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4篇)

时间:2022-12-04 13:55: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4篇)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  与科学相比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4篇),供大家参考。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4篇)

篇一: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

  与科学相比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物化形态与宗教相比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二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产品的物化形态是语言无论是故事还是诗情画意最后都必须落实为语言

  第三编文学创造六、七、八三章讲文学创造原理。第六章讲对文学创造性质的一种理解,第七章分析文学创造过程,第八章讲文学创造的几个原则。不过,大家不要以为学了这几章后,文学创作水平就有多大提高。对文学创作活动作理论分析,与实际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理论分析是一种理智活动,文学创作是对具体情景的感受和追求活动。文学创作要处理的事务是为了达到某种感受效果去想象、铺排和表现意识材料;理论分析则是要冷静地认识文学创作活动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从事具体文学创作时如果心中只有这里学到的理论要点,那他就还没有进入创作过程,或者从文学创作中出来了。那么概论中写的文学创造原理我们学它有什么用呢?有的原理可以用到创作中去:但一条原理必须经过理解,在创作过程中定位运用、磨练,到形成不加思索的习惯,然后才能对创作有用。概论中有的原理只是对创作活动一般性质规律的说明,可以加深我们对创作活动的理解,增强我们的理性分析能力,对创作实践并无直接的指导意义。我们学习中要注意分开这两类知识。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这一章所讲的就是对文学创造活动性质的一种理解。这些观念都是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感兴趣的话题,文学作家不在乎理论家的这些理解。文学创造涉及的说明对象不外乎创造活动本身,以及活动的主体(作家)与客体(材料和作品)。教材第一节说明文学创造活动;第二节说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1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理解文学创造必需一种理解思路,教材所采用的理解思路是从马克思的一句话中引申出来的。马克思说:“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把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放进“生产”这个总概念中,这就产生了理解说明任务:怎样在“生产”这个总类别中去确认“文学创造”这种生产活动的特殊性。教材分两步来完成这个工作:第一步区别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第二步区别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凭常识我们就可以区别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决不会将二者混淆。但是要给它们下一个简洁扼要的定义,说明它们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殊性,还不是那么容易。看教材怎么说。(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两种生产的定义见教材关于两种生产的关系教材说了两点: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受物质生产所决定;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两种关系根本就说不清楚。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各自包括很多现象,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某一种精神生产代表全部精神生产,教材使用的基本概念含义游移不定(如98页说物质生产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这是把物质生产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无论是说明“被)

  2

  决定”还是说明“相对独立”,都要交待活动机制才有说服力,教材列举不同历史时代精神生产内容的不同,并不能证明是由不同的物质生产决定的。这种似是而非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毫无用处。(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这部分说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共同性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关于两种生产的共同性,教材指出了两点:一是都具有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二是都属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有的物质生产并不具有自由性和创造性,如异化劳动。不如说,两种生产都是创造产品的活动。着重注意精神生产特殊性的说明。教材说了三点:1、精神生产是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产品的内容属性2、精神生产是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产品的媒介属性)这两点相对物质生产而概括整个精神生产的共同特征,没有什么不妥。但第三点有问题: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活动性质)这个特征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很鲜明;在精神生产的其他类别中,则不是很突出。如科学活动中人的个性表现就不是很突出。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当把人类生产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类时,文学当然是属于精神生产的范围。但“精神生产”不只文学一种,所以教材第二步就来区分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这里所作的区别,主要

  3

  不是从生产活动本身的性质看,而是从生产目的、功能以及产品方面去看。首先,就生产的目的、功能与产品内容方面将文学与科学和宗教作了对比性的区别;其次从文学的媒介或产品的物化形态亦即语言方面,将文学语言与“语法意义上的语言”、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进行比较,专门说明文学的话语创造特征。(一)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这部分有两个问题值得指出:一是宗教活动算不算是“精神生产”的问题。不能说一切精神活动都是精神生产。宗教、道德、听课,都可以说是精神生产吗?应该说,出产品的活动叫做精神生产比较恰当一些。二是教材对“科学”概念的说明很不严格(101页末段)。主要问题是把哲学以及哲理性的文体生产与可以指导实践的“科学”的生产混为一谈。其中“科学生产实际上就是某种知识的意识形态生产”一句,把“意识形态”等同于“意识”,用词太随意了。“意识形态”是历史或现实社会的构成部分,不是任何意识都属于意识形态。如果说“科学生产就是某种意识生产”,那么又与文学生产发生混淆。但是,这部分在对比中对文学生产特征的界定,还是抓住要点:与科学相比,“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物化形态”。与宗教相比,“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

  4

  向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现实世界。”(二)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产品的物化形态是语言,无论是故事,还是诗情画意,最后都必须落实为语言。这部分是专从语言这个方面,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进行比较,专门说明文学的话语创造特征。

  科学话语功用:用于说理不注重表现个性是说理的工具遵守逻辑和语法结构表达:追求明白准确规范日常话语是表情达意工具文学话语是再现和表现的工具同时语言创新也是目的形式:突破语言规范

  遵守日常话语规范

  明白为好也讲究风趣追求隐晦曲折

  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第三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文学创造活动的性质与创造者和创造物有关,这是没有疑问的。创造者是主体,创造物是客体。因此,考察文学创造主客体的性质,是必要的。教材在这一节中把文艺理论史上相关的观点加以介绍和评说,最后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根据作出结论。学习这一章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中外古代文艺理论中虽然有说到文学创造主体客体的内容,但是并没有主体客体这样的概念,没有分为主客体去认识这样的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模式是现代人的。以创造活动及其主客体这种三分模式来理解文学生产,显得较有条理。不过,这种理解立场是一种

