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

时间:2022-11-23 19:4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怎样实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但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表达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升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

篇一: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怎样实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但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表达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实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个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表达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实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实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实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实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

  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个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能够做什么、教师能够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即时点评,持续提升学生展开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升。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个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篇二: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标准立足学情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作者:黄秀旺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21期

  摘要: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写道:严格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我校提出“适性课堂”,旨在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本文将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思考如何“适性”地面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适合;目标;内容;设计;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21-2

  一、背景

  自2007年以来,南京市竹山中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和适教育”。和适教育的内涵是“尚和”与“适性”。“尚和”就是崇尚“和”的意思,学校所追求的“和”,是基于汉字“和”的内涵,追求汇聚、顺序、规则、协作,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适性”指的“适”,即适性、适时、适量,既适合学生个体的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也适合师生群体的共同特性。总的来说,“和”代表的是哲学理念、办学追求、办学文化;而“适”代表的是教育方法、教学原则和实施路径。

  诚然,任何一个课改新理念的提出,都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也是超越具体学科教学的,但它必须通过具体学科来落实,一线教师更需要考虑并落实如何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体现“和适教育”的理念,以践行“适性课堂”。但具体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一线老师是感到困惑的,本文将以苏科版教材八下《12.1二次根式》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如何在“适性课堂”的理念下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选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

  二、设计展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2.探索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2=a;a2=|a|。并能运用这两个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通过概念、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初步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a)2=a(a≥0)、a2=|a|。难点:对二次根式的性质a2=|a|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给一个正方形(出示图形),提一个问题“请你说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填表;正方形的边长/cm2bb+1正方形的面积/cm238ss+1(2)请你设定标准对以上14个数或式子进行分类;(3)提出问题:“问题一像3、8、s、s+1这样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建构活动1.二次根式的概念(1)概念抽象探讨问题一,对这样的式子进行抽象,并用文字叙述或符号表示这些式子的特征;(2)概念定义一般地,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3)概念辨析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①4;②-3;③0;④-m(m≤0);⑤a2+1(a为一切实数)。(4)概念属性再探究探讨“问题二当a≥0时,a可能为负数吗?为什么?”小结:开方数a≥0为非负数,开方的结果a≥0为非负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5)例习题讲练

  例1x是怎样的实数,式子x-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x是怎样的实数,下列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①x+5;②3x-4;③1-10x。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探究“问题三我们在学习算术平方根时,知道:因为2的算术平方根是2,所以(2)2=2。同样地,(3)2=3,(4)2=4。你还能写出类似的例子吗?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1.当a≥0时,(a)2=a。

  (2)探究“问题四对于a2,其结果又是什么呢?”

  归纳:2.当a≥0时,a2=a,当a

  (3)应用请学生自己写出几道题让同座完成,如何展示、点评。

  三)拓展延伸

  思考对于式子3a,你打算如何展开研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拓展延伸”中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仅大致了解对于式子3a的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也就是对本节课学习二次根式a(a≥0)的进一步理解。

  三、设计思考

  (一)基于学情的目标定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制定教学目标,我们自然要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标准》)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因此,具体到某所学校某个班级,就需要依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而定。显而易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学情较弱,第1课时内不一定全部达成《课标》设定的目标;如果学情较强,可以超过《课标》设定的目标,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本例,教材中“12.1二次根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安排了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基础内容,第2课时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a2=|a|,但基于我校的生源实情较强的情况,将原本第2课时的探究内容也放在第1课时,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之后安排一节课进行性质的应用。当然,如果生源较弱,则建议按教材原定内容施教。

  (二)基于目标达成的内容选择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据此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原本第2课时的性质探究放在第1课时,这可以称作“教材内容的调整或整合”。有的学校整合教材,采用大单元教学,更突出学科探究方法与经验迁移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基于该校的生源而定。

篇三: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的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机,我们必须透过课堂,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严肃地研读课标、虔诚地尊重课本的同时,我们必须高于课标、高于课本,突破教材局限,优化教学形式,借鉴他山之石,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从而更好地走进课堂,还历史学科的历史味。

