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4篇)

时间:2022-12-02 14:15: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4篇)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一鸣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4篇),供大家参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4篇)

篇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一鸣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上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环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依法全面保护各类产权,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创业动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经济结构【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今年经济工作布局。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进经济“三个转型”。一是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是在填补产品产量、资本存量等“数量缺口”,现在这个缺口基本填满,很多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是填补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质量缺口”。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中国速度”已享誉世界,当前,创造享誉世界的“中国质量”更为重要。

  二是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传统制造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基本结束,陆续进入到峰值期。未来的产业发展主要不是规模扩张,而是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要完成这个转型,就要推动要素在行业内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实现要素再配置,这种再配置对体制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是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素的数量红利,无论劳动力、资源还是土地,都正在减弱。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不足,这与高速增长时期遇到的“电力瓶颈”“能源瓶颈”“交通瓶颈”是不同的。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不能简单地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作为参照依据,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机构快速变动期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途径还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13年至2017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2.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与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供给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2013年至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52.8%,高于第二产业10.2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驱动力。我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进而推动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千禧一代…‘互联网一代”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驱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效扭转了供需形势,改善了市场预期,使持续54个月负增长的工业品价格由负转正,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而且有效增强了市场功能,优化了存量资源配置。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自2015年由降转升,扭转了金融危机后的下行态势,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进入活跃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指数世界排名升至第22位,比2013年提升了13位,成为前25名中唯一的非高收入经济体。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使我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等跻身世界前列,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成为全社会共识。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将有效改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性、本质性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过去积累的风险,进而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如果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目标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重要内涵和完整意义。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的根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要把控制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依法依规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债务水平。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制化管理,推进债务信息公开,加强债务风险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的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重在“精准”,重点是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篇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努力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葛会波来源:《公民与法治》2018年第13期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多、国内房地产泡沫、杠杆率过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实体经济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仍不稳固。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指标和标准体系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以提高全要素产出效率为核心,强化反映全社会创新投入水平、创新产出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指标,增设反映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质量和影响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军民融合创新的指标,引导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

  二是注重协调均衡。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强化反映城镇化质量、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收入质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标,增设反映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基础设施通达深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标,引导各级各部门推动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不断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坚持绿色生态。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绿色发展指数为核心,强化反映能源资源利用规模结构和效率、污染治理、环境质量、生态建设的指标,增设反映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交通、人居环境的指标,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四是强化开放带动。以提高经济外向度为核心,强化反映外部资本、技术、人才利用水平的指标,增设反映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对外投资规模和结构、国际产能合作的指标,更好体现开放发展深度和层次,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

  五是追求共享普惠。聚焦民生领域短板,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核心,强化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就业再就业状况、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精准扶贫成效的指标,增设反映人力资源质量、人民健康状况、文化服务水平、社会公共安全状况的指标,更加充分体现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创新政策普惠性,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简化项目申报流程,降低申报成本,优化申报条件,使尽可能多的企业愿意并且能够享受到相关政策优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相关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线上线下政策咨询服务,收集企业关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诉求与建议,促进政企信息对称。

  二是增加财政科技支出,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将扩大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投资,建立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机制,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纳入

  政府预算支出目标考核体系,实现财政科技支出的自然联动增长。创新财政科技支出方式,加强政策系统设计,保证财政科技支出政策与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的衔接;在财政政策内部,财政科技支出要与政府采购、税收等政策配合,对于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统筹推进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组建政产学研创新联盟。破解制度瓶颈,形成政产学研各主体协同创新促进机制。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推动实施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松绑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向实体化运营模式转变。重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破解创新活力困局。探索建立基于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组织实施新型研发机构试点示范工程,打造政府、产业核心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共同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员工、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形成权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和壮大模式。

  三、创新制度体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经济社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二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增强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能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目标,系统梳理现有政策,调整废止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创新补充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政策,优化政策供给,增强政策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向高质量发展领域聚集,推动资源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领域配置。

  三是优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按照指标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简便易行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绩效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提振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探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发挥政绩考核的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从严管理与激励保障相统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篇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麦档网文库www.maidoc.com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情况的汇报