  5

  只是为着理解的理解立场,而不是为着文学创造实践的理解立场。两种认识立场所要追究的问题是不同的。第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是两个很大的范畴,各自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会得到更多的认识结论,因此,教材所列举的观点,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能说把文学创造主客体的含义都说完了,都说准了,新的认识角度和新的认识结论的可能性都还存在着。第三,教材的许多说法和概念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如本节的第一句话:“人类任何生产都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活动。”用“统一”“矛、盾”这类词语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模糊而具有多义性的。“统一”是表示两者保持一致呢?共处一体呢?混合在一起呢?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呢?相互作用呢?还是一方作用于另一方呢?行文中需要推敲的道理和用语很多。文学概论课本来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知识,如果不加推敲,所接受的知识更模糊,更没有用处。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什么是文学创造的客体?教材说“即文学反映的对象”。这样理解客体是偏狭的,应该说,除了主体和创造活动以外,主体在创造活动中所处理的对象,都属于客体的范围。这样去看客体,就应当包括:1、反映对象;2、加工的成品即作品;3、把反映对象制成成品的材质即语言。但教材赋予“文学创造客体”的内涵只是第一项,未涉及2、3项,下面我们也就只谈论文学的反映对象。

  6

  (一)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种种解释教材把文学理论史上有关“文学创造客体是什么”的观点加以汇集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派观点:1、客体即自然说这一派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把有些主张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观点(如莱辛、巴尔扎克)也归入“自然”概念之中,所以“自然”前面加上“独立于人之外”的限制,因为不仅自然界的自然,人类社会生活也可以说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这一观点的代表者,在西方有从公元前六世纪的赫拉克利特到十九世纪的巴尔扎克、左拉。在中国,《乐记》《文赋》《文心雕龙》、、、《诗品》都有这种观点的表述。从教材来看,这一派观点的意义在于,它肯定了文学创造与客观存在之间的联系是对的,它的缺陷是,对“自然”的内涵缺乏确切的规定,无法区别文学生产客体与其他精神生产客体。2、客体即情感说与客体即“自然”的文学观相对立的,有一派文学客体观念,具体的主张很多,但可以笼统概括为: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至于文学反映人的心灵中的什么方面,则有的侧重主张反映思想理性,有的侧重主张反映人的意志抱负,有的侧重主张反映人的无意识,等等。其中主张文学反映人的的情感,这种意见比较普遍,影响较大,教材着重阐述的是这一种见解。

  7

  这一种见解的代表者,在西方古代和现代都有。现代主张者的理论更深刻而有系统性,如教材提到的苏珊朗格,科林伍德,等。这一文学主张在中国则是更加普遍,从古老的《尚书尧典》“诗中的言志”,到明清诗歌创作中的“性灵”“格调”派,都可归入文学反、映人的情感这一派意见。教材认为,人的情感,心灵,作为文学反映对象之一,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情感、心灵作为文学唯一的反映对象,割断情感与社会社会生活的联系,或否定客观世界是文学的根本对象,那就不对了。3、客体即“原始意象”说这是一个特殊的理论派别,它的提出者是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依德的学生荣格。观点及其来源可见教材说明。这一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其核心概念“原始意象”或“集体无意识”,其所指事实是无法用科学方法证明的,他们的立论建立在对古往今来一些文献纪录的现象作想象的联系。“原始意象”究竟是这派学者心造的理论幻象,还是社会历史中实际存在的事实?正如基督徒把上帝的存在说得确凿无疑,局外人仍然不免惶惑一样,文学作者如果靠捕捉原始意象去完成创作,未必比等待上帝赐福更靠得住。上面是介绍文艺理论史上关于文学创造客体的观点,下面是教材的观点。(二)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提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这是否提出了一种新的

  8

  观点呢?从字面上来看,“社会生活”既非“自然”,又不是“情感”或“原始意象”,但从教材对“社会生活”含义的说明来看,这个概念其实是把前面所说的对象统统包括在内的。请注意107页一、二段的说明,一段末说“总之,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这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包括进去呢?本来嘛,文学要写什么是很自由的,更何况要谈的是人类的文学,包括已经写出来的和千万年后还没有写出来的,怎么可以给它划定一个狭窄的范围呢?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在给文学创造客体所作的限定中,有“在一定现实关系中”这么个词。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赋予文学创造客体的一点新内容。社会现实关系有时直接是文学反映的对象,有时影响作者对历史、异域或幻想题材的处理,它确实是文学创造客体的重要内容。但是这话又不能说得太绝对,认为文学反映对象中一定含有社会现实关系,作家毫无摆脱现实社会关系影响的可能。如果说,“社会生活”一词把什么都包括进去了,再来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还有什么意义没有呢?“唯一”是相对于“其他”的,既然其他已被包括在内,这种绝对的唯一,强调不强调都无所谓了。必须指出,任何一次具体的文学创造或任何一本具体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对象,决不是这么广泛的。理论上之所以要对文学创造客体作出如此广泛规定,是由于想说明所有文学创造活动所反映的对象。这是文学理论家自寻烦恼,文学作家不必考虑那么多,他对什么

  9

  感兴趣就写什么得了,管它什么“自然”“情感”“社会生活”、、。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教材107页末段说明了理由,即这是为了找到文学反映对象与科学反映对象的区别。这也是一个文学理论家感兴趣,而不是文学作家感兴趣的问题。作家不需要知道他所反映的对象与科学所反映的对象有什么不同。文学与科学在反映对象上有什么区别呢?教材讲了三点:(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标题下开门见山就摆明了观点:文学反映的对象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而科学反映的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这是一个讲了许多年的老观点。但是,这个观点要加以辨析:第一,从整个客体的范围来看,整个文学创造的客体与整个科学认识的客体在范围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科学所研究对象,文学没有什么不能描写的;同样,文学所反映的对象,科学没有不能研究的。第二,按教材举例说明的,具体的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分门别类的:如经济学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学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和阶级斗争;但是我也可以举出文学反映对象也有分门别类的: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商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等。教材以《红楼梦》为例,说明文学可以反映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那么我也可以举历史学、社会学为例,它们也可以反映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心理的、道德的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由此看来,想用“整体性的”与“分门别类的”来区别文学与

