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11篇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依据国家统计局现行《地区季度GDP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依据国家统计局现行《地区季度GDP核算方案》及《江西省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2012年修订版)》,结合全市上半年GDP核算,对GDP的内容及核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和简要分析。
一、GDP及其核算方法
1、什么是GD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最佳指标。
2、GDP的表现形态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种不同形态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就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GDP及其构成。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为分配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单理解,GDP是最终产品和服务,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即常说的三驾马车。
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的GDP,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致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基础资料不同,不同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也不同。
3、GDP的核算
核算GDP其实就是分行业核算增加值,将各个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就形成GDP。包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对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一个季度核算一次GDP。从2012年1季度开始,全省各设区市季度GDP核算采用《江西省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2012修订版)》,和以往相比对季度GDP的核算要求和规定进行了制度上的统一和规范。
同时,方案规定对GDP下管、下算一级。下管一级即各设区市按季度上报各行业核算增加值的基础数据,再由省统计局进行审核、评估后反馈给各设区市增加值及增长速度;下算一级即该行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由上一级统计局直接核算,即省级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核算,市级数据由省统计局直接核算,以此类推。
4、各行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1)第一产业增加值核算采用下管一级,即各设区市按季度上报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中间消耗等数据,再由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进行审核、评估,核定各设区市农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等数据。
(2)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核算采用下算一级,即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和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速由省统计局根据企业网上直报数据进行直接核算;设区市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则由国家统计局江西省调查总队根据规模以下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核算。简单说就是市级数据由省统计局直接核算。
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采用下管、下算一级的方法,设区市在上报增加值数据时必须以省统计局及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反馈数据为依据,不得自行调整或修改。
(3)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主要特点是行业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企业新生旧亡更替快,统计核算基础资料比第一、二产业相对欠缺,有的行业小微型企业多、个体户多,根本就没有基础资料。因此,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及其
增速是根据不同行业采用不同核算方法。基础资料较全的行业采用类同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案;资料不全的行业采用相关数据推算法,有的甚至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系数估算。
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主要包括六个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依据的基础数据包括交通部门的道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邮政部门的邮政业务总量,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财政部门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地税部门的四项营业税(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营业税;租赁及商务服务业营业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营业税;娱乐业营业税),房管部门的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等。
二、全市上半年GDP数据分析
上半年GDP数据产业特征可概括为“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喜忧参半”。
上半年,省统计局核定全市GDP349.0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9.42亿元,增长14.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68.13亿元,增长14.3%,建筑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16.02亿元,增长6.9%。
“第一产业平稳发展”:
按照核算方案,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根据全市上报的农业产品产量季报,核定全市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7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是因为今年早稻产量有所提高,达到103.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产3.7万吨,同比增长3.7%。
“第二产业较快增长”:
根据省统计局反馈,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反馈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加权平均后,全市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14.3%;建筑业增幅同比增长14.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14.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4%)0.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喜忧参半”: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六个行业。其中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依据统计局内部数据核算,其他行业增加值均采用各相关部门数据推算。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喜忧参半,六个行业中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均呈现增幅放缓趋势,大幅拉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增幅,严重影响了整个GDP增幅。
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放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依据交通部门提供的道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和邮政部门提供的邮政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两个指标推算。上半年全市道路运输客货运周
转量的增速为6.8%,比全省低3.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9位;邮政业务总量增速16.4%。推算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可比价增速为4.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1个百分点。
二是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放缓。房地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速的核算是依据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及其增长速度。上半年抚州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同比下降42.0%,比全省平均多降了21.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8位。据此推算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5.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三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放缓。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是依据地税部门提供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营业税、租赁及商务服务业营业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营业税和娱乐业营业税四项税收指标。上半年,抚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32亿元,同比增长1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
三、加强部门数据与GDP协调性的几点建议
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及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同样受到掣肘,要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高GDP核算水平还要做很多努力。
一是要强化部门统计职能。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部门统计,认识到部门基础数据对GDP数据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清理本行业和本部门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切实摸清家底,做到应统尽统,既不虚报,也不少报、瞒报。要加强对部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衔接,确保部门调查数据准确反映经济运行趋势。
二是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审GDP工作制度。统计部门和市地税局、交通局、房管局、邮政局、财政局等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衔接,建立健全部门联审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充分了解和掌握部门统计数据的来源渠道和计算方法,以便及时跟踪反映行业发展现状,把握经济发展动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是要强化对部门数据的责任落实制度。各部门要按照本部门的各项规范制度,结合江西省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2012年修订版),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需共同评估、协商的数据,评估后再上报,杜绝统计数据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符的情况发生。
篇二: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季度GDP核算因其时效性强,能够及时地反映经济运行的情况,且第四季度核算数据即为年快报数据,从而倍受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管理者的关注。湖南县级GDP季度核算工作始于1999年,十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县级GDP季度核算方法已日趋完善,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目前核算方法仍存在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拟就此发表一些粗浅想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代表性不强,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代表性不强,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打折计算欠规范。从目前县级GDP季度核算工业部份的计算方法来看,并无不妥之处,但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却有待商榷。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虽然实行了抽样调查,但就县级而言,样本太少,代表性不强。以通道县为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样本数仅为2家企业和1个行政村,如用此推算全县700余家规下工业有点勉为其难,也显得不太严肃,用全市抽样数据代替县级数据又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规模以上工业目前采用的是全面报表制度,但上级统计部门认为此数据基层普遍存在较大水份,因而采取打折的方式予以“缩水”,就其本意而言是好的,是想还原数据的真实面,但是方法却有待商榷。首先是此方法是否规范,该打几折,如何确定,是否有科学的依据;其次是这种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认为这也仅是权宜之计。建立规范的县级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企业网上直报,并定期进行抽查,应是一种解决的方法。县级建筑业核算方法存在不妥之处。二、县级建筑业核算方法存在不妥之处。当前建筑业增加值季度核算,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对当地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进行报表收集数据,然后由上级统计部门核算出市(州)建筑业增加值,再按照各县(市、区)资质企业占所在市(州)资质企业产值的比重进行分摊。按建筑企业来核算建筑业增加值的发展情况,此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从国家或省级层面上来看,按此计算应该比较能反应发展状况及趋势,但到县一级乃至市级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为县级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法人建筑企业较少,就通道县来说仅3家,个体建筑业占据整个建筑业市场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由于县级建筑企业资级低,承建能力、水平、市场竞争力有限,不仅难以在外地承揽到项目,就是本地的许多大项目都是由外地高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因此在县级GDP核算时仅以当地资级以上建筑企业的产值,核算本地区整个建筑业的增加值,这与建筑业增加值核算范围所指,包括的本区域土木工程建筑和线路、管道与设备安装不相符,会出现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情况。照此算法,以做为后发展地区的通道县为例,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都已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且绝大部份为公路、城建、电站、线路安装等建设,2007年却出现建筑业下降13%的状况。因此认为,县级GDP季度核算中建筑业增加值的测算,仍通过从投资的建筑安装工作量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普查中获得的建筑业相关数据,来制定相应的核算方法更为妥当。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核算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县级GDP季度核算中,第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核算有待进一步完善。三产业主要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其他服务业又细分为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因目前常规统计报表中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第三产业统计制度,核算结果只能通过部门行业的相关资料,采用间接推算的方法取得。上级统计部门下发的GDP季度核算方案,从把握大局趋势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各行业核算方法应该是较为科学合
理的,但问题是在县一级存在很多行业、部门数据欠缺,质量不高的情况,即使是工商、税务等统计资料较为规范的部门也有类似问题存在,因此也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可靠程度打了折扣。据悉第二次经济普查后,第三产业核算将主要采取抽样调查,辅之以部门行业的相关资料推算,这应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拭目以待。
篇三: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三用生产法核算gdp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Q1P1+Q2P2+……QnPn=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C+I+G+(X-M)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
.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三、用生产法核算GDP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第二项为生产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四、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
..
