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悬空寺导游词【10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01 16:25: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悬空寺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当您沿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时星罗棋布,这当中有一处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美“天下巨观”,被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悬空寺导游词【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悬空寺导游词【10篇】【完整版】

悬空寺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当您沿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时星罗棋布,这当中有一处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美“天下巨观”,被当代许多学者称为“东方的.空中花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前人概括悬空寺是这样的“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地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所在的这条峡谷叫“金龙峡”,它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岭,两峰之间夹一山峡,举世罕见的悬空寺就悬挂在翠屏岭的半空峭壁间。

  现在请各位随我边走边欣赏这颗珍藏千年的“东方瑰宝”一起领略这“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的奇观吧!纵观悬空寺,被概括为“险、奇、巧、俏”四大特点。悬空寺之险,险得惊心,它的最高处三教殿离金龙峡谷深处高度达到90多米,诗仙李白曾留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可见其险。悬空寺之奇,举世罕见,曾有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那么它的建造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会再做解释。还有一奇便是最高处的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叫住共聚一堂的宗教格局趣味横生又颇具哲理。悬空寺之巧,巧借天成,整个建筑群落飞挂于石壁,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母亲般的保护了这座千古不朽的建筑。悬空寺之俏,危中见俏,这座纯木结构建筑,远望仿佛是一副玲珑剔透的磨崖浮雕,近看又有天宫楼阁临空欲飞之势,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悬空寺险、奇、巧、俏的特点都源于一个字——“悬”。那么它是怎么样临空飞挂峭壁之上的呢?古代工匠们修建时先把所用的材料在山下加工好,一不竖架,二不架梯,而是从寺院崖头上吊两股绳,结成两个圈,一圈束腰,一圈吊脚,然后连人带料在半空中施工,有点像好莱坞电影蜘蛛侠的味道。工匠们的施工技巧也很高明,他们现在石头上开凿一个碗口大的洞,然后再洞里放上一个长度适当的锥形木楔为榫头,然后吧用桐油浸过的铁杉木砸进去作为横梁,这样一来,锥形木楔变能与横梁咬合并使之膨胀,直至撑满石洞,因此牢牢固定住的横梁就把重力几乎全部传到岩石上了。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筑结构了。

  悬空寺这座凌空建筑有机的融美学、力学为一体诞生于世,延寿千年至今,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开的,那么它又是怎么样抵御风吹日晒屹立千年的呢?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可以延缓风化。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住太阳又缩短了日照时间,可少受日光侵蚀。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流入峡谷,减免了雨水对殿宇的腐蚀。因此,因地依势造殿,避免风吹日晒,不怕石砸雨淋,这些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任然巍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整个悬空寺不但建筑形制特殊,而且其中文化积淀深厚,悬空寺共有铜铸、铁铸、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十足同居一殿,虽世所罕见,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涵养的大气宏量和聪明之处的绝妙反映。

  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请大家慢慢体味悬空寺独特的奥妙吧!

悬空寺导游词2

  在*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20xx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 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悬空寺导游词3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年来由于沙石不断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即便是这样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这说法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确实令人叫绝,难怪咱们有朋友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

  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在建寺时,工匠们首先在岩石上,凿出一个小肚大小的石洞,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之后再把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当地所产的铁杉木的一端凿出一个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然后我们将其猛力砸进石洞中去作为横梁。当木楔插入卯眼中,榫卯结合,木头一端被撑大,石洞被填的满满的,之后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的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支撑在横梁下的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甚至可以晃动。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它们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悬空寺在15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

  至今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唐代时,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明代时,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

  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有一种流动的美。那么各位朋友们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来细细体会这种美,一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篇4:悬空寺导游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

  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

  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4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悬空寺!悬空寺所在的这条峡谷叫"金龙峡"。东侧是恒山主峰天峰岭,西侧便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峰。两峰之间夹着一条山峡,因为幽深的峡谷涧底流水像一条奔舞的金龙,故称金龙峡,举世罕见的悬空寺就悬挂在这半空峭壁之间。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这里,曾惊奇地称之为天下巨观。现在各位随我边走边欣赏这颗珍藏千年的东方瑰宝所有的壮举!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一座三层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哪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在悬崖峭壁之间,所以把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这部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两端,左为钟楼。右为鼓楼;第三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这部分是悬空寺唯一脚踏实地的建筑,真正体现悬空寺悬空二字的是建筑的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在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筑结构。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是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桅结构有扩梁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可用险、奇、巧、俏四个字来概括。

  险,触目惊心。这是峭壁万仞,高挂古刹,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无论举手投足,拾阶而上,还是登堂入室仰望俯视,都有身临险境之感。

  奇,悬空寺实乃举世罕见!这座集道家之玄,佛教之空,儒教之实为一体的空中栈阁。此外,关帝殿的关羽神像以金脸面世,三教殿佛儒道共处一室,令人称奇!