  10

  科学的客体对象,恐怕站不住脚。充其量只能说,在需要对社会生活作分门别类反映时,文学对类别范围遵守得不是那么严格。教材所讲的这一条是不是有问题,大家可以考虑考虑。再看第二条。(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反映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这话粗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一般人会认为抓住了文学创造客体的根本特征。但是,仔细追究起来,这句话能否成立却是很成问题的。这里涉及中国当代美学界争论已久而并无结论的一个美学问题,那就是:美是客观事物的物质属性,还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两种答案各自都可以找到许多道理来支持。同学们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认真琢磨一番再作决定。一般来说,自然界中哪些事物美,哪些事物不美,人们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看法。这时,美或不美,似乎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因为大家都这么看。但是,对社会中有些事物审美属性的看法,就容易出现分歧。比如说,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们看来很美,但今天的人们看起来感受完全不同。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可以举出很多。现在我们要问:红卫兵的审美属性,是他们本身具有的呢?还是由人们的审美判断决定的呢?如果是他们本身具有的属性,怎么有时显示出美的属性,有时又显示出丑的属性呢?恐怕说是他们本身具有的属性不容易站得住脚。如果说这些社会现象的审美属性是人主观判断的结果,客观自然现象的审美属性也难说是其自身具有的属性。

  11

  如果说,美不美是人判断的结果,而不是客体事物自身的属性,那么客体事物自身就无所谓美不美,它们不会去讨好文学家而冷待科学家,作为生产活动的对象,它们对文学家和科学家是一样的。文学创造的客体并没有什么特殊,不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一类现象;特殊的是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特殊需要并进行了特殊的活动,而不是客体本身。★对教材的这部分阐述,有几个概念要特别注意辨析:美,审美,审美价值。美是一种确定的判断,它与丑相对,美的事物绝不同于丑的事物;审美是一种活动,对事物的美、丑性质或程度作权衡,审美对象既可以是美的事物,也可以是丑的事物;审美价值是指事物吸引人们对其进行审美活动的程度,特别丑的事物也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关注的结果是觉得它太丑了。这种关注不能说不是审美活动,因而,特别丑的事物也是很具有审美价值的。这样看来,说“文学创造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等于说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全部美的和丑的社会生活,因为一切社会生活现象无不具有审美价值。但是,这么一说,教材的这一条又并没有揭示文学创造客体的特殊性。仿照教材对文学创造客体的说法,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规定为:有认识价值的社会现象。一切现象无不具有经研究而发现真理的认识价值。这也等于说所有的事物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审美价值,可以成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认识价值,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客体对象都一样,

  12

  它的不同价值在于主体从不同的需要对它进行不同的加工活动。我也可以找到一个赞成者来支持我上面分析的结论:“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这话是谁说的?——马克思!(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2页)。并不是说马克思说的话一定都对,但这几句话所说的道理非常明白。那教材说“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这一规定是否就没有必要呢?这又不一定,要看这话安在什么主语上。前面说过,“文学创造的客体”应当包括三项:1、反映对象;2、加工的成品即作品;3、把反映对象制成成品的材质即语言。相对于主体的客体,从文学创造过程来看,有一个从自然状态被纳入人的活动中,最后变成作品的过程。这是粗分,如果进一步细分,第一项“反映对象”还可以分为“自在的”和“自为的”两种。比方说,野地里长的野菜,是自在的客体;采摘回家洗干净,就是自为的客体了;经过烹调制成菜肴,那就是作品。由此可见,文学创造的客体在创造活动的前后呈现为一系列存在状态:自在的反映对象——自为的反映对象——语言——作品作了这样一个区别之后,再来回顾教材的规定: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我们就容易看出,把它安在什么客体状态上不合适,安在什么客体状态上才是合适的。

  13

  (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这个问题可以分三步来理解:第一,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按我们在上面分析的客体存在系列状态,属于哪一种存在状态?显然属于“自为的反映对象”。第二,“体验”的心理含义及其活动意义是什么?“体验”是一种心里活动。在这种心理活动中,主体要认识生活现象的性质和意义,产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并对生活现象作出情感的、道德的和审美的评价。这种体验活动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必须有的心理活动,是文学创造的特征性活动。与科学生产比较起来,科学家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并不必须作体验活动,但是必须作分析、实验之类的认识活动。第三,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与自在的社会生活有何区别?与客观自在的社会生活比起来,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经过作家的评价而赋予了情感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由于作家的认识、情感和态度的作用,必然使它具有更明显的社会意义,带有作家的主观色彩。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当然就是作家。怎样认识作家的特殊性呢?要说特殊,每一个作家都不与别的作家相同;要说一般,作家也不就是一个人吗?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家”这一类人的特殊性,是一个不容易说得好的话题。如果能正确和准确地认识文学创造主体的特殊

  14

  性,将有利于提高作家自身修养的自觉性。这部分所阐述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比泛泛地谈论文学创造的客体要有价值得多。教材还是先介绍文艺理论史上代表性观点,然后推出自己认同的主张。(一)关于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从教材介绍的几种观点来看,都是根据对文学创作活动性质的理解来规定文学创造主体性质的。1、主体即“摹仿者”与“创造者”“摹仿”与“创造”在这里是用于说明文学创造活动性质的概念,这两个词在含义上是对立的。认为文学创造活动的性质是摹仿外在的对象,持这种观点的人自然就认为作家是摹仿者。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主要是西方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代表者主要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等。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文学所摹仿的对象有不同的看法。这是用文学创造活动的性质来给作家定性。认为作家是创造者的主张,是在反对“摹仿说”中崛起的。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主体即“旁观者”移情者”“旁观”与“移情”也是一组有一定对立性的概念,它们也是对文学创作活动的说明。用“旁观”与“移情”说明文学创造活动,比用“摹仿”与“创造”说明文学创造活动,更具有近代理论的深刻与细致。“旁观”的含义,教材引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话表达得

