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2023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0篇】

时间:2023-01-04 14:30: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  1眼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将精力投入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疾病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0篇】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

  1眼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将精力投入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疾病带给患者极大痛苦,若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的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一些患者由于害怕失明而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另外,由于健康教育不充分,使得患者对眼睛的日常保护不到位,也易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2针对眼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的管理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分层次、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对新进人员专科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后续进行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并考核。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增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水*,例如:播放眼科技术的操作录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观看,可建立护理档案记录工作情况。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做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提高眼部疾病的防范意识。对患者眼部进行护理时动作轻柔,技术操作上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禁止临床操作,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2.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眼科诊疗手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护理行为,严格实施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医疗纠纷。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首先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年龄、业务技术等合理安排其日常及节假日值班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责任教育,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其主动服务的观念,使其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约束,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对风险事故做到事先防范。2.3提升病区环境的安全性护士长定期检查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宣传教育,并详细的介绍病区的整体情况,有效的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方便患者日后行动。同时要保持病区卫生间、通道、楼梯的清洁,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跌倒,出行必须要专人陪同,并在公共区域放上较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为避免暗室碰伤状况的发生,应合理有序的摆放暗室仪器,事先带患者熟悉暗室环境,进行检查时让专人搀扶患者,进行检查时为了避免仪器碰伤,叮嘱患者不要晃动。

  2.4加强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着重于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来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从而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确定重点护理对象。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或是刚手术的老年患者,醒后不可立即下床和行走。老年患者活动时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旁,及时的给予帮助。通过以上这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最大程度的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2.5加强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细致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并重视眼睛的保护。可邀请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醒患者术后以及卧床时间较长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也可定期的召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座谈会,让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的改进工作,妥善的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还应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避免出院后的不良反应。

  3结语

  护理安全管理是完全符合护理发展趋势的举措,要全面做好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还要从病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只有建立完善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规避一切安全隐患,最终保证患者的安全。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共收治12632例手术患者,其中骨科手术1655例,从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手术室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风险;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70岁,*均年龄(37.21±10.07)岁。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0岁,*均年龄(38.8±9.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1-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在患者手术后第2~5d,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5]。统计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和资料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或者百分数(%)来表示,经过t检验或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没有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共有5例患者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临床收治手术患者时,应尽量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针对手术室常见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宝君,张旱愉,张韵.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57-58.

  [2]张小萍,卢玲静.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57-58.

  [3]李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13:214.

  [4]詹捷玲,侯雅蓉,尹雯娟,等.口腔种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7):390-392.

  [5]石桂萍,李文娟.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养生,2014(14):181,206.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3

  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服务水*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急诊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场所,是接收重症患者的第一站,护理安全隐患贯穿于整个过程,一旦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此,本文将我院急诊科管理实施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1.3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2检验,若对比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类型为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安全管理未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安全管理实施后发生率为6.7%,实施前后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0.05)。

  3讨论

  一般来说,急诊科所有操作均将“急”作为中心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作过程中,发挥护理人员潜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

  3.1强化安全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护士长应邀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借助科室早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医院规章制度培训,让护理人员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主要原则。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不但能让护理人员认清日常形势,将工作错误扼杀于萌芽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我,便于维护护患双方权益,进而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3.2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服务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患者病症,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急救意识,完整准备抢救用品、器械;患者进入科室救治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注意讲话艺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临床操作,确保书写全面、认真,完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医生叮嘱等。

  3.3加强培训力度

  急诊科接诊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抢救。这样需要医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安排护士长或工作资历高的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还可通过示范、查房等活动来指导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使护理人员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也能发挥稳定水*,提高抢救成功率。

  3.4建立纠纷处理制度

  护士长可利用日常晨会时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报告人员进行保密处理;针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解决措施。收集护理人员存在问题,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纠纷处理制度,对和护理相关的投诉、纠纷等不良事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掌握纠纷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反应。

