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课文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小黑板出示,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出示小黑板,“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井图)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读一读——理解文本
1、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我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
二、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语文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给学生明白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主角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教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必须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并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能够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趣味,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必须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提高,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善。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能够经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到达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我提高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这篇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进行情感朗读,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文章的寓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一、理解词语、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的环节,这节课也同样如此,因为学生只有做到情感朗读,才能加深对词语、文本的理解,同样的,学生只有对词语、文本理解了,才能做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在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只能说出大时,我则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我们学校的操场大吗?和*广场大吗?能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就有学生说出是大到看不到边。这时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词语的教学,而是进行拓展,让学生再说出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学生说出了大海、草原、宇宙……此时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必定是准确、鲜活的。因此在读小鸟说的这句话时,老师无须指导,学生自然就能读出情感。
二、积累词汇、说出寓意
课文虽然不长,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学生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说出小鸟会对是因为它飞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物时,我则说出“见多识广”,一来是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二来是为学生在后面说出寓意奠定基础,在后面教学中出现的“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同样如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说出“坐井观天”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时,学生能用上我教的这些词语,轻松地说出了本文的寓意,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单纯地追求形式,进行了一个课本剧的表演,但由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够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够广,其实只用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再次完整地感受课文,又能够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的真正成功在于每位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而非几位学生的精彩表演。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台。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初步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意思,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运用,还有哪些是无边无际的,学生说出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接着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评评理谁说的对谁说的错,青蛙错了会怎么改正?并且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初步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但由于对统编版教材不太了解,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的问题有点繁琐,学生朗读、思考、对话的时间不充足,对课后习题的体会不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统编版的整体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综合考虑人文性和语文要素的要求,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争取向新理念下的四有课堂迈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节课围绕识字写字和学习课文两大环节进行了教学,这堂课总的来说,还不错。准备非常充分:教具的制作非常用心;课堂调控得很好;师生互动很融洽;教学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表达很清楚明了;板书设计很合理。尤其是生字的教学,很扎实,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义,还会学会了正确书写。学习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在阅读、感悟方面学生掌握的很好,第三次对话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有点仓促,感觉不完美。课文拓展“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的、想到的。”学生回答的很单一,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不完整,需要长期积累。在指导阅读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如: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经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教学中,没有做到细致的指导,整个课堂显得有点失色。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一
教海无涯!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课改的经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详,昔日中山小学某女教师讲的那堂参赛课仍历历在目,当初感到她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甚至自己可更胜一筹。然自己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课前我虽殚精竭虑,课后却倍感不适。
二
本节课是我自已备的,上网查了人教版的教案,借鉴了“用书本卷起来看天”这一个方法。课堂结构是这样处理的:
1、迷语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听磁带)
3、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请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4、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
5、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说。
6、你想对井底之蛙说些什么?
本节课教具的准备比较充分,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下课铃一响,正好上完。
三
“学生读得过少”许多教师在课后提出了这一中肯的建议。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读得不入情入境,读得很生硬,特别是在演一演的时候,学生对着黑板念,说明了明显对课本不熟悉,反过来,如果多读,让学生反复读,就不会是这个效果。
“讲得太烂,分析过细”是本节课又一个缺点,是的,我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的作业都渗透进去,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同步辅导》。缺忘记了语文是一门美的教学,要让学产生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小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题目讲解,题型分析。
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纲突出了“读”的地位,突出了读的目的性,突出了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础;培养语感是关键;“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大纲提出这一点特别针对“重分析,轻感悟”,而我在教学学实践中恰恰犯了这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五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其实以上新教案的实施会遇到各种问题,屡败屡战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我再回到文本,“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小鸟可能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十分精彩,小鸟可能飞过雄伟的高山、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田野、美丽的城市……我再因势利导,“它飞过这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其次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把书本卷成圆筒状,通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与*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见多识广的小鸟,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5、培养想象、表达能力。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布置他们回家写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我觉得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还有待改进。由于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学生的回答也就比较随意。这也提醒了我今后课堂上的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话寓言。经过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我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经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经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十分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观点:天仅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一样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经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经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青蛙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最终,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齐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经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当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能够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3.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可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经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经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十分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观点:天仅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一样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经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经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青蛙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最终,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能够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可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从《识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出一个大道理,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强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话寓言。经过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习识字4时,学生已经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教学本课前我又重新强调了这一点,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已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在指导朗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经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当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一, 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 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 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一、复习旧知
1、引读第一段
学生贴图: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2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 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比赛朗读这两句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2.出示:
青蛙图 井口那么大 天有多大
小鸟图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小鸟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天大的很
“一百多里”
(3)指导朗读,赞叹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2)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比赛朗读这两句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谁说得对?
小鸟飞过的地方:…… 因为……所以……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
因为……所以……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四、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1、青蛙 跳出井口,他看见——,心想——,于是他对小鸟说——
2、有一天,这只青蛙碰到了另外一只也坐在井底的青蛙,它们会怎么说呢?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井盖 井口 井沿 井碧 井底
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教师相关的课件与头饰。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师:今天我们学“坐井观天”。“井”是生字,跟老师写空,大声念——井。对,是后鼻音。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2、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图片。看谁坐井观天——青蛙。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在听到时候我有两个要求。
二、范读课文
要求:
1、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个问题。
2、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读好“井沿”理解意思;注意读正确“哪儿”(读第三声)“大得恨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 抬 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4、、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3)完成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二、学习课文
师:我们两位同学上来给这故事配音。同学们仔细听,完成这个填空:( )和( )争论( )。
生:配读课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
师:那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在黑板上分别贴青蛙和小鸟图片)请同学打开课文自己读懂它,行吗?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
生:井口那么大(板书:井口大)
师:在哪一节课文里说的?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对了,第四节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四节)
师: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
生:(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说大话”就是我们说的吹牛。
师:我们来当青蛙看天:用本子卷起一个井口,看一看。我们从井口只看到天的一小片,是吗?那么,难怪青蛙会跟小鸟自信地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指名读);
师:课件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课件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习说话)
师:比较一下哪一句好,第一句语气更肯定!我们用肯定的语气一起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师:是啊,在青蛙的眼里天很狭小,根本不用飞那么远,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哪一句是青蛙认为的大话。请读读第三节,课件出示第三节——。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
师:“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路程很长,小鸟飞了很远了,天空很大。
师:是啊,小鸟在辽阔的天空中飞啊飞,飞过高楼,飞过大厦,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可以说是飞过了很远的路了,所以小鸟回答说:“我从——”开小火车读
师:路有这么远,天有这么大吗?青蛙可不信!你信吗?为什么?
