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1 古代统治者为了统治思想,将儒家作为了统治阶级正统学术,而四书五经就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儒家学派推崇的中庸之道,为统治阶级省去了很多麻烦,也逐渐*息了各方思想政治上的矛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供大家参考。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1
古代统治者为了统治思想,将儒家作为了统治阶级正统学术,而四书五经就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儒家学派推崇的中庸之道,为统治阶级省去了很多麻烦,也逐渐*息了各方思想政治上的矛盾,实现了民族上的大融合。对于现代人来说四书五经所蕴含的思想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从中不仅可以学到为人、处事、治理国家、辩证哲学、*古代文化,还可以了解儒家学派推崇思想的魅力所在。
四书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在宋朝之时就将这四本合称为四书,在宋朝科举考试时期《大学》和《中庸》是他们必读之书,考试都是要考这些书里面的内容。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统治思想,同意观念,在他即位期间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也标志着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历史上主流思想。
四书五经都是被统治阶级所推崇的书籍,所以不管是当官、经商、上学学习四书五经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所学的教科书一样,古代只要是上过学堂的孩子都会读到四书五经。五经得名要早于四书一些,也是儒家典籍的代表作。五经中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收录于西周初年,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写实,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记载并编写成诗歌,这为后人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
但是四书五经被帝王定位范本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古代人们思想的发展,其实思想和理念最好的状态是百家齐放,各方各派思想齐头并进,相互碰撞,相互竞争,我们的思想文化才会得到进步。但是四书五经其中所蕴含精华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2
古人读四书五经的原因,和现在中小学生读课本的原因是一样的。
为了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让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也是华夏文明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不断代的关键因素。有人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没有!我们的命运,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社会阶层,也就是所谓的“三六九等”。
“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话,绝对不是美国梦的原创,而是我们*老祖宗们一直信奉的传统。而读“四书五经”,则是大部分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的人奋斗的方式。
近一点的说日本,日本幕府时期的阶级固化程度,大家估计都有所耳闻,幕府大名们的特权,武士阶层的特权,在*民面前就如同修真小说中跨越大境界一般的"存在,对方心念一动,便可决定你的生死。
远一些的说欧洲各国,从罗马时代的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的大阶层划分,到中世纪的教会集权,再到现在的寡头财阀政治,他们的社会中,总是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保证“贵族”们能够万岁万万岁。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读书人?充其量是一只有知识的蝼蚁罢了。
虽然“可至万世而为君”这个政治理想,是东方和西方共有的。但在我华夏文明中,却体现出了极强的阶层流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陈胜起义之前说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名言之所以有名,还是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问题,王侯将相既然不是天生的,那怎么决定谁来当王侯呢?贵族和贱民之间,怎样转换?
在此之前,商朝周朝的阶层是比较固定的,“天子”的神圣地位更甚于罗马教皇。那时候贱民如果想要改变社会阶层,唯有武力解决。不论是炎黄时期的涿鹿之战,还是讨伐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双方都杀得天昏地暗,“流血漂橹”。
但东周末年,随着百家争鸣的讨论和儒家的兴起,改变阶层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向,在王侯与贱民之间,还可以有读书人的生存空间。盗火者孔子,举着“有教无类”的大旗,把贵族们的学问拉入民间,贱民们就有了通过读书改变社会阶层的可能,贵族们,也能在读书人这里得到智力支持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所以到了战国时期,才会有“百家争鸣”的兴盛。齐宣王这个爱吹牛的帝王,创设的“稷下学宫”,也在读书改变社会阶层这个问题上,给出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再说回问题本身,既然通过读书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那么两个至关重要而又相互依存的问题就来了:读什么书?怎样评判读书人的水*呢?我们的祖先们,通过了长时间的摸索,最终给出了一套完整的答案:“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阅读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1)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3篇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1
四书五经虽然是中-华名族重要的精神财产,儒家最最主要的典籍,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愚昧思想,落后思想。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包括注解等)数量非常庞大,不是随便就能读完的。
