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新闻的特点7篇

时间:2022-08-18 15:3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新闻的特点7篇新闻的特点 第二讲第二讲 新闻的特点及定义新闻的特点及定义 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基本特点��闻最基本的特点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是真实真实和和新鲜新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的特点7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的特点7篇

篇一:新闻的特点

讲第二讲

 新闻的特点及定义新闻的特点及定义

 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基本特点��闻最基本的特点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是真实真实和和新鲜新鲜,由,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此要求:迅速及时。这是出于人类生存、这是出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半岛的成功在于它的传播策略新��

 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

 11、新闻的特、新闻的特点决定了新闻点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工作的方向

 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22、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媒介的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采用电视直播车

 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

 33、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塑造了新闻媒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作者的品格

 ::诚实、公正、诚实、公正、严谨、敏锐严谨、敏锐好记者 卢跃刚

 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新闻特点的影响和作用44、人类传播工具、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所决定的

 用电脑编辑报纸

 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

 西方新闻界曾经给出迎合人性弱点的对新西方新闻界曾经给出迎合人性弱点的对新闻概念的解释闻概念的解释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就是女人、金钱和犯罪新闻就是女人、金钱和犯罪””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东西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东西””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的东西就是新闻就是新闻””————��““��““��““��““

 11、事实论:、事实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美】】布莱尔)布莱尔)““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徐宝璜)(徐宝璜)22、报道论:、报道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陆定一)““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美美】】约斯特)约斯特)新闻定义之争

 33、传布论:、传布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王中)(王中)44、手段论:、手段论: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事实以影响舆论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的特殊手段。特殊手段。””55、信息论:、信息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宁树藩)““““要要““

 新闻定义新闻定义1111111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定义新闻定义2222222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新闻是““报道报道””,表达出新闻的,表达出新闻的形式形式新闻是新闻是““信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表达出新闻的实质实质

 报道、分析、判断的区别报道、分析、判断的区别

 报道:报道:

 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人们看得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分析:

 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依发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依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展展

 判断:判断:

 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的价值取向。

 ��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更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更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新

 新闻本源新闻本源��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

 ��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先

 ��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变

 ��果没有事实,就不是新闻;如果背离了事如果没有事实,就不是新闻;如果背离了事实,那就是谣言。实,那就是谣言。””从内容上看,新闻必须是有事实根据的真实信息;而在形式上,新闻又必须用事实说话。信息;而在形式上,新闻又必须用事实说话。事实不会因为新闻传播者不报道而消失,也事实不会因为新闻传播者不报道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新闻传播者的加工而改变本来的面不会因为新闻传播者的加工而改变本来的面貌。貌。““如

 ��内容上看,新闻必须是有事实根据的真实从��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vsvs

 ““新闻来源于实践新闻来源于实践””

 讨论: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新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处。新闻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新闻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记者直接到现场采访目睹整个事件也就是记者直接到现场采访目睹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种是间接经验,由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种是间接经验,由消息来源提供,间接经验特别需要记者核消息来源提供,间接经验特别需要记者核查清楚。查清楚。新��

 20032003年5月29日,BBC(年5月29日,BBC(BritishBritishBroadcasting CompanyBroadcasting Company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吉利根撰写了一篇广播报道。该报道称,一个资利根撰写了一篇广播报道。该报道称,一个资深和可靠的消息来源说,英国政府为加强对伊深和可靠的消息来源说,英国政府为加强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理由,授意在2002年9月拉克发动战争的理由,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关于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发表的关于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部署生化武器的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部署生化武器的情报。情报。

 新闻失实的典型案例:凯利死亡风波

 报道播出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报道播出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作为吉利根报道的主消息来源,曾长期参与吉利根报道的主消息来源,曾长期参与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的英国防部伊拉克武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的英国防部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博士,在自己的名字凯利博士,在自己的名字被国防部公开,并接受英议会有关委员会被国防部公开,并接受英议会有关委员会公开质询后不久割腕自尽。公开质询后不久割腕自尽。要要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o(主角)(主角),what,what(事情)(事情),when,when(时(时间)间),where,where(地点)(地点),why,why(原因)(原因)

 新闻要素的作用:新闻要素的作用:1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2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新闻导语写作中。

 新闻类别新闻类别��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新闻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软新闻按������

 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软新闻?11、、《《胡锦涛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胡锦涛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加强防御超加强防御超强台风工作强台风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2、、《《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国务院新闻办新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闻发布会上)》》33、、《《我国将建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我国将建传统节日保护基地》》44、、《《<<狼图腾狼图腾>>将推英文版将推英文版

 》》55、、《《湖北繁荣文化事业改革文化体制湖北繁荣文化事业改革文化体制

 》》6、、《《开创中日友好事业的新局面开创中日友好事业的新局面

 》》

 6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丰富,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

 ��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不变要素:真实性、新鲜性不变要素:真实性、新鲜性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性新

 判断下列新闻的价值要素有哪判断下列新闻的价值要素有哪些?些?11、、《《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队22比比00胜新西兰队晋胜新西兰队晋级八强级八强》》((20072007年年99月月2020日,新华网)日,新华网)22、、《《中巴第三颗中巴第三颗““资源资源一号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发射成功》》((20072007年年99月月2020日,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新闻价值选择的要求:新闻价值选择的要求:11、要符合受众需要、要符合受众需要有益、有用、有趣有益、有用、有趣22、要符合社会控制要求、要符合社会控制要求————

篇二:新闻的特点

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可以用 4 个字来概括, 即:

 “真”、 “快”、 “新”、 “短”。

 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 必须是完全真实的事实, 这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每一名小记者、 当然也包括所有的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必须遵守的原则。

  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可以虚构、 渲染、 夸张、 添枝加叶, 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 而这些对于新闻报道却是不允许的, 新闻报道是给人们提供客观事实情况和信息的,更注重的是事实本身。

