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四字成语故事【10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2-12-29 14:25:02 来源:文池范文网

四字成语故事1  成语名称:妄自尊大  成语拼音:wàngzìzūndà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不把别人放眼里。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1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0篇】(范例推荐)

四字成语故事1

  成语名称:妄自尊大

  成语拼音: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不把别人放眼里。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妄:过分地;尊:高贵。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成语造句: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况且以这样的‘名儒’而做官,便不免以‘名臣’自居,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的成语故事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囚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释义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故事是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赐马援官眼。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天下还在各豪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大,有才能的人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的青眺,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东方(洛阳)的光武帝那里去寻找出路。”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妄字开头的成语

  妄自尊大

  包含有妄字的成语

  无妄之灾 妄自尊大

四字成语故事2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四字成语故事3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四字成语故事4

  【成语】: 破镜重圆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成语故事】:

  南朝陈的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非常恩爱,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隋文帝派兵灭陈,徐德言便将镜子破成两半,一半自己收着,一半交给公主,并和她约好,如他们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节,拿镜子到市场上去卖,以求有重逢的机会。后来,将军杨素虏去乐昌公主,使他们夫妇分散了。到了元宵节,公主派老仆拿镜子去市场上卖,结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杨素被他们两夫妇的真情感动,便将公主还给徐德言,夫妇终于能够团圆。

四字成语故事5

  成语名称:卷土重来

  成语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坏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卷土:扬起尘土;重:再。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成语来源: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成语造句: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若天津攻击竟至失败,则拟俟三四月间卷土重来。”

  卷土重来的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上船渡江吧!”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我,渡江还有什么意思呢?何况,当年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江东子弟,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卷字开头的成语

  卷土重来

  包含有卷字的成语

  开卷有益 卷土重来 手不释卷

四字成语故事6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四字成语故事7

  成语名称:党同伐异

  成语拼音: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党:同“傥”,指偏袒与结伙;伐:攻击。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就袒护,与自己观点不同就加以攻击。泛指社会上拉帮结派。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其间党同伐异的论调,非常明显。”

  党同伐异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党字开头的成语

  党同伐异

  包含有党字的成语

  党同伐异

四字成语故事8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四字成语故事9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四字成语故事10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阅读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1)

——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四字成语故事1

  卧薪尝胆的故事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一败涂地的故事

  【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烂,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舍生取义的故事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管鲍之交的故事

  【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成语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四字成语故事2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字成语故事3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四字成语故事4

  【成语】: 破镜重圆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成语故事】:

  南朝陈的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非常恩爱,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隋文帝派兵灭陈,徐德言便将镜子破成两半,一半自己收着,一半交给公主,并和她约好,如他们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节,拿镜子到市场上去卖,以求有重逢的机会。后来,将军杨素虏去乐昌公主,使他们夫妇分散了。到了元宵节,公主派老仆拿镜子去市场上卖,结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杨素被他们两夫妇的真情感动,便将公主还给徐德言,夫妇终于能够团圆。

四字成语故事5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解释: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 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 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 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 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四字成语故事6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公听见了,说:“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四字成语故事7

  【成语】: 嗟来之食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解释】: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故事】:

  周朝时,齐国遭饥荒。有个叫黔敖的财主在路旁摆下些食物,等着饥民过来吃。不久,便有个饿汉用袖子蒙着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拿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对他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来吃吧!那饿汉张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说:我正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吆喝着施舍给我的东西),才饿成这副样子的!

  嗟来之食,指带侮辱性的施舍。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最后那个人饥饿而死。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四字成语故事8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四字成语故事9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来俊臣正在 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四字成语故事10

  【成语】: 九牛一毛

  【拼音】: 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成语故事】:

  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大将军名叫李陵,他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后来,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武帝听到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他觉得李陵不但不能立下大功,反而轻易对敌人投降,其它的大臣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不忠。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打抱不*,他仗义直言说道:李陵将军孤军夺战,每一次出兵攻打敌方都有很好的成绩。而这一次,他没有得到李广利(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将军)的协助,五千人的步兵虽然被八万匈奴兵团团围住,但是仍然冒死对抗,而且连续打了十几天的仗,还杀伤敌兵一万多人,直到粮草都用尽了,才不得不假装投降,这样的战绩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李陵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将领啊!至少他的功劳能够抵他的罪过吧!

