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8篇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措施 探讨 摘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之间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可观。但是,心理健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措施探讨
摘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之间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可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容比较狭窄和片面,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课程开展情况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加以改进。基于此,本文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措施
引言
当今社会充满了紧张的竞争。高职生往往会同时面对着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学业压力等诸多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排解情绪,便容易走入误区。而我国的高校教育现阶段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相对于文化知识教育来说,投入的精力和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不成规模。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了许多学生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甚至无法自我认识到问题所在。
一、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其首要任务,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健康成长;另外,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基于所有学生成长发展的必需。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的形成时期,有了正确的“三观”,才能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有适当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因此,“三观”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心理是否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进行分析:从广义角度,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从狭义角度,心理健康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而亚心理健康也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内,目前社会对于亚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亚心理健康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非常容易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亚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积极的引导。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他们是非常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学业压力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重在技术技能的掌握,需要依托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直到掌握了技术要领,达到了一定的技能熟练度,才能算是学有所成。在新学期补充训练学时、加强技能训练,既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切实需要。然而,新学期有新的教学任务,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补回训练课时,在学校充分调配资源的前提下,更需要学生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情感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情感方面比较敏感,内心变化较快,情绪不太稳定,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情感心理问题。高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当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文凭的歧视、家长的期望、与同学相处的问题时,感情上非常容易受到挫折,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理。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泄途径,那么他们是非常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并且他们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人对事都会有较强的戒备心理,社会情感冷漠。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形式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受教育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全面,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职学生渴望被认可,厌恶他人的背叛,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问题,自行解决的可能性比较低。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再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话,绝不可能培育出高素质、有理想、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部分教师认为,定期开展讲座活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邀请一些专家做报告等就是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根本不愿意接受。一些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平时工作表面化,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态度非常不好,学生渐渐失去了心理咨询的热情,即使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愿意被老师发现。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探讨
(一)基于性别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
高职院校男女高职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心理问题类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恐惧情绪显著高于男生。针对男女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差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为男女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女生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分别为男女生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或举办策划男女专场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能够从各个角度实现在心理学方面的探究和分析,其中积极社会环境能够体现出一种显著的思想理念。从高职院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而言,则需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借助先进的积极社会环境创建理念,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有关管理制度,并且认真落实,对于出现的校园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依靠全体师生的力量,营造更加积极、良好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氛围。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有关教师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
编制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真正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功效,使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三)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一要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积极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是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负面情绪的减少,另一个层面是积极情绪的增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是想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高职学生的幸福感。当前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侧重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略了积极层面,所以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加突出积极层面,这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抵御负面情绪。如果学生的心理能够更加积极,那么他就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获得更好的成长,激发自身潜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富有责任感的人,那么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就能够更好地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能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任何一种负面情绪的产生都是一个过程,都是由一件事引起,然后情绪慢慢叠加,最终爆发,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具备积极的心理,那么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再加上外界良好的心理辅导,就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脱离困境,避免问题的产生。
(四)注重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
首先,应该以主观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梳理不良情绪,给予积极的心理体验,换言之,借助科学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心理积极性的有效挖掘,诸如,自豪感、愉悦感以及高兴等心理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提高学习的热情,明白奋斗的道理,制定实现长远目标的个人计划。其次,以高职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作为切入点,做好针对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工作,诸如,自我决定性、乐观主义、智慧以及善良等。如此,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意识,坚持下去以便形成更加积极的人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自强、自爱。
(五)朋辈间组建“心理互助小组”
心理互助小组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相比更具有官方色彩的学院活动,更能使学生们卸下心防。互助小组可以和心理测评机制相结合,相辅相成地搭建起一套由学生自主组建的互助心理机构来。既可以消化校园心理咨询中心人员短缺,时间安排过满的问题,又能够做到真正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更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反馈速度更快更及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以团队(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参与具体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注重分享,促进自我成长和完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团体辅导也可以结合信息化手段进行,依托线上教学平台设计活动,让学生在线上完成活动和参与分享,线上分享将有助于学生更敢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提升教学效果。
(六)建立导师团队开展学业帮扶。
学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高职学生而言,围绕专业、行业、职业,三大问题备受关注,即,专业是什么,行业干什么,职业怎么干,简单而言,就是新生入校时,学生和家长都普遍会问的一个问题“学这个有用么”。为此,在班级辅导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学业导师制度,组建学业导师团队,从专业的视角、以实际的经验和真实的案例,持续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熟悉行业、领会职业,形成专业认可度、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言传身教,手把手带领学生攻克学习难题,为学生建立学业自信。因此,学业导师的遴选在兼顾专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责任心,德高望重的大师领衔的学业导师团队尤为难能可贵
(七)专业培训学工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落实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经费,提升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职能考核向着专业化角度倾斜,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其次,需要学工队伍一起抓,培训一线教师、辅导员的同时完成专门组建学工队伍,由他们出面发现高职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再向学院反馈,及时沟通教师,充分发挥学工队伍的中坚力量,多方合作解决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有效疏导心理状态并不稳定的学生,以特殊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展现每个学生人格上的优越之处,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愿望与意志、求新求异的创造欲望、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有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通过各学科内容的渗透来实现,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细燕.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116.
[2]张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训课程实践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58-160.
[3]黑雪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9,40(12):81-82.
[4]贺含珍,李勇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9(36):44-45.
[5]于艳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初探[J].职业,2019(36):42-43.
[6]任颖.新媒体下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危机无感干预防范路径[J].新西部,2019(35):133-134.
[7]衣颖.谈高职院校“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79-80.
[8]王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的完善策略[J].教师,2019(35):14-15.
作者简介:何璐(1985.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助教,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心理学。
第二作者:杨冬梅(1987.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高校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二: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针对高职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着青年人共同的个性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状,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特点健康教育随着
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个体,并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发展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早在1946年,
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理状态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个
人的生存及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认同缺位,挫败感强自我认同主要体现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和对高考
失利的挫折认同。首先,由于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认同缺位的现实,职业教
育在广大受教育的高等院校学生中普遍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认识,这种认识难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负面影响,“高职生”成为了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一个消极代称。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对学生家长而言,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是技能劳动者,高职院校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对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既没有普通高校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没有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术,是锅“夹生饭”,这也降低了高职生对自己的认同感。
其次是由于高考失利,进入职业院校后难以很快走出阴影,悦纳自我。从现实来讲,高职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才选择了高职院校。到高职院校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寻找自身发展的优势,加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缺位,发现现实
与想象存在一定差距,这使他们在心理上处于失落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前途无望,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2.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茫然,求知欲下降大部分高职生对高职教育还处于模糊和错误的认识阶段,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了解,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导致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学习动力。同时,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家长对学生原有的期望值降低了,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放松了,也缺乏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松懈。此外,不少高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介于以上原因,使高职生并不看好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茫然。3.心理敏感,情感脆弱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与高中严格、封闭式的管理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相对宽松和开放,在宽松和开放的校园环境中,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求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渴望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更渴望在活动中得到重视,获得尊重。然而还是由于不能悦纳自我,
又缺乏生活历练和独立生活能力,显的敏感,更容易因交往能力的欠缺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在这个适应期内,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4.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高职学生从智力水平来讲,和普通院校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高考失利,选择了还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本身就会产生悲观消极的负面情绪。同时,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这些困扰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目前在高职生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有学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和就业心理障碍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我认同高职学生在刚走进职业院校的时候,自我的认同感都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高职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对技能劳动者的认同感低,在这样一个不认同的学习环境和未来职业中,使高职生很难悦纳自己。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又将自己看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就会因普通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差距,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
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2.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及现状,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内容,编写心理健康教材,真正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自我认知、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常发展,促使学生的身心平衡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3.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教师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从目前的实际来看,
在职业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指导的教师大多为心理学理论研究方向的教师,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一定的心理疏导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临床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经验,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正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力度提升相关教师的临床应用能力。
4.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轻松、积极的校园氛围,可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融入活动实践中,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5.以个性化教育促进个性发展高职生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较轻的学生,尽管他们在文化课
成绩上不太理想,但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显的个性和特长,这些个性特长是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一大优势。
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别人存在的差异,认识自己个性中存在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长。
6.重视塑造高职生和谐人格塑造高职学生和谐的人格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迫切要求。由于高职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其人格的建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识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等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方法,从智慧健全教育、情感培养教育、意志训练教育、环境适应教育、社会和谐教育、自我保健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学生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
篇三: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42试行中确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指导针对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和发展特点选择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重点加强学生认知学习人际交往休闲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尽快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要: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新生管理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基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认真做好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身心健康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门人才。关键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始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高职新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应当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对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新生入学适应期内,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状况而实施的教育管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促[1]进其学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立足于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基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认真负责的做好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门人才。
一、心理素质:高职新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但和狭义上的普通高等教育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狭义概念下的普通高等教育系学科型教育,讲求的是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理论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狭义概念下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灵活性、人才规格的复合性、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师资队伍业务要求的双重性、办学途径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紧密性等诸多方面。很显然,实施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所要求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起点和培养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具备能适应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心理素质,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能适应其日后工作性质和岗[2]位所要求的心理素质。(二)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生源来源种类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作为主要来源外,也有来自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学生来源复杂多样,为了使学生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非常有必要上好新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一课。据有关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20%左右的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高职新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能否给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高职新生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对于夯实整个高
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根基,为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3](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智力因素为核心的心理素质影响到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外部环境竞争机会与威胁并存,同时也意识到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关键一点是要识别和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顺利就业和良好发展的基石。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未来人才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4]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失落心理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过于理想化的美好的想象和向往,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自己原先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和完美,有些学生对于自己所报考的大学充满不满;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所上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所学的专业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或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学习起来没有兴趣,没有动力。种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使学生感到困惑失望,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没有信心,因此产生失落心理。(二)迷茫心理新生入学之初,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校园,新的师长,新的同窗,新的人际关系,这一切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的权利空间,这对有些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全新感受,但对那些自主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散漫怠懈的现象,产生“解放”了的思想,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陷入了迷茫的境地之中。(三)自卑心理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入学分数线相对较低,为数不少的学生抱着“本科院校考不上,无奈只好上高职”的观点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之初自卑感比较严重。再加上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高职学生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较重,有的学生认为上高职院校是一件很不光鲜的事情,甚至觉得很丢脸,这更加重了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四)危机心理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使不少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在“就业难”的重压之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心理,不能正
确的处理学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颓废的思想。
三、寓教于多元化方式之中: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寓教于爱,发挥情感疏通的作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走出家门、远离父母,需要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对学生进行充满师爱的情感教育。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以便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师爱的温暖和滋润下尽快的转变角色,使学生改变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学会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自治能力。教师的爱可以化解学生的一些内心冲突,疏导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受欢迎的,从而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找出可能有或已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辅导,建立入学新生的心理档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二)寓教于学,发挥知识引领的作用。1、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确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指导,针对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和发展特点,选择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重点加强学生认知、学习、人际交往、休闲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尽快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坚持知识灌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之中,把课堂教学与举办讲座、组织观看心理剧、开展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建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用其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时应拓宽各种宣传渠道,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5]2、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生生活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学校应该把职业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引导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寻找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课程教给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情绪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加强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三)寓教于德,发挥榜样信赖的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此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示范作用,用教师良好的师德来影响带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只有真正信赖教师,才
能对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身的困惑,倾诉自己的心声,才能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在新起点上找到新的目标。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在交往实践中,学会处理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良好健康的心理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四)寓教于训,充分发挥实践锻炼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保证学生的实习见习时间,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五)寓教于网,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网络化教育的生成,网络化的教育就是要使教育依托于网络,以网络为手段。网络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其资源共享、时效性强、快捷方便、隐密性的特点备受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BBS、心理健康教育信箱以及心理健康教育QQ群等,通过网络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网络,把心理问题于“无形”中解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参考文献:[1]周杰.对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2]贺修炎.论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及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3]赵玉霞章涵.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对策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4]张琦.浅析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5]崔吉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篇四: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重要内容,亦是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复杂体系,它的改进和优化也必然需要从其复杂体系下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更新观念,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良好氛围的建立,首先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许多教育者、家长和学生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这些认识的不足都是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目标失衡、内容狭窄和方式单一等实践操作问题。在这种把错误的观念下,“心理问题”往往会被等同于“有神经病”,“脑子有问题”等,这样就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者疾病的人多少都带有歧视或者鄙夷。高职学生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有某些心理疾病或问题,也会刻意隐瞒或者避而不谈,更别说主动去找专兼职老师寻求帮助,或者到心理咨询室进行相关咨询。而对于抱有这类观点的一线教师和家长而言,一旦了解到学生存在某些轻微的心理问题,都会小题大做,给学生许多过分的关注,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反而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二、整合教育资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高职院校要有效开展,目前高职硬件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资源优化,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对工作场所要求往往较高。所以,各所高职院校都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中心等。
其次,加大力度搞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其专业化建设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原有教师的培训。二是引进专业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人进行带头开展工作。一般的管理学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难已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功能。最后,注意多媒体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健全功能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从功能上而言,应包括基础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救助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积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所谓基础性心理健康内容,主要是指面向全部学生,通过集中式地学习获取的对其心理健康起理论支撑作用的基本常识内容。这一类心理健康内容应该主要是为了树立学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对心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待各种心理问题的科学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救助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是针对存在某些心理健康障碍或者问题并且已经对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一些负面影响的学生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辅导内容。这一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个体谈话、心理专题等,主要是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健康负面影响,及时遏制心理健康问题的扩大和恶化,从而使学生迷途知返,重新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发扬学生心理优势而传授的知识和开展地一系列活动内容。这一类教育内容主要是发挥教育“扬善”的功能,引导全体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主动在学习和生活的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气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四、完善内涵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和目标对象范围的扩大,必然使得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内涵的丰富,教育内容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张扬和潜能发展的全过程中的逐渐开展又必然会形成一个体系。基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应包含如下知识:一是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也应该将高职阶段的总体年龄特点列入基本心理健康知识里。二是学习心理指导,主要是为了使学生适应高职院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校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找到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能力,不断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三是意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创业教育、技能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不断展示中增强自信。四是性格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职业性格的生成,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和心理训练课,逐步地进行不良性格的矫治,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挥。五是人际关系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其交往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拒绝别人、学会接纳与宽容等等。六是耐挫能力,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七是恋爱与性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建立健康友爱的男女同学关系。八是就业心理指导,旨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就业成功。以上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仅注重其不良问题的校正,也要注重其他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五: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建议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心理健康成为广泛关注的新热门话题,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相应地,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指导意见,各院校也已经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开设相关课程。但是,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各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辅导员或相关讲师开设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课程。本文通过数据调查及数据分析,透析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道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言
高职院校是国内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职教育主要突出技能型的教育,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目前,国内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同时社会主义要做到完全转型,达到现代化,以此为目标,目前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发展迅速,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冲击,而现在面临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学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在行为,生活价值等方面都有所影响,所以想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首先应该以新形势去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要积极展开,并予更高程度的重视,才能更好跟上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
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需要
1)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根据教育实践表明,研究和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优化,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助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
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各种心理问题在各个不同人群中扩大。虽然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我国国民心理健康进步速度依旧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和健全大学生人格,激发学生隐藏潜能和内在动力,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2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2.1教学内容单一
大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方式单调,大多数采用课堂和理论传授式,教授的内容单一。例如,对人际交往的介绍,大多是理论介绍,学生们难以学以致用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够强烈,再加上这样单一的授课方式,就更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了,也不便于他们理解和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和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提供方法和策略。
2.2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我国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高校较少,部分学校也没有按规定比例配备齐全到位相应的心理咨询师,有的配备心理咨询师也并不是专职岗位,还兼任着很多其他岗位工作,小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大多又是由辅导员兼职担任。心理咨询
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辅导员专业不对口或者受时间、精力等限制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岗位。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大学生需求,高校必须设置专职岗位,为心理咨询师设置专门的办公室,将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由于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较晚,心理健康相关教师数量较少,大部分学校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只有极少数学校具备专业的教师队伍。高校对辅导员的学历要求是硕士,但不限制专业,因此,许多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许多高校内辅导员没有经过培训、学习,就立刻上岗,担任心理健康教师角色,学生在寻求帮助时,辅导员难以给出专业、有用的建议,取得效果甚微。
2.3人际交往问题
每个人都想与其他人有良好的关系,然而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其他人交往,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自身缺乏信心以及勇气,所以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而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也会担心自己无法做到最好,所以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社交障碍甚至是社交恐惧等问题。另外,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离异、单亲等,使得部分高职学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出现交往焦虑等问题甚至障碍。同时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萌发爱情的种子,如果对爱情的认识、观念出现偏差,不能很好的处理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爱情道路上受挫,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建议
3.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心理辅导。首先,高职院校应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常规性的服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指导工作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辐射到班级管理、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当中,形成完善的校园心理辅导系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3.2制定教学目标
以往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围绕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来开展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对其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预防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心理健康工作的理念,以全体学生为服务的对象,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培养和提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之前找到会导致学生们心理出现问题的因素并将其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们免遭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还要增设一些心理健康培养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社会性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主题团体辅导、沙盘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给学生们更好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用一种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外界的事物,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精神。
3.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干预”的机制和措施
首先,建立全面普测机制、四级预警机制、朋辈帮扶机制、危机干预机制、转介跟踪机制等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并且健全相应的预案措施。其次,该机制和措施还需要不断健全完善:第一要普及预防干预相关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活动,树立以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心情联络员为中心的心理问题识别者和帮扶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第二要开展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工作,构建心理异常状况监察机制和信息反应渠道,通过心理量表测评筛查方式、心理委员和心晴联络员日常观察上报方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谈话初步识别方式、心理辅导员和心理中心初步诊断等方式来开展;第三是梳理案例,有利于有效提高危机干预工作的效率,需要汇编并存档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案例,以此为参照,制定出科学的、可行度高的、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预案和数据库。
结语
总而言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老师们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实际状况并在教学活动当中增加更多的积极心理因素,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因素氛围当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这样一来老师们就能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来提高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心理健康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虹.试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6).
