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9篇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化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1一、学科领域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 德、美术、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化优秀教学设计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1一、学科领域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
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二、学习目标任务1、情感目标(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感情。2、认知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3)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2)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学习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四、设计思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五、设计思路:1.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六、课件设计思路1、学习区(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________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七、学习过程(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
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
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
数量、形状、颜色、成因)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
记忆。(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
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交流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
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
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
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
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通用参考你我共享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正确读写“蔼、锡、毁”3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
“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萌发科学探究精神。5、对地球产生强烈的感激、热爱之情,知道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要爱护地球,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认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难点】地球美丽壮观而又渺小的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够,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说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学生更是很难体验;“生态平衡”、“生态灾难”等科学术语,亦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从电视上、书本上,有条件的可到网上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备有课文朗读、地球美丽、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护地球等内容的cai课件。【教学理念】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借助卫星资源优势,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帮助学生体会地球的特点,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读助悟、以悟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课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生灵,并且无
私地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2、对,她就是地球。让我们一起跟她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里,有几个地球?所以,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太
珍贵了,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问候她吧!(再读课题)
4、地球母亲非常高兴,正在欢迎我们呢!今天,我们就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地球。(播放课件封页,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观看相关图片。2、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想想: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三、细读课文,探究地球特点及环保的重要性学生自由读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一)感悟地球的美丽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同学们,我国的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时,拍摄了我们美丽家园的很多照片,老师有幸从杨利伟叔叔那儿弄到几张,你们想看吗?2、播放课件:美丽壮观、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的地球图片。①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自己的话,夸夸我们的地球。
②谁能根据课件中所观察到的图片,具体说说地球如何漂亮?着重从“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来体会地球的美丽。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将地球的美丽读出来。④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描写地球美丽的部分。3、地球的美丽仅仅在于她的外表美吗?你还从__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内在美?①读3、4自然段中有关的语句,理解“无私”“慷慨”,说说你从中体会到地球母亲的什么品质?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读3、4自然段中有关语句。4、导读:理解了课文意思之后,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谁再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感情去读;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二)体会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导语: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她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潜心读课文,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在书上。1、了解地球的渺小。①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课件出示有关文字,提
醒学生注意红色标记的字最能体现地球渺小,应重读。)②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后,播放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一叶扁舟”体会到地球的渺小。③课件出示说明方法及运用说明方法作用的比较题,学生在朗读中
感悟其作用。2、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①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你从这几个数字:“几百万
年、几亿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么?②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文字让学生朗读。)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谈。③过渡语:是呀,人类为了眼前的发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乱
挖乱采、过度开发,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摧残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她向我们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老师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
④展示人类毁坏资源、破坏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看。⑤看完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之后,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4自然段。⑥同学们,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说点什么吗?此时你又将怎么样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课件出示这句话)(三)领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环保的重要性1、展开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遨游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学间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2、激情呼唤。是呀!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可敬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①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看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灾难,你会想到什么标语呢?想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标语让学生齐读,展示全国各地保护地球的宣传图像以及保护地球的策略供学生观看参考。)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还面临着什么危害?组织学生根据课件拓展资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地球危害的办法。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每天,我们的地球有……》,学生听完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并将感受送入对诗歌的朗诵中。3、组织学生畅谈学文后的感想,让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4、总结升华: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
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精品模板助您成功
篇二: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
《匆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与核心要素,旨在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学习潜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真诚期盼。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真地按照“课标”精神引领自己的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也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体现。
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又发现了,在课堂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并不乏见,特别是合作学习的运用方面,不管是哪门课程,均在不加甄别地使用。似乎没有用上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就不是新课程意识下的课堂。于是乎,合作学习成了每堂课必备的“特色菜”。君不见,课伊始,教师早将学生的座位排成了“合作型”状,课堂上“四人小组合作合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课后留的作业设置上,让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时髦”作业也屡见不鲜。合作学习成了当下课堂的“统一标签”。特别是每回听课时,看到四张桌子合并,六个人一组,坐在旁边的那两位同学,侧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了学生,也别扭了我们听课的教师,
真不懂执教者的心里作何感想。难道这样的“排排座”,课堂上的“叽叽喳喳”,几下子的“交头接耳”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遭遇到了误区,请看下面的教例: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写感受,并有感情地读读,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小组里交流。请学习小组的组长作记录,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儿全班交流,同学们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注注,组长记录组员不理解的地方。)
师(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动):同学们,我们交流吧,哪个组先来?
