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篇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有些村主要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乡村说事日、解决解决疑难信访问题时工作存在应付思想,不下势动真,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导致群众上访不断。三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四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二)信访对象多元化。当前信访活动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离退休老干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社会求助者及其他如举报、咨询、社会法人等。许多普遍性问题上访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城镇信访对象有呈逐年上升之势,信访群体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信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信访内容复杂。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因此,导致集体上访不断增多,越级上访时有发生。
(四)无理缠访依然存在,群体信访活动组织化倾向明显。极少数人别有用心,滥用信访权利,背后专人策划一些较大规模的集体访,虽经信访部门耐心说服教育,仍然信访不息,找领导纠缠,无理取闹,组织化倾向较明显。无序信访突出。
二、解决问题及建议
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一是强化领导,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坚持领导包案制,一手抓预防一手抓处理,大的信访案件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完善情报信息机制。在工作中注重收集有价值信息,及时、正确把握信访先兆,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进一步做好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制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化解引发大规模的集体上访。
三、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我们洽川镇始终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全镇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稳定工作格局。2008年,全镇实现了赴京赴省集体上访和赴京、省非正常上访“双零”目标,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无越级上访乡镇”。各类信访案件的到期结案率达100%。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敏感时期没有来自我镇的干扰。
(一)全力促进“事要解决”,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机制
成立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会审和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并在全镇开展了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化解了一批重点案件,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村各单位也都切实把信访稳定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和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信访中心户、乡村说事日等工作,研究重大案情,全镇上下重视信访稳定工作,主动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提高。
(二)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动信访稳定工作扎实高效开展
建立了信访稳定“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和上访苗头,上墙小红旗挂牌督办,有力地推动案件快查快结的过程。我镇的“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被市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渭南宣传》上予以发表。
(三)畅通信访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在全镇认真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乡村说事日制度,包村领导、机关干部负责制度等四项制度。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将大量上访群众稳定在镇内,现场处置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维护了上访人的合法权益。
(四)抓早、抓小、抓苗头,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坚持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档案,一事一策研究解决措施,减少越级信访量和重复信访量,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领导包案,明确专人处理,明确解决时限,20-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对于苗头性的重大信访件提早接入,我们职权范围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主动性。今年我镇夏阳村码头群体性纠纷事件由于我们提早主动介入,积极向上汇报,在县联席办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终于得到了比较完满的解决。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3
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但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氛围不浓、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匮乏等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就周边的几个单位而言,同样存在着安全生产走过场,不重视的现象。其实认真理顺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开阔广大干部职工的眼界,提高安全工作理论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素质,对促进单位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笔者现就新形势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浅见。
一、现状与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利”。即利益。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安全投入存在着可投可不投的思想。普遍存在着减少安全资金、设施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现象,被眼前经济利益蒙蔽了眼睛,不顾长远利益,只图眼前一派形式大好,于不知不觉中为麻痹思想和安全隐患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松”。即松松垮垮。安全生产工作会开了,精神明白了。可就是落实不下去,成绩出不来。某些领导热衷于应付上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和检查,淡化和忽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经常性,电视上、报纸上的安全事故看多了,触目惊心了,安全管理工作就紧一阵子,过一些时日,安全形式好转了,心理防线放松了,安全生产工作就又回到了原地踏步的状态,日子也就在这松松紧紧中捱过去了,只等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
(三)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轻”。即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据我了解有的管理干部、职工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空的,平常也就是检查检查、宣传宣传、开几个会、发几个文件的事,做的再好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不能当房住、不能当衣穿,不如干一个工程、中几个标段来的实惠。因此他们轻视安全生产工作,放任自流,得过且过,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全家的幸福当成了儿戏。
(四)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缺”。既是缺少对当前安全生产教育、宣传、指导工作的研究,不善于抓苗头、抓倾向、抓重点,缺少能适应当前安全工作形势的有效措施。
(五)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流”。所谓“流”就是流于数字、流于表面、流于现象。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强调布置,侧重抽查,使检查只发现闪光点,好做法,下级单位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便照着通知中所列的检查内容,进行重点布置,对检查重点进行突击整改。有一些负责人,研究上级领导检查中可能走过的路线,并在沿线精心布置。各项工作准备停当,检查组如约而至,检查结果必然是“工作扎实,成绩突出”,接下来就是通报表扬等等。可检查过后,隐患依旧是隐患,死角依旧是死角,总结报告中,检查多少次、整改多少项、参加多少人、写了多少篇体会、进行了多少次考试、平均多少分等等,表面上看挺实在、挺具体、挺感人,但这种按图索骥的检查,实际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六)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懒”。即懒惰。对于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打不起精神,缺乏毅力,总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得罪人的事,掏力不讨好。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充分的估计,兴头上来了就抓一阵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有的看上去会议开了、文件发了、方案实施了、整改了、总结写了,可问题还是一大串,隐患也是一大堆,楞是没有成绩出来,哎!你说邪门不。
(七)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空”。即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空虚。多数单位就理论而学习,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个人的实际而实施,往往是扯闲话的多、调侃的多,即使组织一些检查考试、答题之类,也是走形式、走过场,摆摆场面,应付一下而已。
(八)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老”。就是工作开展的形式还是老方式、老面孔。一人讲话众人听,议论如同放蜜蜂。精神一说,方案一发,你扯东他扯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讲的无不生动,表态大气凛然,可落实下去了吗?不知道!
