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习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习,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习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近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活动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1)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27+8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活动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1)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27+8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 30,先算40 30=70,再算70 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 3,先算5 3=8,再算40 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
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 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 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 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另外我在练习的设计上进行了改变,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了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我认为这种开放式分层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值得继续发扬。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5)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以及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创新性的思维。本课着重安排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策略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周末,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你能找到三个小朋友所说的数学信息么?(出示课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试着写出算式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9+6,24+6,24+9,24+6+9
师:上面几道算式,哪一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回答,教师擦去第一个问题和算式)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2和第3个问题。
2.教学24+6。
师:24+6=30,你是怎样算的?请四人小组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方法:(投影)说说你们的方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有问题要问他们么?那我来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让投影前的同学带领大家够10根捆起来。
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课件)够了10我们就捆起来,这又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教师板书:4+6=1020+10=30
教师提醒:这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师: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同桌俩快速的互相说说这个方法。
3.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赛选出有关的信息列出算式么?请试着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6=3030+3=33请生再说说这个方法。
4+9=1320+13=33找另一生说说这个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小结:今天的加法题,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办法解决问题,将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分开摆,并将单根的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计算。
4.对比总结。
师:观察比较24+6=30,24+9=3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先把哪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呢?再怎么办?
学生: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加得的得数再和整十数相加。
师: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前面我们学过的二十几加一位数都得到的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二十几加一位数怎么变成了三十几呢?十位上多的这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了1个十。
二、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今天学习的口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你的。
1.想想做做2
师: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
从这组相似的题目中,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2、游戏:摘苹果。
师:的确,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学习非常扎实。这节课,到底是男生学得好还是女生学得好,孙老师也分不清了,所以我想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来赛一赛你们的水*,敢于挑战么?我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课件上会出现6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就藏在黑板上的大苹果中,请同学们推选出男女同学代表各一名,到黑板前摘苹果,男生摘得多,就是男生获胜,相反则是女生获胜。其他的同学不准喊出答案,要在心里给自己的队伍加油。准备好了么?
三、畅谈收获
师公布结果,现在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爱学习广播电台的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四、拓展延伸
1、有奖竞答。
为了奖励同学们这节课的优秀表现,孙老师特意邀请了小红和小明这两位特邀嘉宾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他们都转了两次,你能猜猜他们转中的各是什么玩具么?说说你有什么高招一下子就猜中了?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分享一下你的思路么?
2、智慧城堡。
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同学们就顺利地闯入智慧城堡。接下来,还有更难的问题要考验我们,有信心挑战么?
想一想:
35+□=3□,□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35+□=4□,□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
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 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 小棒 课件 实物投影仪
四 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 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 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27+8 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 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 圈一圈 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 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 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 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 胡蓉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5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6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能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不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初步的归纳能力。
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能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具:
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准备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这小木棒是针对学生已熟悉且用过的教具做准备的用它来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不同。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过程,一道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找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让学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二年级学习前大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了解两位数加以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根据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按照新课程要求来进行,首先是复习,安排一道口算题,并且口算题的内容应和授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悄悄地给新课的教学埋下伏垫。然后出示新的内容供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欲望。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欲望,组织学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例题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能使学生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例1中的计算题外,还列出相类似的计算题,如46+246+20和53+4与53+40,同样让学生摆一摆,使学生感悟出53+4与53+40在计算有不同之处,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计算时不同在哪里,从而的出结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加整十数再加两位数的个位数。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从感知---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获得结论---应用的过程进行授课,尊重学生学习为主人教师为组织、引导的教学方法。
说练习设计:
为了使学生领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共设计三道题,第一道是判断题,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如设计:4+45=85()5+23=28()等。通过这样练习加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之处与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较大小,如47+2○47+203+45○45+30这道题的布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感受其计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检查学生接受新知情况,也为学生巩固新知创造条件。总之练习方面我也遵循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到深,由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说课过程,当然授课中缺点再所难免,还望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7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 + 3的算法。
(2)、学习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0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1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习。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1、根据算式45+3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怎样算,然后汇报算法,全班交流,得出算理;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3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加和减(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下面就围绕本节课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设计过程设计意图及存在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做完作业最喜欢玩什么?
2、哇,大家喜欢玩的东西还真不少呢!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戏?
