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2023年美术论文鉴赏

时间:2023-02-27 15:55: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美术论文鉴赏,供大家参考。

2023年美术论文鉴赏

美术论文鉴赏1

  摘要: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鉴赏 高校 素质教育 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阅读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1)

——美术鉴赏论文10篇

美术鉴赏论文1

  摘要: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自从问世,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和鉴赏从没有中断过,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以及作者画技的高超。在不断的探索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对美术的鉴赏本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键字: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引言:

  《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对画家张择端的了解,进一步探索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意义和启发。

  正文 :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感情的作品,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下面以*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为例,先对作品进行鉴赏,然后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这些都体现了张择端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才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全画分为三个部分:

  一、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二、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三、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车、*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细节,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定格生动,使人身临其境。他并不注重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细致描绘每个角色,甚至画中的树木都做细致的刻画,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人物和食物的比例合度,远近也层次分明。画家在作画时线条清晰自然,颜色深浅浓淡事宜,人物表情丰富,直达内心,景物自然和谐,与人物相应成辉,所体现的朝气和谐的繁荣景象,充分反映了张择端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画家在注重实际事物刻画的同时,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下面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其次,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辉煌,从而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动的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审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2、百度 美术鉴赏意

美术鉴赏论文2

  1 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 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这样作品的神韵就越发强烈。思想性越深刻,主题越明朗,感染力也越大。

  3 如何做到陶瓷雕塑造型形神合一。

  让雕塑形神合一,不仅是许多陶艺家们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很多陶瓷雕塑爱好者们的一致要求,只有形神合一,才能给他们一个好的艺术欣赏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形神合一,必须找出一个可操作的办法。达到“形具而神生”的地步。但这些情况必须也要建立在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载体,只有这样的精神载体才能体现形神合一,才能满足其需要。

  首先,要有准确且精致的造型,准确且精致的造型是进行形体创作的基本要求。造型的净值与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陶瓷雕塑的好坏程度,一旦造型失范,比例失调的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陶瓷雕塑神韵表达缺乏一个好的载体,即使有再好的精神内涵,也会被外部的问题所掩盖。因此,为了使精神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必须重视造型能力,进行一定时间一定量的培训。使创作者的造型能力得到进一步一定提高。

  其次,对于一个表达对象来说深入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有时为了得意忘形,否则一切的精神创作必须依附于原有表达对象的实际,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必须能使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整体思维的方法对艺术形象进行适度的改良和合理的夸张。抓住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本质以及其在现实中的本质,使他们有机地进行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社会性的升华,最好有一种高大的人文关怀。

  再次,陶瓷雕塑毕竟是由人创造的所以人的因素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他的人际关系圈子,有他的社会经历,他自己的知识范围,这样就会使作者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感受。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作品,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的实际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和灵感的来源。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陶瓷雕塑,其创作出来以后一定会受作者心境的影响,体现作者自身的心灵变化和人格转动。艺术作品的形神合一是作者在一个好的状态下的集合体。所以就要求作者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多进行修身养性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大的提升,使自己的作品与自己心灵的契合。

  4 小结。

  在进行陶瓷雕塑艺术创作时,最好有一个大的人文关怀。正如黑格尔所说“: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要创造美必须体验美,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精神美,同时也发现艺术原型的精神美,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优秀的中点,在这个中点中以始形至神,意在塑外为美学原则。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唯有自己的艺术意境,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容易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下的心理共鸣,这样大的心理震撼,既是创作者的享受也是欣赏者的享受,还是艺术品自身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每个雕塑者只有沉下心去,以艺术的眼观察生活,才可以有这样精致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家斌,王鹤 .*雕塑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2] 葛路 . *画论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 张景辉 . 陶瓷雕塑[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4]曹春生 . 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应用[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5] 朱光潜 . 西方美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6] 杨辛,甘霖 . 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程玲发。浅谈肌理对陶瓷雕塑的作用[J].*陶瓷,20xx(10)。

  [8]陈在梅 . 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 *陶瓷,20xx(11)。

美术鉴赏论文3

  美术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感知、审美、创新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紧靠教师的讲解和培养的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开展鉴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轻松和谐的自主课堂,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分析、鉴赏和创造,让学生在自主鉴赏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以及接受美术教育的意义,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构建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重要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它将具有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深刻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魅力,并且能给予西方文化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新课标也在不断强调,教师要多开展与美术鉴赏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鉴赏,并且能够对鉴赏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评价,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启发和感受。另外,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鉴赏技能,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自主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就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

  二、高中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实施策略

  1、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参与鉴赏活动的关键动力,也是实施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鉴赏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自主课堂,让学生成为鉴赏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鉴赏、评价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鉴赏活动中。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印象派作品时,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作品是艺术境界和创作手法,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欣赏。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积累到丰富的写作手法,但单一鉴赏方式不免会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在开展自主鉴赏课堂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背景资料和生*事迹,让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作品内容进行自主的鉴赏和评价,之后再给予每位学生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了解作品背景和鉴赏过后的感受和启发,最后再由教师做最终的指导和补充,以及对学生的自主鉴赏结果和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指导。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启发。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自主鉴赏课堂,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对陶瓷作品进行鉴赏时,学生对陶瓷的了解都比较少,教师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在自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角制作陶瓷作品的片段,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陶瓷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去进行陶瓷作品的鉴赏,也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鉴赏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在今后的鉴赏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鉴赏活动中。也让学生在自主鉴赏、分析、体会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艺术视野,自主观察、分析、感知能够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2、开展合作学习,提升自主鉴赏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自主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更新学习方式,从而营造出轻松、和谐高校的自主鉴赏课堂。合作学习法是开展自主鉴赏课堂,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及能力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鉴赏学习,使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帮助,去共同发现和解决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团队的力量为本小组赢得荣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合作鉴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沟通和创新能力[3]。例如:在讲解“图像与眼睛”一课时,可以给个小组分发不同的图像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图像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出具象、意象和抽象的含义、特征和区别。小组讨论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在班级内部进行共享,在学生陈述结论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本小组的结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对鉴赏内容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从而不断提升自主鉴赏课堂的学习效果。

  3、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课堂鉴赏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开展紧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美术自主鉴课堂的构建不能局限于学校,还要适当的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不断为学生延伸课外知识,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受到艺术的熏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构建出生活中的自主鉴赏课堂。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风俗习惯,并结合我们现代的实际生活习惯进行鉴赏;在鉴赏《蒙娜丽莎》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样使美术鉴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学生的鉴赏、观察、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意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自主鉴赏课堂,能够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能够自由的发表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的看法和感受,也有助于提升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审美、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同时也促进高中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美术鉴赏论文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术课已由过去的“小”课程, 变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而美术欣赏课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未来人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美术欣赏课; 教学;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安排的都是欣赏评述课, 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欣赏和评述中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和鉴赏能力。要使美术欣赏课发挥其所有的功能, 教师就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入手,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美术欣赏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美术欣赏课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如今, 在深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 要求广大美术教师增强对课堂教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富有基础性和创造性, 又富于独特性和有效性, 从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如何对学生在美术学科中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有效途径

  (一) 凸显学生在欣赏课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感受和知识背景

  首先, 教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作品, 并从作品的专业水准上进行分析, 教师讲解很专业, 但学生根本不知道到这些专业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没有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欣赏水*。美术欣赏应该是一个主客体的统一过程, 所以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参与的课, 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 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上好一节欣赏课。

  (二) 用启发式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我认为美术欣赏课, 除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不能像导游一样津津乐道于向周围人讲述预先知道的对事物的固定模式感受, 而是要逐一向学生询问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第一感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 始终把握以诱导的提问作为教学前提, 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知, 然后再讲解。例如, 在讲《蒙娜丽莎》一画时, 我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 (各种感受都可以表达) 是什么?跟这幅画有关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学生一看到这么熟悉的作品, 兴致马上提起来了, 都争着回答。接着我又问:“这幅画美不美?假如美, 美在哪里?假如不美, 有表现在哪?”有的学生说, 人物长得美、面部表情美、双手及身体姿势美、画面整体美……通过以上的问答过程, 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诠释能力、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他们的参与分析实际上已经使欣赏课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和目标, 即全面掌握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蒙娜丽莎当时刚刚失去幼子, 所以心情非常抑郁, 画家为了在画她肖像的时候能让她面露微笑, 想出种种办法, 让欢乐的气氛帮她展现笑容。此时的笑容是微弱的, 也是古代妇女矜持美的体现, 这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她的姿态极为优美舒展, 这也展示出她的性格。最后我做出总结:一个真正称得上美的人必须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完整统一, 所以蒙娜丽莎的美征服了世界上无数的人。

