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9篇)

时间:2022-12-03 16:15:02 来源:文池范文网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9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7-9年级)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3)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9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9篇)

篇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7-9年级)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3)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4)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5)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7)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6)二、7-9年级的具体目标……………………………………(6)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9)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9)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36)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39)一、实施的基本要求…………………………………………(27)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43)三、教师的有效指导…………………………………………(46)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47)一、评价的基本原则…………………………………………(47)二、评价的方式………………………………………………(48)

  三、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49)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50)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50)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50)三、教师培训…………………………………………………(51)

  第一部分前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程有效经验,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又适应加强科技教育的信息时代需要。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对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应有的发展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

  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

  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二、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一)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二)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

  养?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与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研究方

  法,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

  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7-9年级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初中生渴望独立、愿意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成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愿意接受智力挑战,探究活动的范围广、程度深、社会意义增大等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

  习充满探究的快乐。让学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究活动,亲历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意识和习惯。(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并确定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设想并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策略,表达探究成果。(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4)学会分享与合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主动与同伴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等。(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踏实、善始善终,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认真反思和自我评价;

  了解并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方法意识,体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尊重他人的思想与研究成果等。

  (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会关心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步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7-9年级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因此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选择和确定专题。(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探究价值。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重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联系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学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相适应。由于学生是从生活中选择专题开展研究,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同时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选题内容上,既要有趣味

  性,也要逐渐重视社会性;在研究范围上,要在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逐步扩展。

  ●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对象。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必须强调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外活动相结合。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包括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拓展探究的内容。●重视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初中学生想象丰富、大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和创造欲望。反映现代科学发展成果与趋势的内容,是学生渴望了解的,也是教科书所不能及时容纳的。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并把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和兴趣,启迪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发展的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拓展研究性学习的领域。●重视与各科知识的联系进入初中阶段,学科门类逐渐增多,学习难度逐渐增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加强与各科知识内容的联系。要注意从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研究和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科知识。(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

  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公民责任感。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阶段目标是:(1)增强服务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进取的生活态度。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关心他人,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随时乐意帮助他人。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认识到,服务和关心并不仅仅是给予,它更能带来心灵上的收获,在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弱势人群的公益活动过程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会有挫折也会有成就,这都是难得的教育资源,都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态,体验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充实与愉悦。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尤其要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生存体验,舒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2)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初中阶段的学生要经常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社会经验。增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尊重人、宽容人,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成长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操,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时刻准备着。这对于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最大追求不是授人以书本知识,不是记忆、背诵,而是培养学生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克服重分数轻发展、重书本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蕴藏于邻里、社区

  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资源,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选择内容时应着重考虑:(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讲,选择的内容可从日常生活扩展到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一些问题,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引导学生适应课程目标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和设计内容,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3)注重本土性。课程内容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充分反映学校和地方特色。(4)注重各学习领域的融通。要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其他指定领域内容的贯通,使各学习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有机整合。(5)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适应和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教室和系统的书本知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应围绕

  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是初中年级的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实践活动内容。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劳动与技术教育应当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应当从促进学生积极劳动体验的产生和着力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这一基本任务出发,形成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应当在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注意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努力发挥劳动教育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并注意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情感态度与积极价值观,融入劳动与技术世界;应当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注重学生的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强调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

  应只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探究与试验,重视对技术的文化特性的理解与感悟,重视对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创造;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性,提倡以具体的技术项目为单位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一般地,一个具体技术项目包含着一系列具有综合特性的学习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系列性的实践活动,能够获得相应的工具应用、材料认识、简易设计、作品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1.基本目标(1)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深化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的生活管理,掌握一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增强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主动进行技术实践,初步掌握一些现代生产通用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并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初步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简单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制作,或者了解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规律,了解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并进行技术实践;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作出多方面的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4)发展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技术活动和进行技术学习的基本态度与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技术意识;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通过体验和探究,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

  了解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劳动保护知识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学习或就业的初步选择;知道创业过程的艰辛和乐趣,形成初步的创业意识。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及主要活动形式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可以在以下范围组织:(1)劳动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在社区进行的社区公益劳动;在当地厂矿企业或在农村的农田、林场、牧场、渔场等场所进行的简单生产劳动等。(2)技能练习活动

  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饪、衣物缝制、常见洗涤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以及一些简单的、通用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练习等。

  (3)工艺制作活动主要指体现技术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以及纸塑、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等。(4)简易设计活动包括对一个简要技术作品的需求调查、方案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调配装试、交流评价等活动。(5)技术试验活动主要指技术实践、技术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技术小试验,如种植、养殖中的农业小试验,常见材料的性能试验,技术设计作品的功能试验等。(6)发明创造活动主要指从现实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出发,以人类未曾出现的技术产品或技术手段为对象,采用一定的创造技法、系列化的步骤,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成果的活动。(7)职业体验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结合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职业理解、体验为目标,在一定的职业岗位上实地扮演职业角色、进行职业实践的活动,如在商店里进行营业员职业的体验、在工厂的零件装配车间进行装

  配员的职业体验等。以上主要内容及活动形式,既有一定区别,也相互联系,在课程实

  施中不能机械理解、相互割裂。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其项目

  涉及到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方面。技术基础有印章、雕刻、陶艺、编织、刺绣等传统工艺项目,有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农作物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基本技术项目;家政有营养与烹饪、服装与缝纫、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等项目。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选择其中3个以上的项目作为载体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职业引导可结合学生的毕业教育、社会调查和技术基础学习确定具体内容;此外应结合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四)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特殊性。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

  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初中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2.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1)与小学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衔接: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应以小学阶段规定的内容为基础,不再采用“零起点”的内容设置;同时注意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关规定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以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组织初中学生应进一

  步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不同技术要求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必要的软件操作。初中阶段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学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3)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应注意从各学科学习任务中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以学科学习任务为载体探究和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4)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在内容选择及其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要体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域特色,鼓励多样但不失合理的选题。

  (5)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学习内容应丰富多样,要求要分水平,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讨论确定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要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更自主的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

  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4.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1)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用途。?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使用信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时,能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理解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了解知识产权的简单知识,养成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习惯,学会规范的论文、着作、网络资料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引用方式;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知道如何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中保护自己信息资料和人身安

  全。(2)探究和初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

  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计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需要,设计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方案。

  ?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认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复制、移动、搜索;常用硬盘管理功能;设置安全与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形式的异同点。?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

  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信箱和反垃圾邮件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一种常用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编辑、格式化)。?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与函数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或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结果的说服力。(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信息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综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

  种媒体形式的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学会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图像加工软件、简单的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条件的可学会使用一种新的多媒体着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能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能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制作过程和传统作品的异同。

  ?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之间的异同,比较网中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如所见即所得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例

  如,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了解和使用导航功能,设置超链接,初步了解(如,能看懂简单标识)超文本标志语言(Html)的作用。

  ?在使用网站及相关现代通信技术开展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能认识到网络影响的两面性,讨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的意义,在活动中表现出健康、负责和符合网络礼仪的行为。能讨论分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小学阶段未开设机器人选修课的初中学校,可参照下述要求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了解简易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对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来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

  ?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例如,机器人对复杂情况的反应;机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等。

  ?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如:机器人导盲,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踢足球,机器人走迷宫等),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

  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在不具备实物机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

