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提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焦点话题,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怎样进行合理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提要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焦点话题,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怎样进行合理转移以及如何规避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凸起,并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实现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20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的改制转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人口73,742万人,占总人口数目的56.10%。农村人口在我国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截至2006年底,我国乡村从业人员只有32,561万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42.6%,即未就业农村人口有接近4.1亿缺口,除去小孩与老人的数目,这个缺口数据依然不小。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至今,也不过50多年,改革开放也不过30余年。由于封建社会旧的意识在国人思想中扎根很深,国外重视教育与科技的先进思想难以让国人从意识上快速接受。也只是在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才让国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很多偏远的农村,由于意识或者是各种条件制约也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的教育。据相关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具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占50%之多,且很多劳动力缺乏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低,使得整个行业难以高速发展。
(三)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多集中在青壮年年龄段。我国是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新增人口数据依然很庞大,且现在正在走向老龄化。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数目的12.72%,而在农村这个比率更高,因为五十年代的生育高峰主要集中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年龄多集中在15~45岁之间,对于一个人而言,正是体力旺盛,处于对社会贡献率较高的阶段。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切实承担起责任,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构组织,搭建转移就业平台。一是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采集汇总职业需求信息,举办各类招聘洽谈,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搭建转移就业职业介绍平台;二是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政府要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合作经营,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三是把“劳务输出”作为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扶贫建设工程的首选项目,鼓励和引导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单位直接到农村;四是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开辟境外劳务市场。
(二)提高法律意识。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制经济,相关体制改革的成果只有上升为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平等地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一是应加紧与《劳动法》相配套的立法工作,重点加快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最低工资标准、户籍管理等配套法律法规建设,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二是要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使其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三是要积极向农村劳动者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其法律保护意识,并向其提供法律援助。
(三)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说到底就是人口就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要在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做到人口就业结构优化,使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就业,更好地挖掘人力资源,推动经济更快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多年来,我国对农业投资体制的建立不很重视,但是农业要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必须建立全面的投资体制,国家要加大财政转移力度,实行工业反哺农业。还可利用资本市场等渠道吸纳资金,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其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夯实工作基础。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就业服务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形成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的格局。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并得到了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将各相关部门的有关劳动力供求信息即时联网,强化再就业的服务功能,以健全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五)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就地转移率。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坚持城市发展多元化的方针,发挥大城市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
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就地转移率,应成为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带动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民营中小型工商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渠道,应着力开辟好这一渠道。
(六)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扫除转移障碍。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障碍在于不合时宜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劳动市场的分割。因此,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逐步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保障公民正常迁移和择业权利,促进人口在城乡、区域间合理流动和分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登记制度和统计方法,代之以按常住地登记的户口分类统计制度。尽快彻底剥离仍然附加在城市非农业户口上的种种利益,使不同类型户口只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而不代表身份、利益和社会阶层的不同。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张佳,张宏.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J].乡镇经济,2009.4.
[3]陈运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反思及对策分析[J].金卡工程,2008.10.
【202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