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18篇

时间:2022-11-20 11:3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18篇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作者:曹娜来源:《速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18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18篇

篇一: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作者:曹娜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8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学校要想培养出全方面人才,就必须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当从文化课基础知识、自主思考总结和社会实习历练三方面着手改革课程教学,合理的设计培养目标和计划,以期培育出道德素质强、终身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职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核心素养”以来,世界各国都争相追逐探究,以期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适合本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和社会现时的真实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增砖添瓦。

  1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遇到的问题

  1.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未真实落地实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在极力推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朗。出现了一些高职院校旨为向社会和企业输出“高级技工”,过分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只是流于表面的口号,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很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有长足的良性发展。

  1.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不具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专业素养,他们依旧打折素质教育的旗号,只是在教学形式上有些改变,施行的依旧是传统教育模式,只重成绩和技能,而忽略综合素养的培养。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和培训,而忽略一些公共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占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潮流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壮大,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社会和企业对于从业者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纯技能型工作者已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一方面,在信息科技时代,很多传统的人工从事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而人工从事的往往是更为复杂的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故而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也更新换代极快,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必须养成随时随地求知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2.2个人只有具备核心素质,才能实现终身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越来越普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已逐渐成为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伴随而来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复杂多样,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都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交流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时代,促进了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工作职位,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个人只有具备很轻的抗干扰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对社会还是高职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都至关重要,只有他们的核心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3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如一些高职院校创立校园文化周、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置独居特色的文化活动,如食品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世界粮食周”、“爱粮节粮日”、“食品安全月”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和相关培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石。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养基础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的建设,仅依靠校园文化远远不够,应根据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修订培养目标,建立与培养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与企业中利用自我能力快速适应并有所贡献。

  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教学资源优势,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例如积极开展校外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现实企业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了解企业和社会,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需求,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3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新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无法适用,必须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大学生文化素养、精神素养、职业素养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学习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一定要进行合理的量化细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查时,应综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思想素质过硬、终身学习能力强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篇二: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精品文档.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化底蕴,增强化自信,积淀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

  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

  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

  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课题组认为,

  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

  式。

  第四,深入生活能促进学生社会参与。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

  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

  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暑假的职业启蒙之旅中,学

  生走进各行各业,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了解各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服

  务对象、劳动报酬、行业差异、社会分工等,增强自己对各个行业

  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使自己很快融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第五,科学实践能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学生在课程实

  践中,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

  为具体,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动手机会。无论春夏秋冬的哪一季课程,我们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职业启蒙之旅的课程中,学生走上街头当一天清洁工、

  走进社区做一天义工;在收获秋天的课程中,学生亲手采摘、劳作,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将所学知识在劳动中应用,有时学生在劳动中还能有一

  点创新,那更是老师们所喜闻乐见的。“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问

  .精品文档.

  题。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参与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不失为培养学生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4

  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

  

  

篇三: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重视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教师》一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是诗歌的积淀。我认为小学阶段背诵二三百首诗歌不成问题。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300首诗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学期25首,一

  周一首多一点,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唯有滚瓜烂熟,才能一辈子不忘。当然,现当代优秀的儿童诗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公认的。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应该让学生背诵。我反对死记硬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化的种子。

  3.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

  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例如李白《赠汪伦》一诗,如果问“从哪里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深厚?”这就是浅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时,才赶相送?”这就是真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联系俩人关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答案不是用“对”“错”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衡量的。例如用“孙行者”做上联,要学生答出它的下联。学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适之”,也可以答“祖冲之”,都是对的答案。但相比较而言“祖冲之”对得更工整,更恰当,因此就更为优秀。如果把学生思维打开,让每位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那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熠熠生辉。

  3.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

  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广大一线教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学生学习一课,练习一课,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篇四: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有这些

  1.重视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文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文章,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文,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是诗歌的积淀。我认为小学阶段背诵二三百首诗歌不成问题。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300首诗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学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点,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唯有滚瓜烂熟,才能一辈子不忘。当然,现当代优秀的儿童诗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公认的。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文,应该让学生背诵。我反对死记硬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3.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例如李白《赠汪伦》一诗,如果问“从哪里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深厚?”这就是浅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时,才赶来相送?”这就是真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联系俩人关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文答案不是用“对”“错”来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来衡量的。例如用“孙行者”做上联,要学生答出它的下联。学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适之”,也可以答“祖冲之”,都是对的答案。但相比较而言“祖冲之”对得更工整,更恰当,因此就更为优秀。如果把学生思维打开,让每位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那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熠熠生辉。

  3.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广大一线教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文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学生学习一课,练习一课,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议

  1.起点高一点。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

  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从零起点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挑战的乐趣。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2.容量大一点。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细嚼慢咽”。而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其实我们的前辈、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篇五: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

  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

  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6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

  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6Happy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

  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三年级上册U3Lookatmynos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areyou?及其应答Ia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you。Howare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amfine,thankyou./Fine,thanks./Verywell,thank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right./Not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you?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

