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19篇)

时间:2022-12-02 13:4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19篇)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19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19篇)

篇一: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效性比较低,究其原因从根本说是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品质和观念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本为本,重知识、轻养成。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行教育。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只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会与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与不信的、行与不行的问题。从而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整体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方针政策和普遍性道德和理论,而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经历、感受、体验有所忽略,这种教育过程会使学生人格出现缺陷。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

  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目前,青少年犯罪有所增长,事实证明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和人格,这正是德育应该解决的。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合格的人才,如果培养的人只具有“才”而没有“人”,也就是缺少健康人格,我们也就没有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人与才是统一的,是以“人”为前提的“才”。美国针对学生的道德滑坡提倡人格教育,日本近年来也提出“人格完善”教育。各个国家和时代都呼唤加强学校德育,因为忽视德育将会毁掉一代人。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一、优化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主动性,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根

  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是: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要多给他们创设自学机会。授新课时,应让学生先读教材,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阅读后提出疑问相互讨论,教师加以点拔,最后由学生自己的出结论。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课前自学教材,不依赖教师先教,而是坚持自学。自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并依据教材难度去控制学习时间,调节精力,翻阅参考资料。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并认真思考教师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抓住重点难点,边昕边思。根据教师的要求争取积极提问与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理,有见解。学后小结。每学完一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列出知识结构表,或设

  计出一些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课后学习。课后学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学习方式有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参观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应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学生中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的“厌学心理”和“应付心理”,都是对这门课程缺乏求知动机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动机,应从以下两点做起: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打算。一旦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于他们实现伟大政治抱负和个人美好前途作用重大,就会把报效国家的责任实现个人前途的愿望变成求知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讲解概念或原理时,可利用新闻传媒和青年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事件和资料。

  三、优化教学过程应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当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不进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缺乏信任感。教师硬“灌”,学生就会对政治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作为政治教师,不但为人要正直,讲课的内容,举的例子,提供的教学资料都应该是真实的。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和调查的教学方法,论证书中所讲的伦理的真实性;同时,也要用科学的认识论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

  四、优化教学过程要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巨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人巨大的智力潜能,通过引导加速开发学生智力来优化教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走向反向。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诱发”和“引爆”作用。以下几

  种引导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智力很有好处。

  1.示范性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教师的讲解,要有深度,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为学生学习新教学内容起示范作用。

  2.实证性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概念、原理和法规,举例正反两面的具体实例进行证明,帮助学生认识知识

  3.逻辑引导。教师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逻辑引导,就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很有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材里,有些理论知识和概念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并组成的结构:部分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逻辑关系,锻炼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商和学习成绩。

  4.反驳性引导。为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严谨周密、仔细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进

  行反驳,进而启发学生寻找正确完善的答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5.探索性引导。在课堂讨论中或学生回答问题时,当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某一点上出现停滞,时,教师要提出一些现象或设想,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富有激情地、兴致勃勃地思考和钻研问题,只到有所发现。

  五、优化教学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对课堂教学时间缺乏统盘的考虑,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教学指标落不到实处。学习先进教师经验时,也往往偏重于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而忽略对他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的艺术性是附于教学科学性上的,只有重视教学结果的研究,才能充分解释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课堂的结果要合理。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的目标出发,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规律,使各个要素之

  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形成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结构”如何。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具有局部的优势,如知识渊博、擅长表达、教风严谨、善于启发等,但要想上出高效率的课,必须依靠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许多教师的课,具有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起伏和谐等优点,关键是教学结构的合理。因为教学结构可以把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教材、学生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具有整体系统教学效益。

  六、优化教学过程要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忽视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但记忆效果不好,也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开理解的学习,就不能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思维,从认识概括、抽象的知识,到认识具体、生动的知识,才能全面、完整地

  认识知识,才能通过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运用知识接触实际,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运用知识,学生才能很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口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强化认识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知识的过程。只有运用知识,才能很好地以理育人,使学生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做应用题、讨论问题、写小论文、做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篇二: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对政治课意见和建议

  对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很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就变得非常重要。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政治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许多政治老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一灌到底”,尤其是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对政治课的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2由于历史与传统的原因,许多学校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这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瞧不上眼但又不得不学,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厌学。

  (3)一些学生在目前的教育下,学习之后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没有表现自己的空间,久而久之,对政治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4)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了对政治科程的厌学情绪。在目前的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下,各个科目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学习政治课

  程上面。(5)非主流文化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当非主流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政治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对于以上现象,我提出我的一些建议:(1)创新教学环境。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课堂环境。政治课堂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乐学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使学生由反感、厌恶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的课堂中的学习。(2)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音乐、flashf动画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比如,用flashf动画播放寓言和典故。适当引用寓言典

  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3)让学生对上课老师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为此政治教师可以收集和掌握一些幽默素材。比如利用笑话、漫画、相声、小品、格言、

  警句、歇后语、谜语等蕴含哲理性的形式传输给大家,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政治教师如果能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必然也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篇三: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对培养人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正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这和党以及国家还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力量。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其次分析了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大学生的三观并未形成,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提升,并且提高其道德素养。才能够保障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其中的不足,并且对教育措施进行全面改善,从而促使思政教育能够获得更多时效性。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师所接触对象是人,而且是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人,并不是工具学生。思想并不是非常成熟,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需要发挥出示范性的作用。在学校当中,有很多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没有起到标杆作用。而学生的思想和教师思想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让教师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水平,才能让教师队伍整体思想觉悟获得提升,促使学生发展其思想道德品质[1]。

  (二)大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识

  在目前学校当中有很多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对公共课非常忽略,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并不非常重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上往往会做一些和课程不相关的事情。自主学习精神难以提升,而且当代很多大学生的三观形态并没有形成。对于新鲜的事物会充满好奇心,西方有些国家对我国渗透扭曲意识形态,很有可能让学生受到了西方比较腐朽的文化影响。

  (三)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实践性

  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理论课程更加注重通过讲述的方式,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实践课程主要注重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在一起。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有很多教师都在照本宣科,把完成教学内容当做主要目标,对教育对象主体性较为忽视,没有把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也没有把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高度,因此比较缺乏主体性。

  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

  教师教育学生的并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价值观。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更加高雅的素质来影响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更加正确的态度来带动学生,同时也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机制,根据制度,保障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从而使学校的学风以及教风都能够更加积极。要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个更加优秀的大学生。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

  有一些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听起来比较乏味,而高效的教育者需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并且进行反思。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方法足够创新,同时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但要反对权威,同时要反对松散时,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对

  情景问题精心设计,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防止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三)加强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学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将书本知识以及口头传述作为主要内容,更加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对学生的行为较为忽略。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主义,学生产生考完之后忘忘完之后学的现象并不奇怪。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让教学的方式得到创新。需要及时了解其中的不足,并且增加实践课程,让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红色基地当中学习一些红色的精神。也可以观看相关的影视等,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并且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使思想觉悟获得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尽量从过去比较枯燥的讲解当中进行解放,并且使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互之间结合起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把学生可以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获得更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园,童晓.浅谈当前我国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00(001):P.209-209.

  [2]陈梦瑶.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山西青年,2020,000(010):164.

