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六篇),供大家参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一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
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
"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湖"。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弯弯曲曲地来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尔河,面积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大雁结队,雌雄相伴,游水嬉戏。牛群悠闲甩尾,骆驼昂首徜徉;蒙古百灵在空中自由飞翔,婉转歌唱,憨态可拘的旱獭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在飞速地旋转着,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一根根电视天线直指蓝天,彩色电视给牧人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乐。所有这一切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穿着蒙古袍,以蓝天白云、草原银湖为背景,拍一张骑骆驼或策马驰骋的照片,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花香和鸟语,体验比较原始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定会使游客领略和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从未有过的情趣。
呼伦贝尔游记听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全国最美、最辽阔而且没有被污染的草原,于是经不住美景的诱惑于20__年6月份去了呼伦贝尔旅游,圆了我的草原梦。
不得不说飞机还是最舒适的出行方式,我们到达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的时候还是精神抖擞的,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是海拉尔区,呼伦贝尔机场坐落在海拉尔东山上,是国家4c级机场,小伙伴们看见蓝天了吗?蓝天白云,像画中一般。
下了飞机后之前联系的司机大哥姜师傅已经在机场stand by了,驱车离开机场,朝着我们梦中的呼伦贝尔草原进发。
草原很美。我们正青春,我们正美好。
我们都是草原上的一颗颗小草,我们相互依存着,共同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蓝天白云。生活中的压力只是偶尔的阴雨天,虽然让我们感到暂时的灰暗,但是雨水是恩泽,让我们成长。蓝天白云映着一望无际的绿草,绿草与蓝天相接,有人说三亚美,有人说云南美,看到大草原的一瞬间让我知道什么叫心旷神怡,语言有多苍白,文字有多单调。一时语塞。
想起来《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歌词:看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不由和此情此景融合在一起,流淌到心里。
骑马是必备环节,司机姜师傅给我们讲了骑马时候的注意事项,然后开始策马奔腾。ps:骑马真是太爽了,一定要尝试,没有骑过马,不能说来过草原。
玩了一会之后在草原景区用餐,呼伦贝尔什么最出名,大草原,然后呢?像我这样的资深吃货,必须要尝试的就是羊肉。手把肉蒙古族传统肉食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煮食。通常的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用手拿着吃,或是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为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
吃过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满洲里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到了满洲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洲里的市标,听司机姜师傅介绍说这是取自满洲里的m,意思是开四方之门,迎八方来客。满洲里,我来也
开车大概30分钟左右就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国门景区,
战斗机广场。抗美援朝时期满洲里市民自发捐赠购买的战斗机。向满洲里人民致敬。
火车头广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 生平唯一一次出国所乘坐的火车哦。搭乘过 的火车就是不一样,隐隐的感觉到一种霸气。
满洲里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中方一侧的乳白色建筑,国门高30米,宽40米。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
41号界碑位于满洲里。这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庄重、威严而神圣。每一位游客来这里都一定会站在这里同界碑拍一张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界碑是祖国领土的象征,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再次敬礼。
礼毕,撤退,前往下一站。套娃广场。
套娃广场距离国门景区只有十分钟的车程。套娃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的套娃,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30米高的大套娃内部有高档西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分为三面,由汉族、蒙族、俄罗斯族少女的形象组成,分别代表中俄蒙三国,突出体现了满洲里三国风情兼得的特色。
在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和200个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国家形象的小套娃。此外还建有30个表达友谊、关爱和祝愿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代表运势的十二星座。
看着照片中在猴子雕塑旁边的小男孩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年纪,我们却早已悄悄的长大。想起来第一次过本命年一身红装的自己,却早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时间慢慢的从指缝中溜走,想变成多啦a梦,只有一个拳头,没有指缝,能抓住所有回忆,所有美好的过往。真的希望可以一直呆在这里,蓝天做被,绿草为席。
晚上的节目就比较嗨皮啦,吃着西餐,看着俄罗斯歌舞表演,一天的愉快旅程结束。
阳光叫醒了我们。空气好,天气好,心情好。开始新的旅程。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就是呼伦湖啦。
听司机姜师傅介绍呼伦湖被当地人叫做湖,“达赉”是蒙古语,意为“海”;“达赉湖”就是海一样的湖。呼伦湖不规则斜长方形,湖水面积广阔。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与贝尔湖遥相对呼应,滋养着整个呼伦贝尔草原,站在呼伦湖边,竟然有些错觉,以为来到海边。湖水风平浪静,一眼望不到边,许多旅客赤足在水中游玩,不时地有游客掏到手掌般大的贝类,引来了众人羡慕的眼光。据说呼伦湖的沙柔软、细腻,沐浴着呼伦贝尔的阳光,耳边轻涛细语,微风拂面,感觉已很是惬意!