(演示课件:P48、主题图)
小红:“我有6张画片。”
小强:“我有24张画片。”
小兰:“我有9张画片。”
3、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
5、小朋友们,看看在这些问题中,哪些能用加法解决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24+6 6+9 24+9 24+6+9
5、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结果)
6+9=1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剩下的我们这节课来解决!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 计算24+6
(1) 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学生摆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演示课件。(先摆两捆4根小棒,再摆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摆小棒,谁能说一说24+6应该怎样想?生答师板书:24+6=30
(6)学生自己自由说说算法,再指名。
仿例练习:38+2 43+7
2、 计算24+9:
(1) 你想怎样计算24+9?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仍可借助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仿例练习:34+8 46+7
3、计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2)板书学生写的算式。
(3)这些算式都是把三个数相加,可老师发现在这些算式中有两个算式列得特别好,能让老师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吗?(用彩笔划出:24+6+9 6+24+9)(使学生体会把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会比较快)
4、试一试:
(1)出示:8+42 5+39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与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刚才玩画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题,请同学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课件:判断)
(1)小红:25+8=23 ( )
(2)小强:47+5=97 ( )
(3)小兰:36+7=43 ( )
错在哪?你能帮他改正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游戏规则:谁能将写有算式的苹果的结果,回答正确,老师就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出一些批评和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7)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习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习,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习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近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3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习。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1、根据算式45+3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怎样算,然后汇报算法,全班交流,得出算理;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4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5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能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不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初步的归纳能力。
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能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具:
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准备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这小木棒是针对学生已熟悉且用过的教具做准备的用它来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不同。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过程,一道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找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让学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二年级学习前大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了解两位数加以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根据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按照新课程要求来进行,首先是复习,安排一道口算题,并且口算题的内容应和授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悄悄地给新课的教学埋下伏垫。然后出示新的内容供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欲望。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欲望,组织学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例题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能使学生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例1中的计算题外,还列出相类似的计算题,如46+246+20和53+4与53+40,同样让学生摆一摆,使学生感悟出53+4与53+40在计算有不同之处,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计算时不同在哪里,从而的出结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加整十数再加两位数的个位数。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从感知---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获得结论---应用的过程进行授课,尊重学生学习为主人教师为组织、引导的教学方法。
说练习设计:
为了使学生领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共设计三道题,第一道是判断题,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如设计:4+45=85()5+23=28()等。通过这样练习加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之处与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较大小,如47+2○47+203+45○45+30这道题的布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感受其计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检查学生接受新知情况,也为学生巩固新知创造条件。总之练习方面我也遵循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到深,由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说课过程,当然授课中缺点再所难免,还望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9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1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2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 + 3的算法。
(2)、学习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5
一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 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 小棒 课件 实物投影仪
四 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 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 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27+8 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 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 圈一圈 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 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 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 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 胡蓉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8)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 (菁选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1
今天参加了马姐的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听了孟老师的一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这是一年级的一节计算课。
已经好几年没教低年级了,一走进教室,第一感觉是孩子们好小啊,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要费很多力气来组织课堂,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安静。可见*时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
特别听了孟老师上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些收获。
一、注重算理讲解,用多种形式探究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孟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二、注重习惯的养成。
每次动手操作完都叮嘱孩子收拾好学具。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特别注重语言规范的指导。另外,在新授结束时,让学生闭眼回顾本节课内容,这是一个整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板书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我的一些反思:
一、时间在调控一下,两个例题详略处理,一个精讲,一个略讲,这样有层次性,就留出了练习的时间。
