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1 2月20日,北京2023年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闭幕式延续开幕式讲述的“一朵雪花的故事”,使用数字视效设计呈现了诗意、浪漫的*元素和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人的和*之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1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闭幕式延续开幕式讲述的“一朵雪花的故事”,使用数字视效设计呈现了诗意、浪漫的*元素和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人的和*之意,友谊之心。
“我们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已经是世界最高水准。”闭幕式后,冬奥会视效总监王志鸥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三年时间的创作、历经上千版本的修改,一个个*元素完美地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雪花,是贯穿开幕式到闭幕式的重要元素。制作团队以“一朵雪花的故事”为创意理念,将一朵朵雪花汇聚起来,用*结和橄榄枝编织成雪花火炬台。在闭幕式上,雪花火炬台变换着光影在现场始终呈现着空灵、浪漫的*式表达。它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符号,也是奥运新增格言“更团结”的体现。
雪花火炬台上的91朵雪花,以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字联结其中。王志鸥透露,为了涵盖每一个参与国家的名字,同时又达到对称的效果,雪花火炬台由91朵雪花和5个*结构成,是*元素和奥运精神的融合表达,向世界传递着来自“双奥之城”的温暖与感动。
闭幕式尾声,星光五环与唯美雪花时空叠映,2022与2008擦肩而过,《我和你》熟悉的旋律婉转悠扬,“致敬双奥”定格的瞬间,雪花再度绽放、飞舞。王志鸥介绍,视觉效果完美呈现的背后,是充分运用了视效编程、数字可视化的技术,让每个“小雪花”都能独立发光,让雪花火炬台每一秒都富于变化,与闭幕现场交相辉映,最终呈现出浪漫空灵的雪花晶莹绽放、和*浪漫的橄榄枝灵动生长的效果。
*数字科技的发展赋予艺术设计一支神奇的画笔,在冬奥盛会的画卷上挥毫描绘。王志鸥表示,在画卷的背后,可贵的是,张艺谋总导演对艺术呈现效果的极致追求,和带领视效团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精神;幸运的是,我们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身为这个时代的创作者可以不断地在其中寻找宝藏,寻找*人的共同记忆。
“一片雪花的故事”落下帷幕,而*故事将继续被世界看见。
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2
20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张艺谋总导演及团队依旧奉献了精彩感人的闭幕表演,而下届冬奥会东道主——意大利的米兰与科尔蒂纳丹佩佐也接棒北京,在闭幕式上献上经典的八分钟表演。
闭幕式延续开幕式的“雪花”主题,在大雪花火炬的映照下,孩子们提着雪花灯笼开场,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点亮场地上的“冬”字会徽。随后,孩子们坐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在场内点亮“*结”,*结元素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而在经典的“纪念”环节,闭幕式采用了*传统的“折柳”习俗,用六枝之舞和射灯之树铭记冬奥会带来的感动。
此前总导演张艺谋就透露,闭幕式没有明星和专业演员,会以运动员为主角。从短片《精彩瞬间》到《信念的力量》《2022,有我》,再到《再见,一起向未来》,都聚焦了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坚强拼搏,赛场下互相鼓励拥抱,以及赛场外工作人员的努力与温暖。
在闭幕式上,还特别播放短片,向1.8万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名城市志愿者表达了敬意。6位志愿者代表也在现场获赠了红灯笼,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代表全体运动员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一直备受期待的火炬熄灭悬念最终揭晓。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曾在夏奥会出现的奥运五环缓缓升起,和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交相辉映,致敬“双奥之城”北京。随后,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曲《雪花》响起,在小朋友的童声中,主火炬缓缓熄灭。
最后的烟火依旧令人充满感动。伴随着五环烟花的升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字样接连出现,再次体现本届冬奥会“世界大同”的主题!