  巧,巧借天然。古代的建筑师们,徒手在崖壁上凿洞,插梁架柱并环环相嵌。巧借峭壁上略微向内凹陷的有限空间,再用力学的杠杆原理把一寺二楼互相连接起来,使悬空寺这座凌空建筑有机的融入美学力学为一体诞生千年至今。

  俏呢?危中见俏。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摩崖浮雕,近看又大又天宫楼阁凌空欲飞之势,其鬼斧神工,如天造地设,危中透见俏,令人叹为观止!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视峡水长流,叮咛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全寺共有大小房屋四十间,塑像殿阁十七个,其中佛教殿十一处,道教殿五处。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殿一处,就是三教殿了。三教殿是悬空寺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三教殿在悬空寺的第三部分的第三层。三教殿位于悬空寺最高处,供奉佛儒道的创始人。居中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其神情悠然自得泰然自若一副大慈大悲的样子;而孔夫子双唇紧闭,脸上似乎有一丝不悦之色;居次而坐的为道家始祖老子,他神态安然,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佛儒道和*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知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展示,为指点是人化解矛盾纷争做出了榜样。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也同样具有艺术特色。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了保护模板和装饰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和脱纱等塑像八十多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三尊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一层层地包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面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五十厘米,净重不超过三公斤,为悬空寺一绝。

  有朋友问到,这样一座人间瑰宝为何耸立千年不倒?归根总结有三个原因,一般寺院建立在大地上,遭遇风吹雨打,天长日久之后,就会受到侵蚀,而悬空寺建在半空峭壁之中,上有巨崖保护,两侧又有石壁突出,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流入峡谷,避免了雨水对殿宇的寝室。山风吹来时,两侧突出的崖石减缓了风势,从而降低了对悬空寺的威胁。悬空寺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了太阳,相对缩短了木构建筑的光照时间,因此依势造殿,避免了风吹日晒。这是悬空寺仍屹立于世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二字。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的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啊,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悬空寺欢迎您的到来!

悬空寺导游词5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悬空寺!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进入景区后不要乱扔垃圾。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游客朋友们,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中间是悬空寺。我们抬头望上去,可以看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木柱子把它撑住,看上去微微向前倾斜,就像瞬间就要塌下似的。据说李白游览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可见其雄伟。

  进入寺庙后,由楼梯可以攀登而上,一开始还并不觉得惊险。但一会儿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时,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请大家不要推挤。寺*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今天我的导游部分结束了,现在您有三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请您记好车牌号,三十分钟后集合、回宾馆。在这里,我诚挚地祝福您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悬空寺导游词6

  在*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20xx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 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悬空寺导游词7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年来由于沙石不断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即便是这样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这说法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确实令人叫绝,难怪咱们有朋友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

  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在建寺时,工匠们首先在岩石上,凿出一个小肚大小的石洞,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之后再把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当地所产的铁杉木的一端凿出一个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然后我们将其猛力砸进石洞中去作为横梁。当木楔插入卯眼中,榫卯结合,木头一端被撑大,石洞被填的满满的,之后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的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支撑在横梁下的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甚至可以晃动。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它们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悬空寺在15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

  至今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唐代时,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明代时,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

  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有一种流动的美。那么各位朋友们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来细细体会这种美,一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篇4:悬空寺导游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

  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

  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8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金龙峡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导游词9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悬空寺!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进入景区后不要乱扔垃圾。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游客朋友们,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中间是悬空寺。我们抬头望上去,可以看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木柱子把它撑住,看上去微微向前倾斜,就像瞬间就要塌下似的。据说李白游览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可见其雄伟。

  进入寺庙后,由楼梯可以攀登而上,一开始还并不觉得惊险。但一会儿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时,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请大家不要推挤。寺*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今天我的导游部分结束了,现在您有三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请您记好车牌号,三十分钟后集合、回宾馆。在这里,我诚挚地祝福您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悬空寺导游词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阅读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1)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0篇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据《恒山志》中记载,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奇的称之为“天下巨观”,由此可见,悬空寺是怎样的值得一观。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怵目惊心。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流传的民谣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难怪游人们都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寺庙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边,无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极乐净土,难怪王维会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的佳句。总之,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悬空寺都有一种流动的`美,正应了苏东坡的一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历史的变迁给山西大地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迷醉着旅游者的双眼。俗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让我们相约再聚龙城,最后,祝大家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2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风景名胜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历史文化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3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第九大古都、*历史名城、*雕塑之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1小时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