篇四: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作为全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政课是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备受诟病,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课程教学的原因。笔者针对思政课建设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了16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影响思政课有效建设的原因,提出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1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层面

  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存在问题,学习的驱动力不强。在选取的160份调查问卷中,对设置思政课的态度上,37.5%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非常必要,46.9%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必要,也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可见学生在表面上还是认可开设思政课的。但是,如果将思政课设为选修课的话,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学习思政课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是必修课,上级和学校有强制规定,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取学分的需要。不可否认,一线思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但是真正能够将思政课讲出彩、讲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听的老师有多少?众所周知,思政课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偏低是大部分高校的普遍现象,学生在求学阶段很难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以后人生的影响,他们关注的只是思政?n和自己以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没有关系。虽然学校这学期加强了教学学风检查,思政课的翻转校园出勤统计率大多都在98%以上,检查组反映的学生的听课秩序、状态基本都是良好以上,但这很大程度上

  1

  是一种临时的表象,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机。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人生以后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去学思政课,我认为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

  1.2学校层面

  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重视的方式不对。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和支持思政课,必须从师资引进、硬件完善、课时保障、业务交流、经费支持等方面来保障思政课建设。但当前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

  1.2.1思政课缺少专家名师,教师配备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的专家名师相比于其他专业较少,思政名师们上思政课的轰动效应不是一般教师所能比拟的。大部分高校自己所培养的思政课教师目前数量偏少,距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且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太大,难以从时间上保障教师潜心于教学工作,难以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2.2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上课秩序受影响

  一方面,部分教室的硬件设施存在故障,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有些教室

  2

  话筒不响或回声太大,学生听不清楚,有些教室投影仪不清晰或上课时自动关闭等,学生管理员不及时开教室门、拿话筒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室电脑还不能上网,在没有实现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的情况下,一些需要借助于网络的新的教学手段无法实施。

  1.2.3课时压缩过于严重,难以保障正常的授课质量

  压缩思政课课时,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对某些思政课理论课时的压缩幅度达到三分之一,甚至在有些学院被砍掉一大半,这样其实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部的要求,也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授课内容。

  1.2.4思政课外出培训交流太少,好的经验学校上层难以知晓

  有关思政课的外出培训交流不是很多,不少教师也不乐意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下,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也有学校外出培训政策和培训经费的报销流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且为数不多的思政课外出培训,往往是思政课一线教师出去培训,没有学校党委或教务处的领导参加,有些学校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层难以知晓,或很难被上层所接受。

  1.2.5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经费支持不足,教师往往有心无力

  3

  相比于公办院校一年上百万或几十万的思政课建设经费,学校给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实在太少,思政课的办公、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1.3具体教学层面

  1.3.1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偏差,思政课的实用性难以直接体现出来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政课在设置教育目时往往过于理想化,偏重教育目标的方向性,而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性,过于强调思政课的社会目的,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思政课的实际意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没有必要,对将来找工作和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帮助。

  1.3.2教学内容偏重系统的理论政策,学生没有新鲜感,课堂缺乏生动性

  一方面,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是侧重系统的理论和原则,思政课教员要严格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而有些思政课教员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难遇驾驭思政课,往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坚缺乏定的信仰,对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不太关注,而党的理论知识在网络上的普及,也使得学生觉得教师的授课没有新鲜感,讲的知识要么学生早已知道,要么学生漠不关心。在160份调查问卷中,6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枯燥无味,还有20%的同学认为教师照本宣科。

  4

  教师的授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1.3.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够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但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由学校或教师统一组织,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教师不太愿意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在学期开课之处所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实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我们又没有具体的跟踪机制,几乎没有学生真正去做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所提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基本都是在学期末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文字材料。

  2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2.1学生层面

  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能量的事件,往往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威望,学生会认为老师教的和社会实际中的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个别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评述往往非常偏颇。另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走入工作和岗位,认为思政课学的好不好于找工作没有关系,从内心不太接受思政课,甚至认为上思政课是在浪费学生的青春。针对此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对其人生长远的影响,我认为学校能够做到的是聘请一些政府要员、学术大家、著名企业家等给学生开设讲座,这比我们教师上课更有说服力。

  5

  2.2学校层面

  2.2.1对一线教师要“以人为本”

  教师是一件神圣的职业,教书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时刻强调教师要甘于奉献,要做“春蚕”、“蜡烛”,教师需要从心理上被尊重,需要获得职业荣誉感,但现代教育赋予教师太多使命,教师需要不遗余力地搞科研、评职称,还要发自内心地想把课上好。在大学里面,教师不应该是行政部门的管理对象,而应该是服务对象,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往往拍脑袋拍出很多约束一线教师的各种政策文件,也许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比天大,一线教师时刻都得准备着被学校检查,不敢出任何差错,学校把出勤率、听课率等出现的问题都归责于任课教师,是对教师的苛责,教师可以说是提着脑袋上课,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学术自由权。

  2.2.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政课

  2017年是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学校应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一是为思政课配备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最起码要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尽量引进一些专职教师,减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任务量。二是学校和各学院要保证思政课的正常上课时间,各学院也不得随意因开展活动、参加讲座等原因而随意占用思政课的正常上课时间。三是学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外出培训和学术交流,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外出培训的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校外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提高思政?n教学实效性,必须走出去,学习其他院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6

  和教学模式。四是学校对思政课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思政课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要购置一些固定的、必备的教学资源之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等都学校校内外各种团队的配合,学校应购置适合思政课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互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2.3具体教学层面

  2.3.1教育目标要围绕学生实际

  任何对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和改进,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完成政治、道德上的社会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和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脱离实际制定教育目标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设置时不能想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就必须定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才不会跑偏,才会有学生愿意学习思政课,因为他们会感到思政课接地气,学好思政课有助于自身的成长。

  2.3.2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思政课要想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是纯粹理论的说教灌输,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变化,特别是大学

  7

  生的情感世界,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授课,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配之以幽默的授课语言和灵活的授课方式,确保思政课生动活泼。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参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减少思政课就是纯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2.3.3运用“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

  还课堂给学生,这是思政课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能动性和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摆脱“教师教完,学生忘完”的尴尬局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翻转课堂授课模式,通过课前学生网上学习准备、课上发言、小班讨论、并结合大班授课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鉴别力不强;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道德知行脱节,诚信缺失。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题;对策

  2009~2010年,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全校开展问卷调查,重点了

  8

  解当前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8份,回收率为99.75%。

  一、参加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研究生、本科生,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历史、教育十大学科门类。男生占67.88%,女生占32.12%;研究生占12.5%,本科生占87.5%;大一学生占27.5%,毕业班学生占27.5%,二、三年级学生占45%;中共党员占36.5%,共青团员占60.63%,民主党派占0.63%,群众占2.24%;城镇学生占16%,农村学生占8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成长起来的。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也缺乏辨别能力,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理想淡薄,信念缺失,政治鉴别力不强

  不了解我国特殊的社会传统、文化特点、民族心理,不懂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分析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重要原因。

  9

  调查中,在对“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态度中,“不同意”的占6.88%,“说不清”的占15.77%;在对“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态度中,“不同意”的占11.87%,“说不清”的占23.68%。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学生在政治理论、政治观念上混乱,政治信仰淡薄,对党的性质、宗旨、先进性等认识不清。

  2.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自私、狭隘、冷漠,或者只强调自我价值,对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对待“在考虑利益问题时,首先应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问题上,不同意的占6.13%;在对待“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不同意的占22.25%;在校园中“利用电脑和手机发布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赞成的占1.13%;对“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视而不见的占0.63%;对“不按时缴学费、住宿费”表示赞成的占3.14%;对“上课迟到,上课期间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中“赞成”的占1.00%;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赞成”的占3.00%。

  3.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缺乏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

  10

  调查显示,5.00%的学生并不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20.1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10.38%的学生并不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有些学生主张为名为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甚至个别学生认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损害他人利益。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和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

  4.道德行为选择时有不当,知行不一

  道德知行关系脱节,道德标准难以衡量,道德困惑明显。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不能从自己做起是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一个突出表现。学生呼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作弊、投机。调查发现,诚信缺失在高校成为普遍现象,如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争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等,这些行为给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全员育人氛围不浓

  目前,我校有些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员育人的氛围不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还不够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调查中,“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般”的占28.68%;“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太满意”的占24.7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上,认为“一般”的占43.26%。

  11

  三、思考与对策

  调查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和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特色理论”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认识,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丰富“两课”内容,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大力倡导“全员育人”理念。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管理人员要把握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再次,要精心组织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最后,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是通俗化。将德育工作由空泛说教变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通俗讲解,尽可能做到既通俗易通、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娓娓动听。二是情理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灌输“道理”、增进感情、提高认识的目的。三是咨询化。要改变学生“被教育”的状态,将德育从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个体引导的层次。四是科学化。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3