  15

  形象而准确。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说,与布洛的“审美距离”说抓住了核心要点。而中国庄子的“心斋”说,刘协的“虚静”说,是说要排除利害观念的干扰,保持心境的宁静。这都与“旁观”的含义是一致的。文学创造活动摆脱利害关系,这是主体具备审美心态的必要条件。庄子很多寓言非常细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意识到这一点,思想已经很深刻细致了。“移情”说对文学创造活动的说明也是很深刻的。理论提出者及基本观点见教材按照移情说的理解,“感时花溅泪”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到花中去了。(二)文学创造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这里的三点看法,第一点与第三点来自马克思,其中第二点,与上面介绍的“旁观者”的主张,可属一派。1、文学创造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这是将文学创造主体的特性与其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特性联系起来考察。为什么要结合活动去说明主体的特征?这是因为从事一种活动必然会改变主体平常的心理状态,使他处于特殊的状态之中。因此把文学创造主体规定为“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有道理的。教材进一步强调,作为文学创造主体不仅是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而且还不能是被动的,受胁迫地从事文学创造活动。这因为在受胁迫的情况下个人的活动心理发挥的不正常。教材说,我们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

  16

  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这观点其实也是来自马克思。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包括不受他人胁迫和不受自己利益动机的胁迫,其含义与上述的“旁观者”的观点是相通的。2、文学创造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规定“文学创造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这是要用活动的特殊性来规定主体的特殊性。那么文学创造活动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这里的第二点就说明了文学创造活动的特殊性,并且用这种活动的特殊性来规定主体的特殊性:那就是“审美”“体。验”美、“评价”美,就是“审美”;而创造美是根据审美的结果来创造的,“创造美”不过是“审美”的外化。这里所说的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与上面所介绍的“旁观者”,以及无利害说、距离说、心斋说、虚静说、自由说,都是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同一种活动的性质。把文学创造主体与其他精神活动主体相比较,我们可以用“审美”主体这一点来强调文学创造主体的特殊性。但是除了作家以外,我们一般人也时常在进行审美活动;如何把作家的审美与一般人的审美区别开来呢?这只能从审美能力水平上去区别,特别是文学专业审美水平的区别。而且,作家不仅审美,他还要创造美,他必须掌握创造文学美的全套手艺,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如果进一步追问,文学创造主体为什么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或者追问:为什么有的人要成为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这只能用大众精神生活需要文学审美对象来回答。社会为什么

  17

  需要文学审美对象?这只能用文学审美对个人心理生活的需要,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作用来说明。3、文学创造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具体的社会人”,是说任何人都必然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间,他的思想、见解、情感、立场乃至世界观,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他那个时代社会的内容,他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道德、审美评价,都不可避免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他那个时代社会的看法。作家当然也不会例外。这是说,文学创造主体除了处在文学创造活动中,要接受活动性质的影响和规定,除此以外,他还必然要受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的影响和决定,而且这种来自社会的影响和决定的心理意识因素,不可能与创作活动绝缘,必然要影响到文学创作活动,成为文学创造活动的重要心理根据。这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既是非常宏观的,也是非常深刻的。作家认识生活的主观根据,对生活现象做道德、审美评价的标准,这都是作家灵魂深处的东西,但却不是作家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综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和作家,对社会生活认识的根据,尤其是评价标准并不相同。这就说明,人们的认识根据和评价标准是来自社会的。作家就是这样的“社会人”。从上面三点来看,作家既要受他所从事的特殊活动的性质的规定,同时也必不可免地要受到社会存在的普遍规定。这三点规定可以

  18

  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用这样三点规定去说明文学创造主体是否就全面了呢?那恐怕是远为不够的。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还远不能造出一个能够进行文学创造的机器人,这说明文学创造主体的高度复杂性。同时教材还忽视了文学创造主体一个最重要,也是作家与平常人相区别的最根本的特征,那就是作家的文学修养与社会人格修养。教材在下一章第一节开头的地方提出一个问题: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冒出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个问题应当放在讲文学创造主体内容中来回答,而且应用作家的文学修养与社会人格修养方面的内容来回答。作家的文学修养与社会人格修养是每一个想修炼成作家的人应当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想提高自己的作家应当关心的问题。而教材所讲的三点则是文学理论家感兴趣的问题,注重把文学创造主体与其他精神活动主体相区别,没有注意把文学创造主体与平常人相区别。对于一个学习文学专业的人来说,知道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区别是次要的,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从一个平常人成为文学家必须具备什么。我们学习文学概论还应当注意把握理论的价值功用。

  19

篇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理论教程试卷文学理论第一学期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科学的学科。2、文艺学包括、、、和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3、提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4、“诗言志”强调文学四要素中的。5、在其《》中提出“相似律”与“接触律”两条巫术原理。6、德国哲学家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7、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的。8、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得作家、理论家主要有、、和。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选答3题,多选不给分)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其内涵相同。2、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3、“发愤著书”之说的提出者是韩愈。4、物化阶段是文学活动的最后阶段。5、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基本相同。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文学游戏说艺术真实灵感四、简述(20分,选答2题,多选不给分)1、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又什么不同?五、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的认识(30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共产党宣言》)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_、沟通和_____________。

  2、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而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3、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的,这是文学的双重性质。4、折中义文学是从视角出发对文学所作的考察。5、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指文学在反映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6、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审美的。7、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8、材料储备是文学创造的起点,而艺术发现则是文学创造的真正起点。9、艺术构思中简化的实质目的其实还是。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5分)1、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是怎样的,文学就应该是怎样的。2、艺术发现不改变原来的事物。3、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实际上就是拼凑。三、名词解释(15分)文艺学话语五要素直觉突出即兴四、简答(30分)1、为什么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2、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但是又是有功利的?3、精神生产有何特殊性?4、谈谈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5、物化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五、分析(20分)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艺术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原因?2、以自己写作的经验为依据,谈谈艺术发现产生的条件。

  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1分,10分)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者一对范畴。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问题,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文艺方针。4、“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5、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7、陆机在《_____________》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10分)1、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里德2、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卢卡契3、方鸿渐失作家钱钟书的两个亲戚的复合体,提现的原则是()A、艺术真实B、艺术概括C、情感评价D、形式创造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A、无功利的B、有功利的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D、无目的的5、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A、巫术B、游戏C、模仿D、劳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理论2、话语3、社会主义新人形象4、灵感5、含蓄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2、简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3、简述文学话语作为言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是什么?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先判断,然后举例说明原因。2、试结合作品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表现进行说明。