  汉武帝听到司马迁不但为李陵辩解,而且还讽刺他的亲戚李广利,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把司马迁打入死牢,接着又判了司马迁当时最残酷、最耻辱的宫刑。司马迁遭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受到这种侮辱,好几次都想自杀一死了之,可是他想到自已这种情形即使死了,在大家眼中也不过就像是九牛之一毛,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一丝同情,还会受到大家的嘲笑。于是,他下定决心、勇敢的活下去,最后终于完成《史记》这部名流千古的史学钜着。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2)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0篇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

  【释义】

  忍辱:忍受耻辱。负重:承担重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从大处着眼,不计屈辱,能担负重任,担当大事。

  【用法】

  可用来夸赞能够顾全大局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人。与“卧薪尝胆”近义。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想夺回荆州,并为义弟关羽报仇。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不出,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他胆小怕战。一次,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连曹操都畏惧他三分。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大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应当忠于职守。之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命令,是因为我对国家还有些用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令者将按军法处置,大家切勿违反!”听了陆逊的这番话后,众将领都不敢不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吴军一直坚守不战,维持了七八个月之久。直到蜀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吴军借助顺风施行火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桃园三结义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军。榜文发至涿县,刘备想前往应募,却苦于财力不足,恰巧遇见为人豪爽的张飞愿资财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饮酒。这时他们遇上了投店的关羽。原来,关羽也是一好汉,只因杀了家乡的恶霸,背井离乡,准备应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此,三人患难与共,结成生死之交。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2

  "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朝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共想,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闻鸡超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3

  成语名称:痛心疾首

  成语拼音:tng xīn jí shǒu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或狠下决心。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成语造句:钱钟书《围城》:“他从此对直觉主义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有婚姻关系,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晋国安定君位。但由于两国国境想接,双方都要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仍不免发生冲突。

  痛字开头的成语

  痛定思痛 痛心疾首

  包含有痛字的成语

  痛心疾首 痛定思痛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4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5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

  春秋时期,西施害了心病,皱眉蹙(cu)额地走在乡村的路上。村里有一个丑陋的女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好看,就立即模仿她,捂着心口,皱眉整额地走在乡村的路上。可是村里人看到她这个样子,或者紧紧地关上房门不出来,或者带着妻子远远地走开。她只知道人家皱眉整额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人家皱眉遭额为什么好看。

  这个成语原文的第一句话是:“西施病心而殡其里。”“殡”与“颦”通用,就是皱眉整额之意。因为西施皱眉殖额很好看,而另一女人学她的样子,却十分难看,不仅模仿不好,反而出丑。后人根据这个成语,说她是“东施效颦“。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形容不知x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模仿。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6

  【成语】: 井底之蛙

  【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

  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7

  【成语】: 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解释】: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成语故事】: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8

  春秋时,鲁成公二年的春天,齐顷公统率大军,进攻鲁国,接着又乘胜进攻卫国。鲁、卫两国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就派郤克为中军主将,领兵前去抵抗齐军。

  六月间,晋国和鲁、卫两国的联军,挺进到靡笄山下(在今山东长清县境)。齐顷公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派人出阵挑战。齐将高固也冲进晋军,耀武扬威,回营後,还在全营各处走马兜圈,高叫:“欲勇者,贾余余勇!”接着双方约定:明天早晨决战。

  第二天,双方军队在鞌县(今山东历城县)列阵会战。齐顷公嚷道:“我们且歼灭了敌人再回来吃早饭!”他连战马身上的甲都不披,就冲出战斗。这一场战斗非常激烈,结果齐军却吃了败仗,骄傲的齐顷公险些被俘。

  齐顷公说的“歼灭了敌人再回来吃早饭”这句话,从藐视敌人、鼓励斗志来说,倒是句豪言壮语。后来,这句话变作“灭此朝食”,成为一句成语,以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朝食”是吃早饭的意思。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9