当然,现在在对四书五经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更应当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不能认为其所说的都是正确的,都是应当去做的,而是应当试着从当时的那个时空中去解读这些书籍,了解当时的儒家的所思所想,从而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有更细腻的感触。
孔子曾经说过“不知诗,无以言。”可见学习《诗经》能曾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谈吐变的文雅、得体。不过孔子同时也说过这样一段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说明学习《诗经》未必能够提高具体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它只是一部诗歌总集,现代人如果想要研究诗歌、文学的话,应该说很有“必要”学一学。其他人唐诗、宋词就够你学的,《诗经》就没什么必要了吧?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不仅仅有思想上的表露,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也能够产生极大的好处。无论是对古籍原文进行句读,或是进行翻译,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一众思想家与人民的古文写作。其中有诗歌、有散文、有语录体等等,都是对当时文学创作很好的研究材料。
知识有两种内涵,一方面代表了人类所拥有的社会特质,包括善良,勇敢,智慧。但另一方面代表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阶段,譬如对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的理解和阐述。应该说学习和我们这个时代不同的,或者说相距甚远的著作,知识,首先需要对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性,特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再去理解过去的东西是什么,过去的东西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才能够较为客观地,符合现实地认清古人的经典里,对我们而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全面的,有积极效应的地方是什么,会对当前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的因素是什么。
所以,古人的东西,不是不值得学习,而是学习的优先性,应该不及现代我们自身演绎发展的知识和科学。考虑到多数人的学习能力都属于一般水准,四书五经不应该作为一种普遍学习的强制性规定,但如果学有余力者,或者有感兴趣的人士,多看看,多想想,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2
现代人还有必要研读四书五经吗
可以说,许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都有这个困扰。我们今天就借这个话题来探讨一下。
想要知道研读这些经典还有没有必要,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些书写的都是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大家了解的比较多一些。咱们就先从“五经”说一说吧。
“五经”里面的第一部是《诗经》。
它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俗称“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了周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宫廷音乐”,分《小雅》和《大雅》共31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有40篇。
孔子曾经说过“不知诗,无以言。”可见学习《诗经》能曾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谈吐变的文雅、得体。不过孔子同时也说过这样一段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说明学习《诗经》未必能够提高具体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它只是一部诗歌总集,现代人如果想要研究诗歌、文学的话,应该说很有“必要”学一学。其他人唐诗、宋词就够你学的,《诗经》就没什么必要了吧?
第二部是《书经》,也就是《尚书》。
它是*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古文尚书》25篇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不管真与伪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为一部上古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史的朋友很有“必要”学一学,其他人不学也罢!
第三部是《礼记》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它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⑴记礼节条文。⑵阐述周礼的意义。⑶解释《仪礼》之专篇。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可见,它是古代的一部“行为规范准则和礼仪准则”。孔子虽然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但考虑到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除了专门研究古代礼仪及古代规章制度的学者外,其他人研读它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第四部是《易经》
它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中华文明的源头。它以“卜筮”的形式,对自然规律与人事法则,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阴阳、刚柔”的理念,对天地万物进行了辩证的思维。司马迁说它“本隐之以显”,就是说它将隐藏的万事万物中的规律、道理提炼了出来,让人们能够看到。这种“提炼”、“抽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形而上学”。所以说它本质上是一部古典的哲学理论书籍。考虑到“哲学”在指导任何人事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它的理念是我们*人特有的理念,所以这本书我们很有“必要”读一读。
第五部是《春秋》
《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传说由孔子修订而成。它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秋》虽然是一部“史书”,但它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而且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正因如此,这部“史书”就蕴含了太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导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思想政治”方面的书籍。司马迁说它“推显至隐”,就是说它把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都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对思想政治、历史经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读它一下,普通人没有这个必要,学好课本上的政治学就行了。