  第四套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1、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2、马克思、恩格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著名符号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4、曹丕在《_________________》中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艺气为主”、。5、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可划分为: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6、在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合力”,起着终极作用的是。7、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8、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和______________。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二至三个正确答案,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0分)1、提倡情感说的人物有()A、托尔斯泰B、苏珊·朗格C、严羽D、佛洛伊德2、人脑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A、理论方式B、宗教方式C、艺术方式D、文化方式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A、整体性的社会生活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D、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4、主张游戏说的人物有()A、康德B、席勒C、谷鲁斯D、鲁迅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体现的创作状态是()

  A、沉思B、直觉C、简化D、推敲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2、生活活动3、艺术发现4、陌生化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简述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3、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2、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5、含混

  第五套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是()A、指导性和现实性B、实践性和指导性C、现实性和价值取向D、实践性和价值取向2、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从实质上看是()A、话语B、社会C、活动D、反映3、文学话语蕴藉的特点体现在本文修辞形态方面的是()A、含蓄和酝酿B、含蓄和含混C、含混和歧义D、无限和有限4、处于艺术构思阶段的心理机制是()A、直觉和表象B、理智和情感C、灵感和动机D、意识和反映5、对文学活动的主题阐释为“集体人”的是()A、佛洛伊德B、伏尔盖特C、荣格D、费舍尔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艺是“摹仿的摹仿”或“二度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英国文艺批评家提出的。3、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具有性和4、“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使用的概念。

  。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分)文学理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话语蕴藉文学创造的客体灵感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12分)1、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性,不存在实践性。()2、文学客体反映的职能是具有审美属性的意象,而不反映丑的意象。()3、惯例文学包括审美文学和一切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文学。()4、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关系”(。)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应该是体现无产阶级党性的文学活动。()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处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具有特殊性的艺术生产者。()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28分)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解决好哪些问题。2、为什么说“劳动说”在文学发生学说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3、解决文学界定困难的办法是什么?4、艺术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六、论述题(10分)运用学过的原理,论述“文学实现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定义的原理。七、范例分析题(10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题画》诗“江宾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化云乎哉!”郑板桥《板桥题画》试运用文学创作中的有关原则及其它知识分析郑板桥的诗与话语。

  文学理论第二学期试卷第六套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依据文学作品反映现实时所采取的表现方式和其中所蕴含的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分为、理想型和三种类型。2、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认为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构成有和两个层面。3、《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复合结构小说,其中《西游记》基本上是式结构,而《红楼梦》则是式结构。4、情感表达的方式依其形态可以分为和两种方式。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为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分)文学意境文学风格叙述视角共鸣文学批评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10分)1、典型解释类型。2、隐含的读者其实就是实际的读者。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3、如何理解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4、谈一谈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20分)1、举例说明抒情话语与日常话语的区别。2、结合现实的情况,谈一谈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第七套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是()A、再现性和创造性B、逼真性和表现性C、再现性和暗示性

  D、再现性和逼真性

  2、“叙事”包括()A、内容和形式B、话语和故事C、结构和角色D、内容、动作和话语3、抒情方式是()A、象征和抒情B、夸张和描写C、歧义和用典D、节奏和情景4、处于文学高潮阶段的现象是()A、净化和理解B、领悟和延留C、反误和领悟D、净化和异变5、属于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是()A、韵外无穷B、情中见景C、象外之旨D、虚实相生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学作品体裁中,诗歌的特征是和。2、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是、和3、王昌龄《诗格》中提出的“三境”是物境、和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0分)典型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散文

  、。。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5分)1、叙事性作品中的接受者是现实的读者。()2、文学风格的时代性超越民族性和地域性而存在。()3、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包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4、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中,正误与反误时一种错误性的认识。()5、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30分)1、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2、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4、简述抒情与叙事的主要区别。5、试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六、论述题(10分)试论述“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这一文学批评原理。七、范例题(15分)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不同风格。

  第八套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易经》的看法,一个作品的文本层次由、、意三者构成。2、文学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而形象特征却是。3、鲁迅的小说《药》呈现出的是一种式复杂结构,而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却呈现出是一种式结构。

  4、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包括和两个方面。5、依据谁看和谁说的不同,我们可以区分出叙事活动的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5分)文学典型抒情角色文学接受文本文化批评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10分)1、作者就是叙事者。2、布封说:“风格即人”,所以人怎么样,作品就怎么样。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25分)1、象征型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2、简述文学话语的特点。3、谈一谈期待受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4、简述抒情话语与叙事话语的区别。5、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30分)1、举例说明文学已经的审美特征。2、结合你所看过的批评文章,谈谈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第九套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报告文学的特征是、和2、抒情性作品的三个主要结构要素是、、和。3、风格的特征是、、。4、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5、刘勰在《》中把分为对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6、德国美学理论家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7、历史上出现的文学批评形态或类型主要有、、、、语言批评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意象文学消费文学批评意境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1、在《诗格》中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中国古代作家是司空图。()2、华兹华斯所谓“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说文学抒情只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2、共鸣通常有哪两种含义?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分析《智取生辰纲》行动序列(即事件序列)的基本形式和复合形式(即基本序列和复合序列)。2、马克思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请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对文学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

  第十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意境视角文本层次意象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学作品的分类是绝对的。()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曾被马克思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3、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4、人物有凸圆型与扁圆型两种。()5、复合序列包括情况形成、采取行动、行动成功三类。()6、缺席的叙述者指文本不存在叙述者。()7、文本是作者生命的物化形态。()8、文学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虚拟的真实和真实的虚拟。()9、“含混”本身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肯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义,意味着可能指二者之一或二者皆指,意味着一次陈述有多种意义。()10、叔本华认为:风格是比一个人的脸更可靠的性格标志。()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任选两道,共20分)1、简述再现与表现的区别与联系。2、文学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3、核心时间与辅助时间的区别与联系。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2、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20分)以《林黛玉不进贾府》为例,分析叙述视角的变换及其艺术性。