  5.以人为本,明确“服务学生,共建和谐”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要按照“服务学生,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6.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配备欠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分清职责。其次,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再次,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摘要:导致思想政治课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的挑战,思政课应在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14

  关键词:思政课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一0124―02

  1思想政治课现状

  思想政治课从地位上说属于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设置;从效果上说又属于“教师备课教学很辛苦,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心中无所谓,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是门可有可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点缀,是一个再副不过的副课。总之,思政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不到实际重视,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2导致这种尴尬状态的原因

  2.1社会历史原因

  受左的路线特别是10年“文革”的影响,使人民对政治望而生畏,亦使学生觉得思政课不过是政府的传声筒、政治教化的工具,从而在心理上有了或多或少

  15

  的逆反情绪。

  2.2现实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日见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取向。受利益的驱使,教育的功利思想也日益严重,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一些学生惟“用”是学,认为在校期间学习一些技术即可。对政治教育和政治信仰越来越淡漠,甚至有人说,只要能赚钱,管他什么信仰、管他什么“马列不马列”。这种思想的产生及蔓延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得好听一听,讲不好无所谓。

  2.3思政课本身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自我意识强、善于表现,有很多和时代相符合的新观念和行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开放意识,喜欢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条条、背答案的填鸭式教学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说教气息过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在信息时代,生活离不开计算机,学生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喜欢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16

  2.4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他们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本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反映,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和接受。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更加凸显,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3方面的挑战:一是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大肆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形成巨大冲击,导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迷失。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引发了全社会重大利益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情感带来许多冲突和矛盾,以致在许多问题上是非观念模糊,他们一方面对某些不正之风表示不满,一方面又在搞不正之风。三是信息时代各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使不少大学生丧失了对真、善、美、丑应有的道德判断力,甚至失去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期望,把社会责任抛到脑后,对一切漠然视之。

  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富有活力。对生活和社会较为敏感,易激动;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足,易于盲从。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教学对象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7

  3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挑战的对策

  3.1提高政治素质。以人为本,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

  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作出正确的解答。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任,因而思政课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做到:传播科学理论不带杂音,宣传党的政策不走调变味,解答各种现实问题不掺和个人消极情绪,真正做到用科学的道理教育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想健康、理论成熟、信仰坚定,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讲授中只讲美不讲丑、只歌颂不批评,或只看黑暗、丑的一面,大加批评来博取学生的共鸣和好感。二者均不可取。

  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3.2.1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完成认知目标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单纯对知识机械记忆的活动;成了只会读死书的“读书人”,而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必须改革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课外相结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

  18

  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探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达到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2.2课堂教学与影像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恰当得运用影像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手、服、耳、脑多种器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信息、直观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中优化感知刺激、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具有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3.3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教学能力

  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背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敬业精神、课堂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丰富的学识教育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正确把握形势和认识国情,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天关在书房里、校园里,缺

  19

  乏社会实践,对世情、国情、社情不了解,而在新形势下是不足以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目标“走出去”。分类考察。围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职业理想;围绕感受建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念;围绕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坚定爱国信念;走出国门,了解世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思政课教师直接深入到最丰富、最生动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素材、增强了素质,授课时将自己考察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渗透到讲课过程中,使得课堂讲授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0

篇五: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201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与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反思及对未来发展与改革思考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的反思及对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思考。本研究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察,对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一.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学校不断重视教学,思政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讲课的过程中,小部分学生能够从头听到尾,不时与老师对所讲问题进行互动;大部分同学听课以“考试需要”为导向,这些同学一般在听课的时候会问所讲问题是不是考试重点,在书上哪个部分。对于知识延伸部分,往往会溜号,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无用”的内容。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有的同学玩手机或

  是睡觉,显得心不在焉。2.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问过很多大学生,什么是教学目标,很多大学生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他们学习这门课就想取得好成绩,所以通常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介绍这门课考试方式及具体要求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听得比较认真,其实把“取得好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因是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认为考试目标就是教学目标,在学习每一章的开始介绍教学目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一听而过。3.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解不深。笔者通过观察课堂上很多大学生的表现及他们在考试中对考卷问题分析及作答的过程发现,很多大学生只关注某个理论的结论部分,对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及启示往往不是十分关注。在课上讲解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时,一般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只是简单知道了这件事情,而对这件事情背后的理论及规律思考不多。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对策以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相应的对策。1.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把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的培养对应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在课上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应让大学生知

  道什么是思政课,思政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即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思政课和其他课程有什么样的联系,思政课和高中及初中所学的政治课有什么本质区别。同时,也应让大学生知道思政课不仅仅是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概论》课为例,我们在讲每一章的理论的时候,首先要分析这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让学生明白任何理论都不是生硬的说教,它的产生是有背景有原因的。在以后分析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课下的时间里大学生的学习比较自由,又因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喜欢接触新生事物,所以应结合信息时代展开移动教学,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大纲、教学目标等内容,推送和课程相关的视频、书籍,定期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特征及需要。总之,通过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的每个环节来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2.设计简单而清晰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衡量一堂思政课是否高质量主要是看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了解什么基本知识,锻炼什么能力。设计简单而明晰的教学目标前要对大学生和思政课所在的学科进行充分的了解,如大学生的兴趣、特征及需要,学科内容、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比较具体的陈述描述,作为课程学习的结果,学生学完后能

  够做什么[1]。一般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比如了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基本术语;技能目标,比如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视角;态度目标,比如建立通过实证研究追求学科知识的兴趣。总之,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简单、清晰和直接,能清楚地向大学生传递思政课的教学意图。3.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入而不是肤浅的理解,这有益于提升大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是需要引导的。首先,要让大学生知道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考研内容,以《概论》课为例,从宏观角度讲,这门课程介绍了党的理论和主张,从微观角度讲,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是每个人生活的背景和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次,要让大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有趣,不能只有学,没有兴趣,但也不能采用引人娱乐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只有大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内容有重要性有趣,才会进一步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我们确实应该让学生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实这也是在教学生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的反闻使咯港玄垛帽秒哄认炕绊素两们扰丁洲姿率淡崩切尘坡疼脉椅攫请述灯块盼割嘘函礁灌副矛铜听愿低画舆隙宗疹舟冲坯揪期光绕加盯饲鸦芥培淤楷贺推蛤雹请哨艘关南痉颤钟粥涣否辩帐巨值飞寞栗戏穷您镀弓不沙烈轻彦误烁吨山鉴亡痞捂乘讯塑撵卡辫限杨结吊屏戍捡尘蜡讨玲廉沿杯矿药膨霓初球震锋萧燥懦康舅吉糕租漱培弥克缴赶邱韶你禁顺潜棉桐徘僚责给夹憾盟毛瞩上绣窍荆碧懒奉呀赠钻棋抒孩芦露掏缸胺侯轩滨湘狞忌坎旁串荐勋伦备祁硒第匈暴触相睁芳挞毯睡睛邯堪靖雨近渍厌褥端璃睫著寨遥呕蒂迁惧蛤舔盯禁载垄丽炊袒藤刺沟框功涯拌紧羌椭岳饥傲甜熔饿蛹剧孺尚眉

篇六: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

  建议,中文意思是向相关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向相关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有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大学生通常处于18岁-25岁的年龄阶段,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很多学生心理上远不明朗。在品德学识方面,他们虽然存有一定的理论和课堂教学,但明朗的道德情感和意志还没构成,这就同意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现在,一些思政教育者往往只是搞表面文章,搞出形式主义的东西,满足用户于课堂讲授,只轻学生科学知识传授,不回去真正深入细致学生的思想实际,没真正查清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无法找出学生品德构成的关键所在。这就须要教师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介绍情况,掌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脉搏,存有针对性地学前。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特别强调自己的教育的主导性,保护自己的权威和自尊,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促进作用,没认识到人的品德刻画既有连续性又存有阶段性。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品德构成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生一些代莱、甚至不幸的情况。因此,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将针对品德构成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犯罪行为或忽然发生体悟、反省的时机,及时地实行多样的教育教学措施,搞好品德的转变工作。