  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再如在Myfavorite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rful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favorite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inTianji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

  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篇六: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析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

  策略

  作者:于家泉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1期

  摘要:教育事业是关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无论学生处于哪一阶段都应当接受与之相匹配的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部门日常工作中更应当那个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故而,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此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还并未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还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文章将从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寻找解决方式,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素养;培育;有效策略

  高职教育是许多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家长以往借由学校教育敦促学生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日后能更高的适工作对其提出的要求。在我国国家经济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为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相较以往更多的机会,伴随着机会的出现就需要年轻人将自身的素养不断提升,以便能够更好的把握机会。数学素养的培育是许多高职院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数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许多学生往往忽略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一、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

  由于时代不同就导致各个阶段社会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不一致,我国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认识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飞速的提升。经过反复实践过程,目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看法。数学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能够使正确理解数学、形成独立判断并能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素养[1]。在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知识当中,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是最难以掌握的。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辩证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自我思考意识,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但经由教学实践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并不具备此项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乃至工作生活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核心素养二者互为表里,良好的数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可以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数学核心素养一旦养成,将能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数学核心素养相较于数學学科知识来讲,是一个更高阶的词汇。若具备数学核心素

  养,则一定会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只重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却并未一定会养成数学核心素养[2]。因此,数学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

  我国目前虽在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程在不断推进,但由于我国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项目上起步晚、高职院校发展起步低的状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展情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应当加快其改革步伐,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3]。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招生数量日益增加,而学生的质量却每况愈下。学校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因此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就会产生无暇顾及的情况,难以保障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再者,高职院校的创建初衷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士,大多数学生选择来高职院校求学的原因也是想掌握一门专业技术[4]。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自然也并不会参与到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去。在传统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在此方面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适应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节奏。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点多、难理解的特质[5]。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这无疑是对这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数学内容较难本身就成为了许多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的原因,而数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许多高职学生因此会放弃数学科目知识的学习,进而失去培养数学核心思维能力的机会。高职学生目前缺少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兴趣,进而也对数学核心素养失去了探索的欲望。这种情况对于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来讲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未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把加强学生技术能力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6]。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教育中,一些教师已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把这一项活动加入到其日常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去,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现阶段仍有一部分教师,未能清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以及具体作用,从而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有一定错误,导致其未能加入到推进高职学生素养的工作当中来。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对其实践产生影响的认识[7]。这种思想意识会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不愿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去。鼓励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如若第一步就无法进行,那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后续步骤就无法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作为重点性问题去跟进,究其根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未进行有效的重视,更有甚者采取放任的态度,这些都将十分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养成。

  (四)重理论而轻视实践

  

篇七: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四热点深度挖掘提升思维张力时政热点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它的共性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产生原因社会大背景与发生的小环境以及产生效应等彼此都相关联所以深度挖掘热点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并列式和推理递进式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宽度与深度主动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和分析问题也体现国考卷对微观和中观知识的考查要求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时政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高考要求,做好教学与考试的衔接2017年国考的试题,仍然坚持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注重挖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强化了学科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较好地实现了考查目标,积极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具有突出价值引领、结合时事政治、重视学科素养、坚持稳中求新的命题特点。命题的这些基本特征启示高中教学要坚持学科立德树人的大方向,在深入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基本知识的深入解读和适当拓展,强化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的联系,优化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梳理好“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同时以生活化与时政化的热点问题作为问题导向,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实践解决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创设热点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探索落实和改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点是结合教材,创设热点情境,激发学生的

  1/5

  兴趣,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敏锐捕捉到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时政热点,并将之引入课堂,继而师生共同开发、探究这些课程资源,则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时政综合素养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强化了政治认同感。如《世界文化多样性》这堂课我进行了如此设计:第一,作为泉州人,你知道泉州有哪些节日和文化遗产?第二泉州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首批“东亚文化之都”,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第三,我国实行一带一路战略,泉州与之关系如何?第四,如果你是市长,你会如何抓住机遇并进行前瞻性规划?第五,你作为泉州市民,有哪些责任担当,对未来发展有何展望?由于取材既是当前热点,又是学生的家乡,容易引起他们思想感情的共鸣,结果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文化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文化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如第一问题,泉州有多少文化遗产,学生积极得不得了,七嘴八舌讨论和发言。如九日山摩崖题刻、泉州天后宫、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泉州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洛阳桥像等多元文化史迹。还有南音、北管、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陶瓷、惠女服饰。第二三问题学生就谈到,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

  2/5

  之路”重要起点(如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其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况且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就业率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关于第四五问题,学生还爆料说,2015年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还曾在2016年就登上《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并进入二线宜居城市行列。泉州今后发展潜力具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大有所为等,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分别从文化遗产重要性、宣传保护、合理规划、志愿者、借助品牌、挖掘传承、责任担当、文化交流等角度去分析,相当不错,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落实了教学目标,也推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升。