(九)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拖”。即是工作没有效率。办事拖沓,节奏缓慢。一些同志习惯了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紧迫感,缺乏说办就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本周的事推到下周。一些工作的安排部署,很长时间才能拿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时已是事过境迁,不了了之了。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呢?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安全生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安全生产工作要“全”。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要素”。就是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依法治安,规范安全行为;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安全责任;增加技术含量,实现科技兴安;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人人平安。
(二)安全生产工作要“实”。也就是说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要客观、切莫形式一派大好或问题一讲,就不了了之。要摆事实、摆实情、讲实话,运用哲学观点,一分为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干部职工,用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典型事故警示干部职工,进行科学分析,做出科学说明,既要把成绩讲够,把问题讲透,又要把办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这样才能真实可信,才能说服人,才能教育人,才能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安全生产工作要“活”。即安全生产宣传开展的方式要活。当前,在干部职工中掀起的安全学习不能仅限于学习读小报,大会做报告。当然,这也是安全宣传的重要形式,但决不是唯一的形式。除过去行之有效的诸如有奖征文、演讲会、对话、双向交流、自我教育等形式要坚持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双向引导,用足各种文化、宣传手段,通过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达到安全宣传的目的。
(四)安全生产工作要“近”。就是要贴近本部门、本职工作岗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业务范围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要照搬照抄别的单位不切合实际的经验和做法,把全局的安全生产工作陷于被动之中。
(五)安全生产工作要“分”。就是要针对不同阶层,分层次的进行教育工作。不能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一锅煮”。如在教育内容上,就可以向职工多讲一些与其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内容,注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人员就可以适当的多讲一些问题和看法,多讲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让他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人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安全生产工作要“新”。也就是说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要新、观念要新、内容要新。要善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安全生产工作遇见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安全运行机制,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安全生产工作要“常”。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常新,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只有在思想上常备不懈,在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抓安全工作就是要在形式好时不盲目乐观,警钟常鸣;问题多时不气馁,善于在被动的情况下,稳住局势,时刻在头脑中绷紧安全这根弦。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只要我们坚持以上几项原则,在全局深入、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就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实现全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关系着农民利益的重要管理内容,对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但是,从近年来的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一些历史性的管理遗留问题依然存在,对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对此,就必须要突出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系。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断关注,财务管理工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突出的表现了出来。但是,由于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实际性问题。
1.规范性的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经济进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农业经济建设活动。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政府依照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先后出台了多部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以及政策法规。这些法规颁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其却依旧存在着工作开展不规范、制度落实不严格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村级财务支出以及收入计划不明确,资金管理过于随意,甚至还会出现财务管理中心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私自支配的问题。此外,资源资产的出租以及发包拍卖管理规范性不足,集体财务报账迟滞等等,都影响着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2.监督体系不健全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具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与其互相配合,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而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村务公开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机的落实。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公开过程中,对于一些重大的支出往往难以全面公开,避重就轻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我国现代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之中的民主理财机制不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公开不全面,事后监督等问题,都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之中的监督问题。
3.财务管理队伍素质不足
一方面,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学历水平、实践经验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各方面财务管理业务的开展存在非常大的实际性问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比较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法。另一方面,随着村委会以及党支部的换届,财务管理人员也会随之换届。如此,导致成了财务管理人员极大的流动性。如此,就造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甚至,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因为害怕丢掉饭碗而一味迎合村干部的指令,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财务监督职能。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了解。虽然说,国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以及规范制度,但是,其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就必须要落实科学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切实保证农村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1.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应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文件作为基础,结合农村的实际财务工作情况,进行规范化的建章立制,以此强化对村干部的制约以及监督作用。首先,应该按照我国会计管理规定,构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代理中心,并明确其工作的各方面细则以及工作制度。具体来说,应该涵盖村集体财务的报账制度,村代理会计工作规范,村报账员工作规范,农村集体预留金制度,财务票据管理制度,存账务管理公开制度、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报账员管理体系等等。其次,应该优化构建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涵盖村主任的审批权限,村干部的年终奖金以及误工补贴,在建集体工程管理规范,集体贷款管理体系,土地补偿制度,困难户补助制度,存集体出差报销标准,固定资产以及资源管理制度等等。落实这两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能够为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制度体系保障。如此,就可以令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稳定并且有序,保证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发展。可以说,这一制度建设,是优化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
2.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要想保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并保证工作开展的稳定性以及规范性,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以此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机的监督,实现更加规范的管理效果。对此,首先应该对我国农村的民主理财制度进行建设,构建理财管理小组,并明确其管理职能。在这一基础之上,必须要给其管理职能落实相应的权限限制,以此保证可以对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检查。其次,应该对管理小组的理财职能进行明确,并定期地开展以及村集体理财作为主题的管理会议。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再次,应该落实有效的外部管理。具体的,应该由乡镇的经济管理部门定期地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门的检查,对于在检查过程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必须要落实科学的指导以及规范策略,实现相应问题的尽早解决。此外,还应该加强村镇的审计工作,以此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保障。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的建设,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影响。首先,应该降低管理团队的老龄化问题,尽量选择具有现代化管理思维的年轻人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保证其素质的不断优化以及提高。此外,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例如:数据库、云计算等等。以此优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以及开展质量,实现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以及精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必须要落实科学的手段措施,优化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系。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5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对党的宣传工作的总要求。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对全面落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现国企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紧紧围绕十九大确定的方向,提高国企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新时代宣传工作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做好国企宣传工作的现实意义
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刻也不曾离开宣传工作。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宣传工作,烘托舆论氛围,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战斗,得到人民的支持,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年代,我们党更是通过宣传工作,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有效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广而告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筑美好的中国梦。
国有企业宣传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也在基层,任务落实更靠基层,所以说基层宣传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做好新时期的国企宣传工作,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国有企业对外形象的传播。新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要发展壮大、基业常青,需要社会大众的了解与支持。而对外宣传对牢固树立企业形象、让企业品牌扎根社会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第二,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宣传工作对员工精神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它通过满足员工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弘扬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员工树立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第三,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出色的宣传工作,可以使国有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明确、工作思路更清晰,可以很好地为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全面唱响发展主旋律,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职工群众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进而形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当前基层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多家国有企业的了解,依笔者分析,目前基层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时效性不足和实效性不强两个方面。