生1:我读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认为,这句话是作者在为光阴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叹。
师:喔,说得真好!(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该生读的这句话。)好,下面全班齐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没有感情可言。)
师:还有谁想交流?生2:我读懂的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时光匆匆。生3:我读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他们告诉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师:说得真好,请大家读这一句。生:(齐读)。师:请同学们合作一下,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时间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课文中的句式。生:(合作学习)。(一分钟后,师示意学生发言。)生4:学习的时候,时间从勤奋中流过,玩耍时,时间从懒惰里过去。生5: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电视机前过去,睡觉时,日子从梦里过去。生6:运动的时候,时间从蹦跳中过去,作业时,时间
从本子上过去。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好,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在学习小组里合作的话写在课堂本上。
乍看这一教例,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用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示(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成果的正确率),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甚至达到了“短、频、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质疑,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效果会不会更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就无所谓“同心协力”,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衡量,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一、追溯“合作学习”的渊源及含义
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导并实施的。这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策略。它将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集体,为完成一个集体任务进行切磋,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诸多理念中,最重要当数互动观,它不再局限于师生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关系的拓展上。
二、有效“合作学习”的要素
基于对上述合作学习含义的理解,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指向:
任务的确立(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是学生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借助小集体的协作力量,在小组内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还以《匆匆》一文为例,如若要设计成“合作学
习”型的教学,我认为任务指向应该是,举全组之力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对此作出回答,读完课文之后,你们的一致感受是什么?这样的任务确立明确,也易于合作学习的操作。
2、合作学习应将“刀刃”装在难点的突破上: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动用这些,目的显而易见,是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难点服务。
3、合作学习必须“全员齐动”: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要参与展示,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而这,是针对以往班级授课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进行创意改进的“匠心”所在。教师课堂组织的力气就必须花在激发学生“全员齐动”上。课堂上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比较沉默、沉寂的小组,参与他们的合作、讨论,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前,教师就应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上下功夫,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气质,现有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尽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争使每个
篇三: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匆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与核心要素,旨在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学习潜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真诚期盼。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真地按照“课标”精神引领自己的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也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体现。
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又发现了,在课堂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并不乏见,特别是合作学习的运用方面,不管是哪门课程,均在不加甄别地使用.似乎没有用上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就不是新课程意识下的课堂。于是乎,合作学习成了每堂课必备的“特色菜"。君不见,课伊始,教师早将学生的座位排成了“合作型”状,课堂上“四人小组合作合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课后留的作业设置上,让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时髦"作业也屡见不鲜。合作学习成了当下课堂的“统一标签”.特别是每回听课时,看到四张桌子合并,六个人一组,坐在旁边的那两位同学,侧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了学生,也别扭了我们听课的教师,真不懂执教者的心里作何感想。难道这样的“排排座”,
课堂上的“叽叽喳喳”,几下子的“交头接耳”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遭遇到了误区,请看下面的教例: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写感受,并有感情地读读,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小组里交流.请学习小组的组长作记录,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儿全班交流,同学们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注注,组长记录组员不理解的地方.)
师(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动):同学们,我们交流吧,哪个组先来?