 我们衡量一篇新闻稿件写得好不好, 不完全看它是不是用词漂亮、 结构精巧, 重要的是看他写的是不是事实。

 如一些简明新闻, 可能只写了一句话, 却准确、 清楚地把事实告诉人们。

 新闻就要用事实说话。

  新闻界老前辈艾丰曾说过:

 “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内容是事实, 新闻写作最基本的素材是事实, 新闻写作成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事实。

 ”事实, 是指客观已经发生的“事实的真实情况”。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能因为我们欢迎它发生它就发生, 不欢迎它发生它就不发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人们为什么要读报纸、 听广播、 看电视, 关注新闻媒体? 就是想通过媒体知道一些新闻事实, 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媒体出现失实的报道,必然会给媒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甚至不堪设想的后果。

 我们来设想一下, 假如一张报纸、 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刊播的新闻不真实, 很多报道是假新闻, 人们还会去读这张报纸、 去听这家广播、 去看这家电视台的节目吗? 肯定不会了。

  大家可能从小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在山上放羊的孩子, 本来没有狼, 他却扯着嗓子对山下的村民喊:

 “狼来了!

 狼来了……”山下的村民听到了喊声, 立即放下手中的农活跑上山来, 可没有看到狼, 只见羊儿还在那里悠闲地吃草, 才知道小孩儿在说谎。

 过了几天, 这个孩子又“故技重演”, 村民又一次被欺骗, 都非常生气。

 有一天, 狼真的来了。可尽管这孩子拼命似的喊叫“狼来了!

 狼来了……”村民们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都不肯上山来。

 这下, 惨重的后果可想而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来联想一下, 如果一个新闻媒体失去真实, 谁也不再相信它就会像这个说谎的孩子一样, 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要保证新闻的真实, 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第一, 新闻的基本要素要真实准确。

  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原因、 结果等, 是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因素,小记者初学写稿, 最好要写全这些基本要素。

 同时, 要真实无误,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如写时间, 要写明×月×日, 重要的新闻还要写明×时×分×秒, 切忌用“日前”、 “最近”、 “前些日子”、 “不久前”等不确定的时间用词; 写地点, 要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 不能写成“某县”、“某乡 ”、 “某小学”, 也不能只写“朝阳中学”、 “育苗小学”, 而不写明何省何市何区; 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人物, 要写清楚真实姓名, 不能写成“一名小学生”、 “一位中年男子”、 “张先生”、“李同志”、 “王同学”等等, 这种含含糊糊的人名, 让人无法相信是否确有其人。

 同时, 还要

 特别注意千万别写错了人的名字。

 比如, 把王冬写成王东, 刘丽丽写成刘立立; 再如张冠李戴, 把张三写成李四, 王五写成赵六。

 对于事件、 原因、 结果等, 必须深入采访, 仔细核实,不能急于求成, 草率报道, 更不能道听途说, 以假当真。

  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高考发榜的日子, 有一位小记者到农村去采访一位家庭很贫困的高考生, 问他是否考上了大学, 这位同学本来落榜了, 但怕丢面子, 就撒谎说考上了, 这位小记者信以为真, 没有看看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也没有到他的学校进行核实, 就匆匆忙忙地报道出去了。

 结果报道失实, 成了一篇假新闻。

 给这位高考的同学和刊发此稿的媒体以及小记者本人, 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第二, 新闻报道的细节要确切无误。

  一篇新闻报道, 为了有助于人们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揭示新闻内含的深刻意义, 有时要表述事实的细节, 引用一些与事实有关的数字、 史实、 典故等资料。

 对此, 一定要做到确切无误。

  邓颖超生前曾批评几名记者说:

 “你们写的《中秋佳节话友谊》, 报上登了, 我看过了。

 那篇文章有两个地方不符合实际。

 第一, 文章说, ‘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

 你们看, 这里摆放的‘秋菊’、 是绢制的, 怎么能写成‘秋菊盛开’? 第二, 那天日本朋友唱了《北京的金山上》 和《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两支歌, 你们的文章里却写成只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一支歌。

 ”接着, 她严肃地说:

 “我们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 确切。

 ”这种细节上的失真会影响整篇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有的报道虽然是真实的, 但由于忽略交待真实的细节, 往往会让人误认为是假新闻。

 例如,发表在 1982 年 6 月 25 日《陕西日报》 上的一条消息, 虽然事情是真实的, 但却让人难以置信。

 消息报道的是一位 67 岁的老太太, 在山上采药时遇见一只豹子, 这只凶猛的豹子没有吃了她, 她却把豹子打死了。

 由于没有交待真实的细节, 人们看到这条消息后, 都认为是一条假新闻。

 后来, 这条消息引起美国一家报纸的关注, 他们拟转发此稿, 就委托一个来中国考察的叫胡开文的美藉华人核对此事, 下面是胡开文与写这条消息的记者的一段谈话:

  胡:

 那么, 在一般情况下, 她是不能打死豹子的。

 事实是打死了。

 请将这一事实的必然性、 特别是他的偶然性作以介绍。

  记者:

 必然性是这一老妇确实勇敢。

 倘若她临危怯懦, 多半会被豹子咬死。

 偶然性是,当时, 这个老妇人正在山上挖药, 同她在一起的有她的一个 50 多岁的侄媳, 两个十三四岁的孙女。

 还有一个 12 岁、 一个 17 岁的孙子。

 当豹子从灌木丛中冲出扑向孙子时, 老妇人为了保护孙子即大声呐喊, 这时豹子便冲将过来扑倒老妇人, 并咬住她的左臂。

 这位勇敢的山里人翻身抱住了豹子, 在殊死搏斗中, 抱在一起的人和豹子一起滚坡坠崖。

 当老妇人和豹子落地时, 凑巧人在上、 豹在下, 而且地面有锐石。

 这样, 人同豹子合计 100 多公斤的重量,加上落地的速度, 造成了豹子的致命伤。

 而老妇人未受大伤。

 她当时还抓着豹子的两只耳朵,豹子却无力弹跳。

 神智清醒的老妇人此时大喊:

 “快来呀, 我抓住豹子啦, 别叫它跑了!

 ”媳孙赶来, 只见豹子两只前爪撑地、 后身失灵, 便一顿乱棍将它打死……

 请看, 如果消息中详细交待这段老妇打死豹子的细节, 人们就不会质疑这条消息是假新闻了。

 另外, 新闻报道中的数字也往往容易出现失误。

 有这样一篇稿子, 是小记者写自己所在的学校 240 名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活动的, 他写道:

 “4 月 21 日, 北京市丰台区五爱小学 240名同学, 到南苑路东侧荒坡上参加春季植树活动。

 今天刮着 4~5 级的春风, 风沙扑面, 让人睁不开眼睛, 但同学们个个干劲十足。

 从上午 9 点到 11 点 30 分, 仅两个半小时就植树12000 株。

 ”稿件发表了, 很多人对“仅两个半小时, 就植树 12000 株”提了质疑。

 是的, 让我们来仔细算算, 240 人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植树 12000 株, 平均每人植树 50 株, 有这种可能吗? 结果一核实, 是小记者写稿时失误, 多写了一个“0”, 这样, 1200 株就变成了 12000株。

 瞧, 多写一个“0”或少写一个“0”, 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造成了报道失实。

 所以, 我们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还有这种情况, 有的小记者采访时, 没有记住准确的数字, 就大概估计一个数字随便填上, 或者采用一些模糊性的数字用语, 如“数百”、 “几千”、 “好几十万”等, 这是新闻报道绝对不允许的。

  第三, 绝对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报道中, 涉及人物的言谈举止, 心理活动, 思想感情等, 不能凭空想象, 也不能“合理想象”, 无根据地推测, 否则, 就会使报道失实。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 延安发起一场批判“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是前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在剧本《前线》 中塑造的一位军事特派记者, 他不到前线采访, 坐在指挥部里编造了很多“新闻”, 后来, 人们就把凭空想象、 胡编乱造的新闻现象称作“客里空”。

 50 年代, 中国新闻界又开展了一场批驳新闻“合理想象”的讨论。

 讨论是由一篇题目 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的报道引起的。

 报道中叙述志愿军英雄黄继光持爆破筒冲向敌人碉堡时, 有这样一段:

 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

 敌人的机枪仍然在嘶叫。

 他从极度疼痛中醒来了。

 他每一次呼吸都会引起胸膛的 剧烈疼痛……黄继光又醒过来了, 这不是敌人的枪声把他吵醒的, 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参谋长在望着他, 战友们在望着他, 祖国人民在望着他, 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 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动在鼓舞着他……

  然后描写黄继光一跃而起用身体堵敌人的枪眼的情景。

 这是典型的“合理想象”。

 当时只有黄继光一个人在前面, 他扑上敌人的枪眼后就壮烈牺牲了。

 记者从哪里知道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这样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再比如, 有这样一篇报道, 写的是一位农村老太太, 在锄地时捡到一枚手榴弹, 回到家后她把手榴弹放在火里烧, 结果, 手榴弹爆炸了, 老太太当场被炸死了。

 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位老太太贪图小便宜, 心想, 把手榴弹的木把烧掉, 剩下的铁头还可以卖掉赚点零花钱。

 ”我们来想一想, 在写这篇报道时, 老太太已经被炸死了,她当时的思想活动是无形的, 她没有说出来, 谁会知道呢?

  二、 尽力缩短时间差

 缩短时间差, 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后从采写到编发的过程越短越好, 时间越快越好。

  有一位叫安德列·盖德的法国作家曾经说过:

 “任何事情, 到明天, 都会比今天更少使人感兴趣。

 ”这句话用于说明新闻报道非常贴切。

 一篇稿件, 从新闻事实发生、 记者采写到媒体发布新闻, 时间的间隔(即时间差)

 越短, 它的影响就越大, 否则, 影响就小, 甚至没有什么影响。

 作为一名小记者, 必须懂得新闻报道时间的重要性, 要增强时间观念, 一件新闻事实一旦发生, 要做到快采、 快写、 快发。

  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事件发生在 1963 年 11 月 22 日下午, 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被暗杀。

 当时, 合众国际社记者梅里曼·史密斯, 美联社记者贝尔以及另两位记者正在现场新闻采访车上。

 当听到暗杀的枪声,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史密斯第一个抓起车内唯一的一部电话机。

 与此同时, 坐在他后面座位上的贝尔和另两名记者, 发疯一般扑向史密斯, 与他撕打起来。

 为什么要打他呀? 不用说, 聪明的小记者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是为了抢夺电话机。史密斯尽管被后座的 3 名同行打得鼻青脸肿, 可他就是不肯丢掉电话机。

 他紧紧地握着话筒不停地向本部报道事件的经过。

 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肯尼迪被暗杀消息的记者。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 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厮杀”, “厮杀”的目的是争夺新闻的时效性。一条新闻谁采访、 写作、 刊播的速度快, 捷足先登, 谁就能首先争取到读者, 听众或观众,时效是媒体竞争胜负的一个关键。

 小记者采访、 写稿, 也必须要有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知道, 再好的新闻耽搁了时间采写, 耽搁了时间发稿, 就会变成“明日黄花”, 就可能不被采用了。

 例如, 北京有一位小记者叫李挺, 他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3 月 5 日上午, 他参加了学校大队部组织的一次学雷锋活动。

 他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 立即与报社联系投稿的事。报社一位编辑老师告诉他, 编辑部正需要这方面内容的稿子, 让他马上稿件发过去。

 可李挺一直拖到第二天晚上才写, 第三天上午才发出去。

 编辑老师接到稿件后, 非常遗憾地告诉他因为时间晚了, 这篇稿子不能刊登了。

 李挺白忙了一场。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 昨天的消息是银子, 前天的消息是垃圾”, 这是新闻界常说的一句话。

