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2023年传统节日名家散文3篇

时间:2023-02-20 14:55:11 来源:文池范文网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1  *的节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国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传承这种宝贵的精神文化和中华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传统节日名家散文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传统节日名家散文3篇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1

  *的节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国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传承这种宝贵的精神文化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新春佳节有描写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有悼念逝去亲人,寄托哀思的“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重阳节有表达人们敬老老、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作为*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节日而感到骄傲,而保护*传统节日也应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要如何保护传统节日呢?很多人就不知所措了,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工程,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表示无能为力。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做,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做,就保护传统节日这件事来说,其实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只需要从“心”开始,比如在端午节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看赛龙舟,在中秋节陪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在清明节和家人一起祭祖踏青等等。如果你身在异乡是在无法回家,你可以电个话回家问候一下,表达你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可以发几条短信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你的祝福之意,或者,你也可以约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共度佳节,相互诉说各自的思乡之情。

  也许你会说你很忙,忙到根本没时间去做这些事情,总是想着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再去做。可是有些东西是不等人的,比如亲情。只怕等你有时间了,父母都老了;等你有钱了,孩子都长大了;等你明白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

  我的老妈在2007年因病去世了,那年我24岁。老妈生病时我一直在外打工,几乎没有在家照顾她,当我得知她快不行时才急忙赶回家,可当我回到家时,任凭我怎么喊妈,她也回不来了,正当年轻气盛的我想哭却怎么也哭不出来,忍着不哭的痛才是最痛苦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老妈为我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从来没享过福。小时候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她,等我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我又在想等我有时间了有钱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可还没等到那个时候她就已经等不及了。我一直很后悔很内疚,为什么我没在有时间的时候好好陪伴她,没在她生病的时候好好照顾她?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请不要在等待中抱憾终生,想尽孝时时刻刻都可以,不要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演了。

  下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中秋节了,我的孩子也预计在中秋节前后出生,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不会再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了,我一定会不远千里地赶回家,和妻子共同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再和家人一起共同度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希望从今往后的每一个节日,都能够陪在家人身边,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比陪伴更珍贵的礼物了。

  不同的传统节日虽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寓意,但它们最后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本,过节,其实就是要我们回家寻根,回归本心。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就要从“心”出发,用心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关心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不要去盲目跟风,把西方的节日过得热火朝天,却把自己的节日过得寡淡冷清,以至于别的国家虎视眈眈地想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拿去文化申遗,你们看,连他国都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此青睐,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2

  *的节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国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传承这种宝贵的精神文化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新春佳节有描写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有悼念逝去亲人,寄托哀思的“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重阳节有表达人们敬老老、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作为*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节日而感到骄傲,而保护*传统节日也应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要如何保护传统节日呢?很多人就不知所措了,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工程,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表示无能为力。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做,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做,就保护传统节日这件事来说,其实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只需要从“心”开始,比如在端午节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看赛龙舟,在中秋节陪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在清明节和家人一起祭祖踏青等等。如果你身在异乡是在无法回家,你可以电个话回家问候一下,表达你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可以发几条短信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你的祝福之意,或者,你也可以约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共度佳节,相互诉说各自的思乡之情。

  也许你会说你很忙,忙到根本没时间去做这些事情,总是想着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再去做。可是有些东西是不等人的,比如亲情。只怕等你有时间了,父母都老了;等你有钱了,孩子都长大了;等你明白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

  我的老妈在2007年因病去世了,那年我24岁。老妈生病时我一直在外打工,几乎没有在家照顾她,当我得知她快不行时才急忙赶回家,可当我回到家时,任凭我怎么喊妈,她也回不来了,正当年轻气盛的我想哭却怎么也哭不出来,忍着不哭的痛才是最痛苦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老妈为我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从来没享过福。小时候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她,等我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我又在想等我有时间了有钱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可还没等到那个时候她就已经等不及了。我一直很后悔很内疚,为什么我没在有时间的时候好好陪伴她,没在她生病的时候好好照顾她?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请不要在等待中抱憾终生,想尽孝时时刻刻都可以,不要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演了。

  下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中秋节了,我的孩子也预计在中秋节前后出生,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不会再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了,我一定会不远千里地赶回家,和妻子共同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再和家人一起共同度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希望从今往后的每一个节日,都能够陪在家人身边,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比陪伴更珍贵的礼物了。

  不同的传统节日虽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寓意,但它们最后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本,过节,其实就是要我们回家寻根,回归本心。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就要从“心”出发,用心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关心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不要去盲目跟风,把西方的节日过得热火朝天,却把自己的节日过得寡淡冷清,以至于别的国家虎视眈眈地想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拿去文化申遗,你们看,连他国都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此青睐,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昧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电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纸:“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产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阅读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1)