篇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

  2010年

  综合基础第一部分各专业必做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风骚2文选3杨朔模式4意识流小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2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3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的作用419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必做题一论述题每题20分1《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异同2都是以上海为描写对象,新感觉派小说与茅盾的《子夜》有何不同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关系二分析题30分十七年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关联性中国古典文献学必做题标点符号题目是“天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加标点,翻译。30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必做题一论述题每题20分1、神曲》的艺术特色?《神曲、神曲》的艺术特色?《2、为什么卢梭被称为欧洲浪漫主义之父?谈谈你的看法、3、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成就?、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成就?二分析题30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外国文学资源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外国文学资源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古代文学论述部分应该有儒林外史还有两个,也是挺常见的文学理论

  03年

  一、名词解释话语蕴藉艺术构思文学话语的阻拒性无我之境行动元二、简答1、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2、“诗意的裁判”对文学创造提出怎样的要求?3、文学接受中接受心境与阅读效果见的关系是怎样的?三、论述

  试述对文学创造的主体的认识和理解

  04

  一、名词解释审美无意识叙事学抒情角色净化二、简答1精神生产的特殊性2抒情与宣泄的关系怎样?3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05

  一、名词解释文学小说话语叙述动作移情二、简答1、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2、文学作品的话语层面有哪些特点?3、文学的发生说有哪些?三、论述论艺术真实

  06

  一、名词解释生活活动即兴情节共鸣有意味的形式二、简答1、文学与社会的关系2、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3、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的二重性特点及其关系三、论述论文学的创造形式

  07

  一、名词解释巫术仪式艺术发现文学活动的内指性文学风格叙述视角二、简答1、抒情与叙事的区别与联系2、作品与意图的冲突3、文学意境的特征三、论述论文学接受的GC

  08

  一、名词解释语境陌生化散文角色情感把握二、简答1、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试论艺术构思中的意识与无意识3、如何看待文学接受中的“期待遇挫”三、论述论文学创造的主体

  09

  一、名词解释文学游戏发生说话语小说叙述话语抒情角色二、简答1、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有哪些特征?2、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哪些?三、论述论文学与人生

  10

  简答试举例说明灵感的独特作用

  11

  一、名词解释文学风格二、简答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

  12艺术构思

  举例简答艺术夸张

  2012年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名解欧洲骑士文学二、简答18世纪英国文学成就三、论述1、比较高乃依和拉辛悲剧创作的异同2、《双城记》的主题思想3、为什么说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整体上构成了19世纪40~70年代俄罗斯历史的艺术编年史?四、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T.S.艾略特《荒原》的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初试实际是考察论文(议论文)的写作

  2010年《文学与意识形态》;2011

  年《文学与孤独》,这你说你怎么准备呢?还是公功夫在平时,看书累了,就自己想个题目练练笔,起码要想想,列个提纲。复试都是考具体的文章评论,可以看看期刊《名作欣赏》(我备考时常翻)2010是外国短篇小说;2011是现当代短篇《风景》,2010年《文学与意识形态》;2011年《文学与孤独》

  朱版是基础,钱版为理解,夏志清小说史可以看完前两套再看,当代陈、洪都得看,朱版是基础,钱版为理解,夏志清小说史可以看完前两套再看,当代陈、洪都得看,王瑶严家炎有考察到,记住南师文学院院长朱晓进就是王瑶学生钱理群师弟),平时多读理论书严家炎有考察到,记住南师文学院院长朱晓进就是王瑶学生钱理群师弟)平时多读理论书,有益无害。总之,本人在我失败基础上提这些意见,有益无害。总之,本人在我失败基础上提这些意见,2011以引起重视,如是!以引起重视,如是!名词解释1文学风格2桐城派3问题小说4黑色幽默简答题1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2《红楼梦》的艺术成就3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思想性?记不清了4五六十年代散文的政治品格和审美倾向古文学文化论述题1韩孟诗派的艺术特点2辛弃疾爱国词的思想内容3近代社会变革对于文学的影响分析题《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举例专业写作元稹的一段话论述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2500-3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年文学综合

  2000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在哪些方面模仿荷马史诗?2,简述堂吉坷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关系。3,简述魏玛古典主义的基本观点。标志着歌德从“狂飙突进”转变到“古典主义”的是他的哪部作品?4,简述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传统。5,简述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物的主要艺术观点。简述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阐述者关于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6,解释“魔幻现实主义”。二,论述题(60分)1,试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历史。2,试分析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巴扎洛夫的形象。3,斯丹达尔的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是什么?试以他的二,三部作品为例来进行论述。4,下面这两首诗属于什么诗歌流派(文学流派)?试以这两首诗为材料,分析这个诗歌流派的艺术特点。

  母音黑A,白E,红I,绿U,蓝O,母音们,我几天也说不完你们神秘的出身;A是围绕着恶臭的垃圾嗡嗡叫的苍蝇身上的黑绒绒的紧身衣。E是蒸汽和帐篷的洁白,高傲的冰峰,白色的光线,伞行花微微的振动;I是咳出的鲜红的红,怒火中烧或深深忏悔时美丽双唇的笑。U是涟漪,绿海的神奇的颤动,放牧牛羊的草原的宁静,炼金术学者额上的皱纹和安详;O是号角的刺耳的奇怪的响声,被天体和天使们划破的寂静,她眼睛里发出的紫色的柔光!