  3.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目前,临床已证实床护比和护理质量呈现正相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致使医院护理质量相对较低。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总量,并根据其工作资历、年龄等调整工作,让专业技能不同、资历不同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团结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认真检查,护士长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临床设备,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抢救时正常使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日常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力度,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4小结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未出现法律以外的心理、生理或功能上的损伤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由于急诊科所收治患者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等,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紧张、易怒等负性情绪,操作期间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医疗纠纷。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学会灵活应变突发事件。我院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为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通过相应针对性措施的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至6.7%,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0.05),说明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亦可在提高患者满意率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4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涉及护理操作、用药、医院感染、护理记录、病情观察等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我院自2012年2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设手术室、门诊、急诊科、ICU及6个病区。展开床位300张,护理人员177名,其中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护士166名。年龄21~48(29.35±7.23)岁;工作年限1~35年,中位数为4年;学历:本科39名,大专138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44名,护士118名。

  2方法

  2.1建立医院与科室二级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和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组成。

  2.1.1医院安全领导小组由科护士长和3名病区护士长组成,科护士长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安全领导小组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护理部指导下,负责全科护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安全领导组长职责、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病区护士长安全职责、病区安全员职责;参与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评价标准的拟制;深入病区指导病区护理安全制度落实、专科护理风险预案以及工作流程的落实,发现隐患及时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制订科内安全管理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参加科内疑难、危重、死亡病历的讨论;积极参与院内外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1.2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由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组成,病区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骨干任安全员,护士为组员。

  职责:

  在病区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负责本病区护理安全工作;

  制订本病区安全风险预案、工作流程、评价标准;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培训;负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与缺陷主动报告制度;

  建立缺陷隐患记录簿,每周对缺陷进行评价;

  积极参加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分析会和全科工作讨论会,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2建立并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2.2.1实施重点患者身份识别标识管理重点患者(例如:手术、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输入血液制品、入住ICU、急救的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腕带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血型)齐全,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对床头卡、治疗卡、腕带进行核对;护士长不定期检查佩戴腕带情况及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科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

  2.2.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1日核查:病区护士核查患者腕带信息,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手术中核查:麻醉开始前、术前和离开手术室前3个环节,手术医师、麻醉师与巡回护士3方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手术后核查:手术室人员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物品交接,填写转运登记本,双方签字,病区护士将核查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2.2.3执行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2。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时,检验科立即通过危急值管理系统通知病区护士站,护士站在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提示后,即刻确认相关危急项目及结果,并转告责任医师。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后,立即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和结果、接收报告日期和时间(精确到分钟)、检验科报告人员姓名、备注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并在计算机危急值管理系统页面输入工号及密码确认接收报告完成。接收通知的护士完成报告记录后,必须通知责任医师,并由该医生在护士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确认签字,注明签字时间(精确到分钟)。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在30min内完成上述流程。

  2.2.4落实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基数药、毒麻药、一类精神药、急救药、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用药工作流程(例如:发放口服药流程、静脉输液流程等),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等。

  2.2.5护理技术操作安全制度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例如: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置管术并发症等)、压疮的预防及处理、感染管理制度等。

  2.2.6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及安全隐患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项目及报告流程、不良事件的奖罚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将损害降到最低。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2.3制订并落实安全管理预案(风险预案)

  包括: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例如:停水、停电、火灾等),临床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风险预案(例如:跌倒、坠床、管道滑脱、患者自杀倾向、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用药错误等),患者病情变化伴并发症风险预案(例如:开颅术后躁动、误吸、癫癎持续状态、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风险预案制式评估单应用于高危患者,根据评估单查找风险事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个体化防范措施、挂警示标识及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发生风险后的处置、报告流程。

  2.4对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与演练

  ①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安全制度学习、风险预案培训、模拟训练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应用及报告流程。

  ②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

  ③定期考核:通过培训构建护理安全文化,使全体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和价值取向。