  标签:“双新”立足创新

  很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喜欢看历史资料却不喜欢看历史教材。是什么让历史课的历史索然无味、让学生远离历史本身了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考试制度的原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本文以《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内容为例,试图就“双新(新课标、新教材)”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让历史课回归其应有的味道作一探讨。

  一、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图片(地图)

  “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图在史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的阐述在于说理,而图片则在于使道理直观形象化。作为直观形象的历史图片,对于唤醒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教材仅正文部分就精选了174幅(其中包括历史地图25幅、历史人物图26幅、历史建筑类图片23幅、文物图片92幅等)相关图片,有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也有历史人物图、史事情节图以及相应的图示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经典图片,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立足新课标,突破教材局限

  诚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总会有这种或那种的局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灵活运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地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贯穿一些文学知识。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课程,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重视注重帮助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文学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一方面,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学为历史涂上一层文学色彩,有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文学记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册教材以历史为主,讲述了人类社会变迁与文明的演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适时整合一些文学方面的素材,让文史不分家,可以让历史课更加鲜活生动起来。

  三、立足新课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体验鲜活生动的历史

  以《西方文明的摇篮》为例,笔者在考虑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感悟古希腊的这段历史。

  活动一:伯利克里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讲。一位学生身着古代雅典的服饰扮演伯利克里,在“台”上自信地作着演讲:“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现在还有一点,当我们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身心,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背景图片中播放雅典政治、文化的繁荣盛况。)

  活动二:公民大会入场。雅典公民大会召开,雅典公民都赶往会场,在会场门口,工作人员在检查证件并说:“大会马上开始,城邦公民请迅速入场。”这时一位“妇女”走过来,工作人员上前拦住,说到:“你不具备城邦公民资格,不能进入会场。”“妇女”走了。这时,又走过来一位“年轻人”,工作人员上前拦住:“你不具备城邦公民资格,不能进入会场。”“年轻人”愤怒地说:“外邦人就是不是公民了!?”工作人员说道:“大家听好了,雅典公民为父母双方祖籍在本邦,并且能自备武装服役的成年男子,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都不是公民,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任务布置:(1)扮演者说一说你对这个历史角色的体会。(2)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你对雅典民主制的认识。

  在活动中,从服装、发型设计到台词准备,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参加,或出谋划策,或亲自出演,好不热闹。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还慢慢体味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历史事件(人物)本身。正如课标所言,“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聂幼犁)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的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机,我们必须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从而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加精彩。

篇四: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原则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四)设计的步凑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华东师大)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公)

  教学设计包括:一.指导思想二.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及学情),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过程及资源设计,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他们的整体效应.2.目标性原则应该建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3.程序性原则(1)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2)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4.反馈性原则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5.具体性原则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景下产生的,由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景具有指导作用.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特征了解教师特征认识教学资源

  二、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确定教学的操作步凑

  1.含义: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教学设计师星辰公交安的一个系统化过程。2.地位:实现教材和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管计划或教学方案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3.教案的作用核心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教学的规划蓝图,还有三个附带作用:备忘录、资料库和课题源。4、教案设计的类型新授课教案、复习课教案、实验课教案和检查课教案

  (二)教案的内容与要求

  (三)教案设计的步骤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2.教学重点:定位准确3.教具学具:实用必须4.学情分析:切中要害5.教学过程:突出活动6.联系设计:务实灵活7.板书设计:美观助学8.教学反思:有利成长教案有分栏式、大纲式、方案库和案例合作教案等形式。

  1、教学目标设计:新课标要求,三维,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1)确定目标的一般程序A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B根据教学目标的来源,学生兴趣\社会需要\学科发展,提出一般性目标:课程目标提出,单元目标提出,课时目标提出;C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D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诶依据,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2.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的学习经历的总和。(1)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2)树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3)确定该教学重难点(4)确定教学内容的顺序3.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型个别教学:

  集体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4.组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目标、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教学环境5.板书设计含义:原则:科学性、目标性原则;准确性、实用性;启发性、直观性精要性、过程性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练习式、综合式