  李执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

  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①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儿打抱不*②。”

  打抱不*成语解读

  ①黄汤:指黄酒。

  ②打抱不*:也作抱打不*,指遇见不公*的事挺身而出。

  李统笑着说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发疯了,说了两车子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家伙亏她出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也是这样的门第,她还是这么着;如果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了个小子,还不知会是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人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你昨天还打*儿,亏你伸得出手来。难道那黄汤灌到狗肚子里去了?气得我只想替*儿打抱不*。”

  打抱不*成语故事

  *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的小妾。她聪明清俊,虽然是凤姐儿的心腹,帮着凤姐儿料理事务,但为人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凤做些好事。

  有一次,王熙凤因为酒醉而打了*儿,第二天向*儿道歉。

  李纹笑着批评王熙凤:“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两车子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亏她出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的门第,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个小子,还不知会是怎

  么下作贫嘴恶舌的人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天还打*儿呢,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到了狗肚子里去了?气得我只想给*儿打抱不*。想了半天,因你是‘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担心老太太心里不舒服,才没来,毕竟气还没*。你今儿又招我来了。”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王熙凤也连忙赔着笑说:“你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儿来报仇的。不承望*儿有你这一位撑腰的人。早知道,就是有鬼拉着我的手打她我也不打了。*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给你赔个不是,你担待我酒后无德吧。”

  王熙凤死后,王仁和贾环等要把巧姐卖给藩王做使女,*儿陪着巧姐逃出了大观园。后来,贾琏把*儿扶了正。

  打抱不*成语史例

  唐高宗时有一位为人正直的大臣韦思谦,有话就说,最好打抱不*。

  韦思谦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升为监察御史。他曾经说:身为监察官,如果害怕得罪权贵,不敢揭发黑暗,那就是没有尽责。当他发现宰相褚遂良有贱价强买人家田地的行为时,就不管他官高势大,立即上书弹幼。因为

  证据确凿,唐高宗也不便公开庇护大臣,只得将褚遂良调出京城,降为同州刺史。

  过了些时候,褚遂良又被调回京城,恢复了宰相的官职。褚遂良于是借故报复韦思谦,把他贬出外省,去当一名县官。

  有人为韦思谦不值,暗中带着酒前去慰问他,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遇见不合理的事,当然不能放过,哪里有工夫考虑个人得失?!大丈夫必须堂堂正正,报效国家,岂能庸庸碌碌,只图保住自己和一家大小的安全呢!”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0

  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3)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0篇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

  1、成语故事:纲举目张

  【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成语故事:

  吕不韦(曾在邯郸经商)曾为秦朝的相国。他很注意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他在“用民”一文中说道:“大凡使用人民,其上策是用义服人,其次是以赏罚治人。”

  他接着写道:如果“义”不足以让人民为国家效力而死,“赏罚”不足以让人民弃恶从善,那就不能真正使用自己的人民。

  吕不韦说,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

  吕不韦又说,人民不听君主的话,不受国家的使用,是因为赏罚不严。如果说商汤和武王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使用人民的方法。

  吕不韦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感悟】

  人们常用此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关键。

  2、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解释】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死。

  【感悟】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埤雅·释虫》中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故称“首鼠两端”,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

  3、成语故事:寸木岑楼

  【解释】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成语故事: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感悟】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杞人忧天

  成语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缺乏根据的忧虑。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杞:周朝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

  成语来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他带着些杞人忧天的`味道:‘你这种脑筋动出来,要遭天忌的!’”