游湖style
在苍茫的呼伦湖上,风和日丽,有一只小海鸥在高傲的飞翔。呼伦湖虽然是个湖,但是有海鸥哦。让我不自觉想起来小宋的小品了。
儿歌模式开启: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呼伦湖是“偷腥者”的圣地。这里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属于富营养型湖泊,共有鱼类30多种,白鱼、鲤鱼、鲫鱼、狗鱼、鲇鱼,以及秀丽白虾等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昌盛了它们的物种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吃过午饭,我们悠闲的踩在沙滩上,看着对面一望无际的大湖,看着海天相接的地平线。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没有经历过挨饿的年代,但是我们的生活真的就是完美的吗?生活的压力压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曾在心中渴望着有一片净土可以让我们暂时歇歇。我想这里就是了。
回到海拉尔的路上…
听司机姜师傅介绍成吉思汗广场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名称命名,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踏上蜿蜒的小桥,穿过蒙古式圆顶的亭廊来到被石雕包围的广场中心,首先看到马克思的一段话刻在青石上:“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统一中国而战,为征服世界,祖孙三代人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的民族多至七百二十部。”接着是蒙古国前总理阿穆尔的评语:“成吉思汗天生聪明,从小才华出众,锋芒毕露,富有英雄气质和独特主张,经过努力奋斗,光耀家族,终被推举为大蒙古国可汗,遂将蒙古民族名扬四海……”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这样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令人类伟大的文化,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有积极意义。”前印度总统尼赫鲁感言:“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功与过自有后来人评说,总之走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成吉思汗,第一次让西方朦胧的世界知道了东方当时的强盛。一幅足有几百米长的汉白玉浮雕,记录了铁木真从呱呱出世到成为最大的汗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还有几处用蒙古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不起眼的小广场承载的文化含量相当惊人,这正是海拉尔成吉思汗广场最为成功的点睛之笔,
最后,登上了广场的最高点,上面是一座巨大的敖包。兰色和白色的哈达系在汉白玉的围拦上,几块没有芳华的天然石头采自外蒙古成吉思汗出生地的布尔罕山,据说通过外交途径花费了一千多万元的费用才运到这里安放。呼伦贝尔人民以极高的代价抒发对成吉思汗的缅怀,虽然奢侈一点,但是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成吉思汗。可惜行动的晚了一点,如果在民国初年趁外蒙古没有独立的时候就下手,省下来的费用足够再建一座成吉思汗纪念堂。无论怎么说,见到圣石是莫大的荣幸,摄影留念,沾沾王者的灵气,抖抖平民的精神,不虚海拉尔之行
在结束成吉思汗广场游览的时候,站在成吉思汗和众位蒙古族英雄群雕的铜像前,浑身的热血有沸腾之感,策马扬鞭的铁木真,仿佛在用肢体的语言在激励子孙们:前进吧,勇士面前没有冲不垮的困难!
结束了两天的旅程,呼伦贝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对我的一场洗礼,偶尔的不顺利,就当做是滋润我们成长的雨露恩泽。
虽说只是租车服务,司机姜师傅还是非常细心的给我们讲解每个景点。给呼伦贝尔自由翱翔的姜师傅点个赞。希望我的游记可以对想要来呼伦贝尔旅游的小伙伴们带来帮助,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旅游。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三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四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首脍炙人口的南北朝的民歌《敕勒歌》,流传了十几世纪,无人知道是谁创作的,却是每代人孩童时就朗朗上口的经典传承。
辽阔的敕勒平原啊,就在那千里阴山下,那天空啊仿佛就像圆顶的帐篷,那么的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那蓝蓝的天空下啊,那原野是那么的辽阔无边。当那风儿吹过,那牧草低伏,那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啊就露了出来。
多美的画面!这美丽的画面一定在有着草原梦的每个人的心中!
带着这样的梦想,这样美好的画面,云儿和雪儿再次踏上了行程——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来了……
时间不是问题,距离也不是问题,瞧!云儿从千里之外的南国厦门奔来,与故乡沈阳的闺蜜雪儿相约,哈尔滨辗转,跨越几个省市几千公里也只在咫尺间,只要心中有梦就背起行囊,出发!
