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范文推荐)

时间:2022-11-29 20:5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1.1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供大家参考。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

  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1.1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

  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最严重和最主要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审计标准,在其他的条例中也没有将审计标准详细化和明确统一。如果企业的审计标准没有统一,就会大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1.2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体现如下:第一,大量的数据审计业务需要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目前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够与其匹配,应用软件在设计和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为落后。第二,企业内部有些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当涉及到审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一无所知。第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对企业信息的应用软件也足够了解,但是并没有将其应

  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而还是按照之前的手工审计方法,设备使用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1.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

  信息化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在了解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时都是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共享不仅在信息时代是必然的趋势,也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了风险。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平台,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以云盘和硬盘的形式保存,当黑客组织修改或者盗取企业的资料时便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信息管理模式下最需要警惕的事情之一。信息管理模式出现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被取代,这也使企业的审计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除此之外,软件平台的支持是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市场上的审计软件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大多数软件的功能也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如果仅仅凭借软件系统来管理企业信息并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

  2.1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

  在查找审计线索时,先要清楚审计的要点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分析工具。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对平台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

  总体分析。在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构建和应用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填写并提交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这样有助于及时监督、审查和惩处与表彰。可以按照属性收集、存储、转换和应用分析部门业务数据、部门财务数据和财政数据,通过全面考虑和共享融合的操作模式来分类、分阶段地对审计对象进行重点审计。当前市区数据独立应用的模式要被打破,这样才能完成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审计管理存在着巨大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在前期收集带电算化系统的有关资料,如计算机硬件应用情况、审计软件应用情况、人员配备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审计工作作出全面风险评估。通过利用多种审计软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针对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还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构建培训系统、考核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2.3有机融合成果提升及信息化审计要求

  审计结果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我国党风、党建工作,并且及时应对制度和审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因此审计结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信息化审计成果的二次飞跃应该被重视起来,坚持深度提炼和实效突出的理念,这不仅是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搭建的要求,也是为了加大审计成果二次应用的社会服务效能。

  2.4有机融合数据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成效

  培养一支精明强悍的复合型团队是极为必要的,该团队要精通审计业务、懂数据分析要求。吸纳和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数据与业务融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通过培养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实践和理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双向互动,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成效和能力。

  2.5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个体系在避免预算时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预算工作需要单位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和进行思考,并且切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预算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3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3.1健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审计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法

  规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指数。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现在的审计模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审计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信息化审计的步伐,所以进行信息化内部审计首要前提是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家在更新法律法规的同时,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企业要下发文件来普及信息化审计的知识,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都没能够深入学习到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这是由于我国控制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所以在企业内部的调整过程中要提高对不相容职能分离和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减少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3.2将电力企业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首先,成立审计信息资源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与信息化趋势发展,电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赖于审计数据的收集,并且有效准确的审计信息采集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其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合理设置电力系统的审计结构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最后,对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结构整合,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创新企业审计部门的管理模式。

  3.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且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他们

  可能对计算机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针对这部分审计人员,企业应该对其着重开展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并且对于SQL语言和access表查询数据做到熟练掌握。对于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审计人员,企业应该着重培养其审计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层次更高的方面。

  3.4对电力审计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审计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动态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对审计项目进行实时监管,还有助于审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提升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对电力审计项目进行动态化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的价值,并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将相关审计信息输入指定的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审计数据的查询与管理,使电力审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3.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矩阵式组织+头盔式管理+多层级联动联网”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

  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4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4.1建议运用法律框架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对绿色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有一定了解;其次,让绿色金融成为覆盖性广、规整完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金融项目。金融企业在民众心里一直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负面形象,现在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个形象,这就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遵循环保经济所涉及的各项重要原则,去除掉企业重利润、轻环保的负面形象。

  4.2对所有投融资项目进行环保性评估

  在进行评估时,评估的指标应该是能源消耗量、环境损害程度、经济效益大小,这就要求我们把所有投融资项目与生态环境相关联,再进行数据化、综合性评估,系统地形成文字。那些在评估中不过关的项目,应采取劝导政策,使其向绿色方向发展。倘若有项目不听劝告,应当停止对其项目的资助,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审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使得相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能够飞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与时俱进和更新。虽然我国在世界上的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特别迅速。只要企业能够不断改革和创新,并且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系统,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俞炯炯,黄寿根.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2]丁洪波,全海峰.浅议信息化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3]王瑞林.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5).