  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小学阶段已开设机器人选修课的初中学校,可参照下述要求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在制作和操纵简单机器人的基础上,探究机器人的机械装置、电子装置,了解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的简单流程,体验机器人对信息技术多个门类的综合运用。

  ?通过使用和剖析一段机器人(仿真)程序,感知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确定算法-编程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通过剖析机器人教学平台中的程序实例,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一种机器人编程控制软件编制小编程,在仿真环境中运行或导出到实物机器人中运行程序,观察计算机运行程序的结果。根据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开展机器人创意实践活动,学会搭建实物机器人(在不具备搭建实物机器人时,学会规划搭建机器人的创意实践活动,能描述搭建常用机器人的方法);初步了解复合结构的机器人机器搭建方法。?了解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沿,分析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存在的差距,树立责任感。?通过合作设计、搭建机器人及参加有关竞赛活动,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5.实施建议(1)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活动要求学生能将获得的操作技能迁移到实际的问题情景中,并能在复杂多变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临场生成适当的技术应用方案。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要注意创设高度真实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针对实际需要、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掌握实用的、在面临新任务时易于迁移和提取的知识技能;要注意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反复理解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帮助理解在前后概念间的联系,形成前后一贯的概念体系。要避免采用脱离实际应用情境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或强迫学生进行枯燥的软件命令学习和机械操练,更要避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信息技术知识。尽量把某些常用软件的操作设置在不同学年的任务情景中,逐步提高某一软件的内容深度、技术要求和操作的综合性,让学生有机会在每一学年中都可以学习和综合应用多种软件与工具,并能在不同情景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接触某一软件或信息处理手段。引导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关技术和操作,逐步深入地理解不同软件和工具间的联系,提高灵活运用所学技能的能力。对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行为指导”,确保学生的相关认识和责任感能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并引导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2)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支持,积累操作经验、探究科技奥秘

  信息技术的学习既需要学生探究、理解和建构信息技术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更需要学生通过信息处理、设计制作作品等技术活动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和认知活动结果。理解和建构等认知活动是有效技术操作的前提,也是技术操作的提升与经验总结,更是探究科技奥秘的必要过程;而技术操作是认知活动结果的外在表达与实践检验。

  信息技术教育要注意“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原理、总结方法、积累经验。在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的互动中培养科技创新精神,提高技术实践能力。避免脱离思考与探究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或者脱离技术实践的“纸上谈兵”式的信息技术教学。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探究和建构,更需要表达交流、讨论合作。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有力的探究和学习工具,还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计算机网络更是提供了跨时空互动交流的环境,使随时、随地、随需的合作学习和研究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分享资料、合作交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通过合作促进社会建构;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过程中合理表述个人观点,恰当地应用他人观点,在利用社会公共信息的基础上共享个人的信息资料,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交流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识。

  (4)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

  思维初中阶段要注意通过展示一些新技术的强大功能和新软件的魅力来

  巩固学生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动选题在注意趣味性的基础上,要适度增加挑战性,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比较、分类、综合等深度加工,并通过理解、分析、推理等高水平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促进其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避免活动要求过于简单,导致学生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任务,以免学生形成通过机械复现甚至抄袭他人成果的不良习惯,以及不求甚解的思维惰性。

  (5)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各地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差异较大,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应根据本地实际设立合理的学习起点,开发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保证各地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得到应用的发展,帮助所有学生做好适应信息社会的准备;基础和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可适当延长教育时间,开发更为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更为丰富的活动形式。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教师要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一方面为水平高、发展快的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基础差、发展慢的学生,可采用异质分组、学生互助等方法,变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习资源,帮助其逐步适应学习进度,减少挫败感,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度的发展。尽量保证学生有

  机会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内容,避免“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信息技术创新的关键期明显早于其他领域,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应通过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少些对主题的统一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少些机械模仿;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操作方式或问题解决方法,要多些接受和认可,少些打击和漠视。

  6.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评价建议(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以学生在操作或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在信息素养、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实际表现,避免采取一次测验或考试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评价以诊断学习、鼓励进步为主,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分数排名。除成长记录之外,信息技术活动的评价主要以典型作品评价和项目型实践活动评价为主。典型作品评价主要是通过作品,分析学生的作品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以及技术应用的合理性,而不能只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项目型实践活动评价主要观察、记录并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

  参与意识、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加工处理信息的深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包括信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2)实时观察、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有关价值观念和使用习惯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教师应在学生实践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典型社会现象、道德两难情景或相关案例的方式,把握他们的情感、态度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不是为了给出量化分数,而是为教师的教育引导提供依据,教师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预防、适时的关怀或适度的引导,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甚至打分排名。(3)避免只考察机械记忆的机考和考察死记硬背的纸笔测验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用上机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实用性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难以组织上机评价时,也可以采用纸笔式的评价,设置理解性、探究性等面向实践的开放式问题(如问题解决分析、项目设计、作品规划、短文写作等),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对作品制作的设计规划和技术应用方案是否合理,或把握学生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看法。避免假借机考之名,实际考察对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和命令的机械记忆,杜绝通过“偏、难、怪”的选择题、填空题来误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甚至使信息技术教育误入“只重应试,不重实践”的误区。

  7.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建设建议(1)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建设和使用建议?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条件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要尽量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房或多媒体教室,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尽量建设满足学习和活动所需的局域网,尽量连接因特网。?务必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提供健康有用的信息,通过技术防护过滤与人员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主动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侵蚀。?各地可根据本地的设备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选择具体的技术平台和学习工具,不必拘泥于一种技术平台;鼓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避免教师统一指定所有活动工具。?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条件较好的家庭、当地中心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场所的计算机设备和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上机实践和动手操作创造必要条件。(2)信息技术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建议?中小学选用的信息技术教科书和学习资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核,严禁选用未经评审或评审未通过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源。?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和活动需要,注意收集、整理开放性的免费学习资源或低成本的活动材料,避免依赖教科书或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开发低水平重复的学习资源。

  ?尽量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材料应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活动材料引导学生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可以在活动材料中为学生的技术实践提供适当的范例,但一定要注意为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切忌材料面面俱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模仿或按部就班地操作,一定要杜绝罗列知识体系或罗列软件使用命令的教科书。

  ?学习材料要的选用药适应各地中小学软硬件条件的巨大差异,在缺乏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光盘等方式提供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真实图片或各种过程的真实录像,或者创设虚拟的网络环境等,保证学生可以在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和实践,为真实的上机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要重视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避免各地资源相互封闭和重复建设。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一)内容选择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开发及实施应围绕基本内容领域来展开,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内容,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生活动主题,因而具体内容应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来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要求: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2.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学校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初中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统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领域,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一方面,学校应在人力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在物资资源上,充分发挥学校已有条件的作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在空间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空间资源,为学生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内基地或园地,把学校的网络资源、图书室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中预以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与体验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主题。

  3.从学生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确定具体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提出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学生的活动主题要从学校生活背景、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或社区生活背景中提出,也要从学习过程中提出。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自然方面的问题、社会方面的问题、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涉及全球背景下的问题。(二)内容组织的原则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1.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7-9年级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研究、水土流问题、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在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中了解、探究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探究自我和同伴生活中的问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发展反思能力;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课程对学校、对学生的适应性。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同,它更强调妥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认识与实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规范性与生成性,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基本要求:(一)正确处理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活动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活动的方式、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班级合作活动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

