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峡》,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三峡》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
嶂
曦
襄
溯
湍
山献
漱
峻
属
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句。
八、练习(见ppt)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三峡》教学设计10篇
《三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2、学习本文以空间转换为说明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的写法。
3、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播放《长江之歌》)
(一)导入:
听着熟悉的音乐,感受这荡气回肠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长江正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大山洋洋东去,而三峡正是这奔流不息的长江之上最神奇最壮观的峡谷。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中外,是*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饱饱眼福。
(二)检查预习:
1、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2、三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长度是多少?
3、作者对三峡总的评价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口头回答表格内容)
名称乐章地理位置长度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
瞿塘峡英雄颂奉节县的白帝城—巫山县的大溪8KM激流雄碑刻
古栈道遗址
风箱峡
巫峡云雨吟四川巫山大宁河口—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40KM云雾秀神女峰
孔明碑
屈原、王昭君
西陵峡勇士赞秭归县的香溪河口—宜昌的南津关76KM险滩险黄陵庙
百闻不如一见,欣赏几幅三峡图片。辨别是三峡中的哪个峡谷。
(四)问题探究:
既然三峡的自然风光如此优美,作者介绍自然景物时为什么惜墨如金,却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人文景观?
(学生自由朗读有关内容并讨论回答,师总结归纳)
神女——大禹——屈原——王昭君——诸葛亮——冯玉祥
古
↓
今
历史上的西陵人——*后勇士——我们的人民
表达了对有贡献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齐读三段抒情段落,再次体会感情,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三峡江水滔滔的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予了*人一种精神: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如今三峡工程不再是*笔下的宏伟蓝图而是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欣赏三峡工程图片)
(五)探讨写法:
三峡之行到此结束,我们不仅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内心洋溢着一种激情。这得益于解说词这种特殊文体的魅力。
1、了解解说词: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的说明文,多用于口头表达。解说词运用广泛:产品展销、图片展出、文物陈列、标本说明、园林介绍、影剧解说、新闻人物介绍等。它常与实物或图象相配合。本文是为电视画面配置的文字说明。
2、一般的说明文:
说明对象:三峡
说明对象的特点:雄、秀、险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以两段巫峡的语段为例,体会解说词的特点。学生自由阅读讨论归纳)
3、特殊说明文:
材料裁剪:描绘巫山云雨
视觉形象感:描写、引用诗句
比喻、拟人
历史文化传说
表达自由:议论、抒情(深化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增强了解说的亲和力)
(六)布置作业:
1、仿写句子:以三峡为抒情对象,仿照书上三段段落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句子。
2、假设你是导游带领你的游客来扬中游玩,请你准备一篇介绍扬中的解说词。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
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
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
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
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品味课文(10)
1.反复吟诵。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3.分组讨论。
4.学生小结。
5.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
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色,试着仿写一段。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连山,略无阙处”,*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峡》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2、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山水美景。
《三峡》教学设计6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三峡》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教学设计9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三峡》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三峡》 教学设计
《三峡》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
嶂
曦
襄
溯
湍
山献
漱
峻
属
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句。
八、练习(见ppt)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1
《巴东三峡》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 设计理念
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山川的秀美壮丽,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二、 设计特色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讲授课文前,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比较对三峡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简介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理,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配乐)
1、读准字音
2、用笔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比较阅读
和郦道元《三峡》对照,两篇文章有哪些区别?
4、请学生结合齐课文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
(三)、品读“西陵峡”
1、黄猫峡:品语言。语句整齐简洁,画出景物特点,齐读体会。
2、灯影峡:品画面。
突出品味对黄陵庙宇描绘。
可在课前布置爱好美术的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想象,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技法用图画再现或创造黄陵庙的佳境。课上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对作品的见解,在评议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老师做适当点评即可。
全体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语气要求轻柔舒缓。
3、崆岭峡:悟谚语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突出的显然是险峻的山形水势。
4、米仓峡:晓一字。
体会“赴”字的妙处,可插入介绍《渡荆门送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总结并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三峡的自然景观资料(包括图片、照片、风光片等)和人文历史资料(包括三峡的神奇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里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 展示作业,交流心得,回忆上一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 品读“巫峡”
1、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1)注意这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是什么。
2、请学生谈谈巫峡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可根据课文描绘体会巫峡的独特奇景(奇险美丽的山水或者闻名遐迩的云雨)
此间可穿插学生课余收集的各种材料。
3、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
这部分侧重于学生自己分析、朗读、想象、再创造。
4、拓展训练,合作探究。
如果请你为巫峡拍一段风光片,你准备怎样取景和编排?