 在香港的报摊上, 上午的报纸原价出售, 下午的报纸要降价或者两份报纸搭配着卖, 到了傍晚, 还没有卖掉的报纸, 就要一堆一堆的大甩卖了。

 这就像我们到市场上去买菜一样,水凌凌的新鲜菜我们愿意买, 蔫巴拉唧的菜我们就不屑一顾, 要是已经腐烂了的菜, 白给也不要。

 在我们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 “今天的新闻”已不再是“金子”了, 而“金子”是“刚刚收到的”和“正在进行中”的新闻。

 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广播、 电视的现场报道, 是和新闻事件同步的。

  三、

 新闻姓“新”

 新闻、 新闻、 顾名思义, 即新鲜的见闻。

 “新鲜”首先体现在新闻的时效性上。

 即新闻事实从发生到采写、 刊播的时间要迅速、 及时、 越快越好。

 “新”与“快”是紧密相连的, 新闻要新, 必须要快。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节“尽力缩短时间差”中, 已经讲过了, 这里就不再 z 赘述了。

 “新鲜”还体现在报道的内容上。

 即事实本身新鲜并有新的意义。

 例如:《中国儿童报》上刊登的一篇新闻稿, 一见标题就会一下把你吸引住, 这篇新闻稿的标题是 《小哑巴说话了》。哑巴怎么能会说话呢? 这是不可能的事呀!

 可仔细看看内容, 天津市 7 位小哑巴经过治疗真的开口说话了。

 这个新闻事件内容很新鲜, 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肯定都有兴趣读下去。

 新闻不是历史, 不是陈年旧事, 它报道的是令人感兴趣的没有听说过的情况。

 如我

 们的学校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教...

篇三:新闻的特点

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 年 12 月 18

 115 社会新闻的写作特点

 刘轶欧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林海日报社》,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社会新闻必须具备贴近性、时效性、引导性、通俗性的特点,还要正确履行舆论监督职能。

 关键词:贴近性;时效性;引导性;通俗性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6)12-0115-01

 以社会中的人、事以及关系为报道对象就属于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是都市类、生活类报刊的主打新闻种类。例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法制道德、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等都可划分为社会新闻之列。社会新闻必须具备贴近性、时效性、引导性、通俗性的特点,还要正确履行舆论监督职能。

 贴近性。社会新闻之所以受读者欢迎,一个主要原因是反映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老百姓关心的事。社会新闻是来自百姓生活中,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实,行行业业、邻里之间、、街头巷尾等都存在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可反映人间真情、邻里新风、突发事件、大案要案、社会故事、舆论监督等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内容,与其他新闻相比,与百姓贴近最强。今年 7 月,有市民向林海日报社反映内蒙古牙克石市区多条道路盲道因各种原因被阻截,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写出《牙克石市区多条盲道被阻截》的消息,有关部门能够抓紧治理盲道的问题,还给盲人一条安全的道路。这样的稿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社会新闻的贴近性。

 时效性。“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新闻讲求快、讲求实效。在“采”和“酝”过程中要做到自然衔接、做到“倚马可待”。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日报,对新闻的时效性和发排印报的时间也越来越挑剔,一个突发新闻,哪家报社的记者赶到现场最早,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强的现场感,对读者的攻心力就越强。于是,除了对记者的采访素质要求严格,“快笔”、“写快稿”也成了衡量记者业务素质的标准。近两年,林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为了把一线职工们的成绩和付出的辛苦,把每一个林业局拆建板夹泥房子,给群众建仓房、粉刷墙壁、夹杖子等一系列感人的事第一时间呈献给读者,我与单位的记者们深入到林业局最基层,现场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当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十个全覆盖”工程为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而自豪。我觉得要做到快速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任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两节到突发事件的线索,赶往现场的路上,要提前构思现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好采访思路,从而节约采访时间;(2)采访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在现场要有完整的文章架构,立准新闻点,对采访素材要取舍得当;(3)采访完毕,如果没有条件在现场写传稿件,在返回报社的路上又有一段时间时,最好根据稿件的切入点,在脑子中开始“写稿”,使文章有个“雏形”。

 引导性。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所发布的社会新闻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安定团结。为此,所发布的社会新闻报道,不仅要贴近百姓生活,服务于社会,又要起到答疑解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新闻记要多跑多听多学多思,要有宏观、全局意识,才可以不断有符合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新发现。今年临近取暖期,内蒙古牙克石市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流传自治区下调取暖费收费标准、改变取暖时间的信息,这一信息让百姓议论纷纷。一方面因传言缩短取暖期,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给热力供应单位收取热费带来困难。林海日报社派记者到牙克石市热电厂了解情况,在《林海日报 生活周刊》刊发了《下调取暖费改变取暖时间?信息不实!》的消息,提醒市民不要轻信谣言,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通俗性。新闻的重要任务是传播信息,但也要牢牢记住,不能将人情味拒之门外,社会新闻用语应当精炼,但不能将人情味当水分一样挤干。写新闻报道时要谋篇布局,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记者在写社会新闻时,在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的同时,必须运用通俗易懂地的语句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从普通百姓的语言习惯出发,多用老百姓说的“大白话”,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观点,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社会新闻追求通俗,群众能看得懂,但并不等于肤浅的报道。今年 8 月,《林海日报 生活周刊》刊发了《牙克石跑团跑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本》的消息,内容是牙克石跑团的 6 名选手与其他来自 33 个国家的近 3 万名跑步爱好者一起,在 2016 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畅享跑步乐趣。标题中的这一个“跑”字,生动形象,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在同一期《林海日报 生活周刊》还刊发了一篇名为《家猪野猪“联姻”一对夫妻的致富秘笈》的通讯,文章的开头是:“今年家猪肉的价格上涨了这么多,那您说这野猪肉是不是就该更值钱了呢?吉文林业局原吉峰林场有对夫妇,让家猪野猪“联姻”,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养殖致富路,成为吉文地区唯一尝试养殖野猪的人,他们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也让人们吃上了绿色放心的生态野猪肉。

 ”从这不难看出,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而使新闻更加鲜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真实可靠,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新闻的社会效果。

 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属性之一,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以达到让其改正的目的是媒体应该做的。今年 6 月 28 日《林海日报 生活周刊》刊发一篇《6 分钟 31 人上演“中国式过马路”》的稿件引起了市区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分管领导看到这篇稿件后,立即责成公安交巡大队对市区的闯红灯、乱穿马路、酒驾、醉驾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整治。通过半年多交警部门的严格执法,市民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基本杜绝。同时交警部门还积极与报社的记者志愿者们共同展开市区交通秩序大家来维护活动。

 参考文献

 [1]布尔力克·朱马尔.浅析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自然科学,2015(2):106-109. [2]冯启良.浅谈业余新闻写作的特点及规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90-91. [3] 尹 韵 公 . 当 前 网 络 发 展 的 新 特 点 [J]. 新 闻 与 写作,2013(1):63. [4]娜仁.广播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研究[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6):00062. [5]金鑫.普利策社论奖的写作特点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3).

