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笔杆子们私藏货!【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笔杆子们的私藏货!
一、“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与用法
“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例如:
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4.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
5.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
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例如:
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4.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5.许多同志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例如:
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4.商家在对消费者承诺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5.要加快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
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
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杜永道(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5年第4期)〕
二、“有关”与“相关”的使用区别
有位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问,“有关部门”“有关情况”跟“相关部门”“相关情况”有什么不同。
“有关”跟“相关”的意思有所不同。
“有关”表示“有关系”。做定语时表示“有关系的”或“涉及的”。例如:
1.请刘秘书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约来,星期三谈一次。
2.对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现在都反馈了信息,我明天汇总后把材料交给办公室。
3.请将这个规定尽快通知有关人员,让他们提前作好准备。
4.下面请张秘书把有关情况介绍一下。
“相关”则表示“彼此关联”或“互相牵涉”。例如:
1.各兄弟民族休戚相关,互相帮助,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2.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3.这几年,山脚下两个村子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4.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关”往往是说某事物涉及的多个方面。而“相关”则是说两个方面的事物互相关涉。也就是说,“有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对其他事物“单向”的关涉,而且关涉的常是多个事物;
“相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跟另一个或另一方面事物相互关涉,即关涉是“双向”的。因此,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相关”,不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有关”。同时,宜说“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
不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中,特别是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中,的确不时见到“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有一定流行。其实这些说法中的“相关”就是“有关”的意思。
由于有一定流行,因此一方面,宜提倡使用“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说法,另一方面也不宜将“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看作“硬伤”。
三、“作”与“做”
“作”与“做”普通话的读音没有区别。在一些方言里,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不同的(“作”读入声),一般口语能够根据读音区别词义,但涉及书面语(如“作贡献”之类),也没有取舍的依据。这两个字本来就有联系,不过“作”字出现较早,而“做”字出现较晚,明代《字汇》才有收录。因为二者经历的时代不同,所以在构词和使用上有一些相互纠缠的情形。
分辨两个字,当然要看它们的义项,即它们身兼的职务。麻烦的是,这两个字的义项基本上是一致的。粗放一点儿说,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从事”,一是“制作”,三是“充当”。
这里,我们对分辨这两个字提出一个思路:(一)凡是这两个字作为语素构成了合成词,那么就根据辞书里的形式,注意查检;
(二)这两个字作为单音节动词用,则需要加以分工。下面我们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说。
