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5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出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出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讣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査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LI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LI与镇村产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
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白讣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鼎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汁上,从“项U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
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H,以项L1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LI标整合资源,进行项LI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U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篇二: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美丽乡村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和新载体,所以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起来。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较好地探索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方向,为改善广大农村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同时探讨了推进建设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对策一、美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建设内涵把握不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标准认识还较片面,一方面,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思路不清,贪大求洋,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据调查,一些村大建特建“形象工程”,建大亭子、大牌坊等,偏离村庄整治重点,有些甚至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拆建过程中砍古树、拆宗祠、削山填塘、破坏天然河道,而对于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一些村庄虽购置大量设备设施,但由于群众环保意识不强,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未见成效。另一方面,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认识不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文化的引领,坚持弘扬和继承乡村文化是构建乡村社会生态和重建乡村文明的关键。据调查,一些村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遗产的保护、特色传统传承等方面意识淡薄,忽视了文化场地设施的建设。(二)不重视合理的规划,规划实施不严格一是规划编制定位不准确,规划设计单位没有深入了解挖掘当地乡村文化、人文地理等情况,导致规划未能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同质化建设严重,千篇一律。二是执行规划不严格,有的乡村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随意变更规划,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农民自建房缺乏科学设计,盲目追求城市型住宅、欧式建筑,乡土特色逐渐消失。(三)要素支撑力弱,支撑体系尚未建立强有力的支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备条件。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现实需要大与支撑能力小的突出矛盾。调查发现,资金、人力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支撑能力及公共服务体系、治理机制支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发展需求。就资金而言,较大一部分村庄村财政收入较少,其发展建设仅依靠上级补助和奖励款,存在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整合涉农资金水平偏低等现象。建设主体虽尝试通过吸引企业捐资建设、项目打捆信贷或市场招标等方式来破解资金难题,但是整体效果差强人意,社会资金进入量依然较少,多元化资金配套渠道发展仍不健全。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方面,目前农村劳动力结构较过去已发生很大转变,呈现出不少典型特点,例如,外出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占据更大比重;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居多;专职农民比重呈下降态势,农业生产技术带头人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化进程缓慢,劳动生产率偏低等。总而言之,现有农村人力资源要素整体支撑能力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科学技术方面,现有农业机械化程度较过去已显著提高,播种、收割等环节已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甚至有些示范村庄还开展了节水灌溉、循环农业、无公害种养等先进工程,而且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先进技术及设备推广使用范围还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不高,生态农业、循环农
业、观光农业等先进业态发展不足,产业链短小、不稳定,农业合作组织等平台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方面,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村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还相对滞后、失衡,满足不了其要求。教育、交通、通信等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在治理机制方面,很多村庄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治理机制。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一)明晰主要矛盾,设定发展思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发展,需要系统梳理和分析建设主体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问题,并且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理性开发、理性建设。因此,在推进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仔细梳理,深入分析,以确定某特定时期内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造成该矛盾的主要内因和外因,并且以此为基础,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科学设定发展原则、推进思路、重点任务、支撑工程及行动计划等,以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发展。(二)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规划衔接“乡愁”是由软、硬件两者构成的,既要环境好又要有文化。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彰显乡村田园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做到建设遵循规划、规划指导建设,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推进项目实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成立专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坚持依法规范办事,创新执行思维,促使各执行部门协调合力推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三)强化要素支撑,统筹资源配置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想方设法不断强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第一,在强化资金支撑方面,要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继续推行吸引企业捐资建设、项目打捆信贷、市场招标等较为成熟的融资方式,不断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劳务经济等多业态,着力增加村庄财政收入,形成多元化资金配套渠道。第二,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要结合村庄劳动力结构及变化趋势,突出针对性、实效性、规模性,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着力形成一支由创业能人、企业带头人、“乡愁”人才等组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第三,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要围绕“美丽乡村”创建需求,结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与制约因素,加快总结、筛选和推广一批轻简、低耗、配套的实用技术模式,全面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务农技能,提升科技贡献率及服务范围。第四,在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结合群众意愿与需求,不断完善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资源服务更加均衡化。三、结语总而言之,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然而在建设过程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分析和探讨来进行解决。今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应加强对美丽乡村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性研究,从而提高美丽乡村研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作用。