  **组织部:根据《关于举办科级干部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专题轮训班的通知》(**发〔2018〕**号)文件要求,2018年8月27日上午,**局党支部召开会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发展政绩观专题研讨,局科级干部、普通党员、职工共计12人参加了会议,局党组织书记、局长主持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会上,局党组书记首先传达了科级干部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专题轮训班主要精神,重点就《关于进一部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行了全文学习。随后,参会科级领导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发言,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自身思想以及统计工作实际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彰显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凝聚共识,切实增强自身身份意识,要在生活上要严于律己,在工作上要率先垂范,努力以统计人的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杭锦旗**局2018年8月27日

  更多好文档就上:麦档网www.maidoc.com

  1页--下载文档就上www.maidoc.com

篇四: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开江县供销社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

  开江县委:根据《开江县委办公室关于提供起草﹤开江县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相关材料的通知》(开江委办〔20〕192号)文件精神,县供销社积极抢抓省委“提升东向开放”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动供销社实现更有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特提出县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的贯彻意见。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扎实推进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全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石,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和生力军。二、工作措施(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大力实施土地托管服务一是开展多种形式土地托管服务。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按照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的目标,积极开展以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为拓展的土地托管服务,通过资整合、层级联合、股本投入等多种形式,积极领办创办植保、农机、加工等方面的托管主体,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规范托管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全过程档案和科学的评价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二是实施开江县为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在靖安乡伏龙寺村积极推进开江县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实施“124”工程(1个展厅、2个中心、4个区域),立足农

  产品全产业链,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链条,组建农机专业队、农技服务队,“中心”将为土地托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规模服务。

  (二)夯实基层组织,搞好农旅结合一体化建设以深入实施总社“千县千社”振兴计划为契机,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全、与农民联结紧密的基层社,充分完善基层社服务组织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规范运营,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和经商办企业的优势,引导和扶持具有产业、地域、资等优势的基层组织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游项目,并适时推动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的建设。(三)积极推进农合联建立,推进“三位一体”实体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聚焦激活生产要素,广泛吸纳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整合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农村合作金融的资金优势,开展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按照合作制理念,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功能的实质性融合,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产业经营服务、拓展资本经营服务、承接政府委托服务,使参与各方共同受益,实现服务资功能化、服务功能体系化。开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委员会20年8月22日

篇五: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精品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x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下旬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况的报告为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和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分别到区区县市等地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本文共有3180.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下旬,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况的报告》,为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和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分别到*区、*区、*县、*市等地,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助推“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正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实体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19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8户,比上年净增80户,占当年全省净增的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5.0%;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连续10年超百亿斤,畜牧业增长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额居全省第7位;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第1页

  (二)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5.9∶41.3∶32.8调整到2019年的19.8:40.6:39.6。工业百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幅达1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4%。(三)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增长24.4%;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1%,增加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9%,产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10336件,增长21.5%。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9万户,同比增长21.24%。市场主体总量与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75%,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经济总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县、颍上县实现两位数增幅,县域经济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全市减贫19.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分别达到7.3%和8.5%,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二、存在的问题

  第2页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还很突出,经济体系结构仍然不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还不平衡;经济总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有效供给依然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同时,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一些干部还存在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工业经济,太和县、界首市发展较快。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占比不高,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经济较薄弱,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较大差异。(二)发展的“不充分”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长不充分,尽管经济规模目前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仍然靠后。二是经济要素和禀赋的利用不充分。阜阳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但是尚未转化为立体交通枢纽的经济优势;人口众多的数量优势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三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缺乏名企、名家和名品,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四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省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3页

  三、意见和建议(一)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并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工作的指引,准确把握全国经济发展大势和全省经济发展态势,充分认识阜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着力克服薄弱环节,着力打造关键支撑,推动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引导各方面更好地把发展转变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来。(二)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紧盯地方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逐一制定方案、落实预案,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特殊贫困人口,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结合起来,保证脱贫质量。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形成常态化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三)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双轮驱动”战略和“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工业的首位意识、主体地位、核心作用,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中国制造2019”战略机遇,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