生:信。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来对读。好吗?(【课件出示 读5、6、7自然段,戴上头饰:师(青蛙)生(小鸟)对读,读出语气】
师:课件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呀?
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还有什么无边无际?课件出示练习:选词说话:大海 草原 沙漠 操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谁能读好“无边无际”。
师:你这么耐心地劝说,可是青蛙说它不会弄错的。课件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谁来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 (好有自信的青蛙啊!)
师:青蛙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再来劝劝它,好吗?这样吧,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当小鸟来,我读旁白。
生:课件出示这句话: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青蛙啊,小鸟都在笑你呢!你还信不信?
生:不信!
师: 那么男女同学互换角色,不读旁白直接劝说——课件出示:“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
师:可是,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 ),是因为( )。
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 )。
(请学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小结板书青蛙(目光狭小 不听劝说;小鸟(见多识广 耐心 聪明))】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青蛙应该怎么做呢?)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目光狭小)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了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自己不会弄错的,那就不应该了。(板书:不听劝说)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它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会说些什么?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阿!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师:是啊,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它跳出了井口的青蛙再也不会被人笑了,因为它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了,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把青蛙说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想象写话:
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了井口,一看, 。
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演得好的,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动画片段进行配音表演。 希望同学们积极尝试!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
[课件出示:井]很久很久以前,这儿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解释课题:观,看;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关于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说的板:青蛙、小鸟)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想一想:青蛙在-------,小鸟在-------。
3、用序号标出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说说:它们在争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用“落”呢?(副板书:落?)
故事就这样在青蛙和小鸟的邂逅中开始了。
2、回答提出的问题:几次对话?指名让学生按对话次数朗读课文。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板:天?)
四、讲读课文
它们是如何争论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吧。
1、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课件出示]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问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它飞过哪些地方?)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小鸟飞了很远吗?
解决(落?)
(4)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讲读第四、五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了呢)
1)[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夸张的话,吹牛)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教学际,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它们俩的语气、态度会是怎样的呢?同桌来演一演吧。
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坐井观天》
指名表演。
(7)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谁对?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
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
青蛙成为井底之蛙,并不能全怪它。它生来就在井底,出不去。青蛙也很可怜呀。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能不能让这只青蛙不出井底,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有什么办法?(生:让她看书、看报;帮它在井口装摄像头……)
小节:要想不成为井底之蛙,我们该怎么做?
3.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再来看看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看看这只青蛙除了见识少,还有没有别的缺点,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六、七自然段]生自渎
(1)还有什么缺点?从哪儿看出来?它笑什么?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骄傲、自以为是的语气了吗?)(生评议)
(2)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教学:信
指导读小鸟的话。“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生评议)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指导朗读多么骄傲、自以为是的青蛙,多么善良、诚恳的小鸟,谁能演好这两个角色?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后延伸:
1、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六、作业:
发挥想象,如果有一天,井水升得很高,青蛙跳出了井口,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板书: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井口大天,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及图片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示动物小图片)你们瞧,这可是老师亲手画的,精心为你们准备的,喜欢吗?不过只有学习认真,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做得到的小朋友坐端正。真棒!词语娃娃正等着你们呢!
1、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坐井观天口渴回答相信抬头小鸟
无边无际说大话弄错井沿看见青蛙
2、理解词义:“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那你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吗?
词语搭配:无边无际的(天空)(大海)(沙漠)(宇宙)(太空)
3、说句子:任选其中一个词语说句子。4个
小结:小朋友能够学以至用,老师真佩服你们。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60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贴小鸟、青蛙图片}
争论什么?(天的大小)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对,就是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的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④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师贴出句条。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
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
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让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③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指名说
③互动学习: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想象一下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会说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板书}:见识广,见识少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们曾学过识字4,当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这样可是不对的。
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人到台上扮演青蛙和小鸟,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演得好的话老师将把美丽的头饰送给他。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奖励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鼓励。
七、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
1、填空:(小黑板出示)看你能填出几个合适的词语
2、抄写课文后面的读读记记(积累词语)
3、课后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写一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能用“一……就……”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理解“井沿”。
(三)学习课文
1、用不同符号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名读,同桌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个问题:天有多大?(板书)
3、理解“无边无际”,学习“际”。
4、想象说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看到了什么?
5、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抬头就看见天。”说话“一……就……”。
6、小实验。
7、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笑了?
8、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四)扩展:劝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想象第四次对话;故事寓意。
(五)表演课文。
(六)写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
二、初读熟知
1 、师:同学们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画出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画得真准!小朋友,你们画对了吗?
三、精读课文
1 、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久,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一读这段对话。
2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对话),接下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了,请看屏幕。
生读句子。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说说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看看,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情境。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3、总结全文
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学点知识,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学写“观、喝、渴”3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教学过程: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观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小结: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3、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描一描插图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图画,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建议:一个站着,一个蹲着,手做圆圈状。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
(2)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创设情境,比如,同桌两人认领角色,以青蛙或小鸟的身份走进故事。此外,串读时还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三、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②想象拓展。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________,飞过________,大得很哪!”
(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的争论。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四、运用生字,指导书写
1、学以致用“渴、喝”。
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
2、指导书写“渴、喝”。
(1)观察对比,书写“渴”和“喝”。教师范写,提示: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
(2)学生练写。
(3)反馈指导,再练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讲故事《狐假虎威》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一想:故事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
3、过度: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学习的13课,板书课题,齐读。
4、“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二、感悟课文,理解三次对话。
1、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完以后把圈画出来的生字再读几遍。
3、指生读,指正字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小鸟和青蛙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论。
5、理解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鸟和青蛙为了天多大的事情而争论,它们在哪儿争论。
指生贴图。
理解“井”“沿”
记“沿”字(加一加,换一换……)
生活中还有什么“沿”(缸沿、江沿、炕沿)
6、感悟第一次对话。
指生读
它们都说了什么?