篇五: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重视学法更新讲求教法科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实如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1、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改以来,在一线教师中掀起漪漪波澜,也兴起了如何有效实施新教材的研讨热潮。也常对课堂教学的沉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又期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怎样的发展?”而维系这两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教师该如何“采集”和“创生”有效的教学素材,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在其《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中指出: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所谓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安排,以期达到对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现代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b5E2RGbCb5E2RGbC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周全,要突出重点、化解疑点,要增强实效性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决定了教学的根本方向,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灵魂作用。教学设计是这个目标与灵魂的化身和具体的产物,应与目标十分相切合。课程三维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立体的、三维的关系。通过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祖国历史认同感、正确的国际意识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反过来促进对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改善,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如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也是能力提高和情感升华的好素材,更为关键的是至今1/10

  人们仍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是积极的,有的人认为是消极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4分钟后由组长陈述观点。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打出双方观点,总结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计,激发情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难点,学生能从课本及课外读物上寻找史实支撑论点,锻炼了思辨能力。p1EanqFDp1EanqFD二、教学情境设计要新颖,要反映历史本来面目,要增强趣味性创设情境,应注重“神入”的学习方法,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情境要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教师不仅要求专求精、求广求博、求新求异,更要求实求用。如关于昭君出塞,在学生当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小女子精神可嘉,有的认为是封建君权时代的牺牲品。教师如将历代名家的评价介绍给学生:杜甫有诗感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欧阳修更是哀叹“红颜胜人多薄命”,他们在对昭君命运的悲苦寄以极大同情的同时,却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耻辱;而翦伯赞却赞扬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通过诗句,让学生进行分析、点拨学生比较、分析,就很容易让学生认识到昭君出塞对民族和谐、民族团结、边境安定、边疆发展的积极意义,认清古人错误的民族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DXDiTa9EDXDiTa9E三、教学时间设计要合理,要科学高效重视生成,要增强灵活性教学时间要因内容而异,因人而异,因课堂生成而异。其设计要考虑重点难点问题的化解,学生课堂的智慧生成,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要设计得满满堂堂,也不要空洞无物,要恰到好处。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满足学生思辨、交流、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把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这就成了我们要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平台的一个关键环节。如必修课一古代西方政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一课,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对城邦制度、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等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间设计上要有更多的余地,让学生参与思考奴隶社会之下的民主制度的进步与局限,希腊民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及人类的民主制度的深远影响,希腊走向衰落的原因等问题,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教学进程生成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就注意到这些,以便从容应对。RTCrpUDGRTCrpUDG四、教学问题设计要新颖,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要增强层次性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前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表明,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活动。他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问题情境中,师生合作进行的探究与发现未知事物的活动。问题是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概念,当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可以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如必修课“工业革命”一课,教材内容编排条理清楚,2/10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史实,但正因为如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思维品质,就需要另辟蹊径,以下是一组问题设计:①工业革命为什么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为什么在它实际开始的时间开始?②比较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扩展特点。通过一定的指导归纳到这些问题上来,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顺利探究,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对开放性问题真正的探究过程。5PCzVD7H5PCzVD7H五、教学方式设计要科学,要注重合作思考互动,要增强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坦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供前提条件。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真情流露需要一个宽松、自由、毫无外界压力的和谐课堂环境;学生价值思辨的发表和个性张扬的创新更是需要宽容、民主、真诚的师生关系。在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交融中,完成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中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时,有些学生竟然在下面嘀咕:“二战的规模更大,死伤更多,一战不算什么!”由于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在他们的“经历”中战争成了游戏,人最有价值的生命成为游戏中可以任意摧毁的对象!这使很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以真正落实。jLBHrnAIjLBHrnAI六、教学程序设计要自然,要激发创新思维,要强调合理性教学程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课前必须潜心做好准备,完善各个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完整性,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反馈,各个教学环节前后联贯,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结论,而且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教学过程,具体归纳分析主要涉及:(1)接受式教学的一般过程。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可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关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同化——提出新的观点和结论——用史料史事论据来说明观点和结论。(2)发现探究式教学一般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并给出一般观点和感性资料——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经过努力后逐一解决——学生提出自己认识,利用直观思维提出解决方案到评价验证各种观点和结论,最后交流整合得出结论。(3)范例式教学一般过程。选取个别典型史例结合直观手段说明特征──掌握同类事例的普遍特征———掌握事例的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体验认识。xHAQX74JxHAQX74J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把学生当作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当师生的参与、互动、协商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课堂才会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而课堂设计是为这一切所进行的导演过程,它的成功设计必将会带来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

  LDAYtRyKLDAYtRyK

  3/10

  2、新课程教学设计怎样突出特点?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堂理想课诞生的前提。新课程追求的理想课堂要变成现实就必然要求教师能够写出优秀的教案。优秀的教案应该遵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依据各门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来进行设计。Zzz6ZB2LZzz6ZB2L

  第一、教学目标: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落实“三维目标”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课程标准》就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了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教学过程中也只有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设计“三维目标”时,相对而言,我比较看重后两者,这倒不是“知识和技能”不重要,而是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同时,往往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三者却往往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过程性比较强,有的课情意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则要尽可能挖掘和升华。dvzfvkwMdvzfvkwM

  第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课程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所选择的学科知识;教材内容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组织在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如教材内容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而编制的,新教材具有观点新、材料新、结构新等特点。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进行组织的,而每个模块、专题又自成体系。如必修Ⅰ政治模块采用了先古代后现代、先中国后世界的组织方式,时序上并不讲求逻辑性,给人“散乱”的感觉。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就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且加以优化整合。由于各模块和专题之间内在联系密切,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若能从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适当地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rqyn14ZNrqyn14ZN

  4/10

  第三、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更新,讲求教法科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实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讲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教学方法应科学化、多样化。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不是把眼光只盯住探究题本身,而是着重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还要注意防止下列现象:为探究而探究,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探究目的不明确,让学生凭空想象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常规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法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在一些历史概念(如“半殖民地”)、政治经济制度(如“代议制”)或历史理论(如“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时,“讲授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

  EmxvxOtOEmxvxOtO

  新课程在我省已经起步了,投身新课改,完善新课程教学还有待各位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要做好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领会实质、深入学习、认真实践、虚心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效率。SixE2yXPSixE2yXP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篇六: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一、教学设计要立足于教学实际

  要上好一堂课,要教好学生,需要好的教学设计,但是有时我们备课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总是四平八稳,写来写去成了负担。

  我认为作为一个尽心尽责的教师,无论学问有多深,功底有多厚,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只是一个繁简详略可以有所分别。

  但我们的课堂又是即时生成的课堂,课堂上的情况是不可完全预设的。有时教学的进展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全打破你的预设,有时难免会走入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现成的不变的材料,又要备随时变化的生成课堂。老师心里要有一根橡皮筋,能放能收。因此,备课的教案必须写,但无须写成刻板的过于细微的死案子,而要真正全面地科学地预设,并灵活地驾驭处理,把死的教案变成活的课堂。

  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是应该体现,不能过于淡化教师的作用,每堂课都由学生掌握,还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来。这其实也就给备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

  进行新课改,就首先必须改得教育行政管理上的形式与套子,解除广大教师身上的枷锁,教师才能真正自由地用灵魂去舞蹈。

  作为语文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当关注学生实际,每一课要突出哪几个要点,要完成哪些目标,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尤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课堂反馈,每节课后简要地做出教学反思,时时更新,不断调整,将自己最佳的教学状态发挥出来。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脱离实际,而且师生配合会更默契,教学效果也就会越来越

  好。

  二、我对选修课的看法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高考没有给予选修课程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老师和学生

  也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选修课上不上无所谓的认识。1、高考中所占比例与设计学时之间反差太大。2、高考中的选修内容也是必修部分的重点,很容易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

  (二)有些模块所选文本内容过长,不利于课堂教学使用。(三)许多课文是长篇节选,学生对原著陌生,难以正确解读文本。(四)学生自主选课基本无法落实。(五)系列II的选修课程形同虚设。二、解决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中问题的对策(一)教材层面1、减少选修教材数量,使之更加典型和精练。2、降低选修教材难度,使之更加科学实用。(二)学时层面(三)教学层面1、注重语言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2、注意文本的选择和重组,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3、构建丰富的课堂形式:文本研习课、专题研究课、活动体验课。

  三、在评价和测试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评价学生语文水平,一看读书情况,二要注重考查积累情况。此外,还应关注表达、交流、评价、鉴赏等能力,即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其评价测试十分必要。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做好检评价督促工作。