  合作活动的方式、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等。第三,在活动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体验与建构的关系,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与实践,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指导教师因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课题;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克服形式化倾向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必要的工具,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学生实

  践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此类实践活动一般要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如社区福利院、孤儿院、小区、农村或农场、文化古迹、社会有关机构、街道、商店、公园等场所。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的必经环节。

  学生的实践过程要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克服盲目的实践的局限性。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真知来源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要切实克服活动形式化、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三)恰当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制定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既具有开放性和规范性双重特征。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

  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地方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四)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是相对划分,而不是绝对分割的。以融合的方式处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个基本要素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不能割裂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内在联系,将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四门具体课程来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应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为学生进行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在初中阶段某一学期或学年独立开设。7-9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72学时,但不能完全用信息教育取代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

  境,防止陷入纯粹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

  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基本任务。1.活动准备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

  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

  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能力;针对活动主题的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

  2.活动实施活动实施的过程是执行并完善活动方案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实施阶段,指导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方法意识,并跟踪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全过程,引导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深度参与实践活动。3.活动总结与交流活动总结与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升华阶段。本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交流。

  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要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过程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开展实践过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组织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允许并鼓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根据学生活动主题或课题的实施需要,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分散安排。在保证基本课时总时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活动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充分的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要要超越纯粹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处理好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利用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

  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三、教师的有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

  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建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包括学期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要初步建立起来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应包括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主要包括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论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主要包括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注重整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等)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强调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二)突出多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由指导教师来完成,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第二,评价标准灵活。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不以“科学参照”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自我参照”为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标准,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存在的问题。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三)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过程,兼顾结果。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重视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要作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纳

  入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学校必须从师资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负责人,要承担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原有的劳动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实际,明确某一部门协调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部门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作用,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不能人为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分解为四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更不能用学科性的课程或地方课程来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并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予以统筹考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编制结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的需要,可分年段开发指导性的课程资源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开发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立项、评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引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各级教研室应要组织力量,深入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范,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篇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综合实践基地小学-初中-高中活动课程内容

  本基地课程结构由四大领域、20多个模块,100多个活动项目构成

  四大领域是: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

  1、高中课程内容列表

  类型科学实践

  序号

  1

  项目主题现代技术

  2

  科学实践

  34

  科学实践

  微电影

  动漫创作数字星球飞行穹幕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地质考察气象观测天文观测与天文摄影

  课程目标

  适合学段

  这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来自实际生活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寻求科学以及技术的解

  决方案。主题分:太阳能系统、风能系统、仓储等主题,学生将获得计算机操作、过程控制、数据高中

  处理、分析、决策、编程、设定目标和计划、团队合作等技能。

  学生运用微电影摄影、节目制作、3d拍摄、动漫、漫画创作、偶动画创作、偶动画拍摄、偶动

  画后期制作、科学剧编剧、微电影编剧、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等形式和内容表现文化创意高中

  和对科学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艺术修养和科学传播技能。

  高中

  能够满足天文、地理教学和学习要求,方便学生熟悉、接触与操作常规天文和地理仪器与现代地理高中信息技术;了解和学会运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学会运用地球仪和数字星球系统来定位并获取有高中

  关人、区域和环境的信息;会使用和构建地图;学会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图表技能来呈现地图和图表高中中的证据;学会选择和使用间接证据——卫星遥感影像和其他资料(仪器、模型、标本等)来

  进行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动态变化信息,掌握运用3S技术处理、呈现和高中

  分析地理证据;了解如何创建虚拟真实的三维地理空间环境,分析地理问题。同时了解世界航天技高中

  术的发展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和伟大成就。

  高中

  5

  基质培展示区

  水培展示区

  立体种植展示区

  科学实践

  蔬菜树隧道式栽培复合栽培区

  立体阶梯错层区植物工厂

  展示蔬菜、水果和花卉的基质培种植技术,如节水灌溉(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教学试验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结合农业景观设计,营造优美的农业景观。

  高中

  展示水耕栽培技术,如营养液自动供回液技术,水肥在线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栽培环境调控高中技术。

  展示立体栽培技术,如墙面栽培技术、立柱栽培技术、多层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温室立体空间,并结合农业景观设计,营造优美的农业景观。

  高中

  展示蔬菜树式栽培技术,周边采用叠碗式栽培、三角立柱栽培、螺旋仿生柱式栽培、组拼式柱式栽

  培等立体栽培,设蔬菜树6棵,分散独立或2-3组合分布,打造蔬菜树与立体栽培模式相兼容高中的栽培景观(2棵大南瓜、2棵番茄树、2棵红薯)。

  共设置3组栽培槽,2个隧道。隧道式栽培与传统廊架式栽培类似,把通常的人行道与操作道上高中

  方空间作为植物生长的空间,充分利用温室的光照资源,减少空间资源浪费。

  用于各种符合栽培技术的展示与示范。该区域种植设施主要由种植槽、支腿、岩棉(或混合基质)袋、给回液管路等组成。主要用于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蔓生蔬菜的无土栽培,是一种适合大面积高中生产应用的果菜栽培模式。

  进行草莓、辣椒、直立番茄、茄子等立体栽培的理想模式。共设置5排。该栽培设施为纵向2层栽培设施,一层栽培槽离地0.5米,二层离地1.4米,每组栽培架间距0.9米。中间为支撑高中

  柱,栽培槽依附两侧错层设置。

  内部配备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补光系统(植物工厂)、自动供回液系统、二氧化碳补充系统、三层栽培系统等。配备空气洁净系统、温湿度与光照环境自动调控系统,以及高中必要的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天平等设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展示与教学。

  6

  机加工室

  高中

  7

  技术设计与制作

  高中

  8科学实践9

  101112

  13科学实践14

  151617

  科学实践

  1819

  电子控制技术实践室

  建筑及其设计实践简易机器人制作实践服装及其设计实践电子控制技术互动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体验非编程机器人搭建编程机器人搭建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纳米探究生化检测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高中

  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高中

  式的多样化。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提高青少年的工程与技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机械、物理、信息技术

  等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高中

  高中

  以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生化检测等自然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相关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高中

  高中

  20

  环境数据监测

  科学实践

  水质监测

  21

  素质拓展

  22

  素质拓展

  2324素质拓展25262728

  科学调查

  队列训练军事内务射箭模拟射击

  真人CS400米障碍赛

  百米障碍赛攀岩高空拓展训练场地拓展训练水上拓展训练职业规划

  电子实训

  29

  生存体验

  30

  模拟金融模拟法庭

  31模拟电商

  高中

  引导学生关注、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增强关心环境、可持续高中发展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

  高中

  高中增强国防意识,掌握军事技能,培养军人作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团队高中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能力。

  高中

  高中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能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竞技能力和协作意识。

  高中高中高中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能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竞技能力和协作意识。

  高中高中

  职业介绍宣传图、影视图书资料、职业导向咨询室等

  高中

  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概况,体验工业生产劳动,实践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篇三: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7-9年级)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3)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4)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5)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7)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6)二、7-9年级的具体目标……………………………………(6)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9)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9)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36)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39)一、实施的基本要求…………………………………………(27)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43)三、教师的有效指导…………………………………………(46)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47)一、评价的基本原则…………………………………………(47)