.
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
篇四: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统计局GDP统一核算工作部署,切实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统一核算能力,确保核算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执行。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完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能力提高数据质量的意见》(统〔2020〕10号)和市统计局《关于完善工作机制提升GDP统一核算能力的实施方案》(统〔2020〕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巩固基础措施,建立健全统一核算工作机制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统计局GDP统一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统一核算工作。夯实局领导挂钩联系包干工作制度,将统一核算工作作为分片负责、督促指导的重要内容。2、推动部门联动。健全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作为总召集人,县局主要负责人定期召集县级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会议,协同做好统一核算工作。县局各专业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口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统计业务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工作任务。3、加大考核力度。将GDP统一核算作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将推进GDP统一核算工作纳入县局对镇、街道部门和本局科室
1
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二、把握核心步骤,着力提升统一核算能力水平1、加强核算业务学习。以GDP统一核算改革为中心,
全面打通关键环节,实现统一核算业务工作无缝对接,建立形成核算牵头、专业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大核算”格局。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作用,向县党政领导反馈部门主要指标和支撑指标情况。强化业务学习,及时邀请省市局专家来授课,将统一核算方法制度学习纳入局学习计划。
2、加强数据质量监管。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强化“四上”专业名录库建设工作,严把入库和退库关口,确保应统尽统。加强与部门之间沟通联络,主动对接共享核算基础资料和统计信息。强化重点单位(企业)数据监测分析,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专业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加强基础指标和GDP核算结果的预警预判,及时撰写分析报告。
3、加强统计监测监督。全面落实“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适度扩大检查范围,重查虚报瞒报漏报、达标不入库等统计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升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作为统计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基层和调查对象的统计法治意识。
三、明确工作责任,全力确保统一核算有序开展
1
全县GDP统一核算工作,在县局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统一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局综合科:具体负责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强化与市局综合处汇报沟通以及部门间的协调指导;加强核算业务研究与学习,组织开展县局专业科室核算方法制度学习培训和业务指导;健全统计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基础数据来源管理;定期召集组织相关专业科室分析研究统一核算各项数据运行态势、存在问题及工作举措;完善部门统计考核办法,将统一核算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负责基本单位统计和名录的更新维护;围绕统一核算,加强与专业处室联动,做好相关业务保障。
局相关科室:工业和能源科、固定资产投资科、服务业科、社会人口科、农业农村科等专业科室,组织开展核算业务学习,明确专人负责本专业统一核算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定报工作,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运行趋势;负责本专业领域分行业增加值所涉及基础指标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全面配合综合科做好核算相关工作;做好本专业对口部门沟通协调,依规共享在库“四上”单位名录库,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提供统一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解决相关专业业务问题和具体事项。组织力量进行统计核查、统计执法,坚决查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积极营造依法统计氛围。
1
篇五: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全县前三季度工作总结及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XX年我县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统筹城乡、全面小康”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走“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的道路,以宣传引导、政策咨询、投资融资、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管理提升为重点,以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技术创新为四大引擎,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创业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加速转型发展。一、前三季度工作进展经济运行稳健增长,非公经济贡献增加。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占年计划的98%;完成总产值50亿元,占年计划的98%;完成增加值18亿元,占年计划的100%;完成工业产值29亿元,占年计划的96%。工业园区实现产值9.15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到50%。全县新增中小企业70户,占年计划87.5%,其中工业企业30户;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亿元,占计划的95%。全县各类非公经济组织已达到6580个,其中:中小企
910年2览浏谢上献你为集搜的月数过经,文范用实
业法人组织660个,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从业人数达到21920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六口工业园区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入园企业5户:①、众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办公区主体工程建设,生产区150亩土地完成平整工作,正在进行大棚建设;②、六口石料厂已完成厂房建设,投产达效;③、永城肉食品公司的绿色肉食品加工项目选址苦桃湾食品加工小区,已完成入园征地工作;④、盛源香菇酱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征地,并进行厂房设计工作;⑤、岚皋县康森饮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南宫山泉矿泉水开发项目已完成征地及可研,目前正进行验资、公司注册及商标注册等工作。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承载孵化功能日益凸显。进一步完善了六口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机构,强化了工业园区管理职能,制定了入园企业管理制度,理顺了园区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投入体制;启动了园区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园区功能定位。为提升工业园区投资创业功效,推动园区孵化企业进程,发挥园区产业聚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局在原六口水泥厂规划了六口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2亩,拟建3个厂房,总面积4000平方米,并配套了公租房60套,其中改造40套,新建20套,总建筑面积2569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前
910年2览浏谢上献你为集搜的月数过经,文范用实
期工作已完成、完善,标准化厂房已完成基槽开挖,公租房改造按合同约定进度有序开展,整个项目预计年底可竣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园区创业平台,催生孵化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300个,年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年利税1500万元。六口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岚河六口段河堤工程已开工建设;水田沟防护堤建设完成设计,即将启动建设;水围城改河造地完成可研、设计;金岚木业、明富魔芋供水工程,苦桃湾1-24米石拱桥一座、新修公路600米等项目已进入项目库。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导向扶持作用明显。通过狠抓项目争取跑办和跟踪,今年我局已累计争取中省市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扶持7个,分别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0万元,岚皋县腊肉制品公司技术改造项目40万元,岚皋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15万元,以及岚皋县新春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岚皋县惠宇水电公司、岚皋县朝阳矿业有限公司、岚皋县天创实业有限公司奖励项目各一个。争取指标为康森农业、佐龙腊肉制品两家企业申报了省政府优秀民营企业表彰。指导组建了康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复杂多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预见性较差,生产成本的攀升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负担,中省应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政策和措施尚未落实
910年2览浏谢上献你为集搜的月数过经,文范用实
到位。二是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县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瓶颈之一。融资不畅、资金运转困难,特别是原材料购进受资金链的影响,使企业一筹莫展,以至有可能错过生产销售的时机。三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还相当脆弱,科技含量较低,生产规模小,单位产品成本难以调控,市场拓展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品牌的影响力就更显乏力。四是产品的研发还处于低能,以原材料加工的粗放型经营,在生产中物化劳动附加值低,企业的盈利空间十分有限。五是园区投入仍然偏少,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速度与打造一流园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四季度工作打算加强考核指标监测衔接。确保年度指标完成情况达到考核要求,各协调指标之间相互匹配支撑。XX年我县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工业总收入、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园区产值、中小企业个数、从业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保持同比20%的增速,全面完成省市考核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力促盛源香菇酱项目、康森南宫山泉矿泉水项目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着力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水田沟河堤、苦桃湾有机食品小区路桥配套项目等工业园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
910年2览浏谢上献你为集搜的月数过经,文范用实
