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创业故事1 火锅店老板创业成功的故事 张老板(化名)原来在一家家具公司当首席代表,几年前辞职,开始专业炒股,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他总还想干出点新动静,于是他把眼光放在了开火锅店上,他的想法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火锅创业故事,菁选2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火锅创业故事1
火锅店老板创业成功的故事
张老板(化名)原来在一家家具公司当首席代表,几年前辞职,开始专业炒股,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他总还想干出点新动静,于是他把眼光放在了开火锅店上,他的想法是开一家北京最好火锅店。但京城的火锅店少说也有几千家,这能行吗?张老板说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通常吃火锅都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空气很差,吃了之后衣服上有味,第二是环境嘈杂,第三个就是食物吃的之后,很多人会上火。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抓住了商机。
张老板尝遍了京城所有知名火锅,比较口味,并不停请人熬制火锅底汤,请朋友来“盲吃”。终于调出了自己独有的一种火锅底汤。除了这美食,张老板还在火锅店装修上下了大功夫,一般的火锅店,辣味,热气、四处飞散,吃饭的人满头大汗,虽然爽快,但的确不雅。而张老板专在这方面做文章,火锅店以蓝色调为主要基调,加入明亮的红色,小店里的色彩简洁现代。让吃火锅的心境如同去餐吧小聚,他就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享受传统的美食——火锅。
生意好了,如何能把更多的美食网罗到火锅店呢?张老板再想奇招,京城张榜打出广告“教我一道水煮鱼,给你五万元”。张老板说他是一个不懂餐饮的,而他要把很多很好吃的菜,是希望把天下的美食,最好吃的东西都放要这里来,那怎么办,张老板告诉我们,既然技术可以有专利,可以买卖,名菜为何不可以买卖呢?几天后,两位来自王府饭店的厨师来“揭榜”。
张老板:真是蛮香的,不过我看你做跟其他人做的一样的,没什么别的做法”。
厨师:这个做的跟其他的一样。最大区别是在这一盆油里面,这一盆油是经过各种调料、香料经过三天熬出来的。
张老板:我这五万块钱就是熬这个油的。
五万元买来的菜方,着实给他带来了不小收获,有了这付兵刃,张老板大胆冲锋上阵,张老板说他们店里的许多菜,都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福寿螺花了2万元钱买的,还有毛肚、香豆腐熬制等。
张老板解释说,其实一道菜看起来五万块钱蛮多,但是实际上,就一个店来说,一个店卖出40份去,一份50块钱,一天就是2000块钱,除了成本,三个月就收回了这道菜,这个菜是他的了,不仅这个店可以用,其他店也可以用,不止今年用,以后也可以用,所以说对他们来说的话,其实是一个很划算的效益。
张老板的第一家火锅店就开在北京,投资总额100多万。主要打品牌,张老板说第二家店投资只有70万元,预计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张老板说他最近又贴出了“张榜”。他的生意经就是,要拾起地上撒落的所有金子。
张老板说不是征集他们的菜,而是征集把他们的东西,定向卖出去,原来他们的下属,用过的油,是直接拿去给小贩,怕他们重新流入社会,拿去买早点的那些地方,所以张榜找化工,直接把用过的油变成了化工材料。
这个老板非常聪明的,他能够找点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他花五万元买一个配方,这个很好,要是做大这个问题,让顾客都知道,你今天喝的这个汤是花五万块钱买来的,这就慢慢就有文化的沉淀了,可能特色会慢慢出来。
张先生特别聪明的地方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他能够花钱买人家的一道菜,如果他不花钱买,通过一个不正当的东西也可能得到,但是他不可能把这个菜源源不断地长期地出来,在这里边商业的道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生意是多么的重要。在餐馆是这样,在IT方面,在音像制品方面,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其实,这位老板是一位从来就没有涉足过餐饮业的"股民。火锅连锁机构总经理张先生说其实在证券的市场上,很多行业是受追捧的,其中一个就是餐饮,餐饮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现金流通,第二它是现钱的交易,绝不会赖账,有什么拖欠款,第三个,它如果在一个地方成功了,它很容易进行连锁,拷贝。
火锅创业故事2
呷哺呷哺一年净赚近2亿:快火锅之王的传奇之路
在北京、上海等地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里,经常可以找到这么一家店:橙色装修风格、U型吧台,顾客围坐其间享受单人小火锅——这家店有一个特别的店名:呷哺呷哺,呷的闽南语含义是一口一口吃;哺则有进补的。
这家小火锅以低调的态势,却在餐饮行业上演着一个快火锅之王的商业传奇,2014年12月,呷哺呷哺成功在香港上市,而2014年,呷哺呷哺的业绩做到了22.02亿,净利润高达1.86亿元。而今年(2015年)业绩仍在增长,预计达到25亿,净利润超过2亿。
17年时间,500家店,从开始长达5年的生意不景气,却一直在坚持,并且不断调整、修改,到最终单店成功,7年后开始快速扩张,9天一个店的速度飞速扩张,并且所有店面直营,最终成为快火锅之王,几乎店店天天火爆,排队更是屡见不鲜的状况,在北京一个城市就实现了收入超过15亿、净利润超过1亿的好业绩。
一个台湾同胞的北京淘金梦
淘金,是每个人的梦想。