  三、巧借时政热点,培养理性思维众所周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始终是政治教学富有生命力的特征。作为政治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国际新闻和热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进行的改革和发展,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从理论上和实际行动上关注和支持国家改革,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雄安新区设立等。为此我在班里开展了“课前3分钟时政新闻”以及每周一次“时政大探讨”等活动,筛选和教材内容相联系的又能结合学生现实部分引用到课堂,如在讲到

  3/5

  《弘扬民族精神》时,我就结合“十四年抗战”新提法。设计四个问题,第一“八年抗战”的说法具体指哪个时间段?第二“十四年抗战”说法有何根据?第三,新提法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第四,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何弘扬?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八年抗战及十四年抗战”说法引起学生的讨论,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如何界定,二者关系如何?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如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那为什么之前只提八年抗战,现在反而要更正呢?还原历史,正视历史,依托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进行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加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科学分析态度和理性精神,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热点深度挖掘,提升思维张力时政热点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它的共性,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产生原因、社会大背景与发生的小环境以及产生效应等彼此都相关联,所以深度挖掘热点,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并列式和推理递进式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宽度与深度,主动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和分析问题,也体现国考卷对微观和中观知识的考查要求。所以借助一周一次的时政大探讨,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和锻炼学生。

  4/5

  五、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大力倡导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政治教师要自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运用,理清核心素?B与原来三维度目标的关系,找准切入点,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与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加工、运用和综合归纳时政信息能力,有效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5

  

  

篇八: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提升核心素养策略_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篇一【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其

  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文化底蕴,是一种普遍的素养,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培养策略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即个体在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对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核心”则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使人们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去适应不同的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和终身性。一,基础性。无论什么课程,学生只有能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有可能去完成它。语文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以及长期的积累,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二,动态性。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积累起来的。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一定教育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一个又一个教育阶段的飞跃,只有不断阶梯式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拓宽知识,才会让一个人的学识、阅历、能力、价值观等不断丰满。三,终身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遣词造句,到文辞飞扬,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着语文的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在不断积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持续长久的能力和习惯,而将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最根本的素养。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为了强化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成

  绩的评判者,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一些有创新性的见地用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简单重复地死记硬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将语文教学融于生活,融于自然、融于社会、使学生在自我生活中选择性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重视阅读,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内阅读,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潜心阅读。其二,重视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佳作,更需要重视国学经典阅读学习,如《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扩大课堂化教学的外延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策划、互助合作、分析交流、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创建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

  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如虚实情境、观念情境、社会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讨论、思考以及阅读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赠汪伦》,诗词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汪伦对李白的真挚友谊,这种浅显的问题,学生们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上来,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无情”。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吃不送,偏偏这个时候送”,这种真实的情景和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对两人的友情展开丰富的想象。此外,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从课内外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知识的积累、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从启迪反思、开阔视野等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外延,更要从教学方式上矫正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通过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时,“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篇九: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也是目前企业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所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目前我国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助力于我国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提升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指出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各有不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来说,培养学生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培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关键要点。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原则[2]。这些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目前我国学术界与职业实践界在关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上有所区别:学术界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是:职业核心素养隶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范畴,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等[3]。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定义则更为详细,职业素养不单单指个人的工作水平的高低,技术的熟练度等,还包括个体的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工作中与人交往、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等,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概念。

  职业核心素养指的是高职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所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各种内隐品质,是一种能够主动适应多变的社会化生产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意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仍然是以中职毕业生及高考分流后的学生为主,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缺少明确的想法,在择业时存“随大流”的现象。其次,高职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职业认同感。出现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缺少独立思维能力、自我认同感较低、等现象。

  (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高职学校课程体系中缺乏明确有效的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与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就业形势衔接不紧密。高职院校存在着“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文素养与职业专业素养不相匹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异化,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校育人系统与企业用人之间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素养于院校为学生培育的职业素养之间存在偏差。高职院校是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承担着向用人单位输送各种类别人才的职责。然而现状是企业方“用工荒”,校方“就业难”。有些高职学校为了向普通本科看齐,增设大量的热门专业,力求在专业建设上实现“大而全”,而对于师资和学生培养的质量缺少充足的考量,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

  (一)重视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培养高职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文化课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高职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发挥文化课程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文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也要随之调整,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的就业观念、自我认同感、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纳入文化课程的考核范围。高职学校可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等,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之中。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参与实训,

  通过种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领域也有全面的认知,可以应对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因无法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产生种种不适的问题。

  (二)将职业核心素养渗入课程体系之中

  地方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企业的要求开发跨学科素养或者跨学科内容主题的课程[4]。首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突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职学校的课程目标不再是只关注学生对于某一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工作情景的应变能力,这是一种跨知识领域综合性的学习。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比起传授单独的某一门技术,培养学生在未来选择职业领域内的任一岗位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创造力与批判思维能力才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从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发展、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第二,以学生就业为重要目标,以市场作为办学导向的高职院校更加应该重视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贯穿着工作责任心、精益求精与认真负责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各种素养。