  第4页

  保护、现代农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新体系。完善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加速对接和深度融合,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促进形成更多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五)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在促进创新、加强就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综合性的政策举措,积极研究解决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智力优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六)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切实解决好农村综合改革、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

  第5页

  环境等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七)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就业创业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体系,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6页

篇六: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浅谈如何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紧抓发展优势坚持探索创新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

  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

  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

  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篇七: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三坚持人力资源集约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总量签约和营收同比增长以上基本职工人数同比下四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开展管理体系升级建设百日攻坚专项活动实现管理标准全业务全流程覆盖通过电力工程总承包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再认证

  ******公司关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公司成立于****年,坐落于****。截至2017年末,注册资本金****亿元,资产总额**亿元、净资产***亿元。自****年以来,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业绩指标逐年增长,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利润总额****万元。在全国/行业/集团排序情况介绍一下。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点(一)坚持目标导向。构建以****(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类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考核目标为核心、以发展战略规划节点目标和公司年度内控指标为支撑的指标体系,实施逐级分解,细化落实举措,保证责任到人。(二)奋力转型攻坚。突出市场开发第一要务,采取针对性策略,大力发展*****业务(主营业务),积极拓展*****业务(辅助业务),抢占业务转型高地。(三)突出效益优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指标分解与过程管控,保证各级经营目标实现。坚持“双轮驱动”,

  可编辑word

  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金“蓄水池”容量,深化投标及合同谈判、过程成本控制、竣工结算“三次经营”,固化过程控制流程,保证项目经营全面受控。

  (四)实施创新驱动。探索以兼并建筑行业设计院等方式,完善“大建安”业务链条。推进内部机构变革,整合搭建“大建筑”业务实施平台。抓好创新工作室建设,引导广大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创新创效活动。

  (五)强化考核激励。优化业绩评价体系,以指标实现为主要依据,核定各单位薪酬和奖励总额,通过薪酬考核,激发各级责任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坚持规范运作。健全投融资和国际业务风险评估、决策、执行与监督体系,将依法合规审查、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前提和主要依据。完善制度流程,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三、取得成效(一)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辅助业务稳定增长。国际业务市场局面逐步打开,高端业务市场拓展成果丰硕,签约额占比达50%以上。(二)发挥合同、财务、物资、审计部门“大经营”协同优势,深化经营运作,加大“两金”压控。****年“两金”总量增幅比营业收入增幅低****个百分点。

  可编辑word

  (三)坚持人力资源集约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总量,签约和营收同比增长**%以上,基本职工人数同比下降***%。

  (四)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开展管理体系升级建设“百日攻坚”专项活动,实现管理标准全业务全流程覆盖,通过电力工程总承包“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再认证。

  2018年,公司明确了*****的业务方向,实施“大建安”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在未来三年聚力建设***********(公司发展目标)。

  可编辑word

篇八: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兆安来源:《上海企业》2018年第9期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主线。从这个高度出发,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涵。这是因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形成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很好的微观基础。

  对于企业来讲,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上个月,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联合公布了2018上海百强企业,透过这百强企业,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端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具有持续的增长能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个显性的标志就是具有持续的增长能力。例如,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83%;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5.28%,其中有4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0%。这充分表明,这些企业的增长情况比较良好,不仅增长能力比较强,而且具有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基础。

  第二,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企业仅仅具有持续增长的能力,恐怕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增长了而不能盈利,也谈不上是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5.62%;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56%,其中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有21家企业,可谓涨幅巨大。

  第三,具有很高的产出效率。企业生产经营,一定会讲究产出效率。一个简单道理,高效率对应着高质量,反之亦然。例如,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幅度比资产总额增长的幅度高50%左右,比员工人数增长的幅度高200%以上;百强民营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人均纳税对比上年,增长率分别为17.74%、33.03%、25.05%、16.30%。

  第四,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拥有状况。例如,在上海百强企业中有73家企业2017年投入研发资金增长了20.27%,在百强民营企业中有69家企业2017年研发费用增长了25.87%;截至2017年末,上海百强企业拥有专利73958件,其中发明专利22328件。