  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

  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的无穷力量。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5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北禅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

  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20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6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北禅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

  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亭?今西宁城 。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逝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7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名为“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8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悬空寺!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进入景区后不要乱扔垃圾。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抬头望去,高高地挂在山中间的就是悬空寺,就像一座嵌在岩石上的房子一样,上面有陡峭的岩石,下面有危险的山谷,看起来真让人担心是吧,正因为这一样,悬空寺才不枉徐霞客称之为的“天下第一奇观”,大家再看看岩石上那两个苍劲有力的“壮观”二字,那是我们的诗仙李白所写的。来悬空寺的游客也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对历史文物保护的原因,所以悬空寺的里面没法进入,我们就在外面欣赏感叹一下了。

  现在我们就准备进入寺庙了,从这里的楼梯攀登而上,可能现在大家觉得很*常并没有什么惊险的感觉,但是待会你们就不会这样觉得了,等一会儿我们要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所以到时候请大家不要推挤,依次小心的通过。

  现在我们到了寺庙中,这里共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今天我的导游部分结束了,现在您有三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请您记好车牌号,三十分钟后集合、回宾馆。在这里,我诚挚地祝福您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9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名为“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2)

——悬空寺导游词10篇

悬空寺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员句超。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名为“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导游词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3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金龙峡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导游词4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金龙峡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导游词5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悬空寺!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进入景区后不要乱扔垃圾。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游客朋友们,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中间是悬空寺。我们抬头望上去,可以看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木柱子把它撑住,看上去微微向前倾斜,就像瞬间就要塌下似的。据说李白游览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可见其雄伟。

  进入寺庙后,由楼梯可以攀登而上,一开始还并不觉得惊险。但一会儿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时,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请大家不要推挤。寺*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今天我的导游部分结束了,现在您有三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请您记好车牌号,三十分钟后集合、回宾馆。在这里,我诚挚地祝福您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悬空寺导游词6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当您沿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时星罗棋布,这当中有一处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美“天下巨观”,被当代许多学者称为“东方的空中花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前人概括悬空寺是这样的“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地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所在的这条峡谷叫“金龙峡”,它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岭,两峰之间夹一山峡,举世罕见的悬空寺就悬挂在翠屏岭的半空峭壁间。

  现在请各位随我边走边欣赏这颗珍藏千年的“东方瑰宝”一起领略这“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的奇观吧!纵观悬空寺,被概括为“险、奇、巧、俏”四大特点。悬空寺之险,险得惊心,它的最高处三教殿离金龙峡谷深处高度达到90多米,诗仙李白曾留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可见其险。悬空寺之奇,举世罕见,曾有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那么它的建造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会再做解释。还有一奇便是最高处的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叫住共聚一堂的宗教格局趣味横生又颇具哲理。悬空寺之巧,巧借天成,整个建筑群落飞挂于石壁,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母亲般的保护了这座千古不朽的建筑。悬空寺之俏,危中见俏,这座纯木结构建筑,远望仿佛是一副玲珑剔透的磨崖浮雕,近看又有天宫楼阁临空欲飞之势,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悬空寺险、奇、巧、俏的特点都源于一个字——“悬”。那么它是怎么样临空飞挂峭壁之上的呢?古代工匠们修建时先把所用的材料在山下加工好,一不竖架,二不架梯,而是从寺院崖头上吊两股绳,结成两个圈,一圈束腰,一圈吊脚,然后连人带料在半空中施工,有点像好莱坞电影蜘蛛侠的味道。工匠们的施工技巧也很高明,他们现在石头上开凿一个碗口大的洞,然后再洞里放上一个长度适当的锥形木楔为榫头,然后吧用桐油浸过的铁杉木砸进去作为横梁,这样一来,锥形木楔变能与横梁咬合并使之膨胀,直至撑满石洞,因此牢牢固定住的横梁就把重力几乎全部传到岩石上了。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筑结构了。

  悬空寺这座凌空建筑有机的融美学、力学为一体诞生于世,延寿千年至今,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开的,那么它又是怎么样抵御风吹日晒屹立千年的呢?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可以延缓风化。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住太阳又缩短了日照时间,可少受日光侵蚀。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流入峡谷,减免了雨水对殿宇的腐蚀。因此,因地依势造殿,避免风吹日晒,不怕石砸雨淋,这些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任然巍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整个悬空寺不但建筑形制特殊,而且其中文化积淀深厚,悬空寺共有铜铸、铁铸、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十足同居一殿,虽世所罕见,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涵养的大气宏量和聪明之处的绝妙反映。

  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请大家慢慢体味悬空寺独特的奥妙吧!

