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 正 ”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1.朗读《野荷塘》;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作者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作者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7.8.9.10自然段。
三、 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 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2022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023年义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精选文档)】相关文章: