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成语典故【10篇】(完整)

时间:2023-01-01 18:45: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成语典故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10篇】(完整)

成语典故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2

  分香卖履

  典出《三国志·魏主传》。

  三国时的曹操是当时的一代枭雄。他叱咤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天下三十余年,才削*群雄,统一了北方,进爵为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严重的头疼病,且经常发作。他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头痛得像要裂开来一样。虽经宫中太医无数次诊疗,但毫不见效。后来他把名医华佗请来诊治,华佗认为曹操的病灶在大脑,需打开脑壳,取出病灶,才能治愈。曹操认为华佗想谋害他,竟下令将华佗杀死。

  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疼病无人能医,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临终之前,他把曹洪、司马懿等召到病床前,嘱咐将长子曹丕立为继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来,吩咐近侍把*日所藏的名香分赐给她们,并嘱咐她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勤*红,学会做丝鞋的本领,以便将来生活困难的时候,可以卖了自给自足,维持起码的生计。”

  诸侍妾都泪流满面,哭着答应。

  曹操又留下遗言,把众多侍妾全部迁往铜雀台居住,让她们每天在台中设祭。他又怕自己死后有人盗掘他的坟墓,吩咐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七十二处疑塚。曹操一一嘱咐完毕,长叹一声,气绝而死。

  后来,“分香卖履”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临死前对妻儿的留恋、关爱。

  江淹梦笔

  典出《南史·江淹传》:江淹,字文通。“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时历仕宋、齐、梁三个朝代,曾担任侍中、光禄大夫等*。他在文学上也很有成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江淹少年时,家里很穷,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了,他靠上山砍柴来供养母亲。但他读书十分刻苦,二十岁时便学有所成,踏上仕途,担任宋孝武帝刘骏第十一子刘子真的授业老师。孝武帝死后,刘宋王朝内部爆发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斗争,结果湘东王刘彧获得了胜利。刘子真被杀,江淹便转投到建*王刘景素门下。

  江淹二十多岁时便才华横溢,文名卓著,写下了《恨赋》、《别赋》等不朽名篇,很得建*王刘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气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诬陷入狱。

  江淹在狱中抱着一股不*之气,写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诣建*王上书》,为自己申辩,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刘景素,立即将江淹释放。

  由于江淹的文章写得如此精彩,下笔如有神助,于是有人传说,江淹在二十一岁那年,曾经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见到了一个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给他一支五彩笔。从此,江淹的诗、文、赋便越写越好,每每提起笔来,文思有似潮涌,写出的文章也更加文采焕发。

  公元479年,刘宋王朝的大臣萧道成灭宋称帝,建立齐朝。萧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为东武令,齐朝的许多重要文书,多由江淹执笔,显示了其不凡的写作功力。

  后来,“江淹梦笔”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文才卓著,笔力不凡。

  红叶题诗

  唐寅绘《红叶题诗图》

  典出《云溪友议》。

  唐朝宣宗时,年轻书生卢渥到京城参加考试后,带着一个仆人外出游玩。他俩偶然经过后宫外面的一条小河时,卢渥突然发现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红叶,叶上隐隐有字,顿时发生了兴趣,马上让仆人把那片红叶捞了上来。

  仆人把红叶交给卢渥,卢渥一看,红叶上题着一首五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读完诗,心中暗想:

  “这红叶一定是宫中一位很有才气的宫女题诗后顺水漂出来的。这些年纪轻轻的宫女一定很寂寞!”!"

  他回到客栈,把红叶珍藏在衣箱里。不久,发榜了,卢握渥高中进士,随即被派到范阳去做地方官。

  过了一段时间,唐宣宗看到后宫宫女太多,决定放出一部分宫女嫁人。卢渥也获准到长安挑选一个宫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赶到长安,挑选了一个文静而秀丽的宫女回到范阳。他虽然很喜欢她,但又不免想到那个在红叶上题诗的宫女。

  回到范阳后的当天,卢渥就和那宫女成了亲。洞房花烛之夜,卢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红叶,想对妻子讲述红叶上的诗以极当时捞到红叶时的情况。不料他妻子一见到红叶,万分惊异,吟道: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一听,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说:

  “你就是那个题诗的宫女,真是太巧了!”

  “当时我偶然在红叶上题了首诗,放在河中,没有想到被郎君捡到,还一直珍藏着,这真是太巧了!”

  “这是我们的缘分呀!”卢渥说。

  两人四目相对,无比激动兴奋。第二天,卢渥的亲友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有人让卢渥妻子当场题诗一首验看笔迹,结果笔迹一模一样。

  后来,“红叶题诗”这一典故,用来描写情思、闺怨,也用来描写良缘巧合。

  乐昌破镜

  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政事混乱。陈后主不务政事,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姿色绝佳,世间罕有。徐德言知道陈王朝不会长久,社会动乱不可避免,也深为妻子的命运担忧,于是对妻子说:

  “以你的美貌,国亡后你一定会被权贵之家占有,我们夫妻情分难以保留。如果我们之间情缘未了,就应该有机会相见,见面时须有一信物。”

  于是,徐德言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夫妇各执一半,约定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将破镜拿到都市去卖,只要一方看到破镜,就设法寻找。

  果然,陈被隋灭后,徐德言夫妇离散,其妻被越公杨素征入府巾,宠爱有加。徐德言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仆人高价出卖破镜。德言将仆人领至他的住处,讲述缘由,将自己所藏半面破镜合于一处,并在上面题诗一首。

  仆人将镜拿回,陈氏见诗后伤心不已,悲泣不食。杨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于是召来德言,将陈氏归还给他,夫妻二人终于团圆,返回江南,共度余生。

  后来,“乐昌破镜”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夫妻离散或分离后又团圆。

  许由洗耳扇面

  典出汉·蔡邕《河间杂歌·箕山操》。

  帝尧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这一年,中原连遭水灾,帝尧为此而感到忧心如焚。他感到自己无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有才能的贤德之士。于是,他向自己的老师尹寿请教,请尹寿举荐贤人。

  尹寿向帝尧举荐了许由等人,于是,帝尧派人四处去寻找他们,可过了好长时间,却一个也没有找到。

  又过了一段时间,帝尧终于打听到许由隐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带着玉玺来到箕山找到许由,对他说:“我们大王听说你的贤名,我拿来帝王的玉玺,要把天下禅让给你,请你不要推辞。”

  许由听了,长长叹了口气说:“一个人立下了志向,就会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饿了,就上山采些果子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河水喝。我这样悠然自得,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修身养性,真是其乐无穷。哪里想求得什么官职呢?现在你们大王竟想把天下禅让给我,我怎么会接受呢?”

  使者听了,知道许由这样的隐士是决不肯接受禅让的",就回人向帝尧禀告。帝尧听了,也只得算了,以后再另择贤人禅让。

  而许由等使者走后,独自翻过后山,不觉来到山下的颍水边上,自言自语地说:“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这股浊气,听这种浊话,我的两耳,不免污浊了。不如用这清水来洗它一洗吧!”

  于是,许由走近水边,俯身用清水来灌洗两耳。

  后来,“许由洗耳”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性旷达于名利之外。

  一笑千金

  典出《贾氏说林》。

  汉武帝与宠妃丽娟一起赏花。

  花园中,蔷薇花蓓蕾初绽,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似乎是在羞涩、多情地笑着。

  “你看,花在笑呢!”汉武帝说。

  丽娟问汉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难道能比美人的笑还要好看吗?"汉武帝说:“花的笑容、当然胜过美人的笑容。”

  丽娟听了,开玩笑地说:“那么,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钱来买的吗?”

  “当然可以。”汉武帝轻松地答道。

  丽娟听了汉武帝的话,立即让侍者取来黄金一百斤,作为买笑的钱,让汉武帝高兴了一天。

  后来,“一笑千金”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美女之笑,或用以比喻买笑追欢。

成语典故3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成语典故4

  古人认为在心之下有小块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现代医学认为“膏肓”就是指心脏,“病入膏肓”即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个典故说的是: 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景公梦见大鬼,吓得生重病,便派人去秦国请医生。秦桓公就派了著名的医生缓前去为景公治病。这时,晋景公又梦见两个小孩子在说话。一个说:“缓的确是个好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而我们又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就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他就没办法了。”缓到了晋国,给晋景公诊脉后,沉思半晌,对他说:“这病没法治了,它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灸攻,攻不到;用针刺,刺不到;吃药更不行,实在无能为力了!”晋景公联想到梦中所见,很佩服缓的诊断。

  “病入膏肓”即由这一典故而来,指病势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亦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又因晋景公病中梦见两个孩童,古称“竖子”,后人因此把生病也称作“二竖为虐”。

成语典故5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6

  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成语典故7

  邯郸学步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成语典故8

  小巧玲珑

  【注音】xiǎoqiǎolínglóng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在瓢泉别墅开山路时发现一座石壁,他喜欢它的高峻就取名苍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来参观,结果他们嘲笑辛弃疾吹牛骗人。辛弃疾当众作词回应他们:“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出处】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山园壁解嘲》词

  【解释】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东西小而精致

  【英文】toy

  【近义词】玲珑剔透、短小精悍

  【反义词】庞然大物、硕大无朋

  【成语例句】

  ◎除了这些不同的表而外,瑞士人还擅作小巧玲珑的表。

  ◎精瘦的"男人是在山洼里发现那座小巧玲珑的宅院的。

  ◎小金是那种年轻小巧玲珑中年发胖的身材,骨骼小,肉多,整个人成了一个圆滚滚的树桩。

  ◎我是一只精工制作、小巧玲珑的放大镜,刚刚走出工厂,就被陈列在商店橱窗里。

  ◎那只小巧玲珑的姬蜂,象喜欢梳妆打扮的少女一样,正安详地在竹笼角落里梳理自己的触须。

成语典故9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成语典故10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刻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状况十分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那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能够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个性,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最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状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成语典故10篇扩展阅读


成语典故10篇(扩展1)

——成语的典故10篇

成语的典故1

  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的发掘。

成语的典故2

  有备无患

  【拼音】:

  yǒubèiwúhuàn

  【解释】: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故事】: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成语的典故3

  暗无天日【典故】: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的典故4

  推心置腹【典故】:汉*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成语的典故5

  典源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悦)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翠盖而(xi)犀尾,班丽袿(gui)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yi)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hu)泽予,昌州州,谌(kan)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chan)秦逾,渗惿(ti)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yu)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遇僇(lu)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释义用法

  鄂君子皙为楚王母弟,年少貌美,划船的越人见其美,作歌夸赞他,鄂君子皙对他们表示亲近,“举绣被而覆之”。后用此典指美男;也用来指以色事人的男宠等。

  用典形式

  【绣被】唐·李商隐:“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宋·刘骘:“霓裳犹未解,绣被已成堆。”明·陈子龙:“何堪绣被焚香夜,面面衡湘带晓风。”

  【鄂舟】清·黄景仁:“记鄂舟雨夜,同眠绣被;彭城佛寺,相赠槟榔。”

  【同绣被】清·郑燮:“南堂夫人赐金兕,北堂相公同绣被。”

  【奉绣被】南朝梁·吴均:“愿言奉绣被,来就越人宿。”

  【妒鄂君】唐·温庭筠:“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

  【咏鄂君】唐·皮日休:“连钱锦暗麝氛氲,荆思多才咏鄂君。”

  【鄂君船】唐·陆龟蒙:“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明·徐:“隔岸数声湘女瑟,中流千里鄂君船。”