  豹————在巴黎植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象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象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2001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年外国文学史(

  一、解释或简答(40分)1,荒诞派戏剧2,德国“古典”主义3,“人物再现”法4,“迷惘的一代”5,《红字》

  6,《尤利西斯》中并没有尤利西斯这个人物,作品为何取此名?二,论述题(60分)1,试论18世纪欧洲文学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的影响。2,试分析叶浦盖尼·奥涅金这一艺术形象。3,谈谈福楼拜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来文学的影响。4,概述《荒原》一诗各章的思想内容与全诗的主题。

  2002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一,简要回答以下问题(40分)1,简述索福克勒斯的《奥狄浦斯王》的艺术特点。2,简述《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特点。3,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与魏玛古典主义有哪些异同?4,简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点5,简述海明威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所表现的对战争的态度的变化。6,解释“情境剧”(“处境剧”),并举出一部情境剧中的典型情境来作为例子。二,论述题(60分)1,试论俄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史。2,哈代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是什么?试以他的三四不小说为例来进行论述。3,试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4,以《百年孤独》为例,试分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2003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一,解释题(40分)1,《双城记》2,狂飙突进运动3,自然派4,“迷惘的一代”5,“新小说”二,论述题(60分)1,试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生个阶段的追求及这一形象的意义。2,试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以前,在欧美文学中是否已经存在现代主义因素和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进行论证。

  2004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年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一,简要解释下列问题(8X8=64)1,解释“荷马史诗”2,解释“骑士文学”3,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主要时期的代表作4,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辨证关系。5,雨果《〈克伦威尔〉序》中提到了什么样的美学原则,从他的作品中举出3个例子。6,分析哈代的代表作《还乡》《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基本创作主题。,

  7,海明威创作的个性特征8,解释“情境剧”,并举出一个作品的情境加以说明。二,论述(86分)1,斯丹达尔作品创作的基本思想倾向2,分析《安娜·卡列妮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3,《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点4,在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哪些流派较多使用象征手法,试用具体作品进行分析论述。

  比较文学

  2002年比较文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五选四,20分,多做不给分)1,誉舆学2,“卓然可比”3,“原型”理论4,阐释学5,“圆型研究”二,简答题(五选四,40分,多做不给分)1,比较文学的“比较”与一般的文学“比较”有何区别?2,举例说明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平行研究中可比较性的存在。3,试述“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的相同与相异。4,试以“文学与心理学”为例,谈谈你对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研究”的认识。5,简述中国二十世纪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三,论述题(40分)1,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谈谈你对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基本看法。2,试用“影响研究”的方法对你所熟悉的文学现象(可以是作品,作家,文艺思潮,文学活动或文学社团等各种文学现象)进行一次具体的分析论述。

  2003年比较文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X2=10分)1,教堂山会议2,母题二,问答题(12X5=60分)1,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试述阐发研究与阐释学的相同与相异。3,从“媒介学”的角度,谈谈林译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所起的作用和贡献。4,试以“文学和心理学”为例,谈谈你对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研究“的认识。三,论述题(20分)试述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基本发展走向及主要特点。

  2004年比较文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X8=40分)1,“模子”理论2,巴罗克3,基亚4,“总体文学”5,“美国学派”二,问答题(60分)1,试述“比较视域”所包含的基本学术要素及其定义。2,试述“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的同异。3,“五四”前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4,试述“阐发研究”的基本理论要素及其形成过程。三,论述题(50分)1,试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选择合适的作品及形象,进行依次具体的分析论述。2,如何理解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考研试题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一、名词解释:1.“直线式渊源”2.“回返影响”3.卡雷,格林兄弟二、简答:(1)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相同、相异(2)谈谈比较文学的文学性(3)20世纪下半以来,比较文学面对了哪些挑战和机遇?三、论述:(1)谈谈比较文学的前景?(2)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谈谈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象征派诗歌2.《西绪福斯神话》3.大学才子派二、简答:(1)流浪汗小说对后世欧洲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影响(2)结合《俄狄浦斯王》谈谈希腊人的命运观(3)谈谈福楼拜对艺术的追求对后来法国文学的影响(4)《日内瓦医生》的思想价值三、论述(1)卢梭对封建文明的批判,“返归自然”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海明威的艺术风格(3)意识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篇四: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

  文学理论教程模拟试题

  第一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科学的学科。2、文艺学包括、、、和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3、提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4、“诗言志”强调文学四要素中的。5、在其《》中提出“相似律”与“接触律”两条巫术原理。6、德国哲学家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7、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必影子的影子”的。8、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得作家、理论家主要有、、和。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选答3题,多选不给分)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其内涵相同。2、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3、“发愤著书”之说的提岀者是韩愈。4、物化阶段是文学活动的最后阶段。5、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基本相同。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文学游戏说艺术真实灵感

  四、简述(20分,选答2题,多选不给分)

  1、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又什么不同?五、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的认识(30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共产党宣言》)第二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沟通和____________O2、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而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3、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的,这是文学的双重性质。4、折中义文学是从视角出发对文学所作的考察。5、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指文学在反映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6、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审美的。

  7、《镜与灯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8、材料储备是文学创造的起点,而艺术发现则是文学创造的真正起点。9、艺术构思中简化的实质目的其实还是。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5分)1、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是怎样的,文学就应该是怎样的。2、艺术发现不改变原来的事物。3、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实际上就是拼凑。三、名词解释(15分)文艺学话语五要素直觉突出即兴四、简答(30分)1、为什么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2、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但是又是有功利的?3、精神生产有何特殊性?4、谈谈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5、物化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五、分析(20分)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艺术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原因?2、以自己写作的经验为依据,谈谈艺术发现产生的条件。

  第三套一、填空(每空1分,10分)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者一对范畴。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问题,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了“—,叩勺文艺方针。4、“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5、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提岀了集体无意识理论。7、陆机在《_____________》中提岀“诗缘情而绮靡”。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10分)1、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里德2、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卢卡契3、方鸿渐失作家钱钟书的两个亲戚的复合体,提现的原则是()A、艺术真实B、艺术概括C、情感评价D、形式创造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

  A、无功利的B、有功利的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D、无目的的5、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A、巫术B、游戏C、模仿D、劳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理论2、话语3、社会主义新人形象4、灵感5、含蓄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2、简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3、简述文学话语作为言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是什么?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先判断,然后举例说明原因。2、试结合作品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表现进行说明。

  第四套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1、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之为

  3、著名符号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

  感的形式之创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丕在《》中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艺气为主”。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可划分为: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6、在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合力”,起着终极作用的是。

  7、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

  8、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文学的文

  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和_____________■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二至三个正确答案,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0分)

  1、

  提倡情感说的人物有()

  A、托尔斯泰B、苏珊“朗格C、严羽D、佛洛伊德

  2、

  人脑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

  A、理论方式B、宗教方式C、艺术方式D、文化方式

  3、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

  A、整体性的社会生活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C、作家体验过的社

  会生活D、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

  4、

  主张游戏说的人物有()

  A、康德B、席勒C、谷鲁斯D、鲁迅

  5、一吟双泪流”所体现的创作状态是(

  “两句三年得,)

  A、沉思B、直觉C、简化D、推敲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学2、生活活动3、艺术发现4、陌生化5、含混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2、简述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3、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木属性?