  要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或读书卡片,带动他们在读书基础上有意识、有计划、逐步积累。如果一年下来能有一个丰厚的积累,那对阅读写作都大有裨益。(条件允许的可在电脑上完成)。积累后就是表达。要求学生轮流在课堂上讲自己读书体会或向同学推荐喜欢书目,都是促进学生读书的好方法。

  语文要培养的是综合应用能力,老师在评价和测试中要多关注鉴赏及运用能力的灵活评价,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校各种活动,特别学生为主力的活动,甚至校外实践活动,都可作为评价阵地。

  从测试角度讲,内容可丰富些。一面注重基础性,基础知识不能少;另一面要适当课外拓展,贴近生活。选取内容最好有些和平时讲解的有关联,使认真听课的同学更有成就感,也促使未考好的同学认为有法可循。考试形式应灵活些,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不一定都在试卷作答,适当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测试也可行。

  总之,要鼓励督促检查学生多读、多想、多写,做好摘抄积累和梳理,适当开展语文活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此外,还要从应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适度检测,来督促其学习语文,提高能力。

  作为教师个人要明确:高考的中心目标不能变,高考的方向就是教

  学的方向。语文素养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字词句篇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式与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包涵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这里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涵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与高考相冲突。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较高语文素养对学习其它学科及今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都大有裨益。使学生明白必须兼顾人生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时,必考虑学生自觉自愿,充分利用学生兴趣爱好,巧妙把语文素养提高与学生爱好的体育及其它娱乐活动和学生感兴趣的网络与影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适当拓宽,不可茫无边际、过宽过滥,避免使学生目前的努力方向发生偏离,使学生现阶段的中心目标落空。

  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三大能力视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而高考中的鉴赏评价能力正是新课程的审美能力,而探究能力在现在的考试中表现的不明显,但不能说作文中没有探究能力,因为探究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文就需要创新能力。而应用能力自不待说,所有高考题都是知识应用的表现。新课程要防止打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幌子搞“去语文”的教学,这样不利于语文老师坚守语文的学科阵地,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最后更热切盼望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且肃清特权与腐败,使升学与求职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我们的教育才不至于误导学生,我们的努力才不会付之东流。

  四、语文课程建设关键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建设。

  一、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知识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学科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知识、语文教学实践知识。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任职前的学习,不够重视继续教育,仍停留于“一碗水”与“一桶水”的观念里,其实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最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无法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二、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科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语文教育的职业能力。它包括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内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学得或习得的。教师需要有不断反思的精神,自我挑战,敢于打破习惯,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能力。三、热爱专业的情意专业情意是指从事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说真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态度存有很大的差异。有一生至爱语文教育的“于漪们”,有一

篇七: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立足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做好课例报告临平五中校本研修报告之一一、教材和学生研究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材研究和学生研究。即便只是一个公开课的教案,若能在教案的开始放上教材和学生研究,也会让与课老师,眼睛一亮。而在一系列的评比中,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更是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第一环节。如何分析教材:第一,对课程标准中你所执教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清晰的认知,联系课程标准,来阐述你所要执教课文,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如果把教学比作一个圆,课程标准就是圆心,不管你的圆扩展得有多大,但总是离不开圆心。第二,把握新课程教材的几个特点: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一体;注重引导学生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与其他资源整合,创造性的运用。第三,介绍你教学时着重将要阐述的内容。如何分析学生:第一,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教学,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产生“增量”。学习的起始能力分为学习的必备起点与现实起点。学习的必备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课标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基础。把握学生学习的必备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有效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适切性,防止难度过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难度过低没有挑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分析;二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完成能力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完全掌握或部分学生掌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三

  1

  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态度如何,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等。第二,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必须与背景知识发生关系,以背景知识为载体来理解新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应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分析。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设计真正具有针对性。第三,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二、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终点。对于章节目标难度较大的,应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分散学习并适当延长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第二,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应重点突出。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但这不等于可以忽视其他的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其他目标明确合理,有利于达到主要目标。对于长期的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是否明确列出,但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体现。第三,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比如,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从识记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在设计和阐明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关系,并准确的进行分析和描述。