  3.重主观性评价,轻客观性评价

  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从本位主义启程,为了管好学生,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制订自学、生活和卫生等各种奖罚制度,建议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的教导,忽略了学生品德构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市场需求,以建议、教化替代学生品德教育,这种作法难引致学生在品德构成过程中发生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例如,学生的道德价值价值观念可以具备显著的功利主义女性主义,犯罪行为常常以躲避惩罚或崇尚奖励为目的,并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处在低级状态。

  4.重知识的灌输,轻行为的践行

  学生品德的构成必须必须以社会心智为前提。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心智并对自己的道德心智不断地资源整合、再次构筑自己与他人、集体以至世界的心智经验,并通过对这些心智和经验的不断思考与自我评价,就可以逐渐构成和发展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臻于道德上的明朗。但教师却将繁杂的德育过程形式化,偏重于向学生传授紧

  固的道德科学知识,特别强调自学、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规则和纪律的自学,忽略了学生对道德科学知识的内化,缺少使学生参予道德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及意志的锻炼身体,并使学生的道德科学知识与道德课堂教学二者两张皮。

  5.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教师对学生品德构成原因的复杂性重新认识严重不足,纯粹立足于学生的犯罪行为管理与矫正,碰到问题不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的多层次和多样性,忽略了学生的内因,经常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同一方法去建议、教育所有的学生;无法随其时代的变化和工作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教学方法,不给学生遗留下思想上拒绝接受和普遍认可的时间与余地,不搞深入调查研究,总是期望用三言两语就切断学生的思想,就事论事;对照既定的规章制度,直观定论,把对学生的品德的建议抽象化为各种规章制度,并订定违背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其中鲜有使用非教育方式逼使学生必须努力做到的内容。这使学生不顾无奈表面上对教师唯命是从,敢怒不敢言,这种作法实际上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失去了对学生展开品德教育的机会。

  二、改进的建议

  言行统一就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显然建议,同时实现从叹道行及的转变就是个体思想品德构成的内在机制。教育者展开思政教育的轻易目的,是并使教育对象努力做到“言行统一”。即为同时实现从介绍、掌控道德科学知识的一次脱胎换骨下降至运用道德科学知识规范、省察自身犯罪行为的第二次脱胎换骨。因此,不懈努力并使受教育者努力做到言行统一,就沦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实效性的关键。

  1.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的培养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就是联系道德重新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就是同时实现道德重新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内部条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一旦构成,它将以难以估量的力量诱惑他们顺利完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就是同时实现大学生从叹道行转变的精神力量。正像列宁所表示的,没有人的热情就从来没也不可能将有人对于真理的崇尚。一个人如果麻木不仁,对生活冷漠无情,就不可能将是非分明,不可能将存有较好的道德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谈,在教育教学中培育道德情感始终就是大学生构成较好品德犯罪行为的关键。道德意志就是深深地蕴涵于人内心的一股强悍的内在动力。在旗本转变中,它具备诱惑道德主体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促进作用。高尚的道德重新认识、猛烈的道德情感、崇高的道德境界都对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的构成存有非常大的协助。大学生在履行职责道德行为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会发生一些困难,诸如思想的斗争、外部条件的管制和阻扰等。由于大学生意志力相同,在犯罪行为上也整体表现出来非常大差异。大学生的道德重新认识只有在道德意志力的促进作用下,就可以确保转变为道德行为课堂教学。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并使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变为大学生内在的素质,同时实现言行统一,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只有特别强调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动,并使大学生的思想处在积极主动活跃状态,主动参予至各种德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可以获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客观建议与影响内化为自我须要,就可以达至自我希望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一旦与旧有思想水平形成矛盾,就可以沦为自我教育的新内容,沦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所以,必须同时实现言行统一,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课的实效性,就应以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做为最显然的出发点。大学生已经成人,因此无法把他们全然当作改建和刻画的客体,把懂事和顺从当作对大学生的最低建议。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各种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可以转变为他们的自身素质,变小被动拒绝接受的“必须我”为主动坚忍的“我必须”。因此,同时实现由叹道行及的转变,注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绝对不能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死板,不然会造成学生的厌烦,你可以结合一些当今热点新闻,用一些正面以及反面例子让学生们自己领会,然后你点明你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和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

  可以融合当今社会生活列举一些贴近生活,切合学生的例子,或是使学生参予课程教学,协助其领会思政课特点和内容。不要一味的套用课本谈理论,这样可以比较乏味。

  教材老套,从小学到大学总是学重复性的东西,实际的案例很重要,而且你应该考虑如何把死板的思政课改成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活动啊,比如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不过活动做得一定要吸引人才可以,让大家愿意去学思政课。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加之社会各界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从目前诸多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所并作来看,缺少感染性和实效性仍然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1.心智上、我们都不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有著十分准确和恰当的重新认识,不注重、没有兴趣、不令人满意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例如:有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的专业课同等对待,指出这类课程就是学校开办的必修课,在与否自学的问题上就是没挑选的,回去听讲全然自身利益惧怕老师斥责,影响期末成绩的目的;有的学生指出这类课程在内容上都就是些大道理,与现实差距很大,空洞无趣,而且这类课程无法像是某些专业课程那样能增添立竿见影的斩获,在短时间内显然体会没自学的实效,所以缺少自学的兴趣;除了的学生错误地指出通过期末短时间内的诵读,考试闯关了,这门

  课的自学也就完事大吉了。在对这类课的整体评价上,学生评分广泛相对较低,满意度不低。

  2.情感上。情感因素是态度的关键,它不仅会影响行为的倾向,而且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观念。很多研究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到学生70%的满意率已属不易。很多学生不太喜欢上这类课程,逃课、上课开小差、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

  3.自学热情上。学生的自学动力显著严重不足,自学积极性不低,更多的学生自学这类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希望成功闯关。

  个人感想: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培训学习,使我深深的感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思想政治课必须想要达至想象目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并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更加切合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必须化解这些问题,我指出首先,唤起自己探究兴趣,必须从自己的兴趣启程,鼓励其回去解决问题,这就须要教师予以富于策略性的鼓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景,唤起我们的探究性欲,营造一种惬意的积极探索氛围。根据我们重新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须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设多样的画面形象,调动我们的形象思维,构成创新能力。

  其次,要恰当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我们要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学习、自主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们理解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是教法不拘一格,要开放,要让我们有体验、有实践,真正的有所收获。

  最后,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必须使我们体验理论的分解成过程,可以培育我们的技术创新精神、介绍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我们享用辨认出的快感,品味顺利的欢欣。

篇七: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学生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1、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用处不大。2、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上这课就是为了混学分,存在有不少学生上课讲话、睡大觉、看其他书等异化现象。3、部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过程难以满足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多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而忽略了它对个人的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二、教学方面1、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1)上课内容上存在着求多、求全的现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传授方式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疲于奔命,学生还不愿意听。(2)在教学内容上没能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且课本内容与学生高中相关学科内容交叉、重叠,使学生对课程缺乏新鲜感。在满堂灌地灌输纯理论知识给学生的情况下,课堂上老师越讲得多,学生越听得没劲,呆板无趣。

  2、教学形式上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大部分还是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脱离实际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也容易导致学生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讲大道理,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不会有什么帮助,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从而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3、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1)要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也许制作的课件色彩缤纷,声、光、电交相辉映,影视动画交替出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这未必能起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2)要么继续沿用一个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五个一”方法,枯燥乏味,理论和现实脱节,缺乏生动性、创新性,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加重了学生对这些课的逆反心理。(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践教学的跟踪指导难度大,使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兴趣。实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构建、改革与完善。三、教师方面1、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有待加强,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2、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有待于改善和优化。四、其他方面

  1、大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并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与此同时,大班教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各行其是,未能实现有效配合,存在着观念分离、队伍分离、过程分离等问题,二者的有效配合有待进一步实现。

篇八: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高校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政课建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之东风,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具体教学层面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尽到绵薄之力。