时效性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时效性是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但某些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却不能紧紧把握宣传的时效性,存在宣传滞后的情况。
实效性是指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它是评价宣传工作的最重要指标,但不少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却为了宣传而宣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说某个拥有3000名关注者的网络平台,稿件的点击阅读量常常不到100。
时效性和实效性,看似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但笔者认真分析,却发现它们不是“问题”,而只是表象,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宣传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宣传人员的能力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企业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宣传部门被认为是个清闲的部门,谁都可以干,从而导致在人员配备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不懂宣传、宣传工作能力不足者在宣传队伍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2. 工作缺乏动力和活力
由于能力不足,认识不足,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只求完成任务、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在国有企业宣传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3. 队伍老化、固化
由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并且没有建立起良性的退出机制,宣传队伍老化、固化,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宣传队伍,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就会一直干到退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丧失动力和活力的顽疾。
4. 怕出问题,因循守旧,不敢出新
由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人员普遍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因而因循守旧,甚至连在宣传形式上推陈出新都不敢做,只能人云亦云,只求不出错,不求有效果。
(二)机----宣传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传统媒体,不够重视网络新媒体
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国有企业宣传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重视传统媒体轻视网络新媒体的情况,或者对于新媒体设备设施的应用能力不足。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网络平台,也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还是以传统媒体的宣传形式利用新媒体,导致新媒体及时、方便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设施设备老化、固化,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由于对新媒体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某些国有企业宣传部门的投入不足,宣传设施设备老化,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宣传需求。
(三)料----宣传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抄袭,重复,缺乏原创
由于担心出错,不少宣传人员在宣传内容上抄袭、重复、转发上级部门的宣传稿件多,发表原创稿件少,甚至不敢发表某些原创稿件,导致宣传内容千篇一律。
2. 注重会议、瞄准领导多,关注基层员工少
某些企业的宣传稿件,内容更多的是企业召开了哪些会议、哪些领导讲了什么,而对于基层员工是如何看待这些会议的、是如何理解领导所讲的内容的,却很少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员工对这些新闻稿件的关注度,使得宣传距离职工越来越远,从而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3. 党建和生产经营两张皮
不少企业的宣传稿件,要么是宣传党建工作,要么是宣传生产经营工作的完成情况,能够很好地把党建和生产经营完美结合起来的好稿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宣传队伍能力不足导致的。
4. 宣传工作的“度”把握不准,起了反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宣传工作的“度”把握不准,过多地宣传领导,会让普通员工认为宣传是“你们领导”的事;一味宣传党员,会让普通职工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出现“既然你们那么先进,那就什么事都由你们干就好了”的说法,本来是要凝心聚力的宣传,却起了反作用。
(四)法----宣传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灌输大道理多,不善于讲故事;
由于宣传队伍能力不足,因循守旧,在宣传工作中不会讲故事,不善于讲故事,不能把大道理蕴藏于故事中,只求把大道理讲完,不顾宣传效果。
2. 内宣外宣尺度把握不准
企业的宣传工作分为内宣外宣两个方面,外宣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要,内宣以凝心聚力为主。然而实际工作中,某些国有企业的宣传却不能很好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把握不准尺度。
3. 缺乏与员工的互动
宣传工作必须强调能够与受众----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员工参与进来,才能更好体现宣传效果。当前的企业宣传工作却缺乏这样的意识,只求灌输,忽视与员工互动,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环----宣传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组织领导重视不够
企业一级的领导重视宣传工作,但更低一级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相当比例的领导潜意识里觉得宣传工作是“务虚”,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政绩”,他们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上去,没有必要在宣传上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是导致宣传工作不力,难以及时取得实际效果,也就是时效性不足实效性不够的因素之一,导致宣传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 宣传队伍的地位和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除了专职的宣传队伍以外,业余宣传员队伍的地位和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导致业余宣传员只求完成稿件数量的任务,不重视宣传稿件的质量。
3. 职工关注度不够
由于宣传内容不够贴近基层员工,宣传难以得到基层员工的关注,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改进基层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基层宣传工作如此重要,笔者也详细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下边尝试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宣传队伍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前边分析,在宣传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能力不足、队伍老化、固化,工作缺乏动力和活力,因循守旧,不敢出新。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把宣传部门建设作为基层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切入点。宣传部门应当作为宣传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部门,而不是所有宣传工作都由宣传部门包办。以领导部门带动队伍,进一步明确宣传工作是基层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最基层单位领导对于宣传工作的认识。
2.加强宣传干部交流,对宣传干部要进行多岗位锻炼。实施“青年骨干挂职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的基层宣传文化骨干到上级有关宣传部门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跟班学习,到企业基层部门跟班了解情况,提高能力。
3.明确基层各单位各部门宣传工作人员职责任务,而不是纯粹的稿件数量,明确任务,强化责任。
4.强化培训,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提高“抓新闻”的能力,提高通过宣传达成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对内凝心聚力的能力。
5.宣传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能在当今复杂的局势中用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走出去真实的了解广大基层员工最关心的话题,视角,能够丰富生动的刻画出生动的新闻故事,使得新闻宣传能够轻松的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
6.逐步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实在不愿意“换脑袋”的或者实在没有能力“换脑袋”的就换人,调整岗位;
7.克服“宣传思想工作秤称不得,尺量不得,无从考核”的观念,根据实际宣传效果,建立一套良性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格考核,强化奖惩,提高专职宣传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采取精神鼓舞、荣誉支持、奖金鼓励等方式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工作干劲,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注入活力。
8.不一定要配备足够的专职宣传人员,可以借鸡生蛋,发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基层员工中组建业余宣传员队伍,加以培养,尤其要加大对于基层“文化能人”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注意吸收他们参与重要活动的新闻宣传、故事编写,使他们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基层宣传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持续稳定发展。
9.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按照稿件质量和点击率提高稿酬标准,提高专职宣传员和业余宣传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宣传的可喜局面。
(二)解决宣传设施设备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如前所述,宣传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在硬件的不足上,更关键的是掌握新设施设备的能力问题。
1. 根据宣传工作实际需要,增加投入,采购相应的设施设备;也完全可以借鸡生蛋,通过采购外部的服务来弥补宣传设施设备不足的弊端。
2. 强化培训,让宣传人员对于新设施设备熟练掌握,或者能熟练方便地根据宣传工作需要,完成采购外部服务的相关流程,一切以能及时完成宣传工作为目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提高宣传人员对于新媒体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于提高新媒体进行宣传的意识。
(三)对宣传内容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牢牢把握主导权,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基层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责无旁贷承担起政治责任,站稳政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的问题旗帜鲜明,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
2.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考核机制,提倡原创,提倡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作,只要有利于宣传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良好对外形象的建立,有利于对内部职工凝心聚力的所有宣传方式都应该被鼓励和提倡。
3.在瞄准领导、瞄准会议,让职工了解企业大政方针的同时,更应该鼓励瞄准基层,瞄准一线员工,瞄准一线非党员普通员工,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职工内心的需求,找出普通职工中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点;对于企业的大政方针要让职工谈理解讲感悟讲想法讲做法;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找对契合点,找到能把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入的典型事例,提高宣传的实效性。总之,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四)对宣传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影响非常大,凡是不注重方式方法的宣传,都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1.把握好内宣外宣尺度,努力提高宣传能力和意识,明确对外树形象、对内聚人心的宣传工作根本宗旨。
2.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宣传。要让基层各部门各单位明白,宣传不是一味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宣传管理部门不能只在年初给每个基层单位分配稿件任务,而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就企业需要进行宣传的内容和职工关注的某个问题,根据需要分配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相应的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为要求的宣传鼓动、答疑释惑;就企业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各个部门单位谈如何落实,讲落实过程中的先进人物故事。
3.要善于把大道理蕴于小故事中,提高宣传人员讲故事的能力,让职工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要注意原汁原味地把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4.增强与员工的互动,增强员工参与宣传的愿望。多年前,笔者所在企业曾在内部电视上开设了一档“安全经纬”栏目,每周一期,在讲完相关安全知识后,都会留下一道题目,进行有奖答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性,甚至提高了职工观看企业内部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比例。在当前智能手机时代,再以类似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宣传,可以说更加方便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再加以借鉴,用于企业宣传呢?