最后我们再谈一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四部经典是对儒家思想一个完整、系统地阐述。由南宋的学者朱熹首先把它们编撰到了一起。朱熹的本意是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可见这四书有一个循序渐进阐释儒家思想的过程。介于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对*人思维模式、生活习惯、行为理念的影响,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或多或少有儒家思想的影子,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四书认真读一读。最重要的是,这“四书”的篇幅都不长(除了《孟子》略厚之外),里头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它不像佛经一样空洞、抽象,是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学了这“四书”可以让你“脱俗而不超凡”,是真正的“*式贵族修养”。非常有“必要”学一学。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2)
——四书五经代表什么生肖3篇
四书五经代表什么生肖1
一、四书五经代表什么生肖
四书五经打一生肖——狗,4+5二9,45也是狗。
全国十二个,人人占一个”,这样的谜面,显然是十二生肖这个谜底所专设的,也很难找到还有哪一种文化现象能达到如十二生肖文化一样人人有份这般普及了。或许很多人并不懂得什么是“文化”,不懂得十二生肖是一种民俗文化,但几乎没有不知道属相,不知道自己属什么。
二、四书五经是什么意思
(“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四书五经代表什么生肖2
四书五经的意思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
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指书肖:虎马龙生肖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
《诗》、《书》《礼》、《易》、《春秋》也。” 四书五经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3)
——孔子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3篇
孔子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1
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五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扩展资料
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乐经》与另外五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并入《礼记》中,后来就只有五经这一说法。
孔子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2
1、四书五经指的哪几本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四书》分别讲了什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而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根据这一零九个字的经义所衍生出来的,乃此书的立论之言。
3、《五书》都讲的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尚书》首篇《尧典》,因标榜尧、舜选贤禅让、任德使能、教化天下的德政故事,因此更受历代读书人的推崇。作为《尚书》这部“上古之书”的开篇,因此,可以将它视为春秋战国之交儒家历史编纂学中的“创世记”,更多的则是寄托了这代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
《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曲礼曰的12个字,前9个字是总纲,后一个是讲“礼”达成的效果。前9个字说:做事待人无不恭敬认真,外表端庄稳重,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说话和气在理。那么,做到这9个字,就可以安定民心了。可见,我们的先祖,把礼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安邦定国、安定民心的高度了。
《周易》——是总结未来变化规律的书
第一卦干干为天干上干下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补充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自鲁隐公元年开始。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
《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4)
——为什么要上学作文3篇
为什么要上学作文1
我真的想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天天累得要死。
一天早上起,一起去学校,我马上就从后面出去直奔林子,一直到傍晚,都是我一个人度过的。我把大本的植物图鉴带到林子里,在图鉴中寻找着林子里的每棵树的名字和特性,并把它们一一记在心理。
我们家做着与林子管理有关的工作,我记下了树木的名字和特性,应该是对将来的生活有益的。林子里树木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和特性,我觉得十分有趣,简直着了迷。
我不打算去上学了,打算在森林里一个人对照植物图鉴记树木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特性。我喜欢树,但能和我一起谈论它们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一个都没有,那么我为什么还一定要去学校,学习一些和将来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呢?
秋季的一个大雨天,我照常进子林子,雨越下越大,林子中到处流淌着从前没有的水流,连道路也坍塌了。天黑了,我没有走出林子,并且开始发烧,第二天,是村 里的一个消防队员在一棵大的七叶树的树洞里面发现了昏迷的我,把子救了出去。回家以后,烧并没有退,从邻村来给我看病的医生说:“我已经没有办法了,没有 药可以治。”这话仿佛有人在梦里和我说一样,我都听到了。医生放下我走了,可是妈妈,只有妈妈,对我没有丧失信心,一直看护着我。
有一天深夜,我虽然还发烧,却从常时间的昏迷中清醒。我躺在榻榻米上面,妈妈坐在枕头旁边盯着我看。
“妈妈,我会死吗?”