  (三)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依据专业建立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来培育一支高水准“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丰富师资队伍的来源,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招聘中要坚持学术修养与职业技能并重,将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纳入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的现代社会。其次,加大对职教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高职教师去参与进修与实训,了解行业的最新成果,并且培养一只骨干教师队伍,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最后,要规范化职教师资的培训过程与考核机制。打破模块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在高职生的求学生涯中,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多参与实训,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训从技术技能到个人认知的转变,而不是只注重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些专业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如某学校汽车制造专业的采取“一体化教学”,车间成为了学生的课堂,老师讲授完知识学生就可以立刻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打破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

  隔阂,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并且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随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的认知也更清晰。

  (四)效仿德国双元制模式,形成校企协作双元育人模式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让学生进入企业,提供与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对口的实践技能训练。为学生安排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成为学徒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学习专业技术、文化素养知识,也就是所谓的“企业课堂”,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职工身上学习到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在这种工作情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工作岗位日常,了解工作的流程与艰辛,锻炼自身的意志力。目前高职学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明显,究其根源在于企业与学校在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壁垒,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错位”,要想打破壁垒,破解问题。就需要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合作办学,让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主体,形成校企合作育人与产教高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2]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3-97.

  [3]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4):52-56+65.)

  [4]陈宏艳,徐国庆.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8(03):57-61.

  作者简介:左玉茹,女,1997.9,汉,河南省信阳市,硕士在读,无职称,职业教育

  1

  234

  

  

篇十: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

  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各个学科和年级都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但是从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所以导致高中化学教学优势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辨识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意识得不到培养,最终影响了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化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而这些能力也是每一个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需要具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促进高中生的综合发展。

  1.当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1.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验教学

  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分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熟不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才能直观的学习,才能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但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和概念,甚至长期的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有

  一些教师会把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目标,所以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讲述更多的知识会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学生是否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则没有引起重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了。

  1.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新课改明确提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围绕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完全没有参考学生意见的意识,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层次开展分层教学,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怎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呢?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高中化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有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宏观辨识能力的培养等等,而这些能力又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因此在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为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开展教学可以使教师有意识的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起到

  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对教师的职业水平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因为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科学探究能力正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就像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了“燃烧”的实验,首先准备纸张和烧杯,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燃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化学反应和能量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能量的转换同时有个了解,同时也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辩论思维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辩论思维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辩论思维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就像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化学《保护生存环境》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开展本节课程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讨论内容的明确学生们就可以自己的生活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仅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辩论思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1.引入化学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加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比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化学名人事迹进行教学。比如我引入了著名化学家的化学成就,同时讲述了这些化学成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伟大化学家身上的事迹,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投身科技创新的精神品质,做新时代里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成员,而这正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改对高中化学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20).49,51.

  [2]胡春菊.试论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12).50.

  [3]李伍.论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9,(12).38.

  

  

篇十一: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及培养策略研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本文以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和讨论。

  标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国家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具有时代意义、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1〕。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需要。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方针〔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后融入教学中,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改革,颇有成效,但部分初高中教学课程仍旧以应试教育为基础,无法与素质教育真正接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和提升,因此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创新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深化综合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成效的必然选择。

  3.是提高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需要。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在21世纪,我国最不缺的是劳动力资源,但最缺的是高素质、高技术的尖端人才,因此,对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新鲜血液是适应全球教育改革趋势、提高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2〕。文化是人类存于世的根和灵魂,文化基础强调学习和掌握人文、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就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重视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注重文化的内在涵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并有效地培养创新、理性、批判的思维方式,进一步

  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发展〔3〕。自主发展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习,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勤于反思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学生要学会规划人生,拥有一个健康生活发展身心。自主发展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认识自我价值和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人是社会人,任何人都脱离不了与社会的交集,因此处理好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社会参与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创新思维,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点

  1.科学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具有科学

  性,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规律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确保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包容性〔4〕和广泛性。一般来说,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包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成为核心素养,只有对人的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转化为核心素养。从素养的内容来看,素养包含了人们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所有的能力、意志和精神等。

  3.时代性和民族性。学生是社会稳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出时代发展背景下对高素质、高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性。

  4.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核心素养是从素养中延伸出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学校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

  四、當前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薄弱。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部分学生缺乏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缺乏自觉意识、自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感恩意识淡薄。同时,社会意

  识薄弱,缺乏责任担当、奉献社会精神,适应社会能力较弱。

  2.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大学生活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变成了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被动式学习,同时对职业期望过高,对自身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虽然教师大多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但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仍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缺乏创新,大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且灌输式的教学使得课堂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压抑僵硬,不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当前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深入关注学情,学生多数被动依赖教师,接受灌输式教学,欠缺主动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五、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和途径