  (三) 鼓励学生博采众长, 积极讨论

  教师要查找资料丰富教学语言, 也要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在收集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划分不同的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查找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相关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共赏共享。教师还要经常组织课堂活动, 比如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集思广益, 讨论的结果可由本组组长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也要适时补充,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 然后指出不足,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并不易受到打击, 下次仍然有积极性。并且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要用简单的艺术语言, 逐步渗透,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来解释美术作品, 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列个提纲, 比如先从视觉感受说起, 然后逐步深入到构图、色彩、明暗等艺术观念、艺术手法, 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愿望。在这样的提示下, 学生会形成一种氛围, 也就渐渐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了。另外, 学生也就会从语言表达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艺术素质。

  (四) 加强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

  作为教师, 我们先要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上美术欣赏课更是如此, 因此农村学校要加强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培养, 尽可能多地提供培训机会, 注重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

  三、结语

  美术的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水*, 热爱祖国, 扩展知识面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变得更有实效性, 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另外, 我们还要做到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论文5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梵高说。他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画家之一,他英年早逝,37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对二十世纪西方的艺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已成为了一个象征。《向日葵》作为他的作品之一,是何等的让人惊叹。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当你注视这些向日葵油画时,首先注意到它们的外表,它们似乎从一个流向另一个。色彩是那样的明快,强烈地表达了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 用亮丽的黄色来表现盛开的向日葵,沉闷的褐色来呈显向日葵的萎蔫和死亡; 整个发展过程通过两个极端的对立面被表现出来。 也许这种特别的表现手法被采用在油画里;通过观查生命的各个层面, 以深刻的理解来表达所有生命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一样,没有梵高就肯定没有梵高式的《向日葵》。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梵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天才的艺术家往往能在某个领域树立起划时代的艺术高峰,后人只能膜拜,绝不可以企及,梵高亦是如此。《向日葵》可以说是梵高的化身了。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向日葵》是世界最名贵的二十幅画之一。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精神保留至今。后来的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 世纪初出现的抽象派,都曾经从梵高的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他对西方20 世纪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向日葵》可以说是融入了梵高的生命。模糊的,隐约的,朦胧的,说不清道不明。梵高的生命力,也许一样充斥了这种忽隐忽现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吧。强烈的思绪,也许自己都未曾发觉,并没有刻意去雕琢,而生命灿烂的气息就在不知不觉中弥漫画布,最后,会诧异自己笔下的那些舞蹈的色彩,舞蹈着的对生命渴望,舞蹈着的光芒。这其实就是《向日葵》。不管怎么说,梵高的向日葵油画已经改变了人类对生命和艺术的观念。这些油画只用了纯碎的美就深深地吸引了你的注视,并震撼了你的心灵。 你可以注意到,流畅的萎蔫的情绪及可爱的黄色的张力,在这幅向日葵画里是那么的和谐,它们并没有破坏整幅画的*衡。梵高的向日葵油画常常被复制,但从未有人达到梵高完美的境界。

  凡高是一位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的悲剧性的生涯,造就他那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1972年荷兰*建立了凡高美术馆,更是这位一生穷困悲惨艺术家的无上荣耀,而他的画也同他多姿多彩的生涯一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爱,获得崇高的评价。他的画,的确耐人心赏,也让人感动,带给我们感受到仿如亲眼看到一个新鲜而更美丽更有意义的世界,几乎重现凡高生前所到之处及所见景物,让我们从中体味和认识这位 19世纪产生的伟大悲剧人物的艺术心灵。

  《向日葵》是一幅震撼人心的油画。鉴赏梵高的《向日葵》,不仅仅要去了解梵高的一生,更要去感受向日葵的生命意义,虽然短暂,但是活得灿烂。人的一生就应该像向日葵一样灿烂的微笑。

美术鉴赏论文6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睿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美术鉴赏论文7

  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胸襟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生活??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曲折中有佳境,艰难中有趣味。当你用心去接触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沉默的会变得亲切,*淡的会变得精彩,丑陋的也会变得美丽!

  岁月无声在我们身边穿梭,你会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晖投下了俏丽的影子,树叶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演绎自己的美丽,落叶归根!夏夜的繁星调皮地跟我们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寂便销声匿迹。春日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的百花,冬日里银妆素裹的世界。

  时间不断流逝,不会因某个瞬间停驻,就像两条*行线把距离拉得再近也没有交点。我们要做的是把纷至沓来的忧虑、烦躁、苦闷、悲伤??变化成绚丽夺目的五颜六色,给心情涂上颜色,为生活着上颜色。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明丽的日子想到日后还将出现狂风暴雨;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落的时候想到前方还有繁花似锦;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心灰气馁的时候想到生活中还有自信坚强;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败挫折的时候想到成功的路上还有胜利的曙光。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术作品,除了*的传统绘画,也包括许多西方的美术名著名作,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等气势恢弘的作品,还有《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播种》等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同时,我们还了

  解到中外美术能够完美的结合。美术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美术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美术。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也深深体会到美术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美术的重要出处。品味美术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美术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美术一样。美术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们能够通过欣赏一幅画,一处建筑,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美术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美术鉴赏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人们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术鉴赏课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

  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美,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生活中的美,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美术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美术中的时候,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美的世界中!所以我一直很喜欢美术,美术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也是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当你托着一个疲惫不堪的身子骨回家时,轻轻打开车

美术鉴赏论文8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所以对美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心理学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鉴赏课也逐渐走入了我们的大学课堂。美术知识的学习、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些基本的学习内容无一不跟美术鉴赏课堂有关,因此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从美术鉴赏的.概况、美术鉴赏的功能、美术鉴赏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这三个主要方面对美术鉴赏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鉴赏;大学教育;影响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鉴赏的概况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2.美术鉴赏过于形式化在大多数的大学美术鉴赏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观赏,只了解教材上相对应的作品,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作者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达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作为知识认知的一种方式之一,美术鉴赏不仅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对更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美术鉴赏的内容往往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美术鉴赏就一直被人们广为推崇,比如古时候的人们对诸如瓷器、画卷、折扇等常见的东西进行美术鉴赏,通过鉴赏可以对其质地、产地以及铸造工匠等相关信息进行得知。由此可以知道: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进一步地认知,现代人通过对于古时候的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的认知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们对了解其所出产的年代、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格,等等。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由于现在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人都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然而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却将其本质忽略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及认知[3]。

  (二)教育功能

  对于艺术的鉴赏,首先是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我们去对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何种心理状态,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他创作这幅巨著时所生活的年代的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由此也可以引申到画中的内容,通过画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宋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鉴赏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思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开拓思维,并在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

  (三)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在主观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人的审美可以让人找到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然而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并在脑海中增强感知,再加以后天的教育从而培养起来的[4]。审美功能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同时,人的审美能力也是与道德相关联的一种感官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具有审美的功能,就可以在对所认知和感知到的事物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审美的思维,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把控以及表达。大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对于审美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个人秉性,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审美思维以及审美的理念,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5]。

  三、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影响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封建传统政策和小农经济以及将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种偏爱有知识和技能但因循守旧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忽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们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的[6]。丰子恺先生曾说:“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想象是有形的东西变形,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想象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因此,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人类审美能力的涉及范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灿烂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对比,如美与丑、对与错等。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与美术家们的距离,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一种审美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充分感受到美对身心的愉悦功能。

  (三)广博知识的学习

  艺术家豪泽尔曾经说过:“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艺术家,可是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美术鉴赏课是根据人的理解能力而开展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提高领悟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社会,并且都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如果想要领会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情怀进行了解与掌握。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活动来发现美术作品的种种外部关系以及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美术知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同的更新,确保自己所教授的是完整而准确的美术常识[7]。同样地,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美术的课程,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世界信息课。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审美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境界问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意志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例如:《长江万里图》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母爱的融入使欣赏者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对母爱的歌颂;还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卫》,这座作品表现出的坚定、顽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后人。当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全面的姿态迎接未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努力。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不单单是一些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认清美丑的基本常识。正义是美的、是被后人所敬仰的,邪恶是丑的、是被后人所不耻的、坚定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摇是丑的、是我们不应效仿的。所以,美术鉴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8]。

  四、结语

  美术鉴赏是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想象来升华自己。通过这种作品鉴赏的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来引起共鸣,加深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在直观事物面前,人们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也会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力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各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晰.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xx,(01):136-137.

  [2]张晓玲,熊巍,张剑.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在校学生美术鉴赏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20xx,(12):145-146.

  [3]耿振翔.浅析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校外教育,20xx,(30):165.

  [4]欧阳启名.关于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S3:8-10.

  [5]边新灿.新一轮高考的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20xx,02:7-9.

  [6]赵志红.民族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114-116.

  [7]刘瑛,黄意涵.*艺术品鉴藏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初探——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xx,(01):262.

  [8]衣方丹,臧闯.美术鉴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校外教育,20xx,(30):21.