(五)对宣传环境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对于提高宣传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高基层组织领导,尤其是企业基层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对于宣传工作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宣传也是生产力”,从而能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宣传工作。
2. 以职工最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提高职工对于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关注度,让职工真正成为网络平台的活跃粉丝,而不是“死粉”,带动职工关注网络平台的宣传稿。
尊重宣传队伍的地位,提高宣传队伍的待遇,但必须和宣传效果挂钩,比如新媒体宣传稿件的点击量与奖金挂钩,从而提高宣传人员稿件采写质量。
“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归根结底,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只要紧紧围绕企业重点工作,找准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点,以基层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宣传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闪光点,起到对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对内凝聚职工,鼓舞职工,形成合力,更求进步的作用。这也就要求宣传人员自身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开阔视野,多与“高手”交流沟通,多学习其他人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关注职工需求,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善于讲故事,并强化对于宣传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考核机制,国有企业的基层宣传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并不断取得进步。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6
当前国内部分旅游景区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迎检迎调压力过大,安全员思想包袱沉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有限,安全生产标准有待完善,应急救援工作基础薄弱和旅游消费者安全意识欠缺等七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提升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提供帮助。
旅游业是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可持续发展性强,对环境资源破坏性小,同时可以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xx年,国内旅游收入达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对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贡献达10.94万亿元,占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05%,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要也将发生变化,但纵观近年来国内外涉旅安全生产事故,从xx丽江古城和xx苗寨火灾,到巴西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从境内外旅游大巴交通事故,到个别旅游景点和演出场所发生地人员拥挤踩踏事件,以及文博机构的文物失窃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担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及大众进行旅游消费的热情,因此只有营造一个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国内旅游市场,人民群众才能够舒心旅游、放心消费。
一、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和旅游景区安全员的定义
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指在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包括旅游景区员工和游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旅游消费各方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旅游景区安全员,指从事旅游景区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检查旅游景区现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及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旅游景区危险源,发现事故隐患,并监督整改;参与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参与旅游景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演练,组织现场保护和抢救;对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完成事故统计、分析报告;组织开展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旅游景区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纠正景区内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记录并保存安全生产数据;保存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档案,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调查。
二、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对国内多个省市不同级别、不同类别旅游景区调研,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责任人就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入、细致探讨,发现国内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呈现两个基本特点。
(一)A级旅游景区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投入普遍高于一般旅游景区
走访调研的A级旅游景区基本都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且安全员队伍人数相对充足,安全生产台账符合规定要求,安全生产防护装备良好有效,安全生产相关培训颇具针对性,同属地公安、应急救援、质量监察等部门联系密切、互动频繁。之所以如此,同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与考核、同A级旅游景区运营工作受到各方重视程度、同A级旅游景区自身影响力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经费充裕与否是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有旅游景区属地政府拨款和旅游景区自筹两个途径。前者与属地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属地主要领导对旅游景区重视程度和旅游景区对当地经济增长共享率息息相关;后者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自身运营情况和旅游景区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调研时,明显感觉安全生产工作经费紧张的单位,其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经费紧张导致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的旅游景区通常对属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又因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各项工作难以取得政府支持,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而一旦有资金注入,优先用于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可能性也不大。
三、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及产生原因
虽然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 部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深
通过回溯一些景区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结合查阅部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台账可以看出一些旅游景区管理者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存走马观花、检查不到、整改不及时的情况。
同旅游景区安全员交流中发现有的安全员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抵触情绪,有的安全员认为有的项目不上马、有的活动不开展、有的事情不宣传就不会有安全生产隐患、就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此,一些安全员以安全之名行倒梁之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 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过程中思想包袱沉重
长时间以来,“是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几乎成为评价安全员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做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一点运气”,“做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免责”,是很多安全员对安全员工作的认识,也是他们思想上的包袱。这些固有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包袱让很多旅游景区员工接受安全员工作时有畏难情绪,也促使安全员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安全员工作方法和技术止步不前,导致在面对新事物的安全隐患时没有能力作出超前判断,采取超前防范,导致涉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三) 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有限
限制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提升的因素有三,一是各旅游景区特点不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不尽相同,难以出台统一的工作标准;二是旅游景区安全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有待提升;三是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人员结构亟待优化,待遇水平有待提升。
1.旅游景区特点不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不尽相同,难以出台统一的工作标准
我国的旅游景区有的是历史人文景观、有的是自然风光、有的是大型特种娱乐设备;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临海而设、有的地处沙漠腹地,这一方面导致不同景区之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也造成了国家层面难以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标准。
2.旅游景区安全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有待提升
安全员业务能力方面。对全国多家5A级旅游景区和普通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和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学历普遍较低,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备安全工程、机械工程或是法学专业学习经历的不足10%;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安全员的占比不足1%,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安全员业务能力亟须提高。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普遍认为安全员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在选人用人时忽略了人员质量;另一方面,因为国家目前缺少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标准或旅游景区安全员对安全生产领域现行的标准了解、掌握不够,造成工作中缺少抓手,以致能力不足。
安全员责任心方面。走访中发现一些常识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如有的旅游景区灭火器过期未年检或是罐体压力不足;有的旅游景区应急照明设施失效、疏散指示标识缺失;有的旅游景区未按要求在危险地段或区域设置警示牌或拦截装置。上述种种隐患的存在,反映出部分旅游景区安全员的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3.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人员数量亟待充实,待遇水平有待提升
调研发现旅游景区安全员数量分布不均,不同单位多则百余人、少则三四人。走访时发现有的景区安消防中控值班室无人值守;了解到很多景区无法落实国家现行规定的每二小时进行一次下消防安全巡查制度。究其原因,一些单位人员编制数量和单位工作任务不成比例,导致一些安全员需要身兼数职。
掌握一个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需求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微薄的薪水严重影响了各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的稳定。对xx市、xx省和xx市等地区部分景区单位消防中控值班员薪资待遇进行调查,被调查对象薪资待遇普遍较低,有的单位消防中控值班员薪资待遇仅高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
(四) 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为达到占领市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目的,近年来许多新奇项目纷纷上马,但配套安全标准出台工作却相对滞后。以玻璃栈道为例,根据掌握的信息,我国第一条玻璃栈道始建于2002年,地点位于xx省上饶市三清山风景区东海岸1600余米的高空水泥栈道旁,但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关于玻璃栈道的安全技术标准为xx省住建厅、质监局、旅发委和安监局于xx年联合发布的xx省地方标准《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DB13(J)/T264-2018);此外,一些标准或法规亟需更新迭代,以历史人文景观的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例,现行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编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严重滞后于当今防火技术发展和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再有,各主题公园中的A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极为繁琐,不同设备特点也不同,设备投入运营前和每年定期检查工作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应急救援预案在主题公园属地应急管理局备案,但设备的日常监管仍要依托于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员,但目前监管缺乏标准,导致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员工作时缺少抓手。
造成相关安全标准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监管部门未能及时组织力量制定、更新相应的监管标准。
(五) 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薄弱