篇三: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张辉【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每个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笔者结合参与的项目,在本文中浅谈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借鉴.【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注意事项;探索【作者】张辉【作者单位】上海海塘水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
引言沪府办2014年17号《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给美丽乡村建设指明方向,至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
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提升环境质量。一般乡村原先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庄面积比较大,雨污管网、亮化照明、公共服务设置及宅前屋后“脏、乱、差”都需要解决,但每年每个乡村的投入建设资金有限,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前期方案规划设计中就要有这个意识,在完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前提下,突出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建设,设置游览路线,集中式的健身活动场地及集中绿地示范点,把钱用在刀刃上。注重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点,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传点成先,连线成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提升,逐步形成电商特色、线上见风景、面上成规模、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分批推进完成村庄、道路、水系、绿化的建设提升,形成片区布局合理,乡村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健全的基本格局,为乡村振兴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目的是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村庄打造成更生态、更方便、更宜居的美丽乡村。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生态环保、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长效管理机制”的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基地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乡情民俗进行设计,对村庄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再造特色亮点,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建设彰显村庄特色,打造村庄特色品牌。对于农民的宅前屋后整治,需要遵循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利益出发。首先在项目的建设费用中,需要充分预留出整治及垃圾的清运的费用。在农村宅前屋后不可避免的有自留菜地,设计中不可“一刀切”的去除自留菜地,改为绿化种植。需根据实际情况开辟出自留菜地,同时为了避免现场杂乱,需在菜地一周设置矮墙围栏,矮墙围栏外侧与道路之间预留800mm宽绿化带,菜地内部道路用碎石散置铺设,
砖块竖向斜插入收边,如图1、图2所示。这样保留了菜地,又美化了环境。并对示范点中的居民住宅,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墙面风貌设计,外墙面绘制乡野水墨画,进一步提升村落外观整体形象,体现民俗风貌。图1图2结合村庄建设进度,适时启动标志性门楼、重点路牌标示和区域引导图等指示体系的策划设计和建设添置,展示颇具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风格形象,如图3所示。图32因时制宜的原则美丽乡村工程的主旨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家园,它所服务的主体是村民,它要符合村民的使用。在这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中国元素打造环境景观的提升。现在农村的村民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业余生活有了改善,需要设置健身跑道,健身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室等满足村民需求。老年人活动室可以通过原有保留的农村集体所有的仓库改建来实现。老年人活动室以功能性为主,需结合室外健身区及儿童活动区一起集中设置,老年人活动室内需有阅读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卫生间等功能要求,建筑风格结合地方特色,选用青瓦白墙等中国元素为主。3生态环保的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分类垃圾箱房,并注明垃圾分类原则,注明需简单明了。垃圾厢房边上需设置污水排放管网,并设置给水系统,便于清洁。由村委提供,每家村民都配置干湿垃
圾桶,从源头开始管理,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形成督促小组,巡视垃圾分类及宅前屋后清洁管理。景观环境整治提升中,设计以可建设性强,易维护性高为设计主旨选用材料及表现方式,以更便捷的施工为首要目的打造方案。同时除了必要的健身活动场等集中式场地,设计需避免设置大广场。铺装材料运用上避免选用花岗岩,尽量使用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路面等生态材料,道路及场地上不会积水。在围栏的选用上,可以选用竹子等能体现乡村民俗风貌。但如果竹子围栏直接固定在土壤中,容易被破坏,耐久性不够。因此在下部设置矮墙,竹子围栏设置在矮墙上,就可以极大的避免被破坏,耐久性极大的提高,如图4所示。在项目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选用杉木桩来做围栏,既满足实用的功能需求,又符合美丽乡村的整体风貌,如图5所示。图4图5儿童活动区在满足儿童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通用废旧物利用,如废旧轮胎设计改造等方法来营造,如图6、图7所示。既美观实用,又能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给小朋友从小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4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集合共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重复的资源浪费,建设长远的长久的绿色宜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置。以村民生活需求为首要功能诉求,同时强调经济环保,打造干净整洁,独居特色的村镇新环境。为满足农村“红白”事的需求,由农村集体所有的仓库改建设置村内专用的厨房宴会厅,厨房宴会厅内部装修以干净整洁为主,地面铺设防滑地砖,设置污水处理。达到村民需求的同时,又能经济环保,便于村内管理。图6
图7由于现在的农村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家每户都有自建的卫生间,因此需减少公厕的配置,减少资源上的浪费和后续管理上的投入,同时也有利于村委对于农宅群租的控制和管理。由于耕地面积不得占用,必须合理使用村内建设用地,设置集中式生态停车场,满足村民的停车要求,停车位中间需种植常绿乔木(避免种植落叶乔木,不利于后期打扫管理)。夏天常绿乔木可以为停车位遮阴,车辆避免直晒。在村庄绿化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1)以本地乡土树种为准,耐存活,养护维护简单。乔木选用香樟,合欢,黄山栾树,垂柳等。小乔木选用桂花,山茶,白玉兰,紫叶李,木槿,石榴,垂丝海棠等。地被选用丰花月季,南天竹,二月兰,麦冬,花叶蔓长春,络石,茶梅,大花萱草,黄金菊,玉簪,八仙花等。由于绿化后续都需要村委自己管理养护,需考虑实际养护成本,尽量避免大面积草坪的设计及一年生的花卉种植,绿化以乡土、自然为主,符合农村风貌且无需太多修剪养护。(2)村民民宅正南面不得种植大乔木,会影响民宅通风采光。(3)靠近村民民宅的,选择种植桂花,山茶等芳香观赏类常绿小乔木为主,避免种植白色花朵观赏小乔木。(4)大乔木种植位置以车行道两侧及停车场种植为主。5长效管理原则整合农旅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利用现有农庄,耕地,鱼虾塘和水系环境的资源优势,提升村庄的产业结构。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村民积极自我清洁维护房前屋后,清理庭院垃圾、杂草,共同维护好村容村貌。同时村委可以展开评比活动,对于宅前屋后及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完善的激励制度,形成督促小组,巡视垃圾分类
及宅前屋后清洁管理。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6结束语在实施过程中,由村民理财小组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充分保证农民群众的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各区市组织镇村干部到先进区市参观学习,营造“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争先恐后申报“五化”建设的热潮。坚持示范带动,选择班子强、群众支持率高的村庄作为示范村,做法群众看,带动面上工作开展。加强舆论引导,让干部讲做法,让群众谈感受,营造“群众催着干部干、村村行动比着干”的生动局面。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葛彩虹.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杭州山区农村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2]侯子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3.[3]陈实,欧晓盈,王国栋,王凯.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9).[4]汝强生.浅析绿化特色街区的景观改造——以上海市长宁区黄金城道绿化特色街区为例.现代园艺,2019,6.