美术鉴赏论文9

  1 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 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这样作品的神韵就越发强烈。思想性越深刻,主题越明朗,感染力也越大。

  3 如何做到陶瓷雕塑造型形神合一。

  让雕塑形神合一,不仅是许多陶艺家们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很多陶瓷雕塑爱好者们的一致要求,只有形神合一,才能给他们一个好的艺术欣赏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形神合一,必须找出一个可操作的办法。达到“形具而神生”的地步。但这些情况必须也要建立在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载体,只有这样的精神载体才能体现形神合一,才能满足其需要。

  首先,要有准确且精致的造型,准确且精致的造型是进行形体创作的基本要求。造型的净值与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陶瓷雕塑的好坏程度,一旦造型失范,比例失调的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陶瓷雕塑神韵表达缺乏一个好的载体,即使有再好的精神内涵,也会被外部的问题所掩盖。因此,为了使精神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必须重视造型能力,进行一定时间一定量的培训。使创作者的造型能力得到进一步一定提高。

  其次,对于一个表达对象来说深入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有时为了得意忘形,否则一切的精神创作必须依附于原有表达对象的实际,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必须能使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整体思维的方法对艺术形象进行适度的改良和合理的夸张。抓住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本质以及其在现实中的本质,使他们有机地进行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社会性的升华,最好有一种高大的人文关怀。

  再次,陶瓷雕塑毕竟是由人创造的所以人的因素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他的人际关系圈子,有他的社会经历,他自己的知识范围,这样就会使作者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感受。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作品,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的实际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和灵感的来源。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陶瓷雕塑,其创作出来以后一定会受作者心境的影响,体现作者自身的心灵变化和人格转动。艺术作品的形神合一是作者在一个好的状态下的集合体。所以就要求作者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多进行修身养性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大的提升,使自己的作品与自己心灵的契合。

  4 小结。

  在进行陶瓷雕塑艺术创作时,最好有一个大的人文关怀。正如黑格尔所说“: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要创造美必须体验美,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精神美,同时也发现艺术原型的精神美,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优秀的中点,在这个中点中以始形至神,意在塑外为美学原则。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唯有自己的艺术意境,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容易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下的心理共鸣,这样大的心理震撼,既是创作者的享受也是欣赏者的享受,还是艺术品自身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每个雕塑者只有沉下心去,以艺术的眼观察生活,才可以有这样精致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家斌,王鹤 .*雕塑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2] 葛路 . *画论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 张景辉 . 陶瓷雕塑[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4]曹春生 . 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应用[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5] 朱光潜 . 西方美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6] 杨辛,甘霖 . 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程玲发。浅谈肌理对陶瓷雕塑的作用[J].*陶瓷,20xx(10)。

  [8]陈在梅 . 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 *陶瓷,20xx(11)。

美术鉴赏论文10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了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责任,为中职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大纲中将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规定为中职教育必修课程。以艺术教育为载体让学生直接获得美的信息,着重培养道德品质、加深对其的集体精神的塑造,学生的职业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中得以挖掘。办好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

  艺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艺术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专业性强,“系统化”教学,课程量多又复杂。但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与传统美术课程不同,它的开设面向整个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它的课程内容简单、专业化程度较弱,主要让参加此课程的同学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计思路

  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是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内容覆盖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外国美术赏析等,深入了解美术历史,提升美术品味。拓展模块则重于实践能力,内容多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方法等。内外兼修,从内在修养到实际操作,逐渐提升美术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乐作为出发点,基于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分析,来确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将课程目标由六要素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确立“博大”、“高雅”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美术课程,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会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层次性”、“审美性”[3]。

  三.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

  (一)鉴赏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给每一个青少年儿童开设美术课,让学生对美术有了浅显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进行了内容延伸,知识层次更加丰富。主要从“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可以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欣赏比较,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珍宝无数,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人类瑰宝,塑造人物生动、造型逼真细腻、构图精妙。其次也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多观看关于赏析珍品的视频。再多的教授课程,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获取经验,通过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例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二)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衔接自然。不可太过突兀,也应该给学生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做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知识应是相通的[1]。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需要适当精简知识内容,不要太过细致,简明扼要,并增加《*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书中的内容中了解美术的发展史、不同美术类型的基本分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美学原理、美术的基本表现技法,掌握审美方法、评价方式的同时,又能在书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内涵,社会当时的处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综合社会、自然、艺术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艺术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

  (三)创造美的能力

  在知识感知、巩固、积累的基础上发挥美的创造力。在图书馆中增加有关提升创造美能力的书籍,优化教材,增加知识获取途径。例如:《绘画创作》、《简笔画基础》、《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书法基础》等等[3]。以课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学习,在这些书中,找到二维*面作画的技巧,了解三维动画产生的过程,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找寻学习的自信。

  四.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提升能力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辈出,艺术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多条道路以提升学生能力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主旨。其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实践出真理,让学生们在一幅幅实际的真画作品面前,亲身领略艺术的魅力。用眼睛去体会艺术家利用色彩的碰撞。在专业的气氛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1]。其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个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校园是学生时代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圣地、是成长的摇篮、是品质道德养成的场所。营造文化校园是大势所趋。在优美的学校环境里渗透艺术的元素,如名人雕塑、名家作品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其三,组织学生互动,增加艺术活动。在校内创设活动内容,围绕艺术美术的主题,可举办学生自己的画进行展览评比,收集“民间名画”,让学生们自己对其评价和评比打分,选出“校内之星”[2]。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也可以找寻文化企业,协商合作。学生还可以对名画加以临摹或是再创作。模仿大家的色彩,造型和构图,学习到更多。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与中职教育融合,不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能够画出名画、得到大众的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成为高素质教育下的技术型人才,才是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重点。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拓展模块的有效性教学探究[J].职业,20xx,29(35):116-117.

  [2]顾亭.浅析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xx,38(23):211-211.

  [3]张振国.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功能与学生能力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45(10):114-115.

  [4]李斯斯.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xx,11(28):206-207.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2)

——美术鉴赏论文 (菁华20篇)

美术鉴赏论文1

  一、*衡好美术专业学科特征和社会学(史学)特征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的学科的特征、课堂上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技术术语,将本该赏心悦目的美术欣赏课,上成生涩枯燥的“学术研究课”,要知道所面对的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高中生,结果必然是学生们不明所以、兴趣尽失。有一句玩笑话这么说:“如果你不喜欢一本书就把它变成一本教科书”,这固然是句玩笑话。现行教材求大求全、内容庞杂广博,融古今中外于一篇,偏重理论说教而欣赏愉悦指数偏低;当然,教科书的编写必定有它的原因,但现行教科书语言之拗口,专业名词之多,枯燥无味是客观事实,教师作为教科书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怎样结合学生自身条件而选择合适授教方式就应该是现今每一个高中美术任课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每一位任课教师心里都清楚,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非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要想让这些可能连爱好者都算不上的高中生达到艺术品欣赏者的层面,我们就要学习白居易,去干“老妪能懂”的活,专业知识要尽量通俗化,避免把美术作品神圣化,用生活化的讲解让美术作品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一味的讲构图讲比例、讲透视讲线条、讲造型讲光影、讲色彩讲表现……那么对应起每一件作品时,都会是翻来覆去那几句,自己都觉得无聊,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鉴赏课上成历史课或社会学课而失去学科特征。那么,从作品历史背景到专业技术技法再到理论知识,教师把所有都讲一遍应该不大现实,如何*衡几者之间的关系则考验授课教师的技巧和水*。美术作品的欣赏固然离不开社会学式鉴赏;有时作为一种主要的鉴赏方式又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脱离美术学科知识,是不是觉得社会学或者史学老师更适合?那么美术老师本身的优势又在哪里?社会学式的鉴赏是要着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一件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它所依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谈及作品本身必然无法绕开作品背景,把美术鉴赏课、美术理论课与美术技法课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等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实现无缝对接需要的是一个复杂而庞杂的体系,一个高中美术教师能否积累起与之对等的知识积累,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基础教育的缺失,历史的欠账又太多,小学阶段觉得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太难懂不提、兴趣第一;初中美术老师认为理论不必太多,兴趣和实践就好;到了高中鉴赏课汇集到一起时,尴尬的局面可想而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里,我们既不能忽视课程本身的专业性,也不能刻意淡化作品本身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忽视了学生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索,称职的专业教师应该*衡好几者关系,这也是展现一名高中阶段美术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把握好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的关系

