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遗》的赏析1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解】: 1、趋: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赏析,菁选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寄左省杜拾遗》的赏析1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解】: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韵译】: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
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
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
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评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寄左省杜拾遗》的赏析2
【诗句】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出处】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意思】圣明时代天子没有什么过失,自然觉得进谏直言日渐疏稀。
【全诗】
《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曲折隐晦抒发内心愤懑的抒情诗。前半部叙写与杜甫同为谏官 的生活。诗人连续铺写同趋“丹陛”,分列“紫微”,随伴“天仗”,沾惹“御香”等事宜,看 起来尤显威严、高华、富贵,使人惬意。然而,并没有什么安邦定国、扫荡叛乱的重大举 措。朝官的举止只能透露出空虚、无聊、守旧、呆板,只能是空度岁月,消磨壮志,让有 志之士苦恼、倦怠、厌恶。五、六句直抒胸臆,吐露悲愤。此联以花之纷纷凋零,烘托容 颜的衰老;以鸟之翩翩飞翔,渲染青天的高阔。然而诗人“白发”渐多,见“青云”无路, 能无悲乎?一个“悲”字,不正好抒发了诗人对时政和人生的无限感慨么?尾联同前半 部一样,用反语正说法,表面言“圣朝”之明君,没有“阙事”,谏官之“谏言”日益稀少;而 实际说统治者昏庸,自以为无过失,拒绝忠言。一个“无”字,讥其文过饰非,掩盖错误; 一个“稀”字,刺其箝人口舌,压制言论。杜甫为谏官亦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 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乃同一浩叹愤慨之语。此诗巧用反语,寓贬 于褒,绵里藏针,倾诉对朝政的不满,抒发内心的忧愤,有幽思婉转曲折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的赏析3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袞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赏析,菁选3篇(全文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