积极争取中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成长扶持的力度,优先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企业,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扶持的作用,助力企业稳产提效保增长。我局制定了政务公开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篇六: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2在利用可比价增加值和缩减指数推算现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的确定应利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指数反映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的价格变动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房地产管理业的价格变动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反映农村和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折旧的价格变动以上年年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可比价增加值房地产管理业可比价增加值农村和城镇居民可比价自有住房折旧三部分的构成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价格指数
关于GDP核算的相关知识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地区季度GDP核算方法的若干补充规定》(国统字[2004]104号)精神和《湖南省地区季度GDP核算方案》以及省统计局制作的《GDP基本知识ABC》光碟,现将GDP核算的相关知识整理如下。1、关于GDP数据计算过程及调整由于GDP核算涉及的资料来源广,必须有完整的统计、会计、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资料才能准确计算,因此GDP数据的计算期较长。为了满足各方面对GDP数据的及时需要,GDP数据往往在资料不完备的情况下先做各种简单匡算,随着计算资料的不断完备,再对先期匡算的GDP进行修正,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做的,如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3年第二季度GDP数据有3个,7月15日公布为2.4%,8月28日调整为3.1%,9月28日重新确定为3.3%。越往后的数据,由于资料来源越完备,所以相对越准确,GDP数据要做不断的调整,这是很正常的。我国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三、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更完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总之,每个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2、关于现价GDP和计算方法现价GDP就是按核算期通行的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既包含物量的变化,也包含价格的变化。现在对外公布的GDP总量(绝对数)是按现价计算的。现价生产法和收入法GDP是先计算出分行业现价增加值,然后加总得到。各行业增加值又视资料来源情况分为直接计算部分和间接推算部分,其中对于有全面统计资料的部分如农业、规模以上工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房地产业、系统内运输邮电通讯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利用生产法或收入法直接计算增加值,对于没有全面统计资料的部分如规模以下工业、资质等级以下建筑房地产业、系统外运输业、限额以下批零贸易餐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增加值率法和物量外推法进行推算。3、关于可比价GDP和计算方法可比价生产总值是以某个固定时期的价格计算的核算期生产总值,它剔除不同核算期价格变化的影响,反映生产活动成果的实际变动。现在对外发布的GDP增长速度(相对数)就是按可比价计算的。可比价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可比价,如我国曾实行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可比价(原称不变价)。目前,使用的是2000年的价格。
现行的可比价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主要是价格缩减法,利用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增加值得到可比价增加值。计算方式是: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增加值÷以基期为100%的价格指数4、一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取消不变价格方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2)由于农林牧渔服务目前暂不放在农林牧渔业中,各地区在采用上级农调队(或农经队)审核评估认定后的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时应扣除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在使用农调队统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时,应考虑农林牧渔服务业口径变动的影响,调整农调队统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3)在计算可比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应使用农调队以农业产值为权数编制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而不能使用以销售额为权数的价格指数,缩减指数应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价格指数。(4)增加值增长速度一般不能高于总产值增长速度,如果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总产值增长速度,需附报当期和前两个时期的投入、产出、增加值率,以及有关价格变动情况的详细资料。5、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和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直接取自工交专业。在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可比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应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价格指数。(2)规模以下工业现价增加值采用增加值率法计算,增加值率应低于或等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个别地区规模以上工业高利税行业比重大的,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不参照此条)。计算公式为: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率在计算规模以下工业可比价总产值时,缩减指数应使用省局反馈的规模以下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价格指数。在计算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时,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能高于企调队调查的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6、建筑业增加值计算方法(1)计算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城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即增加值增长速度/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下同)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2)在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应剔除投资总量中的设备购置费及移民安置费等。(3)计算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缩减指数应严格使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价格指数。7、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客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和邮电业务量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客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和邮电业务量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
(2)在利用可比价增加值和缩减指数推算现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应根据城市间交通费服务价格指数和通信服务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指数(权重为可比价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占全行业可比价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缩减指数不能高于加权平均指数。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2)在计算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时,缩减指数应严格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价格指数。9、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存贷款余额的平均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存贷款余额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2)计算可比价增加值,缩减指数应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指数,权数分别为上年度可比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占两者之和比重。缩减指数应等于加权平均价格指数。10、房地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房地产业劳动报酬可比价增长速度和自有住房折旧可比价增长速度计算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来确定,可比价增加值增长速度一般应低于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2)在利用可比价增加值和缩减指数推算现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的确定,应利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指数反映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的价格变动,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房地产管理业的价格变动,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反映农村和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折旧的价格变动,以上年年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可比价增加值、房地产管理业可比价增加值、农村和城镇居民可比价自有住房折旧三部分的构成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价格指数。缩减指数应等于加权平均指数。(3)在年报中计算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城镇住宅采用4%的折旧率,农村住宅采用2%的折旧率。(4)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可比价增长速度,利用自有住房面积存量的增长速度计算,如果无法使用上述计算方法,按1%-2%的增长速度计算。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在计算现价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时,其他服务业按新行业分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市场营利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娱乐业、住宿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第二部分是非市场非营利单位,包括文化和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市公共交通业;第三部分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第一部分用市场营利单位营业税增长速度、第二部分用国有非市场非营利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速