  ④在行动上自觉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5质量控制

  2.5.1制订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规章制度的落实、风险预案的实施、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情况、安全培训的参训率5个项目,每项之中又有若干小项。

  2.5.2定期评价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病区安全问题每月质量检查1次,每月召开1次安全问题分析会,对安全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合理的流程加以改进,并进行3个月的安全质量追踪。临床护理安全小组每周对护理缺陷进行评价。各护理单元及时、据实登记病区的护理缺陷,由本人登记发现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及对缺陷的认识。缺陷发生后护士长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缺陷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探讨,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3体会

  3.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质量控制等管理规范化。使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明确了自己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流程。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文化逐步形成,认识到落实护理安全制度是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的基础。护士把患者安全目标始终贯彻在护理全过程;通过规范化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安全目标得到落实。通过安全管理预案的学习,将发生不良事件事后的被动处理,变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对护理安全问题实时分析,护士长转变观念,以找出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体系的缺陷为主线,例如:组织结构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员、强化设备、药品管理、及时评估护理体系和护理安全等,努力为护士建立一个和谐、流畅和安全的护理流程,因而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3.2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基本保障,以管理为重心,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和减少纠纷及差错的发生,因而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P<0.05)。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5

  1资料与方法

  (1)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由护理部组织专人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制,包括十个选择题,根据服务态度、应答时间、卫生环境、预防宣教、专业知识5个方面分满意、不满意2个等级,如其中有2个选项为不满意则总评定为不满意。共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治疗配合情况由责任护士记录。(4)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由心血管高级别护士组成3人调查组,问卷共十个选择题,根据工作氛围、学习氛围、自身实现、沟通合作、压力与休息5个方面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等级,如其中有2个选项为不满意则总评定为不满意。共发放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治疗配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实施时期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护理安全管理已受到各临床医疗机构的重视,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表明该地区或国家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仅增加社会负担,同时增加医疗体系支出、消耗,增大医疗及护理的难度。老年人生理及心理有其特殊性。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这给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且起病迅速、复杂多变、治疗方案烦琐。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如何落实老年心血管疾病安全护理管理、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护理效果是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比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探讨加强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坚持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对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评估,因人而异,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这说明观察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护理安全因素评估、个体化加强对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有效巩固护理效果、协助治疗,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减轻护理人员工作时的心理压力,护理工作质量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在落实工作的同时,收获患者满意及工作成就感。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既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更好配合药物治疗,又能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这对老年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大意义,是避免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效果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6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现有条件,划分A、B两个病区,以2013年2月~2014年传染科收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认知精神均正常

  (;2)以发热门诊、传染科疑似病例收治制度,收治入院;

  (3)初次进入传染科就诊;

  (4)既往无重大传染病史,如乙型病毒肝炎。共纳入患者288例,其中男175例、女113例,年龄6~84岁,*均年龄(35.3±7.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传染科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分级隔离,安排相应的护理,不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1.2.2观察组建立落实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安全教育目标: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传染科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拥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并有足够的决心落实。

  (2)安全教育对象:安全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

  (3)安全教育路径:

  ①入院时:据疑似疾病与传染风险安置在不同病区,不同患者隔离标准不尽相同,安置入院后,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周围环境,发放宣传材料,宣讲要点,嘱咐患者通读,并解答患者问题;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进行有关于疾病的认知教育,减轻患者顾虑,促使患者镇定镇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②当夜:在患者睡前进行巡视,亲切慰问失眠患者,告知夜间应注意的事项,询问是否有噪音、睡的是否舒服、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等;

  ③次日,通过指导患者完成血液生化检查等相关检查,告知在住院期间应注意的风险管理要点,如自我清洁、开窗通风注意事项、废弃物处理、家属探视时应注意事项等,并抽出1h左右时间与患者共读安全管理材料,解答患者疑惑,并采用问答式交流,初步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纠正错误认知;

