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解说词的情境愈发增多,解说词有解释、深化、概括的作用。怎么写解说词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希望你喜欢。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篇1时间在缓缓流逝。
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匈奴人眼里,祁连山是神圣的,匈奴语中的“祁连”就是“天”的意思。
这片神圣的土地曾是月氏人的家园。
在那个纵横驰骋的时代,河西走廊丰美的水草,培育出优良的战马。拥有了优良的战马,也就拥有了向更远处开拓的力量和速度,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尤其重要。
从公元前201年开始,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就不断领兵南下。
不堪袭扰的月氏人被迫西迁。
从此,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天然牧场。
他们由此握住了一把直插汉帝国西部边境的利剑。
汉武帝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
他时常梦到西域,梦到匈奴,血腥的厮杀,枪刺与马蹄,他试图冲破重围,但毫无希望。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5年。
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
5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
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或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
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
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
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刘彻,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将把汉帝国快速带入一个开疆拓土,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一幕围绕争夺河西走廊的政治谋略与军事行动的大戏逐渐走向高潮。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篇2“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
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
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
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
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
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
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
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9年前,当他选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满怀期待。
此时,杳无音讯的张骞不知是否还活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9年。
9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
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
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
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
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
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此时,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数次打击下,分裂成两支一大部分月氏人选择西迁,他们背井离乡,途经大宛,迁居到中亚阿姆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而少数则留在敦煌南山地区,与羌人杂处,被称作小月氏。
当张骞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疏勒等地。
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沙漠。
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堂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
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
当大月氏王见到这个来自遥远中原的汉人时,他格外地惊奇和钦佩,但对汉武帝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他告诉张骞:这里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经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安居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态,已经无意东还。
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
尽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他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
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决定尽快返回长安。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
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
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
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篇3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蛾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
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
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
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它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3年后。
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
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
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忍不拔的探路者。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篇4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
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
被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
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
但,霍去病的辉煌难掩另外一个人的失意。
在这场宏大战役中,作为牵制匈奴人行动的李广与张骞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遭遇惨败。
张骞因贻误战机,免去博望侯,成为庶民。
从巅峰瞬间滑落到低谷,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连续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战让匈奴感到异常焦虑。
一旦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无法形成对汉帝国的封锁与围堵,匈奴王朝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
愤怒之极的匈奴单于打算召回并杀掉浑邪王、休屠王。
听到风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万般无奈,决定投降汉帝国。
但得知这个消息的汉武帝担心有诈,踌躇再三,决定派霍去病率领部队前去受降——这是霍去病一年之内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
尽管浑邪王和休屠王两次战败,但他们仍然拥有数万军队,而且,受降地点远在匈奴境内,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突然变化。
当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尚未到达河西时,休屠王果然临阵变卦,拒绝降汉。
一场血腥的内讧不可避免——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但浑邪王自己也举棋不定。
面对人心浮动、剑拔弩张的受降场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马走入匈奴军营,来到浑邪王面前,命令军士将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杀掉。
震惊不已的浑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汉军卫队护送下前往长安面见汉武帝。
就在公元前12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历经3次河西之战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
著名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
连续三次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匈奴再难以依靠西域地区诸国和羌族诸部落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西方发动对汉的进袭。汉帝国西部边境地区,也由此获得了相对安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从西面屏护京师长安的安全地带。
这一年,汉帝国首次设置武威、酒泉两郡,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刚刚19岁。
经过河西之战后,汉匈战争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但北撤的匈奴并未屈服。
公元前119年夏,为巩固河西战果,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一路大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
霍去病的部队在全歼匈奴主力之后,一路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一年,霍去病22岁。
此时汉帝国国力强盛,蒸蒸日上,不仅陆续收复了秦帝国时代的领土,还继续开疆拓土,在今天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宁夏、甘肃设立了郡县行政建制。
在汉武帝心中,他强烈渴望能建立一个疆域万里,远方的人将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在邻邦中建立威德的国家。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帝国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征召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张骞第二次代表国家出使西域。被任命为中郎将的张骞率领一支300人的庞大使团,携带帝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和牛羊币帛等财物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
此时,河西走廊已在汉帝国掌控之中,张骞和他的使团不再担心匈奴轻骑的威胁与骚扰。
当年,张骞在离开西域时曾郑重许诺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一次,他们顺利抵达了西域的乌孙国,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在这期间,张骞还派副使分道赴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天山以南的于阗、扜弥等地进行访问,在汉帝国与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使团将来自中原的物产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马、银器及毛织品等当地特产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中原。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这在河西走廊很多现存文物中都有所体现。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纷纷进入中原,我们今天熟知的葡萄、胡萝卜、石榴等瓜果蔬菜,以及骆驼、狮子、鸵鸟等物种也陆续沿着这条走廊传人中原内地。
毫无疑问,张骞的第二次出使,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奠定了中原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遗憾的是,河西走廊上出现的繁荣景象,霍去病无缘再见。
公元前117年九月,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
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划过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
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还有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
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东面的兰州市,依旧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征战河西的英雄。
在霍去病辞世两年后,结束了第二次西域之行的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大行令。
只可惜,这样的荣耀来得太晚。
一年后的公元前114年,张骞与世长辞。
由此,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落下帷幕。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文篇5公元前112年十月,45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上万骑兵部队出巡雍州,最后抵达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
秋季的黄河汹涌澎湃。汉武帝向着西方极目远眺。
此时此刻,远方的祁连山连同咽喉一样的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
汉帝国的使者、商队、军队,正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奔赴富饶的西域。
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为了打通并且经略这条走廊,有无数汉家将士为之浴血奋战,忠骨销魂,长眠戈壁大漠。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年以后。
公元前111年,汉帝国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管理区设置完成。
它们是: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酒泉、敦煌扼守西部关口;张掖居中;武威则临界古金城府——也就是现在的兰州。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同时,在河西走廊,汉帝国还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以此扼守西大门并建立了面向西域的前进基地。
这两个屹立于西北大漠的古代名关是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在敦煌以西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一南一北,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两千年来见证无数历史沧桑,被世人千古传唱。
两千年云烟聚散,直到今天,尽管当年的四郡变成了如今的河西5座城市,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其中四座城市的名称依旧没有改变——
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
河西走廊的打通,为汉帝国带来了继续前行的机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范本合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