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教学,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的教学
摘要:
新课标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对相遇问题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字:
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教法
1、
小学相遇问题的提出 针对课改后的小学教材, 很多问题都存在大量的盲点, 导致很多教学方式方法学生都不能接受, 往往对此, 许多老师都会觉得很难教, 学生也很难懂。其中, 小学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盲点。
对此我将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同大家分享一下, 不足之处也希望各位同仁指出予以纠正。
2、
小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就形成了 二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 总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把形象的问题想的过于抽象, 正处于过渡时期的他们思想不是很成熟, 所以思考问题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足。
此文主要研究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 随着时间的发展, 必然面对面地相遇。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那么小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是怎样思考的呢?有同学说:
“相遇不就是甲乙两实物, 从相反的方向运动时的一个焦点吗? ” 仔细想想, 也确实如此, 但往往这也是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通病, 因为他并没有把相遇的时间, 地点及方向正确直观的表述出来。
3、
小学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
求路程, 求相遇时间, 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 ×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面对小学相遇问题, 解决方法如下:
a.
针对题型, 理清思路, 抓住题中给出的所有相关数据;
b.
理解文字中存在的时间, 地点, 方向;
c.
利用相应数据结合文字语言建立对应的表达式;
d.
解出表达式, 用结果对问题的提出进行检验校对。
4、
小学相遇问题的教学实例 (1) 求两地间的距离
例 1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 乙两地相对开出,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 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 经过 3 小时后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
两辆汽车从同时相对开出到相遇各行 3 小时。
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 就是它行驶的路程; 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 就是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两车行驶路程之和, 就是两地距离。
48×3=144(千米)
56×3=168(千米)
144+168=312(千米)
综合算式:
48×3+56×3 =144+168 =312(千米)
答:
(2)
求相遇时间 两地相距 270 米.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 相对走来. 小东每分走 50 米,小英每分走 40 米, 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解:
两人相遇时, 所走的路程是 270 米. 几分走 270 米, 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5、
相遇问题的类似题型 (一)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 738 千米. 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北京开出的火车, 平均每小时行 59 千米; 沈阳开出的火车, 平均每小时行 64千米. 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 948 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 一艘军舰每小时行 38千米. 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 41 千米. 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三)
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 670 米的隧道, 同时各从一端开凿. 第一队每天开 12. 6 米, 第二队每天开 14. 2 米. 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 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6、
教案的设计 (麻烦老师自己写咯)
7、
参考文献 (新课标数学教程上有, 老师麻烦你自己写一下)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