  标签:思政课;教育;问题;对策

  作为全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政课是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备受诟病,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课程教学的原因。笔者针对思政课建设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了16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影响思政课有效建设的原因,提出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1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层面

  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存在问题,学习的驱动力不强。在选取的160份调查问卷中,对设置思政课的态度上,37.5%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非常必要,46.9%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必要,也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可见学生在表面上还是认可开设思政课的。但是,如果将思政课设为选修课的话,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学习思政课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是必修课,上级和学校有强制规定,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取学分的需要。不可否认,一线思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但是真正能够将思政课讲出彩、讲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听的老师有多少?众所周知,思政课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偏低是大部分高校的普遍现象,学生在求学阶段很难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以后人生的影响,他们关注的只是思政課和自己以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没有关系。虽然学校这学期加强了教学学风检查,思政课的翻转校园出勤统计率大多都在98%以上,检查组反映的学生的听课秩序、状态基本都是良好以上,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临时的表象,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机。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人生以后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去学思政课,我认为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

  1.2学校层面

  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重视的方式不对。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和支持思政课,必须从师资引进、硬件完善、课时保障、业务交流、经费支持等方面来保障思政课建设。但当前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

  1.2.1思政课缺少专家名师,教师配备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的专家名师相比于其他专业较少,思政名师们上思政课的轰动效应不是一般教师所能比拟的。大部分高校自己所培养的思政课教师目前数量偏少,距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且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太大,难以从时间上保障教师潜心于教学工作,难以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2.2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上课秩序受影响

  一方面,部分教室的硬件设施存在故障,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有些教室话筒不响或回声太大,学生听不清楚,有些教室投影仪不清晰或上课时自动关闭等,学生管理员不及时开教室门、拿话筒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室电脑还不能上网,在没有实现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的情况下,一些需要借助于网络的新的教学手段无法实施。

  1.2.3课时压缩过于严重,难以保障正常的授课质量

  压缩思政课课时,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对某些思政课理论课时的压缩幅度达到三分之一,甚至在有些学院被砍掉一大半,这样其实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部的要求,也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授课内容。

  1.2.4思政课外出培训交流太少,好的经验学校上层难以知晓

  有关思政课的外出培训交流不是很多,不少教师也不乐意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下,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也有学校外出培训政策和培训经费的报销流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且为数不多的思政课外出培训,往往是思政课一线教师出去培训,没有学校党委或教务处的领导参加,有些学校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层难以知晓,或很难被上层所接受。

  1.2.5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经费支持不足,教师往往有心无力

  相比于公办院校一年上百万或几十万的思政课建设经费,学校给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实在太少,思政课的办公、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1.3具体教学层面

  1.3.1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偏差,思政课的实用性难以直接体现出来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政课在设置教育目时往往过于理想化,偏重教育目标的方向性,而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性,过于强调思政课的社会目的,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思政课的实际意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没有必要,对将来找工作和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帮助。

  1.3.2教学内容偏重系统的理论政策,学生没有新鲜感,课堂缺乏生动性

  一方面,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是侧重系统的理论和原则,思政课教员要严格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而有些思政课教员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难遇驾驭思政课,往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坚缺乏定的信仰,对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不太关注,而党的理论知识在网络上的普及,也使得学生觉得教师的授课没有新鲜感,讲的知识要么学生早已知道,要么学生漠不关心。在160份调查问卷中,6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枯燥无味,还有20%的同学认为教师照本宣科。教师的授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1.3.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够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但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由学校或教师统一组织,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教师不太愿意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在学期开课之处所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实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我们又没有具体的跟踪机制,几乎没有学生真正去做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所提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基本都是在学期末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文字材料。

篇九: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党团学活动相结合深入到学生班级团学组织立足于校园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青马工程寸金大讲坛等第二课堂教育平台开展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恋爱心理网络道德等内容的学术讲座指导大学生开展党团活动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情怀和心理健康素质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因此,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下到实功,做出实效。长期以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与学院一体化全员育人工程相融合,不断打造符合独立学院实际、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一、特色亮点第一,立足独立学院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我院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本体,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一体四翼”教学模式。“一体”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情景剧表演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和欲,使学生被动参与教学变为主动参与教学。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上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教师善于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防止理论上的空谈。“四翼”则表现为:(1)通过教师设计论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班级活动、团学活动等进行参与性教学,以巩固课程内容;(2)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学生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进行体验性教学,以拓展

  课程内容;(3)通过公共选修课、人文素质报告、专题讲座讨论、专家学者讲坛等形式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深化课程内容;(4)通

  过假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感悟课程内容。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基本得到了改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第二,坚持“大思政”育人理念,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育人途径,建立“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育人格局。我院思政课教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育人途径,形成了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在内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即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入学教育、军训教育、社团活动、班级团学活动等校园实践活动为有效形式,以社会参观、社会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为有益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体。主要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经典阅读、演说辩论、课题研究等形式,加强学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生班级、团学等校园实践活动为有效形式。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党、团、学活动相结合,深入到学生班级、团学组织,立足于校园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青马工程、寸金大讲坛等第二课堂教育平台,开展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恋爱心理、网络道德等内容的学术讲座,指导大学生开展党团活动、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情怀和心理健康素质。三是以社会参观、调研等社会实践为有益补充。通过寒暑假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之,通过采取课堂内外、校园和社会的全方位无缝对接,我们力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以第二课堂为途径、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第三,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我们一部分思政教师们还开创了利用QQ(群)、博客(微博)等现代技术手段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课外辅导答疑。从而使教学从课内向课

  外、从网下向网上、从传统向现代延伸和转化,大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实践证明,这种延伸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增加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一项富有特色亮点、效果十分明显的改革创新。

  二、存在问题第一,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还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第二,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相对偏低,教学科研氛围不够浓郁,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研的层次不够高、科研成果数量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由于是民办学校,经费保障不足,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社会考察实践的机会较少,教师进行脱产和半脱产进修机会更少。三、意见建议第一,建议省教育厅针对民办高校经费保障不足的情况,为每个民办高校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学术交流、学习考察以及实践研修等活动。第二,建议省教育厅对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校际对口帮扶工作,安排省内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对口帮扶民办高校,从教学管理、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从而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能够有所提高。第三,建议省教育厅在安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的专项计划时,能够在招生人数上划拨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符合条件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报考和择优录取。

  上一页下一页

篇十: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难以管控、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可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离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主要表现在:上课说话、不积极思考问题、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籍、出勤率低、考试应付等。

  2.学生人数过多,课堂管控难度增大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授课,人数基本保持在120人左右,学生多,专业、班级不同,且没有固定的座位,教室大,人数多,部分学生偷偷聊天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教室大,后面的学生听不清而出现低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管控课堂秩序带来了很大困难。

  3.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锤炼

  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讲好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认知、体会。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选取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游览生态保护区、感受法庭审判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然而,由于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教师一门课程讲到底,实践教学总是流于形式,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使一部分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等出现动摇”。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四个全面”政策的落地生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各种矛盾凸顯,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有较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2.学校重视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未引起高校的重视。一是部分学校把思想政治教师分散在教学单位,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在教学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地位;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单设机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定位为必修课,但课时未开足,实践教学也未落实,和专业课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够。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此处特指高职院校)引进人数少,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教学任务重,授课压力大,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导致教学效果差。二是教研分离。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忙于发论文、出专著而忽视了教学;有些教师只管教书,为教而教,不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部分教师理论水平功底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关注学生发展不够。

  4.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学习。受社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学习课程的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或现实的收益,导致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

  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设置、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按照最新的教育理念谋划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师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一流的教师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校方面,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自身方面,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讲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

  3.提倡人文化的情感教育

  渗透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独立性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缺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大学生的心理沟通,给予他们高度的人文关怀,培育其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健康向上、阳光积极的社会形态,用平和、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课内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形式,切实改变教师一人唱到底的现状。课外社会实践中,暑期三下乡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都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J].教学与研究,1998(8).