悬空寺导游词7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我们现在处于“金龙峡”的峡谷中,金龙峡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山,而悬挂在翠屏山的半空峭壁间的就是举世罕见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年来由于沙石不断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即便是这样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这说法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确实令人叫绝,难怪咱们有朋友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肯定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在建寺时,工匠们首先在岩石上,凿出一个小肚大小的石洞,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之后再把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当地所产的铁杉木的一端凿出一个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然后我们将其猛力砸进石洞中去作为横梁。当木楔插入卯眼中,榫卯结合,木头一端被撑大,石洞被填的满满的,之后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的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支撑在横梁下的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甚至可以晃动。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它们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悬空寺在15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至今仍岿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唐代时,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明代时,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想必现在大家更加懂得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有一种流动的美。那么各位朋友们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来细细体会这种美,一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悬空寺导游词8

各位旅客:

  大家好!

  目前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悬空寺,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险、巧”。

  在悬空寺里,我们会发现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悬空寺的第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的悬空了。外面的木柱给人的感觉就是靠着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单其实那些木柱大多数都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去游览这座悬空着的寺庙吧。

  谢谢大家!

悬空寺导游词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悬空寺导游词10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第九大古都、*历史名城、*雕塑之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1小时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

  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的无穷力量。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3)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0篇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据《恒山志》中记载,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奇的称之为“天下巨观”,由此可见,悬空寺是怎样的值得一观。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怵目惊心。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流传的民谣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难怪游人们都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寺庙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边,无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极乐净土,难怪王维会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的佳句。总之,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悬空寺都有一种流动的`美,正应了苏东坡的一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历史的变迁给山西大地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迷醉着旅游者的双眼。俗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让我们相约再聚龙城,最后,祝大家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怵目惊心。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流传的民谣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难怪游人们都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寺庙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边,无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极乐净土,难怪王维会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的佳句。总之,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悬空寺都有一种流动的美,正应了苏东坡的一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历史的变迁给山西大地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迷醉着旅游者的双眼。俗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让我们相约再聚龙城,最后,祝大家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悬空寺。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悬空寺。

  在*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00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 · · · ·

  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6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西悬空寺导游词(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7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恒山悬空寺参观游览!

  我国的寺庙大多数是建在*地上的,但你见过建在悬崖上的寺庙吗?你现在看到的悬空寺就是其中之一,它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距地面58米,大约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从这里看去悬空寺就像一幅壮观的寺庙浮雕。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1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请大家随我到山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悬空寺的特色。

  “悬”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表面看上去,建在半空中的悬空寺是被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其实木柱根本不受力,只是让人看上去踏实,而真真起到支撑作用的是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巨大的木粱和岩石。那些木粱深深地插入岩石中托起寺庙无比坚固。

  悬空寺的“巧”表现在建寺时,巧妙地利用悬崖狭小的空间立体地造出跟*地一样种类繁多的殿阁、禅房、大殿、楼阁,一应俱全,寺内仅佛像就有80余尊。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的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内,全身悬挂在石崖中间,山下洪水泛滥时,能免于被淹。大家看一下上面,石崖顶部突出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对面的大山还挡住了炎炎烈日,使古寺至今保存完好。

  大家再看这块巨石,这是唐朝诗人李白游悬空寺后,写下的“壮观”二字。此外,很多古人也都来这里参观过,这说明悬空寺在古代就已经很有名气。

  悬空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在饱览胜景时,不要忘了以下几点:

  一、我们要爱护古迹,不要乱刻乱画;

  二、游览时要注意安全,请沿游览路线靠右慢行;

  三、因为古寺为木质结构,严禁吸烟,注意防火。

  “祝大家参观愉快!”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8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悬空寺!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进入景区后不要乱扔垃圾。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抬头望去,高高地挂在山中间的就是悬空寺,就像一座嵌在岩石上的房子一样,上面有陡峭的岩石,下面有危险的山谷,看起来真让人担心是吧,正因为这一样,悬空寺才不枉徐霞客称之为的“天下第一奇观”,大家再看看岩石上那两个苍劲有力的“壮观”二字,那是我们的诗仙李白所写的。来悬空寺的游客也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对历史文物保护的原因,所以悬空寺的里面没法进入,我们就在外面欣赏感叹一下了。

