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变阻器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流的大小。一般的变阻器用电阻较大的导线和可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过程与方法
1、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利用 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
三、预习课本76页2分钟
四、复习
1、什么是电流?
电何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用每秒钟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用符号I表示,I=Q/t,单位安培,单位符号A。测量工具;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级,什么是电压?
电荷的压力差。有电源提供,符号U。单位:伏特,用V表示。测量工具:电压表,符号V,使用时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端。测量○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只要用电压表“抱一抱”这个用电器。
电流表因为内阻很小,分析电路时刻直接当成一条导线。
电压的内阻很大,电流很小,分析电路时,刻看成开路。那到底什么事电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电阻。
五、电阻
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与电流有这样一个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小电阻越大,电流远大,电阻越小。
2、用符号R表示
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Ώ,(解释Ώ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上来写)
4、我们知道他的单位是Ώ,那1Ώ到底多大呢?导体两端给1V的电压(电荷的压力差)通过的电流为1A时,1Ώ的单位是比较小的。有一些电阻较大的,那需要用较大的单位来表示,比Ώ的答单位有千欧kΏ、兆欧MΏ,这里要注意兆欧的符号M是大写的,M的单位比k大1000倍,1kΏ=1000Ώ,1MΏ=1000kΏ,
5、一个小灯泡的电阻大约10Ώ,像我们实验室用的导线,一条导线只有约0.001Ώ,几乎为0,所以在实验时如果把导线直接接到灯泡两端,灯泡就会被短路,是因为导线电阻远小于灯泡,电流几乎都从旁边的导线经过。看课本76页信息窗,几个常见用电器的电阻。
6、电阻器???
(1) 作用: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在电路中的符号:
(3) 电阻器在电路中也会消耗电流,所以他也是一个用电器。
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预习课本
在阅读课本时,你们要思考几个问题: (1) 怎样研究电阻的大小?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小,电阻越大。所以我们可以在固定电压下,根据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 (2)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电阻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a、材料: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8页,用一分钟看一下几种物质的导电性能,观察哪种物质的导线性能好。(电阻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银(Ag)的导线性能最好,接下来是铜(Cu),铝(Al),铁(Fe)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铜和铝。大家知道为什么不用银?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因为银的价格比较贵,而且难以避免有人去偷导线,这样会照成很多麻烦)相对来说铜铝是比较实用的导体。由于铁丝的电阻大约是铜的5.6倍,铝的3.4倍,这就是为什么不用铁来做电线的原因。) b、长度
导线好比水渠,水渠越长,水流就越小,同样导线越长电流也就越小,这样电阻就越大。所以电阻大大小跟导线的长度有关系。
c、横截面积:河道越宽,水流就越大,同样,导线越粗,也就是横截面积越大,电流就越大,这样电阻就越小。
d、温度:大部分物质的性质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你知道小灯泡什么时候做容易烧坏吗?(提问)在来等的那一瞬间,这个时候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就比较大,所以容易烧坏,你们做实验的时候会有个别同学喜欢玩,经常断开闭合开关,现在知道为什么,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另外还有个别物质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玻璃能导电吗?在常温下,玻璃是不导电的(导电性能非常小),我们把不导电的物体成为绝缘体,就像导线外面那一层橡胶皮,就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电阻变小,当他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以导电。
(3)在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
2、扩展:我们以前家里常用的白炽灯,如果灯丝断掉,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重新发亮。(看着灯丝倾斜灯泡,让灯丝重新搭上去。接入电路中,会发现灯泡更亮了,这是为什么?接入电路多的灯丝变短了,电阻就变小,这样电流变大。)
重新搭上去的灯丝容易脱落,如果在半夜风一吹就灭了。而且电流越大,灯丝更容易烧断。 总结电阻
3、现在我们知道电阻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这些都是导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所以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跟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
板书设计:
1、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符号: R。
(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Ώ
千欧kΏ、兆欧MΏ
1kΏ=1000Ώ,1MΏ=1000kΏ,
小灯泡的电阻大约10Ώ,一条导线只有约0.001Ώ
2、电阻器
(1)作用: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在电路中的符号:
(3)会消耗电流,是用电器。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实验验证法、类比分析法。
【教学准备】
演示用:电池、各种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
示器、变阻箱、导线。
分组用: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
问:水在不同的管中流动有何区别?