  【越鄂裘】宋·刘筠:“夕劲淮阳桂,晨凄越鄂裘。”

  【翠被君】宋·苏轼:“我游清颍尾,想见翠被君。”

  【舟中鄂君】唐·韩翃:“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绣被留欢】金·元好问:“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

  【绣被掩口】宋·吴迈远:“幽芳远客悲如何,绣被掩口越人歌。”

  【鄂君绣被】宋·钱惟演:“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清·钱谦益:“鄂君绣被歌谁和,且试灯前一局棋。”

  【越人翠被】唐·顾况:“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成语的典故6

  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的典故7

  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面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成语的典故8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的典故9

  【成语】:百发百中

  【拼音】:bǎifābǎi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成语的典故10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成语典故10篇(扩展2)

——成语典故10篇

成语典故1

  愧无日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释义比喻父母爱子情深。

  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成语典故2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有一年出现了日食,高洋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问一个亲信:“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那亲信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没有把刘氏家族斩尽杀绝。”高洋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杀光,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来,东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成语典故3

  成语解释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成语简拼

  CQWS

  成语用法

  才气无双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成语例子

  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宋·苏泂《雨中花》词)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成语典故4

  成语名称:铁杵成针

  成语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来源: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成语造句:

  铁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铁字开头的成语

  铁杵成针、铁棒磨成

  包含有铁字的成语

  恨铁不成、拼得工夫、铁棒磨成、铁杵成针、只要功夫

成语典故5

  天马行空

  【注音】tiānmǎxíngkōng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称为“西极天马”或“天马行空”。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这种千里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极天马3000匹。

  【出处】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才思敏捷

  【相近词】挥洒自如、龙飞凤舞

  【相反词】束手束脚

  【成语造句】

  ◎尽管这只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但是这种负面讯息还是被大脑储忆。

  ◎自从有了文燕,我才知道,我原来那曾一度洋洋自得恋恋不舍的天马行空的单身生活,如今才算是河伯见了东海。

成语典故6

  膏:肥肉。粱:细粮。膏粱:泛指精美食品。原指封建社会显贵家族的子弟。语出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神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又,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故膏粱子弟,学宜加勤,行宜加检,仅得比众人耳。”

  关于“膏粱”,据明人来斯行著《槎庵小乘》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曾遣专人整顿全国的户籍与姓氏,同时颁布了“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制”法,其法明确规定:凡三世官居三公者为“膏粱”户,三世官居令仆者为“华腴”户,三世官居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三世官居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三世官居散骑常侍大中大夫者为“丙姓”,三世官居吏部正员郎者为“丁姓”。此六类名门望族又统称“四姓人家”。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由此可见一斑。

  后因以“膏粱子弟”泛指过惯骄奢享乐生活的富家子弟(含贬义)。

成语典故7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8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9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成语典故10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成语典故10篇(扩展3)

——成语的典故10篇

成语的典故1

  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的发掘。

成语的典故2

  有备无患

  【拼音】:

  yǒubèiwúhuàn

  【解释】: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故事】: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成语的典故3

  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的典故4

  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面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成语的典故5

  小巧玲珑

  【注音】xiǎo qiǎo líng lóng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在瓢泉别墅开山路时发现一座石壁,他喜欢它的高峻就取名苍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来参观,结果他们嘲笑辛弃疾吹牛骗人。辛弃疾当众作词回应他们:“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出处】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山园壁解嘲》词