安全生产事故是低概率事件,一般单位很难长期承担一支处于待命状态的应急救援队伍,通常采取组建兼职救援队伍的方法弥补这一短板,但兼职救援队伍因缺乏专业训练,事故发生时不能妥当处置,例如有的单位消防手动报警器被触发后,应急救援人员未能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有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牌子挂了、制度上了”但“没人、没钱、没抓手”。
经费支持力度有限无疑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之一,但技术层面的短板也不可忽视。目前,适应景区自身特点的专业救援装备还比较匮乏,例如常见报端的特种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停车事故,救援时间往往在一小时以上。同时,各景区应急救援方案可行性也须进一步论证,例如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古建筑、古村寨火灾事故调查时发现相关单位事前都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事故发生时均未见效,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成功扑救古建筑火灾的案例还少有耳闻。
(六)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脆弱
近年来,多起涉旅热点事件在损坏旅游景区自身品牌、破坏旅游行业整体形象的同时甚至拉低了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梳理相关事件不难发现,对可能造成负面热点事件行为认识有限、防范不够;对网络舆情敏感度不高;处理舆情危机能力不足是导致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脆弱的主要原因。
调研发现,安全生产事故是最容易引发旅游景区品牌危机的因素,但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工作归口多在景区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少有参与;部分旅游景区虽与媒体有固定沟通渠道,但缺乏舆情监控,没有品牌危机应急预案;各旅游景区无论体量大小,均未设发言人、少有品牌形象管理团队。
(七) 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安全意识欠缺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景区服务的主体、是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保护的重点对象。调研中,在国内三家五星级酒店办理入住时,工作人员均未介绍酒店安全须知;在对入住的三家五星酒店客人进行随机访谈时,绝大多数的客人不清楚所住楼层消防通道位置;同某市海上娱乐项目消费者进行交流后,发现几乎所有消费者参与娱乐项目前未了解过娱乐项目组织者是否具备相应证照。除此之外,徒步探险失踪失联、参观开放式动物园随意下车或是野外违规动用明火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旅游景区安全宣传不到位和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消防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是上述问题的症结。但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国内旅游行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较为有序的、舒心的消费环境,才使得一些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问题。
四、对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薄弱环节的对策和建议
(一) 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深的对策和建议
1.旅游景区管理者和安全员要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既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底线也是生命线
安全生产工作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底线思维就是弄清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如何有效规避不可预期的风险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采取积极主动地应对策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的积累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旅游景区日常开放运营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这其中既包括人和物,也包括天气状况和地理环境等等。作为旅游景区安全员,不去下大力气防范可以预见的安全生产隐患,就会引起负能量聚集,并在一定外力影响下发生不可预计的恶果。
安全生产工作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生命线。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可以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同时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规划者提供充足的底气。通过学习一些大型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整改,导致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反观那些有着专业安全生产工作人才、有着科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方法、有着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企业大多发展良好且不断壮大,这值得每一个旅游景区学习。
2.旅游景区管理者和安全员要树立科学安全生产工作观念
旅游景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目的都应是为促进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若以安全之名行倒梁之实,阻碍旅游景区事业发展、耽误地方经济增长是应该被给予否定的。
毛泽东同志曾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随着旅游领域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旅游景区安全的工作担子势必与日俱增,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旅游景区安全员应当积极学习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新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对可能引发新事物中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制定科学、缜密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为旅游景区的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
(二) 对减轻旅游景区迎检迎调工作压力的对策和建议
建议旅游景区主管部门要合理规划检查和调研工作。同时,旅游景区要善于利用各类检查和调研。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为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减负,减少发文和会议数量,能组织暗访的尽量暗访,能合并的调研尽量合并;要把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以清单形式告知旅游景区,限期整改,要求其反馈整改情况;要主动帮助旅游景区协调有关单位就旅游景区无法独立消除或暂时难以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会商,就其为景区存在的隐患所设防范措施进行论证;要时常开展“回头看”,持续深化和巩固检查和整改成果。
建议各旅游景区要善于利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工作。各旅游景区要虚心听取有关单位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就对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要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发现自身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和短板;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反映自身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消除本单位不能独立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补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短板,做到以检促学、以检促建、以检促改,从而大力提升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三) 对各级管理者卸掉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过程中思想包袱的对策和建议
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通过科学地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科学地评价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科学地调动安全员工作积极性帮助旅游景区安全员卸掉工作上思想包袱。同时,建议景区安全员通过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减轻自身工作压力。
1.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要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旅游景区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景区其他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为景区安全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2.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
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要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摒弃唯一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由于人们思想麻痹、设备设施磨损、老化及故障等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偶然性是指因我们对所从事的领域认识不深,技术不到位,或是自然灾害等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3.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评价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
对安全生产事故追责时,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安全员在事故发生前是否采取了符合规定的防范措施以及是否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采取了妥当的救援措施,厘清景区安全员的工作责任,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勿让安全员成为“背锅侠”,打击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4.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调动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在对旅游景区安全的管理工作中引入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机制。对安全员在维护景区安全稳定发展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消极怠工的安全员给予处罚。
5.建议旅游景区安全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
建议旅游景区安全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尤其是要在提升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隐患上下功夫,要积极向公安、应急和其他安全生产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请教;要结合所学对自身服务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难点和重点有所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超前防范;对一时难以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设立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自身服务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
(四) 对提升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各旅游景区应科学制定符合自身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建议各旅游景区积极邀请公安、应急救援和质量监察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行业专家,主动聘请有资质的安全检查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进行梳理、排查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并针对隐患制定防护措施;组织力量编写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手册,手册内容应包括日常安全检查的制度、内容、方法和依据。
2.多种方法提升安全员业务能力,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认为,熟悉国家、地区和行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掌握自身所在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重点和难点;能针对自身所在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重点和难点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对旅游景区安全员的基本要求。
为提升安全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议选拔任命有安全生产相关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员工任职旅游景区安全员;建议邀请对旅游景区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指导安全员业务能力的学习;建议各地主管部门组织旅游景区安全员进行互查,以便彼此交流经验。
为提升安全员责任心,建议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安全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绩效奖励,摒弃干多干少薪酬相同的现状。
3.充实安全员队员人员数量,提升安全员待遇水平
在不增加现有人员编制数量的前提下,将景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网格中设多名安全工作监督员,安全工作监督员参照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手册,定时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及隐患整改情况向旅游景区安全员进行汇报,并督促安全生产隐患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暂时不能得到的整改的隐患设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旅游景区安全员每日核查各网格安全监督员工作开展情况,并不能立即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设立的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论证。
与此同时,各旅游景区还要着力提升安全员待遇水平,为打造一支稳定的安全员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 对完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对策和建议