度,第三部分用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计算三部分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以此来确定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或等于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2)计算可比价增加值,缩减指数使用居民消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价格指数。12、关于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核算情况的说明上半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8079万元,同比增长17.2%;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33524万元,增长12.1%;实现可比价增加值29956万元,增长3.2%。现价总产值与可比价增加值的增速出现14个点的差距,通过计算和分析,原因如下:一是部分企业的增加值率降低,减少了增加值。我县规模以上40家工业企业,按行业划分有14个中类,其中增加值率比去年同期增加或持平的有电力、化肥、水泥、非金属采选、印染、通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制品等8个中类,下降的有煤炭、农副产品加工(含饲料)、专用化学品制造、针织品、农林专用机械、自来水等6个中类行业。增加值率降低的企业使全县规模工业的增加值率由上年同期的39.8%降为38.06%,减少1.74个百分点,共减少增加值768.3万元,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9%。二是部分工业产品的物价指数较高,影响了可比价增加值。煤炭、化肥、针织品、电力的物价指数分别为138.38%、119.02%、116.77%和105.81%,从而使全县规模工业的工业品综合物价指数达到109.39%。按照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可比价增加值时,必须扣除9.39%的物价上涨因素。三是高增加值率的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反拉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大电厂的增加值率今年上半年为51%,比去年同期增加2.5%。而发电量却比去年减少21834万度,下降13.1%,所以,仅大电厂因增加值率增加、产量降低而减少增加值2066.38万元,反拉动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反拉系数为6.2%。综合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当然这是强制性取的。一般认为财政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上下是合理的。GDP和GNP的主要不同就表现,GDP是全部是人创造的价值增值,GNP则是包括对以前财富的消耗部分,即折旧。所以,这几个指标都是很重要的经济指标,其中GDP用于衡量经济发展最重要,但是实际统计这个指标比较困难,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国内统计和国外统计数值相差很大,水分多。相对而言,财政收入统计比较容易,因为是政府实际可用财力的真金白银,因而已比较可信,所以大家宁愿相信财政收入,由此倒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与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
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以市场价格表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一般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三部分组成。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个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和有何区别?_前者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有的社会生产部门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区别在于,二者的计算方式或计算范围不同。GDP是国内生产总值,顾名思义,它的计算是以国界为标准,凡在一国国土之内,不论是否本国公民,创造的产值都算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NP或说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凡是本国公民,不论在境内或境外,其产值都列为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在我国的产值,既应该计入美国政府的GNP,也应该计入中国政府的GDP。上述两个指标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反映一个国家三大产业的水平和结构状况,同时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社会产品(实物形式,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产值(价值形式)。不同在于,前者是总产值,是“毛收入”;后者是净产值,是一定时期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就其联系说,前者扣除掉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后,就是净增产值即国民收入。上述两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认真比较以后,不难发现,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强调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分部门,统称工、农、建、商、运)创造的价值总和,而GDP与GNP不仅包括这些物质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的价值,还包括第三产业通过为社会提供活劳动(劳务)所产生的价值。或者说,这两组概念的计算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教材为什么先后使用这样一些不同的概念呢?我们知道,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旨在说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这自然用到GDP和GNP;第五课财政、税收都是讲分配问题,分配的对象是前一时期的创造的社会产品,因此使用的是总产品和净产品(国民收入)这两个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同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区别,从核算范围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除计算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成果外,还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从这三个指标的价值构成看,社会总产值计算了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而国民收入除了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外,还不包括固
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可比价格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缩减)。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9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在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间隔期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另一种是“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间隔期内各年水平的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较接近,但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大起大落时,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别较大。本《年鉴》内所列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产是用“累计法”计算以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余类推。各个计划时期表内所用各个“时期”代表的年份如下:恢复时期为1950年到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一五时期)为1953年到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二五时期)为1958年到1962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三五时期)为1966年到197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期(简称四五时期)为19719年到1975年;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五五时期)为1976年到1980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六五时期)为19819年到1985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七五时期)为1986年到199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八五时期)为19919年到1995年。国有经济单位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单位。集体经济单位指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副、渔业,乡、村经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城市、县、镇以及街道举办的集体经济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
私营经济单位指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的单位。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联营经济单位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
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包括紧密型联营企业,半紧密型联营企业和松散型联营企业。股份制经济单位指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投资举办企业。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经济单位指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境内开办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以及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支出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构成。这一总量就是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或外国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居民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总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
居民消费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以货币直接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和直接支付的房租、交通、医疗、文教等各种服务费支出;居民本期自产自用的消费品和自有住房的虚拟消费;居民以实物工资形式获得的各种生活消费品等。不包括居民用于购买房屋和生产的支出。社会消费指政府部门的总产出扣除其销售收入后的价值。也就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将其生产活动总成果提供给政府,由政府部门购买并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社会消费支出。
总投资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固定资产形成指从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中,扣除已有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固定资产形成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器具购置价值,以及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价值等。
库存增加指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期初与期末差额为正值表示库存增加,负值表示库存减少。具体包括本期购买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商品库存;本期生产的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等产品库存。