一、“作”和“做”都有“从事”义。涉及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涉及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作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与成语(一般词典都有收录)
做:做事|做工|做活|做梦|做声|做法(不是“妖道作法”,也不是文章的“作法”)|做戏|做鬼|好吃懒做|一不做,二不休|白日做梦|小题大做。
作:作息|作案|作别|作风|作用|作价|作业|作乐|动作操作|制作|劳作|协作|合作|耕作|作弊|作对|作恶|作孽|作祟|作假|作伪|作难|作梗|作乱|作俑|天公作美|作乐(lè)|恶作剧|作恶多端|无恶不作|作威作福|作奸犯科|胡作非为|为非作歹|为虎作伥|弄虚作假|逢场作戏|无所作为|见机而作|作法自毙|作茧自缚|为人作嫁|作壁上观。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装作”:作势|作态|造作|做作|装聋作哑|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惺惺作态|矫揉造作。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意思是“兴起、发作”:作战|振作|作乐(yuè,演奏)|推涛作浪|兴风作浪|一鼓作气|日出而作|枪声大作作怪|作色|作呕|兴妖作怪|令人作呕。
(二)做单音节动词用
⒈宾语是一般名词,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好事|~买卖|~生意|~手脚|~手术|~功课|~笔记|~学问|~习题|~练习(题)|~噩梦|~事情|~家务|~早操|~健身操|~柔软操|~木匠活|~日班|~结论。“~工作、~作业”习惯上用“做”,一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和“作业”属于名词,二是避免两个“作”字连用,影响阅读。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举行活动”。下面几个词语习惯上用“做’:~寿|~满月|~礼拜|~祈祷|~佛事|~生日|~游戏。
⒉宾语是动名词(即兼有名词语法特点的动词),事物比较抽象,习惯上用“作”:~调查|~考察|~研究|~分析|~判断|~推断|~检查|~比较|~说明|~评价|~概括|~介绍|~答复|~解答|~解释|~证明|~鉴定|~实验|~试验|~示范|~辩护|~删节|~反应|~记录|~统计|~安置|~处置|~发挥~决定|~规定|~交代|~联系|~让步|~挣扎|~牺牲|~贡献|~准备|~打算|~抉择|~补充|~动员|~斗争|~改进|~宣传|~表演|~讲话|~指示|~指导|~检讨|~汇报|~报告。
讨论:结合上边讲的处理办法,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下面这几组跟医疗有关的词语哪些用“作”,哪些用“做”:
⑴手术、理疗、放疗、化疗、磁疗、电疗、B超、CT、胃镜、核磁共振
⑵美容、文眉、隆胸、抽脂、灌肠、人流、药流、尿检、药检、整形、切片、气功导引
⑶治疗、化验、麻醉、透视、穿刺、切除、透析、护理、按摩、牵引、整骨、切除、搭桥、器官移植、诊断
二、“作”和“做”都有“制作”义。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宾语是一般的名词,涉及的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饭|~早饭|~晚饭|~年夜饭|~粉蒸肉|~鞋|~军服|~衣服|~衣裳|~针线|~面包|~大衣柜|~汽车|~模型|~圈套|~手脚|~记号。“~作文、~文章”也习惯用“做”。
(二)几类精神产品,习惯上用“作”(有的已经是合成词了):~诗|~画|~曲|~乐(yuè,制作乐律)|~杂记|~曲子|~广告(如果指使用材料制作广告,则可以写“做广告”,如“做灯箱广告”)。
制作的这些产品,即作品,自然用“作”:著作|创作|大作|拙作|习作|原作|佳作|杰作|名作|遗作|处女作|著作等身|呕心之作|压卷之作|成功之作。
三、“作”和“做”都有“担任、充当”义。但是,除了少量早先产生的合成词,一般都习惯写“做”。“作为”“做为”都正确(不是指“大有作为”的“作为”),《现代汉语词典》主张写“作为”,我们不妨就采用“作为”。
(一)人“担当某种身份”,一般用“做”:~媒~人|~东|~客(“作客他乡”的“作客”是古语词)|~官|~主|~母亲|~父亲|~妻子|~丈夫|~儿子|~女儿|~长辈|~晚辈|~主人|~伴儿|~女仆|~保姆|~短工|~伙计|~牛马|~奴隶|~所长|~经理|~老板|~助手|~秘书|~车工|~夜工|~杂务工|~车间主任|~检验工|~采购员|~保育员|~皇帝|~宰相|~知县|~隐士|~党员|~研究生|~代表|~教员|~会议主席|~寡妇|~少奶奶|~俘虏|~骨干|~尼姑|~人质|~孝子|~屈死鬼|~走狗|~汉奸|~亡国奴|~贼心虚|~向导|~特务|~眼线|~内线|~侦探|~帮手|~保人|~代言人|~和事老|~介绍人|~中间人|~朋友|~亲家|~对头|~表率|~模范|~后盾|~靠山|~编辑|~出纳|~翻译|~导演|~担保|~见证|~掩护(后面七个词形式上是动词,实际是名词,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
当然,“充当”的宾语有时也可以是物(具有物的“身份”义),一般也要用“做”:~线索|~例子|~样子|~代价|~副本|~实例|~资料|~资本|~幌子|搬几块砖头~凳子|拿这间屋子~会客室|拿树皮~造纸的原料|拿肩膀~梯子|~寝室|~下酒菜|~封面|~原料|~人情|~挡箭牌|~招牌|~伪证|~参考(资料)|~抵押(品)|~纪念(品)。
(二)使用“作”的部分成语和早期的合成词:作废|作罢|作准|作数|作陪|作客(他乡)|作保|作中|作古|以身作则|认贼作父|自我作古。
(三)至于“当zuò、叫zuò、称zuò、看zuò、变zuò、算zuò、比zuò、换zuò”,有的像词,有的又不像词,辞书不可能统统都收,写“作”还是“做”呢?我们主张,还是写“做”吧!