  ④识别高风险人群,如有皮肤损伤者、肥胖易出汗者、个人卫生习惯不佳者、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者、配合意识不佳者,加强巡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行为;

  ⑤入院时,便对患者进行探访时安全教育,详细讲解探访制度,提高患者家属重视程度。

  1.3观察指标

  日常巡视纠正的患者错误行为例次,家属探访一次成功率(进出安全防护是否符合标准等)。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日均基础护理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纠正患者错误行为11例次、家属探访一次成功率98.27%(285/290),对照组则为84例次85.07%(245/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开展安全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安全教育对象是谁?”“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即路径”。既往传统的安全教育,以生硬的口头教育为主,护士承担主要的教育任务,但通常不纳入专项护理内容,教育质量差强人意。传染科在安全教育具体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如何提高安全教育时效性”、“如何全面提高院内安全教育质量,培养患者良好的安全防范习惯,使安全教育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新的安全教育模式优点:

  (1)在带领熟悉病房环境时,减轻患者顾虑,使患者对环境有初步的认知,掌握与环境有关安全防范知识;

  (2)尽快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专注度,保障安全教育质量;

  (3)发放材料,充分鼓励患者自学,而后进行问答交流,尽快解答患者疑惑;

  (4)规范患者家属行为,使探访得以顺利进行,满足患者需要;

  (5)识别高风险人群,合理安排护理资源,减轻护士负担;

  (6)提高院内安全教育质量,提高出院患者自我管理水*,避免传染给他人。

  综上所述:对传染科收治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7

  一、护理安全管理缺陷

  1.1护理理念陈旧,护理管理不完善

  1.1.1职业形象不规范,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基层医院存在重医生轻护理的现象,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不规范,着装不统一,精神散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只重视打针、输液护理工作,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等;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却责怪家属不会观察。

  1.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控体系构架不完整,质控标准陈旧;护士培训计划空洞,缺乏分层次管理内容,新聘护士无岗前培训,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讨论、上报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护士长管理意识欠缺

  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

  1.1.4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杂,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缺乏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均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尚不具体;交接班制度实施不到位;手术室贵重器械无专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规范,抢救车放置病房内,且急救物品、急救药品摆放零乱、基数不统一,各病房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等,存在不安全隐患。

  1.3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无菌观念不强

  治疗室及换药室环境脏乱,物品、药品摆放凌乱;无菌区、清洁区概念模糊,无菌包布及敷料发黄、发硬,破损;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布局不合理,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物品柜、架、抽屉内,送、取无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注明有效时间,存放过期物品。

  1.4安全防范及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护理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隐患认识不足。病房楼道内放置的氧气瓶无固定的装置,易发生不安全隐患;手术病人无腕带核查身份;检验标本不能及时下送,采血管未注明病人的信息;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够正确及时,书写欠规范。

  1.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重视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也在逐渐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体现我国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该院护理人员忽视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存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上报不及时或未上报护理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2.1.1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在护理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一个护理单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管理活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逐渐把注意力从护士完成工作的结果转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即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原理,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订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制;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2.1.2落实护理工作标准,实施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首先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规范抓起,组织临床护士进行服务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为病人服务;同时,规范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长查房,提高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能力。

  2.1.3完善护理部相关文件,规范护理质控检查。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按护理质控内容进行具体的分工,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查重点,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完善护理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岗位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做到有效的规范执行。

  2.2.2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贺彩芬等认为,护理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1)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

  (2)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3)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4)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2.3加强监督,抓好关键点

  以点带面。即那些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如(1)规范了抢救车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统一将抢救车放置于治疗室,规范了急救物品、药品的数量和摆放,统一了急救盒内的物品,绘制了抢救车*面图。制作药品一览卡,醒目的标识管理,减少药品、物品的浪费,保证了质量,便于急救的应用。

  (2)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由内勤护士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性能,减少了损坏,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起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对治疗室、换药室的布局和物品统一标识管理。