生1:我读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认为,这句话是作者在为光阴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叹。
师:喔,说得真好!(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该生读的这句话.)好,下面全班齐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没有感情可言。)师:还有谁想交流?生2:我读懂的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时光匆匆。
生3:我读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他们告诉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读这一句.生:(齐读)。师:请同学们合作一下,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时间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课文中的句式。生:(合作学习)。(一分钟后,师示意学生发言.)生4:学习的时候,时间从勤奋中流过,玩耍时,时间从懒惰里过去。生5: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电视机前过去,睡觉时,日子从梦里过去。生6:运动的时候,时间从蹦跳中过去,作业时,时间从本子上过去.师: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好,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在学习小组里合作的话写在课堂本上。乍看这一教例,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用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
示(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成果的正确率),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甚至达到了“短、频、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质疑,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效果会不会更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就无所谓“同心协力",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衡量,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一、追溯“合作学习"的渊源及含义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导并实施的。这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策略.它将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集体,为完成一个集体任务进行切磋,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学生在
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诸多理念中,最重要当数互动观,它不再局限于师生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关系的拓展上。
二、有效“合作学习"的要素基于对上述合作学习含义的理解,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任务的确立(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是学生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借助小集体的协作力量,在小组内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还以《匆匆》一文为例,如若要设计成“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我认为任务指向应该是,举全组之力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对此作出回答,读完课文之后,你们的一致感受是什么?这样的任务确立明确,也易于合作学习的操作。2、合作学习应将“刀刃”装在难点的突破上: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动用这些,目的显而易见,是希望藉学生的集
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难点服务。
3、合作学习必须“全员齐动”: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要参与展示,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而这,是针对以往班级授课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进行创意改进的“匠心”所在。教师课堂组织的力气就必须花在激发学生“全员齐动”上。课堂上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比较沉默、沉寂的小组,参与他们的合作、讨论,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前,教师就应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上下功夫,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气质,现有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尽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争使每个组的成员组成“旗鼓相当",这样有助于课堂学习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的荣辱"来迸发学生全员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激情。4、合作学习的成果必须多样化展示,允许在各组启发下的不断修正完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只展示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重在倡导小组能创造性地展示学习小组的合作成果。特别希望,后发言的小组能在其他发言小组的启迪下,不断地修正完善原有的决定,不走与前面小组一样的路,力求风格各异,
呈现多样化。当然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集体,不能把“我认为”老挂在嘴边。
三、“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恰当地运用它,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机,但切忌滥用。像以上我所举的那个教例就是滥用合作学习的典型,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巧用而不盲目让合作学习的标签满天飞。我想,这就关系到运用的时机问题了。用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卡壳"处。1、课堂是生成的,学生以自己的心灵世界解读文本,体验生活,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出现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一些“问题”。开放的课堂,学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我认为此刻,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如教学《麻雀》一文时,有位学生出乎我的教学预设,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爱心,眼睁睁地看着猎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无动于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时现身,说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猎狗的腹中餐了,老师,他为什么不马上唤回猎狗呢?此时,合作学习便到“发威“的时刻了。2、用在读写结合的一些训练点上:每一篇精读课文,总能挖掘出一两个对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点,由于学生的层次有异,如果统一步调要求,
势必造成“两极分化,中间膨胀不起来"的流弊。为此,若适当采用“合作学习",能取得以优扶差,集体受益的好效果。如学了《麻雀》、《猫》、《雪猴》、《鸟情》一组课文后,要求学生“合作创作1~2条的广告语"来呼唤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学生热情高涨,一条条充满了童真、爱心的广告语纷纷出炉,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见,课堂学习也因此被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3、用在课本剧的演练上: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适合于让学生表演。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等。这些课文的学习就适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合作编成课本剧,小组成员兼导演、编剧、演员、美编等的职责于一身,倾全组之力,再现文本的内容,并能融全组的理解与加工于创作中。这时的合作便能产生迷人的力量,这是“单枪匹马”独干难于企及的。4、用在习作的评改环节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习惯,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视的,而合作,能让小组成员就“旁观者读众”角色解读分析习作,能以“小眼睛”看习作的得与失,提出供参考的修改意见,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习作自改.实践证明,此环节用“合作学习",效果甚佳。
“合作学习”给语文课堂送来缕缕清新的风,但一定要慎用,用在“七寸”咽喉之处,她便能“疗效显著”;若滥用,让“合作学习"满堂飞的话,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初衷,反而会带来负功能,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慎用“合作学习”,还原其本应有的作用,让语文课堂不再浮躁,真正实现“洗去铅华见真章”来.