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标准制定和研究工作已得到国家各层面高度重视。为方便公众查阅法规和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2021年2月向公众开放了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为推动对历史文化景区中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将“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议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协调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时要增加安全生产内容;在组织拟订文化和旅游投入保障政策建议时加入安全生产相关条款和内容;指导旅游规划标准化、规范化时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在统筹指导国家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工作、组织实施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时强化安全生产内容。
与此同时,希望各旅游景区能尽早归纳自身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认真总结过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功经验;详实汇总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并分析其原因和对策;积极提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困惑和难点,为下一步企业、行业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六) 对强化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自身从事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经验,结合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了解判断若想短期内迅速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难度较大,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地弥补当下国内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旅游景区应提升员工整体处突能力
旅游景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旅游景区安全员往往不是现场第一处置力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旅游景区员工整体处突能力。旅游景区全体员工均应熟练掌握自身所辖区域的应急预案;掌握灭火器、约束叉和强光手电等应急处突基本装备的放置点、数量和使用方法;掌握疏散的路径方向为游客的疏散工作提供帮助。
2.应急救援演练,轻“演”重“练”
部分单位举行应急演练汇报前要突击进行若干次排练,其目的、原因不言而喻,但如此这般往往事倍功半。建议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的提升应该借鉴指导我国军事训练的“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将、该原则迁移到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可理解为,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应急救援工作相关要求;加大日常应急救援训练难度和强度;根据自身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应急演练内容;增加应急演练的频率和次数。
3.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密切联系
建议各旅游景区与属地公安、应急救援和其他社会救援专业组织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就本单位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制定救援预案,并对预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实际操练,明确任务分工的同时促使应急救援效率的提升。
建议各旅游景区与属地应急救援力量保持密切互动,就本单位的各项应急救援工作预案进行深入论证,实际操练,细致磨合,最大程度的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七) 对维护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维护旅游景区形象是旅游景区可以更好发展基础,要从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控制三个角度入手。
1.事前预防
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时应科学务实,避免新奇怪建筑、避免粗制滥造;在旅游景区对外进行宣传时应力求真实、拒绝夸大,力求精致、拒绝粗俗;旅游景区要针对开放运营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游客接待方案,尽全力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从而尽最大可能避免负面舆情的产生。
2.事中管控
旅游景区在日常开发运营时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各环节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对游客的引导;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预判和防范。
3.事后控制
在监测到可能引发影响景区形象的负面热点新闻后,要及时启动危机公关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迅速和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取得联系,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等,查明原因,判断性质,形成初步事件调查报告,为后续制定公关危机应对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事件调查清楚后,如果责任属于旅游景区自身,尽快公开道歉,积极赔偿,尽量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如果责任方不属于旅游景区,而在游客自身或者第三方,则首先是安抚受害者的情绪,阻止危机发酵,即便是需要受害者承担责任,那也应该在危机平息后再进行处理。面对上级部门或者监管机构时应遵循及时汇报,寻求支持的原则,而面对媒体,主要是保持主动联络,主导舆论的主导权。
事件平息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弥补漏洞,并对事件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八) 对增强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旅游消费者,更好地维护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未定态势,各旅游景区应同属地气象、地质和交通等部门密切联系,对可能影响到旅游消防的有害因素提早预判,遇突发情况及时向景区游客预警,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多种平台,让旅游消费者提高消费过程中自身安全意识;使游客清楚消费过程中的禁忌事项;帮游客掌握消防过程中必知的自救常识。
五、总结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广大旅游景区安全员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升目前遇到了瓶颈,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希望旅游领域各方紧密配合、相互扶持、共同促进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得到提升力,为确保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为我国的文化和旅游事业作出贡献。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7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先后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村级招待费零管理制度、村级两委交叉任职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以支代收。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二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xx年底,该村级债务120万元,人均债务0 134万元,其中: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四)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五)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六)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煤炭形势的好转,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有的村干部为了“讨好”村民,大肆分钱分物,既按人口、又按户数,还有的按劳力、承包地面积。这样,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力量,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风气。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当“老好人”。
(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了事。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伙食费用无法解决。
(三)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四)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二)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由镇农经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农经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三)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标语等,宣传广泛提高认识。二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四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8
今年以来,xx区纪委按照中央、省、市纪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精神,对辖区内乡镇、村、组、户,采取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乡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解决好纪检监察办公的基本条件,有的甚至没有专职人员,难以保证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纪检监察工作资金投入少,有的乡镇连办案津贴、信访津贴等必要经费都没解决,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三是个别乡镇没有妥善安排好纪委书记和监察室主任工作,使他们分管工作多、负担重,没有充沛的精力来思考和从事本职工作,导致反腐倡廉成了会上重要、会后次要、忙起来就没有要等。
(二)部分乡镇在纪检监察干部人员配备上存在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等问题。不少乡镇特别是纪委书记职务,既是官又是兵;虽然多数乡镇配有监察室主任,但从现有的情况看,基本都是兼职,并且个别还存在身兼几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监察工作;如此现状要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难度较大,困难较多。
(三)在业务上,缺乏连续性、前瞻性、完整性、规范性。多数乡镇能够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工作,但缺乏检查督促、跟踪到位。一些乡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缺乏应有的形式,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外宣意识缺乏,做了工作不爱搜集整理上报,使一些好的举措得不到及时反馈、宣传、推广;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上不及时,导致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在化解矛盾工作方面,只注重了参与和协调,忽视了应收集了解掌握的相关资料,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缺乏力度,自然就没有深度、进度、广度,一些乡镇不会查案;有的乡镇平时尚不注意收集整理工作资料,工作档案不健全,缺乏规范性,年终检查到处找,相当零散,且有的还找不着。
(四)乡镇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差距,在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责任制、责任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尚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和部门参与支持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
二、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管理不够民主:一是发挥村支两委及成员的作用较差,村里大小事务的决策,一般是支书、主任说了算,其它成员很少参与,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一些村的民主管理制度虚设,如党员议事、村民议事根本没有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之中。
(二)村务公开效果较差:公开场地缺乏、时间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地点不适中、档案不健全。群众居住分散,部分村民不了解村务公开的情况,个别村存在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对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较少。一些村公开内容杂、形式简单,群众看不明白,无法进行监督。
(三)财务管理欠规范:一是一些村干部千方百计逃避乡镇对村财务监督,虽实行了村财乡管、集中收付制度,但有的村仍然存在收入不入帐的问题;二是开支不合理,随意性较大,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有些村虽然有制度,但没有明确理财管理人员,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一些村多人插手财务,反而使专职财务心中无数,导致管理失控,难免酿成违规违纪问题。
(四)村级纪检委员工作效果不明显:各乡镇虽配备了村级纪检委员,但一些乡镇所配人员没有注重其基本素质,有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能力远不适应今天纪检工作需要;二是多数乡镇虽然明确了工作职责,但不细化,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三是一些纪检委员主动性差,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群众对其了解甚少;四是部分村支两委领导不十分了解村级纪检委员的作用,重视不够,关心甚少。
(五)部分基层党员存在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时有不严格遵守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甚至违犯规定的行为,存在工作不实,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办事不讲原则,优亲厚友。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甚至挪用贪污、侵占国家和集体财物;一些地方干部管理松懈,工作制度不严,领导难以带头,“走读”现象较严重,群众仍旧办事难。