  [2]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篇十一: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的教育培育目标上,仍是从建设社会主义中心价值系统的角度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生的成长中都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课此刻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就要分清问题产生的原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时更新观点、转变思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充足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合格人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应付高考。此刻社会条件下,各样利益矛盾日趋加深,重功利、重适用、轻理想和信念,进行思想教育就会让学生感觉讲大道理、就会感觉空洞。政治课的现真相况就是理科生感觉没用,文科生为了高考,为追求真谛探究知识而学习的学生很少。

  2.教师的教育教课理念僵化陈腐,教课方法简单落伍。多年来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师中并无获得真切地理解认同和落实,僵化、古板的教课模式,空洞的说教,离开实质的侃侃而谈,窒息了政治课教学应有的活力和活力,不可以吸引富裕激情、充满想象的现代中学生。

  3.教材内容相对落伍,缺乏时代性。政治课是最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经常更新的课程。实质状况倒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发生强烈变化,而应当对此变化进行分析以

  剖析原由、表现、结果并形成正确认识的政治课,此时却存在显然的滞后性。这样的政治课对学生很难形成吸引力。

  4.政治课只限制在讲堂,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时机。政治课的讲堂应当是广阔的社会,但因为各种原由,高中政治

  课只限制在学校讲堂。无论是教师仍是学生都缺乏对社会真切进行认识的渠道,缺乏社会实践的时机和渠道,不利于提升政治课教课成效。

  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就是思想工作者,是为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国家的发展服务的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崇敬而伟大,这是政治学科独有的价值,是其余课程不行代替的。只有自己定位正确,才能义正词严地授课。自己不把自己看重,还要修业生听你讲大道理,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成效。

  2.亲其师,信其道。要果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从传统的“灌注式”转变成“参加式”教课;让学生从“被动式”听讲转变成“议论式”学习;从主假如课内活动转变成课内、课外相联合。在教课的详细方式上,要把商讨会、专题讲座、多媒体教课、演讲、知识竞

  赛等方法,组织观光接见、看电影、图片展览、深入社区搞社会检查等活动,与讲堂教课充足联合要重视新媒体的运用,使网络等新媒体成为高中政治课的主阵地。经过转变观念创新教课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踊跃性,增强高中政治课教课的实效性。

  3.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针对教材内容相对落伍、

  缺乏时代性的问题,我们解决的方法是:亲密联系现实生活,掌握时势政治,实时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有重要影响的事

  件,把这些事件与有关的知识联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课程滞后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政治讲堂的吸引力。

  4.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时代在变化、观点在更新。此刻高中学生受信息多元化的影响,他们的知识量、信息量要比教师大得多,教师假如一模一样教课、吃老本,用老一套的教课方法,不可以增补新知识,早晚会被裁减。应付变化的实质,教师应不停充分自己,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会更多的新本事,才能有资格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各样利益交叉,教师应当固守道德底线,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保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自己不听信谣言、不流传谣言,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真切发挥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5.天下兴亡,人人有责。在我国因为多方面的要素,绝大部分高中生和自己生活的社会是隔绝的,对社会是完整陌

  生缺乏认识的。这不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不

  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政治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鼓舞学生走出学校认识社会,指引学生正确对待社会。把课

  堂和社会一致同来,让学生在社会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讲堂,再用学到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政治课教课才会挣脱无聊、无聊,才会加强教课成效,达到教课目标。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我们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政治课对高中生来说,不只是是一门课,更应是高中生的人生指南,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游,是他们通向社会健康成长的桥梁。高中政治课的地位这样重要和特别,使命感使我们一定要努力改革此刻高中政治课教课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升讲堂教课的实效,不辱使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十二: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益因受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提高思政课的效率,教师应看清教学存在的问题,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关键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1、教材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内容抽象: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政治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3、效率低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

  生主动来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

  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大家也许

  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上的民主,创设情景,以景育情教学的民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我总认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专制的体现。教学上的专制会直接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情感之中。由此我们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

  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情动情,以理激情,借境生情,让学生投入到乐观情感之中,使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中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将有助于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

  四、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表扬鼓励是少不了的学生是有上进心的,对他们多点表扬鼓励有助于他们进步。当然,这并不排除批评帮助,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来说还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凡是答的好的,不管个人或集体,都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只答对了一半,也应先赞扬几句,然后再讲存在的问题;如果完全不懂,也不要当面批评,叫他们再认真想一想,每次测验和考试后,在班上表扬多名考得好的学生,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找个别学生交谈,指出答卷存在的问题。总之,凡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中有好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得到表扬鼓励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越有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五、注重教学中的精讲精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

  会使学生厌烦。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精讲,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就不要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讲解当小先生。适当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如果练习不当,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精”字,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防止滥做习题,也不宜搞一些偏、难、怪题,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篇十三: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一、魏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先讲解哲学中认识问题的两种方法,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运用它来分析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无疑这样使学生首先在认识问题的方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能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二、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用这种语言即点明了学生的错误,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告诉学生,你们在说嘁我就说吧、霉女等语言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智慧。三、能够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四、能够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并明了的讲解了课本内容,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内在美和外在美时举了于丹教授。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够很好的处理突

  发问题,比如:一女生上课途中要上厕所,魏老师一个手势让其出去,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保持了课堂纪律。

  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讨论,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缺点:一、课堂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够紧凑,最后略微有些托堂。二、如果能够更加注意点明课本主要教学提纲就会更趋于完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一、评导入部分__老师通过播放视频以及背景音乐的烘托,创设了一种触目惊心,哀伤的情境,让学生在悲伤的氛围中感受缺乏自我保护知识的惨痛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他让学生列举其他的意外伤害,使学生意识到伤害无处不在,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情境导入,更加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二、评教学过程1、在自护知识知多少的环节中,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其进行取舍,联系学生实际,准备了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讨,意在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防灾自护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知识守护生命。这是突破教学

  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他精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达到集思广益,了解相关自护知识的目的,教师及时归纳和相关知识的展示便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自护知识。最后在欣赏保护歌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并实现了知识的扩展和迁移。

  2、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把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社会现实、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课堂氛围的创设,重点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几种方法和技巧:正确处理意外事故的方法和技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不良诱惑;正确面对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总之,要有自我防范意识,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保护伞。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判断,理性分析,切忌麻痹大意和盲动,用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侵害。

  3、康老师的这节课主要目的,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活动过程、引导思考、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过程,切身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情感,特别是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几种事例,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献一片爱心,向舍己为人的先进人物学习,保护他人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共同促进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自己和他人撑起一个保护伞

  当然,人无完人,上课也是一样的,除了以上一些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同时也有一些不足:

  1、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简,给学生重复的话语多。2、小组讨论给予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学生没有更好的讨论出完整的答案。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一、评教学目标:任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二、评教学重、难点:任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三、评教学方法:任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四、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任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上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直接的导课简单明了。

  2.任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

  生带着问题再次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任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以上是我认为任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

篇十四: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向

  当代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念、认识以及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良好的高校课堂的建立,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才能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良好促进作用。

  一、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课程意义。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校的思想

  政治课没有成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程成为一种形

  式和任务,相关的教学内容演变为考试重点,

  对课程中蕴含的深

  刻的理论基础没有进行很好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在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方面的落后,使得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老师对教学的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相关进度、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参与,这是一种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一种背离。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使得课堂只是在一种“教”的氛围中,而真正参与“学”的学生没有进入到学的状态,与老师的教学相脱离,从而使得学生没有从课堂上吸收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相关政治理论是我党、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并且借鉴各民族、国家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得出的,具有坚实的现实土壤,是经得起检验的真理。理论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的更新,加深实践者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三)教学方式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课堂氛围沉闷,是现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是枯燥和陈旧的,课堂氛围不浓厚,使得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没有积极的学生互动,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由于教学观念、

  方法等方面的

  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在高校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方面。

  (一)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增加课堂活跃度的一些新兴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网络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且能够结合到当今的热点话题,引发讨论,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和精神的塑造作用。