  -1-/51

  二、评价的方式………………………………………………(48)三、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49)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50)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50)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50)三、教师培训…………………………………………………(51)

  第一部分前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2-/51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程有效经验,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又适应加强科技教育的信息时代需要。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对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应有的发展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一)实践性

  -3-/51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

  -4-/51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

篇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含五篇)

  正文第一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成语故事比赛(17)汉语有很多成语,数千年来流传至今仍广为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可以说,成语以及成语故事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诊视它,学习它,运用它。开展说成语故事比赛,可以增长成语知识,掌握更多的常见成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来可以使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一、活动目的:1、培养系统、连贯的讲话能力,要求能较为生动地讲述材料。2、了解课外较难理解的成语的来历,能理解成语故事,扩大成语的识记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二、活动准备:1、比赛属于个人赛。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评委若干人,要求由平时语文基础较好的、听力较强的学生组成,记分员两名。2、主持人赛前将比赛形式、评分标准、参赛时间和纪律问题向参赛者作简要说明。三、活动过程:1、个人赛必答题:参赛同学上台口述成语故事,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比赛,比赛材料自定。规定时间可以是三分钟或五

  1

  分钟。讲述故事完毕,评委亮分。2、个人赛抢答题:主持人说出成语的含义,参赛者答出成语的名称,并上台口述,然后评委当场亮分。3、个人抽签讲故事:主持人将写有成语名称的字条封好,请参赛的个人选手上台抽签。用两分钟准备材料,然后上台口述成语故事。评委亮分。4、最后,算出所有参赛者的分数,评选优胜者,按名次发奖品,以资鼓励。四、参考材料鹬蚌相争、一毛不拔、鸿鹄之志、东施笑颦、口若悬河、塞翁失马、四面楚歌、司空见惯、一鸣惊人、闻鸡起舞、太公钓鱼、土崩瓦解第二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春游总结(18)一、活动目标1、增强口语表达能力。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二、活动过程1、交流春游感受2、分享春游的快乐、感动瞬间书法比赛(19)俗语说得好:文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字的好看与否,与

  2

  这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可见,字写得工整、美观,会对这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字的练习,在学习中注重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争取写出好的书法作品。一、活动目的:1、进一步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活动准备:1、在教室里布置各种书法作品,营造一种书法文化氛围。2、准备关于汉字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的复习资料,以及笔、纸、字帖等比赛用品3、推荐两名同学负责主持这次活动。4、各小组选出一名评委。三、时间安排第十四周(1课时)四、活动过程:1、请有经验的同学介绍学习书法的重要性。2、同学参观名家名作,并讨论如何才能写好字。3、每人写一张小楷,一小时内交卷。不准描红、临帖4、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5、展出获奖作品,并由书法爱好者进行点评。

  3

  五、参考资料:笔画的正确写法应当是:横,起笔稍重,中间稍轻,收笔时稍重并顿笔;竖,要写得直,不能向一边倒;点,起笔较轻,力量逐渐加重,收笔时稍重并回一点笔;撇,起笔稍轻,逐步加重,捺时稍重,再轻轻提笔;折,在折前向右上方45度稍提一点笔,然后略加重力量向右下方45度顿笔,稍回笔,再运笔;捺,运笔向右下角,起笔轻,逐渐重,捺时再重些,再轻轻收笔;钩,起笔稍重,运笔稍轻,钩前稍回笔,提笔果断;挑,稍回笔向右上方45度迅速挑笔,挑笔要迅速、果断。生活中的艺术活动目标。1、欣赏插花艺术,初步懂得插花。2、能运用材料进行水果拼盘。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活动内容。1、插花。2、水果拼盘。活动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一课时(2021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由五彩缤纷的艺术编织而成。插花和水果拼盘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手工艺术品。二、板题:插花。三、讨论。

  4

  1、中国的插花起源,发展过程。2、中国古代插花艺术有什么造型。3、古代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的差别。四、认识插花的种类,各自的特点。五、指导学生插花。1、准备工作要做好。2、必须掌握有关知识。3、插花步骤和方法。六、评比出最佳作品。七、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亲友,并写上祝福语。八、总结,表扬有关同学。第二课时(21)一、导入新课。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你做过水果拼盘吗?今天,我们学习水果拼盘。二、板书课题:水果拼盘。三、出示有关拼盘,学生欣赏,并说出有关特点。四、贴出有关水果拼盘作品图片。五、写出做拼盘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六、指导学生学习拼盘。1、拼盘步骤。2、拼盘具体做法。

  5

  七、水果拼盘制作比赛。八、学生评出最佳作品。九、总结。十、教学反思。第三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2021春的序曲一、主题的提出: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

  6

  互合作。三、时间安排第二周——第八周三、活动过程:分组,提出方案(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时:1课时活动过程:1、谈谈本次综合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主题“春”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2、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3、各小组制订初步方案。4、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收集春天(两课时)活动目的: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活动内容:收集春天,展示春天第一课时(2)活动过程:

篇五: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前言

  黄河之滨,东海岸边,有一所名闻遐迩的滨城窗口学校——。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综合时间活动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在仔细研究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要求,认真分析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支撑,以“阵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爱我校园、热爱家乡、走进自然”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飞速发展的成为了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长线活动。

  本教材系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紧紧围绕“爱我校园、全面发展”这一活动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素质,开发我们的智力,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我们的爱校情结。

  同学们,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活动的舞台已经为你们搭好,探索的空间为你们开设,投入到这次历练中,经过春天的播种,雨季的孕育,你会收获一个丰硕的秋天!

  1

  目录:

  第一篇:我们的学校1、我们的学校2、美化校园3、未来学校设计第二篇:感受校园文化魅力1、感受校园文化魅力2、与书交朋友3、学习英模事迹,弘扬革命传统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第三篇:学校特色1、给校园植物挂牌2、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3、舞动青春,健康人生4、营造书香校园,构筑高效课堂第四篇:全面发展成长成才1、迈好青春第一步2、本校学生体质状况调查3、让友谊之树常青4、制作班级名片

  2

  第一篇

  中学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初级中学,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教学示范学校”、“规范化学校”、“普通话示范学校”、“花园式学校”、“危房改造先进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校园经济示范学校”、“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优秀学校”、“信息化示范学校”“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级师德建设示范学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级优秀教研组”,学校连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模范管理学校”和“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被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省级重点实验基地”和全国“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基地”,3个省级以上课题顺利的通过验收。在全区课本剧、合唱、舞蹈、广播操和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获得了五个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政治教研组被区教研室评为“校本教研示范组”。07年曾以优秀成绩代表全区通过了市级教学示范校复评,08年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初验,09年教师节被区教育局命名为教学管理模范学校。在刚刚结束的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复评、市级信息化示范乡镇验收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区体育卫生现场会在我校顺利召开。一年来,我校的创建人民满意学校、城乡教研联合体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中近十余次为市区电视台和主流报纸宣传报道。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人民满意学校,正在探索一条以“开放办学、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早日争创省级教学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办学目标的创新发展之路。

  1、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中学,绿草茵茵,绿树苍天,花红叶绿,这就是我的学校,一个充满绿意的天地。我们在这绚丽的世界里学习、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你了解我们的学校吗?