请你为自己的风光片配一段解说词。
拓宽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
(三) 总结并板书
(四)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 收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 品读“瞿塘峡”
1、 瞿塘山水。
展示瞿塘峡风光图片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瞿塘山水的奇丽景致。
2、 *的人文景观。
(1) 白帝城托孤(学生可根据资料补充介绍)。
(2) 八阵图遗迹
学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资料进行交换讨论,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新认识,激发热爱祖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强烈情感,引发思古之幽情。
(3)揣摩作者情感。
3、 全体男生齐读这一部分要求语气舒缓稍深沉,经体现历史的厚重,意蕴的丰厚。
(二) 总结并板收
(三) 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四) 体会课文中古诗、谚语以及自己即景诗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此处进行小结)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添韵味。
(五) 拓展延伸
1、 思考:怎样描述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
2、 课堂评点
3、 阅读:记忆小三峡
记忆中的巫峡小三峡,总是在不经意中浮现脑海,虽然去年夏天的巫山小三峡之行,在我的游历中只不过是一次叩问,一次访,可这几天它却总在我的梦中。
小三峡位于长江三峡第一大支流大宁河游的巫山县境内,它是多少年前的造山运动,由大宁河捧出的一个神奇世界,那里山、水堪称天下绝境。……
(六) 总结归纳游记特点
(七)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题。
2、 借助资料,写一篇游记。
四设计意图
1、 让学生了解著名的三峡,体会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热爱祖国,
2、 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 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学习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的方法。
4、 学习文章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5、 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综合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7、 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实地调查,并能写好游记。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三峡》教学设计10篇
《三峡》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二、解题与作者:
1、解题: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范读课文
点击字音:见思考与练习一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四、小结作业
识记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文本研读:
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课文总结: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明确:江随壁转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明确:“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明确:秭归、泄滩、香溪、兵书宝剑峡、青滩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青滩地形复杂,需要当地人领航。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的有关练习
《三峡》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连山,略无阙处”,*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字词正音:
启碇 ding:起锚开航,碇,船系的石礅绛 jiang
紫:暗紫色中略带红的颜色夔 kuí 夔州
滟滪 yàn yù 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 jùn 同俊瑰 gui
丽:异常美丽
峙 zhì 耸立坂 bǎn 山坡、斜坡
婀 e 娜 nuo:柔软而美丽崆 kōng 山名
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
秭归:县名汩 mì 汩罗,江名澎湃 pēng pài 不念 péng b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解题: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长江三日》写于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由于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所寓意的,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样一个含有哲理的思想,阅读时应仔细体会。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作家协会副*,*处*,*人民*总政治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诗文讲解: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结构层次:
一、总写这一天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写瞿塘峡。(2自然段)
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景色。
三、写巫峡。(3——5自然段)
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写西陵峡。(6——9自然段)
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本文写景的几个特点:
一、抓住景物特点。
见结构层次,由于作者着力刻画它们的不同特点,所以读来毫无重复之感。
二、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
作者描写三峡景色,基本写法是相同的写所见、所闻、所感,但也各有侧重之处。
1、写瞿塘峡主要用拟声绘色的描写。
“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声音巨大雄浑,撼人心灵。
“金色阳光”“墨色巨礁”“乌沉沉的云雾”“绛紫色的山峰”“一团红雾”“倒影如墨”的巨石“碧绿如翡翠”的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写巫峡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
见课文S5:“画廊”、“风景画”、“惊叹号”、“乐曲”、“杜鹃”、“旅人”,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通感: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也称移觉。
例: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析:“交响乐”听觉,“飞翔”心理感觉。运用了通感、比喻。
又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的比喻特点:本体—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立于微风中嗅那馨香,时有时无;听那远处歌声,时断实续,沟通了不同类的感官。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3、西陵峡着重写自己的感受。见课文P18——20。
由于作者变换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所以三个峡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新颖的、生动的。
三、写出景物的变幻。
如写瞿塘峡S_2的后半段。
四、情景交融。
1、第一自然段,表现了作者热爱长江,以祖国有这样雄伟而瑰丽的河流而自豪的感情。
2、第八自然段结尾句对战胜大自然如此,对一切工作中的困难也如此,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作者写景不只是如铺开画卷一样,一幅幅地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面貌,而且是饱蘸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深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奔腾的激情融合在一起。那喷薄而出,变幻奇特的江心红日,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祖国光芒万丈的前途吗?