篇四: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经和有效手段。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起,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伟大实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措施陈旧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加之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和障碍仍然突出,一些职能部门推诿不作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最终影响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
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计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查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
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目与镇村产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靠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
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一是建立市场化筹资方式。增强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各级地区和部门创新思维,打破原来的等靠要思想,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以项目为拉动和载体,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出击,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二是坚持产业为基。
篇五: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
.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于法稳萍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及涵、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基于对不同区域30个县(市、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政策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剖析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方面
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基层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泥草房及危房改造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各个部门都积极响应,但调查发现,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部门都在推行本部门的行动计划,造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名称混乱,如政府部门的“文明村”、环保部门的“生态村”、宣传部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部门的“美丽村庄”、林业部门的“美丽林场”等。而且,这些部门都在建设自己的示村,有的与美丽乡村示村一致,有的则不一致。当然,这些部门推行的行动计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美丽乡村是相通的。2014年第9期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部门都确定了牵头或管理部门,但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或管理部门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农业工作办公室或农委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下发文件的渠道不顺畅,监督检查的执行不力等。这可能也是造成不同部门推行各种行动计划,建立各自部门示村的一个原因。
(二)生产方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
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调研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方面,农业机械越来越多,马力越来越大,对田间道路、桥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日常管护,田间道路、桥涵损毁日益严重。在2006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村通要求完成3.5米宽的通村路。由于当时要求基层资金配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都没有配套,同时又要按照项目要求对通村路里程进行验收,结果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农村收入提高之后,农村机动车数量激增,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农机具越来越多,农村道路已经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欠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重视灌溉设施的配套,而对排灌设施重视不够,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足,种粮农民因灾致贫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一些粮食主产省,缺乏大型粮食晾晒场地或烘干设备,收获之后,一旦
..w..
.
..
.
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会发生一定的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导致农民收入下降。2.农业生产组织建设不规,没有发挥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透明的管理制度。”但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想方设法伪造财政项目资金要求的条件,得到财政资金后不从事相应的工作。这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二是国家鼓励成立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户认为大型机械会带来种植成本的增加,一旦遇到灾害还是不能保证经济收入;其二是个别地方规定,大型机械不能跨区到农场作业,一些种粮大户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却没有作业农田,不但造成大型机械的闲置,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3.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缺失。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灾害,特别是旱涝、冰雹灾害。在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农民种植粮食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农民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必须依靠越来越多的贷款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支付土地租金,付出大量利息。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农民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每公顷的阳关保险补偿还不足以支付土地租金,农民就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从而无法再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可以说,农民一夜之间从温饱走向贫困,几年都难以脱贫。由于缺乏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再种粮,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4.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步履维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实际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行,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民不愿意。一些地方在第二轮承包土地时,水田、旱地的划分不是按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24社会科学2014.9照面积,而是根据土地生产率的高低按照一定系数折算的。但抵押土地经营权时,金融部门按照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面积计算,农民实际耕作的土地面积与承包土地面积之间差距很大。其二,农户家庭成员不愿意。由于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土地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实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没有土地的家庭成员不同意,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和谐。(三)生活方面1.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体系不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地面工程建设,如村道路、文化广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电、村里路灯等硬件设施以及农民的泥草房、危房的改造工程,而对地下工程,如污水设施建设关注不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体系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2.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立地”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政策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基层实施过程中矛盾频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提出一些建设项目,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政策,但对下级部门则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考核、验收,由此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债务,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县市。此外,有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结果是许多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顾虑重重,担心工作完成后不能得到奖补资金,而不愿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基础较差的村则渴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贷款等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未能得到奖补资金,一方面增加了村级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矛盾。3.政策执行时引发的基层矛盾比较突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