  现在我们就准备进入寺庙了,从这里的楼梯攀登而上,可能现在大家觉得很*常并没有什么惊险的感觉,但是待会你们就不会这样觉得了,等一会儿我们要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所以到时候请大家不要推挤,依次小心的通过。

  现在我们到了寺庙中,这里共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今天我的导游部分结束了,现在您有三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请您记好车牌号,三十分钟后集合、回宾馆。在这里,我诚挚地祝福您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9

  大家好!我是郝晨伊小导游。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悬空寺。你瞧,只有三层高的寺庙,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在悬崖峭壁之间蜿蜒盘旋,显得十分高大雄伟。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所以楼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脚下,待会儿走到顶楼时,还会听到一些“嘎吱嘎吱”的响声。不过,没有关系,大家不用慌,悬空寺虽然看起来十分悬,但它的内部其实是由十多根坚固的石柱支撑着的,只要我们文明参观,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大家马上要走过一段木板路来到坚硬的石板路了。这段石板路上有8间房,是当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进去拜菩萨的地方。如果你们想去拜拜,也可以进去体验一下。跨过门槛,就来到“密道”,这条路黑漆漆的,让人感觉可能有点阴森。但是,它可是一条近路哦。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下到二楼。

  大家跟紧了,拐一个弯后,我们就会看到悬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当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时,竹瓦就显得金光闪闪,无比耀眼。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一个大晴天,可以饱览竹瓦以及远处恒山上的美景呢!

  好了,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再逛一圈悬空寺,太阳下山前,我们在山下小溪边集合!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4)

——悬空寺游记作文10篇

悬空寺游记作文1

  从五台山上下来,我们一行29人一大都有些疲惫了。巴士开往恒山悬空寺,大家静静地靠在座位上小憩。山西的煤多,所以装载煤炭的货车也多,一路走走停停,伴着一路的煤粉飞扬,巴士司机不急不徐地开着车,朋友们也开始三三两两地聊起天来。

  不觉已近午了,悬空寺到了。

  看过电视《笑傲江湖》的朋友们大都还记得这里,因为当时的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或许你还会想起那位聋哑婆婆。想到这里,我不自觉的对着悬空寺微笑起来,脑海里倏忽臆想出了一幅广告画面:一行29人的跟随下,聋哑婆婆手持“笑傲江湖旅行社”的小旗子,飞快地对着悬空寺指指点点:“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哈哈,游者意也。总会有一些感觉饱满我们的行程,不是吗?

  崖底,悬空寺下,李白的题词“壮观”二字赫然在目。“壮”字被诗仙加了一点,意为“比壮观还壮观一点”。在我看来,却是“费尽千章,难成一字,胜境无处安排。”

  拾级而上。

  记得我在写龙门石窟的游记中,有过这样的描写:攀爬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提升的过程。一步一级。任何跳跃行进的行为都变的粗俗而丑陋。

  是的,在高大挺拔静美的悬空寺面前,在这些或拈花或合什或垂目或微笑的佛面前,让我们保持心底无限宽的开阔,在这里歇一歇心灵最好,把庸俗疲惫的生活晾晒在这崖岸上,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真美,看到了力量。

  悬空寺,经过历代的修葺,亦经过历代的劫难,正如你我看到的这般,雕檐画栋,千年的笔触依然饱满地盛开在这危崖上,岂是一个“壮观”了得?

悬空寺游记作文2

  每年寒假我都要出去游山玩水,今年也不例外,要去山西游玩。

  这天,我来到大同,前往恒山参观悬空寺。悬空寺建在北峰,走过去要花很多时间。老远,我隐隐约约看见一座寺庙坐落于山峰中央,底下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壮观!据说这是李白当年游玩时题下的。我半信半疑,何为壮观?悬空寺又怎能被称之为壮观呢?

  当我登上山顶,就明白了李白写“壮观”的原因了。悬空寺感觉就像一座空中楼阁,漂浮在岩壁上。这纯木质的寺庙虽然仅有152.5*方米的面积,却建在悬崖峭壁上。它幽伏于峭壁,既像玲珑剔透的绝美浮雕,又如凌空欲飞之仙界琼阁。从北魏时期流传下来,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实在是不容易!果然壮观!