那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互相交织的醉人景象,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沸腾的生活、火热的斗争吗?
我们读了本文以后,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美,大自然的美,感到生活的美、斗争的美,而把历史上视三峡为畏途的惊恐哀愁的情绪一扫而光。
五、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见课本S2、S4、S7、S8、S9。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中心思想:
本文是以日记形式写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乘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壮美的景色,表达了热爱祖国江山的激情和在行程中领悟到的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有可能战胜大自然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为创造灿烂的新世界而奋斗。
《三峡》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成熟、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三、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三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2、学习本文以空间转换为说明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的写法。
3、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播放《长江之歌》)
(一)导入:
听着熟悉的音乐,感受这荡气回肠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长江正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大山洋洋东去,而三峡正是这奔流不息的长江之上最神奇最壮观的峡谷。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中外,是*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饱饱眼福。
(二)检查预习:
1、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2、三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长度是多少?
3、作者对三峡总的评价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口头回答表格内容)
名称乐章地理位置长度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
瞿塘峡英雄颂奉节县的白帝城—巫山县的大溪8KM激流雄碑刻
古栈道遗址
风箱峡
巫峡云雨吟四川巫山大宁河口—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40KM云雾秀神女峰
孔明碑
屈原、王昭君
西陵峡勇士赞秭归县的香溪河口—宜昌的南津关76KM险滩险黄陵庙
百闻不如一见,欣赏几幅三峡图片。辨别是三峡中的哪个峡谷。
(四)问题探究:
既然三峡的自然风光如此优美,作者介绍自然景物时为什么惜墨如金,却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人文景观?
(学生自由朗读有关内容并讨论回答,师总结归纳)
神女——大禹——屈原——王昭君——诸葛亮——冯玉祥
古
↓
今
历史上的西陵人——*后勇士——我们的人民
表达了对有贡献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齐读三段抒情段落,再次体会感情,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三峡江水滔滔的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予了*人一种精神: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如今三峡工程不再是*笔下的宏伟蓝图而是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欣赏三峡工程图片)
(五)探讨写法:
三峡之行到此结束,我们不仅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内心洋溢着一种激情。这得益于解说词这种特殊文体的魅力。
1、了解解说词: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的说明文,多用于口头表达。解说词运用广泛:产品展销、图片展出、文物陈列、标本说明、园林介绍、影剧解说、新闻人物介绍等。它常与实物或图象相配合。本文是为电视画面配置的文字说明。
2、一般的说明文:
说明对象:三峡
说明对象的特点:雄、秀、险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以两段巫峡的语段为例,体会解说词的特点。学生自由阅读讨论归纳)
3、特殊说明文:
材料裁剪:描绘巫山云雨
视觉形象感:描写、引用诗句
比喻、拟人
历史文化传说
表达自由:议论、抒情(深化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增强了解说的亲和力)
(六)布置作业:
1、仿写句子:以三峡为抒情对象,仿照书上三段段落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句子。
2、假设你是导游带领你的游客来扬中游玩,请你准备一篇介绍扬中的解说词。
《三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设想: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读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力求当堂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 析字义,赏三峡。
汉字是表义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什么?(山)往深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魅力。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课文,正字音。——前两组齐读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后两组接着读完。要求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听出学同朗读中的错误,读完后,帮他指出来。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老师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是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做评价。
三读课文,译《三峡》。——单排向后转,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出做出标记,六分钟后教师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分段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四读课文,知三峡。——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读完老师评价。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觉得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黑板上列出问题,学生发言,并上黑板展示)
怎样的山 ——————— 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 ——————— 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 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 凄凉、肃杀
五读课文,赏三峡。——了解了三峡的地貌特征,着仅是撩开了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的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做到:声音洪亮圆润;停顿有序,重音准确;倾注自己的感情;语速适中)学生自由品读,然后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五、品位语言的精妙。
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然后展示。
六、熟读成诵,记三峡。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着一切美好沉淀成为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1.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行文层次和内容,自由背诵。
2.和老师同步背,老师只强调关键字,词。
3.学生齐背。
七、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还能准确地背诵全文,真棒!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更在课外,今天老师给大家再布置两个作业:1、把文章变为一篇优美的现代文。2、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并背诵本文。
4、通过对比认识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与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引出课题。
一、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二、分析课文。
1、根据课文提示读全文。思考:每段所写内容及景物特点。
讨论明确:
1)内容:三峡形势,(总写)四季景色(分写)
2)景物特点:三峡形势——连绵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凄清悲凉(见屏幕)
2、根据图象介绍三峡景物,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见屏幕)
3、讨论:作者安排文章顺序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讨论:对比分析《三峡》与《雾中三峡》的异同。(见屏幕)
5、看今日三峡工程建设录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结:
1、内容;
2、景物特点;
3、对比体会,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四、作业:写短文:《美丽的怀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点。
2、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5篇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板书:28船过三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
(4)、师小结并板书
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
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
师一起读:
三峡美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语境中理解“游览”,并与“参观”区别。
2.阅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2-4段,说说这3个段在段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阅读品味第2段
A、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刀砍剑劈、笔直陡峭、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合作展开交流。
B、出示三峡“山”的图片,边欣赏边用刚学的词语描绘、形容。