“你不会死的,妈妈在这为你祈祷。”
“医生不是说这孩子没救了吗?我会死的。”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
“你就是死了,我也会再生你一次,所以,你不要担心。”
“可是那个孩子和我不是同一个人啊。”
“不,是一个人。我会把你从生下来之后到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全部讲给新生下的你听。这样两个孩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孩子了。”
妈妈的话我好像没有完全明白,但是心里却宁静下来,安稳地睡觉了。
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似乎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5)
——为什么要打底妆3篇
为什么要打底妆1
1、粉底可以帮助我们修饰脸部的瑕疵。粉底是一个经典的化妆单品,如果没有打好粉底液,后续的腮红、修容等产品也不好上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皮肤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比如痘印、斑点、毛孔粗大等。而好的粉底可以很好地修饰这些瑕疵,让我们的皮肤看起来状态更好。
2、粉底则可以帮助我们均匀肤色。有些人的皮肤非常好,所以不上粉底只画眼妆。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你要上修容和腮红,有一个好的粉底作为妆容的基底是最好不过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腮红和修容更好地贴合在皮肤上。
怎样才能打好底妆
画彩妆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隔离霜的使用,在护肤品都擦好了之后,就马上上隔离霜,这样可以很好的隔离彩妆,让肌肤免受彩妆产品的伤害,而且可以锁住你前面上的护肤品的营养成分,不让他们流失
隔离好了之后就是毛孔修饰乳(如果皮肤很细腻没有什么毛孔的话这个步骤可以省略),均匀的擦好尤其是在鼻翼两侧的位置毛孔是最明显的,所以可以局部多上一点
然后就是粉底了,上粉底大多数人都是用手拍的,可是要想底妆化的好的话,最好是用刷子或者是海绵来上粉底,这样的话上妆后妆面会非常的贴合,而且很均匀,毛孔也会细致很多,还有一定要记得一般粉底是不可以用在眼睛上的,最好还是要加一个眼部专门使用的粉底或者眼部遮瑕来使用
粉底上好了之后就要定妆了,先用粉饼按压式的全脸打匀,粉饼也会有遮瑕的效果,配合粉底一起的话看起来皮肤会更细腻
最后一步就是蜜粉了,也就是定妆粉,用刷子全脸轻轻的扫一下,不要太用力,全脸拍好了之后一个底妆的部分就完成了,最重要的就是每一步都要打均匀,这样看起来皮肤一定会很好
为什么要打底妆2
打底手法
1、由于面部颜色愈中心愈红润,愈近发边愈暗哑,所以上粉底时要由内至外,应顺序先涂额头、鼻、面颊至下巴,这样便可做到贴近自然肤色的渐变效果;
2、取黄豆分量,先从额头中心开始,以两只手指向外涂抹开去,这样的力度会最为均匀;
3、若要令底妆更清透,应向外侧呈放射状涂抹。
这款粉底液以质地轻薄而备受MM们喜爱,玻璃瓶子的包装设计得也很有质感,而且反光粒子的概念,为肌肤打造透亮视觉感受,这款产品在保湿与控油方面都有不错的口碑,面色修饰力也很好哦。。
遮瑕膏是个神奇的.东西,就像肌肤的橡皮擦,可以让许多显而易见肌肤瑕疵“隐形”掉,要打造清透肌感,遮瑕膏是必不可少的法宝,上可遮黑眼圈,下可隐唇纹,中间还可以一扫痘痘暗疮跟雀斑哦!
遮瑕手法
1、消除痤疮
薄薄地涂抹含有少量珍珠粉或绿色的遮瑕膏涂在脸上,就能有效地遮盖瑕疵。
2、遮盖黑头
用粉扑蘸一些稍亮的遮瑕膏,轻轻挤压黑头部位,就能清透的遮盖黑头。
3、遮盖白色皮脂
首先涂抹水质精华素后,再把少量遮瑕膏涂在皮脂位置,注意不要涂抹,用粉扑轻轻按压即可
4、遮盖黑眼圈
选择色号与较深肤色相近的遮瑕膏从眼部下方往外过渡按压。
资生堂旗下的得力品牌之一,这款遮瑕膏的特别之处在于设计有三个色号,为暗沉、泛红、斑点都提供了贴心修正,可以调节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色彩,修饰色斑及肤色不均匀等明显色差,兼具双效维他命C美白成分,自然遮盖后,依旧感觉滋润哦!