  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五套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是()

  A、指导性和现实性B、实践性和指导性C、现实性和价值取向D、实践

  性和价值取向

  2、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从实质上看是()

  A^话语B、社会C、活动D、反映

  3、文学话语蕴藉的特点体现在木文修辞形态方而的是()

  A、含蓄和酝酿B、含蓄和含混C、含混和歧义D、无限和有限

  4、处于艺术构思阶段的心理机制是()

  A、直觉和表象B、理智和情感C、灵感和动机D、意识和反映5、对文学活动的主题阐释为“集体人”的是()A、佛洛伊德B、伏尔盖特C、荣格D、费舍尔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艺是“摹仿的摹仿”或“二度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英国文艺批评家提出的。3、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具有性和性。4、“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使用的概念。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分)文学理论人的木质力量的确证话语蕴藉文学创造的客体灵感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12分)1、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性,不存在实践性。()2、文学客体反映的职能是具有审美属性的意象,而不反映丑的意象。()3、惯例文学包括审美文学和一切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文学。()4、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关系”。()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应该是体现无产阶级党性的文学活动。()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处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具有特殊性的艺术生产者。()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28分)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解决好哪些问题。2、为什么说“劳动说”在文学发生学说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3、解决文学界定困难的办法是什么?

  4、艺术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六、论述题(10分)运用学过的原理,论述“文学实现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定义的原理。七、范例分析题(10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题画》诗“江宾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化云乎哉!”郑板桥《板桥题画》试运用文学创作中的有关原则及其它知识分析郑板桥的诗与话语。

  第六套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依据文学作品反映现实时所采取的表现方式和其中所蕴含的主客体关系

  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分为、理想型和三种类型。2、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认为文学作品的木文层次构成有和两个层面。3、《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复合结构小说,其中《西游记》基本上是

  式结构,而《红楼梦》则是式结构。

  4、情感表达的方式依其形态可以分为和两种方式。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为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分)文学意境文学风格叙述视角共鸣文学批评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10分)1、典型解释类型。2、隐含的读者其实就是实际的读者。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3、如何理解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4、谈一谈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20分)1、举例说明抒情话语与日常话语的区别。2、结合现实的情况,谈一谈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第七套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是()

  A、再现性和创造性B、逼真性和表现性C、再现性和暗示性D、再现性和逼真性2、“叙事”包括()A、内容和形式B、话语和故事C、结构和角色D、内容、动作和话语3、抒情方式是()A、象征和抒情B、夸张和描写C、歧义和用典D、节奏和情景4、处于文学高潮阶段的现象是()A、净化和理解B、领悟和延留C、反误和领悟D、净化和异变5、属于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是()A、韵外无穷B、情中见景C、象外之旨D、虚实相生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学作品体裁中,诗歌的特征是、和。2、文学作品的木文层次是、和。3、王昌龄《诗格》中提岀的“三境”是物境、和。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o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0分)典型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散文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5分)1、叙事性作品中的接受者是现实的读者。()2、文学风格的时代性超越民族性和地域性而存在。()3、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包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4、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中,正误与反误时一种错误性的认识。()

  5、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30分)1、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2、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4、简述抒情与叙事的主要区别。5、试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六、论述题(10分)试论述“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这一文学批评原理。七、范例题(15分)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不同风格。第八套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易经》的看法,一个作品的文木层次由、、意三者构成。2、文学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而形象特征却是。3、鲁迅的小说《药》呈现出的是一种式复朵结构,而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却呈现出是一种式结构。4、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依据谁看和谁说的不同,我们可以区分出叙事活动的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5分)文学典型抒情角色文学接受文本文化批评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10分)1>作者就是叙事者。2、布封说:“风格即人”,所以人怎么样,作品就怎么样。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25分)1、象征型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2、简述文学话语的特点。3、谈一谈期待受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4、简述抒情话语与叙事话语的区别。5、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30分)1、举例说明文学已经的审美特征。2、结合你所看过的批评文章,谈谈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第九套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报告文学的特征是、和

  2、抒情性作品的三个主要结构要素是、、和。3、风格的特征是、、。

  4、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5、刘勰在《》中把分为对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绸、壮丽、新奇、轻靡。6、德国美学理论家指岀,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7、历史上出现的文学批评形态或类型主要有、、、、语言批评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意象文学消费文学批评意境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1、在《诗格》中直接提岀“意境”概念的中国古代作家是司空图。()2、华兹华斯所谓“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说文学抒情只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2、共鸣通常有哪两种含义?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分析《智取生辰纲》行动序列(即事件序列)的基木形式和复合形式(即基本序列和复合序列)。2、马克思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请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对文学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

  第十套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意境视角文木层次意象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学作品的分类是绝对的。()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曾被马克思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3、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4、人物有凸圆型与扁圆型两种。()5、复合序列包插情况形成、采取行动、行动成功三类。()6、缺席的叙述者指文木不存在叙述者。()7、文本是作者生命的物化形态。()8、文学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虚拟的真实和真实的虚拟。()9、“含混"本身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肯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义,意味着可能指二者之一或二者皆指,意味着一次陈述有多种意义。()10、叔本华认为:风格是比一个人的脸更可靠的性格标志。()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任选两道,共20分)1、简述再现与表现的区别与联系。2、文学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3、核心时间与辅助时间的区别与联系。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文学典型的基木特征。2、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20分)以《林黛玉不进贾府》为例,分析叙述视角的变换及其艺术性。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简答题(4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