  (4)标识腕带的使用: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2.3.1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3.2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差错的认识,美国学者认为,发生护理差错后,以责罚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护理安全,要分析差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安全性,并且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医疗活动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因此,采用非惩罚式上报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程度;对不良事件内容组织分析原因,防微杜渐,引起全院护士的重视。

  2.3.3增设各种警示标识,细化管理工作。住院环境、仪器使用及危险品管理等是易导致病人生活、治疗及抢救安全隐患的因素。在护理单元安装了氧气筒的固定装置,确保了医疗安全;病房及治疗室制订并使用风险安全警示标识防患于未然。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三、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基层医院由于护士服务理念陈旧,设备落后,许多护理工作仍处于功能制护理模式。笔者在基层医院实施帮扶过程中,通过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引导护士长改变现存的工作方法,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处细节上,做到环节管理,使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8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

  (3)业务水*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1.3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身穿病服过长、过大,鞋子大小不合脚或鞋底不防滑;老年骨科患者关节多僵硬,或因外伤或闭合性骨折而不能正常坐立,活动受限时,起床时会因*突然改变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而跌倒。

  1.4引起坠床的因素

  老年患者发生坠床通常与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等有关。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多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制,加之因惧怕疼痛而翻身困难,如翻身时幅度较大或远处取物,都会加大坠床的风险。

  1.5引起烫伤的因素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较差,其感觉也较迟钝,进行如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或使用热水袋等理疗时,如时间、温度长或功率偏大,均可引起烫伤。

  1.6引起误吸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而造成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因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也有老年患者服药而误食药品的锡纸包装,据统计每年因误吸、误食窒息死亡占死亡患者总人数的1.3%。

  1.7引起压疮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并伴有其他疾病,不能自主活动,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缺乏营养摄入或营养吸收不佳时,导致患者身体状况不如正常人,加之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感知度减弱,护理人员如不及时帮助其翻身,即可导致压疮的发生。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护理人员专科培训

  根据护理人员专业水*,医院护理部应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分层、理论、操作的培训及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科室每月针对老年骨科患者,以护理安全为核心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使护理人员从意识上给予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确保护理质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关爱每一位患者”,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打下坚固的基础。

  2.2全面评估风险因素

  从医院的设施、环境、患者精神状态、病情、家属及陪护人员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老年骨科患者,建立高危风险评估登记,班班交接,重点监护,加强对陪护人员及家属风险因素的告知力度。

  2.3制定风险防护措施

  (1)运动障碍患者。老年骨科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而行走困难,此类老年患者必须。

  24h看护。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增加床栏,防止坠床。(2)智力障碍患者。针对智力障碍的老年患者,详细登记高危风险评估表,并建立老年患者走失评估表。针对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2.4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压疮高危评估、跌倒、坠床、走失等应急预案,外出患者做好相关记录。

  2.5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成员(责任护士)—小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质控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意识上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6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工作时,因老年骨科患者的理解、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健康宣教质量要求较高,宣教后须确认宣教效果。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系统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施计划的一项评价性教育活动,可以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向所有护士、老年骨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训练方法,使其从意识上重视跌倒预防。重点对护士、护工、保洁、患者及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风险防范措施,并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2.7加强法律意识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进行提问考核。加强护理人员骨科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科内患者安全应急预案、护理常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及原则,使其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结语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3]。老年骨科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心,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家属满意[4-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排班,完善日常工作分配,护士长需不定期抽查并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并指导纠正。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及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成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小组,强调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入院宣教及安全教育质量,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加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并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护理人员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促进了老年骨科高危患者早期康复,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增高。

  作者:龙卓毓 单位:西安凤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鹰.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20(8):324-325.

  [2]郭庆玲.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18.

  [3]贺云.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43-44.

  [4]张亚楠.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189-190.