净出口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由于服务活动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应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反之,非常住单位从我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应提取的补偿价值,它反映了全部固定资产在本期生产中的资产转移价值。各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折旧费。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部队和居民住房则应进行虚拟折旧。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为常住单位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报酬,它反映劳动者参与增加值创造而获得的原始收入。具体包括从各种来源开支的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即单位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形式,从成本、费用和利润中为劳动者支付的各种开支,以及个体和其他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与补贴之差,它反映政府从本期创造的增加值中所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开支的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附加等,以及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价值、支付劳动者报酬和上缴政府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参与增加值创造而应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该指标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税后项目中支付的工资、福利及公益金等。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入系数。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完全消耗系数指增加某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篇七: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其他能源品种本地净流出量正数或净流入量负数本地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工业企业购进量四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反映能源消费结构为全市及县区进行能源核算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对能源供应统计无法取得的资料以能源消费统计予以补充
铜陵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一)总体思路。根据各级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法,从能
源供应统计和消费统计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以普查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耗特点,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
(二)工作要求。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安徽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皖政〔2008〕9号)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能源统计制度,建立适合我市能源统计核算和节能降耗工作需要的地方能源统计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协会、能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也要尽快建立有关能源统计制度,做好各项能源指标统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安全、灵活、高效的能源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等一体化的能源统计信息系统。各社会用能单位要从仪器仪表配置、商品检验、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等基础工作入手,全面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二、建立健全能源生产统计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产品产量统计
制度,增加能源核算所需要能源产品的中小类统计目录。(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煤炭等产品产量统计制度。
调查内容:煤炭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调查范围:规模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等。煤炭产品产量调查范围按照市经委煤炭办公室核发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确定的规模以下煤炭生产企业名单确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下半年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全面调查。三、建立健全能源流通统计以地市间能源流入与流出统计为重点,建立健全能源流通统计。
(一)调查内容:煤炭购进量、购自外地,销售量、售于外地、售于本地,库存量。调查范围:全部煤炭生产和流通企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经委煤炭办公室组织全面调查。
(二)原油。原油地市间流入与流出量可根据现有海关统计和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中有关指标计算取得。
(三)成品油。成品油地市间流入与流出情况通过建立“批发与零售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统计制度取得。
1.在经市商务局批准的经营成品油批发业务的企业范围内,建立成品油购进、销售、库存统计制度。调查内容:成品油购进量、购自外地量,销售量、售于外地量、
售于批发零售企业量,库存量。调查范围:经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成品油批发业务的全部企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市商务局联合组织全面调查。
2.在经市商务局批准的经营成品油零售业务范围内,建立成品油销售、库存统计制度。调查内容:成品油销售量。调查范围:经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批准的成品油零售企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市商务局联合组织全面调查。
(四)天然气。天然气流入与流出量由市建委提供。(五)电力。电力的地市间及市内县区间输配统计资料,由市供电总公司提供。(六)其他能源品种。洗煤、焦炭、其他焦化产品、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液化天然气等产品地市间流入与流出调查,采用与原油相同的方法进行核算,即利用海关进出口资料和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报表中的有关指标计算取得。具体核算方法:其他能源品种本地净流出量(正数)或净流入量(负数)=本地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工业企业购进量四、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
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反映能源消费结构,为全市及县区进行能源核算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对能源供应统计无法取得的资料以能源消费统计予以补充。重点加强各级能源消费数据核算基础,建立分县区能源消费核算制度和评估制度。
(一)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可再生能源、低热值燃料、工业废料等调查目录,增加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统计指标。
(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调查内容:煤炭、焦炭、天然气、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企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组织抽样调查。
(三)建立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能源消费调查制度。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调查范围: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调查频率:年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重点调查。
(四)健全建筑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较小,拟采取普查年份全面调查、非普查年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推算的方法,取得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
(五)建立健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泛,单位数量众多,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类型企业的能源消费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耗能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分规模建立全面调查或重点调查统计制度;交通运输行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建立相应的调查制度。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能源消费主要以电力为主,由市供电总公司通过健全社会用电量,提供能耗核算所需的资料。
1.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数量多、分布面广、能源消费品种较多、调查难度大,将其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部分进行调查。对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从业人员40人以上,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实行全面调查,全面建立煤炭、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等能源消费量统计调查制度。对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企业实行重点调查,取得样本企业单位营业额和能源消费量数据,按照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资料推算其全部能源消费量。调查内容:煤炭、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调查范围:限额以上企业,限额以下企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在限额以上和以下企业分别组织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
2.交通运输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建立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
(1)铁路。调查内容:煤炭、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等。调查范围:铁路运输业。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全面调查。
(2)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是指从事公路(包括城市公交)、水上营业性运输和港口装卸业务的企业(包括个体专业运输户),不包括社会车辆和私人家庭车辆的交通运输活动。运输企业管理分散、流动性强,需要对不同性质的运输企业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在从事营业性公路、水上运输的重点企业和港口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并在工作规范化以后逐步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部专业运输企业。对从事公路、水上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户实施典型调查,按照单车(单船)年均收入耗油量或单位客货周转量耗油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数量,推算其能源消费总量。调查内容:汽油、柴油、燃料油消费量等。调查频率:年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联合市交通局、市港口局组织对重点专业运输企业和港口进行全面调查,对从事公路、水上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户进行典型调查。
(六)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能统计制度。1.城镇居民生活用能。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调查范围:与现有城镇住户调查范围相同。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组织抽样调查。2.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等。调查范围:与现有农村住户调查范围相同。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抽样调查。