篇四:新闻的特点

闻写作的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真、新、奇、短、深。下面我们结合与一般作文的区别来谈谈新闻写作的特点。

  (1)真——指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平时写作文,有的同学爱虚构一些情节,或模仿别人的文章“照葫芦画瓢”。如果说在写作文时还勉强允许的话,在新闻写作中则是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新闻要求绝对真实。这一点是新闻与一般作文最大的区别。比如,为迎接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提出要把北京建成无蝇城,有个小记者写了一篇《人手一拍,为建无蝇城作贡献》的稿子,文章写得很好,内容是少先队员怎样利用假期打苍蝇。可是在编辑叔叔核对稿件时,才发现是一篇杜撰出来的稿件,不仅没被采用,而且这个同学还受到了批评。因为真实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讲究客观;我们在报道新闻时只要把发生的事客观地报道出来,不需要加入主观的情感在里面。而一般作文则部分地允许虚构,且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当然,新闻也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态度,但它表达时“用事实来说话”。例如: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课,有同学这样写道:老师课讲得很差,教学效果很不好。这里作者鲜明地表达了对我讲课的主观态度。这种写作方法在新闻写作中是大忌。新闻写作应客观地陈述事实,用事实来表达我们的态度。同样写我讲课效果不好,我们只需叙述现场的见闻即可。比如,我们可这样写:谢老师讲课的时候,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窃窃私语,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眼望天花板盼望着早点下课。讲课效果如何,读者通过这些事实,自己自然能得出结论。

 (2)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刚发生的新鲜事。因为新鲜它才有价值,一旦时过境迁,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因此它需要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而一般作文则没有这样强烈的时间性要求。所以说,新闻讲求时效,一般作文却无如此特别要求; 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角度所揭示出来的新内容。新闻最主要是捕捉新的信息、新的线索,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新事物。尤其是学校,每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观察生活、搜集新闻线索中要出新,找出新角度。比如:一名小记者写了一篇消息:××小学为一年级同学组织了六个兴趣小组。后来这篇报道见报后,好多同学都说,兴趣小组各校都有,每周都有活动,不能算新闻。但是这个小记者从“一年级”这个角度写,就显得很新。过去,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往往忽视一年级小同学,有的学校也有一年级学生参加,但并没有突出宣传。所以,从校园内司空见惯的活动中,找准新角度,不仅可以出新闻,而且能出好新闻。

  (3)奇——指特殊。这和“新”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求“异”,找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报道一般的学校新闻比较多了,让人也有看惯听腻了的感受。那么,能不能报道一下特殊的学校,像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成绩;他们的老师为他们所作出的奉献;他们的幸福与苦恼等。因为被报道的对象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当然,也就引起编辑的关注,采用率肯定比一般学校的要高。像采访帐篷小学、马背小学、船上小学,都有其特殊的一面,都可以写出好新闻。另外,我们经常从报上见到的某地发现了一个特大的马蜂窝、××地区今年下了一场特大冰雹、××地区有一名学生才十几岁体重达两百多公斤等等报道,比较容易吸引读者,都体现了新闻都具有新奇的特点。但在这里需要提醒小记者的是,同学们不能把新闻搞偏,为了发稿到处猎奇,甚至走上不奇不可以写新闻的岔道。是偏离了新闻报道的主体。

  (4)短——指新闻的篇幅要短。虽然我们常讲写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基于快速传递和增大报纸信息量的总体需要,新闻稿要短,这是个基本要求,也是各家新闻报刊经常倡导、时时提醒的。不仅我们中小学生的报刊上文章要求简短,就是给成人看的大报,也提倡写短新闻。有的报刊还搞短新闻大赛,设置一句话新闻、百字新闻专栏等,目的就是要扩大媒体的信息量。在有限的版面内,要提高信息量,就得要求新闻的篇幅尽量短小,要把新闻中的“水分”挤干。由此可见,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相比,在简练、简短上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新闻的短并不等于空,不能为短而短,而是要求新闻在尽可能短的篇幅内为广大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事实或信息,有一定信息量的要求。所谓的信息就是能消除读者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新闻有信息量的要求,而一般文章则无。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为了把事实报道清楚,必须把新闻的要素交代周全,关于这些要素的相关材料,不是像写一般作文那样在作者头脑已经储存了,它需要记者通过采访去获得。故可以说,新闻的事实要素必须周全,一般作文则可含糊;新闻事实的材料要靠采访获得,一般作文则主要靠回忆和平时积累。

  (5)深——指稿件所揭示的问题要有深度。一条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它的价值大小,就看记者通过信息反映事实的本质程度如何。比如,一段时期以来,各新闻媒体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都作了详尽的报道,有的用了整版的篇幅,有的还配上多幅照片,但这并等于有深度。有的文章虽短,但却能启发去深思,甚至把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前程联系起来,这样的新闻就有了深度。所以,小记者在学习写作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写出一些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一定深度的好新闻。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 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 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 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 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新闻写作中几个敏感技术问题的讨论 08-03-23 10:24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分类:未分类