  第五,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离开了人才支撑也是很难想象的,企业也是走不远的。例如,企业推进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高端研发人才;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企业市场扩展,需要相应的营销人才,等等。

  第六,拥有强大的品牌体系。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因此,也就需要不断地培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例如,在上海百强企业和百强民营企业中,都有一些如雷贯耳的品牌,有的是企业品牌,有的是产品品牌,有的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兼而有之,都是响当当的。

篇九: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公司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公司关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一、基本情况*****公司成立于****年,坐落于****。截至2022年末,注册资本金****亿元,资产总额**亿元、净资产***亿元。自****年以来,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业绩指标逐年增长,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利润总额****万元。在全国/行业/集团排序情况介绍一下。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点(一)坚持目标导向。构建以****(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类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考核目标为核心、以发展战略规划节点目标和公司年度内控指标为支撑的指标体系,实施逐级分解,细化落实举措,保证责任到人。(二)奋力转型攻坚。突出市场开发第一要务,采取针对性策略,大力发展*****业务(主营业务),积极拓展*****业务(辅助业务),抢占业务转型高地。(三)突出效益优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指标分解与过程管控,保证各级经营目标实现。坚持“双轮驱动”,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金

  “蓄水池”容量,深化投标及合同谈判、过程成本控制、竣工结算“三次经营”,固化过程控制流程,保证项目经营全面受控。

  (四)实施创新驱动。探索以兼并建筑行业设计院等方式,完善“大建安”业务链条。推进内部机构变革,整合搭建“大建筑”业务实施平台。抓好创新工作室建设,引导广大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创新创效活动。

  (五)强化考核激励。优化业绩评价体系,以指标实现为主要依据,核定各单位薪酬和奖励总额,通过薪酬考核,激发各级责任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坚持规范运作。健全投融资和国际业务风险评估、决策、执行与监督体系,将依法合规审查、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前提和主要依据。完善制度流程,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辅助业务稳定增长。国际业务市场局面逐步打开,高端业务市场拓展成果丰硕,签约额占比达50%以上。

  (二)发挥合同、财务、物资、审计部门“大经营”协同优势,深化经营运作,加大“两金”压控。****年“两金”总量增幅比营业收入增幅低****个百分点。

  (三)坚持人力资源集约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总量,签约和营收同比增长**%以上,基本职工人数同比下降***%。

  (四)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开展管理体系升级建设“百日攻坚”专项活动,实现管理标准全业务全流程覆盖,通过电力工程总承包“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再认证。

  2022年,公司明确了*****的业务方向,实施“大建安”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在未来三年聚力建设***********(公司发展目标)。

篇十: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在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年以来我区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市委建设法治文化名城战略为指导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夯实基础与创新争先相结合坚持拓展阵地与挖掘文化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七五普法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区决战新三年决胜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

  汇报

  年以来,我区仔细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仔细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市委建设法治文化名城战略为指导,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夯实基础与创新争先相结合,坚持拓展阵地与挖掘文化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七五普法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区决战新三年、决胜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在求真务实中做到谋篇布局成竹在胸我区对七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作为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使命。为保证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快、开局好,我区从制定规划、健全组织、发动宣传入手,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了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一是明确目标,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中央和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精神,我区在全面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并经由区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立马分析普法现状与工作实际,有对于性地制定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真正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进度、有措施。二是强化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区委、区政府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启动之初,立马调整充实了区法制宣传教育

  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镇(街道)、各部门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区完善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同时,区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逐年递增,确保普法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三是层层部署,全面宣传发动。年月,我区召开了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七五普法启动大会,对新一轮普法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与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全面拉开七五普法工作的序幕。各地、各部门也层层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本地、本部门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意见,与基层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形成普法宣传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在贴近实际中做到提升素质一着不让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引导干部群众联系自身实际,在工作、生产、生活中学习实践相关法律知识,具体做到了四抓、四突出:抓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中之重,坚持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做到年度有学法计划、每月有学法重点、每季有学法考核,全年有学法心得报告,并做到自学与集中学、辅导与交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从而强化了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规范性、有效性。在全面实施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治建设实绩和依法执政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着力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带动全体公职人员法律素养的不断提升。围绕服务民生、招商引资、产业优化、公共管理等领