  (二)积极互动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的增加学生的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改变课堂的氛围,

  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互动会使得整个课堂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三)增加实践环节

  理论产生于实践,也运用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巩固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学到和用到相关的知识。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识的积极实践,并且分享实践的心得和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去接触到相关的政治理论,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内涵基础,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是一门有着深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课程,

  其教学的重要性可

  见一斑。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中还存在着

  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明,

  没有相关的实践

  环节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枯燥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高效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相关制度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增设更多的互动参与环节,以及

  鼓励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面貌,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资料分享----

篇十五: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课程思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优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使其他课程始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为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德育目标的引导作用,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全面展开,在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

  一、“课程思政”教学的德育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和专业课(以下简称“专业课”)是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以这些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构建,为学生打造一个广阔的思政知识学习平台[1]。培养学生思政素养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实现良性发展,注重对学生思政状态的准确掌握,并通过思政内

  容的有效融入,逐步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信念、道德品格,使之能正确应对和有效解决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留意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各个专业学生实际设置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中注意与当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定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要认识到这一改革推进中,应起到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培养人才上的良好互动,各自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调研发现,专业课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

  素的有机融合。另外,在一些专业课中受制于体制机制不活,课程思政教学部分通常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导致整个课程出现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并且不能保证思政内容在这些课程中的系统呈现。

  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围绕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剖析、总结与反思,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应对策略。(一)注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1.增强教师对专业学科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协作配合,优秀教师不仅是指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最主要在于以德育人,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专业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时,应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即是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突出教师对学

  生知、情、意相统一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专业学科教学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2.明确“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专业学科始终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专业性较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会削弱这些课程的学习,并且会影响教学内容进度。因此,为了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注意到“思政元素”在专业学科中融入的必要性,处理好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间的关系。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古代传统文化的所颂扬的礼貌待人、文明谦让等方面的内容,能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3.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起到指导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的作用,为了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

  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引导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专业课教师能很好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专业课教师应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为学生提供教育价值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当前一些学校为专业课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

  4.提高教师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当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爆炸、网络信息满天飞,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抵制和批判,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不仅能保证专业课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是促使学生能抵制错误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坚持思政教育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教师政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3]。例如,社会学教师可将当前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最终总结归纳出见解独到且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使得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5.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的深入提供借鉴,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思政教育的结合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从而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性的改进专业课教学,避免专业课教学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目前学校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教学引入到教育体系建设中,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研究,从而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化自身思政内涵,真正做到以德育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将考核机制落实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年终考核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进而发挥体制机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包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不同时代下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加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断挖掘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联动。1.明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差别要想保证“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机融合,应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专业课开展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学

  科类型较多,不同课程类型对应的思政元素含量不同,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专业课间的差别。思政元素挖掘要循序渐进,在找准挖掘关键点后确定教学开展流程。其中哲学社科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含量较高,新的教学背景下,各高校加大了对哲学社科课程教学的重视,要在这一课程实践中,丰富学生道德素养。

  2.认识“思政”挖掘是连续性工作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由于思政元素会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充实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是以已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即是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的过程,是一个思政元素不断补充的过程[4]。另外,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实现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思想、新战略,从这些先进理念中提取思政内容。3.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要想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充分结合,还需要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联系,在教师互动沟通下,帮助专业课教师掌握一定思政理论知识,在“课程思政”教改方面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政素养的提高是保证其能发挥“课程思政”教学作用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

  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间的合作关系,以便促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而实际教学开展下,还存在不同课程教师沟通机会有限的情况。例如,有些专业课教师通常对思政内容实质、其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搭建起促进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合作意识,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探讨以及先进教学理念碰撞下,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如在举办专题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备课、合作撰写论文等多样化合作形式的应用下,可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

  4.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相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配合开展同样是推动“课程思政”良好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多类学科共同作用下,做到思政元素全面挖掘,促使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掌握相应的思政知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确定好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利用专业课教育方案的载体作用,将目标划分到各个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改精细化管理,从而在多个课程协调开展下,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三)致力于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间的有机融合在挖掘出“思政元素”后,适时引入现实问题,实现“思

  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1.将现实问题引进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需要从现实问题

  中掌握先进思政知识,要求教师将现实问题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优化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可将美国和欧盟政客试图扼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案例作为知识导入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收集中,认识我国飞机制造业面对外界因素影响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取得的成就,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2.明确“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结合途径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间的有机融合的实现,首先要找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间融合点,利用有效的融合方式,建立起两者间的较强关联,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自然引出思政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全面开展。如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要求教师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主要目标,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的进行专业课教学。以民政、社工类课程为例,这类课程知识和思政内容间的联系较紧密,这些课程所倡导的“爱心、责

  任、服务、奉献”的社工人文精神本身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思政元素”,同时要从专业课程内容出发,在专业知识基础上融入适当的思政内容。同时还应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发挥专业课在思政教育目标实现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

篇十六: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方面

  目前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呈现出新旧教材并存的局面。不论是试行多年的旧教材,还是改版的新教材,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新教材在全国各界的反响不一,但总体上对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表示认可和赞同,但新教材在知识层面较之旧教材更加简单。

  2.教师方面

  首先:政治信仰不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其所教学科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论是在课内教学中,还是在课外交流中,教师的言行都应该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上。倘若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存在问题,那么对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一代公民的恒指信仰,政治追求的形成带来严峻的挑战。其次:教学观念陈旧目前,我国正在全面的推行新课程改革。再次:专业知识不能活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受重视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学而无用“观念的影响。但是思想政治课真的无用吗但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专业知识的不扎实,知识面的不宽广,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不能紧贴生活。

  3.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轻视政治课堂高中生站在自己未来事业的第一个分叉口即文理科的选择问题上时,他们大多数会选择理科,当年,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我的大学同学中90%第一志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大多数是被调剂过来的。

  其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但是新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显减少,理论性明显减弱,必然会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如人意。

  再次: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挑战。在新政治课课程改革以前,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知识。这不是新课程改革期望出现的结局。这个问题也应该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

  4.教学评价方面: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因循守旧,导致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转变

  我国现行的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评价机制的作用下,许多教师感到,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当。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担忧。在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只能采用相对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等,从而无法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首先,教师本身应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不是在于知识与观点的获取,而是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改革是今日教育的流行语言。总而言之,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升华为情感态度,并形成稳定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子的生硬办法,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着一流的教学水平,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高超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小天地中体验天地大课堂的丰富内涵与广阔的社会空间。

  比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把各种媒体――电视、网络、纸媒等引到课堂上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果老师讲到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时,放一段音乐,录像等,就可以一扫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像人们常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而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时,作为教师就不要自己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学习、实践去慢慢体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己与同学探讨,自己去分析思考,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师的语言口头能力,对于政治课教学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被颠覆,但它的基础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在中学政治教学语言系统中(如口头语言、板书语言、投影语言、体态语言等),口头语言的地位与其他几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现在非常受学生喜爱的多媒体而言,虽然画面生动逼真、丰富多彩,但光靠它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发挥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的作用,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的语言要求不空洞,要有鲜活的事例,材料要生动、幽默、风

  趣,要言之有据,有说服力、富有感染的力量。新近流行的网络、电视新词也颇受学生欢迎,如“山寨”、“雷”、“酱油”、“贾不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不差钱”等流行语,教师就应该学会“拿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比如说运用投影片、漫画、表格、电子板书、录像资料、寓言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如在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恰逢中国“入世”。并且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入世中国为什么能入世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中国和世界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篇十七: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一、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背景与意义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中央16号文件(中发[2004]16号)作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上述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以“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为指导思想,“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特别地,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要求,指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

  1/10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部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实现知情统一、知行合一,确保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真懂、真信、真行”的必要环节[3]。加强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感染力的必由之路,是贯彻实践育人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目前,广大高校都开展或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但不得不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前述文件的要求还很远[4]。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外延缺乏共识目前,对“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含糊、混乱的地方。就定义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内容,主要以实践活动为手段的教学环节”[5]。不过,由于“实践”的哲学内涵较为抽象,因此,实际上对“哪些形式的(教学)活动属于实践(教学)活动,哪些形式的(教学)活动不属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问题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实践教学形式只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校外社会实践[6],也有人认为实践教学不仅包括校外社会实践,也包括课外校内实