二、教师可放手多让孩子说一说,教师引导的话较多,根据课堂孩子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请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直接说出了算式,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追问孩子这是求的什么,问题就直接出来了。
三、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由简到难,在练习中巩固算理,学生掌握会更牢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2
我在上《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时,尽管精心准备,可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失误。
为了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反复钻研教参,制定教学方案。根据课堂需要,课前我精心制作了挂图,画呀画,画出了可爱的大象。可是,慌张之余,每头大象面前都少画了一堆木头,在讲课出示时也没认真看。课后问孩子们,发现老师的这个错误没?同学们都说:“老师,我发现了,可是校长在这里听课,我们没敢说。”唉— 这些孩子们。如果没有人听课,他们早就喳喳叫了。我严肃的告诉孩子,以后不管有没有人听课,老师在讲课时出现错误,都要大胆的给老师提出,让老师改正,我们应该互相学习。老师喜欢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上,我感觉内容有些多,孩子们没有做那么多的练习,就下课了。我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些,可是反复钻研教参,教参是这样安排教学任务的,所以,我依照了教参,设计了这些内容。可是,实际课堂教学,却让我感觉到,教参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不符合实际课堂教学,所以,以后,我会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参只是个参考。另外一点,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列竖式时,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老师认为竖式思考过程不必教,那样实在是舍近求远,太麻烦,应该直接讲竖式的简便写法。另外一部分数学老师认为,竖式把完整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必不可少,否则,竖式简便写法从何而来?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我深入钻研教参,竖式的思考过程必须让孩子理解,必须板书出来,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可以有简便的写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
课后,我对本节课所讲知识通过做题调研,发现同学们本节课知识掌握还可以,教学效果属良好。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3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掌握不太好。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其次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因为担心时间的问题和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而是我把小棒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学习,虽然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感觉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也是造成对计算的过程方法表述不够清楚的原因吧。
因为一直都在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虽然这为后面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做练习时感觉学生对利用 “ 凑十法 “ 凑成整十数这个方法不够熟练,不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虽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应该是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篇(扩展9)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南师大版)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设计理念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问题情境、自主学习、信息资源、协作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认真探索,从而为“自主建构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积累经验。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按小组形式来开展相互讨论交流的学习。第1小组由××、××等6位同学和老师7个人组成,其他小组由两个小朋友成。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好,表现最出色。
二、创设情景。
1、创设情景:停车场(例1)
(屏幕上动画显示)星期三下午,小明和小红来到停车场,小红数出停车场里面有8辆客车,小明数出停车场里面有27辆货车。
师:“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生1:“客车比货车少几辆?”
生2:“货车比客车多几辆?”
生3:“一共有多少辆车?”
………..
2、反馈。
师:“一共有多少辆车?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生:“278=”
师:“你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
师:“说的真好,可是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好?”
3、反馈计算方法。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们的成果呢?”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生2:“我们是把8分成3和5,先算273=30,再算305=35。”
生3:“我是先算87=15,再算20xx=35。”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你能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吗?
生边说边演示,学生观看。
学生结束后,师重复讲解并板演。并强调:
1)列竖式时要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3)个位计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
4、例2:算一算。
刚才你们表现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道难题吗?(板书例2:975=)
学生小组讨论算法。
5、反馈计算方法。
生1:“我们这一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生2:“我们是把9分成4和5,先算575=80,再算804=84。”
生3:“我们是95=14,再算7014=84。”
生4:“我们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在学生说的时候,进行板演)
师:“感谢大家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现在进行一个小型的计算比赛,看谁计算得最快!
三、学习反馈。
549=268=742=379=
822=564=387=637=
四、小结、
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本课安排了分层教学,第1小组的学生未能操作计算机,心情不是愉快的,教师在这里安排让第1小组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环节,由第1小组分别提出想怎样买,请他指名一位同学来回答。给了第1小组学生表演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五、实践应用。
师:(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现在,如果给你50元钱让你买玩具,你会怎样买,并说说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后,大组交流,每有一种正确的购物方案可获一朵小红花。)
评析
从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能将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本课的设计,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从整体规划教学过程,为学生学习开发良好的环境。
1.注重问题情境设计。将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世界相连,本课先设计小明和妈妈到商店购买玩具的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初始问题和步步深入的后续问题,让学生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通过选玩具、尝试计算、交流反馈、理解巩固等活动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又设计了购买玩具的实践应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是支持学生主题学习的重要因素。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以下信息资源:(1)体现个别化教育思想的交互式学习课件,使已能口算的22位学生进行人机对话式的自主学习活动。(2)可供学生操作的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道理的小棒。(3)两人一组配一台电脑。(4)标有玩具价格的多媒体显示图片。每种资源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3.注重自主学习设计。教师在课前调查班内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基础上,把28位学生分为12组,有11个组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对话自主学习,一个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学习。计算机小组的学生,按要求选择玩具,列式计算并组内交流,必要时求助计算机个别指导或教师帮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应用的实效性。
4.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计算机小组的学生,既有计算机提供初始问题和步步深入的后续问题下的人机对话的交流(包括计算机提供帮助),又有两学生之间协商交流,必要时还有教师的介入,三者相辅相成,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合作意识等方面达到了同步发展。在实践应用活动中围绕用50元钱怎样购买玩具这个主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5.注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中分别对小组学习成效、小组合作情况及个人学习情况三方面评价。对小组学习成效评价,分列出算式、答对题数和设计购物方案数三方面评价(获小红花的朵数)。对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从合作的意识及态度两方面进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分专心倾听、积极发言和思维创新三方面进行。优化的评价,激活了课堂,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2023年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五篇【精选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