青蛙看到小鸟什么感觉?用惊奇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次对话。
7、感悟第二次对话。
同桌合作读第二次对话。
青蛙相信了吗?理解小鸟说的大话。
对比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非那么远吗?
有感情朗读青蛙的话。
谈小鸟的观点,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8、感悟第三次对话。
师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小组汇报。
井底看天,谈想法。
学习“信”字。
有感情读第三次对话。
三、发散思维,续编对话。
1、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
2、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3、指生演,师评价。
4、续编第四次对话。
四、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
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7、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读儿歌。
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播放动画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井口小鸟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拓展“两翼”教材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培养学生的美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一主两翼”教材中的2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分角色感情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三、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激趣导入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1、齐读《你读我诵》中的《成语(一)》、《成语(二)》,不认识的字用“ ”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男女生对对读。
3、成语释义读。
4、解题引入新课,用“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井、观”2个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2、用“ ”圈出本课生字,同桌合作学习,认识生字。
3、检测识字。(a字卡检测、b游戏闯关、c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训练朗读。
1、批注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内容。
2、分角色朗读对话,训练不同标点符号句子的读法。
3、用我们积累的成语评价一下青蛙和小鸟。
(四)背诵成语。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挑战背诵,奖励评价。
四、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版画 词卡
五、布置作业
练习规范书写生字:“井、观”。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yán)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dá)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kě)了,下来找点水喝(hē)。”
青蛙说:“朋友,别(bié)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nòng)错(cuò)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
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欢做游戏么?(喜欢)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把你们的眼睛张大,看看天有多大?(好大好大,没有边际……)
那么拿起你的书本,像老师一样,把书本卷成一个小圆筒。(老师指导学生卷圆筒,帮不会的小朋友完成……)
现在,小朋友们把你们卷成的圆筒拿起来,对着圆筒看天。(小朋友拿起圆筒看,东看看西看看。)
现在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很小,像圆筒那么大)
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课件: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正呱呱叫着。你听,小青蛙也在说“我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二、引出话题,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一只飞翔的小鸟。
瞧,小鸟飞来了,从广阔无边的天空中飞过,落在了井沿边。小鸟说“天大得很,无边无际。”小朋友,青蛙和小鸟看见的天空怎么会不一样呢?天空到底有多大?谁对谁错了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学生齐读课题2—3遍。
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不认识的字,认真读读旁边的拼音。(学生自读)
出示生字及拼音:
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跟着老师读课文。
自己再读课文。
三、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那句话?和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读后情况。
老师及时点拨,相机肯定表扬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所理解的内容。
四、识记生字,练习写字
1、出示2个生字“喝、沿”
2、提问:
(1)你在学习这两个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渴、喝字形相近)
(2)你学这两个字的小窍门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字形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你认为写“沿”字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
(4)写“答”字时,注意上边的竹字头约占三分之一位置。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沿”、“答”、“弄”、“错”等字。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2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
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
青蛙说── 小鸟说──
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
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
1、交流心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短小幽默。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
课件出示生字:
沿 际 信
1、学生齐读,指名读。
2、谁能用“沿、际、信”这三个字分别来说几个词?
3、学生自由读组的词。
三、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1、指名读。
2、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
5、小组内评议。
四、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小鸟 青蛙 朋友 坐井观天
看见 井沿 抬头 无边无际
1、齐读,指名读。
2、学生在书上抄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
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教学《坐井观天》这堂课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本课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孩子们齐读课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课题。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谁坐井观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我认为课堂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这是必要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上到哪儿算哪儿。我觉得我的课堂有点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作为作业布置,如果让孩子们接着说,想象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课堂一定更精彩!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青蛙与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出示自制的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歌唱由《我是一只小小鸟》自编的歌曲《小鸟与青蛙》:“我是一只小小鸟,却怎么飞也非不高,我是一只井底的蛙,我在井底好孤独????”,同时讲述小鸟与青蛙开头的对话。
3、提问:同学们想知道接下来小鸟与青蛙之间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板书课题《井底之蛙》。
2、生齐读课文。
3、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请把它找出来。(3次)
三、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女生读小鸟的话,男生读青蛙的话、老师读其余的部分)
2、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①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
②指导理解“井沿”:出示挂图,生上台指出井沿的位置。
3、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第几次对话?(第二次)(生找到青蛙的第二次说的话并齐读。)
4、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动手实验:把一张纸或是你的书卷成圆筒,从圆筒中你能看到什么?(生汇报)
5、青蛙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井口那么大)
6、你认为天有多大呢?
(无边无际)
7、引导理解“无边无际”,同时利用课件演示天的无边无际,学生观察后汇报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8、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后汇报
生1:小鸟,对不起,我不该说大话??
生2:小鸟、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天不只有井口那么大????
四、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1、再次齐读课文。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天有多大)
3、你愿意做小鸟还是井里的青蛙?
预设答案:
生1:我愿意小鸟,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道的东西多。生2: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生3: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可以帮助人们捉害虫。
生4:我小鸟和青蛙都想做,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识丰富;青蛙知错就改。
五、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书写“沿”和“蛙”字。
沿:右上边不要写成“几”。
蛙:右边是两个土,两竖不能连起来。
2、谜语识字。
一人在发言——信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小鸟青蛙朋友看见井沿
相信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六、布置任务
1、自己做一做小鸟和青蛙,练习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书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青蛙
落坐
井沿井里
无边无际只有井口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反馈。(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3、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
5、青蛙在哪里?谁来给老师摆一摆?小鸟又在哪里呢?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1次对话,(课件出示)谁想读一读?