底妆跟遮瑕都完成了,可是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显得有点单调无色,原来还差最后关键一步,腮红,粉色系的腮红永远是清透裸妆不能少的台上客,只需要轻轻一扫,就能营造出白里透红的自然肌感,好面色立现!
腮红手法
1、蘸取少量腮红在脸颊横向扫出,并营造出自然的晕染效果。
2、鼓起苹果肌,在中央位置重点加强腮红,并用打圈手法打造,好气色马上出现。
3、如果想要营造小脸效果,可以扩大腮红范围,尾部向上提,但周围一定要晕染得够淡。
颜色柔和不失明亮,可以轻松打造清透裸妆,酝酿出好气色;颜色漂亮、包装有质感 (附带银色的小包),还强调加了抗衰老的护理成分,边化妆边保养已经是个必胜的美丽公式了。只是70美金,对于腮红而言,还真是一个奢华的档次啊。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6)
——人为什么要晚上睡觉3篇
人为什么要晚上睡觉1
人的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每天要睡20个小时;即使成年后,每夭至少要睡 6~7小时。
不久前,英国皇家学会会报公布了一则历史记录,记叙了17世纪末叶一个特别会睡觉的人,名叫塞谬尔. 希尔顿。希尔顿 身体结实健壮,并不肥胖。1694年5月13日希尔顿一觉睡了1个星期,周围的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唤醒他。1695年4月9 日,希尔顿及大睡起来。人们请来医生给他放血,用火熏烫,施以各种刺激。可是全然无用。希尔顿这一次睡了17个星组, 到8月7日才醒来。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人的睡眠时间却少得出奇。美国《科学文摘》杂志载文介绍了一个每天只睡两小时的人。他名叫列 奥波德·波林。每天又睡两小叶的波林并不是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象一般人—样安甜地入睡。而且波林白天要连续 工作10小时,从不感觉疲劳或头昏眼花。据波林自己回忆,在他五六岁时,每晚只睡6小时,而其他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至少要睡10小时。
不管睡眠时间长短如何,睡觉看来是人必不可少的行为。这一点似乎已为众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但是,科学家们至今还不能确切地回答人为什么要睡觉的问题。睡觉的功能成了脑科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的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体力恢复”观点的证据是:在睡眠的最初数小 时内,大脑基底部的脑垂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从而促进体内组织的`生长和修复。伦敦临床营养、代谢研究组织的彼得·加里克博士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对体内蛋白质代谢影响最大的是饮食。 进食时组织蛋白质就增加,而禁食时则下降。蛋白质代谢在夜间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睡眠本身,而是人们在夜间不进食。
加里克认为,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体力或脑力劳动,不管疲劳程度如何,即便一连8~11天不睡觉,身体功能仍无损害。 研究人员在一项睡眠实验中检查了3~5天不睡觉的人的尿液,发现这些人的尿液中氮的含量变化不足百分之一。氮是体内蛋 白质代谢的天然指标,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受试者的生理功能并未下降。此外,那些自愿减少睡眠达两个半小时的人,在一 年以后并无任何病态表现,也没有因睡眠减少而在白夭疲惫不堪。
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要数美国波士顿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实验室主任哈特曼教授。他认为,睡觉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消除 体力疲劳,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劳。而消除体力疲劳在他看来是无容置疑的,而消除精神疲劳的功能则是近年来他在研究短睡 眠者中发现的。哈特曼曾将每晚只睡4小时的短睡眠者与每晚要睡8~9小时的长睡眠者作一比较,他发现短睡眠者和长睡眠 者在生理上没有什么差异。他们的身高、体重,甚至智力都是相同的。而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却有很大区别:长睡眠者总是 忧心忡忡,而短睡眠者却极为乐观。哈特曼认为,消除体力疲 劳主要发生在睡眠初期的所谓慢波睡眠中,即从瞌睡、浅睡到 深睡这段时间内以及深睡以后的慢波睡眠中。短睡眠者和长睡眠者几乎以同等的比例经历了漫波睡眠。而恢复精神疲劳主要 发生在深睡以后的快动眼睡眠期。由于长睡眠者比短睡眠者有过多的忧虑,他们需要恢复精神疲劳的时间比短睡眠者长;而 短睡眠者则恰恰相反。哈特曼认为:这正是每天只睡两小时的波林的睡眠中未出现快动眼睡眠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大脑的疲劳。他们列举了海豚的睡眠事实。有一种海豚可以在清醒状态下使 身体休息,但是它们仍需睡眠,睡眠的方式很奇特:在一小时内轮流使一半脑子睡眠,另一半脑子保持清醒状态。据测定, 这一半睡觉的脑子是以深睡眠为主要睡眠方式的,由此看来,海豚的睡眠主要是恢复大脑的疲劳,而与体力恢复无关。海豚 在睡眠时,身作依然在水里游弋。
英国剑桥大学实用心理学专家威尔金森博士对海豚的例子不屑一顾。他认为:动物的睡眠模式不能说明人的睡眠,动物和 人的进化环境不同,各自的睡眠机理当然有能相提并论。威尔金森等人发现:在禁止睡眠的实验初期,不眠者仍能随着旭日 东升而精神振奋,在许多方面与*时并无差异。据统计,75%的人在一夜不眠之后,用脑电图反应正常。即使在长期的禁止 睡眠的实验中,受试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也未见失调迹象。