[2]刘霞.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
篇六: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作者:黄婷语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6年第5期
黄婷语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联系实际,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1014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3-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大学生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意志不坚定。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大量的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对就业产生困惑,对于人生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人际关系也容易紧张,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广泛关注,只有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才能帮助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自卑感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许多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这使学生在入学以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能力上的否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信心不足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这使学生在与外界进行接触时产生自卑的心理,学生心理极为敏感,受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造成情绪上的低落,从而无法安心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业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缺乏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过于复杂,许多学生在刚入学时,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年龄上的差距使得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于缺乏,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无法与周围同学产生共鸣,对自己的想法也找不到人倾诉,缺乏交流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交流上的极度缺乏,使得学生在产生困惑时,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高职学生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内心过于自闭,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压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常常存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许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心理预期差距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否定,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
误解,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没有过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消极,无法积极投入工作当中,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一)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高职院校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已经具备了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就容易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不仅会使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培养文明举止行为的有效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改革制度,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引进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同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符合国家教育制度的相关规定,不能过分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要在高职院校学生正式踏入社会发展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通过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计划。
(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依然采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保证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必须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能够掌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制度,心理咨询目前已经被社会所广泛认可,但是心理教师由于只专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得不到有效的更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普遍没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能依照教材上的内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问题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得不到加强,则很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也提供不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三)积极探索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就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的举止行为,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因此就必须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训练的模式,利用角色扮演训练法、心理拓展训练法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具备开展自我心理辅导的能力。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每日的情绪和想法记录下来,随着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从前的想法和情绪进行自我的判断,可以提高对自身的全面了解,另外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倾诉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理激励的过程,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情绪,提高认识,同时增强自信心。
篇七: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摘要]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重,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和各类不确信因素的阻碍,给人们带来了各类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的高职生,他们既有一样大学生所具有的普遍特点,又具有自身的许多特殊性。在校的高职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人一辈子成长时期,因此,其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于正确分析和熟悉高职生心理状况和特点,尽力提高高职生心理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推动高职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以期为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奉献。[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受到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的压力之下,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排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取得健康良好的成长,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增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养。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目前,多数的高职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可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无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
有效性较差,极大地阻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成效。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要让高职院校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紧手腕,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第二是要组织教师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形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效劳的目的。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医治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按期进行、培训,多需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三、成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在高职院校中成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取得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要紧负责统筹计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下设的指导中心,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要紧负责对统筹计划好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实。第二级是在学校的各系成立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协会,在每一个班级中设立心理
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治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的发觉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取得及时有效地解决。四、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高职生尽管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会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进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增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尽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尽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判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在一种踊跃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五、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遇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阻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当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育高素养的技术型人材,因此,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关于高职学生的心理进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风度、张扬自我个性、释安内心的激情、知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踊跃地校园气氛,增进高职生心理健康进展。同时,高职院校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成心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进
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同意锻炼,磨炼意志,培育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顽强毅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同时还能够培育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踊跃、乐观的状态。六、结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踊跃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职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进展,为输出更多的高素养技术型人材做出奉献。[参考文献][1]张艳.成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2]张建平.张祝平.增强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张梅姿.高职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与增进心理和谐和策略[J].经济与社会进展.2020(02).[4]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篇八: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1.自信心不足许多高职学生入校后发现高职院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办学条件,都比不上许多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那种盲目的自豪感、自信感、优越感也就随之消失,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引起学习主动性下降,成绩下跌。这种困惑和受打击的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导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增强。2.严重焦虑
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学,学习上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重实践、重技能。每学期,每个专业除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外,还有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快、更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很多高职生自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由此对未来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就业焦虑症。
3.经济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占了较大比例,生活困难给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的学生担心学习不好对不起家人,思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想退学;有的不敢面对贫
困,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产生自卑或焦虑;有的无力面对经济困难,从而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交往障碍
高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大多数都渴望友谊,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来自不同地方,受到区域传统习惯的影响,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加上个性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很多烦恼和忧虑。
5.恋爱困扰
高职学生生理发育已进入成熟期,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性心理发展很快,开始追求异性交往。但是他们的恋爱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普通本科院校,但也存在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生源成分相对复杂、择业观较为传统、缺乏自信及综合素质不突出等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够稳定的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传统的心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训,缺乏高职特色,也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理清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才能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更
好的提升。重视和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培
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妥善处理面临的心理困惑,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疏导、调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符合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为满足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成长的有效方式。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应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注重培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高职大学生。另外,进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应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
课程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重视活动课和心理训练课。以实践教学和体验性学习为主,重视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另一方面应重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操作性。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
第一,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第二,要建立和完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组织。第三,要开辟心理健康宣传阵地,在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橱窗等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四,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重点关注高职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高职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高职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不断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