  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如何到达理想之美。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美术欣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美术欣赏课教学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课堂教学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单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感受就会迎刃而解。在了解到国外(如意大利)的一些高中里,美术史与艺术史的教育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艺术教育中,这种课程安排较之于国内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的美术史的教育分为古代美术史、现代美术史与当代美术史(中世纪美术史在宗教学中会另开展)。这种系统美术史论学习所需研读的书籍量相对较多,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所以国内尚不实际;但不可否认的是,系统的史论教育是连接文化背景与作者、作者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桥梁,对于从宏观角度看待美术现象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审美教育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是要通过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中美好精致的元素来建立民族认同感,不知道、不了解又何谈认同?现代社会已经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的生活方式,也隔断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连续性,现代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逸趣只有通过学习,获取与之相对应的审美能力,正是这样,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有可能激发受教育者对审美活动与审美能力学习的自觉性,进而在诸多纷乱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过滤出属于适合自己的部分既文化认同,艺术教育对于连接几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处理好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其实,无论从远古到现代,自人类社会伊始,美术现象就随之出现,其功能归根结底就是装扮人们的生活,从王侯将相到*民百姓——衣食住行是也;除了那些大师经典之外,美术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去注意身边生活中的审美、诸如城市景观、园林建筑、家居家具,工业产品、服装服饰、广告装潢等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式现象及普通生活用品去中发掘和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元素,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不单是形而上、愉悦视觉的精神艺术,其实它更多是可使用的艺术,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反过来,艺术又影响着生活——即艺术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美术的发展,一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作品最终走下神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现代社会的日益商业化和快节奏已经和古代社会大不相同,可文化注定要延续下去,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搭建起某种联系,让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巧妙的转换、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学生要知道有多少古典艺术精品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高中的美术教师就应该搭建起这样一座桥梁,让正处于现代社会里的现代青年了解他们有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其实无处不在,它不是海市蜃楼、望而不及高不可攀,在更多时候,它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尽最大程度努力,对学生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其实不论将来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了解人类社会几千年一路走来的初衷:生活需要艺术之美来装扮美即是生活艺术的生活!

美术鉴赏论文2

  摘要: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自从问世,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和鉴赏从没有中断过,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以及作者画技的高超。在不断的探索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对美术的鉴赏本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键字: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引言:

  《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对画家张择端的了解,进一步探索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意义和启发。

  正文 :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感情的作品,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下面以*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为例,先对作品进行鉴赏,然后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这些都体现了张择端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才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全画分为三个部分:

  一、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二、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三、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车、*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细节,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定格生动,使人身临其境。他并不注重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细致描绘每个角色,甚至画中的树木都做细致的刻画,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人物和食物的比例合度,远近也层次分明。画家在作画时线条清晰自然,颜色深浅浓淡事宜,人物表情丰富,直达内心,景物自然和谐,与人物相应成辉,所体现的朝气和谐的繁荣景象,充分反映了张择端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画家在注重实际事物刻画的同时,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下面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其次,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辉煌,从而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动的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审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2、百度 美术鉴赏意

美术鉴赏论文3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了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责任,为中职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大纲中将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规定为中职教育必修课程。以艺术教育为载体让学生直接获得美的信息,着重培养道德品质、加深对其的集体精神的塑造,学生的职业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中得以挖掘。办好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

  艺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艺术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专业性强,“系统化”教学,课程量多又复杂。但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与传统美术课程不同,它的开设面向整个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它的课程内容简单、专业化程度较弱,主要让参加此课程的同学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计思路

  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是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内容覆盖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外国美术赏析等,深入了解美术历史,提升美术品味。拓展模块则重于实践能力,内容多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方法等。内外兼修,从内在修养到实际操作,逐渐提升美术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乐作为出发点,基于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分析,来确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将课程目标由六要素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确立“博大”、“高雅”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美术课程,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会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层次性”、“审美性”[3]。

  三.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

  (一)鉴赏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给每一个青少年儿童开设美术课,让学生对美术有了浅显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进行了内容延伸,知识层次更加丰富。主要从“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可以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欣赏比较,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珍宝无数,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人类瑰宝,塑造人物生动、造型逼真细腻、构图精妙。其次也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多观看关于赏析珍品的视频。再多的教授课程,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获取经验,通过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例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二)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衔接自然。不可太过突兀,也应该给学生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做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知识应是相通的[1]。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需要适当精简知识内容,不要太过细致,简明扼要,并增加《*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书中的内容中了解美术的发展史、不同美术类型的基本分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美学原理、美术的基本表现技法,掌握审美方法、评价方式的同时,又能在书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内涵,社会当时的处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综合社会、自然、艺术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艺术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

  (三)创造美的能力

  在知识感知、巩固、积累的基础上发挥美的创造力。在图书馆中增加有关提升创造美能力的书籍,优化教材,增加知识获取途径。例如:《绘画创作》、《简笔画基础》、《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书法基础》等等[3]。以课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学习,在这些书中,找到二维*面作画的技巧,了解三维动画产生的过程,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找寻学习的自信。

  四.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提升能力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辈出,艺术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多条道路以提升学生能力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主旨。其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实践出真理,让学生们在一幅幅实际的真画作品面前,亲身领略艺术的魅力。用眼睛去体会艺术家利用色彩的碰撞。在专业的气氛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1]。其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个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校园是学生时代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圣地、是成长的摇篮、是品质道德养成的场所。营造文化校园是大势所趋。在优美的学校环境里渗透艺术的元素,如名人雕塑、名家作品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其三,组织学生互动,增加艺术活动。在校内创设活动内容,围绕艺术美术的主题,可举办学生自己的画进行展览评比,收集“民间名画”,让学生们自己对其评价和评比打分,选出“校内之星”[2]。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也可以找寻文化企业,协商合作。学生还可以对名画加以临摹或是再创作。模仿大家的色彩,造型和构图,学习到更多。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与中职教育融合,不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能够画出名画、得到大众的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成为高素质教育下的技术型人才,才是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重点。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拓展模块的有效性教学探究[J].职业,20xx,29(35):116-117.

  [2]顾亭.浅析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xx,38(23):211-211.

  [3]张振国.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功能与学生能力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45(10):114-115.

  [4]李斯斯.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xx,11(28):206-207.

美术鉴赏论文4

  1 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 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这样作品的神韵就越发强烈。思想性越深刻,主题越明朗,感染力也越大。

  3 如何做到陶瓷雕塑造型形神合一。

  让雕塑形神合一,不仅是许多陶艺家们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很多陶瓷雕塑爱好者们的一致要求,只有形神合一,才能给他们一个好的艺术欣赏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形神合一,必须找出一个可操作的办法。达到“形具而神生”的地步。但这些情况必须也要建立在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载体,只有这样的精神载体才能体现形神合一,才能满足其需要。

  首先,要有准确且精致的造型,准确且精致的造型是进行形体创作的基本要求。造型的净值与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陶瓷雕塑的好坏程度,一旦造型失范,比例失调的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陶瓷雕塑神韵表达缺乏一个好的载体,即使有再好的精神内涵,也会被外部的问题所掩盖。因此,为了使精神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必须重视造型能力,进行一定时间一定量的培训。使创作者的造型能力得到进一步一定提高。

  其次,对于一个表达对象来说深入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有时为了得意忘形,否则一切的精神创作必须依附于原有表达对象的实际,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必须能使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整体思维的方法对艺术形象进行适度的改良和合理的夸张。抓住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本质以及其在现实中的本质,使他们有机地进行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社会性的升华,最好有一种高大的人文关怀。

  再次,陶瓷雕塑毕竟是由人创造的所以人的因素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他的人际关系圈子,有他的社会经历,他自己的知识范围,这样就会使作者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感受。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作品,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的实际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和灵感的来源。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陶瓷雕塑,其创作出来以后一定会受作者心境的影响,体现作者自身的心灵变化和人格转动。艺术作品的形神合一是作者在一个好的状态下的集合体。所以就要求作者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多进行修身养性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大的提升,使自己的作品与自己心灵的契合。

  4 小结。

  在进行陶瓷雕塑艺术创作时,最好有一个大的人文关怀。正如黑格尔所说“: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要创造美必须体验美,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精神美,同时也发现艺术原型的精神美,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优秀的中点,在这个中点中以始形至神,意在塑外为美学原则。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唯有自己的艺术意境,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容易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下的心理共鸣,这样大的心理震撼,既是创作者的享受也是欣赏者的享受,还是艺术品自身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每个雕塑者只有沉下心去,以艺术的眼观察生活,才可以有这样精致的艺术形象。

美术鉴赏论文5

  摘要: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这样一门课我的几点认识:

  1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2注意创设情境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4选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鉴赏能力、课程理念、美育、必修课、空间视觉、互联网、感悟。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 教学的 过程中,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来上好这样一门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美术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的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民族文化的瑰宝》时,谈到*古陶瓷的欣赏时,教师可出示器皿,先让学生眼观,手摸,亲自体会陶瓷的机理,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画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地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了欣赏的乐趣,增强了作品的感悟能力。

  (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加深对文化,历史以机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中,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的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主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如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作品里的人物,再加以说明。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中*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各种感受,使自身的情感融人画面。当学生进*想境界后,教师如再能用激昂的语调说:画面上是一个凸显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的清晰了。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 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并进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毫无疑问,美术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象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例如:我在上高一美术鉴赏《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时,首先提出问题:

  (1)现代建筑在艺术处理方面有哪几个特点?