  惊叹之余,我登上石阶,一拱小门出现在眼前,走进去一瞧,是一排楼梯,直通二层。脚踩上去,令人心悸的“嘎吱嘎吱”声响个不停。楼梯几乎是垂直的,而左右两侧都有很大的空隙,一瞥到那,我的腿就会不停地打颤,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

  第二层的走廊非常狭小,也十分陈旧,但上面的装饰依然精美。整个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木雕美轮美奂,完全彰显了北魏建筑的特色。

  悬空寺还有一大特点——有着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文化。在第三层,我看到了许多殿堂:三官堂、大雄宝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圣殿。殿里的左边是一位鹤发童颜、身上有着太极图的老人,这是道教,中间的释迦佛像是代表佛教,右边的想必是儒教啦!

  我们玩得流连忘返,又游览了一圈才离开。离开前,我不禁感叹道:“悬空寺真不愧是世界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悬空寺游记作文3

  暑假,我们全家到悬空寺游玩。那里景色优美而奇特,一个传说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次出行,我懂得了做什么事要有勇气,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这一道理,还想探究悬空寺的奥秘。

  放暑假了,爸爸说要带我去旅游,我一听,当然高兴得不得了。我们全家商议去很有名的悬空寺游玩。

  爸爸在车上告诉我,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那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有瀑布,有花有草,非常漂亮。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我们刚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那座寺庙在山和山的中间,下面是一个大湖,简直是一个奇迹。正在这时,家人在叫我,因为姥姥想去对面看一看,但是必须要过一座桥。爸爸、妈妈和姥姥很快都过去了,就剩下我自己在桥这边。我本来以为要走过这座桥会很容易,可我刚走了几步,就全身发颤,我大声哭了起来。爸爸看见了,马上跑过来,抱着我过了这座桥,我也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等我的情绪稳定了一些之后,我们又继续观赏这里的景致。我听人们说,悬空寺有很多年的历史。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和尚,他用了40年的时间,才造起了这座寺庙。你知道这座寺庙为什么叫悬空寺吗?这是因为它造在山和山的缝隙中,下面还有水,山又高又陡,人们很难上去,才称为悬空寺。人们都说,也许是和尚就死在那座寺庙里,我们上不去,就是让我们见不着那位和尚。人们都很奇怪,这么高的山峰为什么那位和尚能在上面造成这座寺庙?那些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这其中的奥妙。

  参观完了悬空寺,我们要走了。我还有点恋恋不舍。因为通过这次出行,我更加懂得,做什么事要有勇气,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当然我更想探究悬空寺的奥秘。

悬空寺游记作文4

  出了浑源县城,约五公里,我们来到了金龙峡谷。这里的景色十分迷人,不知不觉中已来到悬空寺下。

  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悬空寺这座建于北魏时代的千年古寺早已有人说过,但只有亲眼见过,才觉得它的奇和险。悬空寺整个被修建在峡谷的峭壁上,距地面约50米,其建筑背西面东,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石崖顶峰突出,仿佛一把大伞,将悬空寺遮盖其中,免受雨水冲刷。而且古寺四周绿荫环抱,大山掩映,减少了烈日照射,这也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抬头仰望悬空寺,支撑它的是几十根碗口粗的木桩,嵌入赤色崖壁之中。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透空,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它的奇险,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由于悬空寺的建筑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个部分,将一般寺庙的*面建筑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从而使得构思布局独特而妙不可言。游览悬空寺,给人以错综而不凌乱,交汇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让人无不为古人奇妙大胆的构思而惊叹。

  清代诗人邓克劭曾在咏诵悬空寺的诗中写道: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站在悬空寺俯视金龙峡谷,吟诵着古人的佳句,悬空寺更觉壮观了。

悬空寺游记作文5

  暑假里,我去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山西,游览了许多地方,有五台山、云冈石窟、*遥古城、乔家大院……但是令我最依依不舍的还是那惊险刺激的悬空寺。

  胡宗宪曾经说过:“恒山壁立俯云中,真气冥冥帝座通。一柱当天撑斗级,三关亘地镇华戎。”而这首诗指的便是悬空寺。远看,悬空寺犹如屹立在悬崖上的宫殿;近看,似乎整座“宫殿”都只靠几根木头棍子撑着,我不禁瑟瑟发抖。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跨上楼梯,那楼梯可真多真陡啊!走进悬空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弥勒佛。看来它历时已久,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再往里走,来到了一座凉亭。我从凉亭往下望,不禁腿一下子软了,只见所有的人和车像一团小蚂蚁似的,十分渺小,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已爬得多高。我们继续走,我都不敢往下望。我走楼梯不是走的,而是爬上去的。我们一路一边拜佛,一边玩耍,来到悬空寺最高处,我紧紧地拉住爸爸,往下望,人们真是只有一粒米那么大。