  域,邀请专家、教授为领导干部上法制课,利用党校阵地、远程教育等形式和平台,广泛开展集中培训与自学轮训。年以来,全区对于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场,讲学互动讲座场,每年组织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抓基础,突出青少年学法普及化。坚持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机制,目前我区配有法制副校长名,校园法制师资力量与法制教育能力得到增强。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为抓手,广泛组织法律知识座谈、法治校园演讲比赛、法制青春志愿者等各类适合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开展法治夏令营、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和法制专题黑板报、手抄报制作评比、唱响法治畅想明天法制歌曲唱响校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增强了中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和预防违规违规违规违规违法犯罪的自觉性。整合家庭、村(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少先队员、青年团员成立村(社区)团队,组织青少年在阅览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市民学校等场所参加有意义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法自觉性和守法自律性。

  抓骨干,突出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实用化。坚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每月依法学习制度,突出学法重点,实行普法与园区企业、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工作机制,立马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传递普及最新的、最实用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采取法制讲座、骨干企业座谈会及走访企业

  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管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模拟纠纷调解等法制实践,企业经管人员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为企业送去贴近式法律辅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干部职工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充分发挥企业普法骨干作用,对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定期开展法制安全知识与依法维权等培训与辅导,农民工群体法制意识进一步强化。年以来,我区共举办企业普法骨干培训班场次,参训人数多人次,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场次,举办企业经管人员普法讲座与座谈场次,组织个体户法制辅导场次,开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法律咨询活动多场次,有效增强了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抓基层,突出群众学法多样化。依托镇村普法讲堂,广泛开展普法接力棒活动,通过村(社区)普法骨干学法讲法,层层传递普法接力棒。目前全区个镇(街道)完成从村(社区)向企业、学校、机关部门的交棒。推进法制书香工程,保障群众学法有阵地、有教材。编印《农民学法手册》和《外来(出)务工人员学法手册》各万册,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整合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党员远程教育、农村广播网站等平台资源优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五个百千万工程,建立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法治同盟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燎原志愿者等支百人宣讲队伍,举办千场法制宣传活动,组织万名基层群众参与其中,让法治文化深入民心。截至目前,支队伍共开展普法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超万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农民工学法活动月、余林杯法律知识竞赛、喜迎十八大网上学法考试竞赛、纪念宪法三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接受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层群众学法用法形

  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景象。三、贴近群众、弘扬文化,在创新实干中做到因时循变寓教于乐七五普法以来,我区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将法治融入文化,促进平台与队伍

  相协调、风景与阵地相交汇,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社会覆盖面,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体做到了平台、形式、阵地的三创新:

  创新法治文化推广平台。一是打造法治文化模型。我们借鉴和发扬企业文化模型理论,从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工作重点着手,在双桥街道康乐社区和地税局率先打造了由价值追求、行为规范、视觉形象三大核心模块组成的法治文化模型,并在全区加以推广,成为了扬州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在基层实践的一种新模式。二是构建校园法治同盟。在环保、卫生、国土、工商、质监等个部门选聘了名优秀执法人员作为法治同盟者,定期为在校学生讲授专业法律知识,并借助自身工作专业条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社会法治同盟的模式,搭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平台,提升了校园法治文化宣传的对于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打造法治文化建设联动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三是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实现全区居民法律咨询零成本,充分调动了居民平时学法、日常守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开设普法微博短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推广,在原有普法网的基础上,开设普法微博,对于网民的特点制作发布一些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法治产品,寓教于乐。定期向居民发送普法短信,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法治文化表现形式。一是原生态法治文化精品日益丰富。作为全国诗词、