  (2)美国建筑设计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体现了哪位*哲学家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什么精神?

  (3)法国郎香教堂等现代建筑所主张的是什么样的建筑思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代精神?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

  (1)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网址,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网页

  (2)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试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小论文。

  (四)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要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 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在教学中学生的转变和进步。由于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过去一直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厚积薄 发,水到渠成”,许多学生对美术课存在很多偏见和错误的认识。由其是在农村中学颇为严重。如:我在上高中美术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上美术课是美术考生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学习美术纯属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根本就没上过美术课,不懂美术是什么?更有一些学生不得已来找我参加美术高考训练,原因是文化课不行,不得不出此“下策”。广大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明显存在偏见和误解,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教学。首先,我们来看看美术课教学的两种教学方式:

  (1)理性分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感性综合式局部感觉归纳为综合感受。

  以往我们教学偏眼于前者,现在需要注意两者的*衡。美术鉴赏课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获得。当学生对某些作品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并全上身投入时,会产生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意象,想象力格外活跃,这才是真正接近艺术感受的状态导致艺术的感悟。例如:根据上述我校的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告诉同学们,高中美术课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审美水*,一个高素质的人,不可缺少审美能力。而且美术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通过学习逐步提高,与"艺术细胞"无太大关系。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后来,我又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观看相关的影象资料。如: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等及其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大师们都是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并不是他们文化课不行才学美术的。

  总之,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向重要措施。实行高中美术新课程无疑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局面,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情况就会逐渐好转。事实上也证明了许多美术教师都是多面手,艺术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变则通。教师对相关美术专业的钻研,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艺术休养,使得我们美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术鉴赏论文6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睿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美术鉴赏论文7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价值,高中美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设与审美价值相关的美学鉴赏课程,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鉴赏美术兴趣的同时,也能参与体验艺术美的过程;在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方面,学校要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动态性,还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在美术教学具体辅助方面,学校要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的大环境,以方便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欣赏美术、鉴赏美术。此外,美术教师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为这是学生学好美术的重要保证。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和学习思维,帮助他们活跃审美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美术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感触和感想,表现自己对艺术美的享受;美术教师还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引发他们鉴赏美术的兴趣,以更好地创造个性化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审美水*和审美能力。

  二、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审美角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涵养,高中美术老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审美角度,如可以从中西方传统元素中寻找灵感,将美术绘画中的点、线、面、明暗、色调根据现代审美的原则重新进行构造、组合,并根据自己的灵感添入现代艺术全新的内涵,将这些传统元素的构成及表现形式更好地融合到现代艺术当中来,也可以追求民族化,但要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注重视觉的传达效果,可以适当融入现代人的情感心理,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构建自己的审美角度,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执行美术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必须不断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在美术师资建设方面,要不断增加美术教师的数量,还要不断增强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还可以对美术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加大对美术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加强各普通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学校还要加大对美术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

  四、选择适合高中学生提高美术鉴赏水*和能力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表达的逻辑性,通俗易懂能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注重教材文、图的精炼性,并且注重教材表达的准确性,以便美术教师也方便学生学习和欣赏的讲解。

  五、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美术的数字化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不仅方便快捷,还会使学生在学习和鉴赏中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启发和增强学生美术鉴赏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脑美术的智能化功能使传统的美术理论技法不断简化,而且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可以使美术有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感知到美术的魅力。不仅如此,多媒体等在美术表现上的多重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和科研能力,不仅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进行美术鉴赏,还能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有利于我国普通高中改善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使他们成为爱美、会美、能创造美的高素质的一代。

美术鉴赏论文8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梵高说。他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画家之一,他英年早逝,37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对二十世纪西方的艺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已成为了一个象征。《向日葵》作为他的作品之一,是何等的让人惊叹。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当你注视这些向日葵油画时,首先注意到它们的外表,它们似乎从一个流向另一个。色彩是那样的明快,强烈地表达了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 用亮丽的黄色来表现盛开的向日葵,沉闷的褐色来呈显向日葵的萎蔫和死亡; 整个发展过程通过两个极端的对立面被表现出来。 也许这种特别的表现手法被采用在油画里;通过观查生命的各个层面, 以深刻的理解来表达所有生命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一样,没有梵高就肯定没有梵高式的《向日葵》。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梵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天才的艺术家往往能在某个领域树立起划时代的艺术高峰,后人只能膜拜,绝不可以企及,梵高亦是如此。《向日葵》可以说是梵高的化身了。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向日葵》是世界最名贵的二十幅画之一。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精神保留至今。后来的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 世纪初出现的抽象派,都曾经从梵高的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他对西方20 世纪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向日葵》可以说是融入了梵高的生命。模糊的,隐约的,朦胧的,说不清道不明。梵高的生命力,也许一样充斥了这种忽隐忽现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吧。强烈的思绪,也许自己都未曾发觉,并没有刻意去雕琢,而生命灿烂的气息就在不知不觉中弥漫画布,最后,会诧异自己笔下的那些舞蹈的色彩,舞蹈着的对生命渴望,舞蹈着的光芒。这其实就是《向日葵》。不管怎么说,梵高的向日葵油画已经改变了人类对生命和艺术的观念。这些油画只用了纯碎的美就深深地吸引了你的注视,并震撼了你的心灵。 你可以注意到,流畅的萎蔫的情绪及可爱的黄色的张力,在这幅向日葵画里是那么的和谐,它们并没有破坏整幅画的*衡。梵高的向日葵油画常常被复制,但从未有人达到梵高完美的境界。

  凡高是一位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的悲剧性的生涯,造就他那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1972年荷兰*建立了凡高美术馆,更是这位一生穷困悲惨艺术家的无上荣耀,而他的画也同他多姿多彩的生涯一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爱,获得崇高的评价。他的画,的确耐人心赏,也让人感动,带给我们感受到仿如亲眼看到一个新鲜而更美丽更有意义的世界,几乎重现凡高生前所到之处及所见景物,让我们从中体味和认识这位 19世纪产生的伟大悲剧人物的艺术心灵。

  《向日葵》是一幅震撼人心的油画。鉴赏梵高的《向日葵》,不仅仅要去了解梵高的一生,更要去感受向日葵的生命意义,虽然短暂,但是活得灿烂。人的一生就应该像向日葵一样灿烂的微笑。

美术鉴赏论文9

  【摘要】本文着重从情境式教学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讲述情境创设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加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较好地解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情境式教学;重要作用

  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上面一段话很形象精辟地比喻了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这段话,我如一个苦苦念经的和尚顿悟一般,参透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吸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具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少学生还厌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之美。为此我们要担负起“美容师”的角色,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富有美感,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流光溢彩,青春靓丽”。

  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则是抽象和简约的。而我们的教材正是由语言文字和图画汇集成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欣赏作品时,都要透过语言文字、图象把他们所表达的实际事物想清楚,把课堂搞“活”起来,从而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则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境。一次讲到罗中立的《父亲》,学生首先被其领袖式构图感染,我趁机讲*“遗失”的几个词“小姐”、“同志”、“农民”,曾几何时“农民”与“土佬帽”“不讲究卫生”划上了等号,我教育学生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没有农民工就没有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热爱农民。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幅作品的理解。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情”。(美术教学论文 )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识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境”。

  在欣赏*古代绘画之山水单元专题时,我播放《高山流水》、《*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让学生达到未见其境如临其境的感受。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如古人般畅游在幽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大自然山水的美景及意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我为大家创设的“境”中进入山水画的鉴赏之中。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我根据五段式的画面内容,用音乐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箫合奏,引导学生随音乐感受作品的具体情节;再如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穿插影视讲述,引发同学对古希腊文化的向往与兴趣,我还邀请同学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欣赏的乐趣,增强作品的感悟能力。

  以上这种充满情境式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的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感受“身临其境”意境。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的“孩子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理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这是情境教学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当然,我们都注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偏差,创设的 “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过于花哨。如果设置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一味地挖空心思地在教学备课中为创设情境,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美术’、‘备学生’,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美术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美术鉴赏课。因此,在注重情境的同时,还必须更深入地研究美术教材及学生。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创设情境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如在鉴赏《*古代陵墓雕塑》时,教师从奴隶社会的陪葬讲到世界各地的葬礼竟然用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样就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了。

  另外“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情境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我们应根据美术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

  总之,情境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利也有弊,对其弊端要克服,更要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努力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美术鉴赏论文10

  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胸襟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生活??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曲折中有佳境,艰难中有趣味。当你用心去接触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沉默的会变得亲切,*淡的会变得精彩,丑陋的也会变得美丽!