  基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要求,诸如不能运用第一人称、记者不能在报道中发表议论、最好不要使用修辞格等做法一向被视为神圣而高效的新闻写作条款。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有一些经典报道并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技术要求,阅读效果反而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实事求是地讲,探讨这样的敏感话题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不过,这个探讨仍然是一个有趣和有益的过程。

 一、能不能运用第一人称

 新闻报道一般是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有的时候报道中需要表达类似“在事发现场,我看到……”的场景时,也要将“我看到”改为“记者看到”,记者在这里是一个公众委托的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而不是个体意义上某个人了。现在甚至就连“记者看到”这样的字眼也不受欢迎了,新闻报道中用不着突出记者,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应当试着去掉“记者”这两个字,看看新闻是不是更有效率。

 基于新闻的客观原则要求,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使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这样的字眼,除非是新闻当事人的引语。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优秀新闻作品中的确在使用第一人称,而且读起来还不错,读者并不觉得记者这样写有什么不妥。这又是为什么?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人称?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记者不要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写进稿件中,读者需要了解的是被采访人的情况,而不是记者要说的话。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作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记者的感觉或记者的观察,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记者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

 在亲历新闻、置身其中的前提下,记者本身变成了权威知情者或权威当事人时,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作。“当记者已经成为事件亲历者之后,他就应该把他自己也当作事实材料来认识,因为这时,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任何气味,都变成了亲历的事实结果。”①

 斯诺的《西行漫记》就采用了第一人称,读起来一点异样的感觉都没有,反而增加了真实感,有谁能怀疑这部优秀作品的客观立场: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二、能不能允许“记者的感受和评论”

 从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来看,记者一般不能发表评论,也不必大谈特谈自己的感受,但有一些例外是值得注意的。

 威廉.E.布隆代尔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谈到,“如果记者对于自己掌握的一切非常满意,他可以对于一些不是太重要的内容进行简单评论。他的评论虽然不会对故事的中心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能够让读者对于故事的某些方面有更形象的理解”,“他自己又是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他见到了故事中的人物,去到了故事中的地方,看到了故事的发展,这些都是读者不能做到的。所有这些,都使他成为一个可信的信息源”,“如果没有可信度更高的信息源出现,读者有时候也会接受记者对于某些重要问题的判断。”②

 事实上,读者愿意通过事实做出判断,也愿意在某些时候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评论能使报道显得更有力量,就应大胆地表明自己的立场。”③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同仁们也认为,“如果事实充分,把明显的结论写出来并不见得就是在发议论。相反,这样写是好的,是有益的。”④

 我们有必要对某些所谓的“记者的感受和评论”做些分析,这有助于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澄清一些认识。“不要把记者作为亲历者的心灵感受,直接和‘抒情’、‘议论’ 划等号。那是事实材料啊!换了不是记者的亲历者给记者谈出了他当时的心灵感受,难道你不当作事实来叙述么?”⑤换言之,凡是允许发表的“记者的感受和评论”,更多的仍然应该被当作事实材料,这种“记者的感受和评论”应当以记者为亲历者或权威知情人士为大的前提。

 下面这段文字也有记者的感受,但并不妨碍报道的客观和真实:

 庄园有 100 多个工作人员,但不能轻易见到,浓密的绿荫让他们变得神秘。来辉武希望我们留宿一夜,但并不坚持。这时候,会生出些不舍,在这阴暗的西安郊外的傍晚。

 来辉武送我们到庄园门口。外面是一大片刚刚收割完的麦地。“你看,心情多舒畅。”

  “那些不愿充当观察者的记者,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观点,不是完全忽略,就是要费劲引用其他信息来支持这个观点,而实际上他自己就可以处理这样的观点”⑥。但是,记者对感受和评论的发布还是应当十分谨慎才行,“他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纯粹的预测、模糊的二手资料或者个人的知识储备之上。他的观点应该来自他所报道的故事和其中...

篇五:新闻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

 经济新闻遐迩; 专业性; 指导性; 实用性

 【论文摘要】: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于与经济工作、 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除具备新闻的时新性、 公开性、 真实性等共性特征外, 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1. 经济新闻的含义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经济之中。

 从个体到集体, 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经济, 重视经济。

 而传播经济知识, 帮助人们将零星、 个别的经济体验整合提升为理性的东西, 则要数经济新闻最为有效。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经济新闻越来越被公众关注的现实背景。

  那么, 究竟什么是经济新闻?对经济新闻的内涵到底应该如何界定?由于审视的角度不同, 说法也就各种各样。

 例如:"经济新闻是报道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新闻, 或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建设、 经济政策、 经济生活等。

 "经济新闻就是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 经济事实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向及时、 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经济信息。

 ""经济新闻就是人类社会最新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信息的报道。"

 2. 经济新闻的特点

  2.1 较强的专业性

 经济新闻报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报道。

 在对经济领域发生的情况进行报道时, 往往要涉及到一些业务性问题, 而经济述评等深度报道, 不仅要求介绍较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须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因为在许多经济观察的背后, 往往是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问题和经济理论问题。

 比如, 经济评论《回答紧缩银根是否过度了》, 就涉及到金融学、 经济学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 如果记者缺乏这些知识, 就无法构筑这样一篇谈金融操作、 市场状况及其发展的文章。

  但是应当指出, 经济新闻不同于经济工作总结, 也不同于专门的学术论文, 它不像需要详尽展示经济工作的全过程, 也不要求把业务问题说得很深, 其着眼点在于, 通过经济业务问题, 来揭示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 给受众以政策方面的引导或思想方面的启迪。

 也就是说, 在业务性与新闻性这对矛盾中, 新闻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业务性服务于新闻性。

  目 前 新 闻 界 流 行 一 种 说 法 : 经 济 新 闻 报 道 往 往 写 出 国 留 学 论 文http: //www. 51lunwen. com/overseas. html 得"内行不愿看, 外行看不懂", 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新闻专业化的特点, 经济新闻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 被认为是比较难驾驭的一种,原因也在于此。

