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篇

时间:2022-08-23 17:15: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深入理解“十个明确”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篇,供大家参考。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篇

篇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理解“十个明确”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 + 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

 深入理解“十个明确”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1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通过了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在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坚持团结统一、坚定责任担当、坚持自我革命,引领亿万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必将从胜利走向更灿烂的辉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议》对这一思想的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同时,《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作为第八个“明确”来讲的,现在放到了第一个,可见重要性提高了。《决议》还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个“明确”,即明确了总任务,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三个“明确”,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加的。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问题做了探索,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比西方的民主更先进,更具有实际效果。

 第四个“明确”,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内涵与时俱进了,第一个“全面”的内涵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五个“明确”,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个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六个“明确”,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个也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七个“明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个“明确”是新增的。

 第八个“明确”,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九个“明确”,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里加了一句新话,即: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就是要坚持胸怀天下。

 第十个“明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个“明确”是新增的。

 以上“十个明确”,第一个“明确”是坚持党的领导,第十个“明确”是全面从严治党,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怎么理解?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应对危机和挑战呼唤核心。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经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来比喻过领袖与事业的关系。他说,“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复杂化,正在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团结亿万人民来共同奋斗,需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中国前进的航船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能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有利于推动改革决策部署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转向从上到下推进确定好的改革路线图。必须按照时间表予以完成。

 第四,新时代治国理政显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核心的领导能力。《人民论坛》杂志曾刊登了一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文章。文章从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正是因为具有这四大核心能力,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党内多次全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第五,意味着责任非常重。习近平总书记把个人命运与党、国家、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众议院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决议》专题党课 历史传承基因、烛照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宏阔的视角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概括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方能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主动精神昭示苦难辉煌的奋斗初心,蕴含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担当历史使命的清醒自信,蕴含掌握斗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勇毅前行开辟未来的宝贵品质。

 历史主动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包涵多个层面,深层次体现在道路选择和文化传承上的主动,直接体现在理论指引和领导力量上的主动。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精神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历史主动精神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历史主动精神蕴含于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之中,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共同特质,丰富发展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书写最恢宏史诗的制胜密码。从精神主动走向命运主动,从发展主动走向时代主动,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深刻厚植了中华民族越来越自信的历史主动力量,而且成功开拓了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健的历史主动道路。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

 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非凡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科学分析和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相继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主动精神提供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创造历史是一个政党的使命,历史主动是一个政党的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作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紧抓住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这一时期的伟大成就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如《决议》所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十个坚持”揭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围绕“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命题,《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全面总结和系统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十个坚持”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党鲜明而独特的政治优势。“十个坚持”是党奋斗百年用鲜血和汗水凝结出来的理论结晶,凝结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也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这‘十个坚持’同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 “十个坚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十个坚持”相互贯...

篇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哪些重大成就论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进行三十年了 。

 这三十年是伟大的三十年, 是祖国大地山河面貌巨变的三十年, 也是中国人民改写历史、 谱写新的篇章的三十年。

 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的推动下, 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到 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21 万亿人民币, 比 1980 年增长 10.5 倍; 国家财政收入已达 3.93 万亿元, 比 1980 年增长 32.4 倍; 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 17604 亿美元, 比1980 年增长 45.2 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 元, 比 1980 年增长 4.3 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 元, 比 1980 年增长 3.8 倍。

 我国十三亿人民, 不仅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而且生活质量、 膳食结构大大改善。

 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科技教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三十年的时间,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两步战略目标——由饥饿到温饱、 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贫穷落后、 商品匮乏、 定量供给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

 从世界范围看, 我国经济总量已名列前茅, 人均收入也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奋进。

 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时候, 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怎样逐步展开的,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将是十分有益的。

 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果从 1978 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的三十年。

 三十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 年 12 月 8 日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华国锋主持。

 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 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 决定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错误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十年“文化大革命” , 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 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 5000 亿元。

 计划经济时代, 人民普遍吃不饱, 穿不暖。

 买粮食要用粮票, 买棉布要用布票, 买食用油要用油票, 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 肉类这种普通百姓的奢侈品要留到过年才能享用; 在当时的条件下, 别说一个大学生, 即使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是社会上的香饽饽。

 唯一令人怀念的就是那个时代民风真的很淳朴, 路不拾遗; 官风廉正, 没有现代社会那些纸醉金迷、 醉生梦死。短短的 30 年, 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 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 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 贫穷、 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 富强、 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 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今天, 在世界上, 没有哪个国家会说我们中国人是劣等公民, 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蓬勃发展

 的经济, 接连上天的卫星, 奥运赛场上一面又一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 外资涌入国门, 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 一些资产阶级思想死灰复燃了。

 君不见, 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高官比以前多了么; 高校周围的宾馆旅店生意火暴, 夜夜爆满; 警匪一家, 人民警察公然为各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提供庇护伞…… 难道这些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么?