  1.打造学术型教师团队。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有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坚持更新教师育人观念,强化教师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应大力提倡校本研修“课程化”、课题研究“大众化”,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和校本习题,实现教材和习题校本化,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使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手,形成学校的教研梯队,营造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打造专家型、学术型教师队伍。

  

篇十二: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

  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

  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6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6Happy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

  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

  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三年级上册U3Lookatmynos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areyou?及其应答Ia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you.Howare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amfine,thankyou./Fine,thanks./Verywell,thank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right./Not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you?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再如在Myfavorite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rful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

  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favorite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inTianji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

  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篇十三: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法治意识素养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上入手通过向学生讲解案例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节目写出观后感并有效交流从而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实现教育的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张晓平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8期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此,要充分挖掘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契合度,多角度、多侧面地实现教学的融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培养策略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加强核心素养教学成为各科教学的主旋律。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寻找实施维度和策略,成为当前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命题。

  一、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素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要从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观念、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落实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育发展中要从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上入手。如学生在学习政治生活模块知识时,由于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从做好政治知识讲述工作上入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二)理性精神

  随着网络新型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等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很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加之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旦出现自身价值观缺失等现象,势必难以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来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三)法治观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法制观念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基础上的,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所以,教师要运用好参与方式,从法治意识上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法治功能以及原则,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如果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展示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是前三种素养的落脚点。教师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要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个体之间的影响,积极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参与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政治认同素养上的培养

  教师首先要通过以身作则来对学生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的政治信仰不足,那么在教学中势必会出现消极的思想,这样也就影响到了教育的效果。其次,要通过政治生活等模块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做好理性精神素养的培养

  要培养好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教师首先要从实际生活案例上入手,借助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其次,“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好典型的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意识素养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上入手,通过向学生讲解案例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节目,写出观后感,并有效交流,从而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要将宪法教育贯穿于法治教育的始终,要明白培养法治意识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根本法地位。

  (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有公共参与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公共参与知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参与中,一些中学生缺乏公共参与的常识,同时也暴露出情绪化、无序化等问题,一些正常的权利实践却异化成极端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政治生活模块有着丰富的公共素养的教学内容,通过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笔者主张通过校本活动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平台,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上出发,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各模块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和课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培育路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8):56.

  [2]孟波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6768.

  

  

篇十四: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目前来看,部分学生,包括父母在内,都忽视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对语文教育的认知度较低,进而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高中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

  故而语文老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性进行了探析,最后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各式各样的思维、写作技巧和传统文化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加深对中国古文的理解与研究,引导学生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与个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讲,素养包括道德、人格、说话举止等多个方面。它是许多方面的不同表达,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就更加需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基于文化的独立发展、社会参与等,协调国家认同的18个要点。

  高中对于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时刻,也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刻。高中教育是黄金教育阶段,而核心素养为此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负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阅读和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语文阅读是对语文技能的完整描述,语文阅读元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习得、语文技能、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另外,它是新课程基本标准的重要概念。“语文素养”的内容分为六个级别:第一,重要的语文理解能力。第二,丰富的语文积累。第三,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第四,优秀的学习习惯。第五,丰富的知识积累。第六,举止规范。它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基本的语文技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科学精神和审美品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好好做人,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性

  当今的语文教育应考虑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目前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必须及时解决。目前,全国各地的高中教师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结合学校和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法。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导致相对稳定和暂时的发展。因此,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

  的,它的应用分布十分广泛,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认识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紧迫性,应与生活相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预习阶段的知识面拓展

  首先,加强素养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于高中生来说,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下学生才能逐渐成长。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预习是对即将要学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与理解的过程,不但可以扩大知识面,还能进一步加深认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在语文课程中加入素养培养环节可以将一些基础知识放在前面,将复杂的内容分成几个大的模块,然后向学生进行逐步讲解,便于学生掌握。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建议老师支持和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将核心素养应用于课程中去,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素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学难点进行合理拆分。在课程中,通过将相对较大的学习目标划分为几个较小的项目,方便学生快速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明确地划分教学目标的方法更适用于当今学生的认知系统,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这就是为什么素养培育在高中课程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利用核心素养有助于高中生语文习能力的提高,利于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提升学生语文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文能力的开发和应用是高中语文阅读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语文技能的基础,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文习能力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高中生学习,例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在进行简单的讲解之后,我宣布将其让学生用戏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他们立即兴奋起来,并详细询问了活动的要求,当看到每个人都热衷于参加活动时,我说了下一具体的要求,首先,对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分析角色出现的场景,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等,同时,就这些角色的做一个简短的自传。其次,了解当时的习俗和习惯,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调整。最后,完成剧本的制作以及角色的扮演,同学们很快对此产生了兴趣,这种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开发和应用技能,加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早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应该专注于在指导过程中积极思考的优秀学生,通过使用互動式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提问、对话和交谈来刺激课堂环境,让学生融入课堂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该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详尽地视觉解释和各种修辞技巧吸引读者。在教授本文时,首先,要引导同学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境。通过提问题、讨论和阅读的方式来教书,例如,让学生回答第四段描述了哪种场景,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或