 2.2 政策指导性

 许多经济新闻, 旨在配合党和政府一个时期内的经济政策, 进行解释和宣传, 其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政策性。

 一些报道经济工作动态、 经济战线新人新事的经济新闻, 虽然不直接阐明政策条文, 但也渗透着政策精神, 具体体现着政策。

 比如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报道,关于宁波、杭州等地率先取消农业税的报道, 关于温家宝总理许诺 5 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报道,无不显示着国家对"三农问题"政策的变化。

 因此, 吃透国家、 政府的经济政策, 正确地反映经济政策, 是经济新闻写作一项重要要求。

  此外, 高水平的经济新闻还善于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入手, 以辨证科学

  的分析、 通俗化的语言来透视现象, 揭示本质, 预测其发展趋向, 帮助人们认清形势, 明确方向。

 比如对当前中国股市的分析与报道, 对今年推行的国有银行改革试点的政策分析, 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洞察国家的金代写 essayhttp: //www. 51lunwen. com/dxessay/融市场动态, 满足人们在经济工作中的更高需求。

 2.3 服务实用性

 经济新闻的服务性, 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服务上。

 既包括市场行情、 物资供求状况和生产状况, 也包括经济决策、 法规、 管理状况等, 还包括自然资源状况、 科技发展和规划状况、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心理及习惯等。

 这些丰富生动的经济信息, 不仅是国家、 企业参与经济竞争的"眼睛", 也是引导群众生产消费, 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经济新闻中的许多宏观信息己成为决策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些微观信息己经或正在帮助企业经营者摆脱困境

篇六:新闻的特点

13.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网 络 时 代[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闻的传播方式变得多 种多样。

 网 络新闻从诞生鲜有人知 到 如 今的 无人不晓, 在几十年中与网络同生长共发展, 凭借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 正逐渐以其强大的自 身优势超越并可能取代曾经的传播方式。

 下面是对如今网络新闻特点的分析。[关键词] 网络新闻; 时效性; 交互性一、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特点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 网络新闻的出 现无疑是将新闻时效性进行了更好的诠释, 由此衍生了 一个词汇———第一时间。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因而 “新” 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新闻发展至今, 已经不能简单地用 定时或及时来体现其发布新闻的效率, 现在更为普遍的定义是称为全时。

 全时概念的建立, 决定了网络媒体不可以有任何借口漏掉任何新闻。

 网络的全时性包含三方面:( 一)

 传播过程的全时性。

 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全天候地进行新闻发布, 对于眼下突发的各类事件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发布, 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 传统纸质媒介出 版周期或传播时段的限制, 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在实践中也提高了新闻的传播价值。( 二)

 信息存贮的全时性。

 网络新闻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 也可以轻松获取历史新闻, 由 于网络新闻存在于网络数据库中, 因此从理论上讲具有永久性, 这些新闻通过各种链接也得到了 更好的利用, 告别了 信息搜索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新闻延误, 使信息得到了循环利用。( 三)

 信息接收的全时性。

 网络新闻不同 于报纸、 电视、 广播等媒体的另 一特点就是, 网络媒体的贮存性为受众提供了全时接收的可能, 以往受众若错过时间便无法再了解到的新闻, 在网络新闻中可以得到避免。二、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特点网 络新闻的交互性,最大程度上体现及满足了 人们的能动性, 显示出 了与传统媒体新闻之间最大的也是最不同之处, 打破了过去信息单向传送的格局, 让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反馈, 使交流成为现实。

 学者刘泽花曾将交互式新闻写作定义为, 由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用 交互式的方法共同承担完成某一新闻事件的写作报道方式,如此一来, 大大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 信息的价值自 然也就显得更为鲜活。

 不仅如此, 交互式新闻方式也迎合了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 自 由的精神, 给予受众几乎与传播者等同的影响传播权力, 可以随意发表自 己的想法及观点, 在这样的方式下, 最早的新闻传播者与跟帖的读者意见趋于平等, 给人们多种角度解读。

 网络新闻的这个特性同 样也是舆论战的阵地。

 1998 年 4 月 1 日 晚,《人民日 报》 网络版“体育在线” 专栏中 BBS 论坛, 就开展了一次记者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尝试性探索。

 另 外, 1999 年 5月 8 日 , 中国 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 攻击, 次日 《人民日报》 网络版就开设了 “强烈抗议北约暴行 BBS 论坛。” 众多国 人展开了 激烈讨论, 此论坛也就是如 今的 “ 强国 论坛” 。

 可以看出 , 网络新闻的交互式特点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使用, 网络新闻在真实性、 准确性方面的不足也因网民的监督而逐渐消失。三、网络新闻的低门槛性特点网络在建立之初因为对监管的缺乏, 使 “意见的自 由市场” 成为 部分人群任意妄为 、 传播虚 假信息 的 平台 。2009 年进行的假新闻评选中, 环球网 的 一则 名 为 《奥巴马送金正日 iPhone 和苹果电脑》 的 新闻入选其中 , 这种自 由的过度泛滥, 势必导致自 由的严重缺失, 由 此出 现的各类案件层出 不穷, 目 前的网络侵权就是最好的例证。四、网络新闻的 “推”“拉” 性网络新闻从发布的方式看, 大体分为两大类:“ 拉”方式与 “推” 方式。“拉” 方式的产生早于 “推” 方式, 并一直作为最主要的网络新闻发布方式, 由受众自 主地登录阅读, 受众读哪 些 新 闻 、 读 到 什 么 程 度 ,全 是 由 读 者 自 己 决 定 的 。“推” 方式是指利用相应手段直接将新闻传送给网络受众,不再需要受众登录网站筛选, 从目 前的发展情况看, 常见的 “ 推” 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 手机报等, 利 用 手机和PDA 通过网络进行阅读。