  悬空寺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游记作文6

  悬空寺?莫非就是悬挂在半空的寺院?对,就是如此。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就带我到位于恒山的悬空寺见证了这一奇迹。

  我怀着好奇来到全球奇险建筑之一——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天哪!它真的悬挂在悬崖峭壁之间!远远望去,我看见悬空寺有一些柱子支撑着,但是,导游叔叔告诉我们那些柱子其实基本不起作用,*时它们都在休息,只有寺中人特别多的时候才会帮忙。我觉得很纳闷,那么悬空寺到底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原来,真正担当重负的是深深*岩石中的几根大梁。我惊叹不已: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居然能把木头深深*如此坚硬的石头,真是“奇”啊!我环顾四周,发现悬空寺的顶端有像锅子一般的山头,把它笼罩起来,两侧的山峰就像两只大手为它遮风挡雨。对面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高耸入云,使它免遭太阳的曝晒。这就是悬空寺这么多年经历风风雨雨还能毅然挺立的原因。

  我迫不及待地登上悬空寺,确实很结实,不过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怕它忽然倒掉,于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走在我前面的一位阿姨双腿都是颤抖着的。我按照参观路线慢慢往上爬,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最高处。我朝下望瞭望,也不是特别高,我松了口气,消除了一大半的恐惧。我东窜窜,西跑跑,去参观里面的设施。哇!各种各样的佛像,应有尽有。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不过,与其它寺庙不同的是:悬空寺里不住和尚。下去的时候因为没有刚刚那么怕了所以自然而然快了许多,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下。

  我回头看着这座特殊而神奇的寺庙,从心底里佩服祖先们的智慧,这下我彻底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了!

悬空寺游记作文7

  今天,我来到了位于山西浑源县的悬空寺又名玄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我们登入悬空寺,充满了好奇的心情往里走。哎呀,好高啊!这时我心想 ,古代人真的好聪明啊!能从折磨高的悬崖上建一个寺庙,而且它已经有了1500多年的历史了。真是太悬了!我这么说,是因全寺共有40间殿阁,但是这个寺庙只是用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桩支撑。

  再说“奇”,那我们就要远望悬空寺了,远看就像一只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说完“奇”,我们就要说到“巧”了。因为在建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设寺庙各部分建起,在里面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去悬空寺一游吧!

悬空寺游记作文8

  过年了,爸爸、妈妈带我去淳安、建德一带度假,那里空气干净,风景优美,我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建德大慈岩。

  去大慈岩的路上,我就好奇地问爸爸:“大慈岩是什么,是一块岩石吗?”爸爸告诉我:“大慈岩是座山,山上有座庙。”我和妈妈就开始念:“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念着念着,就听见妈妈在喊:“这边山上真的有座庙,还有个菩萨呢!”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我果然看见一座寺庙悬在半空中,边上坐着一尊大金佛。

  为了照顾妈妈这个老弱病残,我们坐缆车到了半山腰,爬了一段台阶后,脚底下路变成了一块块石板,从两块石板之间的缝中可以看到深深的山谷,我有点害怕。还好没走几步,就到了清音阁,清音阁一名取自古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过了清音阁往下走,就到了香亭,香亭旁边就是我们在山下看到的大金佛,这是一尊双面佛,面向山体而坐,我们在山下看到的是这尊佛的后脑勺。

  又走了一段路,我们走到了一个小卖部,爸爸去买开水。我发现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这里是观佛台。从这里向对面山上望,可以看到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侧面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被誉为“中华一绝”。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之最》。我仔细地看了那座山,上半部分是有点像一张脸,但我觉得他并不像慈眉善目的菩萨,倒是有点像变形金刚。不管它是什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我感叹。

  过了观佛亭,我们又开始向上攀爬,来到地藏王菩萨庙,大殿一半嵌入山岩一半悬在空中,也因此获得“江南悬空寺”的美名。走了这么多路,又已经是正午了,我们全家往“泡面洞”走去。

  到了“泡面洞”,我们一人买了一碗泡面,走了这么多的山路,我觉得这碗泡面特别香。我一边吃泡面一边想:“连饭馆都只卖泡面,古人没有现代工具,却能在这么高的山上造出这座悬空寺,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吃完了泡面,我们就下了山。下山花了四十分钟,到了山脚我的腿已经发抖了。

悬空寺游记作文9

  从云冈石窟出来,正好有车去悬空寺,于是我们赶紧上车。就这样一路我们来到了大同最有名的悬空寺。

  我一抬头,就看到在悬崖峭壁上的一座相连的寺庙,这就是悬空寺了,我情不自禁的(地)感叹,哇,太壮观了。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崖壁上竟然会有这样雄伟的建筑。悬空寺下面仅仅由几根红木支撑着,在整片峭壁上显得孤零零的,但却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高超技艺。(巧夺天工呀!)