  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字开头的成语

  杞人忧天

  包含有杞字的成语

  杞人忧天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3

  成语名称:众志成城

  成语拼音:zhng zhì chéng ché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万众一心。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城:城墙。万众一心,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成语造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23回:“众志成城,当必能济事了。”

  众志成城的成语故事

  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大钱就是币值高的钱。景王试图以铸行大钱的方式来收缴民间的小钱。大钟即编钟。景王准备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读yì),一组是大林。他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众字开头的成语

  众叛亲离 众志成城

  包含有众字的成语

  乌合之众 众志成城 众叛亲离 墙倒众人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4

  【释义】

  忍辱:忍受耻辱。负重:承担重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从大处着眼,不计屈辱,能担负重任,担当大事。

  【用法】

  可用来夸赞能够顾全大局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人。与“卧薪尝胆”近义。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想夺回荆州,并为义弟关羽报仇。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不出,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他胆小怕战。一次,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连曹操都畏惧他三分。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大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应当忠于职守。之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命令,是因为我对国家还有些用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令者将按军法处置,大家切勿违反!”听了陆逊的这番话后,众将领都不敢不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吴军一直坚守不战,维持了七八个月之久。直到蜀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吴军借助顺风施行火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桃园三结义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军。榜文发至涿县,刘备想前往应募,却苦于财力不足,恰巧遇见为人豪爽的张飞愿资财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饮酒。这时他们遇上了投店的关羽。原来,关羽也是一好汉,只因杀了家乡的恶霸,背井离乡,准备应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此,三人患难与共,结成生死之交。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5

  一饭千金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6

  天花乱坠成语何来

  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将他父亲之意说了。又添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涟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解读

  ①天花乱坠:据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言谈极其动听,但不切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

  贾蓉又进城来见尤老娘,把他父亲的意思说了。他又加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在凤姐身体有病,已经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这边会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答应了嫁出去。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故事

  贾琏素日久闻尤氏姐妹之名,后因贾敬丧事得缘相见,渐渐地和尤二姐眉目传情。后来,贾链和贾蓉说到尤二姐长得如何标致,为人如何好,真是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

  于是,贾蓉帮忙从中撮合。他先说动了贾珍,之后进城来见尤老娘,将他父亲贾珍的意思说了。又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今王熙凤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王熙凤一死,便接了二姨进

  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虽然尤二姐幼年便指腹为婚许给一张家的儿子张华为亲,但张家现已败落,尤老娘早就想退婚。况且此事又是贾珍做主替聘,贾琏又是青年公子,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是个水性的人,早先就与姐夫不妥,并常怨恨错许张华,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她聘嫁,有何不肯,这样,贾珍、贾蓉父子就一手撮合帮着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做妾。

  天花乱坠成语史例

  刘哗在魏明帝时代担任侍中,谈起话来有声有色,深受信赖。

  一次,明帝想讨伐蜀国,群臣皆曰不可,明帝私下问刘哗时,刘哗都说:“可以。”但刘哗和群臣商议时,却又附和说:“不可以。”无论是可或不可,刘哗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朝臣或皇帝都很信服。

  在反对讨伐蜀国的众臣当中,态度最强硬的是杨暨。杨暨每回从朝廷出来,就去拜访刘哗,请教刘哗的意见,而刘哗总是一再重申反对出兵的立场。有一天,杨暨和明帝讨论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希望明帝打消念头,他说:“我的话不足采信,但侍中刘哗是先帝的谋臣,他也常说蜀国不可以讨伐。”明帝认为杨暨搞错了,把刘哗召来对质,但是刘哗一言不发。

  有人密报明帝说:“刘哗不忠,常迎合皇上,献媚逢迎。不信皇上可以在和刘哗说话时,故意用和您想法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跟您话里的意思不同,表示刘哗的想法跟陛下真的不谋而合;如果陛下怎么说,他就怎么响应,表示他善于迎合。”明帝试了以后,发现刘哗果真只会揣摩上意,于是渐渐疏远了他。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7

  "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朝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共想,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闻鸡超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8

  隋朝初年,有个名叫王劭的人,曾在北齐、北周做过官。齐、周相继灭亡,进人陏朝后,隋文帝杨坚任命他为“著作郎%隋场帝杨广时期,他又连任原职,真可谓官运亨通,一帆风顺。

  这个官为“著作郎”的王助,其实并不专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虽然也编写过国史和做过其他的一些注释工作,但是,他却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邪门歪道方面。他时常假托什么图谶命符,散布荒诞的童谣,谎报神奇的`怪异现象,并且借此预卜国家将如何兴旺、恭维杨家皇帝将永远稳坐江山等等。