  岁月无声在我们身边穿梭,你会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晖投下了俏丽的影子,树叶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演绎自己的美丽,落叶归根!夏夜的繁星调皮地跟我们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寂便销声匿迹。春日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的百花,冬日里银妆素裹的世界。

  时间不断流逝,不会因某个瞬间停驻,就像两条*行线把距离拉得再近也没有交点。我们要做的是把纷至沓来的忧虑、烦躁、苦闷、悲伤??变化成绚丽夺目的五颜六色,给心情涂上颜色,为生活着上颜色。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明丽的日子想到日后还将出现狂风暴雨;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落的时候想到前方还有繁花似锦;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心灰气馁的时候想到生活中还有自信坚强;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败挫折的时候想到成功的路上还有胜利的曙光。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术作品,除了*的传统绘画,也包括许多西方的美术名著名作,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等气势恢弘的作品,还有《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播种》等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同时,我们还了

  解到中外美术能够完美的结合。美术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美术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美术。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也深深体会到美术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美术的重要出处。品味美术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美术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美术一样。美术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们能够通过欣赏一幅画,一处建筑,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美术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美术鉴赏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人们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术鉴赏课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

  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美,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生活中的美,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美术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美术中的时候,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美的世界中!所以我一直很喜欢美术,美术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也是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当你托着一个疲惫不堪的身子骨回家时,轻轻打开车

美术鉴赏论文11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将颓败的,花瓣残缺不齐,枝桠僵硬并扭曲倾斜。这似乎暗示着某种宿命,虽然在强烈阳光的沐浴底下,向日葵还是逃脱不了苍老颓败的结局,仿佛一切都那么短暂地辉煌,世间万物都不可能像太阳一样永恒放光,短暂似乎是一切万物的宿命。然而,梵高将阳光的金黄色强加给了所有的背景物,空气、花瓶和台布等等。当他一笔笔仔细地完成从调色板到画布的颜料转移时,他应该看到,整个画室里已经被那种耀眼的金黄色所照亮了,包括他的脸,他那严肃的表情,他的精神世界。在梵高的笔下,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他们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梵高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星夜》,画于1890年6月,现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星夜》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衡。暗黑的龙柏树巫一样飘舞着,涡旋般的星云、旋转的大小星体、甚至是新月都在快速旋转中。那种狞厉的流纹仿佛是宿命的流向,一切都是动荡不安的,摇摇欲坠的。而教堂的尖顶显得那么渺茫无助,它的尖顶几乎被夜空的涡漩所淹没。梵高的世界其实就是如此脆弱无助,而他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涡漩中。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梵高曾在给弟弟迪奥的信中写道“凝望着璀璨的星空,我总是不由得浮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夜空中闪烁的亮点不能像法国地图上的黑色标志那样容易到达呢?我们只需坐上火车就可以到达特鲁斯肯或卢昂,而到达星星那里却要经历一次死亡之旅”。梵高所描绘的那些搅动着的漩涡似的星辰,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新奇创意的景色,但事实上那是作者心中的暗涌,以及对死亡的诠释。或许对于梵高来说,死亡并不是灾祸,而是通向天堂的隧道,是种精神的解脱。

  梵高的最后一幅油画是《麦田群鸦》,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写照,也是他留给世人一份刺目的图像的遗书。那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画面:一块被三条岔道切割成两等分的麦田,最左边的道路几乎呈现出一种边界的状态,中间一条道路以令人无限遐想的S形向远方延伸,道路的尽头全是一片迷茫与阴森,道路旁边是充满敬意的绿草,另一条道路向右边遽然偏离并消

  失。它仿佛一个举着双臂的人,*躺着,双肩上举着丰收的麦田。那种令人激动并慰藉的金黄色,仿佛太阳照耀的圣域,它点燃了一个人的内心的喜悦。而却在此时,天空令人不安地被乌云遮住了,准确地说,那是一群会飞动的阴影,它是一群乌鸦,纯黑色的乌鸦以及远处天空中出现的阴霾仿佛是女巫的黑色大氅一样遮住越来越少的阳光和麦田的光芒。它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是一种内心深处隐约的恐惧。这就是濒临死亡之前的梵高的世界,他眼里的世界分为两种颜色,一种是令人激动的金黄色,它是属于他那执著的精神的阳光色彩,另一种是令他恐惧的阴影和失望,他对那个世界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他的心情因此被切割瓦解,一块麦田因此陷落,一片阳光因此而支离破碎。

  梵高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作画,像荆棘鸟般用灵魂与鲜血谱写生命的最后华章。在这幅绝笔画中表达出梵高的“悲伤与极度的寂寞”, 他的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了。于是在奥维尔,七月灿烂的夏天,他朝自己的胸膛扣动了扳机,倒下的一刹那他的灵魂归于永恒的金黄色大地,这位癫狂的天才画家终于得到了解脱。梵高一生坎坷,尤其是在生命的。

  最后几年,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破碎。一如大海,风暴时起,颠簸倾覆,没有多少*稳的陆地了。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他对艺术的爱。在面对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说:“绘画到底有没有美,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绘画有着偏执信仰的“疯子”,用其短暂的一生向我们描绘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诉说着他的激情与理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永恒的色彩。

美术鉴赏论文12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

  究竟是采用素描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美术鉴赏论文13

  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爱好,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组词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美术鉴赏论文14

  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应该是属于全民的。而现今艺术的创造却被集中在艺术家身上,这并不利于大学生们艺术素质和审美观的提高。普通高校加强美育,主旨是在“育人”,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知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更应该实现美术鉴赏课程在大学里的普及。这里的普及不能单单只是书本、字面上的普及,而是真正让大学生实现在精神上的普及,真正的了解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能真正的看透一些问题。那么以下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一 、美术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大学生有发扬这种文化的义务。 大多人以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种误解。在“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他所说的“美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举凡一切能引起人们审美活动的“术”,都属“美育”范畴,而“美育”中的“美术”还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在内。后来美术的概念开始具体而微,一般的研究者把“美术”理解为造型艺术的概括,它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现代工业社会中把“工艺美术”和“设计美术”分列为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同一个门类。在*,又有书法篆刻,同时又把摄影归入“美术”的趋向。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概念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展。 蔡元培当年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要求,首先也是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表现形态之一,只是这个形态在蔡元培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况且,“宗教”中能够引起人们崇敬、畏惧的形式其实还是“美术”的创造,所以“宗教”的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术”创造的,举凡宗教绘画、宗教雕刻、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文学、宗教舞蹈,莫不如此。由此可见,“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更为严肃的说美术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它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 、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它表现在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的性质”,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就是就是表现在以美启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表现为以美怡情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大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所以我们就要更加强调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必要性。主要是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术鉴赏论文15

  一、*衡好美术专业学科特征和社会学(史学)特征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的学科的特征、课堂上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技术术语,将本该赏心悦目的美术欣赏课,上成生涩枯燥的“学术研究课”,要知道所面对的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高中生,结果必然是学生们不明所以、兴趣尽失。有一句玩笑话这么说:“如果你不喜欢一本书就把它变成一本教科书”,这固然是句玩笑话。现行教材求大求全、内容庞杂广博,融古今中外于一篇,偏重理论说教而欣赏愉悦指数偏低;当然,教科书的编写必定有它的原因,但现行教科书语言之拗口,专业名词之多,枯燥无味是客观事实,教师作为教科书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怎样结合学生自身条件而选择合适授教方式就应该是现今每一个高中美术任课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每一位任课教师心里都清楚,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非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要想让这些可能连爱好者都算不上的高中生达到艺术品欣赏者的层面,我们就要学习白居易,去干“老妪能懂”的活,专业知识要尽量通俗化,避免把美术作品神圣化,用生活化的讲解让美术作品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一味的讲构图讲比例、讲透视讲线条、讲造型讲光影、讲色彩讲表现……那么对应起每一件作品时,都会是翻来覆去那几句,自己都觉得无聊,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鉴赏课上成历史课或社会学课而失去学科特征。那么,从作品历史背景到专业技术技法再到理论知识,教师把所有都讲一遍应该不大现实,如何*衡几者之间的关系则考验授课教师的技巧和水*。美术作品的欣赏固然离不开社会学式鉴赏;有时作为一种主要的鉴赏方式又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脱离美术学科知识,是不是觉得社会学或者史学老师更适合?那么美术老师本身的优势又在哪里?社会学式的鉴赏是要着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一件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它所依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谈及作品本身必然无法绕开作品背景,把美术鉴赏课、美术理论课与美术技法课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等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实现无缝对接需要的是一个复杂而庞杂的体系,一个高中美术教师能否积累起与之对等的知识积累,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基础教育的缺失,历史的欠账又太多,小学阶段觉得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太难懂不提、兴趣第一;初中美术老师认为理论不必太多,兴趣和实践就好;到了高中鉴赏课汇集到一起时,尴尬的局面可想而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里,我们既不能忽视课程本身的专业性,也不能刻意淡化作品本身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忽视了学生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索,称职的专业教师应该*衡好几者关系,这也是展现一名高中阶段美术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把握好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的关系