  【解释】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东西小而精致

  【英文】toy

  【近义词】玲珑剔透、短小精悍

  【反义词】庞然大物、硕大无朋

  【成语例句】

  ◎ 除了这些不同的表而外,瑞士人还擅作小巧玲珑的表。

  ◎ 精瘦的男人是在山洼里发现那座小巧玲珑的宅院的。

  ◎ 小金是那种年轻小巧玲珑中年发胖的身材,骨骼小,肉多,整个人成了一个圆滚滚的树桩。

  ◎ 我是一只精工制作、小巧玲珑的放大镜,刚刚走出工厂,就被陈列在商店橱窗里。

  ◎ 那只小巧玲珑的姬蜂,象喜欢梳妆打扮的少女一样,正安详地在竹笼角落里梳理自己的触须。

成语的典故6

  顾头不顾尾

  【拼音】gù tóu bù gù wěi

  【成语故事】王熙凤连了宗的远方亲戚王狗儿,生了一儿一女,家里靠种农活为生,王家祖上也是京官,后家道衰落。王狗儿不如意在家生闷气,岳母刘姥姥数落他:“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典故】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释义】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考虑不周

  【相近词】顾前不顾后

  【相反词】瞻前顾后

  【成语造句】

  ◎ 他这是顾头不顾尾,头戴棉帽,脚穿拖鞋。

  ◎ *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杀你个顾头不顾尾!"最初劝说*游泳,并非一帆风顺、直截了当。

成语的典故7

  黄耳传书

  【拼音】huáng ěr chuán shū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典故】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晋书·陆机传》

  【释义】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近义词】黄耳寄书

成语的典故8

  食不甘味

  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 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

  【释读】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语的典故9

  江郎才尽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出处】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释读】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文思渐衰竭,本领渐尽。

成语的典故10

  【成语】:百发百中

  【拼音】:bǎifābǎi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成语典故10篇(扩展4)

——成语典故作文10篇

成语典故作文1

  感恩图报

  解释: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图:谋求。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成语典故作文2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典故作文3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作文4

  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畅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原君觉得*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原君与楚*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成语典故作文5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作文6

  小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释读】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成语典故作文7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作文8

  兵不血刃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了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己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定了这次叛乱。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释读】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成语典故作文9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读】以:根据;貌:外貌;取:衡量。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典故作文10

  梁上君子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成语典故10篇(扩展5)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0篇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

  狗尾续貂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叔叔赵王司马伦野心很大,他趁晋惠帝司马衷刚即位,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时候,就和手下一起计划一项阴谋,篡夺了王位。司马伦在当上皇帝后,竟然胡乱封官,让他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当了大官或是成为他的近侍官员。当时的近侍官员都使用珍贵的貂尾作为帽子的妆饰,可是司马伦封的官员实在太多了,找不出那么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为司马伦滥封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而这些官员既没有真才实学,又不为人民办事,碉知道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编了谚语讽刺他们:“貂不足,狗尾续。”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2

  所向无敌

  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孙权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所向无敌。孙权坚定信心同曹操对抗下去。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释读】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3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4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出处】

  汉·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释读】

  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5

  半夜鸡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6

  梁上君子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7

  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8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9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0

  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成语典故10篇(扩展6)

——兔死狗烹成语典故3篇

兔死狗烹成语典故1

  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吸取历史故事的经验,还可以收获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小哲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快乐学习,成长为一个更加睿智的人,整理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以下是:兔死狗烹。

  越王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而自行引退,过着淡泊的生活。就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范蠡又托人带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他劝文种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范蠡为什么会这样劝文种呢?原来,他早就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从信中这几句话引申出来的。

  “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虽然同样出自这一个地方,但意思却不同,因为在鸟尽的时候,弓是用来收起来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但狗的命运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没有作用的时候,还会被主人烹来吃了,连性命都不保,这就是两者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甲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甲国派人混到乙国去刺探军情,结果,甲国获胜,但是那人却被诬指为卖国,终于被杀,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有事就用你,无事就给你一个罪名”这句话。


成语典故10篇(扩展7)

——潘安的成语典故

潘安的成语典故1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郑州中牟人,出生于中牟。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岳在任上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被诛,岳除名。岳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赵王伦篡位,孙秀*,遇害夷三族。

【成语典故【10篇】(完整)】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