  [5]尹建娇.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控小组的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1150.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9

  1眼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将精力投入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疾病带给患者极大痛苦,若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的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一些患者由于害怕失明而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另外,由于健康教育不充分,使得患者对眼睛的日常保护不到位,也易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2针对眼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的管理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分层次、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对新进人员专科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后续进行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并考核。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增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水*,例如:播放眼科技术的操作录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观看,可建立护理档案记录工作情况。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做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提高眼部疾病的防范意识。对患者眼部进行护理时动作轻柔,技术操作上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禁止临床操作,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2.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眼科诊疗手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护理行为,严格实施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医疗纠纷。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首先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年龄、业务技术等合理安排其日常及节假日值班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责任教育,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其主动服务的观念,使其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约束,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对风险事故做到事先防范。2.3提升病区环境的安全性护士长定期检查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宣传教育,并详细的介绍病区的整体情况,有效的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方便患者日后行动。同时要保持病区卫生间、通道、楼梯的清洁,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跌倒,出行必须要专人陪同,并在公共区域放上较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为避免暗室碰伤状况的发生,应合理有序的摆放暗室仪器,事先带患者熟悉暗室环境,进行检查时让专人搀扶患者,进行检查时为了避免仪器碰伤,叮嘱患者不要晃动。

  2.4加强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着重于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来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从而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确定重点护理对象。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或是刚手术的老年患者,醒后不可立即下床和行走。老年患者活动时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旁,及时的给予帮助。通过以上这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最大程度的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2.5加强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细致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并重视眼睛的保护。可邀请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醒患者术后以及卧床时间较长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也可定期的召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座谈会,让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的改进工作,妥善的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还应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避免出院后的不良反应。

  3结语

  护理安全管理是完全符合护理发展趋势的举措,要全面做好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还要从病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只有建立完善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规避一切安全隐患,最终保证患者的安全。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86例,依据随机*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其中有104例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年龄69-93岁,*均(75.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9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9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走廊和病房中具有良好的光线,及时将灯打开,如果灯有损坏,就需要立即报修。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清除地面水渍,将防滑垫铺设在卫生间等处,及时清除走廊以及病房中的障碍物,整齐摆放物品,尽量少摆放坚硬锐利的物品[2]。②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予以帮助,促使其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对其言语训练、手脚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感知功能进行加强,对患者反应能力进行加强。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就需要帮助其翻身,白天通常为每两个小时3到4次,夜晚为每两个小时1到2次,其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形成压疮[3]。严格配发口服药,做到督服到口,防止老年人因记忆力下降而服错药,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③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巡视患者的力度需要进行加强,重视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的发展、发生原因及转归告诉患者,针对患者负面的情绪,对其进行疏导[4]。④护理人员因素。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业务知识学习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增强。⑤医源性因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用药原则,对药物药性配伍和应用进行加强,使得误用药物的情况减少,避免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我院自制问卷,以老年患者胃肠道反应、身体功能障碍、摔倒、心理障碍、误伤等事件发生情况为依据,评价安全管理效果,100分为满分。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安全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93例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89.9±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1)分;93例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72.3±9.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9.9±9.6)分。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56例,比较满意37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2例,比较满意50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88.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升,人们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护理质量要求。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患者没有出现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机体、心理功能、结构方面的死亡、缺陷、障碍以及损害等就叫做护理安全[6]。此次研究的患者为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其生理功能远不如年轻人,在事件发展、发生的过程中敏感性也明显下降,在住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碰伤、摔倒等风险事件。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得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降低,还能够使得护患纠纷的出现减少[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100%)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88.2%)(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对安全问题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对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提升,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剑云,伍梅珍,刘永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4-155.

  [2]潘丽云,李秀梅,苏雪芬,等.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5,35(22):191-193.

  [3]安秀娟.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3):232-233.[4]魏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社区医师,2015,31(18):109,111.

  [5]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6]刘宁,肖琴,刘美玲,等.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410-1411,1428.

  [7]胡春碧,杨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5):2163-2165.

【2023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10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