答:粗的、内表面光滑的水管中水流更快。说明水管对水流有阻碍
作用。
类比: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电阻。
2、符号:R
3、单位及换算。
欧姆,简称欧。
用符号“Ω”表示。
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
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入:问: 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
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
师: 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哪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由学生回答)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
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
3.可能与材料有关。
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 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
问: 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实验呢?
为了避免如粗细,材料等影响,我们用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的不同长度
的导线,当电压一定时,看哪一根流过的电流大,则它的电阻就小。
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的空
白。
同样的办法得出横截面积、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问: 刚开灯的时候灯泡亮些或暗些?
要亮一些。
问: 说明这时灯丝的电阻较大或者较小?
较小。
问: 这前后变化了的只是灯丝的温度,说明电阻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电阻如何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介绍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得出探究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以用怎样的水管对水流的阻碍小些类比来加深理解)巩固探究结论:回答引入部分的两个问题,特别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三、变阻器。
引入:
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然后请学生分组完成本次演示。
1.分组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对照图14-3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作
用。
2.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P
3.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对照上面的电路图符号,请学生回答滑片如何移动时连入
图1 的电阻增大,对照示意图:要想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应将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想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呢?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连入原则:一上一下。
4. 再次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的连入方法,并如何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及电压,即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5. 请学生找生活中见过的滑动变阻器。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扭等。
6. 简单介绍电阻箱的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读数。
四、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的电阻由它的(
)、(
)、(
)决定的,还与(
)有关。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
),这是因为(
)变大,且(
)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当连接小灯泡的电路两端分别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和右上两接线柱时,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五、小结:由学生回答
1 .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
六、作业
1.教材P67
1、
2、3题
2、(不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组习题)
(A组)
(1)、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和通过的电流大小都(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2)、关于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任意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B、它们都能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C、它们都是靠改变导线的粗细来改变电阻的
P
D、它们都能逐渐改变所在电路的电流大小
(3)、如图1,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图1 A.A、D B.B、C C.A、B D.C、D
(B组)
(1)、在相同电压下,把长度、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中,通过锰铜线的电流(
),表明锰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
)。
(2)、将一段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对折后导线的电阻与原来相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将如图2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小灯泡电路中,要使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应如何连接( )
图2
A、C D
B、A C
C、A B
D、B D
(C组)
(1)、有两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2A,10Ω”和“1A,5Ω”字样,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为(
)
A、1A
B、2A
C、3A
D、1.5A
(2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线的材料、长度、粗细不可能 完全相同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R 3.单位:欧姆(Ω)
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 电路图符号、示意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长度: 2.横截面积: 3. 材料: 4. 温度:
三、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2. 电阻箱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1、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3、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2)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2、认识变阻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投影: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符号
3、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提出问题(投影)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⑤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2)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3)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三)课堂小结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四)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4学习 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 ||||||
过程方法:在探究滑动变阻器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 | |||||||
学习重点 |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 学习难点 | 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 ||||
教学方式 |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 课型 | 问题探究 | ||||
教具与 媒体 | 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 | ||||||
教 学 程 序 | 内容与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依据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导体中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如果在某个简单电路中,接有一个小灯泡,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呢? 老师连接实验电路。并演示灯泡的发光情况。 启发学生。 学生:连一个电阻。 〖师〗如果想让灯泡的亮度不断变化,该如何办呢? 学生:连一个阻值可以变化的电阻。 【视频1】演示滑动变阻器在声音、亮度等方面的控制。它是如何改变阻值大小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学习阻值可以发生变化的装置──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变阻器及其构造(10min) 1.变阻器:电阻大小可以发生变化的装置。 2.变阻器的原理 【问题】(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2)利用这些因素如何改变电阻的大小呢? (3)靠改变哪个因素改变电阻容易一些呢? 【结论】靠改变长度改变电阻的大小比较容易,其它的因素都比较麻烦。 |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 用小实验引入情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讨论认识到改变长度的好处才好,不是教师强加的 | |||||