(七)建立健全主要建筑物能耗统计制度。针对饭店、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大型建筑物,由市建委会同统计局研究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
(八)建立健全能源利用效率统计制度。能源利用效率统计主要是指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业务量能耗统计。目前在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范围内建立了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调查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统计范围,由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增加耗能产品的统计品种。
(九)建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核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目前,除核电、水电有规范的统计制度外,其他能源的利用因数量较少,缺乏统一的统计计量标准,统计制度尚不健全。要在抓紧制定统计标准的同时,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相关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制度,尽快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完整地纳入正常能源统计调查体系。
有关能源统计制度、调查表、核算方案等,由市统计局另行印发。
篇八: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生产总值
全县生产总值(GDP)
生产总值(亿元)
1季度2.9177
同比增长±﹪10.1
第一产业
0.43652.8
第二产业
1.218215.6
工业
1.098716.3
#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
1.05370.045
17.2-3.1
建筑业
0.11959.0
第三产业
1.26307.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06323.4
批发和零售业
0.15287.7
住宿和餐饮业
0.16928.6
金融业
0.085416.7
房地产业
0.11175.0
营利性服务业
0.071827.7
非营利性服务业
0.59354.0
注:1、生产总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第一产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非公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情况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总量(亿元)1.57940.23910.75160.5886
非公增加值占GDP比重(%)
54.13
54.78
61.70
46.60
农业
全县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
单位:万元
同比增1季度
长±%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891
1.7
#农业
1314
9.9
其中:粮食
0
0
油料
0
0
蔬菜
100310.85
食用菌
311
6.8
林业
464
6.3
畜牧业
7794-0.2
其中:猪
渔业
95
31.3
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24
2.8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4519
2.8
#农业
105910.0
林业
88
6.4
牧业
3149-0.1
渔业
69
33.3
农林牧渔服务业
154
3.4
注:总量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1-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千元
3月
1-3月累计
同比增长±﹪
工业总产值(含农电)
24094014.7
1、工业总产值
8914423084614.61
#轻工业
285257102880.37
重工业
60619159818-2.44
#国有企业
385097105.08
私营
7812819924226.19
其他类型企业
716621894-39.29
#煤炭行业
2958269510-14.02
水电行业
115873120811.31
2、工业销售产值
834732113357.95
#轻工业
2512466095100.15
重工业
58349145240-10.76
#国有企业
385097105.08
私营
7338617960817.55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623722017-34.75
3、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亏损企业户数(个)
4、产品销售率(%)
91.55
5、企业个数(个)
16
-2-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单位:万元
1-3月累计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额
2225218.6
农户投资
1、按产业活动分
第一产业
638230.24
第二产业
241910.28
第三产业
134511.21
2、按建设性质分
新建
1889362.73
扩建
851
迁建
2508
改建和技术改造
3、本年施工项目
4826.32
本年新开工项目
19533.33
新增固定资产
1330623.22
-3-
建筑业
全县资质建筑业生产情况
1季度
一、建筑业个数#二级
二、建筑业生产指标1、签订合同额2、建筑业总产值3、竣工产值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平方
米)5、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平均人
数(人)
2
8474766169
18388468
同比增长±%
99.46254.95
29.35
规上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支情况
一、服务业企业个数(个)二、服务业收支情况(万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1-3月
3
431.8263.710.6049.1056.1025.327.0165.0
同比增长±%
9.04.0615.2219.173.8919.3452.540.61
-4-
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万元
1-本季同比增长
累计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919.9
12.5
一、按销售地域分
1、城镇
6525.7
13.9
2、乡村
2394.2
8.7
二、按消费形态分
1、餐饮收入
1478.0
15.5
2、商品零售
7441.9
11.9
三、按行业及规模分组
1、批发业
65.8
27.3
限额以上
限额以下
65.8
27.3
2、零售业
7050.7
11.0
限额以上
3786.0
11.5
限额以下
3264.7
10.3
3、住宿
476.1
51.9
限额以上
407.5
62.9
限额以下
68.6
8.4
4、餐饮业
1327.3
9.9
限额以上
706.2
7.4
限额以下
621.1-5-
12.8
财政
全县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合计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小计国税收入小计地税收入小计财政收入小计地方税收入非税收小计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合计
支出合计一般预算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基金预算支出合计
注:本表数据由财政局提供。
单位:万元
1-3月累计
同比增长±﹪
2461-1.52
18429.25
184210.63
297-66.25
62-91.74
252530.00
1528105.10
235-57.96
152873.64
18-33.33
2335.29
0
0
170966.69
170966.69
6590-58.87
420-92.90
1908430.00
89-95.06
950313.04
96028.00
98050.77
458-26.13
0
-6-
金融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单位:万元
3月
比年初增加额
同比增长±﹪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定期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
189658-286631227-248111808264336877017458099389427670-1078424342503
12.147.35.95.440.667.318.9
篇九: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在发布gdp数据时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公布计算方法让用户了解gdp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了解gdp数据背后的含义了解gdp数据与相关重要数据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gdp核算置于广大用户的监督之下增加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可信度不断完善gdp核算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不断提高gdp的核算水平和数据质量使之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再认识GDP,,,改革GDP核算制度
何谓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统计指标的英文缩写。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GDP核算采用相同标准计算国民产出,使得各国的GDP具有理论的可比性,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联合国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我国1985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努力,GDP这一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宏观指标,日益被各级政府和经济界所接受,GDP增长的变化情况,对评价全国和某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很有必要对GDP核算的改革,对GDP指标的再认识,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法改革GDP核算,这是政府统计面临的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GDP的缺陷及其负重情况
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其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西蒙和庚兹涅茨在1941年出版的《国民收入和它的构成,1919-1938年》一书中,论述净产值和总产值之间的区别时,首次提出并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名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教科书,问世50多年来至今畅销不哀)中论述: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萎缩还是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但是,GDP核算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要求GDP满足所有方面的要求。然而,关键在于人们应该知道GDP能够做什么,又不能够做什么。从收入的角度看,GDP由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项目构成,直接表明的是净产出的结果。在作为一个生产指标方面,尚不能表明为GDP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也不能表明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从使用角度看,GDP包括总投资、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作为一个市场交换指标,不能包括
没有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服务。下面就GDP的缺陷以及负重情况阐述如下。
GDP确实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点: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耗损和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过度的消耗自然资,就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已被无数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近些年来,我国呼唤建立绿色GDP核算方面见诸报刊的文章不少,尽管绿色GDP还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持,核算中也存在许多严重的技术问题,却已成为人们熟悉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持观点集中在现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应年度的自然资和环境质量的变化量,主要体现资耗损和环境损失方面的价值评估,试图对相关环境方面GDP的缺陷进行修正。的确,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压低了资等初级产品价格,使得资产性资长期价值扭曲。比方说,只要砍伐树木,作为生产活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砍伐后会造成森林资的减少,引起土壤流失的负因子,因而,GDP反映经济发展的时候,确不能反映它所带来的资耗损和环境损失的代价。2、不能反映对未发生支付行为产生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大家知道,被萨谬尔森称为二十世纪的重大发明的GDP指标体系是为西方标准的市场经济而设计的,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就