C、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D、尝试背诵,交流背诵方法,通过“阅读提示”,总结背诵方法。
(3)举一反三,学习第3、4自然段。
A、小结学法(多读熟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诵——正确背诵)
B、自选一段学习,多读几遍,交流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
C、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E、摘录重点词句,练习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注意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2)仿照这个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3)完成相关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讲述有关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6——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先看投影听故事,说说感受,然后理解词语“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
2.有感情地读6-9自然段,能讲述这个故事。
3.将学生搜寻来的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4.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板书:28船过三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
(4)、师小结并板书
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
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
师一起读:
三峡美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语境中理解“游览”,并与“参观”区别。
2.阅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2-4段,说说这3个段在段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阅读品味第2段
A、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刀砍剑劈、笔直陡峭、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合作展开交流。
B、出示三峡“山”的图片,边欣赏边用刚学的词语描绘、形容。
C、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D、尝试背诵,交流背诵方法,通过“阅读提示”,总结背诵方法。
(3)举一反三,学习第3、4自然段。
A、小结学法(多读熟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诵——正确背诵)
B、自选一段学习,多读几遍,交流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
C、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E、摘录重点词句,练习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注意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2)仿照这个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3)完成相关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讲述有关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6——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先看投影听故事,说说感受,然后理解词语“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
2.有感情地读6-9自然段,能讲述这个故事。
3.将学生搜寻来的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4.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 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 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 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 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2、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归纳:百里三峡图里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说它是百里山水图?
3、 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 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 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 、感情朗读
4、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 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 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 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 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 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 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 迁移发展
1、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神奇的三峡,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故事,一曲《长江之歌》更是抒发了当代*人对它的热爱。欣赏《长江之歌》
2、 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 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板书:28船过三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
(4)、师小结并板书
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
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
师一起读:
三峡美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1自然段
在语境中理解“游览”,并与“参观”区别。
2、阅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2-4段,说说这3个段在段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阅读品味第2段
A、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刀砍剑劈、笔直陡峭、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合作展开交流。
B、出示三峡“山”的图片,边欣赏边用刚学的词语描绘、形容。
C、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D、尝试背诵,交流背诵方法,通过“阅读提示”,总结背诵方法。
(3)举一反三,学习第3、4自然段。
A、小结学法(多读熟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诵——正确背诵)
B、自选一段学习,多读几遍,交流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
C、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E、摘录重点词句,练习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注意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2)仿照这个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3)完成相关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讲述有关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6——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先看投影听故事,说说感受,然后理解词语“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安无事”。
2、有感情地读6-9自然段,能讲述这个故事。
3、将学生搜寻来的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4、完成作业本第5(2)、6题。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三峡》的语文教学反思3篇
《三峡》的语文教学反思1
《三峡》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教材,这是一篇阅读文言文,作者以极其精炼、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由衷赞叹之情。
(2)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充分感受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根据课标对文言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直接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3)落实实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最后我又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即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我觉的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是完全按照课标的三个维度精心构思的,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情况来看,尤其是从知识扎实的落实,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熏陶渐染,更使我感到我还是上了一节比较成功的一课。授完这节课很长时间了,在我的耳畔还一直回荡着气吞山河的长江之歌,在我的眼前还一直浮现着一幅幅雄伟壮丽的三峡美景,我的情感和思绪还一直沉醉在和谐、融洽,充满激情的课堂里,学生们一双双主动求知的双眼,师生之间热情的交往,情感的互动,更使我深刻地感觉到在课改精神的感召下,我正一步步向新型的人民教师过渡。
《三峡》的语文教学反思2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朗读文章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谈三峡的美,谈我到过三峡后的感受,但当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的时候,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皮毛,只能说出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味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三峡的缘故吧。如果他能到三峡看一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吧!