  者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找出一种修辞手法,看看哪个组找得最多,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意境。互动式学习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发散思维。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分组辩论探究,培养学生批判和思辨能力

  

篇十五: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作者:沈民权来源:《职业》2021年第07期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研究制订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领域。本文结合旅游业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研究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进而提出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各方在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研究还显得较为薄弱。研究制订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有内容和层次上的区分,职业教育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领域。本文结合旅游业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从而梳理出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进而提出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的重新审视

  核心素养指向“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要建构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先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我们从旅游的本质要求、旅游新业态的要求,以及新旅游人的成长等视角来重新定位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

  (一)旅游本质的视角

  旅游有其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学术界对旅游的本质一直存有争议。我们有必要了解“旅游”与“旅游活动”“旅游产业与系统”“旅游现象与影响”等之间的关联,在多层结构互动中把握旅游的本质。旅游首先是一种人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在这种需要的支配下可能产生各种行为和活动;再次是旅游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出的一系列提供和丰富这种活动的产业和系统;最

  后是由于人的频繁交往而造成人地关系、人群关系发生变异。这种理解厘清了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游客的核心诉求正在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旅游业作为幸福导向、健康导向、文明导向的产业,被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所以,旅游以及学习旅游,能愉悦身心、增长见识、提升审美、和谐人际、塑造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这又恰恰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水平、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二)旅游业发展的视角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国际性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旅游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新时代旅游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我国旅游业由主要依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二是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科技与文化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随着旅游消费品质化、个性化、休闲化需求稳步攀升,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更为广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主客共享理念与旅游要素拓展。旅游目的地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新空间。人们基于对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积极营造有温度、有内涵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随着旅游业发展转向全域旅游模式,旅游人才培养也应从“技能人”模式切换到“全人”模式。

  (三)新旅游人成长的视角

  研究职业教育各专业的育人定位,必须了解我们的培养对象,了解他们的年龄及其心理特点,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看问题。对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界定,突出“存大同、求小异”的思路:一方面确定为“职业教育类”,研究对象包括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学生,随着“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推进,中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交叠与融合也将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限定了“旅游类专业”范围,涵盖了高职院校之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中职学校之高星级饭店、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外语、导游服务、景区服务

  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康养休闲旅游服务(新增)等专业;技工院校之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

  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年龄大都介于15~21岁之间,这些未来的旅游人,正处在“成人”阶段,这与旅游之“全人”是合拍的;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求新求变,有更多“+”的可能,这与旅游业的发展之日新月异,特别需要“新人”,需要创新、创意是契合的。因而,相对于知识的教育,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育,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创新意识等素养的培育更为紧迫。

  (四)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的重新定位

  据上,旅游已经从对“美丽风景”的追逐走向对“美好生活”的追寻,旅游是主客共享美好生活、共享一段美好记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要从基于基础旅游要素(旅行社、景区、酒店)的发展模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基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因而,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要把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重新定位为“能够提供有品质的服务的有品质的旅游人”,从而在旅游新时代,把人的服务做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機器换人”的历史进程里更加重视旅游的人文关怀,更加突出“人”的温度。

  三、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与特点

  (一)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是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我们把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品质旅游人素养,并从专业与学科素养、思想与人文素养、信息与创新素养、身心与人际素养等几个方面建构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专业与学科素养,是指旅游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主要包括旅游职业基础能力(从事旅游相关职业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旅游岗位基础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以及旅游职业扩展能力(发展和迁移能力)。

  思想与人文素养,一是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表述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人格、优良品德。二是文化素养,指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是审美素养,指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相应的审美力,以及胸怀宽广的审美心。

  信息与创新素养,是信息时代旅游新业态对旅游人提出的更高要求。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社会的责任。其中,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创新素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四个方面。在新时期文旅融合、旅游业态更新频率加快的背景下,创新素养是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身心与人际素养,包含“对己”“对人”两个层面的素养。“对己”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强健身体、自我管理等;“对人”则是人际交往素养,主要是指周全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在旅游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领袖气质、团队意识、国际视野、沟通能力、表达技巧等。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守住“核”。即把握“品质”二字,提供“品质服务”,做“品质旅游人”,成为“能够提供有品质服务的有品质的旅游人”。

  ——突出“新”。适应旅游新业态,鼓励创新创意。

  ——强调“+”。针对旅游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更重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强调能力复合,呈现开放性、国际化。

  四、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与措施

  (一)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坚持产教融合,明确以校企合作、共建共育为特征的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在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应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从行业企业对新时期旅游人才规格、素养的要求入手,在培养路径选择与措施安排上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特点。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措施

  1.学校与企业: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情境

  一是职业情境。旅游类专业人才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情境导向特点,职业院校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创设干预性的职业情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职业活动。