《忆江南》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小学生
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词作品中情感与美的熏陶.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的呆板方法进行教学,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没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品的无穷魅力。
《忆江南》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2、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教学重点:感悟作品的美。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实录:【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忆江南)【简介词的基本知识】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
(学生看书并思考)生回答问题:(略)师归纳: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了解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生一: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生二: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进一步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
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师:说说你的看法。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师:哦!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快说说.生1:我刚才又读了读这首词,虽然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描述只写了春花与春水,可我一闭上眼睛,就像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一般,不仅看到了红火的花、碧绿的江水,还看到了好多.有孩子们在放飞筝,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泳,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人们在田野里欢快地劳动、歌唱…….师:很好!你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同学们,我们去品味一篇文章,欣赏它的美,不能只局限于文字本身的描述。我们应该通过文字表面的描述,想到文章以外更多的东西。下面让我们一边听课文录音带,一边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去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江南春。(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带,一边展开想象)【结束语】师: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作者描述了美丽的江南春天,抒发了他对江南难以忘怀的情结和无尽的思念。词虽然短小,但特具情味,又能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已,确实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词,一起欣赏了它的无穷魅力,对它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我相信作者白居易和这一首《忆江南》将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教学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只是想改变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
讲析"的呆板做法,进行一些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尝试,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在整个40分钟的时间内,我始终被学生的激情感染着,我不仅为与学生一起欣赏《忆江南》这名篇佳作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我更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
1、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爱作品的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凸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前提。有的教师说:“我也想进行教学尝试与改革,可是我的学生素质太差,跟不上。既费事又耽误时间,还不如按老一套进行来得稳当."作为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其实,学生是很棒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篇四: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文件编号:1A-06-49-77-77小学数学信息化案例
A4打印/可编辑
文件编号:1A-06-49-77-77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一)平均数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生2:篮球。生3:乒乓球。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
你们看怎么样?生:好。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
文件编号:1A-06-49-77-77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老师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师:为什么?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老师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生:118,124.师: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
文件编号:1A-06-49-77-77
吗?胜利队:欢迎!师: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生:不同意!师:为什么?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师: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
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师:怎样求平均数呀?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老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
文件编号:1A-06-49-77-77
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篇五: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信息化教育即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一种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信息化应用案例
——四年级上册《计算机工具的认识》
西关实验小学
冯颖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按照预先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往往造成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正是长期以来教师习惯的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一、案例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GB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信息化教育(即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一种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年来,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下面就《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二、案例描述教学案例:《计算工具的认识》第一部分:自主探究阶段:
(一)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那从古至今,人类都有哪些计算的工具呢?它们发展的进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计算工具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计算器、算盘……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老师也搜集制作了一个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去了解计算工具。
(学生4人一组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浏览,查找有关资料。)师:通过在网上学习,你又对计算工具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结合网页内容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师:再给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查阅。感兴趣的问题可两人讨论。第二部分:了解应用阶段:(一)认识计算器师:那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介绍)师:那位同学愿意出一题大家帮忙算一算?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闯关游戏:(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3、遇到困难可使用求助热线进行帮助。)第三部分:拓展延伸阶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后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制作的网页中继续去了解,或者从互联网中查找资料
进行下载,我们来办一个相关的展览。三、案例分析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被动接受向自主获取知识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源于教师和书本:教师讲什么,书本中教什么,学生就接受到什么。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在本节教学的第一部分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报,之后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查阅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之中,网络的信息量大、选择性强等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知识的容量,并且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异,彻底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掌握学习的绝对主动权,自己驾驭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探索实践转变。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按键功能,在逐步的通过一道一道的题目计算来巩固。然而,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环境注定,学生已不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而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去解决计算器使用的一些重点,如:按顺序的两步计算、不按顺序的两步计算等,并在其中贯穿所谓的“求助热线”,加强对有困难学生的引导。
整个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只是在自主的运用,其思维也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被深化。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已不是指令性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尝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
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教学中,“通过网页搜集整理资料”和计算机设计“闯关游戏”这两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特别是后一环节,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加强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同时,学生将主动承担任务,如:读题、计算、键盘输入等,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可贵的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体验。
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其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积极创设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篇六: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7的乘法口诀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忆,创设情境1、复习1-6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现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
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2、情境引入:今日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好玩的摆帆船竞赛,竞赛就要开
头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
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
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答复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
是14……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日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索
1、自主探究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学习方式,绽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头独立探究。(2)假如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忙,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教师请教。(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依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2、合作沟通(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①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②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视频展现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3、查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1)大家骄傲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查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
篇七: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信息化数学教育教学案例铜陵市701小学方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21世纪人类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数学教育教学案例铜陵市701小学方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
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我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有的是洛阳火车站春运时间的客流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找规律》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找到一组,并且重复出现的规律。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利用图形摆出不同规律的图形,电脑给出一个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规律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他们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而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的特点。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三种有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拼法,让学生通过看计算机上的演示,清楚的了解如何讲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的体验。
又如:在《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实效性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量信息传载功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科技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再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生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
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篇八: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统计》1.案例说明该案例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
应用”的展示课,由刘后起等人设计,青岛市太平路小学王隽老师实施教学。这项研究性学
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课时的课堂教学,第二阶段为学生课后按小组进行的主动探究活动,最后召开“我是小统计家”的汇报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资料,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2。案例分析该案例首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指出学习者的思维特征和已有学习经验,并提出了应用
信息技术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的思想。接着描述了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
程标准,提出了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信息的广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
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交
流、自主学习等方式,利用计算机尝试探索发现新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该课堂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生动的卡通
世界“小神龙俱乐部”里,并介绍了一楼生日屋,二楼鲜花房、水果房,三楼游乐城,以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通过生日屋里的卡通形象设置的问题情景,让学
生在计算机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进行全班交流,初步了解统计的思想。在教学的第三个阶
段,让学生随机进入水果屋或鲜花屋,按照小神龙的要求动手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统计。教
学的第四个阶段,为了维持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设置了教学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来解决实际问题。
附: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的准备:
1.教师创设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2.查询关于统计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3.确定对学生评价的方面和标准,制定评价量规框架。
4.预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准备对应策略。
课前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会利用鼠标拖拉,单击与双击;回击数字键和回车键。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1课时.