难免水土不合出现偏差了。从广义上看,GDP涵盖全部市场和非市场经济活动,对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来说,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往往由雇用的职业保姆来承担,顾主需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基本上反映在GDP中。而相对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非市场经济活动,绝大部分家庭由家庭成员承担,没有发生货币行为,GDP却不能反映这些活动。同时,GDP没有反映无支付行为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并致使同样的家务劳动,以发达国家对GDP的贡献则大,在发展中国家则对GDP的贡献小,形成二者的GDP不完全可比。
3、没有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变化。在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财富是否有效的增长。如果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差劣,还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根本无法产生资本效应,不能创造国民财富,那么再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国民财富。其表现:一是低效或无效的产出,重复计算。如一些城市的市政设施建成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频频被豁开、不断挖坑填平,有的道路挖挖修修反复折腾,弄得人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但却能不断的增加GDP。再是偷工减料的各种“豆腐渣”工程带来的财富贬值甚
至是负效应,然后整治这些“豆腐渣”工程再增加GDP。在这样的情况下,GDP虽然在增加,但国民财富却有可能在减少,对一个国家财富有效的增长将提出质疑。据有关专家测算,从1985年至2000年,全国创造的国民财富中,GDP的“含金量”只有78%左右,由于县及乡镇和村等基层组织财政负债累累,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就无暇顾及,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除上述GDP存在4个主要缺陷之外,从GDP高增长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简言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虽然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以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为主,单位GDP能耗、物耗高且排污量大,既没有考虑可再生资的更新恢复成本及不可再生资的持续利用,也没有意识资产性资兼有对人类生态系统不可缺的生态价值,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低效率生产和市场组织管理问题,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二是近些年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但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就业问题仍较突出。三是区域经济差距和城乡居民民入差距扩大。四是经济增长依靠资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另外,GDP本来用于国民财富变动的核算,如果转用于其它目的,比如用于创造政绩,数字
升官,那么就可能邪门的利用GDP指标的内在缺陷,人为的制造或新增GDP而不顾财富的效应和真实性。
二、当今世界对GDP缺陷修正的探索和应用过去、现在和将来,GDP都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总量指标,是其它指标所不可替代的。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对GDP增长评价经济发展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提出质疑,主张用人类和环境方面的进步来取得的成绩加以衡量。早在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J?希克斯在其专门阐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著作《社会结构》中,提出了社会核算的概念,其主旨是参照企业会计的方法为整个社会建立起描述经济过程的账户式核算表体系,当时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为人们长期搁置、正在逐步淡出人们视野的社会核算,被《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重新启用,提及“福利变化”、“与非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等社会核算范畴,并形成社会核算矩阵,社会核算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主要是围绕社会核算通过提出新的指标修正GDP的缺陷。提出的指标有:净经济福利指标:在1972年,两位美国学者托宾和诺德豪斯为试图打破所谓GDP的缺陷共同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主张好的减掉坏的,才是社会净福利,如把都市中的污染、交通堵塞等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
净国民福利指标:这一指标是1975年日本政府在上述“净经济福利指标”研究为基础,进行的类似尝试。最重大的突破是将主要的环境污染列入指标中。
净国内生产毛额指标:1989年,该指标由美国学者卢佩托为首的一群研究人员,基于自然资耗损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对自然资耗损引起的负效应必须从GDP中扣除。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在1989年,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戴利和科布共同指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这一指标包含了过去一些没有被尝试的东西。计算财富分配的状况,若是分配在不平均的指标之外,必须被扣分;计算社会成本,如失业率、犯罪率;区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如医疗支出、超时工作(加班)是社会成本,不能算对经济有贡献;等等。
人力发展指标:该指标是在1990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它从人本观点出发进行设计,反对以GDP作为国家最终追求目标的一种尝试,认为国民所得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类带来的福祉效益逐渐递减,打破了传统认为所得越高就一定越幸福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指标:该指标由联合国环境署在1995年提出来的。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有3种类型:1单指标类型,即使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
续发展状况与趋势,如世界银行的新国家财富指标。2综合核算体系类型,即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领域共同纳入一个综合性的核算体系内进行全面的核算,如联合国组织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3菜单式的多指标类型,即选择和设计若干指标来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我国政府也早
在1995年出版了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惟一正式颁布的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
上述指标的探索与运用,从不同角度对GDP做出修正,主要是以经济现象为中心的包括环境、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在内的社会现象的修正。这既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自然延伸,从理论上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含了资、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定义下的统计理论基础和方法。
三、贯彻实施我国新的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国家统计局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力,在不断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大对GDP核算体系的研究力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实施了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方案。同时,2021年,我国关于绿色GDP核算在10个省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项改革是我国GDP核算工作的重大进步,是提高我国GDP核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
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1〕Q82号)文件和湖南省统计局的部署和要求,常德市从2021年起贯彻实施我国新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一)GDP数据修订。1、对推算的年度和季度GDP绝对量和增长率数据要进行修订。2、对GDP核算中出现的差错要进行修订。3、对GDP历史数据要进行修订。如通过开展经济领域的普查,发展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利用经济领域普查资料对经常性资料来计算的GDP历史数据做出修订,以保持相应时期的GDP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二)GDP核算步骤。1、年度GDP核算分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在当年12个月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的基础上计算,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2、季度GDP核算也是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
核实数在所能获取的更加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计算,最终核实数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来确定。
(三)加强对GDP数据的解释。在发布GDP数据时,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公布计算方法,让用户了解GDP核算的资料来和计算方法,了解GDP数据背后的含义,了解GDP数据与相关重要数据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GDP核算置于广大用户的监督之下,增加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可信度,不断完善GDP核算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不断提高GDP的核算水平和数据质量,使之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力争经济和社会同步和谐发展精神,逐步淡化在区域经济考核中把GDP作为唯一权威指标的做法。(四)明确规定GDP数据发布程序。全国实行GDP下算一级,常德市的GDP由省统计局核算,市统计局对区、县(市)年度GDP实行联审评估,季度和半年度GDP实行下算一级。全市GDP数据由省统计局下算后统一提供使用,统一对外发布,并以此作为法定数据。