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3
大如席的奥运主火炬台“大雪花”,和渺渺微光的主火炬,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会在多少人心中种下*人乐观向前的种子?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无论是之于*本土的冰雪运动,还是之于奥运会对全球的意义,本届北京冬奥会,堪称*人呼吁“一起向未来”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自2008年北京举行夏季奥运会以来,*的体育运动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竞技体育长期位列奥运奖牌榜前列,群众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踏上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途。而冬季项目*起步晚、后备人才不足,虽有短道速滑等传统强项,但开展范围有限,大部分项目仍是空白,如何通过竞技体育的示范效应,改变*“弱雪强冰”的格局,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成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课题和使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开展了大规模的“跨界跨项选拔”,雪车、雪橇、北欧两项等等项目实现了国家队的“从无到有”,在本届冬奥会上也展示了初步成果——*代表团有约1/5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培养而来,雪上项目这个人数更是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以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等项目为例,*代表团首次实现了所有小项的全项目参赛,从天津队跳远项目中选拔而来的闫文港,更是夺得男子钢架雪车的铜牌,这也是*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钢架雪车奖牌。*参与奥运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实现了突破,捅破了窗户纸,我们的发展潜力就是无限的。
这些运动员还是引领普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火种”。示范效应很明显,伴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各地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普通人踏上冰场雪场的热情也在迸发。小到1岁的宝宝,大到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些天,各地的冰雪场地都是人满为患,在社交网络上,很多人感叹冰雪运动的刺激,很多父母给孩子报了训练班。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公布结果,调查显示自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以来,全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提前实现了这一宏大目标。而未来,这一数据将成为*更多普通民众的日常。
星火不灭,温澜潮生。北京冬奥会结束,但我们的感动难忘。我们感动于31岁的徐梦桃,四朝元老终圆梦;我们也感动于隋文静和韩聪的“葱桶组合”,12年后帮助*花滑再夺冠,终于接过了申雪赵宏博的枪。他们心中有不灭的火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还感动于谷爱凌、苏翊鸣等“00后”的热爱和坚持,他们个人的努力,只是体育大江大海中的一朵浪,却推动了*雪上运动的大潮渐生。用一金一银两枚奖牌给自己送上18岁*礼的苏翊鸣,在夺金后和教练相拥而泣,大喊“我做到了”。是的,这么年轻就已站到高处,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熊熊的火炬,让世界看到了在过去百年中,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可以是怎样的高标准,那2022年北京冬奥会低碳环保的主火炬,就让世界看到了奥运会新的百年,可以有怎样的希望。在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托马斯·巴赫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人民,以感谢*人民对于北京冬奥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让北京冬奥会收获了“卓越的成功”。
卓越的成功,不仅是指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下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还为人类面对困难挑战时如何团结前行,提出了*方案。小小的火炬微光,闪耀在由全体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指引牌组成的“大雪花”中间,赋予了这项全球盛事最浪漫的意义。2021年,国际奥委会百年来首次为奥林匹克精神增加了“TOGETHER更团结”的新内容,而这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增加交流,减少分歧,这一任务看似艰巨,但是,当“冰墩墩”成为各国参赛运动员们爱不释手的“世界团宠”时,当很多选手把北京冬奥会当成“北京冬奥美食之旅”时,当有不少比赛完的选手在闭环内的奥运村乐不思蜀、不想打包行李回国时,奥林匹克所期待的光明未来,不正是这纷繁复杂世界中微弱却顽强不息的光?
卓越的成功,更为奥运会本身,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参照。近年来,对于申报奥运会,不少国家有一些顾虑,尤其是有实力举办的"大国。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到底如何?大量建设奥运场馆,民众会不会有反对声?而就像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取消巨大火炬台并利用氢能源一样,北京作为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双奥之城”,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奥运”新路,留下了丰富的冬奥遗产——场馆大部分是利用现有的改建而成,极大降低了承办的成本,更可贵的是,所有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方案,像北京的首钢园区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区成为最美冬奥城,张家口市成为冰雪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它不仅让场馆夏冬轮转发挥出了利用潜能,更是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成为现实,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
火炬虽灭,未来已来。
【中式浪漫冬奥闭幕式观后感3篇【精选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