  2

  第四,目标设计中应注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因为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参加一两次学习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所以情感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比更具有内隐的特点,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给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上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宜使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问卷、研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的过程参与、情绪体验、交流互动,充分体现生态体验教育的理念,在注重核心知识考察的同时,注重内心感受、情感流露和表达的评价意义及行动策略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教育教学中,情感态度的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结果如果直接与学生的名誉、奖惩和升学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学生很可能防御性地在评价者面前掩饰自己,因此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心理障碍,使评价更具客观性、真实性。第五,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对于一线教师,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第六,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基本的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七,设计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分别列出三个维度,也可以综合起来设计。我个人更倾向于不严格划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为了划分这三个维度而划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例如,这节课你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图分析,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你就可以把这个目标写成:“学生

  3

  会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这个写法已经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这个知识方面的要求和会运用地形图这个技能方面的目标结合在一条目标中了。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它的培养主要是个长期的渗透过程,很难每节课都能用明确的语言写在教学目标中,或者写出来也无法检查,有时可以不写这方面的目标。但在单元和学期教学目标中,应该有所体现。第八,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是为学生设计的,所以教学目标可以使用上述“学生会……”之类的表述方法。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如有必要和可能,可将某些目标分些层次。例如,对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设计“全体学生能够……”的目标,对有些内容,可设计成“大部分同学能够……”。如果班里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可以设计个别“少数学生能够……”的目标。有教师问我,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但他所在的学校学生能力很强,觉得课程标准的内容比较简单,对这些学生应该怎么办?我想,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分层设计一些超出课程标准的目标。当然,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避免形成新的束缚我们自己的框框。第九,使用容易把握的行为动词。设计了目标,就应该有检查。用行为动词写教学目标,使我们容易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这些目标。例如,“说出”、“举例”都是与“理解”有关的动词,但比“理解”更好把握,所以,现在设计教学目标,一般提倡用,“说出”、“举例”,而少用“理解”“了解”等比较泛的词。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要看具体目标内容。

篇八: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立足课标用活教材

  作者:王灿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2014年第12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杨港初级中学王灿

  教科书是教材编辑工作者编写出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教材,但是利用教材产生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我觉得,“教材”相当于“高贵的乔木”,要使其成为艺术品,需要能工巧匠将其雕琢加工,这样才能发挥乔木的最大作用,使其成为“艺术品”。作为教师,需要将教材进行加工完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教材的作用。

  一、以教材为基础,潜心挖掘课内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指的是教材中所有的资源,包括课文、插图、探究·练习、导语、附录、书下注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潜心阅读、研究,从而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1.研读教材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套教材,每一篇课文都凝聚着编者的知识、思想和心血。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了解课文、单元、年级乃至全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如苏教版散文教学,七、八、九学年段,明显呈现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三个梯段层次。如不明白这一点,在教学中就不能明确重点,实施有效教学。总之,要做到全面把握,重点突出,合理运用。

  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首先必须弄清作者构思的特殊角度和写作意图。这需要我们细读教材,把握文章的每一节、每一句的内容,从中进行推敲、咀嚼。特别是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同时,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搜集了解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乃至作者的亲人、朋友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

  2.整合教材——不可缺少的环节

  整合教材,打破单元的界限,调整选篇的先后顺序,目的是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不仅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时的死板与单调,而且实现了学得与习得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以教材为基础,挖掘课内的教材资源,同时将各种资源相互整合,最大化的使用教材资源,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教材为抓手,涉猎课外教材资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的就教材而教材,还必须涉猎课外教学资源,通过教材的内容、知识和思想主旨等进行链接、拓展、比较,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丰盈,学生的知识才全面而深刻。

  1.从教材内容着手,链接自然风光、日常生活等

  在教学“叶”专题时,当学生认识了自然中的“叶”,欣赏了文学作品中的“叶”,对“叶”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各种树叶,并把自己的观察写成文字,下面是他们观察之后写成的文字。

  与朋友一起漫步在枫叶林中,火红的枫叶随风飘荡,洒落一地,把大地染得通红通红的。弯腰拾起一片枫叶,叶面上纵横交错的叶脉,就如现代城市里四通八达的公路,向远方伸展着。这枫叶像一团火在我的手中熊熊地燃烧着,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包围,吞没一般。