  二是文化情境。基于旅游类专业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需求,职业院校要创新渗透式文化体系,创设文化环境,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时时处处滋养学生,彰显人文的力量。

  三是科技情境。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活力显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生命力,“互联网+”、大数据、旅游电商……在学校也要能看到它们的影子,要让它们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情境。综合性学校也需要把其他专业的元素叠加到旅游中去,做好职业院校的“旅游+”。

  2.学生与教师:多向互动中形成成长共同体

  职业院校的师生互动是多维多向开展的。“师”既指学校的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与其他教师,也指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生”不仅指在校学生,也包括毕业生,特别是仍坚持在本领域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仅在校园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学生(毕业生)在职场反复锤炼,不断积累和强化。所以,“双师”的作用毋庸多言,职业院校更需要追踪已经毕业的学生,同时把优秀毕业生视作最值得珍惜和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回馈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作用。也正是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同步提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自然也就形成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3.课程与活动:多维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阵地

  专业课程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在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各课程模块要注重“厚文化”与“重发展”的教学价值取向,突显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抓好四类课程的建设:专业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体现“精”的特点;选修课程是体现本校特色和业态特色的课程,要体现“宽”的特点;实践课程是联接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纽带课程,要体现“实”的特点;社团课程是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田野,要体现“活”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新业态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学科壁垒逐渐打破,课程整合更加多维,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以学定教”提供了更多可能。

  4.教学与评价:革新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对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要作进一步的变革。可以将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与“体验”特性移植到教学与评价中来;要在职业情境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与拓展式活动;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与校企互动;组织“团队复盘”开展教学反思,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强化学生的旅游认知、价值认同、情感投入、審美体验,为“品质旅游人”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更大的作用。

  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其依据、内容、评价主体的参与度、评价作用等多方面将发生较大变革,应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依据数据化、评价内容情境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特点,评价的结果也要有助于发现不同群体学生素养的差异,以此探索学生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五、小结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在旅游新业态背景下,需要政、行、企、校联合发力,培养有旅游情怀的“品质旅游人”,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幸福产业添彩。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3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2]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23).[4]李杜红,蒋剑岚,曹诗图.试论旅游与人的全面发展[J].旅游研究,2011(12).(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篇十六: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需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将核心素养融入进来,对学生展开有效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做出解析,然后分析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指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关注的要点,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给广大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一些参考,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指导,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1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解析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所演变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在一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形成的一些素养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具有不同的体现形式。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讲,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信息敏感性,也就是学生要能够对信息的特征、内涵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要素,形成敏感性,能够在接触到信息的

  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自律,发挥出个体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

  发展。

  程。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提前就做好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对学生实现有效培育。第二,以学定教。在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以学定教也是一个需要注重的要点。所谓的以学定教,指的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与核心素养水平展开有效评价,然后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和具体模式。第三,理实结合。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到理实结合这一要点,也就是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展开实践练习,在理实结合的模式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篇十七: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培养学生思维与核心素养的策略

  作者:杨翠芹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良好的思维与核心素养是新形势下学生必备的素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着手,探讨初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发展;教学

  一、思維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

  (一)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外,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也非常关键。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人格修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在学科学习过程中产生,它体现回归学科本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想品格,由此可见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二)意义

  1.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其特征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事物的本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次,使学生学会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他们面对不同的文本时,能够灵活敏捷地思考问题,随机应变,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后,让学生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深入地思考,宏观地把握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学生通过思维发展与提升,训练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从而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2.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概况来说,主要有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创新与文化理解四个部分,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三个方面的途径。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重要的思维载体,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还是重要的审美对象。思维发展与提升和其他因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在学习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增强语言感知,使学生更加深刻独立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眼光,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它对文化传承与理解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历史文化时,运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取其精华,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其糟粕,理解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精髓。因此,协调思维的发展,可以改善与其他三方面的关系,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教学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

  (一)培育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发展需求,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灵活地变通课堂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设备等,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让学生真正爱学习、会学习、乐学习,这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必备基础。

  (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现代学习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而是要以灵活的思维实现创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思维方法,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也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就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耐心启发对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也很重要,在大胆质疑与思考中,从不同角度实现文本对话,将课文内容关联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核心素养。

  (三)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树立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这些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成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想要实现教改目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基于新课标的发展要求,主动更新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让课堂充满动力与活力,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力。

  三、结语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质疑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布置学习任务,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自主收集知识、探讨交流、阐述观点。这样学生不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人际交往。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也能提升能力,这才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海涛.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观[J].宜宾学院学报,2004(5):16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Sukhomlinsky.HighSchoolinPavleche[M].SovietUnion:EducationalSciencePress,1999:23.

  [3]毛小凤.论中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0(3):15.

  [4]王松泉.论教学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1991(9):10.

  [5]金发根.浅论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J].现代(教育版),2013(01):100.