  有一次,他谎报说,某处获得一只神龟,龟腹腔有“天下杨兴”四宇;皇后死了,他也胡造谣言,说皇后原是·‘妙善菩萨”转生,她不是死,而是“返真”,临去时,天上还曾派下仙乐和香花来迎接她。他就是这样地胡说八道、花言巧语,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和维持他的官职。他的这个“著作郎"竟一直做了将近二十年之久。

  可是《陏书·王劭传》却给了他这样的评论,说:“王劭用这些方法来取悦皇帝,在这个官位上将近二十年,采用迂腐奇怪和街谈巷语的话,而且文词鄙野,不符合常理,骇人听闻,大为有识之士所讽刺和嗤笑。”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9

  【成语】: 竭尽全力

  【拼音】: jié jìn quán lì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0

  一、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二、舍生取义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三、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四、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的*,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五、海角天涯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六、对症下药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4)

——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3篇

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1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闻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经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2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3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故事lLysc。CN)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5)

——四字成语故事及感悟3篇

四字成语故事及感悟1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四字成语故事及感悟2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四字成语故事及感悟3

  春秋时,有父子二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皙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再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脍,细切的肉;炙,烤肉)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啊,这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不爱吃脍炙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肯定也都爱吃,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而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原文是:‘脍炙,所同也’);羊枣的滋味确实比不上它,但羊枣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就是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引申出来的,原意是指人人都爱吃的美食,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四字成语故事10篇(扩展6)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故事 (菁选2篇)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故事1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典故】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汤问》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用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知音难觅

  【押韵词】谋逆不轨、独擅其美、槌骨沥髓、美益求美、眉南面北、藏头露尾、舔唇咂嘴、*之美、七舌八嘴、打牙犯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成语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成语造句】

  今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

  来双扬的一番话,倾泻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

  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如《光明行》、《喜洋洋》、《步步高》、《春天来了》、《雨打芭蕉》、《阳关三叠》、《啊,莫愁》、《高山流水》等。

  《鹧鸪飞》来自民间,通过几代人加工而成,在乐界与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高山流水》等齐名。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高山流水四字成语故事2

  【出处】

  《列子》。

  传说,有一对好朋友,一位叫伯牙,一位叫钟子期。伯牙弹得一手好琴,他能把心里所想的事物,用琴声完美地表达出来。钟子期是个樵夫,但却是个懂音乐的行家,无论伯牙用琴声表达什么内容,他都能听的懂。

  一次,两人在一起弹琴娱乐。伯牙手抚琴弦,轻轻拨动,先弹了首抒情的曲子,接着又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弹着弹着,伯牙一抬头,看见了南窗外远处的一座高山,不由想起了曾和钟子期登山的情景,心里一走神,指尖弹出的乐曲突然变得雄壮高峻。钟子期微闭着双眼,正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忽听得琴声突然变得高昂激越,不由得睁开双眼,高声喝彩道:“好啊,高峻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见钟子期一下子就听出了自己的琴声表达的意思,会心一笑,故意又变了个调子,琴声一下子变得宏大壮阔,好像是江水一泻千里。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荡得像江河一样!”

  伯牙又连续变了几个曲调,钟子期都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来。

  后来,两人又携琴同游泰山,走到泰山的北面时,突然遇到了暴雨。两人赶快躲到岩石下面避雨。狂风夹裹着雨点抽打着山石、劲松,泰山的一切都隐没在雨幕中,耳边只听见暴雨的喧嚣声。伯牙被这大自然的伟力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拿出琴,弹了起来。他先弹了大雨倾盆的曲子,接着,又演奏了山崩的音乐。他刚弹完,钟子期就开玩笑说:“我们的处境很危险啊!不仅有狂风暴雨,还有山崩地裂呢!”

  伯牙不由得放下琴,叹息道:“好啊!好啊!您听音的功夫实在太高明了。您想像的意思正是我心里想的、琴上表达的,我的琴声怎能逃过你的耳朵,您真是我的知音啊!”

  成语“高山流水”就是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来的。

  释义

  比喻遇到知音或知己。

【四字成语故事【10篇】(范例推荐)】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