3.变阻器的构造 (1)如何改变导体的长度呢? (2)要增大导线电阻的可调范围,该怎么做? 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 (3)如何使之小巧、轻便呢? 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瓷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4)怎样保证不互相接触呢? 电阻丝外面要涂绝缘层。 (5)滑片滑动时又如何保证滑片与电阻丝接触呢? 把滑片与电阻丝接触地方的绝缘皮擦掉。 【观察】大家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重点看电阻线的绕法、绝缘皮的是否刮掉,滑片如何与电阻线连接的。 (6)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为使变阻器的可调范围变大,导线用电阻丝代替,它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结论】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 4.变阻器的结构 #FormatImgID_0# 5.变阻器的铭牌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二、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0min) 【提出问题】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呢? 【观察分析】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 (2)哪两个接线柱问题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4)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设计实验】 (1)灯泡应该串联在电路中,还是并联在电路中? (2)要控制灯泡的亮度,应该接哪两个接线柱? (3)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滑片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4)如何设计你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根据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情况,先判断滑片向哪个方向移动,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通过实验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二)电阻箱(6min) 1.分类:旋盘式电阻箱、插入式电阻箱 #FormatImgID_1# 2.介绍其构造并观察练习读数。 【动画展示】 (三)课外拓展(5min) 【失误中的发现—导电塑料】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日本的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常规方法,获得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灰色薄膜。而按经验,用同样方法得到的应当是聚乙稀黑色粉末。他发觉得奇怪。于是就回过头来检查他的实验过程有没有差错,结果发现添加的催化剂规定数量多出了1000多倍。但是,测试结果显示这种产物确实是聚乙稀塑料,并且它能够导电。就这样,导电塑料在这次意外的操作中诞生了。 导电塑料兼具塑料和金属的优点,密度比金属小得多,不需要冶炼,也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加工,而制取导电塑料的资源也十分丰富,造价低廉。因此,导电塑料的出现,将会给21世纪的材料科学带来新的生机。 三、练习(略) |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 初步学会观察、分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观察学生练习画符号图 带着问题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讨论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读数练习 学生练习 | 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和问题意识 有目的的观察会大大提高观察效果 由实物图到符号,体现了建立模型的思想 培养任何装置都有使用限度的意识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
小 节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改变电阻大小和装置──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改变电阻大小的,其构造是把较长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以减小电阻丝所占的空间,电阻丝都涂上绝缘漆,在滑片与电阻丝接触的地方,将绝缘漆刮去,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 变阻器也有规格,我们使用时也不能超出其规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实际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只需要两个接线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开关闭合前,变阻器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护电路不至于电流过大。 | ||||||
作 业 | P211T、2T | ||||||
教 学 流 程 | #FormatImgID_2# | ||||||
板 书 设 计 | 第三节:电阻(2)──变阻器 一、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 二、滑动变阻器 #FormatImgID_3# 1.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3.电路图中的符号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三、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问题: 观察: 实验电路图: 实验结论: | ||||||
课 后 反 思 | 该课是继上节课后的第2个课时,主要讲变阻器,由于学生对变阻器不熟悉,所以我发了一些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发现再让他们回答相关问题时,比光看书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 该实验不难做,主要是让学生连好变阻器,在电路比较完全的情况下(二节干电池、一个2.5V灯泡),完全可以放手发动学生,不必但心烧坏灯泡的问题,就是学生连接错误也有自己更正的机会,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问中进步。 电阻箱的知识用多媒体播放效果较好,特别是练习读数,它是许多读数的基础,多练习一下是比较好的,学生在此出现的问题并不多,相反,他们的学生兴趣还非常容易激发。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简图,元件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思考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示教板、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教材教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材料、长度、横截面、温度。
师:其中,长度如何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
生:其他因素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新课引入(5分钟)
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实验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三、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0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灯泡亮度变化,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四、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20分钟)
(1)变阻器结构的学习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提问: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板书)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另外。还借用课件直观、生动地显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过程。
提出问题 (投影)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上台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实验学生每次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交流评价 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板书)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板书)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使用滑动变阻器, 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 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大, 右连右移电阻小。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板书)①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五、变阻器的实际运用──油量表(5分钟)
(设计本题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小结、拓展与作业设计(2分钟)
拓展解释铭牌物理意义
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口诀)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教学反思】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新的课程观更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积极寻找学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则。比如在讲授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与电阻有关的几个要素为后面的教学设伏,并通过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应该改变导线的长度。接着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铅笔芯换成变阻器演示实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揭示变阻器的原理,事实证明运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从课后的调查与作业效果来看,此处的教学十分成功。
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是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总结出规律揭示其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