指导朗读。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学习第二次对话:
3、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对话。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生字?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学们读得可真棒,下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学习第三次对话: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1)、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他是多么的愚蠢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3)、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生练说)
这还是一只的青蛙。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四、学写生字。
1、读完了三次对话,下面我们来学习写生字。出示生字: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字有什么特别?
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2、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
3、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再三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从《识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出一个大道理,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强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话寓言。经过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习识字4时,学生已经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教学本课前我又重新强调了这一点,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已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在指导朗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经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当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资料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研究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必须的困难,并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本事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教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
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
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那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我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资料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
经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我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我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确定。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确定。
经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教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一样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一样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我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角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经过主角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主角,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主角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主角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明白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此刻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终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仅有井口那么大。经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经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明白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经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明白天有多大,它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这是能够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当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教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最终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多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明白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多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主角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主角,“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给学生明白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主角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教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必须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并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能够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趣味,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必须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提高,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善。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能够经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到达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我提高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这节课总的设想是读中悟,品语言,明道理。
(一)复述故事,提炼内容。
上课之初,师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便于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好的为阅读积累做准备。
(二)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层次。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一
教海无涯!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课改的经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详,昔日中山小学某女教师讲的那堂参赛课仍历历在目,当初感到她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甚至自己可更胜一筹。然自己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课前我虽殚精竭虑,课后却倍感不适。
二
本节课是我自已备的,上网查了人教版的教案,借鉴了“用书本卷起来看天”这一个方法。课堂结构是这样处理的:
1、迷语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听磁带)
3、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请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4、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
5、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说。
6、你想对井底之蛙说些什么?
本节课教具的准备比较充分,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下课铃一响,正好上完。
三
“学生读得过少”许多教师在课后提出了这一中肯的建议。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读得不入情入境,读得很生硬,特别是在演一演的时候,学生对着黑板念,说明了明显对课本不熟悉,反过来,如果多读,让学生反复读,就不会是这个效果。
“讲得太烂,分析过细”是本节课又一个缺点,是的,我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的作业都渗透进去,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同步辅导》。缺忘记了语文是一门美的教学,要让学产生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小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题目讲解,题型分析。
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纲突出了“读”的地位,突出了读的目的性,突出了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础;培养语感是关键;“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大纲提出这一点特别针对“重分析,轻感悟”,而我在教学学实践中恰恰犯了这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五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其实以上新教案的实施会遇到各种问题,屡败屡战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这学期,我依据教学进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学生通过自读质疑、读中释疑、角色体验等方法体会到青蛙和小鸟当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心情。这时,我提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聪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谁弄错了?”当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展开讨论后,集体交流开始了。活泼的黄怡敏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小鸟说得对,当青蛙问小鸟从哪里飞来的时候,小鸟告诉它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说明天真的很大。”机灵的金泽泽接着说:“我也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我的理由和黄怡敏有点不同。我认为是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边起立一边回答:“我觉的两个地方都能说明天很大,无边无际,小鸟说的对。”沉着的陈曙晖用她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回答:“我同意黄怡敏和金泽泽的看法,但我还要补充一点。从小鸟飞那么远,飞一百多里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则小鸟怎么会那么口渴呢。”……看着孩子们精彩的交流,我是听的心花怒放。当我正准备顺势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我们班最懒惰的“不做作业大王”陈斌斌。难道他还有自己的见解?带着一丝疑惑,我示意他起身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话的声音比*时还要小,但“我认为青蛙是对的”这八个字却让全班的每一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间寂静下来,同时也睁大一双双眼睛,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陈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时,我看到陈斌斌那一张娃娃脸上有着难以名状的神情。对于课堂上的这类向好学生发言一般倒,质疑学困生的回答的情况,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学困生敢于发表与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还真是头一次。但我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争相发言,替我“解围”。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笑着告诉他:“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个男孩振振有词地说道:“这只青蛙也没弄错,因为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看到的天就是只有那么大,它确实说了它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它也没说错啊。”他一边还用身边的作业本子,卷成筒状朝着窗口望,一边说:“你们自己试试看,天不是也变成这么大了吗?”听完这样的理由,我首先表扬了陈斌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请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因为有这样的阅读动力,让师生更加投入。学生借助有关学习过的资料(一叶障目)突破了教学难点,懂得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做见多识广的人。这时,我请陈斌斌再来谈一谈他对文中这只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说道:“我的想法转变了,是青蛙错了。因为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东西少,它的见识就少,所以才会觉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摸摸他的头,看着他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为我们班级有这样敢于质疑的勇敢学困生而感到到高兴。
上述教学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有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坐井观天》这次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孩子还是*,对自己的阅读总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或是凭个人的爱好,或是各自的经验对读物进行选择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尽管可能解读的不是很正确,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了。上述教学案例中陈斌斌对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以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理解去代替陈斌斌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孩子的阅读个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多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第二、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
所谓“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陈斌斌刚开始判断青蛙的看法时显然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我告诉他在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咱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做法,其目的是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潜心阅读,能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读懂重点段落以后,陈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营造师生*等对话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老师我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为有这样合理的师生定位,包括陈斌斌在内的所有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无法预约的亮点,正是源于师生*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经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经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十分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观点:天仅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一样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经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经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青蛙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最终,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能够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可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逐一出示问题:青蛙和小鸟总共有几次对话?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谁说的对?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问题答案,既训练了读,又解决了问题。在学习第二次对话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个问题。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第三次对话时,学生对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的含义的理解上不够到位。识字方式相对单一。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怎样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上燃气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得这节课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充满好奇。在一步步闯关识字中,激发起了学生独立识字的意愿。之后为了培养他们朗读文章的语感,我在范读中以配乐形式朗读课文,赋予了文章一种美感,学生们听着听着对这个故事更加喜爱。为了使得朗读训练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来前面表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更喜欢朗读了。而这一遍遍的朗读正是为学生自主感悟,总结文章寓意做以铺垫。在讨论中学生自发总结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后面的续编更富于一定挑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小主人的角色定位。拓展选择的几则寓言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在已有知识中学生尝试感悟寓言的特点,非常贴切学生认知经验与规律。