  深绿色的外装,突显出秋天的成熟。有着7个角,从远处看,像人一样。只是体形与它别的伙伴来比,是小了些。长约四厘米,宽约一厘米。但又让人感觉到她的害羞。三个角往里缩,四个角又大胆的伸出来,十分惹人怜爱。一条主脉十分清晰,但又故做坚强,叶子硬硬的,可光滑占据了大半,而且还有着惊人的对称。不像别的叶子,他保持无味,更彰显他的清纯,而且不与别的叶子模仿。看着那么可爱的叶子,也不忍心咬,尝她的味道,但还是狠下心尝了一下,苦中带着涩味。但比起中药来他还是很好的。

  一篇篇凝聚着观察和自我情感的文字跃然纸上,可以说他们是用心了。同时,我还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树叶,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做成一幅图案。没想到,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优秀的作品还真的不少。

  由观察到写作,由写作到实践,再由实践到写作。由教材到生活,再由生活到教材。总之,让学生通过这些拓展实践活动,不仅对事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更让他们体味到学习语文的“情趣”。

  2.抓住文化遗产、民俗风情链接

  拓展在很大方面的作用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如在教学“民俗风情”这一专题的时候,可以穿插汉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我们南通的一些民俗文化;在教学“关注科学”这一专题的时候,穿插涉及到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至爱亲情”这一专题时,穿插通州的“忠孝园”文化……总之,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认真分析本地的特色,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3.从教材的思想、内涵、主旨着手——链接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等

  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把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中描写藤萝的段落进行比较阅读。同样写“藤萝”,但是作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可以探讨作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从而侧面了解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生活。

  在学习“长征之歌”和“爱国情怀”这两个专题之后,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时,我们可以链接古代的爱国人物,岳飞、杨家将、辛弃疾等。爱国事件,如建国以来的十大爱国事件,关注热门话题“钓鱼岛事件”。从而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

  “立足课标,用活教材”,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标,用课标帮助我们正确分析教材,合理使用教材,科学活用教材。这要求我们要不断思考,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立体、全面、丰富、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在提高他们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篇九: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

  对教学设计,新课标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它包括编制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环节的组织和整合,它的目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面对新课程,应如何设计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教学设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一)设计中目标设计可以是不确定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浙江省江山中学“非指示性”课题中提出:“不预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如只执教单一课时的课文,学习目标采用因人而异的开放形式,尽可能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如执教多课时的课文,学习目标采用一同一异的形式:第一课时围绕学生共选的学习目标展开教学,其余课时则仍然因人而异,多样开放。”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灵活多变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方法、能力、阅历、性格、家境等不同,从而影响了个人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目标可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改变。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老师都非常关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对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部分,如生活体验、感受、需要等却被忽视了。如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设计上应更多地关注学习方式而不只是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是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解决“教什麽”的问题。要想使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包装,以适合教学的需要。虽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效果还是不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程度不够,多数还是源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应该改变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体会:“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如何让学生既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又感到有趣、快乐?”有人对“你喜欢什麽样的学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最喜欢“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及小竞赛”,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注入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普遍都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的心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完成任务,如问答抢答游戏、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编故事比赛等。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交锋和争鸣,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反驳别人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说一说,唱一唱,猜一猜,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中,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在玩中学,学中玩,新奇有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定教”,在教学评价中,关注“以学评教”,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决定教师怎麽教。

  (三)在教学设计实施上着重以问题为中心

  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问题的解决“为宗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自主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设计中怎样才能体现“以问题为中心”?

  ⒈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是通过师生、生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所以教师不应只按教材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而应把教材上的例题、公式、定理、案例、故事等,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可编成几个探究的问题:①他的“趣“在哪里?

  ②你认同他的“趣”吗?③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生发很多有创意的表达。

  ⒉善于设计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热情洋溢、精心组织、耐心启导,创设一种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创造一种有利于独立思考的气氛,让学生自由的放飞思想、主动探究、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张扬个性,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思想冲动和创新的欲望。

  三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该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提供探究切入的方法;或提供实践机会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教学设计如何立足教材和课标9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