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如何让稿子更有内味儿,三招加“料”!(2022年),供大家参考。
如何让稿子更有内味儿?三招加“料”!
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味同嚼蜡。
如何改变这一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加点“味精”。
穆青曾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
加“味精”,除了“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文章生动,让人读起来有内味儿?
“味精”一:用诗词
无论是消息、特写,还是通讯、评论,依内容需要,可以适当加一些诗词。加一些这样的“味精”,不但可增加文采,更可使文章读起来有味道。
如一篇从“纳米科技”项目实施谈感想的文章,写中国科技人员的永攀高峰的精神。
文章引用了唐人陆龟蒙诗句:“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使人读起来颇感“有味道”。
再如有篇文章讲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引用了《诗经》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句,
论述了世间事物发展消长盛衰无定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在稿子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古诗词,可以使文章充满文采、大为生色。为了切实做好这一点,不少媒体人饱读诗书,做好积累,以备不时之需派上用场。
“味精”一:设问句
文中设问句是提高文章“味道”的重要一法。
从阅读心理学角度讲,问句能引起人的注意、启动人的阅读与思考。人的阅读感官是需要刺激的,当某种刺激一来,阅读感官就会“启动工作”。
当我们把这一原理用在写作中,在文章中多用些问句,那么就能引起更多的注意。
比如有篇介绍云南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的通讯,一开文先来了个问句:
“听说过‘鸟塘’吗?”
这一问,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接着就看全文,形成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在思想评论中,善用问句可以提高人们的“阅读味蕾”。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特别善于在文章中运用问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他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开头就把问题提了出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题目就是一个问句。
读着这些问话,读者脑子里必然启动思考,引导自己去看全文,去找答案。
除一般问句外,反问句、质疑句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味精”一:加背景
某学校组织党员到欧阳海故居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接受思想洗礼。
这个主题、内容很不错,有新闻性。写这样的稿子,有助于推动当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
但稿子只是把活动过程写了一下: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欧阳海故居及陈列馆,聆听英雄故事,重温欧阳海光辉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最后,在欧阳海的故居前,全体党员同志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响亮的誓词结束了本次学习活动。”
看后让人感到平淡。其实在这稿子里适当地加一点背景介绍,稿子就“有味”了。
比如在导语之后,可以加写一段关于欧阳海的介绍:
欧阳海(1940年—1963年11月18日),湖南桂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他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
1963年11月18日,他舍身推惊马救列车,牺牲于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加写上这个简介,这稿子就有了“实”感,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欧阳海的事迹,还觉得稿子有“看头”。
小结语
文章写法有各种各样的写法、结构,如一事一议纵深式、观点并列平摆式、从古到今说理式等等。但不管何样的形式,切忌平铺直叙、四平八稳。没有一点激情,没有一点波澜,没有一点味道,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那样的文章是没有市场的。
给文章加点“味精”,为的是使文章“透出美味来”。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固然需要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写文章时要“有点激情”。有了写作的激情,就会调动各种“味精”来充实你的文章,力求使你的文章让人家不看不行,非看不可。
【2022年度如何让稿子更有内味儿,三招加“料”!(2022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