  作者:宋红梅庄桂丽单位: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

  【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随着国网公司电网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强烈,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为企业保驾护航作用,如何解决审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需要审计人员从管理体系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实施应用。

  (一)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强化。

  基于风险防范与依法治企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基本实现公司业务与领域的全覆盖,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及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公司业务全方位地大范围审计,仅靠现有审计人员力量以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满足任务需要。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审计人员调查数据,同时具有生产管理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0.39%,5年以下审计工作经历人员

  总人数的48.31%。公司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在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监督保障作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近年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或人为主观因素等,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将审计成果更深入地运用,更好地转化为企业规范管控的行为中,需要本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

  二、基本内涵

  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立足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汲取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在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创新经验,在审计队伍组建、审计现场把控、审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一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集中调配全市、县公司审计及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审计队伍,交叉互审、专业融合,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人力及专业保障。二是依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编制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和法律法规库,套用涵盖审计过程描述、重点核查事项的审计记录模板,通过系统的在线应用,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可靠、达标。三是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实行审计问题整改六项保障措施,四项遵循原则,日常台账跟踪及强化考核等方式促进问题整改规范。

  三、主要做法

  (一)深化审计资源集约化,专业参与壮实力。

  1.扎实组建队伍。突破专业限制,以各县公司审计部门为人员选派的责任主体,由公司领导签发审计队伍组建通知,辅以对县公司业绩考核奖惩手段,组建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项专业的审计队伍。在专项审计中,除审计、财务专业以外,充实进工程、物资、营销等部门专业人员,保障了审计现场人力资源充实,激发了审计队伍活力。

  2.巧妙安排分工。在审计队伍中,每批次审计人员占比约45%;营销及供电所专业人员占比约25%;财务专业占比约15%;工程及物资专业占比约15%。在任务分工方面,审计专业人员一般承担主审、组长、小组长等任务。其他专业人员中,专业技能较熟练的人员一般占一半比例,其余部分分散到各个小组,由小组长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引领完成工作任务。

  (二)完善审计工作标准化,统一模板给指引。

  1.思维导图助查证。

  通过对省公司宣贯的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进行学习,为非审计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给予了提示和引导。审计指引包含重大决策、工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福利、集体企业、职务消费七个方面审计问题示例及相关法规依据,使审计

  11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记录模板保质量。

  在审计项目中,预编制内容翔实的审计记录模板,作为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每份记录构成包含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及法规依据、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等。通过依照审计记录模板描述的审计过程及方法,被审单位存在对问题及风险得以发现和暴露。

  3.法规依据立显功。

  对公司在用的国家、国网及省公司层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形成内容全面的法律法规库,在审计项目开展中,为审计人员查找依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审计手段信息化,现场取数增实效。

  取得系统数据。一方面对数据分析找寻疑点,一方面与档案资料核对,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对系统信息流转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管理缺陷,提示相关风险。

  12四、实施效果

  (一)实现业务双赢,共促规范管控。

  1.促进专业融合,提高规范意识。通过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检查项目,使专业岗位上的人员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去审视专业工作,举一反三,自查规范,从主观上强化各专业人员依法治企、防范风险的意识。

  2.强化专业参与,储备审计力量。在审计方法查证指引、记录模板及法规库的引导下,至今公司参加过审计项目的专业部门及二级机构等人员已累计达64人次,参加过多次审计项目的专业人员约11人次,为审计开展工作组建队伍储备了较为丰富的潜在资源。

  (二)审计硕果累累,助力风险管理。

  审计成果实现新跨越。通过新的审计管理模式,2015年仅上半年,国网信阳供电公司完成专项审计10项。项目个数较上年同期增幅43%,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是上年同期的2倍,审计范围更为开阔,更综合全面地对被审单位整体风险水平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三)成果深化运用,堵塞管理漏洞。

