施综合监管,落实县域医共体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其建设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要建立对县域医共体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监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三甲公立医院要切实落实帮扶主体责任,通过托管、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骨干医务人
第 6 页 共 10 页 员要下沉带学科、带团队、带技术,县域医共体内骨干医务人员定期到三级公立医院研修培训。
(二)加强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逐级帮扶带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牵头县级公立医院要统筹加强成员单位软硬件能力建设,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其他机构按照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服务能力逐步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加强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都有 1 个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
(三)落实财政投入。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保障其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以及落实中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县域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
第 7 页 共 10 页 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实现合理轮岗、统筹使用。着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医务人员合理有序流动,重点要下沉到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规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探索实施村医统招统管村用,强化村医进修培训,完善村医薪酬收入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稳定村医队伍。
(五)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收入由县域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鼓励对县域医共体及其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
(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部门与县域医共体统一结算,在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惠州、江门、肇庆等 15个地市各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总额付费、结余留用、
第 8 页 共 10 页 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引导县域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推行以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制定有利于促进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县域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医保经办便民化水平。鼓励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卫生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
(七)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县、镇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形成以人为本的闭环服务链。以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在县域内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
(八)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县域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共享优势,将牵头医院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开展履约考核,调动家庭医生团队积极性。县域医共体要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开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预约、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对下转的患者交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连续综合服务。
第 9 页 共 10 页
(九)强化健康服务。县域医共体在健康中国、健康广东行动中要勇于担当,立足实际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积极组建健康管理与服务团队,着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理调配相关资金,根据城乡疾病谱,因时制宜加强对服务区域群众健康教育、疾病前期因素干预,指导群众增强健康常识,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心态平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优化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计划免疫工作,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业务管理,推动县域医共体内实现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十)加强中医药服务。通过三甲公立中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级公立中医院,全面提升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中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中医药服务全面融入到县域医共体的整体医疗服务,构建中医药服务综合平台,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病后康复、治未病中的独特作用。整合县域医共体内部中医药资源,挖掘和拓展中医药服务潜力,提高县域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县中医院的县域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加快建成县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
第 10 页 共 10 页 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加强中医馆建设,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十一)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完善监测评价制度,重点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县域住院率和就诊率、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以及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医保基金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情况等指标的权重。评估结果与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省卫生健康委将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各地医改考核,将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情况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医共体建设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方向偏离、效果不佳的要及时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
篇六: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
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刚刚,我们共同参加了县医疗健康集团的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县医共体改革工作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任务还很重。按照县委安排,我们接着在这里召开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目的是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总目标,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县、乡、村的人事、财务、药械、业务、绩效、信息、养老“七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刚才,*宣读了“两办”和医管委关于组成人员调整的几个通知,*对医共体的建设推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了医共体改革的工作纪律,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医保局、县医疗集团主要负责人和医共体成员单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大家既是推进医共体改革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这项改革任务的落实者,必须扛稳责任,各司其职,确保改革实现预期目标。下面,就进一步推动全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站位务必要再提升。一是上级有要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福建三明考察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分级诊疗的主要抓手。国家在医改上提出了总体部署和时间安排,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委常委会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工作列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并纳入省委“13710”信息化督办平台,要求 6 月底前务必完成。市级今年 3 月 31 日发文明确所有县(区)县域医共体改革 6 月底前改到位、见成效。县委县政府也把医共体改革作为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工程、保障群众健康需求的民生工程、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工程。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力有序高效推进改革工作。
二是改革有需要。自 2019 年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启动以来,改革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化建设跟不上等问题,与改革的初始目标存在差距。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没有回头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县上下要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如何改好”的问题上来,坚定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敢做善成,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健康。