  毛绒玩具之乡,我们组织多位诗词创作者深入到基层、社区和厂企单位一线采风,创作编印了《法治诗词》。采用卡通形式制作的法制动漫长毛绒玩具,让法治文化随着玩具礼品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地方法治文化主题巡演寓教于乐。年在街道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年在汊河街道举办法治文艺调演出,年在双桥街道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巡回法治汇演或主题活动,向全区群众展示各镇(街道)地方特色法治文化,让群众在娱乐中提升法治素养。三是地方特色民间普法队伍深得民心。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引领法治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典型人群、典型做法的引导示范作用,成立了等多支地方特色民间法制宣传队伍,引导他们在发扬社区文化和镇村特色的文艺表演、义务实践和志愿调解等各项活动中,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新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是法治文化四线百景遍地开花。结合新一轮的区划调整,按照一地一品牌,一类多亮点的目标,沿润扬路、扬天路、扬菱路、文昌路四条主线建设百个法治文化阵地,不仅依托现有的法治景观资源进行层次提高,品位提升,同时凭借万亩良田安居工程、工业集聚区、双拥一条街等农业、工业、人文资源进行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使各类法治景观相串联、相呼应,做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铺线成面,铺花成锦,形成具有特点、富有鲜明个性的法治文化精品。至今,建成邗上消防文化街、西湖镇金槐村普法大道、黄泥沟石刻法治风光带、税收法治文化宣传基地等座大型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每镇有阵地、每村有景观、机关有典型,其中引潮河法治文化广场喜获首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二是法宣中心核心工程紧跟潮流。年,我区投资多万元,建成平方米的以声、光、电多媒体展示形式为主的区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宣中心自今年月运作以来,举办多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法制讲座与培

  训,接待多批省内外兄弟单位莅临参观交流,并获得广泛好评。三是法治文化示范工程覆盖全区。在全区实施基层法治文化示范工程,重点培育个法治文化示范镇(街道)、个法治文化示范机关、个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以典型带路,构建富有特色、覆盖全区的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

  四、强化基础、突出检查,在创先争优中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七五普法以来,全区各地以宣传促发展,以试点带全面,用典型促整体,基层民主法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创建带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强化以村居民依法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标准、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培育特色,进一步规范完善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内容和程序,提升双创工作质量。全区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个,市级创成率达%。通过开展普法接力棒延伸工程、村(居)换届选举法制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基层普法活动,推进学法讲堂建设,引导广大公民自觉有序地参与依法治校、治村、治企等法治实践,基层依法自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文艺鼓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文艺是我区开展普法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在全区开展法治文艺大篷车进镇入村巡回演出,以歌舞演出、知识竞赛、小品短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缩短了法治文化与群众间的距离,引发了参与者的强烈共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重视法治文艺宣传队伍的建设和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成立了区法治文化中心、邗上街道木兰苑普法文艺队和大学生村官普法工作室,区、镇、村三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业余)的骨干,每年创作大批的优秀法治文艺作

  品,等获奖作品素材取自基层,创作依靠基层,成果贡献基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

  检查促动,整体提升法制宣传水平。按照考核验收办法,我们对全区个镇(街道)、家单位进行了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立马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区七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落实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有效提升了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五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行政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正司法有效推进,司法为民理念进一步确立,社会管理协调有序,法治惠民实践进一步丰富,民主政治得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普法教育在基层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把职工的普法当作一种负担,被动应付。二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于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提升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今后,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深化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抓好普法工作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打造普法工作的品牌特色,不断加快全区法治化进程,以法治环境的优化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我们将以此次七五普法中期考核为契机,把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把精力高度集中起来,把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在区委的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全区普法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稳定大局,为我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篇十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P>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__.5元、__元,城镇化率40.02%;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__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22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

  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

  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

  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22年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22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__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

  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

  《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22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

  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

  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

  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

  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

  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

  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

  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

  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

  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

  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

  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

  “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2022年2030年)》,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__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2022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

  出更大的贡献!