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课文里有赵州桥,有卢沟桥,有故宫博物院,有苏州园林,有钱塘江大潮,有西湖,学生不可能都去过,甚至我都没有全去过。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学习课文并不代表我们一定熟悉课文的材料。读书与实践是两回事,但是,如果学生长大,能有机会见识那些胜景,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向来都是注重在识记,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字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文句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答案”。其实,我认为,光靠记忆,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对*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而文言文的衰老,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所以我尝试着让学生来给三峡进行描述,写些导游词,做些绘画,加入些诗词,做点朗诵。但矛盾又出现了,学生根本就做不了,他们写不出导游词,也画不了画,更不能在画上添加自作诗词,当然朗诵可以进行,可只有别人的,什么时候才能成自己的呢?
《三峡》的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所执教的《三峡之秋》是五年级上册“以城乡美景”为主题而编排的一篇阅读课文。
针对“课程总目标”对阅读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独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学段目标”关于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围绕这三个环节,反思一下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激趣导入理解文题环节。
利用语言唤起了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写景散文的回忆,为学这篇写景的文章作了铺垫。通过指导审题,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2、预习检测、反馈学情环节。
通过检查,反馈了学生朗读的预习情况,相机指导了光晕、显露等生活中易读错或难读的词。明确了本文的写作顺序、景物内容和三峡不同时段的特点。为下文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3、抓住特点,指导朗读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的学习方式。运用读语段、画语句、品特点、悟写法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训练,使学生习得了有顺序、抓特点、多修辞、用对比的写景方法。再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熟读积累了语言,培养了朗读,理解了词句。
在实施本节课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学生依提示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在展示汇报时,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合作的力量。
重建的方案:对中午长江美景的感悟,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醒学生要分工明确。在展示汇报时,以小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按提示的要求,把句子是怎样抓住长江特点,表现这一时段三峡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具体,然后练习有感情朗读,并对朗读作以指导。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7)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3篇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1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阅读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三峡秋天奇特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喜爱之情。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亮点:
一、 注重自主探究、自学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我重视预习的布置及检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多音字“累”有三个读音,第二声最容易读错或被忽略,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多组几个词,与另外两个音加以鉴别。“晕”字也让他们自己学习,通过摘录笔记的交流,使得生字、新词得以解决和巩固。
我以“美”字贯穿整节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让他们感受到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自学,画出体现三峡之夜的美的词语、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在品读课文环节,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月色中,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二、品读重点词语,感悟语言魅力。
本课语言优美,用词形象生动,抓住关键语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大家之作的风韵。
在学生感悟夜晚部分时,重点引导品读“沉沉欲睡”、“惊醒”、“摇曳”等词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以动衬静,突出三峡之夜的宁静。在品读月下三峡时,引导学生重点感悟比喻句。如: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展现月光的皎洁与明亮;从“墨一般的黑”,体会三峡的神秘;同时抓住“扑跌”、“泻”、“凌空飞降”、“挂”等词体会作者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突出月下三峡的宁静与神秘。
遗憾之处: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不能在每个句子后趁热打铁,加以朗读。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还有缺憾和不足,今后需要更细、更深的反思。
《三峡》 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3篇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1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把握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我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2
一、本课在单元的地位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终成三足之势,这些人物都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023年《三峡》,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