90年代初,北京音乐家王启明与妻子郭燕,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来到了神往以久的美国。然而,一切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一样美好。通过奋斗,王启明终于成为一位富翁,但却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是1993年在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情节,也在这一年,台湾桃园县人贺光启与妻子踏上了北京的土地,成为“京漂”一族,开始了创业的生活。
当贺光启与妻子乘坐的班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时,他们心里的喜悦难以言表。在赶往市区的路上,贺光启并没有看到他想象当中那个繁华的北京,街上满地跑着天津大发的面包车,高档的五星级酒店也非常少。
当时,在很多到国内发展的台湾人中,贺光启应该算是“另类”,那时大部分的台商都会选择到广州、深圳、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发展,而贺光启选择的却是北京。
“最终在北京发展,其实是有一点阴错阳差,误打误撞的情况。”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光启告诉《*新时代》记者。
最初,贺光启是打算在北京投资做首饰,然后出口外销。正是看到当时低廉的劳动力和廉价的生产成本优势,贺光启才从台湾来到内地。在进行一年多的筹备和考察后,1994年,终于拿到了企业经营执照的贺光启喜形于色。
贺光启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到处跑手续的那些经历:去十八里店报关;去各处采购材料等等,虽然有些辛苦,但他却觉得很有奔头。
当时首饰在内地非常畅销,对外出口更是供不应求。几年中,贺光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贺光启也曾在国外赚过不少钱,但他更难忘回到内地后赚到的第一桶金。
从卖首饰到搞餐饮,行业跨度显然很大,一个不起眼的项目,却让贺光启找到了财富的秘密。如今,贺光启每天都忙着察看新店铺的选址,他每天的工作日程一般是:上午在办公室处理公司事务性的工作,下午回到北京城里视察各个店铺的营业情况,与供应商交流。
商机
1996年,北京珠宝市场开始逐步萧条,大量的首饰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而贺光启正头疼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他偶然发现北京速食业的市场似乎不错。
于是,贺光启开始考察速食市场,当时的速食市场基本上是由麦当劳和肯德基一统天下。一次,贺光启应朋友之邀吃火锅,他发现北京的火锅还是以木碳为燃料的铜火锅或者煤气火锅为主,几个人围坐一起吃。而台湾已经流行用电磁炉加热的吧台式分餐火锅,贺光启觉得出于环保和安全的需求,*在未来一定会鼓励使用清洁燃料。如果能开家吧台式火锅店,应该受欢迎。
随后,贺光启以每台700台币的价格从台湾购进几十台电磁炉,以此为卖点,在北京的西单开起了第一家“呷哺呷哺”的店面。
在台湾,只要看到“呷哺”,人们就知道是吃的。因为越难念,顾客越容易记住。本来他想给店取名“呷哺呷哺呷哺呷哺”,但太长了显得繁琐,而“呷哺”又太短了,“呷哺呷哺”四个字,不长不短,很容易记住。
最初,贺光启想从台湾招聘人才负责经营,但由于*没有直航,人员来往很不方便,而且成本很高,况且呷哺呷哺总有一天要本土化。
贺光启在北京选好人才后,开始设计中央厨房,所有器具、食材都由中央厨房直接配送到店。
早期,贺光启认为营业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自己的妙点子加上先进设备,还怕大众不抢着来尝鲜吗?不料他失算了。火锅店在刚成立时,一天竟卖不出去三锅,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贺光启的火锅店一直都没有火起来。
北方人习惯大家围在一起吃火锅,针对这种新兴的速食业的分餐,很多人不接受,因观念不同而导致难于理解和认同。此外,贺光启开始是直接从台湾采购调料再运到北京,可到了北京之后,发现不合本地食客的口味。
贺光启只好寻找出路。他请厨师针对北方人的口味制做了多种调料,然后请消费者来免费试吃,中间还赠送一些小礼物。事后,贺光启认真听取食客的意见,经过无数次的调查,用了半年时间才最终定下调料的口味。
为了保证原材料牛羊肉的品质,内蒙古发生雪灾那年,贺光启率队冒着大雪开车到内蒙古寻找优质货源。他们挨家挨户地去看,走进厂房里去看有没有库存、产品的质量怎么样。然后租车全程从内蒙押运到北京。
但贺光启的辛苦付出,并没有换回相应的回报。店铺还是没有盈利,而北京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加上外来餐饮纷纷进入北京市场,让贺光启开始深思是否应该转换经营战略。
没曾想,2003年的非典给了贺光启一次翻身的机会。北京人之前不能接受的一人一锅制,在非典期间大受欢迎,此后人们吃火锅时便认准了呷哺呷哺。
随着市场的打开,品牌也很快树立起来,贺光启的压力稍有减轻,但他并不满足于赚点小钱就收手,他趁热打铁,扩大规模,开了第二家分店。新店选在人流量密集的购物中心,目标客户定位于逛商场的年轻人,吸引他们逛累了之后来店里就餐。
2005年开始,呷哺呷哺的扩张明显加速。随着规模的扩大,呷哺呷哺吧台式的经营优势开始体现:吧台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铺的顾客容量,同样的店铺面积比传统火锅店增加了30%以上。
除了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密集地区是呷哺呷哺另一个选址重点。白领去呷哺呷哺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宜,其次,小火锅分餐较卫生。这两个特点使得在呷哺呷哺就餐,基本可以算得上一次小小的商务餐,比请同事或客户吃普通快餐正式得多。
【2023年火锅创业故事,菁选2篇(精选文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