——传统节日3篇

传统节日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让我想起了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民间习俗,比如:在门前插艾叶,在小孩身上挂个香囊,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前夕,大家都开始为过端午节做准备了。妈妈每天都会从超市买回一些不同种类、各式各样的粽子。超市更是热闹极了!每天都人山人海,排队买粽子的人好似一条蛟龙。

  端午节到了!终于能吃掉粽子了。开始煮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外婆先在锅中倒上水,然后把粽子一个个放进锅中。水把粽子淹没了,一个个粽子安静地待在锅中。粽子煮好了!我解开粽子身上的线,打开青青的竹叶,嫩白的糯米便露了出来,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甜甜的。

  第二天,我们看了赛龙舟,一来到比赛场她,就看见那里热闹非凡!落座后,我惊奇地发现般员们的心情各不相同,有的非常冷静,胸有成竹,有的却头顶冒汗,时不时还看看船桨。

  比赛开始了!船员们一个个十分努力,整齐合一地划着船桨。观众们无不高声加油,我也十分激动!龙船越来越快,活生生地像一条真龙,在*镜似的湖面上穿梭很着,离终点线越来越近,一条条“真龙”向前奔去,最领先的龙船,更加快速地向前游。我心想:这条龙船一定会冲线!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等待的那一刻到了!龙船冲线了!观众兴奋极了!全都站了起来,为他们鼓掌,喝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端午节!

传统节日2

  *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有戏曲、古诗词、书法、剪纸等。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传统节日。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春节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每到了春节这一天,我都会帮着爸爸一起贴春联、贴倒福,可高兴了。到了晚上,一大家人围着一起高高兴兴的吃着年夜饭听爷爷给我们讲年的故事,外面的鞭炮声"砰、砰、砰"的响个不停,真是热闹非凡啊!

  我还喜欢过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戴香包,是端午节主要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我非常开心!因为我知道了怎么包粽子。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粽子叶浸湿,就可以包了。将两片叶子竖直相合,再将粽子叶叠成三角形,把糯米放进去,再放几个红枣进去把粽子叶合上绑上线,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最后放锅里煮,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粽子香气四溢,真是太美味了!

  传统节日经过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茫,我喜欢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家乡话是“旦五”,其实是“端午”的谐音。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当年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言被赶出都城,流放到外地。后来,秦军攻破楚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悲愤交加,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传说,让这个节日有了根有了魂,所以我特别喜欢端午节。

  我喜欢端午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有很多习俗。在我国南方有赛龙舟、吃“五黄”等习俗,我们北方主要是给小孩系五色索、吃粽子。我最喜欢系五色索了。五色索是用红、黄、蓝、白、黑或者其它五种颜色的丝线混在一起编起来的丝线,在端午节的早晨,大人会把它系在小孩子的手腕或者脚腕上,称为“长命缕”。五色索必须在早晨太阳未升起,小孩未醒来的时候给系上,否则就失去意义了,并且要在端午之后下的第一场雨的时候把它扔到河里让它流走,寄寓着带走灾祸和疾病,留下幸福和快乐。现在一到端午节早晨,妈妈就会偷偷地给我系上五色索,祈求*安。

  端午节还能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豆沙的、蜜枣的、花生的、蛋黄的、八宝的、鲜肉的等等,品种俱全,口味俱佳。拿起一个,剥掉粽叶,露出白白的糯米,咬上一口,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感觉比吃了宫廷御膳还美妙。你说,在这个节日里,既能保佑*安,又能吃到美味的粽子,我能不喜欢这个节日吗?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又能系上鲜艳美丽的五色索,吃到喷香美味的粽子了,我在心里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2)

——传统节日文化散文3篇

传统节日文化散文1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3)

——汉族的传统节日

汉族的传统节日1

  汉族的七大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引申为“开始”,“旦”即早晨,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则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示庆祝,如祭灶、掸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放鞭炮、饮屠苏酒、吃团年饭(年夜饭)、守岁、祭祀神佛、祭奠祖先、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逛花市、闹社火等,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是*民间的元宵节。正月也叫元月,“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元宵节在*道教里则称为“上元节”。在这个节日里,*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语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是从汉朝时开始的,最初源自佛教的“燃灯礼佛”。一到夜晚,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人们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让看灯的人们都来猜灯谜。现在每到元宵节,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灯展。在*北方的寒冷地区,人们还制作出千姿百态的冰灯,给元宵节的夜晚增添了新的`光彩。