(作者:厉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四川语言文字网)
四、“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
例如:①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②这件事情还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③他的话是那样明确和有力。
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两项之间,前面的成分用顿号连接。
例如:①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都进行了这项工作。②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另外,在连接较长的词组时,“和”的前面可以有一个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
例如: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
“与”较多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连接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多用于书面语,书名、标题中常见。
例如:①工业与农业的发展都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消除分歧,增强团结的有力措施。③伟大与渺小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关注。④实现和平与巩固和平是两件事。
“及”一般连接并列的名词性成分,多用于书面语。跟“和”相同,连接3项以上成分时,“及”要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及”连接的成分往往有主次之分,“及”后的成分是次要的。
例如:①本次试验用的主要设备及各种备用件均已备齐。②医生们决定,联合本市所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孤残儿童献爱心。③图书、仪器及其他物品已经搬进了新教学楼。〔《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5月08日第06版)〕
五、“特别”与“非常”
两者都是程度副词,但是之间又有所区别。在修饰同一名词的情况下,“特别”比“非常”程度要更深,非常是不是一般或者不是平常的,而特别是有特点的,不同的。
例:
这杯牛奶并不特别新鲜。(正)
这杯牛奶并不非常新鲜。(误)
以上两句可以看出,“特别”可以受“不”、“并不”等词语的否定,而“非常”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来源:华语教育网)
六、“审定”与“审订”
【例句】
①厂领导广泛听取工人意见,重新审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并把它提交职工代表大会。
②本教材由著名语言学专家审订。
【辨析】“审订”是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这是对编写人员而言的。“审定”是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这是对出版单位或上级单位而言的。(来源:)
七、“制定”和“编制”的用法?
答:“制定”有“定出”的意思,适用范围广。“编制”是“根据资料做出”的意思,适用于“根据资料来做出规程”等,比“制定”适用范围小。有时二者都可用,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用“制定”侧重于“定出来”,而用“编制”侧重于“使用资料来做出”。
八、“平台”“载体”“形式”“渠道”这些词的区别
答:“平台”指某种环境、条件或形式等,如:“我们借用这个平台来宣传一下环保。”
“载体”指“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语义侧重于“承载某事物”。
“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组织形式”“不同的艺术形式”“各种宣传形式”。
“渠道”现在常表“途径”的意思,例如“通过这样几个渠道跟他们联系”。
九、“法治”与“法制”区别是什么?
答:叙述中跟“人治”对应时,用“法治”。侧重于“法律制度”时用“法制”。
十、“精减”与“精简”的区别是什么?
答:“精减”与“精简”意思差不多,“精减”侧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如精减人员,“精简”侧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后,更精干,如精简机构。
十一、对策、措施和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对策”侧重于“应对”某个问题的策略或办法。“措施”侧重指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多用于较大事情。如“针对这类情况,已制定好若干措施”。“方法”使用范围比较广,表示“门路、程序”等。
十二、“意见”与“建议”的差别在哪里?
答:“意见”侧重于述说自己的看法、想法等。而“建议”则侧重于就某个问题的处置,提出自己的主张。
十三、应该写“排名第一”还是“排名第1”?
答:都可以。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采用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最好前后一致。
十四、“暂行”和“试行”有何区别?