三、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广大党员干部认要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和廉洁自律的情况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进行对照检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述职述廉制度。要逐步推行村级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建立村级促廉保廉制度。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建立定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纪条规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对广大干部加强以“四讲四有”为主题教育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制约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乡镇要制定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干部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民主决策,逐步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完善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重大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管理,救济救灾款物发放等重要工作,需经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决定;村内重大事项还需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健全财务监管制度,乡镇、村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严格审批权限,村委会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收支情况定期检查,按时张榜公布;要推行“村财乡(镇)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运作管理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要认真落实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每年要定期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要做好征询意见,会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会后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建设项目的监管等制度制度;要利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议事等主要形式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等问题切实加以解决。
(五)进一步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乡镇、村都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以保证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村支两委干部“一岗双责”工作制度;三是乡镇、村要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进行责任分解,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是要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平时加强督促,半年、年度按时考核,其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和工作奖惩的依据;五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不认真执行责任制规定,发生重大案件,造成工作失误,给群众带来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严格责任追究,并视其情况予以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对促进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政治保障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
要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乡镇纪委班子成员要各负其责,承担工作任务,逐步解决纪委书记跳“独脚戏”的问题。各乡镇要调整配备得力的监察室主任,有利工作开展。要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延伸到村级,领导好和指导好村级纪检委员的工作,落实好村级纪检要点,并制定工作规范,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协调,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开展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9
一、xxxx县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方法。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研究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工作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
二、xx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现状分析
(一)农村集体三资的概念和范围
1、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积极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简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劳动累计和入股所形成的共有财富,属于集体性质,归该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等。
2、农村集体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并由农村集体有用或控制的经济货源,他预期会给农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
3、农村集体资源: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如技术、人文自然景观等。
(二)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银行存款、现金、债权债务、票据使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和村民民主理财等制度。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对财务管理混乱的乡(镇)、村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滩涂、水面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科学使用,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自xx年起,xx县按照先行试点,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途径新方法,经过初步形成阶段、规范化阶段、制度创新阶段,逐步形成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新体系,有效地化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截止xx年12月,全县1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配备财务专职工作人员24人;154个行政村(街、社区)全部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建立村级报账员154人。推行会计电算化,电算化覆盖率为100%。每年定期对村级财务专职人员、村级报账员以及村支书、主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统一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认识,熟悉掌握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报账流程和工作方法,增强实际工作的操作能力。
(三)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xx年3月,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进行摸底核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风险:
1、制度不健全或不够科学,执行力度不够或难以执行。
制度编制不科学不合理,直接套搬外省他县的管理制度,导致制度和执行相脱节,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2、收支业务管理
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错误或舞弊发生,未能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入,收入金额不实,应收未收或私设小金库的情形客观发生。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
3、物资采购业务管理
常用办公物资采购不规范,未按规定发布采购信息,征得集体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采购需求参数不公允,出现资金浪费或资金闲置等问题。
4、资产管理
资产领用未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发出未正确等级,因保管不善、操作不当导致资产被盗、发生毁损等,部分资产权属不清,存在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损失;因日常维护不当降低了资产使用年限。长期闲置,造成资产使用率低下,资源浪费。
对应当投保的资产没有投保,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缺乏有效的资产记录和清查盘点机制。资产处理不合规或存在舞弊风险。
5、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不及时,资金管理混乱。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格,可能导致交付后存在重大隐患。
6、合同管理
未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应订立但未订立合同;对合同方审核不严格,为组织熟悉技术、法律和财会知识人员参与谈判工作,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核不严格。未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不明确约定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未能及时发现或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未按规定xx办理合同变更、接触等。合同及相关资料丢失,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纠纷的有效处理。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影响集体利益、信誉和形象。
7、会计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知识。
xx县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结构为乡镇财政所,由于人员少,同时兼顾乡镇中心工作,乡镇总会计工作,个别乡镇财政所实际在编人员只有一至两人,聘请临时工作人员,非财务专业人员,会计工作上或有疏漏。
三、xx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对策研究
根据上述对目前x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分析,就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如下: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
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相关的三资管理部门,在村集体指定专人对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加强组织机构的组建,充实“三资”管理人才
为了做好x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法设立合理岗位,专岗专人,避免一人多岗、人员混乱导致错误或舞弊发生。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将一些爱岗敬业、文化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选拔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岗位上来,稳定会计人员,不频繁变动,便于管理,并有计划地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培训。
(四)加强基层财务监督检查
财务监督是财政部门为保障国家财政管理的有序和有效,依法对财政运行先关主题的财政财务行为所实施的监控、检查、稽核、制裁、监督和反映活动的总称。
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虽然有所区别不可取代,但二者也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都属于经济监督、行政监督,都具有行政处罚权利,二者最终目标一致。乡镇财政所作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财务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处在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的终端环节,贴近一线、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其财政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必须切实提高乡镇基层财政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其就地监督的优势,切实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规范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
(五)加强会计审计监督,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化
各乡镇要积极督促村组及时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情况调查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账进行登记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两委自查为主,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监督,以记账账簿为依据,采取账内账外清查想结合,详细登记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以及使用情况等,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每年对资产进行一次盘点,做到账实相符,指派专人进行核算;坚持公开原则,及时将农村集体“三资”的使用和收益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对可利用的资源要进行登记立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廉政道德教育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持续深入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围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督,加强思想灌输和日常行为养成,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廉政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契机,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工作机制;做好“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三资”管理中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腐败现象。
(七)推进“三资”管理网络化,改进管理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应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实施农村会计记账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手段现代化。各乡(镇)接入网络端口,通过网络开展农村“三资”会计核算,建立村级财务电子账簿。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结语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需要,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基层住址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0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农村法制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党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可见,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所在。
关键词:农村法制;法制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一、河南鲁山县背孜村法制建设现状和问题