  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如何到达理想之美。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美术欣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美术欣赏课教学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课堂教学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单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感受就会迎刃而解。在了解到国外(如意大利)的一些高中里,美术史与艺术史的教育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艺术教育中,这种课程安排较之于国内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的美术史的教育分为古代美术史、现代美术史与当代美术史(中世纪美术史在宗教学中会另开展)。这种系统美术史论学习所需研读的书籍量相对较多,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所以国内尚不实际;但不可否认的是,系统的史论教育是连接文化背景与作者、作者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桥梁,对于从宏观角度看待美术现象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审美教育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是要通过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中美好精致的元素来建立民族认同感,不知道、不了解又何谈认同?现代社会已经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的生活方式,也隔断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连续性,现代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逸趣只有通过学习,获取与之相对应的审美能力,正是这样,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有可能激发受教育者对审美活动与审美能力学习的自觉性,进而在诸多纷乱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过滤出属于适合自己的部分既文化认同,艺术教育对于连接几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处理好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其实,无论从远古到现代,自人类社会伊始,美术现象就随之出现,其功能归根结底就是装扮人们的生活,从王侯将相到*民百姓——衣食住行是也;除了那些大师经典之外,美术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去注意身边生活中的审美、诸如城市景观、园林建筑、家居家具,工业产品、服装服饰、广告装潢等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式现象及普通生活用品去中发掘和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元素,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不单是形而上、愉悦视觉的精神艺术,其实它更多是可使用的艺术,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反过来,艺术又影响着生活——即艺术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美术的发展,一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作品最终走下神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现代社会的日益商业化和快节奏已经和古代社会大不相同,可文化注定要延续下去,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搭建起某种联系,让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巧妙的转换、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学生要知道有多少古典艺术精品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高中的美术教师就应该搭建起这样一座桥梁,让正处于现代社会里的现代青年了解他们有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其实无处不在,它不是海市蜃楼、望而不及高不可攀,在更多时候,它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尽最大程度努力,对学生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其实不论将来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了解人类社会几千年一路走来的初衷:生活需要艺术之美来装扮美即是生活艺术的生活!

美术鉴赏论文16

  引言

  高中美术鉴赏课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自由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扬多彩的个性。教师如何呈现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呢?在设计教学时要从学生兴趣角度、认识角度去寻找有效方案。课堂场景的设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唤起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浓厚的兴趣,更主动的去了解、探索作品中折射出的相关知识。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有效果比较好的,也有一些为了迎合学生的胃口,甚至把现在流行但没有多少意义的东西引入课堂,得到学生暂时的兴趣和笑声,给人哗众取宠的感觉,与教学内容链接的牵强附会。只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相呼应的场景,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学生在场景中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大胆参与,身临其境,感悟美术作品独具魅力的视觉空间和思维空间,自由的发挥想象,有助于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一、确定场景主题,选择场景形式。

  其实高中美术鉴赏湘版教材每一堂课都给了一个鲜明的主标题,对于选择怎样的场景给了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把握好教学目的,寻找恰当的场景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教材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主题内容是“生活”,和教学目的“解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是一致的。根据这一主题,为其选择一个场景形式——“剧情式”,把学生近段时间比较喜爱的穿越剧情境作为本课的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时空穿越到唐朝宫廷、五代贵族家庭、宋代市井、南宋乡村,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场景、穿着打扮、风俗习惯等。整堂课学生一直充满好奇,跟着这一场景思路,认真的观察、思考、想象,学习热情高涨,主动研究画面内容,主动思考作者表现人们生活场景的意义。场景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找准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还就可以确立几个相关的场景形式。比如教材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视线”,不同美术家的视线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所表现出的画面各有奇趣。与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视线”可作为场景主题,有很多种设计方案,第一种,设计一个小活动场景,《我爱我班》摄影比赛,让学生用手机拍摄班级一角,并谈一谈自己的构思、构图、及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充分发挥想象,尽量展示独特的取景视角。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拍摄的作品进行分析,逐步引入到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中去。摄影比赛的场景设计,让学生从摄影比赛的参与者到摄影作品的分析者,再到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者,学生随着角色的不断变化,理解的层次也不断提升。第二种,给学生设计不同情绪的场景,利用一个主题的画面烟“雨朦胧的小径”,当情绪低落时,看见这样的景色,是怎样的心情。愉快的心情看这幅画,又是怎样的感受。只要找准场景主题,场景形式各种各样,课堂的变化也会多姿多彩,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场景。让课堂更贴近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这样的课。

  二、运用活动课模式,创设教学场景。

  课堂教学场可景千变万化,活动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课是学生的天堂,他们可以自由的讨论,自由的展现才华。把教学课设计成活动课的模式,创设相应的活动课场景,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有一个争论的问题:原始美术起源说。运用活动课中辩论赛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场景设计程序为:

  1.根据题目进行正反方分组。

  2.让学生用十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课内容或查找课外知识,在作品鉴赏中提炼出有利于自己辩论观点的相关内容。

  3.辩论赛三十分钟。

  4.最后五分钟教师进行问题的阐述。这样的教学场景设计,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中的主导者,他们更有兴趣在一起讨论问题,促进了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场景活动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转入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师生在互动中逐渐完成学生的学习目的。《时代的脉搏》这一课,出现的作品如:《门神》《一辈子第一回》《大批判》等,离现代学生太远了,欣赏这些作品没有多大兴趣,对当时社会也不太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活动课场景主题设计为“年代秀”,将学生分成六个组,代表六个不同的年代。课堂前十分钟学生用手机上网查阅自己所代表的年代信息。教师利用美术作品中含有的形式、内容、风格与作品社会背景相联系起来,设置问题,让六个组的学生进行“年代大比拼”竞赛。原本生硬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巩固了学生用语言表达视觉艺术独能力,强化了视觉感受。

  三、教学场景中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场景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其设定角色,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助于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如:在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这课场景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热爱民风民俗,热衷于民间工艺品收藏的旅行者。学生的角色则成了各个地区导游,教师背着行囊从本地出发,每到一处学生导游就要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工艺品。针对许多充满职业幻想的高中生,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还有了激烈的竞争场面。学生在这样的角色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角色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学生能把美术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互渗透,在自己的角色中释放,这也是抽象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学场景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在特定的场景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的顿悟,提高了美术作品的鉴赏效率,学生有了了解美术作品的热情,更加主动去探索、研究抽象的美术知识.

美术鉴赏论文17

  初等教育专业美术专修生将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担负着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小学美术教育除培养学生的动手作画能力外,更多的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建立审美意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此,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绘画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具有很强的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认识,这一能力的获得就必须要求美术专修生有正确的、全面的、较强的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美术专修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能训练,画面表达能力有较大提升。同时也经常反馈这样的信息:画的真好,某某物体画得真像;也有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给我点评,当我反问学生,你觉得自己的画怎样时,学生就傻了眼,除了对表面的形体、体积、空间的判断,然后就无法深入的思考与认识,当面对梵高的《向日葵》、罗中立的《父亲》等这样的经典作品更是无法鉴赏。教师*时可能一味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造成了“眼低手高”的局面,这样下去学生的画面会越来越“匠气”,学生会严重缺乏正确的审美认识与艺术创新意识,也将无法适应美术教育工作。

  下面就如何加强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浅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美术理论学习,建立审美体系

  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美术史论的教学是相当薄弱的,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本身。往往只注重了绘画技能的培训,造成了普遍的“眼低手高”的僵局。

  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全面了解中外美术的起源、发展、演变、流派等,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审美意识和完整的审美体系。当然,这种理论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应当结合当时社会环境、社会反应和社会影响来教学。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精神。通过教师将作品、人物、社会背景进行有机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史论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审美体系。

  二、赏析经典作品,强化审美意识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学生阅历、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于此,教师应经常性赏析一些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强化审美意识。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父亲耳朵上的笔、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美术作品一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仅讲技法,更要把作者、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例如凡高的《星空》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的一些故事,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学生就应该了解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画内画外进行自主思考。

  另外,学生受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的差异影响,审美需求和角度也不一样。教师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对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差异持有正确的态度。

  三、提高习作质量,渗透审美情感

  在日常的绘画中,不仅是提高绘画表现技法的学习,更是进行审美渗透的好时机。那怕是一个简单的陶罐,一幅普通的风景,也要求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概括、提炼,渗透进自己对物象的审美情感,甚至可以通过物象表达对社会状态及人物情绪的表现。通过这种长期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绘画练习与审美情感相融合,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审美认识。

  我想,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与实践,定会让初等教育美术专修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当学生建立了完备的审美体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后,对画面本身也有大幅的提升。

  总之,美术不仅属艺术范畴,它是学术,是社会科学,以学术启发技术,点石成金,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则更易于成为艺术。