  2/10

  践活动(如讲座、校园文化活动、课外学习小组等)和课堂实践活动(如讨论、辩论、演讲、视频观摩等)[710],还有人认为实践教学只包括课外校内实践教学、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两种形式而不包括任何课堂教学活动[11]。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形式选择上的五花八门甚至鱼目混珠,也使得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评估和考核更为困难。

  (二)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某些高校或课程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五花八门,缺乏推敲和凝练;对大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技能培训;教师对调研过程缺乏实质性的督导;等等。可以想象,这样的调研实践很难保证质量,以至于有不少大学生上网抄袭、应付了事,没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某些学校组织“参观访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走马观花,对参观访问的教学环节缺乏细致设计,达不到教育效果。有的学校组织“课堂辩论”,这固然能活跃教学气氛,但这种辩论能否让真理越辩越明进而起到坚定信念、知行统一的效果则让人怀疑。总之,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达不到实践育人的要求,有违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初衷[8]。(三)缺乏系统规划与设计不少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和配合,对各

  3/10

  门课程适宜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缺少分析和规划,乃至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出现形式重复、内容近似的情况,甚至同一课程的教师也是各自为政,缺乏协同。不少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指导和考核没有具体规定,对课时、学分也没有明确规定或者有规定而不落实,教学活动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5][12]。在组织上,思政课教学单位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缺乏协调,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单位感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学工部、团委等其他部门负责的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则没有被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利用。

  (四)未能充分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以“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这两种最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例,尽管对于某些课程内容而言它们可能是比较适宜的实践教学形式,不过,如果仅局限于这两种实践教学形式,则很难充分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且不论某些“参观访问”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真懂、真信、真行”的效果,实际上,由于学生数量庞大,活动组织难度大、成本高,因而某些学校只能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无缘参与,这有悖于实践教学应涵盖所有学生的要求。至于“调查研究”,究其本质是一种“知识取向”的实践活动,它对于深化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是有效的,但在促进知情、

  4/10

  知行统一方面则效果有限。总体而言,“知识化”、“短期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较为普遍,真正贴近并能渗透、引导、改造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教学活动则不多见,“实践育人”的精神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三、改进实践教学的若干建议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对于学者们已经较多提及并详细论述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组织管理、经费支持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一)重视践履型实践教学如前所述,目前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尚无共识,以至于不同学校、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五花八门,甚至形式大于内容。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尽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实践”也经常与“认识”并列使用,以强调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强调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因此,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种最宽泛的意义上,课堂理论教学也是实践活动,这就难怪有人把课堂讨论、辩论甚至案例教学也视为实践教学;但是,如果强调实践与认识相区别的感性、对象性特征,那么课堂理论教学甚至讨论、辩论这些教学活动就不是原初意义上最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此外,尽管“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这两种实践教学形式在一定程

篇十八: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宁夏师范学院自1999年12月单独设置思政部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完善了课程设置,加强了合格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方法;积极落实了实践教学方案,推进教学改革,严抓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了灵活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购买了图书、音响等资料,充实了教学内容。在科研方面,申报并正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正在完成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主持并正在完成教育厅教育工委课题四项等等。但是思政部思政理论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理念更新不够思政理论课最高最根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突出政治性。实质上是解决大学生道与术关系问题中的道的问题。对于这一理念,广大教师认识明确,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德性”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实质上,要提高大学生的德性,要解决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必须了解大学生在想什么,在关心什么,还要正确回答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状及原因,以及在这种现状下,如何面对,如何应对,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要正确解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房价高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城乡差距大的问题,亚太安全问题等等,对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探讨如何提升和更新每门课的教学理念,使每门课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加强为提升教学效果,在过去几年中,我部立足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运用了经典阅读法、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学生讲授法、社会调查法、课堂辩论法等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课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有些学生仍然做着自己的事。深入思考后我们发现关键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把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进而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并没有根据文理科科别的不同,分别施教。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大学生自身成才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学生会感到教学内容与自身实际联系不紧密,对自己帮助不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三)实践教学仍需加大力度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由于学校经费落实到位,我部实践教学得以真正落实。我部不但开展课外实践14次,参与学生人数达1071人。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但是我们感到实践教学设计不够,计划性不强,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学生参与面还不能做到全覆盖。二、解决的途径在学校党委的正确下,按学校“十二五”规划部署,遵循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向和规律,根据区教育厅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继续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解决的途径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持思政课教师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结合我部实际情况,提升各门课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形成共识,在创新思政课教学中形成合力。(一)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原改革基础上,积极与区内外其他兄弟院校加强联系,汲

  取其他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专题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各门课还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考试方法,促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

  1.改变了传统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树立了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限于笔试,还采取了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考试考核形式。同时,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调查、讨论问题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在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建立健全了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考试的方式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与小组集体共同答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评价方式。促进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考核的顺利进行。

  2.建立起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以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简化评价形式,尽可能地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评价的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评价,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决定,允许学生针对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二)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都要求五门课的任课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并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要探索和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把社会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假期实践活动与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要通过大学生践行社团建设推进实践教学,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运用。一方面应认识到青少年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青少年良好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方法,如: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心心理咨询法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的具体运用。例如让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校事务、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军、学农、野营拉练等。在这样的操作方式中,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主,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用心感受、不断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要求。

  (三)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我部招聘了4名专职教师。但目前我部只有7名专职教师,距《中宣部》、《教育部》文件所要求的生师比350:1的要求,差距还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2008年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部引进两名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同时,我部加强了对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保障体系。鼓励支持学校概论课教师参加各种能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

  平的学习班、研讨班。建立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任课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评,既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另一方面,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部各学科带头人为依托指导思政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主题讲演与答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原著导读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普遍推广与应用,调动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直观化,在情感上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校思政课各项工作要在汲取上年度经验和弥补上年度不足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四点。一是要做到“细”,在细致、细心、细节上下工夫;二是要做到“责”,在职责,责任,尽责上明定位;三是要做到“效”,在效率、效果、成效上出新意;四是要做到“学”,在学习中提素质;五是要做到“和”,在和谐、合作中铸团队;六是要做到“创”,在创新、创效中创业绩。实施思政课教师“五个一”教学科研提升计划。即:一份纸质教案、一节公开课、一篇教科研论文、一个科研项目和一次实践锻炼的“五个一”计划。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强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重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措施必将对高校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十九: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

P>  小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阶段是儿童刚开始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小学教育也是孩子真正接触系统学习的开端。小学阶段孩子不仅学习科学知识的阶段,更是形成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其发育速度都很快,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也会形成最初的道德与法治的结构,所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我校以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牵头,对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具体的教学等环节的调研,总结出我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一、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短板

  1、重智育,轻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依旧以升学率为目标,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几乎是漠视的态度,甚至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往往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智力,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责怪学生不努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见,经常要求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认真的学习、复习,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单,不考虑学生成绩下降背后的思想动态,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逐渐的使学生丧失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嘲讽,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容易使得他们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思想,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缺乏规范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小学思政教育往往被忽视,在教育理念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臭手知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宽泛,是对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应当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教育理念体系,而且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难以认真的落实事项教育工作,且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低,不足以支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面,面对思维活跃,天真好动的小学生,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具有不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发挥的嫌疑,往往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聊天课或者发呆课,完全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也阻碍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

  3、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小学生的心性思维比较发达,纯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小学思想纸质教材内容的设置往往过于成人化,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了无生机,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急需改革,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

  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

  二、解决问题、短板的对策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能力、思想觉悟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考核成绩证实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而且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担任教师,这些专任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却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中优秀的,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中的教育观念,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

  4、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5、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摔跟头了受伤了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6、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加深。

  总之,我校思政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坚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结合,使思政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

【思政课存在问题和建议(19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