三是群众有期盼。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实施,近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就诊人次逐渐回升,但依然存在县级大病、专病救治能力不足,乡镇卫生院
医疗业务萎缩,村级卫生人才老化严重等问题,这直接影响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扩大规模、增强功能、精准对标,使其管理更优、机制更活、自主权更大,能更好促进优势资源下沉,进一步增强对村卫生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县域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对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新期盼的最好回应。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医共体建设摆到全局的高度,全力推进,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定期督导,到点验收,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任务务必要再明确。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结合我县实际,医共体建设 6 月底前要建立“1+6+12+18+295”紧密型医共体暨*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促进医保基金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患者就医基层首诊率达到 65%以上,县内就诊率保持在 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按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个阶段改革,即组建实施阶段,仍有县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从业人员核编定岗、成员单位财务审计、捋顺成员单位债务关系、运营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医保资金打包拨付等 5 项任务需要完成,各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大家要紧盯时间点,倒排工期,细化方案,压茬推进,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县纪委监委要把督导监督贯穿始终,对照时间表,逐项督导推进。
三、重点务必要再突出。一是医保基金方面,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管理,由医保部门按医共体县域覆盖参保居民数量,将医保基金打包拨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和保护医共体控费节费的内生动力,规范医疗行为,抑制重复检查、过度治疗,转变医疗理念,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引导医疗服务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医保部门要加强对医共体医保基金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质量保证金返还、医保费用年度清算挂钩,确保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降低。
二是药品供应方面,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机制,动态调整服务价格。健全药品耗材谈判议价机制,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阳光采购,在药品耗材采购配送、药事服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突出抓好用药用耗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坚决把不合理的费用降下来。
三是医疗服务方面,要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做优县级医院,加快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打造县域医疗高地;要激活乡镇卫生院,严格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下
沉机制,持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支持建设特色门诊,实现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让群众在家门口能放心看病;要巩固村卫生室,积极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健全村医各项保障政策,择优实行乡聘村用,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智慧平台建设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部署和要求,推进医共体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打通健康信息平台与医药、医保等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大力推进门诊诊疗和电子健康档案一体化管理,打破“信息孤岛”,让大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要把远程医疗服务放到重要位置,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确保全覆盖、无盲区,让全县人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五是实质性运营方面,要严格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操作手册(试行版)》要求,县卫健委、县医共体党委、县医健集团、县医健集团成员单位要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县卫健委负责监督指导医共体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落实医共体内人事管理、资金分配和物资调配自主权限;县医健集团在县医管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成员单位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统一管理;重大人事调整、资金分配等事项,由县医共体党委研究,报县医管委批准。
。
四、机制务必要再融合。要把医防协同融合工作放到医共体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指导帮扶下, 一是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打造医共体内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破除阻碍医共体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提高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由疾控、妇幼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向医共体派驻兼职副院长和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负责医共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和专病防治计划制定等工作,实现医防融合,防、治、管结合,补强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三是充分利用医共体的技术资源,组建由疾控、中医、妇幼机构专业人员和县级专科医生参加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引导家庭医生“治未病”、管慢病,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提升签约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增强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使中医药成为疾病康复的首选和重要手段。要支持中医技术和中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制定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政策,适当扩大中医技术和中药纳入医保报补的范围。
五是完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倡导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提升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
五、保障务必要再加强。改革主体单位和责任人履职尽责,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确保医共体整体服务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我县医共体真改实改、走深走实,以高质量医共体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相关处级领导同志要集中精力,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专班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能力,夯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持续强化深入一线、督查督办。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也要把推进医共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改革、把方向,抓好重要环节和重点任务,真正把县域医共体建设“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全力破解改革梗阻,提升工作效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硬举措,推动*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强化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沟通合作,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形成改革合力。财政部门要研究完善投入保障政策,编办、人社要做好人员编制、人事保障,卫健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医共体成员单位要服从领导、指导和监督,完成医共体改革安排的各项任务,维护医共体的共同利益。三要强化风险防控。推进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普惠发展我县卫生事业是大势所趋,但改革势必会触及矛盾,因此,各相关单位要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争取群众支持。要加强舆论监控,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管控好各种风险。如当前人员编制、养老保险、债权债务、医保资金管理使用、乡村医生待遇等,重点关注,提前做好预案,及时稳控化解到位,确保改革稳定有序推进。
四要强化督考问效。县纪委监委和政府督查室要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要以区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费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要开展常态化督查,要加快建立综合督查体系,实行全过程督查,对工作推进缓慢、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约谈、通报、诫勉等处置方式,以问效倒逼工作落实,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交出一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高质量答卷。
我就讲这些。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汇报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