教学活动
内容和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备注
间
一创设情1.介绍新朋友—-小1.学生听教师讲述1.输入网址,进入
创设具
境(3分钟)神龙。带同学们到2。动手操作,上网找小神龙俱乐部,真体的情境,声
小神龙俱乐部去做到小神龙俱乐部正实现网络环境画并茂,在多
客。
3.描述画面景象,进的教学
种感官的刺
2.它的家住在这里:入第一层参观
2.展示小神龙俱激下,吸引学
www。123.com让
乐部,在喜欢的情生的注意力
我们上网找找它。
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学
3.进入小神龙俱乐
生的学习兴
部你看到什么?画
趣,调动了学
面展示三层楼的布
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内容和时
间
二、简单的统计.(25
分钟)1。参观生日屋,分类理一理客人,了解统
计。
2。参观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局(一楼生日屋,二
楼鲜花房、水果房,
三楼游乐城)。你想
先参观那里?
1。参观生日屋,课
件演示小神龙过生
日的画面,你看都
有谁来了?
2。我们把来得客人
分一分,知道小猴
子、小猪、小狗来到了生日屋。3.小神龙可高兴了,可是它又皱起了眉头,该准备多少各自喜欢吃的食物呢?怎么数就能又快又清楚?请你把来的客人理一理,看谁的办法最巧妙.4。介绍你的方法,通过广播教室广播。5.像同学这样,竖着从下往上一个一个的排就是理一理。6.从画面上你还知道了什么?数一数客人,小神龙还要考考大家,小猴子比小狗多几只?谁能象小神龙这样提出问题,学生互相提问
1。学生观看课件的演示2。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看到的客人3。让学生在思考中,能主动地利用拖拉鼠标,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分类理一理4.学生汇报展示各种方法,同位讨论评选出最好的方法5。说一说怎样理一理。用这样的方法再理一理小客人6.学生互动,互相提问,描述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7.先想一想,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进行统计8.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喜悦
7.回忆刚才帮只小
神龙的过程,分一
分,理一理,数一数
就是统计
8.帮助小神龙解决
问题,它会想什么?
1。小神龙请大家继1。学生动手操作,
信息技术手段
1.演示俱乐部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演示热闹的生日场面,根据学生的回答闪动相关内容3.学生分类整理过程动态化,在操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专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4.通过广播教室进行广播,学生能及时的看到不同的方法,发挥网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5。用计算机再理一理,巩固接受的新知识。6.提供学生描述的大量信息7.帮助学生回忆
统计的过程
1.画面演示小神
备注
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以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计算机的操作,让学生更快的感受到数据的整理过程,形成统计意识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乐于交流和合作
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交流,开拓学生思维
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神龙
教学活动内容和时
间花房或水果房,进一步分类理一理数量的多少,会填写统计表
三、实战练习游乐城.(7分钟)
四、竞争神龙小使者(4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续参观二楼的鲜花拖动鼠标分一分,
房和水果房
理一理
2.鲜花房和水果房,2。数一数,填写统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计表,进一步完善
力喜欢哪一个就自统计的过程
己点击进入,按照3.在小组中交流说
小神龙的要求操作一说你还知道了什
3。如果遇到什么问么,扩大信息的交流
题可以向小组内同4.通过广播,可以看
学请教
到其他房间的情况
4。介绍你喜欢的房
间
小神龙请大家
为自己加油!