 作为发布新闻的方式不难看出 ,如今发布信息的潮流正由受众自 主阅读向主动将信息呈现给受众转变。五、 网络新闻多方式呈现性网络新闻之所以说是一类特别的新闻传播方式, 定然与其多方式的呈现分不开, 即基于网络平台的强大, 搭载起报纸、 广播、 电视多种媒介的传播方式, 人们在阅读网络新闻时不仅仅有文字新闻, 还包含了视频、 音乐, 这些因素的加入令新闻的立体感更强, 更能够还原新闻发生时的 真实感, 让受众可以多方位、 多 角 度地去审视新闻事件, 从而把新闻原汁原味地带给受众, 这正是网络新闻的独特魅力所在。网络新闻在社会中存在的分量逐日 剧增, 它的发展不仅是自 身完善的过程, 也存在着吞并的过程, 电视新闻、报纸新闻、 广播新闻等都在发展中渐渐地依附了 网络。

 以报纸新闻为例, 1993 年 12 月 31 日 《杭州 日 报》 下午版,率先在全国采用网络发行报纸内 容索引 , 这一天作为中国第一张电子版报纸的 诞生之日 在新闻史网络新闻的特点吴旭阳(下转第 269 页)267

 2013.6媒体的判断力, 导致误判。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各 抒 己 见上具有浓重的笔墨, 发展至今, 各类报纸已都基本建有网络版, 供读者们免费阅读。除去在文中提及的网络新闻特点外, 还存在着几个更大的优势:一、 更为环保。

 众所周知, 传统报纸的材质原料来自树木原浆,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 所消耗的树木资源不在少数, 从可持续的角度看, 网络新闻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纸质的发行量, 同样的内 容通过网页的方式呈现,提高了阅读效率、 降低了纸类的印刷次数。二、 更为便捷。

 国家各类报纸发行面都有一定范围 ,超出 范围便无法准确获知信息, 即便是全国发行的报纸每天的发行量也是一定的, 若不及时购买同样得不到阅读。而网络版的报纸在阅读上没有任何限制, 人们可以无限制地重复阅读; 其次, 网络版的报纸一旦发布, 阅读面可以遍及世界各地, 信息的扩散范围大大增加, 并且从发行到可以阅读所间隔的时间更短了 , 时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在看到 网 络新闻优势的 同 时劣势也尤为 突出 :

 2003年 3 月 29 日 , 一则美国微软公司 CEO 比尔盖茨遇刺的报道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进行了报道, 事后确认为是一则假新闻。网络新闻在过分追求时效性的同时, 逐渐演变为一种恶性的新闻时速追赶, 随着各大媒体的强势追击, 最后演变的结果必定是新闻质量的下降, 因为新闻是给受众传达最新、 最有价值的资讯, 在传播者写完报道后, 还需要对新闻进行审查, 而这条假新闻的出 现, 正是由 于忽略了 这一点。

 其次, 网络新闻快频率的更新, 会出 现新闻 “碎片化” 和 “瞬时化”, 失去新闻的完整性, 长此以往必会导致新闻质量整体下滑, 有深度的新闻越来越少, 会严重影响新闻业的发展。

 同时, 网络新闻的互相转载、 借鉴, 让信息总量不断膨胀, 势必会引 起信息过剩。总结网络新闻从特点上看比传统传播媒介更有优势, 这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世界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让新闻的价值在它的作用下大大升值, 但是网络新闻同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而各个监管机构同时开始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令网络新闻生命力越来越强, 并凭借其强大的兼容性让它 的 发展带动着报纸、 电视、 广播的 发展。

 今后, 人们对网络新闻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1] 网络假新闻的现实表征及其社会伤害[J] . 朱清河 魏潇[2]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 [M] . 武汉大学出 版社,彭兰[3] 网 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 . 合肥工业大学 出 版社, 周家群, 张惠[作者单位: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八队 2010 级](上接第 267 页)2.第一时间让媒体做出 反应。

 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危机公关有 “24 小时法则” , 应在事件发生后的 24 小时内 公布结果, 否则 将会造成信息真空, 导致各类媒体肆意猜测。

 因此, 危机发生时, 政府或企业应该立刻做出 判断,给事件进行定性,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在最短时间内 与媒体进行沟通, 阐 明 自 己 在此次事件中 将采取的 措施, 争取得到媒体的支持与信任。3.建立与媒体的长期合作关系。

 台 上一分钟台 下十年功, 与媒体打交道的成效来自 于和媒体合作的长期经营,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再去沟通, 显然效果有限, 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建立了 公关部, 其主要目 的 就是主动与媒体打交道, 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企业与媒体打交道一般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参与媒体活动; 二是根据媒体性质提供相关新闻; 三是根据企业情况适当地在相关媒体上投放广告。三、泛媒时代媒体危机公关的困境和挑战泛媒时代是一个媒体高度整合的时代, 不同的媒体由于其潜在的 传播差异, 带来的 传播效果也会存在些许差距。

 泛媒时代的媒体危机公关, 究其本质是一种媒介化传播, 当大多数人在谈论某个媒体的时候, 他们实际是指大众传播的渠道, 比如电视或电台, 但是并非所有媒体都是面向大众的。

 尽管媒介化传播包含大众传播, 但它同时包含媒介化的人际传播以及通过融合大众与人际传播的媒体所进行的传播。⑤因此, 无论是政府或者是企业, 在利 用媒体进行危机公关时, 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媒体选择这一议题, 而如何就危机事件的性质选择恰当 的媒体进行处置更是关乎公关成败的 关键。

 总 之, 媒体公关关乎媒体选择, 媒体选择关乎媒体策略, 其间考量的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执行力, 更多的还会是媒体从业者的业务素质。

 ■注释:①李海容.《泛媒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M] .暨南大学出 版社,2011②邵培仁 . 《传播学》[M] .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0③谭昆智 . 《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M] .中山大学出 版社, 2010④刘燕. 《媒介认同论》[M] .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0⑤ [美] 乔治· 罗 德曼 . 《认识媒体》[M] . 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0( 作者简介:

 童帅,男 , 安徽合肥, 1989 年 4 月 出 生,重庆市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 张涛, 男 , 重庆奉节, 1988 年 5 月 出 生, 重庆市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269

【新闻的特点7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