有一种观点走得更远,认为人的睡眠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作用,仅仅是人们打发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为。
以上数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目前还难以定论。由于脑内控制睡眠的神经环路极为复杂,这就给揭示睡眠的秘密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
做梦的原因很复杂,各有各的说法。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为什么有的人知道自己有梦,而有的人则丝毫没觉察到呢?
很简单,从脑电波图上可以看到,做梦的时候人处于“快速眼动期”,如果晚上的浅睡比较多,容易清醒,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你在意识到自己做梦的那一刻,已经厥醒过来了,只不过还迷迷糊糊地没睁开眼睛而已。所以爱做梦的人晚上睡不沉,白天自然精神不好。
晚上10点至凌晨3点是睡眠最佳时期。脑波进入浅睡眠的阶段之后,开始进入了深睡眠状态。如果凌晨有梦,那很正常。但如果通宵做梦似睡非睡,醒后感觉很差,就是失眠症的一种,称为“彻夜型”。
如果程度较轻,睡着了但睡眠质量不好,可以通过吃药物来调理,帮助延长深度睡眠。另外也可参考“难入睡者”的自我调节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7)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3篇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1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四书五经内容介绍
一,《大学》。这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弟子曾参整理孔子讲授内容所编的。“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大人的学问,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重要思想,是初学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门典籍。
二,《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部经典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载体,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以及政治主张。虽然一共只有二十篇,一万两千字,但内容颇为丰富,义理很深,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是古代教学必修教材之一。
三,《孟子》。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他的政治行动,也属于儒家重要经典。
四,《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自宋以来,成为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处世态度。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究竟完美。
五,《周易》。这部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老而深邃的哲学经典。最初是一部占卜的书籍,后来儒家学者整理一部分解说《周易》的作品,编撰成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这部经里揭示了很多宇宙变化的真理,在古代学术中占核心地位,对提升*文化内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部经典。
六,《尚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方史书,“尚”就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记载和追述上古历史事件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记录了虞、夏、商、周各朝各代一部分帝王言行事迹,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七,《诗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一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余首诗歌,被后世称为《诗三百》,孔子评论《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中又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全面反映了先秦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诗中广泛运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现实主义之先河。
八,《礼记》。又叫《小戴礼记》。相传是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里面包含的儒家思想和史料非常丰富。这部经以礼乐为核心,主要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以及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论,修身做人的原则等等,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美学、哲学、文化、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深厚,内容丰富。