游乐城尽情游戏,ONE、TWO、
每完成一个游戏能THREE、我真棒.
够得到不同的奖励,
学生观察画
看看谁能最先完成面,根据小神龙的
1.快乐舞台
提问,分一分,理
画面展示,同学一理,数一数,并填
们跳舞唱歌演奏的写统计表。
情景。
学生观察画
2.聪明桥
面,根据提出的问
画面演示同学题确定分类标准,数
们过桥的情景,小一数进行统计
神龙提出问题,桥
上有()人,桥下有
()人,一共有()
人
1。小神龙要授予一1.参加竞选的学生
位同学小使者的称上台简单介绍
号,推选两位同学参2。学生按键选出心
加,请他们上台参目中的小使者。显
加竞选
示选举结果,学生
2.通过网络学生投共同数一数每人的
票,展示选举结果得票数,选出小使者
3。这么快就知道结3.体会计算机的本
果,谁的本领大
领大,统计的本领
大
信息技术手段
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类整理2。学生正确分类理一理,填完统计表后,计算机给予判断并奖励3。根据学生选择不同的房间,让学生有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接受更多信息。
制作一个游戏的程序,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作完成小神龙提出的问题。正确输入后,就能够得到不同数量的小朋友祝贺。完成最后一题后,会看到胜利的画面。
通过学生键盘输入,网络整理,计算机显示结果,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高效准确的统计,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了统计的速度,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同时在现实情境中,体验
备注
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在此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选择,让学生有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实现共同发展
在游戏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
创设具体的情境,声画并茂,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
内容和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备注
间
和理解了统计知
识
五、课堂小1.找一找,画一画,1.神龙小使者带领
将艺术与数
学生初
结
生活中的统计?课后同学舞蹈,快乐的下学综合,让学生感步形成统计
(1分钟)和同学一起做一做课
受到快乐。将所学的意识,在动
2。在音乐声中结束2。完成有趣的开放的数学知识与生手操作中发
愉快的旅程
性作业
活密切联系,解决现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
的最好方法
3。案例点评
数学统计思想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教学难度较大,而且学生的有意
注意也只能大约保持20分钟左右。该课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了
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和数学活动,化抽象为直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利用网络课件“小
神龙俱乐部”创设了一个声画并茂、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和一个个的问题情景,调动了学习
的积极性。并利用孩子喜欢的卡通游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
学生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思想。
篇九: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1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了。)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
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生:边读边欣赏。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生:这里的山太美了!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德国教
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片断4:情景的设置,乐学的源泉。师:这里的山很美,这里的水更美。现在我们坐着竹筏,到九曲溪上游览一番。请打开”九曲溪”。画面上出现了九曲溪的风光,溪水很静,很清,几条竹筏在水面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漂行,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能身在其中而欣喜,时而为清绿的水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这天下美景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山水这间,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片断5:广阔的空间,自由地探究。师:武夷山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可以点击”美丽的武夷山”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生:自由浏览教师事先设计的网页。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评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维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自由浏览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使学生开阔了得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条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2主题:初识Windows8教学目的和要求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1、学生初步认识Windows8、桌面和开始菜单。2、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indows8的方法。3、学生了解鼠标指针的含义,初步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4、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8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初识Windows8,掌握启动和退出Windows8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鼠标器的操作,特别是双击操作。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对计算机有所了解了吗?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你们想不想学会使用计算机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神奇的Windows8,探索其中的奥妙之处。教师板书课题:初识Windows8。二、Windows8是什么1、你知道怎样启动Windows8吗?教师讲解启动Windows8的方法:先显示器,后主机。并请一生复述。2、全体学生打开主机与显示器电源,观察Windows8启动:你是怎样开机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说明:计算机开机过程中,我们不要动其他设备。3、学生讨论:Windows8是什么?你还能了解哪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呢?4、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刚才的上网查询与讨论解释:Windows8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发展经过怎样呢?5、小结:Windows8是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1998年推出的具有图形界面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它的作用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和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三、Windows8的启动1、刚才,我们都启动了Windows8,可以看到显示器上有什么?你能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吗?2、学生观察讨论。
【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