(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大部分村民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的效果并明显。首先,法律界限模糊。农民在潜意识中认为不触犯法律中的八大刑事犯罪就认为没有犯罪,是遵纪守法的,对法律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分不清哪些触犯了法律,那些没有触犯法律。例如,一家村民将自己家的羊故意赶到邻居家的菜园里,造成邻居经济损失,他认为这种行为虽然不道德,但是并没有触犯法律,这种类似的认识和行为在农村并不少见。其次,村民调解方式法律被边缘化。在发生冲突时,选择的方式是暴力,而不是通过村委会调解或是请求报警等措施,以最原始的暴力械斗方法解决,令人感到十分惊讶。再次,对司法途径的不信任。在最终解决冲突时,村民表现出对司法解决的不信任。主要原因在于村民通过司法解决的畏惧以及地方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带来了损害农民的弊端所造成的。
(二)农民权利意识淡薄
农村权利意识不强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农民对法定权利的怀疑。即使村民知道自己拥有某项法律权利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是半信半疑。其次,不积极参与行使权利,主要体现在对基层选举。我国公民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农民只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同样可以参政议政,参与到农村基层选举和农村基层政治建设上来。但是,在农村,大部分村民认为这样的权利形同虚设,农村的基层选举与他们关系不大。这种意识的出现是造成部分农村基层岗位贿选得以存在的根源,如果村民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农村自治制度中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方面农村不正当选举的现象将会失去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的权利和利益也可以得到保护。
(三)农村法律配套制度滞后
从法律制度的实践主体农民方面,主要存在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不强的问题;从外部法律制度上来说,农村法律制度或措施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上有待于加强和完善。首先,立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颁布了大量的法律,通过立法的手段促进帮助农村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法律的完善要跟上发展的脚步,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执法水平落后。作为农村基层的相关执法机关,执法队伍人员层次不齐,执法手段脱离法律允许范围,执法态度让村民无法接受,自然造成法律执行的困难。再次,司法需要公正。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害怕打官司,打不起官司,有理打不赢是目前司法建设面临的三大问题。
二、河南鲁山县背孜村法制建设相关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是前提。法制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法制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新农村法制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把农村经济搞活了,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持久不衰的内在动力,新农村法制建设也才会有不竭的发展动力。“仓禀实而知礼节”,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富裕,农民安居乐业,相对来说,民风自然会好转,法制建设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完善农村法律制度是关键。主要表现在加强立法的时效性,确保严格高效执法,确保司法公正三个方面。立法方面,在农村地区的立法过程中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应该清理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农村地区的发展工作的法律和法规,以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规范执法,采取措施加快执法改革步伐必须从实际出发,理顺执法机构的职能,并明确执法部门监管责任和各级机关,逐步解决农村执法存在的问题,提高执法效能。同时要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执法力度。司法方面可以根据农村发展和农民的需要,组织和指导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为农村干部和有志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以确保农民权利。
(三)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根本。农民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制度的实施是需要人来实施、贯彻和完成,所以提高农民本身的法律素质是整个基层法制建设的根本。开展法律教育,培养干部村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帮助农民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同时,将法律宣传和农民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农民接受,最终实现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目的。
(四)发展基层农村教育是保证。农民对法制的认同和学习需要教育作为保障,加强农村教育十分有必要。只有加大了教育的投入,通过文化下乡、建立乡村图书馆、开办农村农民业余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知识,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制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张旭光.关于我国新农村法制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21-122.
[3]苏峰.新时期完善农村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J].2010,(10).
[4]胡圆圆.贫困地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3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随着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中小企业寿命平均才3年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问题出在内部控制不完善上。
一、内部控制理论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COSO(美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的报告里写到"再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不能够把一个劣迹斑斑的或没有经营智商的管理层变成一个非常有经验、头脑和能力的管理层。" 内控只能防范风险,具体情况还需要管理层去甄别面对。
内部控制作用有: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二、 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中小企业当中,有很多属于私营性质、个体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区分经营权和所有权,在管理中也容易出现一言堂,尽管在表面中也建立了监事会、董事会,但却没有真正的落实法人治理机制,董事会与管理结构基本上属于同一套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内部监督管理的职权。
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业务型人员转换过来担任或同时兼任,在他们的理念中崇尚销售为王,预算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他们更认为是实际销售中的障碍,不能为给企业带来即期的经济收益,他们过多关注公司的销售,觉得销售是为公司开源,增加监管意味着人员、费用投入增加。这种氛围下,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实施。
2、内控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人员不足,容易出现内部各职能部门设置不全,分工不明确,管理职能缺失,甚至一人多岗,一些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造成监管不利,常见的有会计人员兼管出纳工作,采购部管理仓储部门。有的企业虽然机构设置健全,但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从而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出现沟通不畅,难以相互配合的局面,严重降低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运行效率。
3、对预算控制不关注。有的中小企业业务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营者大部分来源于销售团队,他们更看重短期的经营成果,忽略长期目标的抉择。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不强,只是别人做预算,自己也跟着做预算,没有对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制度执行的偏差事后进行及时调整,或是预算与制度的不合理地方修正,导致预算或制度的执行反而是影响了企业的效率与效果,与最初制定的初衷相违背,并且预算与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他们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不断调整与修正的动态过程,事后奖励与处罚不能并重,导致相关人员对违反制度和超预算没有敬畏之心,觉得违反制度或超预算与遵守制度和控制预算对个人没有影响,从而预算流于形式
4、 对财务工作及信息系统不重视。现在有的企业还是把财务的看做是记账的部门,未发挥财务监督及数据中心的职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引进、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撑,数据准确、及时性就无法保证。
三、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建议有:
1、组织规划控制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单位的业务流程一般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每一步骤都要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内部控制作用就能发挥
企业不相容的职务一般有:
(1) 授权某项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2) 执行某项业务和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3) 执行某项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4) 管理物料财产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
(5) 管理物料财产和核对实物的职务要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发生,都必须经过批准才能执行。要规定好每一类业务活动审批程序,方便每个人按程序办理审批。要根据事件的重要、紧急情况及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避免各级分工不明确,防止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违规越级审批。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
公司要对本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归集、分类和报告,发挥会计系统控制效能。
(1)要完善内部会计处理规范和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制约,及时进行内部审计
(2)国家虽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不过有些会计政策是企业可以选择的,为了方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企业会计的政策应该以专门的文件形式颁布实施。
(3) 明确会计政策后,还要统一会计科目。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基础上,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统一确定集团使用的会计明细科目,统一口径,统一核算。
(4) 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基础上,也要明确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簿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4、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经营的所有活动,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各环节,参与人员不仅仅包括财务部人员,还包括公司各部门层级的员工。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等各方资源的整合,更好的对企业资源进行分配调节,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公司目标达成。
(1) 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体系,包括制度、标准、流程、格式
(2) 预算编制时要注意上下结合,分级进行编制,然后逐级进行汇总,保证各部门共同参与,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
(3) 预算审定时要建立各部门参与的预算审评机构,对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考评
(4) 预算执行时要对指标进行分解,指标分解要有层次,不同的层级要有不同的指标
(5) 预算执行中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对各级执行情况的效果进行监督
(6) 对预算执行和实际的差距进行分析,对已经不适合企业经营情况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保障公司的成长。
(7) 要设计科学的预算考核,最好和员工绩效相衔接,这样会激发员工更高的参与度
5、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包括:
(1)限制直接接触,限制直接接触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 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直接接触的物件包括限制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与存货。
(2) 定期盘点,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 再核对账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
(3)记录保护, 应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 (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後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电脑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4)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
)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5)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簿的形式,使其价值纳。
6、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利用电脑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电脑。为此必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资料、程式、网路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 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本文以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建立与中小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及中小企业优质发展的持续进行。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