 (二)

 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态发展要经历原始社会——努力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要道路和两种基本模式。

 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环节。

 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看,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但是, 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历史事实:

 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 固然与资产阶级及其制度自身的历史进步性有关,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整体文明” 是以某种程度的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使少数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血淋淋” 的“文明和进步” , 而使大多数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p> 1 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

 60 年间,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 奋发图强,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壮举。

 60 年间, 我们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60 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突出表现在:

 </p>

 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的成立,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

 1 952—2008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679 亿元增加到 30 多万亿元, 实际增长 76.8 倍, 年均增长 8.1 %。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 GDP 年均增长 9.8%, 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 3 倍多。

 目前, 我国粮食、 棉花、 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 以及钢、 煤、 水泥、 化肥等 21 0 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并成为电脑、 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 冰箱、 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1 950 年只有 62 亿元, 2008 年突破了 6 万亿元大关。

 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2008 年底达到 1 9460 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p>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1 万亿斤的水平,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800 斤左右, 在人口比 1 949年增长 1 .5 倍的基础上, 实现了人均占有量的翻番。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 用占世界不到 1 0%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 20%的人口, 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8 年, 工业增加值达到 1 2.9 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 1 978 年增长 25.6 倍, 比新中国初期更是增长了上百倍。

 以信息、 航空航天、 生物医药、 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服务业发展迅猛、 规模扩大, 2008 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 1 2 万亿元, 扣除价格因素, 是 1 952 年的 84 倍。

 铁路、 公路、 机场、 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截至 2008 年底,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8.01 万公里, 比 1 949 年增长 2.67 倍, 铁路时速也实现了从 43 公里到 350 公里的跨越;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总长度已超过 6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26 亿吨标准煤, 比 1 949 年增长 1 08.5 倍,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p>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经过 60 年的大

 规模建设和调整, 我国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结构不断优化, 关系趋向合理。

 1 952 年, 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 51 %、 20.8%、 28.2%, 2008 年调整为 1 1 .3%、 48.6%和 40.1 %,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央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东北振兴呈现良好态势, 中部崛起战略付诸实施, 东部率先积极推进, 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 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

 </p>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充沛。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 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 GDP 的 60%左右, 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的 70%以上。

 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 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 95.6%和92.4%。

 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计划规划、 财政、 金融、 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 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调控手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p>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1 950 年, 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 1 1 .3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 2.56万亿美元, 从 2004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 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导力量。

 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 1 979—2008 年, 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 1 万亿美元, 从 1 993年起已连续 1 7 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 500 强已有 480 多家在华投资。

 境外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 2000—2008 年, 我国累计境外投资 1 31 0.4 亿美元, 年均增长 64%。

 </p>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十一五” 前三年, 全国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 0.1 %, 节约能源约 2.9 亿吨标准煤。

 按照 2005 年的可比价计算, 全国单位 GDP 能耗已由 1 978 年的每万元 3.745 吨标准煤, 减少到 2008 年的 1 .1 02 吨标准煤, 年均下降 4%。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十一五” 前三年, 全国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 8.95%和 6.61 %。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扎实推进。

 </p>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 949 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 1 00 元, 2008 年达到 1 5781 元,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1 8.5 倍; 1 949 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 50 元, 2008 年达到 4761 元。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城乡 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1 978 年的 57.5%和 67.7%下降到 2008 年的 37.9%和 43.7%,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属于富裕型, 农村居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 2007 年, 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 1 978 年的 2.5亿人下降到 1 479 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 30.7%下降到 1 .6%。

 </p>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只有 30 多个专门科研机构, 全国自然科学研究者不足 500 人, 到 2008 年, 科技人员已达 4200 万人, 整体科技实力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部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全国文盲、 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 80%,1 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1 .6 年。

 2008 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 8.7 年; 全国中小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 1 949 年的 1 .5%左右上升为 7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23.3%,超过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 8.3 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 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乡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国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主要健康指标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 2008 年,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 1 500人/1 0 万人下降到 34.2 人/1 0 万人; 婴儿死亡率由 200‰下降到 1 4.9‰; 人均期望寿命从 35 岁提高到 73岁。

 文化、 体育、 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成就巨大。

 </p>

 回顾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积累的经验也弥足珍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们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我们取得前所未有历史性进步的重要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经济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这些经验, 都是我们今后要更好地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p>

 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必然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承担历史责任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