篇十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P>  抓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在*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落实全区“项目突破年”各项任务要求,坚持按照产业化带动、城市化推动、生态化提升、国际化拓展的总体思路,经济运行在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亿元,超序时进度*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产值*亿元,增长*%。*等*个优质项目落地,获批区*年度瞪羚企业和瞪羚培育企业各*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申报高企培育入库*家;获批省第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家;获批“区领军人才”*人,“市领军人才”*人,实现市级以上人才立项最好成绩,重点指标提前实现双过半。

  下半年,我们将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工委扩大会议精神,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奋力彰显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国家级经开区担当和作为。

  一、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让产业环境持续出彩。一是狠抓产业调结构。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等*在谈项目落地,抢占新一轮高端产业竞争制高点,有效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二是狠抓项目增后劲。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行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

  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突出抓好*等重点企业的扩建续建工程,全力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朝,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三是狠抓转型提质效。加快落实全省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要求,以*等国有工业园整治提升为契机,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重点清理*等低产低效工业园,千方百计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宝贵空间。

  二、坚定不移聚焦创新驱动,让科技环境持续出优。一是构建创新生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制定落实好经开区科技企业奖励政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引进一批领军企业。

  二是建强创新载体。总规划面积*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即将投入使用,“智谷”“梦工坊”“智造”等近*万方科技载体已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建设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服务平台,全面制定产业规划、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等规划。积极筹建科技镇长团众创空间项目,重点围绕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引进孵化-产业化,打造科创产业高地。紧紧依托*等载体平台,深入实施“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形成领军型企业“一马当先”、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的良好格局。

  三是汇聚科技人才。*等*家企业成功获批第一批“姑苏领军人才”项目;省双创人才、省双创博士各*人进入面试答辩;高新区紧缺人才立项*人。推荐*参

  加省潜在独角兽评估。着力放大院士工作站、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精英会等品牌效应,实现重点产业精准引才、柔性引才。发挥好*的发展母基金等各类引导基金的“乘数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三、坚定不移全面提速增效,让营商环境持续出众。

  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全面加快*的策划与建设,全力打造*城市森林公园。

  二是优化企业服务。加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走访调研工作,出台“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引导工业企业增投入、扩规模、提效益,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主体教育,进一步锻党性、凝党心、集党力。用活用好“三项机制”,鞭打“蜗牛”、褒奖“骏马”,真正让干事创业者有面子、进位子,形成万马奔腾、勇往直前的生动局面。

  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深化“*”、“*”、扫H除E等专项行动成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断强化预防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将在*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支点、创新驱动支点、交通枢纽支点和绿色发展支点,!谢谢大家。

篇十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P>  新时代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郭春丽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第3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阶段转换亟待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推动三大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坚持投入高质、产出高效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广义看,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和发展成果共享。从狭义看,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需要的程度。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而高质量的要素投入是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的基础,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科技创新、资本积累等关键要素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质量可靠性不足,附加值总体不高,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一般消费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要坚持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产出相结合。加快提升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由依靠一般要素投入向依靠高级要素投入转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提高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快完善农产品、工业制成品标准和服务业发展标准,实施品牌创建和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各类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管理和市场监管。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劳动力要素,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普惠化、普遍化、普及化发展,职业教育多元化、高质化发展。

  坚持宏观引领、微观支撑

  经济发展效率包括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宏观效率集中体现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可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表示。微观效率则指行业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如行业(企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当前,我国宏观效率仍存在短板。2016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5369美元/人,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5.2%;增量资本产出率为1.2,低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4.0的平均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微观效率方面,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和地方国有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六年下降。

  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要坚持宏观效率改善与微观效率提高相结合。既要重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以宏观效率提升引领微观效率改善;也要重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为提高宏观效率提供微观支撑。提高宏观效率,要以提高资本积累水平和质量、增加劳均资本及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重点,促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由重数量、轻质量和效益向重结构、质量和效益转变,努力提高资本产出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微观效率,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育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创新动力足的独立市场主体。

  坚持立足当前、统筹长远

  经济发展动力有短期动力和中长期动力之分。短期动力主要来自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长期动力则取决于供给侧,既来自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来自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短期看,受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及消费供给等制约,我国消费潜力尚未全面释放;在融资制度尚不完善、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等背景下,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逆全球化背景下,稳定出口的压力持续存在。从中长期动力培育看,由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总体还不高,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关键要素的质量和配置效率也有待提升。

  推动发展动力变革,要坚持培育短期发展动力和厚植长期动力相结合。要着力化解当前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突出矛盾,加快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促进消费潜能全面释放、投资可持续增长、出口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力。同时,要统筹推进产权制度、土地、户籍、金融、科技等领域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和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制度环境,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供给支撑力。