美术鉴赏论文18

  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爱好,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组词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美术鉴赏论文19

  摘要: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自从问世,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和鉴赏从没有中断过,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以及作者画技的高超。在不断的探索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对美术的鉴赏本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键字: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引言:

  《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对画家张择端的了解,进一步探索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意义和启发。

  正文 :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感情的作品,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下面以*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为例,先对作品进行鉴赏,然后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这些都体现了张择端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才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全画分为三个部分:

  一、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二、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三、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车、*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细节,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定格生动,使人身临其境。他并不注重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细致描绘每个角色,甚至画中的树木都做细致的刻画,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人物和食物的比例合度,远近也层次分明。画家在作画时线条清晰自然,颜色深浅浓淡事宜,人物表情丰富,直达内心,景物自然和谐,与人物相应成辉,所体现的朝气和谐的繁荣景象,充分反映了张择端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画家在注重实际事物刻画的同时,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下面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其次,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辉煌,从而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动的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审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2、百度 美术鉴赏意

美术鉴赏论文20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美术的鉴赏课能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感情、美术与知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气息,让其成为一个有对于生活充满浪漫气息的人。同时,在高中的鉴赏课当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进行重塑,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感受这种美,让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本文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的大纲当中明确表示:重视文化两方面作用,其一为在制定的情境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其艺术作品要表达的信息,其二为帮助学生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了解其作品当中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这两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师在《现代雕塑、绘画与工业设计的探究》的课堂讲解上,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人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抽象画进行鉴赏,适当加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搞笑型的笑料。如,以牛吃草作为一幅具有抽象的画,但这幅画却是一张白纸,于是观众便问画家,而画家却是这样解释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离开了。教学离不开教材,老师应该充分的研究教材内容,将其人文素养充分的浓缩提炼。在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结晶,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就是那一时期的缩影和体现,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抽丝剥茧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当中穿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体会着不同文化气息,陶冶情操,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鉴赏与道德培育相结合,鉴赏作品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快节奏感也在逐渐的增加,使得素质教学的发展在渐渐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绩重视度远远大于孩子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的发展。在美术文化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重视,还要重视美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以及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铸成更宽阔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我国传统国学与美术鉴赏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性格完善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个性的地位在绘画中十分重要,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进行艺术培训中,知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实际情况,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绘画作用的绘画中。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判断艺术家绘画特点的基础。所以,在培训艺术创作时,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从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造型表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正长而感悟到的特点,学生所获得的绘画技艺的也加强,因此这种造型表现和个性特点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性的完善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选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给学生看,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下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灵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其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是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想紧密相连的,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所想,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加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课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人文素养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l[]胡知凡t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t课程t教材t教法t20xx(12)

  2[]周凤云.论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加勺培养[J].*原大学学报t20xx(03)

  3[]彭西东.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xx(03)t

  4l[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3)

——美术鉴赏的论文

美术鉴赏的论文1

  摘要: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这样一门课我的几点认识:1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2注意创设情境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4选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鉴赏能力、课程理念、美育、必修课、空间视觉、互联网、感悟。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 教学的 过程中,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来上好这样一门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美术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的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民族文化的瑰宝》时,谈到*古陶瓷的欣赏时,教师可出示器皿,先让学生眼观,手摸,亲自体会陶瓷的机理,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画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地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了欣赏的乐趣,增强了作品的感悟能力。

  (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加深对文化,历史以机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中,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的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主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如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作品里的人物,再加以说明。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中*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各种感受,使自身的情感融人画面。当学生进*想境界后,教师如再能用激昂的语调说:画面上是一个凸显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的清晰了。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 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并进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毫无疑问,美术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象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例如:我在上高一美术鉴赏《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时,首先提出问题:(1)现代建筑在艺术处理方面有哪几个特点?(2)美国建筑设计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体现了哪位*哲学家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什么精神?(3)法国郎香教堂等现代建筑所主张的是什么样的建筑思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代精神?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1)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网址,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网页(2)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试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小论文。

  (四)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要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 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在教学中学生的转变和进步。由于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过去一直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厚积薄 发,水到渠成”,许多学生对美术课存在很多偏见和错误的认识。由其是在农村中学颇为严重。如:我在上高中美术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上美术课是美术考生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学习美术纯属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根本就没上过美术课,不懂美术是什么?更有一些学生不得已来找我参加美术高考训练,原因是文化课不行,不得不出此“下策”。广大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明显存在偏见和误解,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教学。首先,我们来看看美术课教学的两种教学方式:

  (1)理性分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感性综合式局部感觉归纳为综合感受。

  以往我们教学偏眼于前者,现在需要注意两者的*衡。美术鉴赏课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获得。当学生对某些作品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并全上身投入时,会产生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意象,想象力格外活跃,这才是真正接近艺术感受的状态导致艺术的感悟。例如:根据上述我校的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告诉同学们,高中美术课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审美水*,一个高素质的人,不可缺少审美能力。而且美术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通过学习逐步提高,与"艺术细胞"无太大关系。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后来,我又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观看相关的影象资料。如: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等及其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大师们都是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并不是他们文化课不行才学美术的。

  总之,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向重要措施。实行高中美术新课程无疑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局面,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情况就会逐渐好转。事实上也证明了许多美术教师都是多面手,艺术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变则通。教师对相关美术专业的钻研,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艺术休养,使得我们美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4)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3篇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1

  中外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大师,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2

  “美术”一听到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我的整个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

  当初辅导员让同学们选选修课我想既然自己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不能这么死板。第二天,我毅然选择了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和多彩的。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正像老师所说的那样,看美术作品更多是关注作品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只强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当然经济价值也是一个方面,但是它与美术作品的产生,发展的心酸历史和它所具有的文化,时代价值来说,那就次的多了。因此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

  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章法和笔墨。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

  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可以让我学到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3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第五: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5)

——美术欣赏论文 (菁选3篇)

美术欣赏论文1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美术欣赏论文2

  摘要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灌输,而是要靠心灵的感受,在美术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错误地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教师是管着学生的,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师生之间*等、和谐的关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更加信任教师。美术教师在与学生情感交流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必须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感情。电视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位父亲在教育儿子时,由于方法不恰当,缺乏良好沟通,儿子虽然最终考上了大学,但却不愿意再去面对自己的父亲,可见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美术课受到的关注比主科要少,又由于课时量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美术教师要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做朋友,用爱心去呵护学生。

  二、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美术素养和情感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厌烦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情感的培养要讲究方法,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一个美术知识讲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复习,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国举行了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的情感目标:当你看到阅兵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认为阅兵式当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会纷纷根据自己观看阅兵式的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国家时事,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拓展空间。

  三、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并重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要想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首先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最优的指导。美术教师要想教育学生,必须先从规范自己开始。情感教育建立在和谐、*等基础之上,情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整合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美术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的讲课方式需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学时要精力充沛,要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的角色日益多元化,所以压力会越来越大,给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美术教师要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产生情感激励。

  四、加强具有生活化的美术欣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美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美术欣赏的机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者传世名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受一场视觉的冲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巧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习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比如教学生手工制作,带学生野外采集,播放教育电影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为学生构建成熟的思维模式,不但深化了情感,还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集中在课堂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有情绪激动或者逆反心理较强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到寄情于理,以情动人。美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速度,如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时常对学生进行漫骂,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的教学案例很多,大家可以去具体研究一下。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装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学生的道德水*和心理素质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多方鼓励,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等、和谐、有爱,给予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帮助,促进美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高晖.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25).

  [2]张锋.浅谈美术课堂中学生情感培养的体验[J].教师,2010(31).

美术欣赏论文3

  摘要:

  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起*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美术论文鉴赏(扩展6)

——西方美术鉴赏的试题及答案

西方美术鉴赏的试题及答案1

  一、西方美术是怎样

  1、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山水花鸟 ×

  2、中国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最高 √

  3、中国画主要用扁笔画 √

  4、中国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对立

  5、造成中西方绘画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文化的区别

  6、中国绘画注重形似 ×

  7、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著名画家谢赫提出了什么绘画理论 六法论

  8、谢赫的绘画理论中第一条是指 气韵生动

  9、中西绘画的分水岭是 线条

  10、狼毫笔中的狼是指黄鼠狼 √

  11、中国画的线条可以抒情 √

  1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造化”指的是什么? 自然

  13、一般来说,中国绘画有“喜画竹,怒画兰”的说法 ×

  14、在写毛笔字时,运笔采用什么笔法 中锋

  15、“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论中的第几条 2

  16、中国最早的字体是哪种 篆书

  17、大篆是李斯发明的 ×

  18、隶书有几种用笔方法 3

  9、楷书有几种用笔方法 8

  20、草书的结构是没有约束的 ×

  21、元代绘画强调逸 √

【2023年美术论文鉴赏】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