篇十: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统计局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根据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考核各项指标排名不甚理想,X县统计局深刻反思,坚决予以纠正,正视困难,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动用各种力量,确保全县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特提出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一、紧盯目标,力争达到预期。四季度全县各级要紧盯支撑GDP核算的关键指标,重点要关注农业、投资、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业、财政八项支出、人民币存贷余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等指标,只要这些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GDP才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二、对标检查,确保任务实现。建议由考核办牵头,对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综合考评办法进行一次模拟考核,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短板。三、强化责任,推动项目进度。一是加大投资项目入库力度。项目个数是报送投资的基础,尤其是5000万以上的大项目是持续拉动投资增长的发力点,只有项目个数多,平均到每个项目的投资额正常,才能顺利通过投
资数据评估关,才能确保我县的投资规模和增速;二是抓开工、抓进度。对还未开工的项目,县委、县政府要
明确专人负责督导项目单位限期完成前期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工建设;对新谋划的一批项目,凡是具备今年实施条件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力争尽快开工,形成新的投资量。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重点推进,跟踪服务,抢抓工程进度;
三是强化督查,全力推进项目进度。建议由经发局牵头组成专项核查组,利用熟悉项目情况的优势,加大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府制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强监测,稳定工业生产。一要抓好要素保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全面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税运行态势,支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二要抓好降本增效。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在库企业数量不减少。五、狠抓转型,激发经济活力。一是加大“小进限”申报。清理小、散企业,引导企业做大
做强。商务部门要对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引导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个体户转为企业法人,纳入统计范畴;
二是增强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居民增收,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实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促进消费升级。
三是以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广X电商模式,扩大百姓在电商产业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
四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合理布局城市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和镇级商贸中心,发展教育培训、医养结合等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六、重视入库,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县各级要高度重视“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做好“五上”企业的入库工作,就抓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只有全县“五上”企业数量增加了、规模做大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才有支撑点,经济总量才会增大,各项工作才会进入前列;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经济主管部门对新增单位入库工作的职责,定期研究“五上”企业培育及入库工作,形成新增单位入库工作常态化;
三是要加快已提请县政府审议的《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实施奖励办法》文件的执行,激励达标企业自觉申报入库,从而增加县域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篇十一: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
P> 全县财政收支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一、十三五开局之季喜与忧(一)高位协调,圆满完成州级目标。一季度,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税部门齐心协力,狠抓征管,严格按照《xx县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方案》分解任务,狠抓落实,摸清税源,克服税源结构单一,入库不均,库款短缺等因素,通过高位协调确保了坝区耕地质量补偿和土地指标流转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协调超额调度往来款近1.8亿元,为实现一季度财政收支开门红奠定了基础。一季度末,全县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60万元,增长40.4%,完成年初预算27700亿元的23.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6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预算17.15亿元的27%,gdp指标八项支出28,442万元,增长42.6%。gdp统计指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62.4%。(二)措施到位,激励政策成效明显。县人民政府及时制定了《2016年财政收支计划及考核办法》(双政办发〔2016〕27号)和《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争取上级补助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双政办发〔2016〕26号),《xx县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方案》,政策方案对下达的收支任务、向上争取资金等进行了细化分解,有效提高了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性,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基础。(三)锁定目标,税收缺口非税补齐。财税部门紧扣目标任
务,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严格按照州人民政府下达的财政收支任务,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财税分析会议,定措施,想办法,出点子,定步子,将收支任务细化落实到各征管部门,并积极帮助指导协调组织税收,给各征管部门打气增压,确保了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一季度非税收入占比达60.8%。3月份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入库4741万元,其中非税收入当月入库3989万元,占比达84%。非税主要靠补缴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坝区质量耕地补偿费744万元、国有土地指标流转等资金1500万元以及林业、法院、教育等缴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资金近1500万元支撑。
(四)冷静分析,收支形势非常严峻。虽然一季度采取了强有力措施,确保了收支实现开门红,但从一季度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看,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一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我县在征收级次不变的情况下,初步预计减收1000万元左右,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剧;二是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老虎山电站政策性减收影响较大,增长点主要在嘎洒江电站耕地占用税上,但面临征收难、推进难、县级配套大,且形不成实际可用财力;三是非税收入占比过高,财政运转困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基本靠非税收入来支撑,由于非税收入具有一次性征收及需返还成本等因素影响,可用财力较小,非税收入占比过高,进一步影响了全县财政收支矛盾和财政调控能力。
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27700万元,只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2%。2015年中央调整工资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彝州津贴发放等刚性支出增加因素影响,2016年县级年初专项预算只有5721万元,基本只能保障重点工作奖励资金及部分县级配套、工作经费、丧葬抚恤等支出,偿债资金、重点项目建设等只能通过转贷债券、融资等方式给予解决,加之今年全省养老保险增资补缴政策执行,预计需要增加支出1500万元,此部分资金年初未预留,年终平衡难度加大。
二、喜忧参半,狠抓措施(一)紧扣收支目标,序时完成任务。一要严格按照年初既定的收支奋斗目标,坚持抓早抓实,主动协调配合,突出高位推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不折不扣完成年初计划;二要提高思想认识,细化分解任务,加强考核奖惩,积极统筹协调,定期分析,按时通报,出谋划策;三要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千方百计做大投入盘子,紧扣工作重点,紧抓国务院稳增长,促增收政策优势,积极向省州汇报我县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在项目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帮助;四要按照保运转、保民生、谋发展、上台阶、奔小康的工作节奏,努力做大做强财政实力,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添砖加瓦。(二)大力培植财源,支持经济发展。一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项目建设,是最大的财源建设,也是狠抓收入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树立没有项目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财源,没有财源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思想,大力发展有税经济;二要在资金的筹集上下功夫。财源建设最终要落实,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使之取得最佳效果,以财政的加力增效求得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三要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财源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仅靠财政部门是很难完成的。要动员社会力量,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财源;四要在综合治税上下功夫。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以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为重点,充分发挥国税、地税、工商、国土、城建、发改、审计、公安、保险等部门管理优势,实现综合治税信息共享,做好对土地占用、土地使用权转让、房产转让、房屋租赁、零散税收等环节应缴地方税收的联合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税源监控网络,促进依法治税和税收收入增长。
(三)积极研究财税政策,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要认真研究国务院给予xx州稳增收,免督查的激励政策措施,围绕激励政策措施,结合我县财政工作实际,积极向国家、省、州争取更多的政策、财力支持。特别是在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沉淀资金、企业债券、库款调度、新增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要认真研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制改革政策,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确保解读到位,改革到位,应用到位,结合xx县税源特点,认真分析营改增后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对财政税收的影响,围绕税收优惠政策,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确保政策到位,目标不减;三要认真解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1+3文件及新《预算法》等改革政策,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总目标、总要求、总引领,积极配合省州改革要求,切实加快推进财政改革,确保我县各项财政管理改革跟上省州步子,不拖后腿,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GDP指标方案四季度全县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