  按照传统的习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即汤圆)。

  (三)清明节

  “清明”,在我国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作为节气,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此时,万物生长,一派生机勃勃、清净明丽的景色,所以称之为“清明”。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清明是一年中非常关键的时刻,春耕春种就在这时开始,因此清明的迟早和天气的好坏,都会对全年的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

  清明节的主要节日习俗是扫墓和踏青。

  清明扫墓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春祭,野外扫墓的风俗始于隋唐时期,唐朝时开始盛行,并把家家户户的扫

  活动固定在清明节举行。以后则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

  清明时节,寒暖适宜,鸟语花香,本来就是旅游的季节。加上男女老幼都去扫墓,于是兴起了“踏青”春游的风俗。至少在唐代时,踏青春游之风已经兴起;宋代以后,清明踏青的风俗已经十分盛行,此后盛行不衰。

  (四)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五、重五、端阳节,还有沐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蒲节、龙船节等称谓。

  端午节的有诸种说法。一说源于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一说起源于恶月、恶日之说;一说是为纪念诗人屈原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而确立的;也有说是于古代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活动;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或是吴国大将伍子胥的。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很多,挂菖蒲、钉艾草、佩香囊、挂钟馗像、喝雄黄酒主要是为了驱虫杀菌、解毒避邪;赛龙舟和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夕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的乞巧节民间信仰。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比较风行的乞巧形式有对月穿针、盆水浮针和卜蛛丝等。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又衍变为“七娘会”,历代民间还有“水上浮”、“种谷板”、“乞双七水”、“听私语”、“接牛女泪”、“香桥会”等风俗。

  在这一天,人们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因此,农历七月初七也被誉为*人的“情人节”。

  (六)中秋节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又称“八月节”、“八月半”、“团圆节”。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浙江宁波、舟山、台州。

  中秋节源于古人对月神的崇拜。中秋节赏月的风俗起于唐朝,到宋朝,中秋节才成为正式的节日,赏月活动成为全民性的风俗。人们在赏月的过程中,想象出了许多有关月亮的故事,同时也替月亮造出了嫦娥、太阴星君和月光普照菩萨等月神,于是中秋节又增添了祭月、拜月的风俗。瓜果与月饼是中秋的节令食品,也是祭祀月神的供品。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在北京等地,中秋节还有玩兔儿爷的习俗。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女儿节、茱萸节、菊花节。在《易经》中,“九”为极阳之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如陶渊明饮酒赏菊、谢灵运制作登高用的“谢公屐”、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也因而显得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遍插茱萸等活动。

  九九重阳,又与“久久”谐音,有祝愿长久长寿的含意,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各地总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4)

——*传统节日诗句3篇

*传统节日诗句1

  1、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5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6 、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7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8 、野老不知尧舜力,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9、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1 0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 2、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 3、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 4、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 5、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 6、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 7、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 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 9、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2 0、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 3、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传统节日诗句2

  1、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4、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5、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6、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8、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9、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0、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1、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2、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4、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16、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7、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8、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9、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0、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1、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23、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4、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5、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6、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27、绝塞*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28、时节是重阳,**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0、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31、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32、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3、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35、涌金门外小瀛洲。——仲殊《诉衷情·寒食》

  36、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37、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38、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39、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0、愁不肯、与诗*。——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1、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4、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5、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6、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47、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8、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4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0、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51、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2、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3、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5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56、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7、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5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9、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60、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61、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62、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63、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64、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65、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66、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67、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68、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69、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5)

——*传统节日的诗句3篇

*传统节日的诗句1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但看*地游,亦见摧辀死。——邵谒《长安寒食》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传统节日的诗句2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6)

——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3篇

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1

  *的春节习俗是多种多样的。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习俗。还有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等其他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九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


传统节日的名家散文3篇(扩展7)

——传统节日的诗句3篇

传统节日的诗句1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7、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8、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9、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1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寒食 》

  1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1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1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0、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2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2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6、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7、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8、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9、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0、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3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清明》

  33、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 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5、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3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8、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39、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0、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1、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4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4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45、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46、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4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孟云卿《寒食》

  5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51、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5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J《已酉新正》

  5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54、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55、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5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57、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58、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9、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60、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上元夜六首》

  6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2、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6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4、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传统节日的诗句2

  1、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5、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6、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7、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9、彩索*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10、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1、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12、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1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4、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5、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8、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19、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0、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1、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2、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4、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5、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6、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7、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28、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传统节日的诗句3

  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2、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3、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8、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0、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023年传统节日名家散文3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