  3

  一、了解学校1、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单位,自己选出小组的组长,决定聘请小组的指导老师,了解学校校史,学校的荣誉,察看校园的位置、周边环境、校内场所、课室、专用室等,并进行测量和记录。2、各小组汇报了解、观察所得的资料和数据,并交流观察后的体会。二、疑惑千千问1、中学创办于几几年?至今有几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什么名字?2、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全校有多少名学生?多少位老师?3、我校一共有几幢教学楼?有多少个教室?有哪些专用教室?至少说出3个。4、学校占地面积有多大?操场面积、绿地面积和行知园面积又是多少?5、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是什么?6、我们的学风是什么?7、校训是什么?8、近年来我校获得过哪些荣誉?三、探索新干线

  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学校悠久的历史、学校的规模、设施、优雅的环境、斐然的业绩。

  2、小导游走遍了校园,用镜头留住了学校的美;3、小记者访遍了老师,用事实展示了学校的美;4、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学校的美;请欣赏。5、艺术展示夸夸我们的学校。四、主题活动1、出示老校园的照片,出示新校园的照片,感受新校园。

  2、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来校参观的客人和学校的小礼仪,并由小礼仪介绍学校的历史、荣誉、环境及特点

  3、请同学表演。

  4

  4、评议:在本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张活动评价表,采取了学生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综合评的方法。

  评价内容

  活动参与热情

  与人交流合作

  实地调查访问

  资料收集整理

  发布成果能力

  创新能力学习习惯探究能力设计与操作技能

  自评

  差异评价(优秀、良好、加油)

  组评

  老师评

  综合评

  5、汇报:我们作为学校的主人,当客人来了,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礼节呢?让客人了解我们的学校五、爱学校,做好主人1、自由完成练习:你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理由?2、汇报交流六、精彩共展示1、旧校图2、新校图3、学生作品

  2、美化校园

  你想在一个绿树如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吗?你想在窗明几净,温馨如家的教室里学习吗?你想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成才吗?那么就从我们做起,一起美化我们的校园!

  一.疑惑千千问1.你觉得我们的校园怎样?你认为校园里哪儿最美?

  5

  2.校园里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3.看到这些问题,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想要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现在,你最想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4.想一想,今后我们的校园将会是怎样的呢?

  二.探索新干线1.校园扫描2.校园小调查3.金点子行动4.爱校小队在行动三、主题活动活动一:爱校园我们平时该怎样保护校园的美丽呢?

篇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

  范镇第二中学

  2013年9月

  1

  课

  一、相架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

  1

  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

  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四、【教学流程图】

  2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设计要求1、提问:

  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呢?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

  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的表格。

  3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二)收集分析资料

  1、收集资料

  ①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

  (1)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较,有哪些独特之处?(2)各种造型木制相架的实用性和装饰性。(3)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4)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木制相架有何特点?

  ②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关相架功能及材料

  的情况。

  3

  2、分析资料(1)要求学生能将所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和图案资料等)进行下载。并相互交流。(2)各组根据搜集的资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最适合自己“初步设想”的有价值资料。3、分析材料制作相架可用各种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属等,本单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为木料。在分析材料时,教师要重点介绍常见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三)学习构思方案1、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教材中P15页“简易笔筒的草图”,并思考、讨论:简易笔筒草图应怎样构思?4有哪些注意点?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点?2、尝试构思方案:①从笔筒的设计迁移到相架的设计,提示学生从相架外观造型、尺

  4

  寸大小、功能结构、材料选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②引发学生对各自的初步设想进行再构思,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木制材料特点创作作品进行思考。

  ③通过实物投影仪交流“我的初步设想”表格,指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开展讨论。

  (四)相架设计表达

  1、设计草图

  ①学生独立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设计样稿,学习用草图表达相架的设计意图。②运用实物投影仪对设计图进行展示和表达。2、完善设计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各自的设计意图,相互指出草图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好的创意进行“再设计”。说明:

  让学生观察教具实物,分析它们的特点,探讨在构思设计方面的方法、关键,为后面的设计构思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确定构思中,可适当给予一些提示,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亮点,并及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找准设计创作的入口。

  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学生通过活动,把最初的“初步设想”提升为“设计方案”,学会了用绘制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

  5

  过交流,进行再设计,确定最后的方案

  (五)技能体验

  1、平面图和结构图画法(1)认识平面图和结构图

  对照相架实物,认真观察,参考课本上P15页简易笔筒草图,了解草图的画法。(2)对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表达。(3)教师示范操作

  5篇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课标:研究性学习主要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其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积极探究的能力,包括:发现冰球确定探究的题目;提出探究设想并且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的结论,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初步预测或提出适当的对策;展示或交流探究过程、成果、心得等。

  6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合作与分享

  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篇三: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八年级综合实践课(上)教案

  备课教师:

  八年级综合实践课(上)授课计划表

  授课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为了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活动宗旨:

  1、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

  7

  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

  具体要求:

  1、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的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作选择行动的主体和责任的主体来看待.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要主体实践亲身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

  3、注重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应用和验证已有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以有学科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相交流.

  主要形式:

  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访谈.总之,以上仅仅是个计划,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勇于探究,争取使我年级综合实践实现新的突破.

  8

  第一课SARS与公共卫生

  2002年12月,我国广东地区出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此后SARS在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迅速漫延。SARS一经出现,就表现出极强的传染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敌人,抗击SARS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世界范围内,SARS这种传染病也在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出现患者或疑似患者,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SARS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传染性?人类能否最终战胜SARS?SARS的流行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SARS与公共卫生”调查研究吧!

  活动一了解SARS

  自SARS发生流行以来,不少人对之一度感到恐惧,一时间,大街上、公交车上戴口罩的人多了,医院、药店里板蓝根卖空了,商场里的醋也卖得格外快了。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烧香、放炮、烧纸驱邪防SARS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这种疾病究竟能否防治?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SARS。□活动准备

  1、2、3、4、5、6、

  以自愿寻找合作伙伴为主,成立调查小组,每组4—6人。教师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组选出小组长。

  各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本组的调查主题。各组小组长代表本组反馈本组确定的调查主题。

  老师就反馈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定主题的基础上,就

  9

  做好组员的合理搭配。下列几个应调查的主题予以调整。(1)什么是SARS?《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出自:干货资源社

  10

篇七: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人与自然主要目标主要内学生研究性课题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家乡水污染问题学生参与去治理学自行设计一套污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命关注环境节约资源参与环境围的人也有环保意识参与地下水污染校映天池水处理装置太湖蓝藻的治理生存与水组织一次社区宣传活动水的节约大气汽车尾气与空气污染面向驾驶员同志进行一次环保宣传减少污气的装置酸雨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白色污染的处理面向附近的工厂和农村进行宣传

  自然·社会·自我·文化

  ——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江苏省天一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校从九十年代以来,活动课程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开辟建设了18个德育基地和社会实际基地;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获奖人数多、质量高;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自2000年始开始在高一年级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电化教育示范校”,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有这些,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师资准备。

  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前,我们首先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要在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等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符合初中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并兼顾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

  契合初中生特点,设计课程

  中学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在设计课程时,我们明确了几个基本的观点:立足学生文化,突出主动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步走向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学生文化的存在。比如,学生喜欢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强调心理整合,突出整体素质提高中学生正面临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冲突矛