  13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凡大型审计项目结束后,均由公司领导召集专题会议通报审计问题,公司领导亲自听取汇报并部署整改任务。

  2.长效机制保障整改。整改“六制”保障措施,使问题整改工作形成了专业化、常态化管理模式,使审计成果运用更“接地气”,渗透性更强。

  3.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对问题责任单位及负责人严格追究责任,增强了审计成果威慑力。公司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入档案,使公司对干部的管理更加全面综合。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管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明确科学的审计目标,把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去,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改善经营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发挥更大增值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推进审计转型

  在工作目标上,增强服务意识。审计工作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此,我们在工作目标上,确立“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要求。在工作方式

  14上,注重观念转变。坚持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上推进“四个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微观层面的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系统总结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从关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关注重点资金转变,重点关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三是从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的审计监督向合法性、效益性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关注绩效、关注责任,促进以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是从查出问题、揭露矛盾向促进整改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政策措施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到位。

  在工作机制上,勇于探索创新。审计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的运营和增加价值,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审计实务中注重结合、善于“扬弃”,努力构建适应管理审计要求的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审计管理等机制,从而使审计理念进一步创新,审计范围进一步拓展,审计方法进一步改进,审计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审计创新活动

  (一)审计工作要有新发展,必须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深刻领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此,要积极有效应对持续变化的市场形势,提高制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审计工作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主动推进审计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建设性的作用。二是借鉴先进企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方法、坚持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创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容和重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

  15创新体系。三是认真思考内部审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审计支持,更好地实现审计创新。

  (二)坚持把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审计创新的目标。内部审计要在较高的层面上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扩大开放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二是树立民本审计理念。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必须坚持“民本审计观”的理念,努力保持审计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把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三是树立责任审计理念。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加大对职责履行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监督,敢于问责,善于问效,服务宏观政策,促进管理规范。

  (三)坚持把加快和深化审计转型作为审计创新工作的核心。内部审计工作多以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为重点,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审计,使审计结果难以起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审计转型,积极应对审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适应”:一是进一步适应审计目标、审计方向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绩效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方向,着力推进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提高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效性和综合性上,力争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基本模式。二是进一步适应审计手段、审计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计算机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关键,加快从办公自动化、电子账簿审计向电子数据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转变,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进一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上。三是进一步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运行模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管理这一关系审计转型的基础,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审计管理机制上。四是进

  16一步适应审计理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队伍建设这一审计转型的保证,适应审计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上。

  (四)坚持把审计实务创新作为审计创新的基础。实践表明:没有审计实务创新的支撑,审计创新体系只能是个基本框架。我们在加强审计理论学习的同时,着力推进审计实务的“四个创新”:一是以规范预算管理体制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近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远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二是以完善和规范合同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重点是推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离任审计的责任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化。继续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轴心,探索全面评价企业经营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的新模式。三是以实现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为重点,推进投资项目审计创新。重点关注项目投资、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四是以经济行为问责制为重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框架,丰富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

  三、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创造内部审计工作新业绩

  内部审计工作要赢得企业管理层和干部员工的信赖和支持,关键在于提高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只有注重提高质能力,抓好工作落实,才能准确把握、有效贯彻企业管理层的工作意图,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审计工作要坚持在“四个注重”上下功夫,筑牢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一是注重学习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

  1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这些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建设性来从机制体制和制度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和规范,为构建审计“免疫系统”尽职尽责。二是注重完善审计程序。转变工作程序,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治理全程监控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使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经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及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三是注重科学谋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汲取群众智慧,避免盲目决策。尤其是审计项目选择立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审计项目评估等主要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争取工作主动。四是注重督导落实。抓好内部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审计项目的督促检查。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送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确保审计意见每件有回声、审计结果每项都落实。对未得到全面落实的部分项目,要求有关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抓紧整改落实。

  只有把科学的审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才能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明确审计目标、创新审计思路。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

  18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范文推荐)】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