  

  

篇十八: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

 浅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学生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内容,贴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展开,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素养做出简单的建议.一、态度素养(一)语文态度素养的意义“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小学生学语文也是如此,态度决定小学生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力量,对语文学习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凡学习态度端正的小

  学生,其语文学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而且,学习态度具有很强的迁移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语文态度素养的结构语文态度素养是由众多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是一种意向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因素是:1.语文学习的意愿.2.语文学习的兴趣。3。语文学习的习惯.在以上三个因素中,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三)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通过分析,语文学习态度养成的主要指标罗列如下:1。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2.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3.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二、语言素养小学生学语文的关键之所在是学好语言。应该说,“语言素养”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下面,对这个关

  键因素做三点分析:(一)语言素养的结构“语言素养”是“一体两翼”的综合体:语言是体,情感和

  思维是两翼.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语言是“主体”语言素养包括三个要素:语言、情感和思维。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它是本质.其他两项都是基本属性,应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之中,既不能凌驾其上,也不能游离其外。(1)语言的内容。小学生学习的“语言”包括语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语言能力(听、说、读、习、写)。这里的“习”指的是“习作",“写"指的是“写字"。在小学阶段,要在“两点论"的基础上体现“重点论",准确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在“语言知识"里,“字、词、句”的学习比“段、篇”的学习更为关键,其核心是“句子".因为“字"“词"是语言的构成单位,而“句子”是语言使用的单位.小学生不应该研究语言的组成,而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表达。“段、篇”的学习是初中以后学习的关键所在了.二是:在“语言能力"里,“读、习、写”的学习比“听、说

  "的学习更为关键。在小学阶段,要利用学生的口语优势促进读、习、写能力的发展。简而言之,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学习的需要.

  三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比语言知识的学习更为关键。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知识的学习可以传授,能力的培养仅传授是不够的,需要大量训练,逐步习得。这就决定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优先和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2)语言的感受,简称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主要包括变化感、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语感有两个教学特性:一是强调整体把握,立足于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二是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语言修养。小学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打好基础。

  (3)语言的品质。学习语言,不能停留在一定的数量和表层上,应该进入到语言品质的习得。常言道:人有人品、字有字品,语言也有自己的品质。小学语文的语言品质主要有以下内容:语言的完整性、语言的条理性、语言的具体性、语言的组织性、语言的快速性、语言的准确性。

  2。情感是“左翼”中国传统文化是左尊右卑。我说情感是“左翼”就是想表明: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般来说,“情感”有比“思维"更重要

  的意义.由于受唯理智教育的影响较深,造成了教师在认识上的片面

  性,往往趋向于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目标的达成上。有的教案上找不到情感目标的内容,有的教案上虽有体现,但在课堂上却没有落实。由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销蚀,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和陶冶大大地削弱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要十分关注学生对情感的自身感悟和体验。

  3.思维是“右翼”。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在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上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思维发展总是与语言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也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培养要把握好两个“点”:

  (1)思维的诱发点.。(2)思维的转换点。(二)语言素养的类型任何一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是特定内容和特定形式的统一体。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

  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内容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语文不仅要注意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并把语言表达形式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

  1.语言表达方式。如词法、句式、句型、语段结构、文章框架等。

  2。语法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3.作者思维方式。(三)语言素养的层次语言素养有四个层次:认读、理解、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要着重于“积累”和“运用”.1.积累语言,包括四个基本方面:(1)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含的变化感、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段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诵背,等等。2.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

  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交流和运用。从知识划分,“运用语言”包括字词运用、句子运用、语段运用和篇章运用。不同的学段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第一学段侧重字词运用和句子运用,第二学段侧重句子运用和语段运用,第三学段侧重语段运用和篇章运用.

  从能力划分,“运用语言”包括听话运用、说话运用、阅读运用和习作运用。同样,不同的学段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第一学段侧重听话运用和说话运用,第二学段侧重阅读运用,第三学段侧重阅读运用和习作运用.

  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素养,它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观念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一)语文人文素养的使然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

  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及特有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

  (二)语文人文素养的内容语文课程和教学中的文化无处不在,而且博大精深。所以,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良好品质。以汉字文化素养为例,应着重研究三个学习策略:1。渗透汉字的字理。2。渗透汉字的演化。3.渗透汉字的故事。(三)语文人文素养的养成1。在语言积累中丰富人文知识。语言中有人文底蕴,精彩的语言中人文底蕴更为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对精彩的语言现象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人文意识。2.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精神。语文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这些意蕴要用心去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形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义。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观念是渐进的、沉淀的.

  3.在语言品读中体会人文意蕴。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再现作品形象,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理念上的共鸣。

  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说,态度素养是必备品质,语言素养是关键要素,人文素养是根本保证。或者说:态度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动力系统,语言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操练系统,而人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支撑系统。这三者共同构建起一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体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培育并非易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切实把新课标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有哪些18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