九,《春秋》。是我们*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功242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包括诸侯各国间的婚丧嫁娶、会盟征伐、篡位弑君等等。书中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每个句子都含蓄深远,暗含褒贬之意,后人把孔子这种“微言大义”的写法称为“春秋笔法”。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2
一、四书: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曾参。
中庸:战国时期的子思。
二、五经:
诗经:西周无名氏。
尚书:周代先秦诸子。
礼记:戴圣。
易经:西周姬昌。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
扩展资料: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2、《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3、《周易》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8)
——看四书五经能学到什么 (菁选2篇)
看四书五经能学到什么1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物质世界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习儒学思想的处事方式,进而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增长智慧,练达人生。
书是前人智慧的凝结,但是看书并不是要照单全收的,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文字都要通过我们的智慧观照才能接受,为我们所用,如果看书落在文字障中就不好了,应该批判的接受。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另外,您说的有什么用,是指它的现实意义吧,当然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物质上的收益,但人活着不都是为肚子、为面子的。
人的心灵的世界是广阔的,看书能拓开我们的心胸,让我们看到了有形物质后面隐藏的无限的心灵世界。这是我的两个观点,希望能帮上您。另外如果年轻,多看一些儒家的书,它是积极向上的。
就明清的情况而言:
能背出十三经的也是少数人(据说戴震可以连注背)。所以五经基本上是要达到理解的程度。就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包括字词的意思和句子整体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圣人这么说有什么深层含义(这个在春秋尤其重要,因为春秋讲究微言大义,基本从表面看不太出来,没有传的话,要抓瞎)。然后最深的就是融会贯通,然后对五经里面的话有自己的理解。当然,五经(也就是十三经)中通一两部的为多,都通的很少。如果是精通一部的话,应该可以做到背诵,至少背诵原文。十三经重点段落,一般士子也会背诵。
四书的话,应该所有参加科举的人都能连注释背。这是基本功,连背出来都不行,根本没法考科举。这里说的注释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所谓的理解就是按照朱熹说的来理解。明清尤重四书,绝大部分士子倒背如流基本没有问题。刻苦一点的学生对四书里面每句话都应该做过准备。至于红楼梦里的讲一遍,其实就是按照朱熹的解释,来把四书原文解释一遍。这是非常基础的。考虑到当时宝玉年纪小(12、13岁的样子),所以这个程度也差不多。
就汉以后到宋代而言:
因为四书是被朱熹神圣化的,虽然大学和中庸在唐朝以后就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官方化还是在宋以后。所以宋以前主要是五经。对于五经,也是选一部重点学习,其他带着学习。重点学习的那一部要求融会贯通,全文连注释会背,会解释,能理解深层含义,甚至能运用其解决现实问题。带着学习的重点章节会背,大部分字词意思可以顺下来,知道什么意思。
看四书五经能学到什么2
“四书五经”,有多重要?
“四书五经”系统
历代儒家学者在传承儒家经典时,他们自己根据时代的不同,对儒家经典作了些各自的创造性的解释。到了宋明,有些儒者更是抽绎了传统儒家思想里特别具有哲理的部分,发展出了性理之学。这些作品往往被历代的目录学著作归入到子部儒家类里。随着理学的兴起,儒家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新的解释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内涵的经典阐释系统,就是“四书五经”的系统。
“四书”的名字,到朱熹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但是从唐代韩愈、李翱以降,直至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及后来的学者就已经对此重视,并进行过阐发。朱熹总其大成,写成了《四书章句集注》。所谓“集注”,主要是集学者们的说法。 “五经”里面的第一部《周易》,因为程氏的《周易》理学化色彩更强,所以和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放在一起并行。《书集传》是朱熹授意他的学生蔡沈作的。《诗集传》是朱熹本人作的。《礼记集说》的著者陈澔是朱熹的四传弟子。《春秋胡传》作者胡安国是程颐的再传弟子。《春秋集传》的作者是张洽,是朱熹的弟子。这些“四书五经”系统的核心典籍,是“程朱”理学对经书进行理学化的成果。
如果说《十三经注疏》代表了从汉到唐的经学研究成果,是两汉以来传注体和义疏体的结合,是治经学、儒学的必读的基本典籍。那么,宋元人的“四书五经”注释系统,则是以理学治经的成果。用理学来治经与“十三经注疏”系统存在着明显不同:“十三经注疏”系统注重从训诂、名物、礼制等入手阐发经书中的史实和制度,而“四书五经”系统则注重在经注里面贯彻作者的天理、心性等哲学思想。