  坚持提升效率、更加注重公平

  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当前,受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尚有待提高。在收入分配领域,初次分配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再分配制度不够完善,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推进机制、供给方式尚不完善,基础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间,存在较大质量差异,城乡间、部门间、群体间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水平差距大,凸显经济发展的共享不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坚持提升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此,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化保障起点公平”、“市场化初次分配制度促进机会公平”、“再分配确保结果相对公平”的分层次、多功能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要素贡献市场评价和收入按要素分配制度,发挥财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均等化的目标、责任,调整完善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支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财力均等化制度,适时适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保所有群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篇十四: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P>  贯彻落实新发展要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明确指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什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论述重点,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想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国有企业及时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形式,对原有的经营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这一政治举措的前列。无论是社会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需要承担起发展使命,只有严格落实新发展,才能走在改革先列,引领未来。

  一、多点突破,推进思想再解放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已经由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思想也需要进行改革,只有严格落实经济转变,做好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决策,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奉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根本原则,以当前社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为企业发展建设的主线,以此来强化企业发展理念的创新。我们要将着力点放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企业工作会议精神,以此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实施国家品牌战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这一发展理念与我国政府工作部署具有一致性。

  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狠抓全员思想的再提升、理念的再凝练,以"彬长梦想、小庄增辉"文化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安全、高效、智慧、绿色、幸福"矿山为目标,不断深化"三爱三当"及"四种意识"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生产集约化、技术现代化、装备智能化、矿井自动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了上级颁发的"先进单位"、"安全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突显了创新思维的作用和引导力。

  二、夯基筑台,促进改革再深入

  高质量企业发展需要完全体现出当前社会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要义,通过创新来引领发展,而企业改革也是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改革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要将理念创新放在首位上,要领会新发展理念。另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先设计发展的新动能、新理念,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高端供给不平衡的情况,供给不充分的问题,想要得到解决,需要在生产阶段运用新材料,主动进行新技术的设计和使用,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国外设计基础的依赖,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创造新的企业发展形式。同时,企业发展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的消费趋势,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实现产业开放,加快企业发展,并要以人民的需求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例如,笔者所在国有现代化煤企就在党建管理上做了充分的创新改革。重点是针对外委单位离大本营较远,管理上存在缺失、落实上存在松软、考核上存在"人情"等问题,出台了安全党建管理"六统一",持续加强外委队伍党建工作,及时对外协单位党建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了党员、干部档案,将外委队伍党组织纳入本单位党建管理,对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指导单位的党建工作,有利地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全参与。

  三、持之以恒,强化党的领导建设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党的建设面临着新要求,在实际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贯彻落实国企党建的会议精神,坚持政治建设为企业发展的依据。国家实现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中要深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领导,建立健全企业考核机制,所承担的责任要落实到位。企业党委要充分发挥出领导作用,辨明发展方向,树立大局观念,落实中央决策,坚持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将政治标准作为企业发展的灯塔,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要从严,保证其能够全心全意的进行企业管理,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笔者所在的单位比较年轻,去年在党委的指导下认真召开了首次党代会。一是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顺利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二是认真积极做好党代会会后经验总结工作。做好党代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按要求向上级党委上报党代会召开情况及选举结果的报告。作为全公司11家子公司第一个召开党代会的单位,为了总结经验,认真回头望,梳理党代会的各个环节,查遗补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与兄弟单位就召开党代会交流互补,并将党代会资料毫无保留的提供给兄弟单位参考,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总结: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建立新起点,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来构建新征程,其中国家政策落实是最好的责任承担,企业只有始终铭记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命,坚持党领导不动摇,国有企业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发展责任,新发展要求下承担经济责任、行业责任、主体责任,实现从严治党的基本发展要求,让党的领导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阔企业视野和发展思路,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建立新发展观念,做到敢闯敢试、敢想敢为。

  参考文献:

  [1]何立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中国经贸导刊,2017(34):4-6.

  [2]徐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8(01):13-14.

  [3]肖亚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国企国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J].国资报告,2018(02):12-17.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4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