8月22日晚当我们从哈尔滨乘上k7091,轰隆轰隆,火车长鸣,一路北上西行,草原就进入了我们的梦中……
一夜好梦,8月23日8点左右到了海拉尔,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的驻地。而呼伦贝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呼伦贝尔的总面积比英国还要大,40%是草原,60%是森林和湿地,亚洲最大的湿地就在呼伦贝尔。与我们相约接站的小常师傅,早早已经到火车站等候了……
做旅游攻略时,四天的草原行程,自助游,希望穿越草原,寻觅越野自驾车。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穿越草原……在收集资源时,也许是一篇游记,也许是一段好评,因由已经不记得,或许哪一点走入自己的内心,或许就是一个偶然却成就了一段缘分,包车司机小常,一个帅气的大男生不经意走入了我和雪儿的世界,走进了我们的草原梦!也成了我们信赖的朋友!他由最初腼腆的司机,到后来变成与我们打成一片的玩伴!那几日他也随我们一样发了好多微信图片,知道他这次不仅仅是工作,一定也玩得很尽兴,快乐的情绪总会彼此感染,真诚的情谊也会彼此感化……
站在海拉尔火车站,清晨的内蒙古,空气有点清凉却更多的是清新。深呼吸,深呼吸,就似乎洗去了一路颠簸的疲惫。清晨,金色的阳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也洒在云儿和雪儿身上,小常为我们拍照留念,肆意妄为的我们则挥洒着快乐和兴奋,摆着各种pose,那美丽一刻成为永久定格,也开启了我们四天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快乐之旅……
从海拉尔火车站出发,大约车行20多公里,就到达了我们第一日行程的第一站,金帐汗。这里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争雄,最终占据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点点毡房,袅袅炊烟,篝火狂欢,精彩套马,蒙古式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返璞归真的点点滴滴似乎就在眼前再现,一个偶然就穿越时空回到那游牧的时代……
中午吃的手扒肉,鲜嫩美味!实在尽兴解馋!
下午越野车继续穿行,一路美景眼前划过,我们到达了第二站额尔古纳湿地,这里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也叫根河湿地,远观景色十分壮观,额尔古纳河的枝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可惜旅游景区规划了游览线路,与那湿地咫尺之遥,生生地木栈道隔绝了彼此,仅能远观无法亲近,远处清澈的根河静静流淌,曲水环抱的草甸,矮树灌木丛生,栖息的各种候鸟也只在画面中,仅在想象中,遗憾与可惜,此刻竟然开始羡慕古人的随性游走……
常年出门旅游,一向不喜欢跟团,也不太喜欢去最为热门的景点,不是景点不美,景点大约都是自然景观的精华,可惜一旦人为的修建,那自然的美就会大打折扣,不得不去,却每次都会略为遗憾,人声鼎沸也让自然景区多了世俗的繁杂,少了无为的清静……每每出行也总是患得患失。
临近傍晚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白桦林,游人已经散去,太阳渐渐西下,柔柔的光洒在美丽的白桦林,林中只有云儿和雪儿,我们幻化成林中仙子,尽情嬉戏,身披白丝巾与白桦林融合一体,那是纯洁的精灵,身披火红的披巾在白桦林中跳跃飞舞,那是快乐的精灵!自然,天地,人尽融。起风了,风吹过白桦林,沙沙作响,那熟悉的旋律轻轻响起,弥漫着点点忧伤……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在飞翔
白桦树上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
轻轻抚摸上白桦树,感受着点滴忧伤,夕阳尽去,夜悄悄降临,忧伤的旋律在心中淡淡回荡……
第一天大约行驶了280公里,入住恩和。恩和小镇不大,小镇矗立在草原上,蓝天白云下多是木式建筑,俄罗斯风格,我们就住在俄罗斯小木屋—木刻楞,小木屋很温馨,古朴典雅,轻柔的暖暖的被,让我们感到很舒适,并没感到草原夜晚的凉,一夜好睡。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黎明的小镇与晚上的感觉又不同,逛了一圈,算是热身,小米稀饭,酸奶,包子,鸡蛋,小菜,早餐吃得简单却很惬意,这几日的旅行酸奶可没少喝,来到草原,这边原生态的牛奶,雪糕,酸奶,牛羊肉,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旅行在外美食可不能少。