答:“暂行”指暂时实行,“试行”指先这么做试试。
十五、截至、截止
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十六、制订、制定
“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例如:制订季度工作方案。
“制定”的意思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它的使用对象多为比较复杂、正式、规范、规模较大的规划活动等。例如:制定宪法。
另外,“制订”是联合型词语,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它未必形成了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它所形成的结果不一定算数,还可能需要修改,或是要通过一定程序去批准。例如:我们要迅速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制定”是动补型,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多强调行为的结果,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例如: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十七、公平、公正、公开
公平,词典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它要求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强调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尺度,至于尺度本身是否合理、正当,公平并不予以考虑。
公正,词典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它是指“给每个人所应得”,侧重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就公平、公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而言,它们的涵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当中,公正为justice,公平为fairness,写法的不同说明了两者之间是有细微差别的。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与公正的最大区别在于,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一定是公正的事情。
公开,词典释为:不加隐蔽的;
面对大家的。它跟“秘密”相对。公开和“公平、公正”两词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阳光”的最好手段。
十八、权利、权力
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十九、以至、以致
以至: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二十、急待、亟待
急待:紧急待办。亟待: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二十一、决不、绝不
决不:决心不。绝不:绝对不。决不与绝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
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二十二、保障、保证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保障安全、保障权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二十三、年轻、年青
“年轻”指年纪不大;
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二十四、倍受、备受
“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
“备受”表示完全得到。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二十五、督察、督查
“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
“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进度”。
二十六、必须、必需
“必须”是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侧重于“一定得要”,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必需”是指一定要有,是动词,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如:“必须参加”、“必需元素”。
二十七、功夫与工夫
这两个都是名词,二者有时混用,其实有所不同。“功夫”指致力的程度或由致力而达到的造诣、本领。“工夫”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间。举个例子,“功夫”可以说“真功夫”、“硬功夫”、“死功夫”。“工夫”只能说有或无。
二十八、其他、其它
在现代汉语中,“其它”(“它”为后起字)同“其他”(用于事物)”,早期公文中两者混用,经国家语委专家研究确定,为规范一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办公厅公文只用“其他”,不用“其它”,因此,在公文拟写过程中也应注意只用“其他”。
二十九、列举完后“等”的用法
列举后用“等”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列举完的时候用“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一种用法是列举完之后用“等”,例如“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四座城市”。这里的“等”是表示列举完了之后收尾。
三十、称谓问题
(1)介绍领导,有时职衔在前、姓名在后,如“局长××”;
有时姓名在前、职衔在后,如“××局长”。两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些区别:前者是客观性表述,后者则含有敬意(敬称)。公文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即客观性表述;
当然,如果介绍上级领导,也可使用敬称。介绍离职领导经常用到“原”字,“原”的位置也有讲究。例如,“原××局局长××”和“××局原局长××”,前者表示这个局已不存在,当然××也不是局长了;
后者表示虽然局长换了,但这个局仍然存在。所以,“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用法是正确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冶金工业部了;
“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的用法也是正确的(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10版),因为不存在的只是这个书记而已。
(2)采用客观性表述时,很多人习惯在职务和姓名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如“局长××同志”。其实,这是口语的习惯说法,书面语中这个“同志”是多余的。我们看《人民日报》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和姓名之后也没有“同志”。“职务+姓名+同志”的用法,常见于讣告、悼词(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4版)。
公文使用“同志”一词还需注意两点。①这个词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参见《词典》第1368页)。干部任免文件中,如果是党委任免干部,被任免人姓名之后要加“同志”二字,这里的“同志”特指党内干部,是“党内互称同志”的体现;
如果是行政任免,一般不加“同志”,因为行政干部不一定都是党员。以上是特指的例子;
而领导讲话或工作报告里的“同志们”则是泛指。②主送本系统、本单位的公文,对于众所熟知的领导,可以仅用“同志”称谓而不必冠以职衔。例如印发局长在本单位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标题可拟为《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这样既节约用字,又淡化“官位”意识。
三十一、“班子成员”的外延
严格地讲,“班子成员”是一个外延不确定的概念。每个单位一般都有几套班子,党委一套,行政一套,纪委一套,还有工会、团委的班子等。那么,“班子成员”到底指哪一套的呢?实际工作中,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界定其外延的。总局所属各局院的班子成员包括:行政班子全体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
控股公司的情况稍复杂一些,原则上总局委派的董事、监事也应进班子。这些人员,都是总局管理的干部。
还有两个相关问题。(1)总局管理的二级单位,总会计师进班子;
三级单位(如各地勘院)的总工程师进班子。(2)局院的工会主席本身不进班子——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和历史的原因。但是目前各局院(包括控股公司)的工会主席都是党委副书记兼任的,他们以党委领导的身份进班子。
三十二、主管、分管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但在词性上有区别。“分管”是动词,“主管”兼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常用词组如“财务主管”、“一级主管”,“主管”都是名词;
作为动词,主管的意思是“负主要责任管理(某一方面)”,口语中用得较多。
起草班子成员分工的文件,应使用动词“分管”,如“××副局长分管地矿业”,“××副局长分管人事处”。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介绍国资委领导的分工,用的也是“分管”。
...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笔杆子们私藏货!【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