  盾,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心理还不能够完全独立,而独立的实现依赖于自我的整合。克服心理分裂,实现心理整合,是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发生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适应初中生的需要,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素质的提高。

  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体验,谋求和谐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与人的相对平稳的心理活动时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由于情感、意志的相对脆弱,又需要适当的教育帮助他们成长。通过活动,强调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进行目标设计

  

  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关注和对自我的关心,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形成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确立交互的立体式综合实践活动模式

  综合首先是设计思想的融合,也是课程内容的整合及各种活动、教育方式的结合,我们把学生心理过程,活动指向领域及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交互的立体式综合实践活动模式。1、重点在于学生情意的发展针对学生在情感和意志行为上相对脆弱的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和评价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合作学习、研究和交流中学会彼此尊重、理解与容忍的态度;直面挑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与价值取向。2、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文化的融合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主动地关心自然,了解文化,这也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真正尊重学生的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提升自我的价值,最终获得主动的发展。3.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学校的实际,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综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先确立研究课题,再制定相应的社区服务内容和劳动技术项目,信息技术作为攫取信息的一种工具和载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涉及领域

  依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活动目标,我们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作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涉及领域,进行课程设计。

  具体操作

  (一)准备阶段:(两周)第一周1.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2.组织报告,班级动员、布置邀请有关专家及学校有关老师作研究指导报告,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班级的动员。班级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初步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第二周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综合社会实践活动。2.掌握查阅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图书馆、社区书店、网上信息)3.公布校级课题,供学生参考、斟酌、选择、修改。(二)实施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1)学生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自己初步设计报告,教师进行适当的指

  导。(2)学校课题评审委员会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淘汰不可行的部分,每班保留10-15个课题供学生参与实施。2.组成研究小组(1)公布题目,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2)小组选举组长,明确组内成员职责及分工,共同设计研究方案。(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类别、研究方向自主聘请指导老师和指导专家。3.进行方案评审(1)组织3-4位教师组成评审小组。(2)开题报告,方案评审。听取小组的说明和辩论。4.实施研究与服务、创造(1)分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如何服务社区和进行劳动创造。(2)收集整理图书资料、信息资料。(3)走向社区,调查、取证、研究、发现。(4)走向社会,参与、体验,服务,创造。(三)指导、监控与服务1.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活动的行为及秩序等方面的监控,在规定时间内课题组分别按小组活动,活动之前,小组必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填写监控表、书面报告给班主任。每次活动结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报告表。(附件)2.课程专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课程小组研究进展和方法等方面的监控和指导。3.学校在一定的时候进行一些外联服务。(四)成果形式与展示1.活动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小组小结,形成最后的成果报告。2.服务社区的反馈材料或自述材料。3.劳技、发明创造成果展示。4.反映小组研究成果的文字、图片、模型、照片、声像等。(五)结题答辩及有关研究成果推广或应用。

  课时安排和要求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每周安排3课时。但有一定的弹性,根据需要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每周两课时整体安排,另一课时隔周按2课时整体安排。并将安排1个整天时间和3个半天时间,让学生走进社区调查、访问和进行一定的研究设计。学期总课时54课时。要求初一、初二、初三每学期必须完成至少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参与一定的社区

  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年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不低于80小时(包括暑假、寒假社会实践)。进行一定的劳技、创造发明。

  指导协调人员

  1.参与指导人员:班主任、远程教育部教师、原劳技教师、各课题指导老师、学生家长、有关专家。2.总负责:沈茂德、冯朴、许芹、陈梦俭、顾小平3.具体组织:教务处4.校外联络:校办、政教处5.理论指导:教科室6.专家指导人员:霍益萍(华东师大教授)、蒋锡高(红豆集团)、孙德忠(学生家长)、陶波(教师)

  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涉及领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等四个方面。依据这个认识,我们面向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学生中汇总出这四个领域的若干方面的活动主题(举例),供各班学生选择。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与创造、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社会宣传、实践服务、制作创造、查询和发布信息等方式,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人与自然

  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学生研究性课题△家乡水污染问题1.水资源△地下水污染△太湖蓝藻的治理△生存与水△水的节约2.空气质量与大气△汽车尾气与空气污染△酸雨环境△白色污染的处理面向驾驶员同志进△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行一次环保宣传减少污气的装置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参与去治理学校映天池组织一次社区宣传活动自行设计一套污水处理装置劳动技术与创造

  面向附近的工厂和让学生学3.有害△农村(城市)垃圾处参与农村劳动,农村进行宣传。会与自然物质处理及发展方向研究废物回收与参与拣拾被扔弃在和谐相理处理装置△家乡土质污染问题外的农药瓶袋处,学会△农药残留问题及对策关爱生命,关注4.能源环境,节△日常生活中能源节约面向父母和社区进前往附近的能源(家庭使用能源的合理行一次节约能源宣研究所,参与能性)传活动源的开发和利用

  约资源,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并服务于社区,让周围的人也有环保意识,参与5.动植环保活物动。

  △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核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参观上海野生动物

  研究

  △动物特性研究:(鸽子园。采取措施,保护给鸽子设计一个是如何辨别方向的等校园内的一虫一鱼、温馨的家。等)△芦荟与人△校园草坪的养护一草一木。(领养鱼、除草机的设计鸽的活动,各班分(声轻、高效)区、分河流喂养校园

  △大棚菜与田间草的区鱼、鸽、保护校园的草坪)别前往附近大棚种植△无土栽培区,参与劳动,参与除草

  植树节活动、除草药物的化学性能与改进

  △世界和中国人口问题利用假期,深入较边制作沉重地球、6.人口现状△承载能力△人口与粮食资源7.粮食资源△合理消费粮食△食品的精细加工△耕地保护8.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远地区,进行计划生温馨家庭、快乐育的宣传(如前往延娃娃图片或布玩安)开辟一块领地,办一期橱窗展览(粮食与食品)。面向社区,进行保护耕地、节约粮食的宣传。具等。前往附近食品厂劳动,参与食品的精细加工。

  △如防止金属生锈问题回收社区废物、垃自行进行一些小等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圾。发明、创造

  9.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背景研究△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面向社会、社区呼吁为可持续发展做具体策略研究△国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可持续发展。一件小事

  注:(1)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过程中获取资料和发布信息的工,并注重信息交流的互动性。(2)每一项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3)以上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参考选题。

  人与社会

  主要目标

  主要内容

  研究性课题△中国历史上兴衰治乱的变化规律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劳动技术与创造

  面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开进行一天的博展公开的演讲赛和辩论物馆导游服务,赛活动。总结规律、渗参与博物馆的透意识。劳动和文物资料的保护活动。

  1.民族历史与发展问题

  △世界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新中国民主发展的历

  参观历史博物馆

  进行社区调查,向人民打扫一条街道,渗透发展、进取的观念、为市容市貌出宣传社会政策。一份力。面向社会进行民主、法如参与校园、社制宣传。参加法庭现场区选举活动的审判。前往无锡有关监狱,与有关人员进行对话。用自己青春的活力和正义、善良的心灵感化罪犯。(如无锡劳改农场)后勤服务。

  关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关注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确立为社会的繁荣稳定,为中华民族的2.民主与法制问题