本课中,我无时无刻不再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常说阅读是一项工程,只有行于当下,来日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总结中我以“走入书海,扬帆起航”为总结,望以此小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激发起他们读书的愿望。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些许遗憾,我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初步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意思,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运用,还有哪些是无边无际的,学生说出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接着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评评理谁说的对谁说的错,青蛙错了会怎么改正?并且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初步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但由于对统编版教材不太了解,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的问题有点繁琐,学生朗读、思考、对话的时间不充足,对课后习题的体会不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统编版的整体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综合考虑人文性和语文要素的要求,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争取向新理念下的四有课堂迈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透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
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潜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潜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资料,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个性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透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
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构成逆向思维,不仅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潜力和创造潜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透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潜力,提高了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准备了一个星期,终于轮到我试讲了。站在讲台的那一刻,心里比上次好很多,至少没有那么紧张,思路也清晰了很多。
我先是说课,本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可是说课的时候居然结巴,因为我的说课稿写得过于潦草,潦草到自己都有点难辨认,所以老是断断续续的。看来真的不能有半点马虎啊。再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看天与用纸筒看天的一个环节,他们熟悉说课的说可以把这个环节归为一个说课环节——过程与方法目标。呵呵,又长见识了。说真的我只知道说课的最普通的那几个环节,对于说课我真的了解得少之又少。第三,我在设计说课的时候把第一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归纳了进来,从而误导了听课的同学。
抽签的时候我抽到的是阅读教学,所以我选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因为课文里主要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作为阅读课比较好进行教学。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着重放手让学生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我的教案设计大概是:
1、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
2、全体朗读课文。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5、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读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一节课下来,出现的问题真是不少。首先是口头禅,也许比起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好了一点,但是比如“讲一讲”、“看一看”等不符合教学用语的口头禅我还是掺进来不少。这也许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不过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多加注意,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次我是比较重视的。
其次是问题设计不够简洁,这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来的,可是这次我还是重犯了。其实很多时候,一旦你上了讲台,就算你准备得在怎么充分,说话的时候还是会语无伦次的,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自己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听懂。如,我原来是想问学生:“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是笑着说的?它两笑的含义一样吗?”然而我一紧张,把这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明白。
第三,备课的时候我只备课文,却忘记了备学生。就比如,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不懂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我备课时是准备让学生来做小老师,让他们互问互答的。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本意偏偏相反,我备课的时候是没有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帮他们解决不懂的词语,以至于后来不够时间进行教学。同时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解释课文标题,我甚至忽略了课文标题,所以绕了很多弯路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寓意。
第四,对教材不够熟悉。我说的不是对课文不熟悉,是对教材不熟悉。有一组员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注意到了,我所讲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在这一阶段,教材要求的是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在这之前是不要求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的,我不熟悉教材,尽管我也有利用结合插图理解不懂的词语,可是我没有注意到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反而是绕大圈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者我没有联系课后习题来设计教案,这着实是损失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有点“丢了西瓜检芝麻”的感觉。
第五,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忽略了下面的学生。因为上课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到底在上课的时候要怎样去权衡呢?
第六,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看看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划出来,等会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这是我参照一本教参来设计的,可是实施起来才发现这三个问题的顺序有点颠倒,让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看来真的不应该照搬别人的东西,凡事还得自己先斟酌一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通过角色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角色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现在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通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该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老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谢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谢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角色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角色,“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立刻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状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潜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忙,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透过主体的实践努力到达掌握必须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个性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主角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主角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态度用心认真,有的为了读好主角,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能够也必须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能够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务必得读重音,哪儿务必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主角,所理解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主角,就单挑旁白来读。用心的孩子,朗读水*较好的孩子就“走进”主角,朗读水*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复,要轮换主角。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透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资料,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忙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通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其次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到达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道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本身的故事情节容易理解,但要领悟成语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最能让孩子们领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读。
朗读是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要在读中感悟,如何朗读,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1、朗读层层递进。
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中,在指导读青蛙的话时,我先利用明显的错误语气来读,孩子们立刻会纠错:这样读是不对的。这种纠错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当小老师的欲望,他们争着抢着读,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能将老师的错误指出来,其实就是对他们自己的朗读、对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动的朗读中,让孩子们体会用正确的感情的朗读是多么重要,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是多么能感染人,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有感而读。
2、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面感的引入会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得口渴了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继续引导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这么远的路,应该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纳闷累恶毒时候说话的语气又会是怎么样呢?学生边想边飞过的这些地方,感受小鸟的疲劳与辛苦。
3、抓住重点词语重读。
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时,怎样才能读出路程的长呢?抓住“一百多里“这个次重读它,路程远的意思也就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4、师范读。
最低年级的孩子还说,老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但他们却是的模仿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范读对孩子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主导者重在导,这个“导“更多的是引导,是启发,而不是包办,在朗读中更是这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1.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3.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4.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这一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有点前紧后松。对于学生朗读表演的指导,还应该更具体一些。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篇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立刻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状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潜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忙,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透过主体的实践努力到达掌握必须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个性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主角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主角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态度用心认真,有的为了读好主角,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主角,所理解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主角,就单挑旁白来读。用心的孩子,朗读水*较好的孩子就“走进”主角,朗读水*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复,要轮换主角。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透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资料,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忙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之后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期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5)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0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课文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小黑板出示,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出示小黑板,“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井图)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能认识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理解课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初步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的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无边无际”、“井沿”、“大话”等词语。
2.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文学博大精深,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种---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比如《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等。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寓言《坐井观天》。板书:坐井观天
2、解题。
谁能说说“坐井观天”中的“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学习要求我会认的生字。
a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试读。
b指名学生领读。
c去掉拼音读。
d组词。
e交流识字方法。
你能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分段读课文。
三、感悟课文。
1、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位置?贴图,并填空。(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贴出青蛙图片和小鸟图片的位置。)
青蛙坐在( )。
小鸟落在( )。
2.认识“沿”并理解井沿(在图上指出井沿);
3.看看他们在争论什么?