  进入景区后,我的注意力被一块李白题字的大石碑吸引,我发现壮观的壮字旁边多了一点,本来我以为这是错别字,后来听景区的人介绍,原来这多的一点是因为悬空寺太壮观,因此比壮观还多了一点。(壮多一点,有了“巧解”!挺有意思!)

  走进悬空寺,越走越高,刚到第二层,妈妈就吓得心惊肉跳,抓着我得手不放了。我问:“干嘛?”妈妈说她恐高,要我扶着一下。我扶好妈妈,一看妈妈后面,还有个人更夸张,竟然在那里爬着走,差点我就笑出声来了。不过从悬空寺的最高的地方看下去,都是悬崖峭壁,真的很胆战心惊,爸爸给我拍照时,都紧张的发抖了。(妈妈拉你的手、那人在爬着走、拍照时发抖,非常好地写出了“悬空寺”的“悬”!)

  过了会,我下楼时看到爸爸妈妈站的地方拍照很好,我怦然心动,又爬了上去,结果碰到一个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在讨论这里是上去还是下去,看我爬了上去,他们马上也爬了上去。

  游玩好悬空寺,爸爸在车上说自己的相机不够好,回家要再去买个镜头,一路我们说着话,司机载着我们赶去机场,结束了这次的山西游。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不是再斟酌下,让这篇游记更完美些!

悬空寺游记作文10

  李白在诗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秋日的清晨,随父母到恒山一游,便遇见了悬空寺。

  导游告诉我们,到山西的大同不去拜访一下悬空寺庙,心中是会留有遗憾的。据说悬空寺距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它是空建在恒山脚下金龙峡谷的悬崖峭壁间,被《时代》周刊称为悬在天上的建筑。我们从谷底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座不可思议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几根颤颤巍巍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我胆战心惊。导游说,恒山悬空寺庙*时是限制游客流量的,我们起得早便是佛虔诚的信徒,刚好可以一睹庄严的寺庙壮景。

  前一天刚下过雨,山路湿滑,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唯恐惊扰了山中的神佛。悬空寺建在半山腰,背向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楼阁间以栈道相连,我们在寺庙的栈道上,就像在天上漂浮,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眼前是红砖绿瓦,耳边是呼呼风声。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木板踏下去,到了一个游人稀少,栈道更为狭窄的地方。我停住了脚步,脚下吱吱作响。我实在是没有自信走过去了。我看到栈道对面有一个瘦削的僧人,正在打扫路边的阶梯。我抬头看他,正好撞见他看我的目光。清澈的眼眸里写满了慈悲与宁静。他冲我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向我伸出一只手来,渡我过去。握住那温润的手,我的心中莫名地感动。

  寺庙的僧人们告诉我悬空寺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是佛祖的庇佑。那么多撑在悬崖上的柱子,都是经过精心计算,有些承重,有些*衡楼阁的高低,在千年之前,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竟然有如此强大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杰作能够在后世成为奇景。

  那一天,我与悬空寺相遇,心中升腾起对历史与宗教崇敬与信仰。下山的路并不算太久,一路上遇到的风景,与来时就是不同,仿佛净化着我的心灵,“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5)

——恒山悬空寺导游词 (菁选2篇)

恒山悬空寺导游词1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时看到的*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字: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字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恒山悬空寺导游词2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时看到的*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字: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字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6)

——庐山黄龙寺导游词

庐山黄龙寺导游词1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49年新*成立,建国伊始,*就开始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公路正式开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公路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公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公路庐山居民常称之为“*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着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着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XX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917毫米,年*均雾日191天,年*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着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化佛教,代表佛教*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悬空寺导游词10篇(扩展7)

——开元寺导游词

开元寺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落地开花,与*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衡。他先后舍钱百万缗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湾与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开元寺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代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悬空寺导游词【10篇】【完整版】】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