“四书五经”不完全是民间的,它成了系统之后,不仅经典化了,还官学化了。这些典籍问世后,逐渐取代古代的"注疏,成为士子读书问学的首要选择。从南宋末年开始,不少围绕这些典籍进行证明、阐发的汇编体著作或衍生著作出现了。到了元代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朝廷下诏,“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用书。其中,“四书”用的便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五经”方面,《诗经》用朱氏的,《尚书》用蔡氏的,《周易》用程氏和朱氏两家的,《春秋》用“三传”和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在元代,“四书五经”系统的官学地位在就因此确立了。
到了明代,明成祖敕修《四书五经大全》,以此作为明代的科举用书。“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用书,又进一步促进了学者对这些核心典籍的关注。元明以来出现了一大批汇编体的著作,例如《四书五经大全》就是这种著作。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官修的《御纂七经》,是清代科举考试的用书,也是汇编体的著作。其中《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的宗尚、体例和《五经大全》是一致的,取材范围扩展到明代末年,时代下延了。而因为《三礼义疏》是修于清代乾隆初年,参与的人多是礼学的名家,便不再使用前面陈氏的《集说》,改用新的。因此,从明代到清代,经过《四书五经大全》和《御纂七经》这两次的编纂活动,“四书五经”系统的经典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扩展9)
——职场人为什么要常读书
职场人为什么要常读书1
1、知识更新非常快,大学一毕业就已经有40%的知识过时,一年不读书80%过时,三年不读书99%过时。这就要求我们不间断阅读,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都要阅读,只有长期的阅读才能不被淘汰;也只有长期阅读,才能保持“知识力”和对职场的新鲜感。
2、读书要有选择性,要读历经沧桑仍被奉为经典的书籍。书太多了可好书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够选择好书的能力,很多时髦的书籍炒作的成本很大而真正的可阅读价值太小。经验告诉笔者经典的书籍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都让你有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你读了几遍都不生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可以这么说一本好书抵上一百本烂书。
3、路上、公交车上、地铁里、吃饭时、睡觉前甚至在厕所里都可以阅读。阅读也不仅仅限于读书,看报纸、看杂志都可以,只不过那些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最好的阅读方式还是读书,书的知识比较系统而且有深度。
4、互联网上的知识很多,可以称为知识的海洋,成本也非常低。可网上的知识垃圾也很多,很多朋友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阅读上而是找知识上。网络阅读的干扰度太大使得大家的心不能静下来,影响阅读的效果。
5、专业书籍是必须阅读的,可以提升专业性,可光光阅读专业书籍是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竖杠代表专业性,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专业性越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价值就越大;横杠代表你知识的广度,如果两个人才专业性差不多,这时候就看谁具有更广的知识,因此多领域多个专业的阅读也能够增强职场竞争力。
6、读书要快,拿到一本书先要看目录,先熟悉一下目录,看看哪些章节是自己不明白的,就看不明白的章节,明白的章节就不用看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时间的浪费与提高阅读的效率。
7、读书要做读书笔记,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总结。看明白了与写出来是两码事,很多朋友不屑于写所以很快忘记。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有写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8、书并不一定要买,可以借也可以与朋友互换。书价越来越高,每个月都买几本书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借书是个很不错的阅读方式,可以向朋友借、可以向图书馆借,成本是非常低的。
9、读书要坚持下去,要形成一种习惯,要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要让读书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要有不读书浑身就不舒服甚至是半夜醒来找书读的境界。
10、读完一本书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了解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在交流中可以了解更加多元的见解甚至可以碰撞出火化产生新的认识。周末找三五个朋友在茶馆、咖啡厅或者山上就某本书某个话题展开探讨那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2023年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