大约八点半我们从恩和出发,踏上了第二天的行程。听小常讲我们这一路四天都会沿着中苏界河西行北上,这条界河就是额尔古纳河。从第二天开始我们似乎才开始了真正的草原穿越,没再进入特别的景区,都是自然风光,草原的风貌也越来越美,沿着界河一路草原穿梭,遇到风景美的地方我们就停下车来,玩个尽兴,与牛羊马为伴,与鲜花绿草嬉戏。
一路玩得尽兴,下午快三点才到室韦午餐,室韦是一个美丽小镇,依山傍水,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仅一江之隔,这里有60%的人都是俄后裔,我们就在一个俄罗斯大妈家吃饭,吃的烤羊排,她家比较特色的是近距离欣赏了俄罗斯大妈,呵,人文景观也算千金难买。界河一定,界河两岸的人曾经的一家人就分属不同国家了。听小常说这俄罗斯大妈家的女儿非常漂亮,可惜上班,没在家,无缘见到,俄罗斯美女噢,只能想象了。大妈家的烤羊排实在一般,没吃出什么特色,也许不是现烤的缘故吧,不过她家自酿的酸奶却是极棒。
吃饱喝足继续草原穿越,室韦界河,界碑,中俄友谊桥,这些都是必须去看的,今日的目的地是临江小村落,原计划临江看日落,可惜风云多变,快到临江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只能提前入住临江,有些遗憾,这次草原行有两次赏日落的最好点,这临江是其一,可惜错过,不过听小常说明日在黑山头还可以看落日,期待吧……
第二日雨中入住临江,这里也是住在木刻楞,不过这里的木刻楞和恩和的略有不同,我们住在一楼,推开门隔着一个木走廊就是草地田园,比起恩和更喜欢这里。恩和在一片草地中铺起了板油路,现代化的气息有点明显,而这个临江却是一个村落,点点桩桩木屋都在丛林草地中。乡村古朴气息浓厚。
雨中闻着泥土芳香,是一种特别久违的感觉,伸手可及的苞米,向日葵在风中雨中向我们招手。
在小木屋中放下行李,整理行囊,怎么越整理越凌乱,心在这小木屋中根本呆不住,小常前些日子有些感冒,雪儿带来的药给他送去,让他好好睡一觉,而我俩趁着雨小些就又跑出去玩耍,在自家小院前,一个破推车,一个湿漉漉的秋千摇椅,就玩了半天,直到暮霭沉沉……
第三日,天还沉浸在暮色中我们却早早爬起,准备好好欣赏这昨日隐蔽于雨中的小村落,雨后的小村落静悄悄地在宁静中迎来了黎明,小村庄的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渐渐发出柔和的光辉,清澈又飘渺,我们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城市郁结已久的阴霾在这一刻全部呼去。吸入甜甜清香的草原气息,唯愿伴我们长长久久。星星点点中已经有些许早起的游客,还有牵着马儿的村民,问要不要骑马到山头转转。心有些雀跃,我是一向喜欢骑马的,也喜欢亲近马,不知道为何?雪儿有些怕马,云南之行的那次骑马走茶马古道还记忆犹新。算了,早上的时间可贵,草原骑马还有机会,我们还是爬上那个小山头去看日出吧……
同行中总会遇到些游客,在自然中大家自然而然成了片刻的朋友,互相照应,彼此都成就了对方最美丽的风景。没用自拍杆,云儿和雪儿依然也留下美丽合影。站在小村落的山头我们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有刹那似乎忘记了呼吸。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转身就是美丽的临江小村落,当太阳渐渐地升起,远处的草原在光下呈现了美丽的幻景,交替变换,远处的马队,由远而近,小村落也从朦胧中渐渐苏醒渐渐清晰,光是此刻最美丽的天使,装扮着人间万物。
清晨的临江,清晨的小村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地方真想再来……
小常果然年轻,吃了感冒药,据说发了汗,一夜好睡,病说好就好了……吃过早饭的我们,神清气爽地在小常的带领下,坐上我们可爱的越野车继续我们第三日的行程。
一路九卡,八卡,七卡,正阳,草原中穿行,有时走到小路上,偶尔碰到一两辆穿越的熟悉的车,大家彼此召唤都是快乐,穿越的乐趣也在其中,偶尔路上还会有牛穿过!大摇大摆无视后面的车辆,它们是悠然的马路警察——牛!而穿越的我们就不时地被这马路警察拦阻,越野车在后面跟着牛,比牛还慢的蜗行,欣赏它们摇曳的风姿,不时还看到一些不雅场面,比如尿一泼,便一坨,还要小心别溅到我们的宝贝车上,一个不小心牛的尾巴还差点甩到开着车窗的我们……车上看风景亦有危险,穿越草原的朋友,小心牛!呵!