  史进程△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与问题△选举与政治生活

  △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面向社区进行宣传活适时进行劳动动。利用假期前往西部地区体验生活。深入农村、工厂进行参观、调查和服务。和创造。

  △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繁荣、富3.可持续发护展思想与决强而努力△社会人口状况的调查策学习的意研究识。确立△农村(城市)产业问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题研究△独生子女背景中社会与实践创4.老龄化社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新的意会与老龄人△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识。形成工作问题△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的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倡导△全国最主要的风景名5.旅游资源胜及其特色的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无锡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促销艺术△银行投资收益中的住房贷款问题

  前往敬老院进行服务。尚。

  开展我为老人(自制小制作)

  向社会宣传尊老爱幼风献份礼活动。

  利用假期参观游览中精心准备,在吴国、外国的名胜古迹。导游。学着销售无锡陶艺、泥人等地方“特产”。参观或参与银行一周理开展“当一天财。家”体验活动。文化公园展示陶艺、泥人展。做一次无锡景观义务小天一中学学生

  6.经济理财

  △分期付款中的利率问题网络中信息的选择问题7、网络伦理网络中“病毒“研究网络中发布健康文化的研究与实施△如何加强公民的交通8.农村和城法规意识市交通问题△汽车问题研究△道路交通信号的优化△下岗与就业问题△城镇住房问题△毒品问题△入世对我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9.社会热点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和走向△中共十六大与中国今后二十年的发展走向△巴以冲突的由来和现状△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消除恐怖主义的对策注:

  向来往人员介绍银行的借贷政策。向社会宣传网络伦理宣传健康文化康信息与文化开设自己的健康网站毒软件

  在网上面向同学发布健研制可行的杀

  在无锡市的大小路道,参与道路交通参与维护“一天”秩序信号的研制。设助手活动。进行社区交计简易“消音通法规的宣传活动。传。厂等。器”。车,修理电器服做“提醒”。参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宣上街维修自行参观无锡小天鹅洗衣机务,为下岗工人

  前往政府部门,进行了适时进行劳动解和采访。在电视台“小小主人”向社会宣传和平、民主与独立、富强。服务。

  (1)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过程中获取资料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并注重信息交流的互动性。(2)每一项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3)以上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参考选题。

  人与自我

  主要目标主要内容1.中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与习惯研究性课题△如何使学习保持最佳精神状态△如何合理使用学习时间△青少年对书籍的选择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前往国内知名大学劳动技术与创造如自行设计“放

  进行采访,了解成功松策略”光盘,人士是如何学习的。供其他同学参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考使用。(学会

  会了解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自我。能够学会自主、自立、自强,能够学会保护自我与开发自我潜能。2.心理

  △中学生(某一学科)学习方法研究

  和学习经验或体会向全班、全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同学介绍,达到资源共享。

  录音技术等)

  △现代人际关系及交往△现代中学生的交往△语言与人际关系△人的个性与家庭环境△“第一印象”现象之研究△中学生自我意识研究△中学生性格、气质、能力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生理想目标的调查△中学生最向往的职业调3.中学生查的理想

  进行社会调查,分析自制节目,制作良好人缘的特点。进行家庭教育方式采访等。向社会进行文明礼节宣传活动。录像带等。(了解校园电视系统,学会操作和使用)

  对社会职业进行调查。

  根据参观的地点,进行有关劳

  参观上海大众、江阴动服务和创新远望号等地方,了解发明。企业精神,感受社会进步。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营养与智力△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控制4.人类健△青少年近视问题康△中学生合理饮食△无锡市加碘食盐含量分析△身体与食谱的关系△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5.中学生消费问题△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中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校园周边环境与学生成6.中学生成长环境与安全问题长△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探究△中学生心目中的家长△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校园安全隐患调查分析

  向社会宣传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的健康状

  纠正近视的发明。学会自我服务,

  况,并以自己的经验学会做饭。(注或教训为例子,进行意营养调配)一些宣传教育活动等。

  面向家长谈控制和合理消费宣传。

  自行设计消费审核软件,进行监督。

  调查和了解、关心周校园、周边环境边成长环境,增强自隐患处理装置我保护意识。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细致的勘察和分析。或简易自动报警装置。

  △校园紧急情况下学生紧急疏散方案注:(1)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过程中获取资料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并注重信息交流的互动性。(2)每一项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3)以上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参考选题。

  人与文化

  主要目标主要内容研究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1.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文物的鉴赏与收藏△中国民乐△中国美食文化△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比较2.中外文化比较△中美教育制度的比较△中国和美国电影的比较△吴文化的内涵和特征3.地方了解文文化化、分析文化、关注文化、欣赏文4.校园化、学会文化文化比较,学会继承和创新5.文化艺术△苏南地方戏曲特点利用假期前往澳大适时参与劳动利亚、日、美等国,和创造。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参观吴文化公园、适时参与劳动到无锡戏曲班进行和服务。了解△中学生喜爱的娱乐形式△中学生追星现象透析△中学生服饰与审美△中学生休闲生活△网络道德△《围城》的语言艺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魅力注:(1)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过程中获取资料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并注重信息交流的互动性。(2)每一项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3)以上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参考选题。访问“红楼梦”研自制泥人。究会。参观惠山泥人作坊。自制或改造一种民族乐器。参观无锡有关纺织进行自我形象厂,服装设计单位,服装设计模型。进行了解。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与创造

  参观苏州园林、周对有关地点进庄、扬州木雕厂或行必要的劳动博物馆等。服务。自动鉴别古董装置。

  学生先确定研究性课题和研究方向,再进行相关的社区实践与社区服务及有关的劳动与创造,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主体性等特点。

  实施要求

  注重过程、主动探索、强调体验是实施的要求。其一、在重视过程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内在价值是生命主体靠自己在现实中的体验来获得的,是每一个健康发展的人能够而且应该得到的体验,也是所有学生能够而且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的。”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二,在重视应用中学会选择面对复杂的信息社会,学生的选择能力是一个重要

  问题。这种分析、判别、选择的能力只有在学生应用中,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三,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既感受着学习,也体验着自身的存在。不健康的自我认识和要求产生于与世、与人的隔膜。我们应注意学生的认同、接受与内化,强调要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作出选择与决断,自己对自己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其四,在积极参与中学会分享与合作我们致力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在综合实践

  活动我们强调重全员参与,即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多元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运行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推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达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统一,突出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和功能。帮助每个初中生了解自己的潜力,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是我们追求的评价理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我们强调评价以“个体为中心”,评估方案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

  评价指导思想

  评价本身即意味着教育评价不是教育过程的终结,它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它也

  不只是为了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评价,总结过去,发现以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教师反思教育。评价本身就含有教育性因素,如期望性评价。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自己,现实评价即是对

  学生过去努力情况的现实鉴定,从而更好地总结过去,为以后发展确定目标。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评价过程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着眼于未来,

  引导学生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评价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新目标的开始。