四、朗读感悟
1.生再读课文思考: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2)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2.朗读感悟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课文。
(2)你为什么把“一百多里”读的那么响亮?
(3)从“一百多里”你知道了什么?
(4)再读课文。重读“一百多里”。读出小鸟飞的路程远,时间长。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自由读第二次对话。
(2)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井口大;无边无际)
(3)
a.“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天空图,你能读出天空的“无边无际”吗?(指名试读。)
出示大海图,你能用上“无边无际”说一说吗?
想一想: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用上“无边无际”说一说呢?
b.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做一做:把你的本子卷起来看一看,说说你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和不用纸筒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因为青蛙 ,所以它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因为小鸟 ,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4)再读一读。学生练读第二次对话。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读准“不信”。
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2)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意思?
(3)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呢?
(4)朗读对话,读出适当语气。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
五、拓展想像,略知寓意。
1.你觉得青蛙会跳出井口吗?青蛙如果真地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
2.了解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的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3.举一反三,复习巩固。
联系识字4说说还有哪些成语和坐井观天的意思一样。(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播放歌曲《小青蛙》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学习,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第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启发学生公里界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前准备:
井图一副。青蛙和小鸟的图象各一副,头饰各一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学习课题生字“井”“观”。
3、解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四、教学生生字词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指导书写,练习写生字。
4、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井( ) 沿( ) 抬( )
开( ) 没( ) 拍( )
(2)用“答”字扩词。
五、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读题。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将青蛙与小鸟分别贴在适当的位置。
(2)启发学生理解:“落”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
(3)教师结合挂图,讲解“井沿”、“井口”。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第2——7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了起来?”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指导朗读)
(2)着重理解:“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3)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理解:“说大话”是什么意思?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老师讲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的意思是: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指导朗读青蛙的这句话。
(2)讲读小鸟话,小鸟是怎么认为的?
学习“无边无际”。“无”是什么意思?“际”是什么意思?“无边无际”形容什么?
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学过的什么词与“无边无际”的意思相近?
(3)指导“哪”的读音和语气。
(4)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青蛙与小鸟的对话。
(5)提问,小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了起来?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青蛙认为小鸟说得对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2)启发学生理解小鸟说的“你是弄错了”中的“是”在句子中的意思。
提问:小鸟为什么要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呢?
(3)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青蛙和小鸟在这里各自的“笑”的含义。
(4)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实验
(2)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处次揭示寓意)。
(3)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性复述课文。
5、总结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练习
填空(在课堂或课后完成)
1、《坐井观天》说的是( )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只有( )。
2、小鸟看到的天是( )的,因为它( )。
板书设计:坐井观天
青蛙只有井口大
天看问题要全面
小鸟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二年级的小朋友爱听故事,爱看插图,也爱想象,他们的懵懂和奇思妙想会让《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更丰富,更有内涵。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分别是——青蛙和小鸟。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同学们真热情啊!他们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啊?(板书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老师给你们一些小提示
(出示词语):
青蛙大话抬头弄错跳出井口
小鸟井沿口渴喝水无边无际
(1)谁来大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
(2)指名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3.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下面老师可要出出难题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枯井图)你们知道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位置吗?谁来画一画、说一说?
3、体会“坐”“落”的区别。
4、现在知道“坐井观天”的意思了吗?指名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体悟二至七自然段
(出示课件)这两只小动物在争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就知道答案喽!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请三组同桌读读三次对话。
3.(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扮演角色读。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想想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
(2)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体会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指导朗读,注意:青蛙的话要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
4.(出示课件)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4)那么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理解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齐读青蛙的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小鸟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6)“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用“无边无际”来形容?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7)你们觉得谁的话说得有道理呢?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说得也很好。
(8)相信你们读得也会非常好!朗读指导: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突出天的大。
(9)男女生分角色读。
5.学习第三次对话。
过渡:青蛙又怎么反驳小鸟的话呢?请看第三次对话。
青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2)出示句子:我xx不会弄错。如果要在括号里加个词,你会怎么加?
(3)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都在“笑”什么呢?
(4)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6.男女同学分角色赛读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
三、朗读体悟,理解寓意
1、青蛙和小鸟为在争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
2、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同学们模拟青蛙的生活环境,体会青蛙的视野。
3、那小鸟为什么会有和青蛙不一样的想法呢?
4、讨论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如入的了解,出示“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
1、固执的小青蛙终于想通了,勇敢地跳出了枯井。大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目光短浅的小青蛙,此时你会看到什么呢?心情怎么样?还想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能不能学习小青蛙呢?你要告诉自己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向小青蛙学习?一起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收集资料:收集一个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认真读一读、悟一悟。
2、查查资料:看看月亮、地球和太阳谁比较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讲故事《狐假虎威》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一想:故事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
3、过度: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学习的13课,板书课题,齐读。
4、“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二、感悟课文,理解三次对话。
1、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完以后把圈画出来的生字再读几遍。
3、指生读,指正字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小鸟和青蛙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论。
5、理解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鸟和青蛙为了天多大的事情而争论,它们在哪儿争论。
指生贴图。
理解“井”“沿”
记“沿”字(加一加,换一换……)
生活中还有什么“沿”(缸沿、江沿、炕沿)
6、感悟第一次对话。
指生读
它们都说了什么?
青蛙看到小鸟什么感觉?用惊奇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次对话。
7、感悟第二次对话。
同桌合作读第二次对话。
青蛙相信了吗?理解小鸟说的大话。
对比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非那么远吗?