沿途越发进入了草原的深处,这里的草原更肥沃,这里牛、羊、马更加成群。不过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感觉还是没有,这样的感觉在现代的如今大约不常见吧,一般草长高了,牧民们就开始打草,沿途我们看到不少草垛,我们这边还有界河那边的俄罗斯,都一样,很多草垛,现在都机械打草,成捆,这些草就是冬天牛羊的食粮,如果不打草,任其荒凉,那草应该就会很高,几个世纪过去了,过去的牧民在这片辽阔的草原是如何生存的呢?不时思绪又会被眼前的风景带得虚无缥缈……
第三日为了赶到黑山头看落日,午餐也就随便对付,又没正点吃饭,小常跟着我们两个也已经玩疯。草原上我们用手机全景拍照,照合影,一个个奔跑交换手机,那一刻哪里还有大小年少,都成了自然的孩子。帅气的小常为我们草原之行的画面增加了一丝沉稳,阳刚!
车飞快地始上黑山头,与落日争跑,快点快点,落日只在瞬间!我和小常已经准备好,雪儿却还在那儿换衣服,急煞人也!还好,当我们占据有利地形,落日还真是瞬间,刹那就躲进云层不再现身,弄得我们还一脸茫然,一脸眷恋,手捧落日还没照到啊,美丽身姿还没展现啊……小常说,有云,今天有云,云遮了太阳,不然落日还会溜达一会的……嗯!就这样吧,残缺之美,遗憾之美!想象吧!
草原之行,我们和落日的约会不知道算不算错过……
第三日我们入住黑山头蒙古包,弘吉剌部大营,在这儿我们遇见彩虹,而且还是双彩虹,意外惊喜。可以从从容容拍照,彩虹给我们留了充足的时间。给足了我们面子。
夜幕在草原再次降临,金帐内奏起了迎宾曲,大家在帐内享受着晚餐,饭后金帐外开始篝火晚会,我和雪儿也跑出帐篷,加入舞蹈的人群中,围着篝火,围成大圈,大家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蒙古舞,这里不分老少,不分民族,不分男女,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8月末的草原之夜有些凉,夜幕下的点点篝火却点燃了温暖,温暖不只这天,也温暖了五湖四海而来的宾客的心。
篝火晚会在烟花中化作流星悄然落幕,草原之歌在耳畔轻轻回荡,云儿和雪儿在部落的帐篷中穿梭,来到我们住的蒙古包,在欢乐和疲惫中入眠……
第四日我们从黑山头出发,昨日的篝火,昨日的部落,昨日的帐篷依然在身后,我们继续顺着界河,顺着边防公路西行北上,黑山头的一个牧场,云儿和雪儿换上骑装开始骑马,来到草原这个项目怎样也要体验一下。雪儿这次骑马表现极好,没看到她丝毫的害怕,她的那匹马很乖巧漂亮。我骑的这匹马,马马虎虎,感觉和它有点互动不起来,它只听马倌的话,还是想念茶马古道上的那匹马~~~带我驰骋,为我放慢或加快奔跑,那匹可以听懂我的话,感知我的想法的马……
穿越了黑山头,胡列也吐胡,呼伦湖,我们来到了这次草原行程的终点满洲里,到了满洲里,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建筑越发的多了,不过这些只为我们的草原之行做了些许点缀。
回哈尔滨的火车是晚上八点多的,所以我们还有些时间,小常又带我们去看了套娃广场与国门。
快乐的呼伦贝尔草原四日行,就这样结束了,小常独自开车踏上了回海拉尔的行程,虽然没有了我们的陪伴,但相信他一定会想念我们,正如我们也想念他一样,这四日容纳了太多的精彩,我们塞给他的水果可记得吃?看着他分享的回程的视频,快乐的旋律在唱响,知道他是快乐的……
清茶一杯,共祝友谊!那呼伦湖的大鱼和小虾真是鲜美!期待有天再次重逢,草原之行还有另一条线路没走呢,阿尔山的精彩就留给下一次吧!下一次我们还会找你小常弟弟一同游玩!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期待草原的再次相见!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五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篇六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2023年度最新呼伦贝尔导游词200字(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