  多元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变革评价方式。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成果,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1.评价标准的厘定严格地说,用一种固定的单一的评价标准去判别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学生是不科学的,因而我们力求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目标框架下,制定一种弹性、动态的评价标准。2.评价方式的选择教育评价大致有两种,一是量化评价,一是质性评价,我校综合社会实践强调量化评定与质性评价结合,并重在质性方面评价,在评价方式选择时还要做到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统一。评价趋势与方法分析;量化指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也进行评审,3.评价过程设计主要从评估前,实施评价、评价后三个阶段设计(1)评价准备①收集材料途径方法②材料内容③材料整理与分析(2)实施评价①由谁来评(多途径评价)A、本人评价要求;B、同伴评价的科学性分析;C、教师评价依据;D、其他(家长、社会)。②评价什么(多内容评价)a、基本评价即依据课程而展开的评价;b、特定评价即学生特长评价③何时评价(多阶段评价)阶段学习前:诊断性评价的实施及反馈;阶段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运作;阶段学习后:终结性评价的分析④如何评价(多指标评价):(3)评价结果处理①评价结果反馈内容选择a、全部反馈;b、部分反馈②评价结果处理多方式a、传递信息分析——依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指导性评价;b、评价结果处理技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③评价结果反馈多对象a、本人;b、同伴;c、教师:本学科教师、相关学科教师;d、家长。

  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

  1.实施前评价(预测性评价)(A、B、C等级)设计方案自评组评具体达成目标实践服务创造发明资料整理总评

  2.实施中评价(形成性评价)(A、B、C等级)资料收集状况

  自评组评师评社区评家长评改进意见

  社区实践与服务状况

  劳动技术与创造

  态度

  情感

  知识

  课题开展状况

  总评

  3.实施后评价课题汇报

  自评组评师评社区评家长评推广意见与经验、教训总结

  资料收集状况

  社区实践与服务状况

  劳动技术与创造

  态度

  情感

  知识

  总评

  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主要评价指标:(采用等级制)(1)学生是否修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热情。(观察法、资料分析法、调查法)(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学生提出的课题、问题和研究的成果分析)(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情况。(5)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反馈情况。

  (6)指导教师、学生自己的反映和评价情况。(7)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报情况。课时

  生评师评社区评家长评对课程改进的意见

  创新与实践能力

  参与程度

  学习方式和方法

  情感体验

  总评

  备注

  附件:

  附件1:学生课题开题报告表附件2:活动情况记录表附件3:访谈表(学生填写)附件4: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由课题评审组填写)附件5:导师指导意见表(指导教师填写)

  --------------------------------------------------------

  执笔人:冯朴邮编:214171

  陶波

  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锡山西漳)联系电话:0510-3751884学校网址:www.tyzx.com.cn

  附件1: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课题开题报告表

  班级

  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相关课程

  指导老师组长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实施过程(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阶段

  阶段实施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时间(周)

  (3)计划访问专家:

  (4)计划进行的社区服务与劳动创造:

  (5)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如:实验设备如:交通工具如:其它(如计算机上网等):预期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社区反馈表、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英文概要:

  附件2:天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出活动记录表课题题目活动时间:年参加活动成员:月日第次组长活动地点

  (1)活动目的:

  (2)活动形式

  (3)活动过程:

  (4)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或劳动、创造情况:(5)交通工具(6)返校时间:

  …………………………………………………………………………………………………教务处:年级将于月特此报告。班主任签名月(2)活动结束后请课题组长将活动情况记录或访谈表交班主任。日注:(1)此表由课题组长真写,活动前一天将上联交班主任,下联交教务处备案。日班,课题名称:时至时赴地点进行活动。,组长等人,

  附件3:访谈表(学生填写)课题题目:访问者(学生):被访问者:职务(职称):地点:访问主题:访问日期:工作单位:专业(专长):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网络、其他)

  访问记录:(电知、面对面等)

  记录者:结论(专家意见、建议):

  访问时间:约______分钟

  专家签名:

  附件4: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由课题评审组填写)课题题目: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主导课程:A:课题方案(开题报告表)情况:立题的科学性报告表述活动计划内容课程活动形式好较好一般清楚一般不清楚完整一般不完整合适一般不合适主题的可行性任务分工计划进度预期成果好一般较差明确一般不明确合适一般不合适合适一般不合适班级:

  B:方案评审(陈述、回答问题)情况:1、开题报告陈述(5分钟,阐述课题研究计划):条理语态、仪表清楚一般不清楚好较好一般学科运用时间运用好较好一般合理一般较差

  2、回答问题(2分钟):应答能力小组合作性高较高一般好较好一般正确性时间运用好较好一般合理一般较差

  综合评价(报告是否通过,提供修改完善建议):

  开题报告成绩(分五个等级):A(100)B(90)C(80)D(70)E(60)

  评审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附件五:导师指导意见表(指导教师填写)主题:学生:具体问题:1、2、3、课题题目:班级:日期:年月日

  一、咨询内容:□理论——专业知识□实践——研究方法□一般常识

  二、对提出质量的评价(根据其所研究的课题与计划要求)1、问题是否与研究的课题相一致:2、问题是否符合科学性:3、问题是否抓住了课题的关键因素:4、问题是否超出了平时所学的学科知识的范围:

  三、综合评价、判断:1、学生接受咨询、指导的能力(是否理解、消化、掌握、运用等):

  2、课题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达到阶段性目标,前面的问题是否已解决,课题能否继续下去等):

  导师(签名):注:学生每次向指导老师咨询时,带上此表,其中的二、三项由老师填写,其他部分由学生事先填好。

篇八: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精品文档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7-9年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3)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4)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5)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7)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6)二、7-9年级的具体目标……………………………………(6)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9)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9)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36)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39)一、实施的基本要求…………………………………………(27)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43)三、教师的有效指导…………………………………………(46)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47)一、评价的基本原则…………………………………………(47)二、评价的方式………………………………………………(48)三、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49)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50)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50)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50)三、教师培训…………………………………………………(5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一部分前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程有效经验,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又适应加强科技教育的信息时代需要。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对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应有的发展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九: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全集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全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开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效劳、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根底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根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开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开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防止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

  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开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提供。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防止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开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春的序曲一、主题的提出: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提供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三、时间安排第二周——第八周三、活动过程:分组,提出方案(11)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活动内容:

  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活动方式:

  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时:1课时活动过程:1、谈谈本次综合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主题“春”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2、按自愿结合的原那么分小组。3、各小组制订初步方案。4、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收集春天(两课时)活动目的: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活动内容:收集春天,展示春天第一课时(2)活动过程:1、确定收集春天的地点小组讨论在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到春天2、小组分工活动第二课时(3)活动过程:1、展示;(1)、把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或者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拍照片、去野外录像等一一展示出来。(2)、交流根据个人兴趣,喜欢做的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2、上图书馆或书店找有关春天的资料

  (1)、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2)、描写春天的散文校园里的春天(两课时)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特征。

  2、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内容:寻找校园里的春天、写作《校园里的春天》、交流日记活动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4)活动过程:

  1、芝麻开门------美文导入: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连春雨、春雷都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正趁着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枯槁)(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我们的校园也更美丽了,你看那-------

  -----2、观察在线------寻找校园里的春天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1)大组小队活动(2)归队、集合(3)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校园中发现的春天)。

  第二课时(5)活动过程:1、在上节课的根底上完成习作《校园里的春天》2.、日记交流春天里的植物(三课时)第一课时(6)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秋天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活动过程: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1)仔细观察校园里、自己家里或市场上春天的植物。(2)明确向谁调查或访问。可以向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调查。(3)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3、互相交流汇报。第二课时(7)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9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