有感情朗读青蛙的话。
谈小鸟的观点,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8、感悟第三次对话。
师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小组汇报。
井底看天,谈想法。
学习“信”字。
有感情读第三次对话。
三、发散思维,续编对话。
1、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
2、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3、指生演,师评价。
4、续编第四次对话。
四、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从而悟出课文寓意。本课的板书将“井”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再采用对比的形式,将小鸟和青蛙的观点板书在“井”的相应位置,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寓意:所处的位置不同,认识的事物不同,看问题的态度也会不同。“坐井观天”一词置于井的底层,与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点明了课题,又告知学生青蛙认为天井口大的原因,真是一举两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五、课前准备:
能活动的挂图。
六、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谈话导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出示生字词卡片:(来和字宝宝打声招呼)指名认读——齐读。
(二)学生齐读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课文,深入了解大意。
让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出示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结合理解:{渴(口渴,需要水);喝(喝水,要用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4)指导分角色朗读。(个别读——领读)
2、学习第二次对话。(出示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它相信小鸟的话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板书:天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天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5)带学生体验:探头窗外,说说你*常看到的天有多大?指引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再请同学们用书本轻轻地卷成纸筒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男女分角色对读。(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小鸟:劝告的语气)
3、学习第三次对话。(出示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自信,愚蠢)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自以为是)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善意,真诚)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讲道德)(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指名分角色读后评价。
(6)分组再感情朗读。
(7)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说些怎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课堂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3、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联系实际举例)
{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飞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4、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任务)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续编“坐井观天”的故事。
(四)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坐井观天”图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教师相关的课件与头饰。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师:今天我们学“坐井观天”。“井”是生字,跟老师写空,大声念——井。对,是后鼻音。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2、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图片。看谁坐井观天——青蛙。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在听到时候我有两个要求。
二、范读课文
要求:
1、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个问题。
2、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读好“井沿”理解意思;注意读正确“哪儿”(读第三声)“大得恨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 抬 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4、、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3)完成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二、学习课文
师:我们两位同学上来给这故事配音。同学们仔细听,完成这个填空:( )和( )争论( )。
生:配读课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
师:那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在黑板上分别贴青蛙和小鸟图片)请同学打开课文自己读懂它,行吗?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
生:井口那么大(板书:井口大)
师:在哪一节课文里说的?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对了,第四节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四节)
师:课件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
生:(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说大话”就是我们说的吹牛。
师:我们来当青蛙看天:用本子卷起一个井口,看一看。我们从井口只看到天的一小片,是吗?那么,难怪青蛙会跟小鸟自信地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指名读);
师:课件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课件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习说话)
师:比较一下哪一句好,第一句语气更肯定!我们用肯定的语气一起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师:是啊,在青蛙的眼里天很狭小,根本不用飞那么远,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哪一句是青蛙认为的大话。请读读第三节,课件出示第三节——。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
师:“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路程很长,小鸟飞了很远了,天空很大。
师:是啊,小鸟在辽阔的天空中飞啊飞,飞过高楼,飞过大厦,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可以说是飞过了很远的路了,所以小鸟回答说:“我从——”开小火车读
师:路有这么远,天有这么大吗?青蛙可不信!你信吗?为什么?
生:信。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来对读。好吗?(【课件出示 读5、6、7自然段,戴上头饰:师(青蛙)生(小鸟)对读,读出语气】
师:课件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呀?
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还有什么无边无际?课件出示练习:选词说话:大海 草原 沙漠 操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谁能读好“无边无际”。
师:你这么耐心地劝说,可是青蛙说它不会弄错的。课件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谁来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 (好有自信的青蛙啊!)
师:青蛙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再来劝劝它,好吗?这样吧,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当小鸟来,我读旁白。
生:课件出示这句话: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青蛙啊,小鸟都在笑你呢!你还信不信?
生:不信!
师: 那么男女同学互换角色,不读旁白直接劝说——课件出示:“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
师:可是,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 ),是因为( )。
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 )。
(请学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小结板书青蛙(目光狭小 不听劝说;小鸟(见多识广 耐心 聪明))】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青蛙应该怎么做呢?)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目光狭小)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了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自己不会弄错的,那就不应该了。(板书:不听劝说)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它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会说些什么?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阿!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师:是啊,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它跳出了井口的青蛙再也不会被人笑了,因为它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了,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把青蛙说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想象写话:
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了井口,一看, 。
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演得好的,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动画片段进行配音表演。 希望同学们积极尝试!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反馈。(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3、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
5、青蛙在哪里?谁来给老师摆一摆?小鸟又在哪里呢?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1次对话,(课件出示)谁想读一读?
指导朗读。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学习第二次对话:
3、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对话。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生字?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学们读得可真棒,下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学习第三次对话: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1)、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他是多么的愚蠢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3)、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生练说)
这还是一只的青蛙。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四、学写生字。
1、读完了三次对话,下面我们来学习写生字。出示生字: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字有什么特别?
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2、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
3、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再三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拓展“两翼”教材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培养学生的美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一主两翼”教材中的2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分角色感情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三、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激趣导入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1、齐读《你读我诵》中的《成语(一)》、《成语(二)》,不认识的字用“”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男女生对对读。
3、成语释义读。
4、解题引入新课,用“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井、观”2个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2、用“”圈出本课生字,同桌合作学习,认识生字。
3、检测识字。(a字卡检测、b游戏闯关、c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训练朗读。
1、批注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内容。
2、分角色朗读对话,训练不同标点符号句子的读法。
3、用我们积累的成语评价一下青蛙和小鸟。
(四)背诵成语。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挑战背诵,奖励评价。
四、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版画词卡
五、布置作业
练习规范书写生字:“井、观”。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四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准备
青蛙、小鸟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他们是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仅读起来有趣,还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井沿无边无际抬头不信青蛙回答
1、词语:指名读齐读
2、生字组词: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单独读一读。
3、并组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
指名,开火车
4、生字、组词、造句:下面来点更难的`,谁能读字、组词,再根据你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呢。
(二)朗读,理解
1、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看出的?读一读。生齐读。
“井沿”是指哪呢,看,老师画了一幅简笔画,谁来指一指,哪是井沿?(指生认)。那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行吗。你能把小鸟和青蛙请到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么?指着说一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争论的话,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课文的2—7自然段。)
(1)男女生对读。(老师旁白,男,青蛙。女,小鸟)
(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能在文中画出来么)
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理解:“大话、不过。”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理解“无边无际”,什么是无边无际。(生回答)
教室能说是无边无际么,操场能说无边无际么,什么能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田野)
(出示图片: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咱们大家和老师知道的无边无际的事物一样么?)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该怎么读,应该体现出什么?(带动作读)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2)老师读青蛙,生读小鸟。
(3)小组合作读
(4)表演读(动作)
三、理解寓意
他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那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小鸟)。小鸟为什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
“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到过很多地方。
说话训练: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青蛙笑了,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他听了没有?反而笑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告)
现在我们回到课题,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们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板书:无知、自以为是)。如果青蛙想告别无知,他应该怎么做?
四、拓展
如果这只青蛙有一天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跳出井口的青蛙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了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相信我们都会做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不自以为是的人,下课!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今天,上完《坐井观天》这一课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准备的时间短促,但由于对本课教材和教案比较熟悉,在备课时既备了教材也备了学生,所以上课时就比较有把握,显得胸有成竹。加上这是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所以学生学起来特别起劲、主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顺利且流畅,对于预设的内容也都基本能够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我有以下几个小创意和亮点:
第一、创设情景,以青蛙独白的方式贯穿全过程,问题的引出新颖、有趣,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知识。
第二、本课较好地体现低年级的教学特点。将要求识字、写字、学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充分的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抓牢。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识字,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
第三、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根据课题质疑,带着要求去读书。学生的一个个“?”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究者。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语感。
第四、注意语文文字的训练,在阅读中让学生学习积累词汇,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这节课,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遗憾:
在识字环节,如果在扩词练习后,能紧扣文本马上出现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词语让学生认认读读的话,对掌握本课的字词更有帮助。对于这方面,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是一个难得的经验积累。
在阅读教学时,本来设计在理解“无边无际”一词后,进行一个拓展的说话练习,以“无边无际的”练习扩展词汇,再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但由于紧张给忘了,后来虽然尝试在后面补充练习,但效果没有预设中好了,衔接也显得有点勉强了。
在指导朗读方面不够细致,在讲解后,个别学生仍读得不好时,我应该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范读,让学生模仿学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本身的故事情节容易理解,但要领悟成语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最能让孩子们领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读。
朗读是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要在读中感悟,如何朗读,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1、朗读层层递进。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中,在指导读牛蛙的话时,我先利用明显的错误语气来读,孩子们立刻会纠错:这样读是不对的’。这种纠错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当小老师的欲望,他们争着抢着读,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能将老师的错误指出来,其实就是对他们自己的朗读、对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动的朗读中,让孩子们体会用正确的感情的朗读是多么重要,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是多么能感染人,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有感而读。
2、边读边想象画面。画面感的引入会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得口渴了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继续引导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这么远的路,应该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纳闷累恶毒时候说话的语气又会是怎么样呢?学生边想边飞过的这些地方,感受小鸟的疲劳与辛苦。
3、抓住重点词语重读。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时,怎样才能读出路程的长呢?抓住“一百多里“这个次重读它,路程远的意思也就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4、师范读。最低年级的孩子还说,老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但他们却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范读对孩子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主导者重在导,这个“导“更多的是引导,是启发,而不是包办,在朗读中更是这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第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孩子还是*,对自己的阅读总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或是凭个人的爱好,或是各自的经验对读物进行选择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尽管可能解读的不是很正确,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了。上述教学案例中陈斌斌对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以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理解去代替陈斌斌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孩子的阅读个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多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第二、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
所谓“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陈斌斌刚开始判断青蛙的看法时显然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我告诉他在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咱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做法,其目的是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潜心阅读,能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读懂重点段落以后,陈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营造师生*等对话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老师我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为有这样合理的师生定位,包括陈斌斌在内的所有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无法预约的亮点,正是源于师生*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举一而反三,从重点词汇切入文本
芙蓉区东屯小学向银花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写3个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天空,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不喜欢青蛙的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背诵识字四里的成语,好吗?
2:识字四里有一个成语叫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问题
(1)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 他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不休?
3:请同学们看61页插图,说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4:教师板书
小鸟
青蛙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 线划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划出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读青蛙的话 教师板书:井口大
3:指名读小鸟的话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同样都是看天,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相差那么大,为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拿一本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学生说
说自己*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学生说一说。
7、指名最后两段,教师指导进行感情朗读。
8、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吗?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
知道自己错了?
学生说一说。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咱们都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咱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不好?
同桌互读,男女互读。
五:总结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个小动物?是在天空中飞翔,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扩展7)
——《荷花》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
《荷花》教学设计与反思1
一、揭示课题,初知课文内容
1、见过荷花?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看着看着,听着听着,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出示课件荷花图片)
(课件播放荷花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二、通读课文,进行深入体味
1、师:你们说的真好,那我们的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检查,分节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我相信你们也一定有很深刻的感受,赶快找你的同桌,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
(同桌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俗话说,好东西大家分享才快乐,能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课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谁想抓住机会再来读读?
“挨挨挤挤”让你体会到什么?
“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生机勃勃,非常茂盛。俗话说,红花也要绿叶陪伴,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注意重点教学“冒”让学生换换次,,如果这里让你写,,你会写什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你们说他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相信,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一定会读的更好。
个读,自由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颜色美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自由读书)(师贴出三种姿态的荷花若干)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模仿荷花的样子做做动作,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①个读第4小节。
这段是作者看到的吗?那是?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仿佛)
是作者想象的,我们可以读得稍微慢一点,轻一点。自由练读。
看你们读得这么带劲,我也情不自禁想读了,想听吗?
闭上眼睛(配乐)师范读
好,睁开眼睛,刚才你想到了什么?
多么美的想象啊,你愿意自己再来读读吗?注意,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次,等一下读给同学听。自由练读
个读。
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颜色美
一阵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以上随风飘动。
舞动美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舞动美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哪儿。
静态美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天晚上做的好梦……
想象一下会有那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除了蜻蜓、小鱼,你希望还有谁也能过来分享这份美丽与快乐?
其实作者也是这样想的,也希望有很多很多小动物能过来一起快乐,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想法?(……)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在脑海里呢!你们觉得呢?
自由练习,背诵
三、总结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同学们,在课的最后,老师想送你一篇文章,那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好好品味,相信你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出示《荷塘月色》
【2023年《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精选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